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生态家园

时间:2024.4.27

建设生态家园

建设生态家园 共创校园美丽

——数计学院环保节约活动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两会精神,做好节能降耗工作,提高广大师生对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认识。数学与计算机学院团总支第九届学生会干事们于20xx年3月28日走进铜梁实验一小,举行了以“厉行节约,创建美丽校园”为主题的活动。

本次活动分别在三、

四、五年级中展开。主要

分三个部分:一、变废为

宝,同学们教小学生如何

用生活中牙膏盒、牛奶

盒、鞋盒、矿泉水瓶、纸

杯、废纸等废品,制作成

装饰品、文具用品、家居用品;二、宣传环保,同学们用PPT向小学生展示了垃圾带给我们的危害和如何保护环境并教小学生唱有关环保的儿歌;三、趣味互动,同学们带领小学

生在操场上做垃圾分类的

趣味游戏,现场的气氛分外

活跃,小学生争先恐后的把

各类模拟垃圾放到正确的

位置,加油声、笑声融为一

堂。

通过此次活动使我院

建设生态家园

的同学们增长了环保节约的意识与知识,同时把环保节约的

理念带到了小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提高了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不仅促进同学们从小学会勤俭节约的生活方式,还使同学们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和责任性。

数学与计算机学院团总支(宣)

二?一三年三月二十八日


第二篇:抓好五改三建 建设生态家园


抓好五改三建 建设生态家园

——恩施市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中共恩施市委 恩施市人民政府

(20xx年7月)

恩施市位于湖北省西南部,是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为全州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全市国土面积3967平方公里,辖16个乡镇(街道办事处),207个村(居)委会,总人口78万,以土家族、苗族、侗族等为主的少数民族占38.5%。城区建成区面积20平方公里,城市人口20万人;“318”、“209”国道在此交汇;建有恩施机场,已开通武汉、重庆航线;高速公路和铁路正在抓紧建设,并将于20xx年和20xx年相继开通。境内资源富集,气候适宜,自然风光优美,民族风情浓郁,有“中国硒都”、“华中药库”、“天然植物园”之美称,是一块正在开发的热土和旅游观光的胜地。20xx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47.1亿元,财政收入4.8亿元(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2亿元),农村经济总收入27.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849元。近几年来,恩施市以“五改三建”为核心,以生态家园文明新村建设为载体,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产生了良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被国家农业部有关领导和专家命名为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的“恩施模式”。

一、主要措施

(一)科学规划,不断完善生态家园文明新村建设内涵 恩施市是一个大农村、小城镇的山区县级市。改革开放以来,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着力实施由扶贫攻坚向致富奔小康、由农业县域经济向工业城市经济两大战略重点转移,到

19xx年提前两年实现了湖北省委、省政府确定的整体脱贫目标,广大农民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农民基本解决温饱后,如何进一步引导他们改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十五”期间,市委、市政府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在全市建设生态家园文明新村的构想,并确定建设的主要内容为“五改三建两提高一公开”。“五改”即改水、改路、改厨、改厕、改圈,改水就是安装自来水或饮用过滤井水;改路就是把公路修到村组,农户之间连通水泥路或石板路;改厨就是改用沼气炉具和建节能灶,达到厨房整洁、明亮;改厕就是改变人畜共厕的状况,建卫生厕所,配套建设浴室;改圈就是改建新式畜禽栏圈,使畜禽栏圈通风、卫生。“三建”即建沼气池,建农家房舍,建致富园。“两提高”即提高村级组织战斗力,提高农村文明程度。“一公开”即抓好村务公开。按照这一构想,几年来,恩施市在全市农村广泛开展了以沼气池建设为龙头的生态家园文明新村建设工作,为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推进城乡和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市委、市政府于20xx年提出了今后一段时期全市新农村建设的总体思路:以“五改三建两提高一公开”为载体,以户建“七个一”工程(一个致富园、一口沼气池、一条硬化道路、一套舒适民居、一处安全卫生饮水源、一套比较完备的文化通讯设施、一口垃圾处理池)为重点,推进“五大建设”(现代农业、社会事业、基础设施、农民道德、基层组织),通过5—8年的努力,使全市三分之一的村实现“五化”(经济结构优化、农村社会城镇化、村庄庭院美化、农民思想教育深化、农村管理民主化)目标,70%以上的农户实现“七个一”目标。

