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文化的差异和表现

时间:2024.4.20

中西文化差异

我们这里要探讨的中西文化,是指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和以美国文化为代表的现代西方文化。之所以拿中国的传统儒家文化和西方现代文化比,是因为我个人认为,中国截止目前还没有建立自己新的文化系统,我们现在的所谓中国文化,只不过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拼盘而已,还没有形成自己的体系,或者脱离原有的儒家文化体系.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的交通工具、沟通手段越来越发达,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浪潮下,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世界正在变得越来越小,“地球村”已成为一种现实的写照,历史上从来没有一个时期,象今天这样,使不同国家间的交流与合作如此的深入与紧密。

但是,在这种交流、合作的主旋律下,国家之间的摩擦和争执也越来越频繁,这当中,既有政治体制、经济利益的缘故,但更多的则是由于文化的异同导致的认识上的差异,所以,我们有必要通过对以中国文化为代表的东方文明和以美国文化为代表的西方文明的比较,发现其中的一些问题,以便互取长短,服务于今天的时代。

下面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通过比较,来看看中西文化的异同和具体体现:

一、中西文化背景的异同

以中国文化为代表的中国乃至东亚、东南亚地区,受到儒家思想和佛教文化的影响深远,追根溯源,可以上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以孔子编纂修订的“六经”为其文化的根源和基础,这种文化总的表现为:注重个人修养,注重道德力量,反对武力,注重与他人、自然的和谐相处,追求精神的超脱,以“仁”和“孝”为社会架构的核心。

而以美国文化为代表的西方文化,其思想基础都是源自欧洲文艺复兴时的思想,源头则是古希腊罗马文化,受基督教影响深远,这种文化,看重个人的自由和权利,注重实践,勇于探索,富于冒险,跟中国人喜欢对生命本源的哲学思考不同,他们更注重于对自然的探索和求证,从物质层面去考量生命的本源,在社会组织中,以“爱”为其架构的内核。

二、科学观的异同

相对于科学研究和探索,中国人更相信先人的经验和权威,相信古人甚至超过相信今人,迷信权威,缺乏创新和探索精神,所以,尽管人类历史上举足轻重的四大发现都是中国人发明的,但一个客观的事实是,所有的现代工业文明,包括现代教育、民主政治都是西方人的成果。

郑和下西洋时,中国的造船技术是世界一流的,但几千人的船队七下西洋,不过为了宣示明王朝的“富有与强大”,当麦哲伦的船队环游世界时, 当西方人使用中国发明的指南针、火药入侵我们时,我们想到的竟然是在大海边再造一处万里长城,思维的保守与守旧,缺乏创新和探险精神由此可见一斑。

所以,尽管中国一度创造了辉煌的的历史,有影响世界的发明创造,但终究未能形成科学的风气和氛围,建立完整的科学体系,所有的发明创造带有很大的个人性和随意性;

而西方人重视实践和理论,富于探险精神,倡导理性思维,通过正规的学院式教育对科学成果进行普及和推广,极大的促进了科学的发展,也最终建立了完整的科学体系;

三、法制观念的异同

“法令所以导民也,刑法所以禁奸也。文武不备,良民惧然身修者,官未曾乱也。奉职循礼,已可以为治,何必威严哉?”可见,在中国人心中,法律只是道德的补充,所以,中国人提倡自我的完善,不提倡用法律法规来约束人,对法律的重视不是很够。 在对欲望的约束方面,中国人主张用礼、道德来约束,通过先贤的教诲和学习提高自己的修养,控制和压抑一切“不符合道德”的欲望,讲究克己复礼,这种结果导致了人格的缺陷,丧失了独立的人格,

而西方人认为人的原欲是不应该被压制的,对于社会和个人的规范,主张用“法制”,通过制度,如三权分立的组织、政治机构来约束制约,道德则处于从属的地位。

四、民主观念的异同

中国人注重精神的自由,虽然整个封建社会二千多年的历史,基本都是封建制度集中制的不断加强,是民主政治的彻底丧失,但从一开始,儒家、道家的思想家们就把民主政治放到一个很高的思想高度去认识和看待, 要求统治者爱民、亲民,重视民生疾苦,孔子的“仁”治思想,孟子的“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思想,老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思想等等,都包含着“民主”思想,但又推崇君权神授,维护等级制度,“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说法,把自由、民主看成是君主权贵的赏赐。所以我们的人民总在渴望青天,希望能有好官的出现为民谋利。

而西方的民主政治认为,政出于民,一切的政权只是人民授予,让政府来行使的一种公权力,所以,西方人对不能为民服务的政府,通过选票的方式可以给予否决或者改选。当然这中间可能也有许多问题,但无论认识水平上还是制度设计上,无疑都比我们要先进的多。

但由此产生的弊端是:过度的自由主义和人权旗帜,造就了今天美国式的民主政治,不尊重他国的历史文化背景,喜欢把自己的东西强加给别国,把入侵别国当成了文明的推进,与中国人讲究和平共处,尊重别人选择的思想形成鲜明对比。

