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第一学期知识点总结

时间:2024.4.20

初三化学上学期知识点

一、物质的性质、变化和质量守恒定律

1、两种性质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例如:色态味、熔沸点、硬度、密度、导电性、溶解性、挥发性、吸附性(活性炭、木炭有吸附性)等

化学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性、碱性、稳定性等

2、两种变化: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物理变化:这种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三态变化、挥发、吸附、蒸发、蒸馏、分馏、电灯发光、轮胎爆炸、工业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等

化学变化:这种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燃烧、生锈、氧化、火药爆炸、呼吸、光合作用、风化、干馏等

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有其他物质生成;常表现为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

3、质量守恒定律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化学反应前后五个不变:物质总质量、元素种类、原子种类、原子数目、原子质量不变。

4、化学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 化合反应:A + B + ……  → M

分解反应:M → A + B + ……

氧化还原反应

还原剂是得氧的物质:具有还原性--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

氧化剂是失氧的物质:具有氧化性—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

常作还原剂的物质有:H2      CO    C和金属单质

二、物质的组成和构成

(一)分子和原子

1.分子的定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2、分子的性质: (1)分子很小

(2)分子之间有间隙

(3)分子在不断运动

(4)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

3、原子的定义: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

4、原子的性质:同分子的性质一样

5、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

   分子和原子的联系:分子和原子都能直接构成物质,分子只能由原子构成。

(二)元素

1、元素和原子团化合价:-2硫酸根SO4 、-2碳酸根CO、-1价硝酸根NO3

-1氢氧根OH 、+1铵根NH4

2、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例:二氧化碳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3、元素的存在形态:    游离态    存在于单质中

                       化合态    存在于化合物中

4、  元素的分布:地壳中含量占前三位的是:氧(O)、硅(Si)、铝(Al)。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Al)

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

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钙

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水

大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氮元素

                生命的基础元素是:碳

5、同素异形体: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

碳元素的同素异形体:金石(C)、石墨(C)和C60

氧元素的同素异形体:氧气(O2)和臭氧(O3

6、元素符号.化学式的意义

     元素符号: 表示一种元素 ; 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

        例:     O:表示氧元素 ;表示一个氧原子

                nO:表示 n 个氧原子     注:符号前加数字只具有微观意义

金属元素和稀有气体元素符号:表示一种元素;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还表示该元素的游离态单质

     化学式:表示一种物质;表示一种分子;表示该物质的宏观组成;表示该分子的微观构成

   O2 表示氧气;表示一个氧分子;表示氧气由氧元素组成;表示一个氧分子由两个氧原子构成

H2O : 表示水;表示一个水分子;表示水由氧元素.氢元素组成;表示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2O :  表示 2个氧分子                                

2H2O :  表示2 个水分子            注:符号前加数字只具有微观意义                                          

典型数字意义

3O2  :    “3” 表示3个氧分子        “2” 表示1个氧分子里有2个氧原子。

5H2O:    “5” 表示5个水分子.        “2” 表示1个水分子中有2个氢原子。

三、物质的分类

1、  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  ( 注:各物质相互不发生反应)

     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

   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    (注: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纯净物:由同种分子构成

 例如: 纯净物:水、蒸馏水、冰水混合物、液氧、酒精、无水酒精、胆矾、石碱、等

混合物:空气、自来水、煤、石油、天然气、水煤气、大理石、石灰石、消毒酒精、生理盐水、碘酒、盐酸、所有的溶液和浊液等

2、   单质: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氧化物: 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是氧元素。如水、MgO、CO2、Fe2O3等。

                                  

    

            

四、物质知识

(一)、空气

(1)空气质量报告中的污染指数包括: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

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是二氧化碳,引起酸雨的主要气体是二氧化硫。

         氮气(N2)78%

                                 氧气(O2)21%

(2)空气的组成及体积百分含量    稀有气体(氦气He、氖气Ne、氩气Ar)  (   0.94%   )

                                 二氧化碳  (0.03% )