(二)强化措施,突出抓好以沼气池为龙头的生态家园建设

实施“五改三建”,关键是抓好沼气池建设。因为沼气池建好后,即可配套解决改厨、改厕、改圈、建家、建致富园等一系列问题。同时,用沼气可以改变农村伐木作柴的传统习惯,有利于封山育林,保护生态环境;有利于改善环境卫生,改变农民房前物后乱堆柴草、杂物等不良卫生习惯;有利于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和经济负担,使农民得到现实的经济利益。几年来,市委、市政府按照生态家园文明新村建设的总体思路,坚持以沼气池建设为龙头,切实加强领导,强化措施,举全市之力打响了一场全面改变山区农村面貌的攻坚战。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市委、市政府成立了生态家园文明新村建设领导小组,由市委书记任组长,分管党群的副书记任常务副组长,3位市委常委和1位副市长为副组长,30个直部门一把手为成员,组建了专门的办公室,负责全市生态家园文明新村建设的组织实施、检查督办和综合协调。市委、市政府每年都要制定年度实施方案,纳入年度考核重要内容。坚持一名市级领导带领一个市直部门定点联系一个示范村的制度,实行定领导、定专班、定目标、定考核和奖惩的“四定”责任制。所有“四大家”领导每年分别联系一个村,帮助一个联系户,从规划设计上当好参谋,从技术上给予指导,从资金上给予扶持,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保质保量地完成联系村(户)的文明新村建设任务。各乡镇、街道办事处也分别明确1名领导专抓此项工作,落实3名技术人员,实行领导包村组、部门包服务、干部包农户的“三包”责任制。

二是强化政策扶持。建立“政府引导,部门帮扶,项目支持,农民自主投入为主体”的多元化投入机制,采取“公益设施政府投入为主,农户适当投工投劳;户建工程以农户为主,政府给予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的扶持政策,对农户建一口沼气池补助一吨水泥,一套灶具,一根进料管,一套宣传资料,并从优审批沼气池建设用地。近几年来,市政府每年筹资达350万元用于对农户建沼气池的奖励补助,每户补助标准达500元;20xx年,每建一口沼气池并实施“三改”(改厨、改厕、改圈)配套到位补助标准达到了1000元(含物资折款),全市计划安排资金达1600万元。在此基础上,实行对口帮扶措施,市直所有单位每年都确定了帮扶对象,全市189个村(居)委会都安排了市直或乡镇办直单位对口帮扶。广大干部职工走出机关,进村入户,与农民结“亲戚”,从资金投入、物资扶持、投工投劳、技术指导等方面予以支持。各对口帮扶单位还制定了系列奖励政策,有的给完成“五改三建”任务的农户补助资金300—500元,有的则对完成沼气池建设的农户奖励沼气灶具等等。截止目前,全市机关干部共为生态家园文明新村建设捐款捐物900多万元、投工投劳15万个。全市共投入生态家园建设资金1亿余元,其中项目及财政资金3500余万元,引导农民自身投入7200余万元。

三是强化技术服务。为保证沼气池建设质量,我市专门组建了沼气池建设技术指导工作专班,切实加大对技术员培训力度。几年来,全市共培训沼气池建设专业技术人员1300人,市级集中培训颁证500人,其中农业部颁证423人,达到了每个村有2名以上技术人员的目标,初步建成了沼气池建设技术服务网络。为确保沼气池建成后能长期发挥效益,我市还成立了市农村能源服务中心、乡农村能源后续管理服

务站、村沼气池后续管理服务部三级农村能源后续服务体系,并在沼气池后期管理与服务方面作了一些新的探索,如建立了服务公示制、服务维修成本制、档案管理制、就近服务制、技术人员承包制等等,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

