深化产学研合作推动企业转型升级

时间:2024.5.13

87(总2761)

科学技术部办公厅 20xx年11月24日

深化产学研合作 推动企业转型升级

浙江省高度重视科技进步与创新,不断加大科技投入,组织实施重大科技专项,以企业为主体着力推进各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转化科技成果,实现产品更新和企业升级,促进了经济快速发展。

一、科技进步与创新助推企业转型升级

1. 企业创新意识不断增强,科技型企业日益增多。20xx年—20xx年,浙江开展创新活动的工业企业5715家,占全部调查企业的59.2%。许多生产加工型企业积极向科技型企业转变,全省科技型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到20xx年,全省共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642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2841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1404家,民营科技型企业7391家。企业科技投入呈现快速增长态势。20xx年,全社会科技投入516.78亿元,是20xx年的2.5倍;其中研发投入286.32亿元,占生产总值的1.52%,比20xx年的0.72提高1倍多。

1

深化产学研合作推动企业转型升级

2. 高新技术产业的地位不断提高。2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11个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保持强劲增长势头,软件、信息、生物、新材料4个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和25家国家级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迅猛发展,省级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已达46家。到20xx年底,全省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8.7%,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20.2%;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占商品出口总额的比重达7.90%,比20xx年提高近3个百分点。

3. 传统产业技术水平明显提升。电子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等高技术逐步在各行业推广应用,机械、纺织、皮塑等传统产业的技术水平明显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逐步增强。20xx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生产经营用机器设备原值中,采用微电子控制的设备原值占18.8%,比20xx年提高7个百分点;发明专利拥有量达5876件,比20xx年增长205%;20xx年全省工业劳动生产率已达82442元/人,比20xx年增长 41.5%;农业劳动生产率12459元/人,比20xx年增长67%。目前全省共拥有中国驰名商标186件,中国名牌产品290个。

4. 节能降耗成效日益显现。在科技进步与创新的推动下,许多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的生产工艺、设备、产品已被彻底淘汰,大量高效节能、清洁环保的产品、工艺及技术陆续开发成功并得到应用和推广,全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20xx年,全省万元生产总值能耗由20xx年的0.91吨标准煤下降到0.83吨,20xx年生态环境状态指数为87.1,居全国第一。

二、主要做法

1. 加强产学研合作与成果转化,促进产品更新、企业升级。浙江省企业采用产学研合作,加快成果产业化的形式和途径大致有以下几2

种:一是一次性从省内外高校购买科技成果。浙江省很多初创和转产企业普遍采取这种方式。通过这种方式,企业能较快掌握生产技术,并投入规模生产。海正药业19xx年花9万元买断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研制的一种治疗前列腺增生的新药成果,实现了由化工厂向制药企业的转变;19xx年又从该院买断阿霉素实验成果,经3年产业化开发成功投产,使海正从此在医药行业“站起来”。

二是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开发关键技术和新产品、新工艺。这是加快研发周期、减少研发成本的主要途径。新潮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浙江理工大学合作,开展纳米技术化纤产业用布在汽车内饰面料的应用研究,纳米面料已率先成功应用于汽车顶棚等面料中。在近几年的省重大科技项目中,产学研合作研究项目约占80%以上。

三是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共建实验室、研发中心等创新载体。如聚光科技(杭州)有限公司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共建光电分析测量技术研究所;新潮集团与上海东华大学合办开发机构;海正药业与中科院微生物所、上海生命科学院、长春应化所等分别建立联合实验室等。浙江省自20xx年实施引进大院名校共建创新载体战略以来,全省共建近500多家创新载体,其中80%多是企业为主共建的。

四是产学研联合进行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创新。杭州汽轮机股份有限公司在消化吸收从德国西门子公司引进的积木式工业汽轮机设计制造技术时,与上海理工大学合作进行引进技术工业汽轮机低压级效率提高的研究与开发;与浙江大学合作开发大型汽轮机优化性能计算程序等,使“杭汽轮”成为国内一流的非标设计生产工业汽轮机的专业厂家和唯一将产品打入国外高端市场的企业。

五是高校教师和科研院所科技人才离职或兼职创办科技企业。这 3

是加快科研成果产业化的有效方式。宁波韵升集团董事长竺韵德、浙江兰亭高科有限公司创始人杨林江、浙江菲达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舒英钢等都是科研人员创业创新的典范。留学归国人员创办的聚光科技(杭州)有限公司,6年时间里先后成功开发多项国际领先水平的高端过程分析仪器,其中激光在线气体分析系统产品已占据国内同类产品95%以上市场份额,并已出口美、英、日等国。