五、待人接物的异同

中国人看重人情、宗族、同门、师生方面的情谊,思考问题不会单纯从一个方面去考虑,而是喜欢整体、长远去考虑,

往往使一件原本简单的事情复杂化,

而西方人可能相对想的比较简单些,一就是一,二就是二,一码归一码。

以前看过一个故事,某中国人在国外开车违章,被警察拦住,要求处罚,于是,该人根据自己在国内的经验,开始求情说好话,希望警察能网开一面,并表示“下不为例”,警察也始终在微笑着听他说话,不置可否。该人看警察没有表示反对,以为事情就这样过了,很开心的开车走了,几个月后,该人收到法院的传票,才知道事情根本不是自己想的那样,人家对他微笑,只是职业的要求,而该怎么办,警察绝对不会给你“下不为例”的机会的。

六、对待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的异同

相对于个人权益,中国人更看重集体利益,包括家族利益、国家利益,主张控制自己的欲望,反对极端个人主义和英雄主义,认为没有国那有家,没有家那有个人,往往把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国家利益联系在一起,富于爱国和献身精神,但也容易忽视个体利益,不懂得保护自己的权益,经常委曲求全,牺牲自我,甚至付出惨重代价。

而西方人更重视个体利益,追求人权,崇尚自由,认为如果连个体利益都无法保障,更谈何集体利益,正是这样的思想认识,最终推动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发展;

但是,同样由此产生的弊端是,一些极端个人主义也由此产生,现代社会中,一些人只要民主,不要制度,只要权利,不要义务,推崇极端个人享乐主义,与西方这种人权观无疑是有着密切联系的。

中西文化的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分析

摘要:人类生活在同一个物质世界里,人类的语言反映着人类普遍的共性,各民族语言虽然不同,但可以利用相同的概念,称谓事物,解释词义。正是这种共性为不同民族文化交流提供了可行性依据。然而,由于各民族文化是在各自的民族生存和发展中历史地形成的,所以民族文化带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并具有独特的民族文化心理结构。我国民族文化与西方文化之间由于有着各自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其生活方式,活动方式,思维方式也就截然不同,发展水平也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正是这些个性,即差异,造成了跨文化交际的障碍。这种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极易产生语言失误和信息差,从而引起了交际失败。本文从英语语言文化的角度来认知中西方之间的文化差异、思维差异、两种文化中同一概念的信息差几个方面,来分析中西文化差异对语言交际的影响,避免中式英语,使我们的语言表达更接近目的语,以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关键词:文化差异 中式英语 跨文化交际

语言与文化是两个关系密切的结构,具有不可分割性。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它像一面镜子反映了各种社会及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语言有时是一种行为,在不同的社会及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语言规范和语言个性。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一个民族中有什么概念,这个民族的语言就会有什么语词和句子结构来表达这种概念。文化的发展和传播要靠语言,反过来影响语言的各个组成部分。如果缺少对中西文化差异的了解,我们与不同语言和文化背景的人们相互交往时,极易产生误解,从而导致不同文化间交际的失败。一、中西方文化差异产生了中式英语,造成了交际障碍“中式英语”(Chinglish)就是那种畸形的、混合的、既非英语又非汉语的语言文字,也可称为“具有汉语特色的英语”。换言之,它是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受母语干扰而产生的一种既不符合英语语法又不符合英语惯用法的一种语言表达方式,这种受汉语思维影响的“双边”英语,往往是中国人听不懂,外国人也听不明白。一定要了解文化差异,Think in English(用英语思维),对那些各种形式的中式英语应尽量避免,否则将导致交际的失败。

1、习俗文化习俗文化指的是贯穿于社会生活和交际活动中由民族的风俗习惯形成的文化,不同民族在称谓、礼仪、招呼、致歉等方面表现出不同的民族文化规约和习俗。就招呼而言,中国人习惯用“您上哪儿去?”“您吃了吗?”“上班去?”等话语来打招呼。学过英语的人自然就将以上中国式的问候语翻译成:“Where are you going?""Have you eat2en?""Going to work?"这样的问候成了侵犯他们个人隐私的询问。"Have you eaten?"对他们来说好象是一种邀请对方吃饭的暗示,而类似“Going towork?"的问候,他们是这样评论的:"W hat a stup id question!"(多愚蠢的问题!)意思是明知故问。西方人喜欢用与个人无关、不会引起麻烦的话语来打招呼。像:"Hello!""How are things going?""How are you?"就称呼而言,在英美国家,人们相互间的称呼和我国习惯相差甚远,这应值得我们注意,否则会在交际中因称呼使用不当引起Chinglish。例如:一位50多岁的美国妇女在中国任教,一位年轻的中国同事请她到家吃饭。一进门,女主人4岁的女儿就很有礼貌地称客人Granny(奶奶),而这位美国妇女却感到不自然、别扭,甚至有被冒犯的感觉。这是因为中美两个民族的文化背景不同而造成的,在汉民族文化中,小孩子为了表示对老年人的尊敬,显示自己有礼貌,通常用爷爷、奶奶、老伯等称呼表示,而在英美文化中,Granny这类称呼与老年人精力、体力、能力下降相联系,意味着风烛残年,来日不多,难怪这位美国妇女不高兴。在英美国家,年轻人称年老的可在姓前面加M ister,M rs.,或M iss,但现在渐渐有直呼其名(fist name)的倾向,七、八岁的孩子称呼七八十岁的Tom,Susan等,这在中国人看来不可思议,西方人却认为,这样亲切,在交际中应注意到这点,以免引起误会。从夸奖上看,如果不了解这些差异,在交际中就会出现语用上Ch2inglish,闹出笑话,甚至造成不快。