四是强化典型带动。20xx年,全市选定芭蕉侗族乡灯笼坝村、龙凤镇小龙潭村、白杨坪乡石桥子村等8个村作为示范村,通过几年的努力,生态家园文明新村建设已全面铺开,全市每年建沼气池以近两万口的速度增加。截止20xx年10月,全市累计建成沼气池10.2万口,农村已有58%的农户用上了沼气;改厨7.0万户、改厕7.0万户、改圈7.1万户、改水7.3万户,改建村组公路2500公里。从20xx年起,全市再次选定白杨坪乡石桥子、芭蕉侗族乡灯笼坝等18个村作为新农村建设样板和芭蕉侗族乡作为新农村建设示范乡,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建设。截止目前,18个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七个一”户建工程达标农户达到4905户;累计建成沼气池达9357口;累计完成民房美化7500栋;累计完成改水8500户、改厨7600户、改厕8250户、改圈7890栋;完成改扩建公路500余公里;举办农村实用技术培训76期10300人次。通过典型带动,充分调动了广大农民建设生态家园的积极性,开启了新时期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途径。

(三)抓好结合,整体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我市在实施“五改三建”过程中,按照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切实抓好生态家园建设与农业产业化发展、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乡风

文明以及强化基层管理民主相结合,整体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是与农业产业化发展相结合。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积极引导农民根据各村实际调整耕地经营结构,不断优化烟、茶、畜、果、药、菜等六大产业区域布局,实现产业化和规模化。全市烟叶面积稳定在10万亩,茶叶达到14.9万亩,魔芋达到10.7万亩,草本药材达到6.5万亩,建干鲜果园4万亩,商品蔬菜23万亩,生猪、山羊、大牲畜饲养量分别达到120万头、30万只、7万头,形成了以芭蕉茶叶,板桥党参、蔬菜,红土魔芋、烟叶等“一乡一品”或“一乡几品”的农业特色产业布局。同时,各村在“五改三建”基础上,还积极探索出了“猪—沼—茶”、“猪—沼—菜”、“猪—沼—烟”、“猪—沼—果”等生态农业建设模式,通过产业发展和沼气池建设,实行资源综合利用,实现了生物链式良性循环,极大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二是与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相结合。在积极引导鼓励农民抓好沼气池建设,建好自家房舍庭院的同时,坚持从老百姓最关心、最迫切、最直接的事情入手,着力解决好农村行路难、饮水难、用电难等“老大难”问题。几年来,累计投入资金3000多万元,完成了30个村级公路“通畅工程”,建成通村油路150多公里,实现了所有行政村村村通公路目标。结合农村安全饮水和“烟水配套”工程,累计解决18万人的饮水困难。通过实施“电网改造”和“户户通电”工程,全面解决了农村用电问题。同时,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狠抓农村乡镇集镇、居民小区、中心村镇建设,完善配套设施建设,实现集镇亮化、硬化、美化,促进村容村貌整洁美观,为农民生产生活创造良好的环境。

三是与提升农村乡风文明水平相结合。以提高农民素质,提高农村文明程度为重点,大力开展农民道德、科普与法制教育等宣传活动,广泛开展和谐社会、和谐村组、青年生态家园示范户、美德在农家以及十星级文明农户等创建活动,全面发展农村教育、卫生、文化、体育、广播电视等各项事业,促进了农村乡风文明的不断提升。目前,全市十星级文明农户近4万户,科技示范户4000多户,文化中心户6000多户;全市农村教育、卫生、医疗保障条件极大改善,农民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板桥、盛家坝等边远乡镇集镇的广场文体活动与恩施城区广场文体活动一样热闹非凡。

四是与强化基层民主管理相结合。积极探索和完善了“1+4+X”(各村每年至少抓一个综合性“村务公开日”活动,至少办好四期“村务公开栏”;结合实际大胆创新其他村务公开形式)村务公开模式,切实加强村级班子建设和村级组织阵地规范化建设,扎实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有效地提高了村级组织的战斗力,促进了农村民主化管理。目前,我市将每年的3月8日定为固定的“村务公开日”,由“村官”向村民述职,接受村民质询和民主评议;市级领导、市直对口帮扶单位在“村务公开日”全部到各自联系的村指导、督办、检查村务公开工作,与村民进行民主对话,解决村民提出的具体问题,共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计。