六是技术开发类科研院所改制成科技型企业。浙江省已有19家科研院所转制为科技型企业。这些转制院所进一步加大成果产业化步伐,推动企业不断做大做强。浙江省测试技术研究所转制为浙江大立科技有限公司后,加大红外热成像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力度,目前年产能力达到2000台,在国内民用红外热像仪的市场占有率达到22%,今年已成功上市。

2. 立足自主研发,走技术创新驱动发展的道路。新和成股份有限公司成立20年来始终致力于自主研发,先后承担国家火炬计划项目、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开发、拥有11个国家级新产品、38个省级新产品,发展成为拥有30亿元总资产的高科技、高成长、高效益型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和上市公司。

3. 重视人才引进培养,为企业转型升级提供坚实基础。20xx年以来,浙江天乐集团有限公司及时引进了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和团队,形成了转型所需的新老搭配、内外兼备的创新队伍,仅用了4年多时间就成功实现了转型。

4. 实施专利、标准、品牌战略,推动企业成为行业龙头。浙江易纺数码纺织有限公司是为转化浙江大学优秀科技成果“数码提花纺织CAD/CAM系统”而设立的,通过创新的“数码纺织技术”开发出数码提4

花壁画、工艺画、床上用品等,并向全国提供高端纺织产品的设计服务,成为引领提花纺织行业新时尚的龙头企业。

5. 健全企业研发体系,产品开发从跟随型向领先型发展。正泰集团从19xx年建立技术中心起,陆续建立起理化测试中心、计量中心和低压电器检测中心,在上海、美国设立研发机构,形成以温州为基地、上海为中心、北京和美国硅谷为龙头、相关科研院所为依托的多层次开放式的信息网络和技术研发体系,先后开发出高低压电器、成套设备、光纤配线设备、智能性仪表等70余个系列、200多个基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N”系列新产品。

三、结论与启示

1. 产学研合作是企业创新发展的必然选择。几乎每个成功转型升级的企业都离不开产学研合作。企业通过各种产学研方式,充分利用创新资源、缩短研发周期、降低创新风险、提高创新成效。大力推进以企业为主体的各种产学研合作,完善合作机制,是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企业转型升级的有效举措。

2. 科技人才与投入是企业技术进步与创新的最关键因素。企业产品的升级或转型,需要先进的技术和人才支撑。而要获得先进的技术和人才,都需要充足的科技投入作保障。加强创新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加大研发经费投入,是推进企业技术进步与创新,加速产品更新企业升级的重要任务和目标。

3. 政策、环境是增强企业创新动力的根本保障。大量的案例表明,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实行转型升级的动力主要来自于企业家的追求、市场竞争的压力及政策、环境的导向。进一步完善落实鼓励企业自主创新的政策,加强政策引导,增强企业家创新意识,提高公共科技服 5

务能力,强化知识产权保护,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氛围,是促进更多企业科技进步与创新,实现转型升级的有力保障。

(浙江省科技厅提供)

编辑部:(010)58881861 责任编辑:曹 军 邮 箱:info@mail.

网 址:http://www./cbw/zl/index.htm

6


第二篇:高校与企业产学研合作模式研究


高校与企业产学研合作模式研究

高校与企业的产学研合作只有与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规划结合起来, 才能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目前国家将对特级建筑企业的资质进行重新审查,这将为高校与企业的产学研结合提供一个良好的机遇, 同时也是高校和企业发展壮大的很好机遇。这样就会调动产学研合作各方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利于资源的协调统一。高校向企业提供技术服务以此来获得报酬作进一步的科研;企业也有对高新技术迫切的需求, 以此来提升企业的创新实力。但是现在的现实是:许多研究成果往往在发表论文和获得奖励后就束之高阁。笔者以为,解决该问题的关键是高校要多方面加强与企业的合作。

一、国外产学研的做法

1.国外高校产学研现状[1,3]

在美国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企业与大学合作的方式有:一是单一的工业企业对大学研究计划提供资金,进行合作,该企业有权在大学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研制工作;二是公司联合对大学研究计划提供资金,联合研制,共同取得成果;三是设立大学-工业合作研究中心,如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从20世纪70年代起就在许多大学设立大学-工业合作研究中心,为了加强跨学科与高技术领域的研究与开发,80年代又在大学建立工程研究中心; 四是工业和大学联合建立实验室并共用。

在这些合作研究中,大学和企业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共同对某一具有广泛应用价值的技术和工艺规程进行研究。研究的内容要有利于加强工业界的竞争力,具有综合性,同时把基础科学交流知识作为重点,重视对人才的培养工作,吸收大学生、硕士生、博士生参加研究工作。这种合作机制能迅速将科研成果转化,应用到工业界。