                                 水蒸气及其他杂质 ((0.03% )

(3)最早用实验验证空气组成的科学家是拉瓦锡

(4)用红磷燃烧来验证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原因是:红磷在空气中能消耗掉氧气且生成的产物是固体。)实验现象: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打开止水夹后,水倒流入广口瓶且体积约占广口瓶的1/5。                 装置漏气

若实验后测得水的体积小于1/5的原因    红磷不足,氧气未消耗完。

               

                                        装置未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夹子

 (二)、水      通电                              

(1)电解水 2H2O → 2H2↑+O2↑ (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

现象:两电极产生气泡,

V正极:V负极=1:2

水的组成: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氢气的验证方法: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烧杯,气体燃烧,有淡蓝色火焰,烧杯壁上有小液滴生成。

(2)除水用浓硫酸,检验水用无水硫酸铜,看白色粉末是否变蓝。

除水放最后除,检验水放前面检验

(3)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CO2+H2O→H2CO3   紫色石蕊变红。

                                            加热:H2CO3 H2O+CO2↑石蕊又变成紫色。

检验水的反应原理:CuSO4 + 5H2O→CuSO4·5H2O白色粉末变蓝。

生石灰投入水:   CaO+H2O→Ca(OH)2   放出热量

向反应后的液体中滴入无色酚酞,无色酚酞变红。

(4)水的特性:反常膨胀、比热容大、分散性

(5)水的净化步骤:过滤、吸附(明矾)、消毒(Cl2

(三)、氧气.

(1)氧气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不易溶于水。液氧.固氧为淡蓝色   

(2)化学性质:氧化性(助燃性)

木炭完全燃烧:C+O2  CO2  发出白光,放热,生成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木炭不完全燃烧:2C+O2 2CO

红磷燃烧:4P+5O2 2P2O5  产生大量白烟

白磷自燃:4P+5O2 2P2O5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3Fe+2O2 Fe3O4  火星四射,放热,生成黑色固体。

硫燃烧:S+O2SO2      

在空气中:发出淡蓝色火焰,放热,生成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在氧气中:发出蓝紫色火焰,放热,生成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镁带燃烧:2Mg+O2 2MgO    发出耀眼白光,放热,生成白色粉末。

三种可燃性气体的燃烧: 2H2+O2 2H2O          

                      2CO+O2 2CO2                 

                      CH4+2O2 CO2+2H2O

(3)氧气的制法:

实验室制法2KClO3 2KCl+3O2               

 (1).装置注意事项:①酒精灯用焰加热   ②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入管底使试管破裂   ③铁夹应夹在距试管口1/3处   ④导管伸入试管内1--2厘米  

 (2)实验步骤:①连接装置 ②检查气密性 ③装入药品 ④固定装置 ⑤加热 ⑥收集气体

            ⑦先将导管从水中取出 ⑧后熄灭酒精灯 (防止水倒流,使试管破裂。)

      2H2O→  2H2O+O 2

   

MnO2 在两个反应中都作催化剂,起催化作用

催化剂:改变物质的反应速度,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保持不变。

 氧气的收集方法     向上排空气法----氧气比空气重 

                  排水法----氧气不易溶于水

氧气的检验: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内,看是否复燃。

氧气的验满: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看是否复燃。

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物理变化)

(四)、二氧化碳:

1、二氧化碳的工业制法:高温煅烧石灰石CaCO3CaO + CO2

2、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大理石与稀盐酸CaCO3+2HCl→CaCl2+H2O+CO2(不能用碳酸钙粉末代替大理石,因为反应速度太快不利于收集;不能用硫酸代替稀盐酸,因为生成微溶于水的硫酸钙阻碍反应进一步发生,只能得到少量二氧化碳。不能用浓盐酸,因为浓盐酸具有挥发性,导致收集到的二氧化碳不纯。)