二、主要成效

(一)改善了农村生态环境,促进了生态农业发展。过去,农民为解决温饱问题,走过毁林开荒、广种薄收的路子,造成水土流失,土地贫瘠,生态恶化,号称“鄂西林海”、“天然植物园”的恩施,森林覆盖率曾下降到不足30%,出现“千山鸟飞绝”的惨状。近几年来,我市通过开展生态家园文明新村

建设,实行封山育林,生态环境得以极大改善,按1口沼气池年保护5亩森林植被计算,全市已建成的10.2万口沼气池每年可有效地保护51万亩森林植被免遭砍伐。目前,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65%,恩施市“林海”面貌正在恢复,境内曾经绝迹的猕猴、香獐、白鹤等野生动物又开始繁衍生息。同时,通过生态家园文明新村建设,加快了我市特色农业标准化、无公害生产步伐。我市茶叶种植历史悠久,质地优良,虽然限制了施用农药、化肥,但由于过去家家户户烧煤,污染了环境,导致茶叶二氧化硫超标,产品被挤出国际市场。近两年由于茶园周围农民用沼气代煤,解决了燃煤污染问题,去年恩施茶叶又重返质量标准近乎苛刻的欧盟市场。目前,我市已有28个农业特色产品获得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认证。

(二)改变了农民传统落后的生活陋习和思想观念,提高了农民生活质量和水平。农民温饱问题解决后,虽然从经济上摘掉了穷帽子,但精神世界仍然十分贫穷,生活习惯、生活观念落后,小农意识浓,对房前屋后脏、乱、差现象熟视无睹,对“烟熏火燎、人畜共厕”的陈规陋习不以为然。通过“五改三建”,不仅改善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还有力地促进了农民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使他们逐渐认同并过上了健康、文明、卫生的生活。崔坝镇滚龙坝村是一个养猪专业村,也是一个保存有较多古建筑、古墓、古树的古村。在“五改三建”前,村民们虽然通过养猪逐步走上了富裕,但村里卫生状况十分恶化,可以说是猪粪遍地,污水横流,臭气熏天。实施“五改三建”后,通过统一规划,建沼气池,改圈改厕,彻底地改变了村里的卫生状况。目前,该村不仅是我市生态家园

文明新村建设的示范村,还正式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三)加快了农村经济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通过实施“五改三建”生态家园文明新村建设,使农村基础设施得到不断改善,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农民收入明显增加。从我市几年来沼气池建设的效果看,全市10.2万口沼气池,按一口沼气池年产气300立方米,每立方米单价1.2元计算,沼液、沼渣综合利用节约化肥等费用按100元计算,年经济效益达4000多万元。芭蕉侗族乡灯笼坝村通过“五改三建”,建设生态茶园,全村1167户,目前年茶叶收入在8万元以上的有59户、4万元以上的有88户、1万元以上的有729户。白杨坪乡石桥子村着力发展以水果、特色蔬菜、水产养殖、加工、运输等为主的综合产业,户均年收入达万元以上。近几年,全市农村经济总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增长近100元。

(四)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促进了城乡和谐发展。在生态家园文明新村建设中,我市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让人民群众通过生态家园文明新村建设得到实惠,让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在引导和帮扶农民搞创建中转变作风,接受教育,切实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为帮扶生态家园文明新村建设,全市各级干部深入农村,“身”入农户,带领农民干,做给农民看,使农民改建的热情空前高涨。市乡两级100多个单位采取单位包村的方式,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千家万户,从解决农民的实际困难着手,从农民身边的衣食住行小事做起,得到了农民的真心拥护,过去农村工作中的一些棘手难办的事情现在迎刃而解。广大村干部充分发挥“领头羊”作用,尤其是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作为生态家园文

明新村建设的直接责任人,吃苦在前、奉献在先,成为了建设的主心骨。同时,通过实施城市带动农村,先富帮后富,改善农村基础设施,让农民过上与城市人一样的方便、卫生、健康、文明的生活,进一步缩小了城乡差距,促进了城乡和谐发展。