如:当外国人夸奖你的英语讲得好,对你说:“Your English is very good."时,如果用汉语的语用习惯作出反映,回答:“No,no,Im’ just a beginner."而不是以"Thank you"来应答时,就会无意中伤这位外国朋友,令其心中不快,认为你在怀疑他的判断力,其后果是不言而喻的。再如西方人对别人致谢时,常说:“You are welcome.""It’s a pleas2ure.""That’s all right.""That’s noth2ing."这些都等于汉语中的“不用谢”、“不客气”。因此,中国人对于西方人的感谢会以摇手或说:“No”来回应,这经常弄得外国人不知所措,有人甚至生硬地译成“Don’t

use thanks","Don’tbe polite"."It’s my duty."这在西方人听起来好象是提供帮助的人别无选择,因为这是他们的工作。显然,这种Ch2inglish的表达使彼此的交流产生障碍。

2、语言习惯不同民族文化传统,风俗习惯以及观点和心理上的差异会带来语言习惯使用上的差异。汉语里有“老王”的尊称或敬称,那么应翻译成“LaoW ang",显然不妥,是中式英语,而“Old

Wang".外国人未必懂得其意,因此,“老王”、“老教师”不能单独从字面意思上去理解,否则就会造成文字上虽然相符而导致意思上的不相符,按英语习惯最好译成"Mr.Wang""ex2perienced teacher",所以在交际时不能望文生义,对号入座,一定要从英语本身考虑,按照英语习惯来表达。再如:①不准拍照(Chinglish):Don’t take p icture.(English):No photographs.②天涯海角(Chinglish):The End of the World.(English):Land’s End/The Ends ofthe Earch.③他喜欢玩。(Chinglish):He likes to p

lay.(English):He is a fun-loving per2son.④他的耳朵聋了,眼也瞎了。(Chinglish):H is ear are deaf,hiseyes are blind.(English):He is deaf(dumb,blind).这些中式英语是中国人最常犯的错误,它们都不是英语的习惯说法,使西方人听了感到别扭。又如,有些中国学生想去拜访英、美人,以陈述事实的方式来代替请求:⑤今晚我来看你。(Chinglish):I’m

com ing to see youthis evening.(English):Could I come and see youthis evening?(今晚我可以来看你吗?)⑥我要学越来越多的知识。(Chinglish):I should learn more andmore know ledge.(English):I should get more andmore know ledge.我们常说学英语“learn English”,而学知识就自然想到了“learn knowl2edge”,没有了解到英语中的“know l2edge”是不能用“learn”来学的,而是要用“get,attain,acquire”等等⑦我先走了。(Chinglish):I’ll go first.(English):I’m afraid I have to gonow.But don’t let me break up the party.(抱歉,我该走了,不要因为我先走而散伙。)I’ll go first.(我先走了。),这是典型的Chinglish,其潜台词是:我先走一步,不要因为我走了,你们也跟着一起告辞。可惜,英语里没有现成的表达能与汉语“我先走”相吻合,实际上应改为:"Please don’t leave because ofus."再如某中国学生想借用一下外国学生的洗衣机,他说:⑧我能借用一下你的洗衣机吗?(Chinglish):Can I borrow yourwashing machine?)(English):Can I use your washingmachine?其实中国学生要表达的意思是借来用一下,因为汉语里面“借”有借用(use)的含义,所以中国学生遵循了汉语语言习惯定式,用"borrow"和"lend"的表达代替use的不地道的中式英语,这就造成了美国学生担心说话人把他的洗衣机搬走。

二、汉语思维方式阻碍了交际的顺利进行由于中西文化背景的差异而表现出思维差异,受汉语表达方式支配是造成中式英语的重要原因。思维方式影响到一种文化的各个方面。人们习惯于在自己的文化氛围中去思考问题,认识事物,因而也形成了不同的文化价值观。因此,对思维方式的了解,有助于我们了解各自的文化价值观,跨越由此而产生的交际障碍。

1、中国人的谦虚与西方人的炫耀对中国人影响最大的是儒家、道家思想,中国人在表达时,表现得谦虚、克己,从不理直气壮地接受表扬或感激。凡涉及到自己或与己有关的事尽量低格调,体现出“礼”性。西方人虽受基督教影响,他们处处充分肯定自己;激烈的竟争使他们尽量表现自己,话语显示出炫耀与骄傲,出自这样不同背景的人交际时时常导致双向误解。例如,对于别人的恭维,中国人和西方人的反应截然不同,中国人听到赞扬话时,总是要谦虚客气一番,而西方人的习惯则是对恭维者表示感谢。如有个青年女子恭维她长得漂亮而向别人道谢,对于一个受传统思想影响较深的中国人的反应必然是①这个女子十分的狂妄自大;②这个女子十分的轻浮。曾记得,几年前,中国一位著名女演员在记者前宣称自己是中国最好的演员,甚至还谈到希望成为一个未婚妈妈。这些“惊人”的言语,“西化”的观点,使舆论界一片哗然。思维方式的不同所表现出的反应不同,再如:3请客①我想请您和我的家人吃晚饭。(Chinglish):I’d like you to have afam ily meat w ith my fam ily.Thank you,I’ll come on Friday at 6p.m.(谢谢!我周五晚上6点钟到)(English):I’d like to invite you tohave dinner w ith my family.Thank you,I would love to.(谢谢!我很愿意)应该注意的是,这类“邀请”是模糊的,它没有指明日期和时间,只是礼貌言辞,不能回答:“Thank you,I’llcome on.....",具体的时间,而应对对方的邀请表示接受:"Yes,I’ll.",我很愿意。②我不会做菜,请原谅!(Chinglish):I don’t know how tocook,I hope you don’t m ind.③这些菜我妻子都会做,她是个好厨师。(English):M y w ife has cooked allthese.She is a very good cook.中国人的谦虚让西方人不理解,既然不懂得怎么煮,为什么还请客,而西方人却要表现自己能干。3自我评价①我英语很差,还需要改进。(Chinglish):My English is verypoor.There’s much room for imp