装置 ①.长颈漏斗插到液面以下     防止生成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

      ②.导管伸入试管1-2cm       防止难于收集气体

      ③.导气管伸到集气瓶底部    

3、 二氧化碳的收集方法:只能用向上排气法(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且能溶于水

4、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通入澄清石灰水CO2+Ca(OH)2→CaCO3↓+H2O,能使石灰水变浑浊。

5、  二氧化碳的验满方法: 用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观察,如熄灭说明已收集满了

6、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助燃也不可燃;

能使石灰水变浑浊CO2+Ca(OH)2→CaCO3↓+H2O

能使石蕊溶液变CO2+H2O→H2CO3(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呈性);加热溶液后溶液从色变回H2CO3 H2O+CO2(碳酸不稳定受热易分解);加入活性炭后溶液变色(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镁带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2Mg+CO2 2MgO+C

二氧化碳通过灼热的炭层会转化成一氧化碳。CO2+C2CO

7、用途:    灭火;    干冰(固体二氧化碳)        致冷剂.人工降雨

8、除去二氧化碳中含有的少量一氧化碳,实验方法为: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除去一氧化碳中含有的少量二氧化碳,实验方法为: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的澄清石灰水

(五)、碳、一氧化碳、氢气:

1、古代字画可以保留至今说明单质碳在常温下具有稳定性

2、自然界中的单质碳有金刚石石墨等他们互为碳元素的同素异形体。( 由同一种元素组成不同单质的现象称为同素异形现象。例红磷与白磷氧气与臭氧)

3、一氧化碳具有毒性,能与人体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窒息死亡

4、碳、一氧化碳、氢气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可燃性还原性

C+O2  CO2;2CO+O2 2CO2  ;2H2+O2 2H2O

C+2CuO2Cu+CO2↑(CO2+C2CO

CO+CuOCu+CO2 尾气处理(一氧化碳有毒性,为防空气污染把它点燃)现象

H2+CuOCu + H2O氢气要检验纯度(听爆鸣声,越轻越纯)

这两个实验在操作中还要注意——气体早出(排尽装置中的空气,防爆)晚归(防止生成的热铜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再次被氧化

5、化学反应中,元素化合价有变化的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6、氧化剂是失氧的物质,具有氧化性,被还原,发生了还原反应;还原剂是得氧的物质,具有还原性,被氧化,发生了氧化反应;常见的还原剂有氢气一氧化碳

(六)、燃料与燃烧:

1、  燃烧三要素: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与氧气接触

2、  煤的加工方法叫干馏。是一种化学变化;石油的加工方法叫分馏。是一种物理变化。

3、  管道煤气的主要成分为::一氧化碳氢气甲烷。(如何鉴别这三种气体:点燃后将产物依次通过硫酸铜粉末与澄清石灰水

2CO+O2 2CO2  ;           检验产物:

2H2+O2 2H2O ;         CuSO4 + 5H2OCuSO4·5H2O

 CH4+2O2 CO2+2H2O        CO2+Ca(OH)2→CaCO3↓+H2O

4、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

5、  可燃性气体与氧气混合后可能引起爆炸。(气体的爆炸浓度范围叫爆炸极限

6、燃料充分燃烧的方法

五、溶液:

1、三类分散系的特征:都是混合物

悬浊液:与水不互溶的固体小颗粒分散在水中(泥浆石灰乳等)

乳浊液:与水不互溶的小液滴分散在水中(油水牛奶等)

溶液:均一稳定混合物盐酸石灰水等)

2、                         被溶解的物质

溶质     结晶水合物的无水部分

溶液的组成               反应后的产物

                溶剂

说明:溶液的组成:溶质溶剂(石灰水中溶质氢氧化钙,盐酸中的溶质氯化氢气体,碘酒中的溶质,消毒酒精中的溶质酒精

*物质溶于水:形成溶液中的溶质有三种情况a被溶解的物质b结晶水合物的无水部分(可通过无水部分在结晶水合物中的百分含量进行计算)c反应后的产物,例如生石灰溶于水后形成的溶液溶质为氢氧化钙。