在美国,大学已经成为新知识、新技术的“孵化器”,更为重要的是,作为这种新知识、新技术的集中体现,科研成果和科技发明能够通过政府、高校与产业的有效合作迅速进行产业化,真正成为经济繁荣的“发动机”。科研成果的产业化与商业化,不仅能够促进新知识发现、刺激技术创新、提高生活质量、培养下一代科研人才,而且为美国经济繁荣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美国政府、企业和高校十分重视技术转让并已经取得显著成绩。根据美国大学技术管理人协会的统计,19xx年美国颁布BAYH-DOLE法案以来,大学技术转让为全国经济作出了300亿美元的贡献,并每年提供25万个就业机会,市场上超过1000种产品来自于大学科研成果。在美国高校技术转让过程中,政府从宏观上进行控制,创造宽松的法规政策环境,高校则不断调整自身,努力开拓与外界的联系,共同推进科研成果产业化的过程。企业愿意采用新技术, 高校也想把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双方都盼着与对方结合。

2.我国建筑类高校得到借鉴和启示

目前, 我国高校科研成果转让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科研积极性提高很快, 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增强。在电子信息领域,高校“孵化”的高新企业日渐增多, 有些已在国内居有品牌地位。但是在建筑界,高校的“孵化”作用却是很少的。美国高校通过技术转让所创造的巨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对我国建筑类高校技术转让提供的借鉴和启示主要有: 一是严把科研立项关,鼓励具有专利的项目研究,将科研成果与专利结合起来;二是高校应该主动与企业联合, 建立校企中心,将科研与工程紧密结合。解决工程中的科研问题,解决科研中的应用问题, 避免那种重基础研究、轻应用研究的现状;三是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除政府法规和政策外,高校应该有详细的技术转让规定,以保护科研工作者在技术转让中的利益不受侵害; 四是利用高科技产品, 参与建筑市场的竞争,抢占市场的份额。

二、国内产学研存在的问题

1.零散自发

目前的校企合作, 基本上都处于单打独斗状态。往往是某个教授或某个课题组与地方企业合作,合作的前期主要局限于提供实验材料、提供部分

经费等方面,研究后期主要是提供应用场地等方面,没有形成学校与企业间的全方位、多层次的合作体系。这种合作能够解决企业的一些技术问题,但是深度和广度有限,这类合作往往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不确定性。所谓的灵活性就是指,企业的问题能够很快的解决;不确定性就是指,课题组往往解决完这个问题后,合作关系即告一段落。一般课题组的研究方向相对固定、单一,而许多问题需要许多学科的共同研究,这时课题组往往会显得力不从心。对企业而言与多学科的交流更能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因此,这种传统的单打独斗的合作模式对企业更大的发展是不利的。

2.成果与需要存在差距

一般而言,高校是以学科建设为重点来带动教学和科研工作,在科研工作上更多的是注重基础研究或应用基础研究。高校科研工作的特点,其一,高校的成果多数只是实验室里初步的成果,在产业化过程中还需大量投入, 进行更细致的研究和实践,且存在相当风险, 而企业往往需要现成的技术,拿来就可以应用创造效益,因此校企合作在开始阶段就存在分歧;其二,高校的许多科研成果不具有知识产权,许多研究不具有原始创新。在专利申报和获得上更是寥寥无几,即使申请专利也是在已有的技术上进行些许改进, 对技术的进步推动意义不大;其三,高校应用于工程的科研成果,许多都是来自于工程, 为企业需要解决某个问题而提出的,这样的科研往往是企业先提出, 而后高校进行研究。高校的科研不能引领企业的发展,而是被企业牵着走,处于被动的地位。

我国企业创新能力严重不足,已成为技术创新体系中明显的“软肋”。资料显示,40%左右的企业研发机构没有稳定的经费来源,众多中小企业难以获得必要的技术支持[1]。这并不能说明企业不想创新、不想发展,恰恰说明了高校的科研成果与企业需要的成果二者之间存在着差距,要想改变这种现状只有提高科研的创新程度。

三、与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的探索

1.特级企业将重新洗牌

传统意义上的施工企业, 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一直处于市场经济链的末端。目前国家对建筑企业正在重新进行资质认定。这次特级资质标

准———《施工总承包企业特级资质标准》的修订更加突出了这种意义, 使特级企业从单纯追求规模扩张,向高、精、尖领域发展;从粗放型、低层次的建筑施工,向高附加值、高效益的方向发展。在行业中起到带头作用,带动建筑业企业整体向高层次发展[5]。

