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九年级上数学知识点总结

时间:2024.4.20

苏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基本知识点

第一章图形与证明(二)

1.1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简称“三线合一”)。

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简称“等边对等角”)。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称“等角对等边”)。

1.2 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

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简称“HL”)。

     角平分线的性质:

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角平分线的判定:

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直角三角形中,30°的角所对的直角边事斜边的一半。

1.3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

定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定理1: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定理2: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定理3: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判定——从边:1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3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从角: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对角线: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矩形的性质与判定:

定义:有一个角的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定理1:矩形的4个角都是直角。

定理2: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定理: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判定:1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2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菱形的性质与判定:

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定理1:菱形的4边都相等。

定理2:菱形的对角线相互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判定:1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2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

正方形的4个角都是直角,4条边都相等,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垂直平分,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正方形即是特殊的矩形,又是特殊的菱形,它具有矩形和菱形的所有性质。

判定:1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

      2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正方形。

1.4 等腰梯形的性质与判定

定义:两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

定理1:等腰梯形同一底上的两底角相等。

定理2: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判定:1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2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1.5 中位线

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的一半。

中点四边形:依次连接一个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得到的四边形称为中点四边形(中点四边形一定是平行四边形)。

第二章数据的离散程度

2.1 极差:

一组数据中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叫做极差。计算公式:极差=最大值-最小值。

极差是刻画数据离散程度的一个统计量,可以反映一组数据的变化范围。一般说,极差越小,则说明数据的波动幅度越小。

2.2 方差

各个数据与平均数的差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方差,记作S2

巧用方差公式:

1、基本公式:S2=[(X1-X())2+(X2-X())2+……+(Xn-X())2]

2、简化公式:S2=[(X12+X22+……+Xn2)-nX()2]

也可写成:S2=(X12+X22+……+Xn2)-X()2

3、简化②:S2=[(X’12+X’22+……+X’n2)-nX()2]

   也可写成: S2=(X’12+X’22+……+X’n2)-X()2

标准差:

方差的算术平方根叫做这组数据的标准差,记作S。

意义

1、极差、方差和标准差都是用来描述一组数据波动情况的特征,常用来比较两组数据的波动大小,我们通常研究的是这组数据的个数相等、平均数相等或比较接近的情况。

2、方差较大的波动较大,方差较小的波动较小。

3、方差大,标准差就大,方差小,标准差就小。因此标准差同样反映数据的波动大小。

注意:对两组数据来说,极差大的那一组不一定方差大,反过来,方差大的极差也不一定大。

第三章二次根式

3.1 二次根式

定义:一般地,式子(a≧0)叫做二次根式,a叫做被开方数。

有意义条件:当a≧0时,有意义;当a≦0时,无意义。

性质:1、≧0(a≧0)

      2、()2=a(a≧0)

3、2=∣a∣=   a(a≧0)

                a(a<0)

3.2 二次根式的乘除法

法则:√a·√b=√ab(a≧0,b≧0)

      =√(a≧0,b>0)

化简:①√ab=√a·√b(a≧0,b≧0)

      ②√=(a≧0,b>0)

      ③== (a≧0,b>0)

第四章一元二次方程

4.1 概念: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一般形式是aX2+bX+c=0(a、b、c是常数,a≠0),其中aX2称为二次项,a称为二次项系数,bX称为一次项,b称为一次项系数,c称为常数项。

4.2 解法:

1、直接开平方

2、配方法:先把一元二次方程变形为(X+h)2=k的形式(其中h,k都是常数),如果k≧0,再通过直接开平方法求出方程的解

3、公式法(求根公式):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 (a≠0),当b2-4ac≧0时,它的根是(≧0)

4、因式分解法

根的判别式

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 (a≠0)的根的情况可由b2-4ac来判定,因此b2-4ac叫做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

当b2-4ac>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当b2-4ac=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X1=X2=

当b2-4ac<0时,方程没有实数根。反之,也成立。

一元二次方程应用题步骤:“设、找、列、解、验、答”

第五章中心对称图形(二)

5.1 圆

定义:圆是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其中,定点叫做圆心,定长叫做半径。

与圆有关的概念:

1、连接圆上任意两点的线段叫做弦,经过圆心的弦叫做直径。

2、圆上任意两点间的部分叫做圆弧,简称弧。圆的任意一条直径的两个端点分圆成两条弧,每条弧都叫做半圆。大于半圆的弧叫做优弧,小于半圆的弧叫做劣弧。

3、定点在圆上的角叫做圆心角。

4、圆心相同,半径不相等的两个圆叫做同心圆。能够互相重合的两个圆叫做等圆。在同圆或等圆中,能够互相重合的弧叫做等弧。

  

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在平面内,点与圆有3中位置关系:点在圆内,点在圆上,点在圆外。如果设⊙O的半径为r,点P到圆心O的距离为d,那么“点P在圆内 ←→d<r;点P在圆上←→d=r;点P在圆外←→d>r”

5.2 圆的对称性

圆是中心对称图形,圆心是对称中心。

圆是轴对称图形,过圆心的任意一条直线都是它的对称轴。

圆心角、弧、弦之间的关系(等对等定理):