3、影响溶解度的因素:

固体溶质:温度越高,固体溶解度越大(除熟石灰);

气体溶质:温度越高,气体溶解度越小。气压越大,气体的溶解度越大。

4、             加溶剂、升高温度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加溶质、蒸发溶剂、降温

特例:使不饱和的石灰水转化成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加熟石灰、加生石灰、蒸发水、升温。

*使饱和石灰水转化成不饱和石灰水的方法:加水降温通入少量二氧化碳

5、     蒸发结晶(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小的物质如食盐)

结晶,

     冷却结晶(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大的物质如硝酸钾)

说明:结晶后剩余溶液是饱和溶液,因此恒温蒸发结晶后,溶质与溶剂的质量变小,剩余饱和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冷却结晶后的溶液,溶质变小,一般溶剂的质量不变(如果结晶得到结晶水合物则溶剂也减少),剩余饱和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小。

6、结晶水合物:胆矾(蓝矾)CuSO4·5H2O受热会分解、石碱Na2CO3·10H2O会风化

CuSO4·5H2O CuSO+ 5H2O

7、溶解度的计算公式:

8、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公式

 
溶质的质量分数=         ╳100%        (饱和.不饱和溶液)       

 

   溶质的质量分数=          ╳ 100%      (饱和溶液)

9、溶液的配置:计算    、      称量             、          溶解;

仪器:托盘天平、药匙(浓溶液配稀溶液则不需这两样)、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


第二篇:初三化学(下册)重点知识点总结


第8单元 金属和金属材料

课题1 金属材料

一、金属和合金

1、金属的物理性质:常温下都是固体(汞除外),大多数为银白色,有金属光泽、优良的导电导热性、有延展性,密度、硬度较大,熔点较高。

2、性质与用途的关系:性质决定用途,但这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还要考虑价格、资源、美观、便利、回收以及对环境的影响。

3、合金

(1)合金是金属和其他金属(或非金属)熔合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物质。(合金属于混合物。)

(2)合金的性能与纯金属不同,硬度和强度一般比纯金属更高,抗腐性也更强。 (3)生铁和钢是两种常见的铁合金。

它们的根本区别是含碳量不同。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一、金属的化学性质

1、与氧气反应(很多金属在常温或高温下能和氧气反应,但剧烈和难易程度不同) ① 2Mg + O2 == 2 MgO

②4Al + 3O2 ==2 Al2O3 (氧化铝是致密的保护膜,能阻止铝被进一步氧化,所以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

③2Cu + O2 == 2CuO

2、活泼金属与稀酸反应(指稀盐酸和稀硫酸),能转换出酸中的氢。

①Fe +2 HCl == FeCl2 + H2 ↑

② Mg +2HCl ==MgCl2 + H2 ↑

③ 2Al +3H2SO4==Al2(SO4)3 +3H2↑

3、金属和盐(可溶性盐)的反应

①Fe +CuCl2 == FeCl2 + Cu

② Mg +ZnCl 2==MgCl2 + Zn ↑

③ 2Al +3CuSO4==Al2(SO4)3 + 3Cu

二、金属活动性顺序与置换反应

1、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注意点:

①金属位置越靠前,活动性越强;反之越弱。

②位于氢前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氢后的则不能。

③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2、置换反应:单质+化合物=单质+化合物(A + BC == B + AC)

单元3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一、金属矿物:

1、金属在自然界的存在方式:以单质(Ag和Au)和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2、常见的金属矿物:磁铁矿(Fe3O4)、赤铁矿(Fe2O3)

二、金属的冶炼:(以CO还原Fe2O3为例)

1、实验原理: Fe2O3 + 3CO==2Fe + 3CO2

2、实验现象:红色粉末变黑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尖嘴玻璃管有淡蓝色火焰。 3、含杂计算:将混合物质量转换成纯净物再计算。(纯净物质量=混合物质量×质量分数)