特级建筑业企业是建筑业技术创新的主力,他们资金雄厚,人才聚集,应当在建立企业技术中心、加强行业标准建设、加强工艺和工程技术研发、发展自主知识产权的专有技术等方面在全行业起带动作用。新标准中专门设定了科技进步水平的考核指标,如规定:企业具有省部级(或相当于省部级水平)及以上的企业技术中心;企业近三年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平均达到营业额的0.5%以上;企业具有国家级工法3项以上;近五年具有与工程建设相关的、能够推动企业技术进步的专利3项以上, 累计有效专利8项以上,其中至少有一项发明专利;企业近十年获得过国家级科技进步奖项或主编过工程建设国家或行业标准。

对于建筑特级资质企业的过渡期,原资质证书有效期延续到20xx年3月13日。过渡期内企业仍然达不到特级企业标准的将自行降级。这样,我国建筑特级企业将重新洗牌。目前我国特级建筑企业共有263家,其中辽宁共有7家(其中:大连5家)。预计100余家企业将降级, 辽宁省的特级企业能保持在2~3家左右。

在此形势下,大连三川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我校土木工程学院合作成立了省部级的技术研发中心,同时围绕企业和高校的发展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1.工法的编写

工法必须具有先进、适用和保证工程质量与安全、提高施工效率、降低工程成本等特点。如果所编制的施工工法的核心技术是广为人知的或者早已为人们所熟悉所应用的方法,那么这样的工法就没有开发与应用的价值。一般而言一个工法应该有一个专利做支撑[6]。围绕着国家级工法申报进行的工作主要有:结合现有工程总结工法、利用新技术开发工法两种。在结合现有工程方面,结合该公司正在进行的大连造船厂工程,拟排出教师协助该公司提炼工法。但是由于国家级工法要求的“先进性和实用性”,在一般工程中很难提炼出国家级工法,故能否在造船厂工程中提炼出国家级工法是个疑问。在利用新技术开发方面,拟利用我院的专利技术,结合工程应用,提炼工法。从目前的研究情况来看,我院的专利已经有4项进行

了比较深入的研究, 基本上可以在工程中进行推广。如果能够使我院的专利技术在工程中得以应用,从而开发新的工法,在申报国家级工法方面可能性会更大。

2.专利的申报

我校鼓励教师、学生申请专利,通过从事发明创造、申请专利,来促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20xx年, 学校出台了知识产权管理及奖励措施,并在资金方面提供资助,解决专利申报的后顾之忧。同时,对专利申请给予大力度的奖励。在校企合作中,尝试着进行专利的转让和协助企业申报专利。

3.主编工程建设国家或行业标准

编写标准基本有两种形式,其一,编写的标准是社会的财富由大家共同无偿使用;其二,编写的标准具有知识产权,在一定期限内,只有该企业或经该企业许可的企业才能够使用。就企业本身而言,当然是愿意编写含有知识产权的标准。

企业需要建立起技术标准与专利相结合的管理部门,树立“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垄断化”的工作理念,利用已形成的专利技术链的技术优势,积极参与到技术标准的制定中, 使企业在国内外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主动权。实现技术标准和技术创新的互促发展和良性循环,从而提高企业竞争力。

我国的《国家标准涉及专利的规定(暂行)》中第十一条规定“一旦国家标准涉及专利,标准起草工作组应及时请专利权利人做出书面的专利实施许可声明,该声明是不可撤销的。专利实施许可声明应当是下述内容之一:专利权利人许可使用该国家标准的任何人免费实施其专利;专利权利人同意以合理且无歧视的条件与期限,许可使用该国家标准的任何人实施其专利。”这就说明,含有专利的标准不但可以编写,而且需要经过专利人的许可方可使用的。

如果要求企业编写国家标准, 但是却不能从中获利,这就违背了企业的发展宗旨。企业的发展宗旨永远是利益最大化, 也只有这样企业才能不断的发展和壮大。如果要求企业做出无偿贡献,其实是不恰当的。我国建筑企业都把编写标准视为累赘,谁也不愿意去做,因为编写标准就意味着投入资金等。如果编写含有知识产权的标准, 这就预期着企业能够获得更大的利润,企业愿意从事这方面的工作。

四、校企合作运行机制的维护和扶持

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才刚刚起步, 在发展磨合中还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为了使得校企合作能够长期持久, 在其维护和保养方面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 许多校企合作都是基于某一个或几个课题而进行的,没有长期的打算和目标,那么在课题研究结束后,合作即告一段落。这样即不利于企业的发展,也不利于高校的发展。

2)合作双方应该明确各自的责权利,或者说合作双方的产学研中的定位和互相关系需要进一步理顺。

3) 建立长期的持久的合作关系是双方合作的基石,那么就应该有个规划,包括短期和长期的规划,确定每年的具体工作任务,几年后达到的目标等。对企业而言要改变“对科技成果转化预期较高,对承担可能的高风险估计不足”的行为,加大前期投入,从中筛选出企业利润的增长点。对高校而言,研发工作应该面向市场,解决工程中的问题,提出具有知识产权的原始创新成果,增加企业投入的兴趣和信心。

[参考文献]

[1]祝俊,陈锦清,彭智勇等.创新型国家的必由之路———产学研战略联盟[J].科技管理研究,2007(50).