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都分别相等。

5.3 圆周角

概念:顶点在圆上,并且两边都和圆相交的角叫做圆周角。

定理: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都等于该弧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圆心与圆周角的位置关系分为三种情况:圆心在角的一边上;圆心在角的内部;圆心在角的外部)

推论:1、直径(或半圆)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

      2、90°的圆周角对的弦是直径。

5.4 确定圆的条件

条件: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

三角形的外接圆:

三角形的三个顶点确定一个圆,这个圆叫做三角形的外接圆。

外接圆的圆心是三角形的三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这个点叫做三角形的外心。这个三角形叫做圆的内接三角形

5.5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1、直线与圆有两个公共点时,叫做直线与圆相交。(d<r)

2、直线与圆有唯一的公共点,叫做直线与圆相切,这条直线叫做圆的切线,这个公共点叫做切点。(d=r)

3、直线与圆没有公共点时,叫做直线与圆相离。(d>r)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可以用它们的交点的个数来区分,也可以用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与半径的大小关系来区分,它们的结果是一致的。

切线的性质与判定:

判定: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式圆的切线。

性质:(圆的切线垂直于过切点的半径)

1、  经过圆心且垂直于切线的直接必经过切点。

2、   经过切点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圆心

3、  切线与圆只有一个公共点;切线与圆心的距离等于半径;切线垂直于过切点的半径。

内心:

与三角形各边都相切的圆叫做三角形的内切圆。

内切圆的圆心叫做三角形的内心,它是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

这个三角形叫做圆的外切三角形。

5.6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性质与判定:

如果两圆的半径分别为R和r,圆心距为d,那么

两圆外离←→d>R+r

两圆外切←→d=R+r

两圆相交←→R-r<d<R+r(R>r)

两圆内切←→d=R-r(R>r)

两圆内含←→0≤d<R-r(R>r)

连心线的性质:

圆是轴对称图形,从上表中可以看出它们都是轴对称图形。沿O1、O2所在直线(连心线)对折,发现:两圆相切,直线O1O2必过切点;两圆相交,连心线垂直平分它们的公共弦。

5.7 正多边形与圆

正多边形概念:各边相等、各角也相等的多边形叫做正多边形。

性质:正多边形都是对称图形,一个正n边形共有n条对称轴,没条对称轴都通过正n边形的中心。一个正多边形如果有偶数条边,那么它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如果一个正多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那么它的中心就是对称中心。

1、 边数相同的正多边形相似。

2、   任何正多边形都有一个外接圆和一个内切圆,这两个圆是同心圆。

 

友情提醒:(1)边数相同的正多边形相似,这是解与正多边形有关问题常用到的知识。

         (2)任何三角形都有外接圆和内切圆,但只有正三角形的外接圆和内切圆才是同心圆。过正多边形任意三个顶点的圆就是这个正多边形的外接圆。

作正多边形:作半径为R的正n边形的关键是n等分圆。这就要学习两种方法:

(1)       用量角器等分圆,可以作任意正多边形,这是近似作法。具体地说先计算出顶点在圆心的角的度数,即正n边形的圆心角为,然后依次用量角器将圆等分,顺次连接各分点,就作出正n边形。

(2)       用尺规等分圆,作正方形和正六边形。具体地说:先作出两条互相垂直的直径,将圆四等分,顺次连接各分点,就做出正方形;用圆规从圆上一点顺次截取等与半径的弦,将圆六等分,顺次连接各等分点,就作出正六边形。

友情提醒:在作正多边形时,要从圆周上某一点开始连续截取等弧,否则,易产生误差。

5.8 弧长及扇形的面积

圆的周长公式C=2πR,其中π是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π称为圆周率。

弧长公式:l=,其中,表示1°的圆心角的倍数,它不带单位,R为圆的半径,l为n°的圆心角所对的弧长。

扇形面积公式:

一条弧和经过这条弧的端点的两条半径所组成的图形叫做扇形。

①圆心角为n°的扇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为S扇形=。

②弧长为l的扇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为S扇形=lR。

公式①中的n应理解为1°的圆心角的倍数,不带单位,同时要注意与弧长:l=公式进行比较,避免混淆。公式②与三角形面积公式相类似,在S=lR中,把扇形看成一个曲边三角形,把弧长l看作底,R看作高,这样对比,有助于理解与记忆公式。

5.9圆锥侧面积和全面积

圆锥的侧面展开:

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扇形,这个扇形的弧长等于圆锥底面圆的周长l=2πr。

这个扇形的半径等于圆锥的母线长l母线=

这个扇形的圆心角α=·360°

这个扇形的面积等于圆锥的侧面积S侧面积=S扇形=·2πr·l=πr·l

圆锥与圆柱的比较


第二篇:苏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第五章知识点总结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知识点整理

五  口诀求商

教学目标:

在探索除法计算方法的具体实践中,理解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除法解决的简单数学问题的过程;掌握并熟练运用2~6的乘法口诀口算有关的除法试题,深入理解除法的意义,根据除法算式,正确地找到相应的乘法口诀。

重、难点

重点:体会乘法和除法的关系,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难点: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知识点归纳及解题技巧

知识点:口诀求商

   

10个小朋友打球,每2人一组,分成了几组?