三、金属资源的保护

1、铁生锈条件:铁制品与空气、水(或水蒸气)同时接触。

2、防止铁生锈的措施:在铁制品表面涂油、刷漆、镀耐磨耐腐蚀的铬或制造耐腐蚀的合金等。

3、保护措施:①防止金属腐蚀; ②回收利用废旧金属;

③合理有效地开采矿物;④寻找金属代用品;

第九单元 溶液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一、溶液的形成

1、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①均一:各部分性质、浓度、密度、色泽等相同。

②稳定:当水分不蒸发、温度不变化时,溶液不分层、不沉淀。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可以是气体、液体和固体)。

溶剂:能溶解其它物质的物质(常见的溶剂:水、酒精、汽油;溶液中有水存在时,一般把水作为溶剂;)

2、能区分溶液中的溶质、溶剂(如:碘酒、糖水、生理盐水、高锰酸钾的水溶液、石灰水);

3、知道溶液、溶质、溶剂之间的质量关系(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及质量比。

4、知道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不属于溶液)

生活中常见的乳化现象:如:肥皂漂洗衣服、洗洁精洗碗筷、牛奶、农药等。

二、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1、 在一定的温度下,向一定量的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是饱和溶液;反之为不饱和溶液。

2、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换:

①增加溶质;②蒸发溶剂;③降低温度;

①增加溶剂;②升高温度;

结晶:已溶解在溶液中的溶质从溶液中以晶体的形式析出的现象,叫做结晶。(结晶

和溶解都属于物理变化)。(结晶方法:蒸发结晶和降温结晶)

三、物质溶解与温度的关系

⑴酸碱溶于水,放出热量,温度上升;如:硫酸、氢氧化钠等。

⑵绝大多数的盐溶于水,吸收热量,温度下降;如:硝酸钾、氯化铵等。 ⑶蔗糖、食盐溶于水温度不变。

课题2 溶解度

一、溶解度

1、 概念:在一定的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2、注意点:①指明温度:一定的温度;②溶剂量:100克;③状态:饱和;④单位:克。

3、溶解度曲线: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叫溶解度曲线。

3、 该曲线可表示如下信息:

① 某物质在某一温度下的溶解度;

② 同种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

③ 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

④ 太多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如:KNO3、NH4Cl、NH4NO3等; 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Ca(OH)2;

少数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大.如:NaCl。

5、气体的溶解度:指在压强为101kPa和一定温度时,气体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气体的溶解度与压强、温度有关:随温度升高而减小,随压强增大而增大。

二、溶质的质量分数

1、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和溶液质量之比。

即:

(变式:溶质质量=溶液质量×质量分数)

2、有关计算:

①已知溶质及溶剂的质量,求溶质的质量分数;

②要配制一定量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计算所需溶液和溶剂的量; ③稀释溶液的计算(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m(浓液)×m(浓)% = m(稀液)×m(稀)%

④把质量分数运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3、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的步骤

⑶ 计算:计算溶质和溶剂的质量;

⑷ 称量:用天平称量所需溶质倒入烧杯中;

⑸ 量取:用量筒量取所需的水,倒入烧杯,用玻璃棒搅拌;

⑹ 溶解:把配好的溶液倒入试剂瓶中,盖好瓶塞并贴上标签。

第10单元 酸和碱

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

1、H2SO4 、HCl 、HNO3、 H2CO3 等。 酸:由H+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如:

2、KOH 、 NaOH 、 Ca(OH)2、 Al(OH)3碱:由OH-和金属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如:

等。

3、酸碱指示剂:紫色石蕊和无色酚酞能使酸碱溶液显不同的颜色,叫做酸碱指示剂。可用于检验酸碱溶液。①石蕊遇酸变红色,遇碱变蓝色;②酚酞遇酸不变色,遇碱变红色。

一、常见的酸

1、盐酸(HCl):①物性: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易挥发的液体(打开瓶盖在空气中形成白雾、质量减轻、质量分数减小);②用途:除锈、制药、胃酸帮助消化等。 2、硫酸(H2SO4):

