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造园史

时间:2024.5.8

第一章 中国古典园林总说

1.中国古典园林的分期:

⑴幼年时期——历史上的商、周、秦、汉(建筑宫苑大发展)

⑵转折期——魏晋南北朝(自然山水园兴起)

⑶全盛期——隋唐(写意山水园林兴起与发展)

⑷成熟前期——两宋(诗画山水园)

⑸成熟中期——元、明、清初

⑹成熟后期——清中至清末(建筑山水园)

2.中国古典园林类型:

⑴按基址选择和开发方式划分:人工山水园 天然山水园

⑵按隶属关系划分: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

除此之外,还有公共园林,一些非主流的园林,如衙署园林、祠堂园林、书院园林、会馆园林、以及

茶楼酒肆的附属园林

3.中国古典园林特点:

⑴师法自然,高于自然

⑵建筑美与自然美有机融合

⑶浓郁的诗画情趣充盈其中。

⑷园林意境深邃高雅

第二章 园林的幼年时期——商、周、秦、汉(前11世纪—220年)

一.幼年时期总体特征:

1.这是期造园主流室皇家园林,尚不具备中国古典园林的全部类型。私家园林甚少,模仿皇家园林的规模和内容,两者间尚未出现明显的区别。

2.园林总体规化尚比较粗放,设计经营的艺术水平不高。无论天然山水园林或人工园林,建筑物只是简单的散布、铺陈、罗列在自然环境中。功能由早先的狩猎、通神、求仙、生产为主,逐渐的化为后期的游憩、观赏为主。

3.园林朝着风景式方向上发展,仅是大自然的客观写照,本于自然却未高于自然。帝王宛囿规模宏大,其布局多处于法天象、仿仙境、通神明的目的,对园林审美的经营尚处于低级的水平上,造园活动并未完全达到艺术创作的境地。

二、填空:

1.商纣王——“沙丘宛台” 周文王——“灵台、灵囿、灵沼”

2、诸侯、卿士大夫所经营的园林统称为“贵族园林”是皇家园林的前身。

3.“囿”最早文字记载园林形式,主建筑是“台”

4.古典园林的三大起源:囿 –台 - 园圃

5.周文王以后,囿成为奴隶主统治阶级的政治地位的象征

6.春秋战国时期,贵族园林名度最高:楚国——章华台(“山环水抱”的做法,是园林里开凿大型 体工程见于史书记载之首例) 吴国——姑苏台

7.开始出现真正意义上的“皇家园林”——秦始皇时期

8.秦汉时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皇家园林——上林苑 苑内最主要的宫殿建筑群——阿房宫

9.建章宫后从此“一池三山”遂成为皇家园林的主要模式,一直沿袭到清代。

10.东海三仙山——瀛洲、蓬莱、方丈

11.人工山水园林四要素:山、水、植物、建筑

三、章华台和姑苏台园林特点:

①选址和建筑经营都能够用大自然山水环境的优势,发挥其成景的作用。

②园林里的建筑物比较多,包括台、宫、馆、阁等多种类型,以满足游赏、娱乐、居住乃至朝会

等多方面的功能需要。

③园林里人工开凿水体,既满足了交通或供水的需要,同时也提供水上游乐的场所,创设了因水

成景的条件——理水。

④代表着古代囿与台结合的进一步发展,为度过到幼年发展期后期的秦汉宫苑的先型。

第三章 园林的转折期——魏、晋、南北朝(220—589年)

一、转折时期的总特征:

⑴转折期园林规模由大入小,园林造景由过多神话色彩转化为浓郁的自然气息,创作方法由写实趋向于写意相结合。

⑵由再现自然进而到表现自然,由单纯地模仿自然山水进而到适当地加以概括、提炼。

⑶去其他的自然诸要素取得了较为密切的协调、融糅关系。

⑷园林的规划设计由此前的粗放转变为较细致的、更自觉的经营,造园活动完全升华到艺术创作的境界。

⑸皇家园林,游赏成为主导的甚至唯一的功能,“宫”已具备有“大内御园”的性质,大内御园居于都城中轴线的结束部位,这个中轴线的宅间序列构成了都城中心的基本模式

⑹寺观园林,向着世俗化的方向发展,对于各地风景名胜区的开发起到了主导性的作用。

⑺这一时期“园林”一词开始出现于当时的诗文中,中国古典园林开始形成皇家、私家、寺观这三大类型并行发展的局面和略具邹形的园林体系。

二、填空:

1. 北魏开始开凿的敦煌千佛洞、炳灵寺石窟、麦积山石窟、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等,都成为中国艺

术的宝库

2. 这时期形成了:北方——邺城、洛阳 南方——建康

3. 首次见于文献记载的公共园林——兰亭

4. 寺观园林的三种情况:

①毗邻于奇观而单独建置的园林,犹如宅院之于邸宅

②寺、观内部各殿章庭院的绿化或园林化

③郊野地带的寺、观外围的园林化环境。

5. 城市私园的特点:精致细密化设计

6. 建在城市里的城市私园——宅院、游憩园,也有建在郊外、与庄园相结合的别墅

第四章 园林的全盛发展期----隋唐(589—960年)