rovement.②我英语很好,我学了很多年。(English):M y Chinese is p rettygood.I’ve learned it for several years now.在交际中,目的语输出自然流露的谦虚话很多,出现的频率也很高,这在相当程度上破坏了目的语输出的得体感。这类现象也反映在选词上,如中国人爱用“普通”、“我很普通”,目的语对应词为:ordinary,common,average,这些词在母语使用者看来均含消极意义或带贬义色彩,其构成的目的语与汉语意愿难以吻合。再则,英美人脑海中的“我”绝不愿意普通,谈及亲人和

心爱物也不用它。即使用,也多做铺垫以衬托起其独特之处,如:一个西方人在评论自己的车时可能会说:"My car lookscommon,but it has a special engine."

2、中国人的不自信与西方人的过于自信中国人所表达的中式英语的输出还表现在不自信上,中国人很顾及面子,未曾出师,先将后果考虑周到,以免碰到不测之时过分狼狈。西方人却不然,只要知道一点,便张口吐出,没有吞吞吐吐之状。①这听起来很蠢,但我想.../我第一次在这么多人面前说话。(Chinglish):I know this may soundstup id,but I think...It’s the first time I speak before somany peop le.②我很高兴/很愿意?(English):I would like to...I am glad to...

3、中国人的人情味与西方人的淡漠感①我很抱歉给您带来这么多麻烦/占用您这么多宝贵时间。(Chinglish):Im’ sorry to give you somuch trouble.Sorry for taking up much of your p re2cious time.②非常感谢。(English):Thank you.I really app reciate it.在英美,要找人预约,定好了便没有如此的客套语了,预约也直截了当,不做预先道歉,对别人的感激,用"Thank you very much."表达,最重的字眼也莫过于"I really appreciate it."如上述表达便成了中国人因本民族思维方式背景影响的特别表达了。在交际中,中国人的“情”使本国人感到温暖,觉得自己在他人的心中占有一席之地,西方人却认为这样虚伪、做作,反之,西方人对他人时常表示的关切反应是自己也许在他人眼中是弱者,将别人的关心看成是怜悯,因而产生反感。①您旅途劳累了/您休息一下/多喝点水。(Chinglish):I’m afraid you musthave had a tiring journey.You should take a rest.You should drink more water.②玩得开心点/我们歇会儿怎样/希望您快点好起来。(English):Have a good time.O r:Enjoy yourself.How are we doing now?A little restwouldn’t do us any harm,would it.I hope you’ll be feeling better soon.以上那种Chinglish式的关心是西方人觉得别人认为自己老了弱了、不行了,一方越关心,另一方越感不悦。例如有位中国学生到美国教师那去请教问题,美国教师热情地接待了他,还耐心地解答学生所提的问题。告辞时学生对老师说:"I am sorry.I have wasted a lotof you time.Im’ leaving."这两句话语法完全正确,却是地道中式英语,引起美国教师的费解。她不理解为什么她解答了问题而学生却认为是浪费时间,难道学生认为她所花的时间竟毫无收获吗?按西方人的习惯,在这种场合告辞,而且往往要找个借口。因此可说:"Thanks a lot for your help.I’m afraid Imust be leaving now.I don’t want to getcaught in the rush hour."

4、英美人强调客观意识,中国人强调主观意识。由于英美人强调客观性、逻辑性,表现出理性思维的特点,因而英语句子主语常常以物或抽象名词来充当,这与中国人崇尚容理于情,把认识与感情融合在一起,强调人与自然统一的“天人合一”的观点很不相同。①她一直以为他不是个诚实的人。(Chinglish):She has never thoughthe is a dishonest man.(English):It never occurred to herthat he was an honest man.在前句中,主语是“她”,是行为的主体,所以中国人更强调主观印象,在后句中,把“他不是个诚实的人”这一概念整个作为主语,被"it"这个形式主语代替放在句首,反映了西方人更重视客观事实的思维方式。②嫁给他之后,她的麻烦就开始了。(Chinglish):After marrying him,her trouble began.(English):After marrying him,shebegan to be involved in trouble.这个例句中,marrying的逻辑主语并非her trouble,这就是汉语思维习惯造成的英语逻辑关系上的错误。

5、中国人思维重意念,而西方人重形式一个民族的思维方式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由民族文化因素(主要包括哲学,伦理学和美学)长期积累沉淀形成的。不同哲学体系对英汉民族思维方式产生不同的巨大影响。中国哲学与人文科学相结合,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影响最大的是儒家,道家和中国佛教,其主要学说大多关于如何为人处世治学的道理,属于伦理学范畴。西方哲学则与自然科学相结合,西方哲学家往往同时是自然科学家,他们把探索事物的本质规律作为研究的对象,西方哲学历来与自然科学,实证科学相结合。思维的明显差异反映在语言上,表现为:汉民族注重意念参悟,而英民族注重形式论证。例如:昨天是玛丽的二十岁生日。(Chinglish):Yesterday was M ary’stwentieth birthday.(English):It was M ary’s twentiethbirthday yesterday.乍一看,“昨天”貌似该句的主语,其实,这是汉语中无主句的一个例子,“昨天”只是一个时间状语,在英语中虽然找不到其它表示事物或人的名词或代词作主语,但可以借助“it”作形式主语,这是因为汉语重意念,英语却重形式。在表示时间,天气,距离或度量等方面的概念时,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显得十分突出。