①物性:无色无味、粘稠油状液体,不易挥发,具有吸水性(打开瓶盖,能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质量增加、浓度减小)。

②用途:作干燥剂;制化肥、农药等;金属除锈

③腐蚀性(脱水性):夺取物质中的水分,生成黑色的碳。

④稀释:一定要把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切不可将水倒进浓硫酸里。

二、酸的通性(酸的化学性质)

1、能使酸碱指示剂显不同的颜色。(石蕊遇酸变红色,酚酞遇酸不变色) 2、和活泼金属(H前金属)反应,生成盐和H2。

①Fe +2 HCl == FeCl2 + H2 ↑

② Mg +2HCl ==MgCl2 + H2 ↑

③ 2Al +3H2SO4==Al2(SO4)3 +3H2↑

3、和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①Fe2O3 +6HCl ==2FeCl3 +3H2O

②Al 2O3+6HCl ==2AlCl3 +3H2O

③CuO+H2SO4==CuSO4 +H2O

三、常见的碱

1、氢氧化钠(NaOH)

①物性:白色块状固体、易溶于水(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易潮解(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质量增加)。有强烈的腐蚀性(化学性质)。 ②俗名:火碱、烧碱、苛性钠。③用途:干燥剂、造纸、纺织、印染、清洁剂。

2、氢氧化钙:Ca(OH)2

①物性:白色粉沫固体、微溶于水。有较强腐蚀性(化学性质)。②俗名:熟石灰、消石灰、澄清石灰水的主要成分。

③制取:CaO + H2O= Ca(OH)2

四、碱的通性(碱的化学性质)

1、能使指示剂显色。石蕊遇碱变蓝色,酚酞遇碱变红色。

2、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①2NaOH+CO2=Na2CO3+H2O

(NaOH 必须密封保存,否则将变质生成Na2CO3、质量增加)

②2NaOH+SO3=Na2SO4+H2O

③Ca(OH)2+CO2=CaCO3↓+H2O (检验CO2的方法)

课题2 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

1、概念: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2、中和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

①改良土壤; ②处理废水;

③用于医疗及日常生活当中。如治疗胃酸

3、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PH

①酸碱度:溶液酸碱性的强弱程度。用PH表示。

②PH的范围在0-14之间(PH越小,酸性越强;PH越大,碱性越强) 酸性溶液:PH<7;中性溶液;PH=7;碱性溶液:PH>7。

③测定方法:用PH试纸。

第11单元 盐 化肥

一、 生活中常见的盐

※Ⅰ、氯化钠(NaCl):白色晶体、易潮解、易溶于水

1、用途:调味品、生理盐水、NaCl溶液选种、作化工原料(制盐酸、氯气、氢氧化钠等)。

2、氯化钠的存在:海水、盐湖、盐井和盐矿中。

3、粗盐的制取:用海水晒盐和用盐井水、盐湖水煮盐,使水蒸发,析出NaCl晶体--粗盐。

4、粗盐提纯

(1)方法与步骤:

①溶解(用天平称取食盐,用量筒量取水,放入烧杯,用玻璃棒搅拌) ②过滤(注意一贴、二低、三紧靠)

③蒸发、结晶(用蒸发皿蒸发滤液,使晶体析出)

④计算产率(将得到的精盐和溶解的粗盐比较,算出产率)

(2)玻璃棒在提纯过程中的作用:

①溶解时:搅拌,加速食盐溶解;

②过滤时:引流,防止液体溅出;

③蒸发时:搅拌,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④计算产率时:把固体转移到纸上。

※Ⅱ、碳酸钠(Na2CO3)

1、俗名:纯碱、苏打(纯碱不是碱,而属于盐类);

2、用途:制玻璃、造纸、洗涤剂等

※Ⅲ、碳酸氢钠(NaHCO3)

1、俗名:小苏打;2、用途:焙制糕点、治疗胃酸;

※Ⅳ、碳酸钙(CaCO3)