恩施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灯笼坝村简介

恩施市芭蕉侗族乡灯笼坝村位于乡集镇东南2公里处,是一个以产茶为主的茶叶专业村,是湖北省无性系良种茶第一村和国家富硒茶标准化示范村(区)。全村共7个村民小组,1167户4285人,20xx年被恩施市确定为全市首批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之一。

近几年来,该村在上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帮扶下,大力发展茶叶产业,切实抓好以“五改三建”为主要内容的生态家园文明新村建设,将茶叶产业发展与农村能源建设有机结合,探索发展“猪—沼—茶”生态农业模式,经济发展水平逐步提高,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极大改善,农民收入稳步增加。目前,全村发展茶叶总面积达5500亩(包括非耕地茶园面积),其中无性系良种茶园4675亩,户平茶园4.71亩、人平茶园1.28亩,形成了家家有产业支柱、人人有收入来源的良好局面。全村累计建沼气池938口,占总户数的80.3%。全村100%的组、95%的户通公路,公路里程达80余公里,其中村级经济循环路12公里全部实现“黑色化”;连接农户之间的人行路基本实现了硬化,做到了出门晴天不沾灰、雨天不沾泥。累计新修或改建房屋408户,改厨523户、改厕386户、改圈386户、改水21处,95%以上的农户吃上了卫生水,其中50%的农户吃上了自来水;所有新建农户房屋都严格按照厕所与猪圈分离、洗澡间独立分开的

设计施工,改变了以往人畜共池的现象。全村216户农户安装了程控电话,大部分农户购买了移动电话,户平移动电话

1.5部;8个自然村(原小村)安装了有线电视,广播电视整体覆盖率达99%。20xx年全村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3630万元(其中茶叶收入2176万元,占60%),人均纯收入3049元,其中茶叶收入达1万元以上的农户有729户,4万元以上有88户,8万元以上有59户。

在狠抓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村、支两委切实加强党的建设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农民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呈现出经济繁荣、村风文明、社会稳定的良好局面。村党支部先后多次被省、州、市授予“先进党支部”,村委会被表彰为“先进单位”、“先进集体”;并先后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省级“文明村”,被国家文明委命名为“文明村镇”。

恩施市乡村休闲体验旅游景区——

枫香坡侗族风情寨简介

恩施市枫香坡侗族风情寨位于该市芭蕉侗族乡高拱桥村,距恩施城区10公里,辖56户,共256人。景区面积1.5平方公里,现有10户农家乐,可一次性接待游客300余人。

枫香坡侗族风情寨是在新农村建设示范点的基础上筹建而成,境内茶叶产业发展良好,经济效益突出,已发展300亩无性系良种茶园,每年可为56户茶农提供现金收入120万元左右。由于经济效益增长,农户自发改善生产生活环境,改建具有侗族特色的民居。目前,全村新建沼气池50口,实现了“户户建有沼气池、人人都有当家田(茶)”,达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寨内主要聚居人口为侗族,侗族风情十分浓郁,大多数农民能够演唱简单的侗族歌曲,能跳采歌堂。其中部分侗族农民在农闲的时候着手挖掘整理当地的人情风俗,并逐步组成了一支年龄上至65岁下至7岁的农民演出队伍,利用采茶空闲时间排练节目自娱自乐。

为提高农民参与积极性,拓宽当地农民的增收渠道,今年,恩施市将枫香坡侗族风情寨作为乡村休闲体验旅游的试点景区进行开发,于今年元月正式启动,4月30日正式开园。通过整体开发,枫香坡侗族风情寨已初具雏形,现有可供游客体验休闲景点20余处。游客在寨内可以赏农村田园风光,体验推磨、舂米、榨油、织布、垂钓、打铁、做瓦、汲水等

农事活动,感触现代农村气息,并亲自参与中国十大名茶——恩施玉露的采、制等过程,感受古老茶文化的魅力。在这里,还可以参观侗族人民的传统农具,品尝侗家正宗油茶汤,吃一口可口的农家饭菜,欣赏原汁原味的侗族歌舞,聆听天籁之音的神韵。