解析:要求“分成了几组”,可以用除法计算。

求商的方法:1.运用平均分的方法求商。可以借鉴前面平均分的方法,利用10个原片具体分一分。如下图,5个2是10,可以分成5组。

     

(2)用减法求商。从10中每次减去2,看看能减几次,减几次就是分成了几个2,即可以分成几组。10-2=8,8-2=6,6-2=4,4-2=2,2-2=0,一共减了5次正好分完。

(3)用乘法算式求商。2×1=2,2×2=4,2×3=6,2×4=8,2×5=10,所以分成了5组。

(4)口诀求商。除法算式的商,可以直接利用乘法口诀求出。10÷2=□,利用乘法口诀,想二(五)一十,商是5.

知识拓展:用口诀求商的方法:除数是几,就想几的乘法口诀,用补充口诀的形式求得除法算式的商。

随堂练习与解题技巧

1.   ( )×2=4                 3×( )=9              ( )×4=4

   4÷2=                    9÷3=                  4÷4=

二( )得四               三( )得九          ( )四得四

    解析:这道题乘法算式、除法算式与乘法口诀有效的联系起来。在求商的时候要有效的利用乘法口诀。除数是几,就想几的乘法口诀,用补充口诀的形式求得除法算式的商。

答案:

     (2)×2=4                 3×(3)=9              (1)×4=4

      4÷2=2                   9÷3=3                  4÷4=1

   二(二)得四              三(三)得九         (一)四得四

2.

 

(1)每只兔吃5个,可以分给几只兔?

    20÷5=□

(2)平均分给4只兔,每只兔吃多少个?

    20÷4=□

解析:(1)中一共有20个罗卜,每只兔吃5个,要求“可以分给几只兔”可以用除法计算。(2)中一共有20个罗卜,平均分给4只兔,要求“每只兔吃多少个”可以用除法计算。除法算式可以直接利用乘法口诀求商

答案:4;5。

3.看样子,填数据。

 

解析:方法一:由第一幅图中的数据我们可以发现,向日葵的顶部是乘法的积,下边是两个乘数。发现规律后运用乘法口诀即可填出后面的数据。

方法二:由第一幅图中的数据我们可以发现,向日葵的顶部是除法的被除数,下边是两个分别是除数和商。发现规律后运用乘法口诀即可填出后面的数据。

答案:2;2;2;3、3。

小升初考试典型例题

1.把一根长木料锯开,锯成两段要用3分钟,请问锯成8段要用多少分钟?

    答案:2-1=1(次)

      3÷1=3(分钟)

      8-1=7(次)

      7×3=21(分钟)

答:锯成8段要用21分钟。

2.王师傅把一根钢筋锯成了10段,一共用了27分钟,如果他将这根钢筋锯成2段,请问需要多少分钟?

    答案:10-1=9(次)

          27÷9=3(分钟)

          2-1=1(次)

          1×3=3(分钟)

    答:需要3分钟.

更多相关推荐:
新教材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负数的初步认识1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2在数轴上以0为分界点越往左边的负数越小左边的数都比右边的数小3在生活中0作为正负数的分界点常常用来表示具有相反关系的量如零上温度零下温度海平...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五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负数的初步认识正负数是表示相反意义的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0比任何的负数都大第二单元多边形的面积计算1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字母公式Sah2三角形的面积底...

最新20xx秋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五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一负数的初步认识1定义像4198844这样大于0的数叫正数像4117155这样小于0的数叫负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注正数前面的可以省略但负数前面的不可以省略2负数的意义1在温度计上零上记作...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复习教学知识点归纳总结1、小数乘整数: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如:1.5×3表示1.5的3倍是多少或3个1.5的和的简便运算。计算方法: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按整数乘法的法则…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归纳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归纳一、小数的乘除法(1)小数乘法计算法则:①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再给积点上小数点。②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或个位)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③当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知识要点第一单元负数一知识点1零上4摄氏度记作4零下4摄氏度记作44读作正四4读作负四4也可以写成42像4198844这样的数都是正数像4117这样的数都是负数3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正数都...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滁州市工子小学陈伟第一单元认识负数知识点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负数负数的含义2知道正负数的读法和写法0既不是正数又不是负数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3用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知识点...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复习教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复习教学知识点归纳总结1小数乘整数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如153表示15的3倍是多少或3个15的和的简便运算计算方法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

20xx年春最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知识方法汇总

20xx年春最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知识方法汇总第一单元简易方程1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2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3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等式gt方程4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汇总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汇总第一单元方程1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2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3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等式gt方程4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这是等式的性质等式两边...

20xx年春新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期末复习要点归纳

五年级下册复习要点1简易方程方程axbcabc是常数叫做简易方程2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注意方程是等式又含有未知数两者缺一不可方程和算术式不同算术式是一个式子它由运算符号和已知数组成它表示未知数方程是一个...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方程1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2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3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等式gt方程4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这是等式的性质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4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