1、是大理石、石灰石、鸡蛋壳、贝壳的主要成分;

2、用途:重要的建筑、装簧材料、补钙剂等。

二、盐的化学性质(酸碱盐之间的化学反应)

1、盐+酸=新盐+新酸

①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制取CO2的原理)

② 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 ↑

③NaHCO3+HCl==NaCl+H2O+CO2↑(灭火的原理)

2、盐+碱=新盐+新碱

①Na2CO3+Ca(OH)2==CaCO3↓+2NaOH

②Na2SO4+Ba(OH)2==BaSO4↓+2NaOH

3、盐+盐=新盐+新盐

①Na2SO4+BaCl2==BaSO4↓+2NaCl

②AgNO3+NaCl==AgCl↓+NaNO3

三、复分解反应

1、定义: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2、发生的条件:①有沉淀 ②或有水 ③或有气体生成(三者之一)

3、碳酸盐的检验:(含CO32-或HCO3-)

向样品中加入稀盐酸,若有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CO2生成,则样品是碳酸盐。

四、化肥(植物生成需求量最大的元素是氮、磷、钾)

1、氮肥:①种类:尿素、氨水、铵盐、硝酸盐。

②作用:能促使作物茎叶生成茂盛、叶色浓绿

③若缺氮,会生成迟缓、叶色发黄、严重时叶脉呈淡棕色

2、磷肥:①种类:磷矿粉、钙镁磷肥、过磷酸钙。

②作用:促使根系发达、增强抗寒、抗旱能力;

③缺磷时,植株矮小、生长迟缓、根系瘦弱

3、钾肥:①种类:硫酸钾、氯化钾;

②作用:促进茎秆粗壮、增强抗病抗虫害、抗倒伏能力;

③若缺钾,茎秆软弱、易倒伏、叶片呈褐色、并逐渐焦枯。

4、复合肥:含两种或两种以上营养元素的化肥。主要有硝酸钾、磷酸铵、磷酸钾等。

五、化肥的简单鉴别方法:

①看外观;②看溶解性;③灼烧;④加熟石灰研磨。

六、有关计算:会计算化肥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相对分子质量、元素间的质量比等。

※ 酸碱盐溶解性的识记方法:(口诀)

钾钠铵硝全溶类;不溶氯银硫酸钡;碳盐能溶MgCO3,碱类可溶是钙钡。 ⑴K、Na、NH4、NO3盐全溶;

⑵盐酸盐:除AgCl不溶,其他全溶;

⑶硫酸盐:除BaSO4不溶,其他全溶;

⑷碳酸盐:除MgCO3微溶,其他不溶;

⑸碱类:K、Na、NH4、Ca、Ba溶,其他不溶。

第十二单元 化学与生活

一、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六大营养素: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六大类。

1、蛋白质:①作用:促进机体生长及修补受损组织。

②存在:肉类、鱼类、乳类、蛋类、豆类等;

③CO中毒机理:CO与血红蛋白结合,造成人体缺氧。

2、糖类:①由C、H、O三种元素组成;

②主要存在植物种子或块茎中(如稻、麦、薯类、甘蔗);

③作用:放出能量,供机体活动和维持恒定体温的需要。

3、油脂:是重要的供能物质,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备用能源。

4、维生素:

①作用:调节新陈代谢、预防疾病、维持身体健康的作用。

②存在:水果、蔬菜、动物肝脏、鱼类、奶制品等。

③缺乏会引起夜盲症、坏血症等。

二、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

1、人体中含量较多的元素有11种,最多的是氧,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钙。 2、C、H、O、N以水、糖类、油脂、蛋白质和维生素的形式存在,其他元素以无机盐形式存在;

3、钙可使骨骼和牙齿坚硬;缺钙会得佝偻病、发育不良、骨质疏松等病。 4、K+、Na+可维持人体内水分和体液有恒定的PH,是人体维持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三、有机合成材料