枫香坡侗族风情寨布局较为合理,民族特色浓厚,农民参与面广,有着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从开园至今,已累计接待各地游客4万余人,直接经济收入达60余万元。当然,由于是初创和尝试,在休闲、娱乐、参与、接待等各方面都还不能做到尽善尽美。下阶段,将进一步做好提档升级工作,为恩施市新农村建设和旅游产业发展增光添彩。

更多相关推荐:
河尾巴村生态家园建设工作汇报材料

雍熙镇河尾巴村五园新村建设工作简介一基本情况雍熙镇河尾巴村位于纳雍县城西南面地处纳雍县至水城干线公路旁约1公里处距纳雍县城85公里全村土地面积约2平方公里全村平均海拔1120米最高海拔约1621米山高坡徒有河流...

创建环境优美乡镇 建设绿色生态家园总结

创建环境优美乡镇建设绿色生态家园建瓯市玉山镇创建省级环境优美乡镇工作总结20xx年4月一基本情况玉山镇位于建瓯市南部山区距市区51公里集镇所在地海拔410米全镇土地总面积324平方公里辖12个村1个居委会总人口...

20xx年美好家园建设工作总结

美好家园建设提升行动阶段性工作总结根据区委区政府关于美好家园建设提升行动工作部署和区交通运输局工作要求公路段结合自身实际贯彻好群众路线的核心精神坚持民生需求和全域城市化发展定位为工作指向将公路治超三改一拆四边三...

20xx年党建扶贫暨生态文明家园建设工作总结

***县直党建扶贫工作队开展党建扶贫暨生态文明家园建设工作总结根据县委组织部安排,我工作队一行3人于20xx年x月进驻**村和*村,到**、**生态文明家园建设点开展工作。一年来,在县委、政府的领导下,按照县委…

生态文明家园建设汇报材料(20xx)1

中共乡委员会乡人民政府关于20xx年生态文明家园五园新村精品点村建设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市住建局根据县生态办的统一部署我乡20xx年生态文明家园五园新村精品点村黔西北民居改造任务是127户为切实抓好我乡20xx年生...

生态家园建设方案

镇生态家园建设工作方案根据县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全力打造蓝天碧水青山的宜居环境要求结合我镇实际掀起本镇建设生态家园的高潮实现生态的目标特制定如下工作方案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提高生态文明建设宜居村庄实现...

关于推进农村生态家园建设的

关于推进农村生态家园建设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一项目基本情况1项目名称推进农村富民工程生态家园村的建设2项目主持单位3项目实施单位4项目负责人5项目联系人6联系电话7项目规模我镇启动富民工程生态家园村的建设以沼气为纽...

建设生态家园

保护国土资源建设生态家园同学们你们看过熊出没吗影片讲述熊大熊二两只熊为了保护森林一次次阻止坏蛋光头强砍伐树木捍卫森林保护家园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熊大和熊二要阻止光头强伐木吗对了保护森林熊熊有责可是熊大熊二的口头...

生态家园建设示范村简介材料

生态家园建设示范村简介材料绿林镇向集村简介一基本情况向集村现有人口609人总户数169户4个村民小组全村耕地面积860亩全村版图面积22平方公里二生态家园建设情况向集村位于京绿沿线属绿林南大门从地理位置交通状况...

生态家园建设责任书(乡镇版)

生态家园建设责任书按照县委县政府确立的保水质迎调水百日攻坚战目标及打造的要求为深化生态家园建设活动更好的发挥各乡镇妇联组织和妇女干部在建设活动中的先锋模范作用特签订本责任书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以各乡镇妇联工作分管...

建设生态家园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

建设生态家园实现人与自然和谐提高服务意识促进生态建设发展进程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随着物质文明的不断提升人文文化也在不断地攀升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充分发挥行业优势实践与时俱进新时期摆在我们营林工作者面前...

建设生态文明 共享美丽家园

课题建设生态文明共享美丽家园一学习目标1知道生态文明的概念懂得强调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性2明白如何建设生态文明增强建设美丽家园的责任意识二1学习重点懂得强调生态文明的重要性对家乡校园的图片的认识2学习难点增强学生...

生态家园建设总结(2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