三、中西文化之间的信息差阻碍了交际各民族的社会背景和文化背景各不相同,它们根据自己与自然界的交往,对自然界各种事物的认识和接触,对它们形成不同的褒贬、象征意义,涉及到这方面的词在语言意义上一致,但其代表的概念,传达的信息差很大。

1、具有象征意义的动物人类与动物的联系甚密,中西民族中某些相同的动物表示截然不同的意思。“狗”在西方人的价值观念中是一种最为人钟爱的动物,是“忠实”的象征,英语中带“狗”的词语多含褒义,其中有Love me,love my dog.(爱屋及乌)的真情流露,You are a luckydog.(你真幸运)的由衷赞叹,而汉语中与狗有关的习语大多含有贬义:“狗仗人势”“狗胆包天”等莫不如此。汉语里的“走狗”“running dog”,在西方人眼里是一条好家犬。又如,在中国文化里,“猫”的文化内涵一般指其可爱、精灵的特性,因而“She is a cat.”若直译成“她是一只猫”,可谓词不达意,貌合神离,其实它的真正内涵是“她是位包藏祸心的女人”。不同民族在比喻和审美情趣上存在着很大的地域文化差异。再如,英语“dragon”一词在汉语中有对等词“龙”,虽然它们的字面本义相近,而民族文化内涵的引伸义则大相径庭。中国人以“龙”的传人引以为豪,因而在我国“龙”被视为吉祥物和封建帝王的象征。“望子成龙”表达了人们期望子女如龙一般勇敢、前途无量的美好心愿。而在西方人眼中,“龙”仅仅是一种想象中带翅膀的陆生动物,常为灾难、凶恶的象征。①望子成龙

(Chinglish):to hope that one’s sonwill become a dragon.(English):to hope that one’s son w illbecome somebody.②亚洲四小龙(Chinglish):four A sian dragon.(English):four A sian tigers.

2、颜色有些颜色在英汉两种语言中就有不同的联想意义,“红色”使中国人联想到“革命”、“喜庆”、“成功”等,如:“办红事”、“红色政权”、“又红又专”,而英美人都习惯red表示“气愤”、“罪行”。当听到"red flag",中国人想到的是“红旗”、“红布”,西方人从斗牛的文化传统中,深感红色为不祥之兆,由此使"red flag"与“生气”、“发怒”有关,指做了惹别人生气的事。中国传统婚礼上的新娘一般穿红衣裳以表示幸福、吉祥,而红色在西方常常令人联想到“鲜血”、“死亡”。再西方,白色象征纯洁无暇,新娘在婚礼上往往身着白色礼服,而在中国,葬礼上的掉念者才穿白衣。绿色象征和平与希望,如“绿色和平组织”(GreenPeace O rganization),在英语中也表示年轻或稚嫩,如:He lives to a green oldage.(他老当益壮)。He is still green atthis job.(他对这工作还是生疏的)。此外,green-eyed在英语中指嫉妒。汉语中常喻为“红眼病”。而当“红眼病”表示一种眼科疾病时,则是pinkeye,此时就不能解释成粉红色的眼睛了。蓝色在汉语中代表着明净的天空之色,因此,它象征着宁静、素雅。在英语中blue词常使人联想到忧郁、色情之意。如:Things are looking blue.(情况不容乐观)、a blue film(色情影片)、blue jokes(猥亵的笑话)。黄色在汉语中代表万事不变的自然之色,有尊严、崇高之意。而英语则无此意。因此“黄袍”、“黄榜”只能用它们的语用意义来表达,分别为emperor’s role,emperor’s documents.黄色在汉语中有时也特指色情。在英语中yellow除了表示黄颜色以外,还常用做俗语,表示懦弱的、卑怯的。另外,随着世界上通用黄色作为出租车的颜色,这个词又带有了出租车的内涵。因此,走在美国的大街上,有时会看到一辆深红色的或黑色的小汽车上喷上了这样一句话:I amyellow.这里,I am yellow有两个涵义:①这是出租车;②我是个胆小的人,请不要来吓唬我。在与英美人交际时应了解到中西方文化的背景不同,才能避免因习俗不同所形成的某些信息差。再如,一位中国广告设计师打算将一种新型香水引入拉美市场,可是产品并未引起人们多少兴趣。主要原因是香水中使用的山茶花在南美国家的习俗中是用在葬礼上的,这一切都是由于中西方存在着某些信息差,导致了交际中的障碍。