1、有机化合物: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不含CO、CO2、H2CO3、碳酸盐) 2、无机化合物: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含CO、CO2、H2CO3、碳酸盐) 3、天然高分子材料:棉花、羊毛、天然橡胶等。

4、三大合成材料:塑料(热固性和热塑性)、合成纤维(涤伦、锦伦、腈伦)、合成橡胶。

5、白色污染:废弃塑料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治理措施:①减少使用;②重复使用;③开发新型塑料;④回收利用。

更多相关推荐:
初一第一学期总结

一开学的家长会,课件教师节照片生日期中考试照片拔河比赛照片买苹果照片家访小组评比照片中午数学第二次家长会课件元旦晚会双爱好体检个人总结经过一个学期的锤炼我从一个11中人正在逐步的转化为一个25中人,从以前的唠唠…

初一第一学期总结报告

初一第一学期总结报告初一的第一个学期就这样结束了。迎来了盼望已久的寒假.。时光飞逝,斗转星移。转眼成为东洲中学一员已半年多了。回首这半年的点点滴滴,朝朝暮暮,心中顿生了许多感触。这半年中经历的每一天,都已在我心…

初一第一学期班级工作总结

20xx---20xx学年度第一学期七年级(8)班班级工作总结班主任陈继勤20xx年x月x日20xx---20xx学年度第一学期七年级(8)班班级工作总结一、基本情况及成绩七年级(8)班有学生65人,男生33人…

七年级组第一学期工作总结

初一年级组20xx20xx学年度第一学期工作总结回顾一学期的工作初一年级组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做了努力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一开学工作作为起始年级在做好开学工作方面比起其它年级显得更加重要要做的事也更多更繁杂为了使全...

第一学期初一年级工作总结

新墩镇中心学校20xx---20xx年度第二学期初一年级组工作总结本学期,初一年级组在学校的直接领导下,在全体年级组老师的共同努力下,本学期顺利地开展了各项教育教学工作,通过一学期的努力,圆满的完成了本学期的各…

初一年级第一学期班主任工作总结

班主任工作总结吴云月本学期,我接受学校安排,担任了初一年级5班班主任。为了本学期能顺利开展各项工作,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这学期主要工作是围绕培养良好习惯,创设良好学习氛围,形成班级凝聚力为重点展开。1、以身作则…

初一年级第一学期工作总结1

初一年级组20xx-20xx第一学期工作总结在校长的正确领导下,在学生处、教学处的亲切关怀和热情指导下,在班主任的辛勤工作和大力配合支持下,初一年级组的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并圆满完成了各项教育教学任务,学生在思想上…

20xx-20xx七年级第一学期历史总结-郭光辉

20xx20xx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总结郭光辉我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每一堂历史课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掌握历史知识在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的过程中让学生有感悟体验在形成其自己知识体系学法体系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其自己的道德认...

七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20xx20xx学年七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教学工作总结可久中学梁玉兰这一学期我担任七年级2班和3班数学教学工作在教学中我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并针对小学生入校后在本学期的角色转变情况从他们实际情况出发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20xx--20xx学年度第二学期初一年级组工作总结

礼县四中初一级20xx20xx2工作总结我们初一年级在学校的统一领导下在其他处室的大力支持下以及全体初一年级老师的共同努力下本学期顺利地开展了各项教育教学工作通过一学期的努力圆满的画上了一个句号全年级教师齐心协...

初一第一学期期末学生评语

初一第一学期期末学生评语初一第一学期期末学生评语1古在学习上你学习认真遵守纪律上课积极发言课后能按时完成作业在生活中你有很强的集体荣誉感能够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尊敬师长热爱同学才艺表现突出是个德才兼备的好...

七年级第一学期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20xx20xx学年度第一学期七年级语文教学工作总结孙瑞军本学期我任七一班的语文教学工作整体上来看七一班学生的学习态度要端正学习氛围较好但还是有一部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不太高同时基础知识掌握得不够牢固通过一学...

初一第一学期总结(4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