[2]孙刚.创新型国家建设国外经验纵览(上)[J].科技掠影,2007(4).

[3]孙刚.创新型国家建设国外经验纵览(下)[J].科技掠影,2007(5).

[4]张凤桐,叶建平.高校与企业共建联合研究机构的问题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第24卷第1期,2007(1).

[5]特级资质标准:引领建筑企业发展方向[J],2006-10-18;

[6]中国建筑业协会文件.关于印发《国家级工法编写与申报指南》的通知,建协[2007]5号,20xx年11月29日.

[7]李立.推包含有大量专利的技术标准意欲何为[EB].2007-10-22.

更多相关推荐:
产业转型升级案例分析

制香产业转型升级报告一改革的背景一面临的困难XX香产业历史悠久是弥足珍贵的自主品牌300多年前xx将制香技术带到XX经过几百年来的历史沉淀已发展成为全国四大制香基地之一但受限于自然条件区位资金等因素当前传统香产...

对广州市产业转型升级的分析

对广州市产业转型升级的分析摘要广州正处于国家中心城市的地位但是并不是说广州已经是合格名副其实的国家中心城市国家中心城市是要建的目前广州正处于发展模式转型的坎上转的好广州的下一步发展就有希望转得不好可能中心城市的...

打造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

打造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只有夕阳的企业和技术没有夕阳的产业无论是传统产业也好抑或战略性新兴产业也罢只要有市场需求就有发展的基础和空间佛山一直以制造业著称作为广东省制造业发展重镇传统产业主要集中于制造业不仅产值...

当前开发区产业转型升级的思考

当前对开发区产业转型升级的思考一发展基本情况开发区始建于19xx年19xx年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经济开发区20xx年被省政府确定为全省沿江地区重点发展的15个园区之一开发区规划总面积平方公里建成核心区面积近平方公...

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思考

镇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思考结合镇现有产业的布局和结构谈谈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对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提出一些对策措施和建议一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先说说什么是产业结构理论上...

产业转型升级的十大原理

产业转型升级的十大原理原理一从发展结构来看增量改革与存量调整的有机衔接是加速产业转型升级及做强做大的成败关键受原有体制机制发展模式经营业态产业环境以及市场替代等方面的影响从单纯的传统产业升级入手推进一个经济体整...

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工业增长后劲惠城统计局张淑贞近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全区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惠城区的工业增长率一直保持较高的增速工业经济取得了瞩目的成就确立了工业立区工业强区的局势当下内忧外患小企业频频倒闭...

赛迪方略—新形势下的综合保税区产业转型升级

赛迪方略新形势下的综合保税区产业转型升级内容提要在当前全球经济格局加速调整技术创新竞争日益激烈上海自贸区挂牌试点运作的背景下综合保税区作为我国区域参与国际交流竞争的重要平台要通过产业的转型升级提升区域经济的竞争...

发达国家和地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经验借鉴

发达国家和地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经验借鉴31国外经验借鉴311德国鲁尔区经验借鉴鲁尔区位于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的西部从19世纪中叶开始发端其显著特点一直是以采煤钢铁化学机械制造等重工业为核心并是德国的能源基地钢铁...

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助推工业转型升级

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助推工业转型升级中共衡东县委书记刘运定近年来衡东县把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推进四化两型建设和工业转型升级的战略重点新兴产业建设取得了明显的进展和成效初步形成了以节能机油泵节能电机电子产品循环...

白塔镇关于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思考

关于推进白塔镇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思考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转型升级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是新形势下白塔镇党委政府面临的一项重大任务也是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的重要体现本人就推动白...

申论必看热点:互联网+与产业转型升级

申论必看热点互联网与产业转型升级背景链接互联网就是利用现有互联网软硬件及信息技术作平台嫁接各行各业的生产与服务嫁接社会管理各个方面嫁接百姓日常生活使生产服务管理生活变得更高效更绿色更得体更省心更便利更智慧的创新...

产业转型升级总结(2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