3、由于社会发展而出现的新词语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用工制度改革而出现的“打工仔”、“打工妹”等代名词到处可见,如何将这些未定型规范的“打工仔”、“打工妹”确切地英译呢?打工一般是指临时性的短工,可以是waiter、dishwasher、baby-sister,也可以是worker。在汉语中“妹”、“仔”一般指未婚的青年男女,在英译中不宜简单地将其对应译成boy或girl,这样译易使外国人误解成为中国的打工阶层都是少男少女,而事实上并非如此。因此,要让反映出打零工这一核心概念,应译成:“casual female labor”或“cas2ual male labor”,(临时性男工或女工),这样才不会引起外国人误解。再如,近几年中国大陆出现的另一些新词语:“大腕”、“大款”、“炒股”、“大姐大”等,若让外国人单从字面上理解这些词语,而不去了解这些词产生的社会背景和文化背景,就无法完全了解到这些词的真正含义。人际交往中,由于受相同历史传统和文化背景的熏陶,和说同一种语言的本国人交际时,往往具有相同的价值观、世界观,由于这种共通的信息,交际时容易产生默契和共识,而中国人虽然用同一种语言交际,如果完全脱离文化背景,就会导致文化理解中的信息差,而会给语言交流带来极大障碍和错误。所以,在中西方语言交流中,应十分重视有关历史、地理、宗教、迷信、气候、经济等知识的社会文化背景。

四、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以及对外宣传的增加,英语在中国正形成一种独具特色的国际交流工具,构成英语交际的障碍除了语言本身之外,中国和西方的文化差异、思维差异、概念差异常常导致文化理解中的误差,进而会给语言交流带来极大的障碍。由于文化的原因造成的碍与错误,语言本身用词不当、造句不当造成的阻碍与错误更为严重。为了防止这种现象的出现,应该从以下方面采取措施:

1、对英汉语言交流的研究和分析,应从多方位、多角度考察它们的发展与演化,使我们对语言及文化的异国更深入,更全面的了解。只了解西方文化是不够的,还必须熟悉自己的习俗、彼此比较,通过文化对比学习语言,使得我们对语言的理解更加深刻,从而才能顺利进行跨文化交际。

2、必须拥有文化差异的敏感性。识别表面的文化特征,对细微而有意义的与本民族文化截然不同的文化特征的识别,并通过理性分析来接受,从对方的角度来感受文化,拥有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就能理智地对待由此而产生的交流障碍。

3、尽量避免以一种思维方式组织起来的一种语言信息发出后,而以另一种方式去破译或重新组织,如果不用英语思维考虑问题,就必然要借助自己的母语来进行思考,就必然将头脑中的汉语设法翻译成英语,这翻译出来的有时就不像是英语而是中国式的英语或其它错误的或不妥的表达,所以在交际中以西方人的思维模式来看待问题,认识事物,尽量用英语的语言习惯来思维,在用英语表达思想遇到困难时,冷静地想一想如果英语为母语的人有类似这样的想法时,大体上会是怎样表达的,这样才能提高交际质量。

4、要创造条件营造英语学习环境,注重语感的培养。多接触西方文学作品,影视作品,注意积累英语的习惯表达方法,记录一些中西方对不同的句型、词语的不同表达,了解词语和概念之间的差异,有意识地观察和理解语言的社会语境,观察什么场合用什么样的语得体,把语言形式与社会语境相结合,从而说出地道的英语,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只有这样,我们在进行跨文化交际时就能最大限度突破本土文化的界限、局限,深入地了解异文化,从而拓展内在的文化心理空间,把自己放在更深远的文化背景中,进行人类彼此间的交际与交流,更重要的还在于对西方国家社会文化知识的了解程度以及

对其文化及交际模式的适应性,摆脱汉语的思维方式,避免出现中式英语,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在交际中讲的英语更加地道、更加准确,更加规范,从而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英语语言是文化的组成部分,是文化的载体,各个社会所具有的独特的文化都是通过语言来表述,各个国家的不同文化特征都会体现在语言交流之中。语言交流中的跨文化因素是一个不容回避的现实问题,文化差异是影响语言交际正常进行的重要因素。不了解社会底蕴文化,让学生了解中西文化观念的差异,这将有助于我们的语言学习,也将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中西个人价值取向差异

在英语教学中,笔者发现经常会遇到在中国人视为不可思议、不谦虚太直率的句子:例如:A:Oh,Miss Zhang,how beautiful you are!B:Thanks.在中国人眼里,当受到表扬或夸奖时,会感到不好意思(so shy),会说“那里,那里,过奖了,”“一般,不怎么样”等等,显示过于谦虚。因为中国文化是团体取向的纵向等级文化,它倡导集体主义和协作精神,个人主义在中国文化中是不被提倡的或是“错误”的思想。在这样的环境里,保护团结和谐是团体存在的前提,因此,人们交流的方式也是围绕这一原则进行的。保护团结和谐统一的方式很多,过度谦虚(being too modest)就是其中之一。中国人历来以自谦为美德。而在美国人看来不仅不能领会你的客气,反而感到纳闷、不可思议,有时还会发生误解。往往被看作是虚伪,缺乏自信的表现。

西方文化尤其是美国文化是个体取向的横向平等文化,其社会的基础是建立在个人上面的,以个人为主体,以自己为主体。它强调充分发挥个人的自由、权利以及独立思考与行动的能力。它是美国社会文化的主流。所谓个人的权利,素被社会所公认,各个人的行为,完全由于他的自由意志,他自己对他的行为负责,不管对方怎样。在这种文化氛围里,人们崇尚自由、平等和独立,崇尚自我,所以保持团结和谐统一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处处以自我为中心,比较自由、直率、诚实,同事夸你或上司表扬你时,你会说,“谢谢”(Thank you.);同事或朋友夸你的衣服漂亮时,你会说“谢谢”(Thank you.)以示接受,或回赠称赞,(Thanks,I like yours,too.)请人到家里做客,你会说,请自便(Make yourself at home),就餐时,你会说,请随意(Help yourself please.)。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适当地向学生介绍一些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风俗习惯,让学生了解东西方的文化差异,以培养学生能准确地运用所学语言进行交流。

二、中西语言表达方式的差异

中国人说话喜欢“拐弯抹角”(beat around the bush),而西方人,尤其是美国人则喜欢“直来直去”,“直截了当”(go straight;talk frankly;or to the point),你尽可不管别人,直抒己见,只要言词不唐突别人,意见上的争执是无伤大雅的。

人类学家霍尔(Edward Hall)按语言表达直接程度的大小把社会分为高语境社会(high-context society)和低语境社会(low-context society)。高语境即说话意义依赖语境,低语境则相反。中国社会就属于高语境社会。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国人长期生活在一起,从原始社会到现在的高科技社会,彼此相互了解。生活习惯、风土人情、交流方式等等大体一样,对彼此的思维方式、行为准则非常了解,无需用言语来表达,他们可以用沉默、手势或面部表情来表达,可以转弯抹角、含蓄、委婉等方式来进行交流,对方都能听明白。而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则恰恰相反,美国由于历史短,移民多,不同的种族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价值取向,审美情趣,婚丧嫁娶,生活方式等等,这给彼此交流带来了很大困难,要使对方明白你的意思,(make yourself understood),“直截了当”,“直来直去”不转弯抹角的进行交流对其尤为重要。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注意中西语言表达方式的差异的对比(compare and contrast),使他们在跨文化交际中,游刃有余。

三、婚丧嫁娶习俗的差异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风土人情和风俗习惯。例如:婚丧嫁娶,(wedding and funeral)。在中国,婚礼上新郎新娘要披红挂绿,鞭炮齐鸣,亲朋好友前来贺喜,新郎新娘拜天地拜父母,互相对拜,然后,大摆宴席,还要闹洞房,好不热闹;而在西方,特别是美国,女孩出嫁时,娘家要给她穿戴上“旧的东西、新的东西、借来的东西和蓝色的东西”例如《走遍美国》A Family Album USA Episode19第二、三幕中,Susan和Harry的婚礼上提到(something old,something new,something borrowed and something blue),意思是婚后会交好运,这是一种沿袭下来的老传统了;由于白色与纯洁和贞洁相连,女性结婚时通常穿白色婚纱,以示纯洁高贵;婚礼一般在法庭、各种宗教的教堂、小礼拜堂里举行,婚礼上男女双方交换结婚戒指,并要戴在对方的手指上,双方自己决定是由法官、牧师、神父还是教士来主持他们的婚礼。一些人喜欢在不那么正规的地点举行婚礼,他们可以在自己的家,朋友的家或在户外,像公园这样的地方举行婚礼。婚礼结束后有婚宴和舞会。按照传统习惯,婚宴是由新娘的父母主办。婚宴后,新婚夫妇启程去外地度蜜月。有时他们的蜜月地点是保密的。

办丧葬仪式,中国和西方国家尤其是与美国比较,大相径庭。中国人办丧事,传统地是死者家属要披麻戴孝,从头到脚都穿白色(wear white),祭奠亡人,家人还要给死者穿上寿衣(cerements)死者要停放三天、五天或七天,各地风俗不一。在此期间,亲戚朋友前往吊唁,以表悲伤,死者子女守灵,好让死者的在天之灵得以安慰,大喜大悲洋溢期间;而西方人,尤其是美国人在丧礼上则一定要穿黑色(wear black),来体现庄严肃穆。中国的丧礼以白色为主,西方的丧礼则以黑色为主,过去的丧葬以土葬为主,现在则以火化为主,中西不尽相同。

四、中西寒暄话题的差异

在日常交际中,中国人,尤其是语言学习者一般都会注意健康、年龄、收入、婚姻等话题,而西方人,尤其对美国人来说,这些话题都属于个人隐私、需要回避的话题,他们不喜欢触及个人的问题。因为触到个人的问题,就不免涉及他人的私事,是非常令人讨厌的。中国人,尤其是语言学习者与他人初见面时,习惯问候对方的尊姓大名,家在哪里,在哪儿工作等等,寻根问底,习以为常。这已被视为交际场中应有的礼节,而在西方人,特别是美国人眼里,交际中的话题最忌讳关于对方的年龄、收入、健康、婚姻等方面的话题。特别是妇女不愿意别人问起她的年龄,所以你若冒昧问对方多大年龄(How old are you?)是最失礼的。

中国人见面打招呼,“上哪儿去啊?”(Where are you going?)和“到哪儿去啦?”(Where have you been?),甚至刚从卫生间出来碰到熟人打招呼:“吃过午饭了吗?”(Have you had your lunch?)等等。这一类的话,在中国人之间是常有的事,而对于西方人,尤其是美国人来说会不高兴,会使他们感到纳闷,费解,他们误认为对方干预了别人私自的行动,他们的反应很可能是“多管闲事!”或“你管得着吗?”(It's none of your business.);“吃过饭了吗?”他们会认为如果没吃的话,你是否想请他们吃饭,这种招呼意味着邀请对方吃饭。他认为:“你怎么老问我吃了没有?我有钱。”他会误解为你担心他没钱吃饭,他显然对这种问法感到生气。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了解这些差异,要与汉语进行比较,增强学生的跨文化知识和运用能力。

五、中西家庭观念的差异

“父为子纲”是中国家庭几千年来延续下来的根深蒂固的观念。子女必须服从父母长辈,否则被视为“大逆不道”、“不孝”。父母是绝对的权威,发展到当今社会,父母又成了孩子的庇护神、债务人,父母辛苦一辈子就是为了孩子,使得中国家庭中的独生子女成了家中的小皇帝,大多数孩子从一出生就很少离开过父母。通常,孩子出生后的几年里与父母同居一室一床,母亲外出或走亲访友总要带着孩子,长期如此的母子间的亲密使孩子在感情上依赖母亲;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生存能力低下,独立性差,依赖性强。在西方,尤其在美国,孩子与父母的距离较远,孩子一出生就和父母分开,单独有自己的房间,父母走亲访友或购物时,通常用婴儿车推着孩子;父母鼓励孩子自己走路,摔倒了自己爬起来,自己学吃饭;有的父母干脆把孩子托付给保姆,培养孩子从小不依赖父母。父母比较尊重孩子的意愿,注重孩子的个性培养,独立是对孩子的基本要求,同时父母又是孩子的朋友,父母同孩子相处关系融洽,孩子成年后不再依赖父母生活,即使是上学也靠自己打工挣钱完成学业,否则,会被视为丢人的事。中国人辛苦了一辈子,就是为了孩子。父母省吃俭用,一辈子积蓄买一套房子,该享天伦之乐了,自己也已走到生命的尽头。房子成为留给子女的遗产。祖祖辈辈,世代如此。

中西文化观念差异无处不有,除上述外,还表现在诸多方面,如饮食习惯、家庭生活习惯、教育观、人生价值观等等。著名外语教育家王佐良先生说:“不了解语言当中的社会文化,谁也无法真正掌握语言。”由于社会历史和发展背景不同,中西文化观念差异是多方面的,全方位的。这就需要我们在英语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传授语言知识,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译能力,同时还要适当引入一些中西文化对比的讨论,这有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加深印象,增强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将课堂置于跨文化交际环境之中,做到既教语言又教文化。

更多相关推荐:
浅谈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对比

浅析中西文化之异同【摘要】当今社会,文化生产力已成为综合国力主要构成。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又反作用于经济、政治,给予政治经济巨大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因此,进行文化对比分析…

中西方的文化差异表现在诸多方面

中西方的文化差异表现在诸多方面:一、中西方言谈的差异在中国,对别人的健康状况表示关心是有教养、有礼貌的表现。但对西方人的健康表示关心,就不能按中国的传统方式了。一个中国学生得知其美籍教师生病后,会关切地说“yo…

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对比分析

摘要: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中西方文…

中西文化差异的主要表现

中西文化差异的主要表现中外文化差异论文摘要在英语教学中文化差异易导致语言学习和理解的困难因此英语教学不仅是语言知识的传授而且也应包含文化知识的传播教师应寓教文化于教语言之中通过加强中西文化差异对比克服学生学习英...

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研究性学习总结

研究性学习总结【研究背景】在当今世界,不仅是一个经济全球化的世界,更是一个文化多元化的世界。在一体化的世界中,各国人民交往越来越频繁,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习俗具有重要意义。而通过饮食这方面的探究,可以小见大,况且…

浅谈我眼中的中西方文化差异

浅谈中西方文化差异数学与应用数学2张晨洁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历史的过程中儒家思想一直占据着统治地位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极其深刻而久远的影响中国文化认为为人处世接人待物举止言谈要以谦虚为荣以虚心为本反对过分地显露...

中西方的社会文化差异

语文是社会的产物,是人类历史和文化的结晶。它凝聚着一个民族世代相传的社会意识,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等各方面人类社会所有的特征。不同的文化背影和文化传统,使中西方在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生活方式等方面也存在…

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老外”最爱问中国人10大问题(图文)

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老外最爱问中国人10大问题图文不同民族不同宗教的人们遵守着不同的礼仪和生活习惯手机APP软件开发外包宝通动感科技有着5000年历史的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承载着中华民族千年来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随着中...

中西文化的差异

第三单元中西文化的差异culturaldifferencebetweenWestandEastEverythingisrelativeculturaldifferencebeingnoexceptionCult...

中西方礼仪文化差异的成因

中西方礼仪文化差异的成因造成中西方礼仪差异的根本原因是中西方文化环境和宗教信仰的不同使得各国的人民有着基本上完全不同的道德标准体系和价值观礼仪是与本土的思想文化相对应的由于形成礼仪的重要根源宗教信仰的不同使得世...

北京大学 西方文明史 芭蕾舞精神美的意境(一)

我们知道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一些自己的民族文化像中国我们有书法我们有国画我们有那个中国的书法中国的国画我们有中国的民族音乐但是在西方呢也有西方的文化比如说交响乐比如说芭蕾舞比如说油画我们中国人对西方文化接受是非常...

总结西方史学史

第一章古典史学希腊史1希罗多德古希腊历史学家被称为西方史学之父他的传世之作历史是西方史学上第一部名副其实的历史著作因以记述希波战争为中心故亦称希腊波斯战争史这部巨著成了后世把历史真实性与文学艺术性相结合的最早的...

中西方文化差异总结(5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