一、总体特征:

1. ①皇家园林的“皇家气派”已经完全形成。不仅表现为园林规模的宏大,而且反映在园林总体的

布置和布局的设计处理上。

②皇家园林在隋唐三大园林类型中的地位,比魏晋南北朝时期更为重要,出现了向西苑、华清宫、九成宫等这样一些具有划时代意义作品。

③就园林的性质而言,已经形成大内御苑、行宫御苑、离宫御苑三个类别及类别特征。

2. ①私家园林的艺术性较之上代又有所升华,着意于刻画园林景物的典型性格以及局部的细致处理。 ②以诗入园、因画成景的做法,唐代已见端倪。通过山水景物而诱发游赏者的联想活动、意境的塑造,亦已处于朦胧的状态。

③ 隐与士结合 ,表现为“中隐”思想而流行于文人士大夫圈子里,成为士流园林风格形成的契机。同时,官僚这个社会阶层的壮大和官僚政治的成熟,也为士流园林的发展创造了社会条件

和经济 基础。

④文人参与造园活动,把士流园林推向人文化的境地,又促成了文人园林的兴起。形成文人的园林观。

3.寺观园林的普及是宗教世俗化的结果。城市寺观具有城市公共交往中心的作用,寺观园林亦相应的发挥了城市公共园林的职能,郊野寺观的园林,把寺观本身由宗教活动的场所转化为兼有点缀风景的手段,吸引香客和游客,促进原始型旅游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郊野的生态环境。

4.公共园林与城市绿化已更多地见于文献记载。尤其重视城市的绿化建设。

5.①风景式园林创作技巧和手法的运用有所提高并跨入了一个新的境界,造园用石的美学价值得到了

充分肯定,园林中的“置石”做法已经比较普遍。“假山”一词开始用作为园林筑山的称谓,筑山既有土山,也有石山(土石山),但以土山居多。

②园林的理水,除了依靠地下泉眼而得水之外,更注意于从外面的河渠引来活水。

③园林植物题材则更多样化,园林建筑从极华丽的殿章楼阁到极朴素的茅舍草堂,它们的个体形象 群体布局均丰富多样而不拘一格。

6.山水画、山水诗文、山水园林这三个艺术门类已有互相渗透的迹象。中国古典园林的诗画情趣开始形成,但隋唐园林作为一个完整的园林体系已经成形。

二、西苑的重要意义:

西苑是一座人工山水园,园内的理水、筑山、植物配置和建筑营造的工程极其浩大,都是按既定的规定进行的。总体布局以人工开凿的北海为中心。北海周长十余里,海中筑蓬莱、方丈、瀛洲三座岛山,高出水面百余尺。

①西苑大体上仍沿袭汉代以来“一池三山”的宫苑模式。山上有道观建筑,但仅具求仙的象征意义,实则作为游赏的景点。

②五湖的形式象征帝国版图,可能渊源于北齐的仙都苑。

③西苑内的不少景点均以建筑为中心,用十六组建筑群结合水道的穿插而构成园中有园的小园林集群,则是一种创新的规划方式。

④就园林的总体而言,龙鳞渠、北海、曲水池、五湖构成一个完整的水系,模拟天然河湖的水景,开拓水上游览的内容,这个水系又与“积土石为山”相结合而构成丰富的、多层次的山水空间。 ⑤而龙鳞渠绕经十六院更需要依据精确的竖向设计。苑内还有大量的建筑营造,植物配置范围广泛、移栽品种极多。西苑不仅是复杂的艺术创作,也是庞大的土木工程和绿化工程。

⑥它在设计规划方面的成就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它的建成标志着中国古典园林全盛期到来。

三、简答:

1.三大类别大内御苑、行宫御苑、离宫御苑的特点:

①大内御苑紧邻宫廷区的后面或一侧,呈宫、苑分置的格局。但宫与苑之间往往还彼此穿插、延伸。 ②宫城和皇城内广种松、柏、桃、柳、梧桐等树木。

③宫廷区内的绿化种植很受重视,树种也是有所选择的。

④郊外的行宫、离宫,绝大多数都建置在山岳风景优美的地带。这些宫苑都很重视建筑基址的选择,于“相地”独具慧眼。不仅保证了帝王避暑、消闲的生活享受,为他们创设了一处处得以投身于大自然怀抱的天人和谐的人居环境,同时也反映出唐人在宫苑建设与风景建设相结合方面的高素质和高水准。

四、名词:

文人园林:文人园林乃是士流园林更侧重于以赏心悦目而寄托理想、陶冶性情、表现隐逸者。推而广之,则不仅是文人经营的或文人所有的园林,也泛指那些受到文人趣味浸润而“文人化”的园林。

从这一时期(全盛发展时期)私家园林的的分布来看,大致分为四类

第一,分布于城市居住坊里的“山池院”或“山亭院”。代表,白居易的履道坊宅院

第二,单独建置在离城不远,交通往返方便且风景比较优美的地带的私家园林,代表杜曲、韦曲 第三,单独建置在风景名胜区内的私家园林,代表白居易的庐山草堂,王维的辋川别业

第四、依附于庄园而建的私家园林,

五、填空: 白居易是历史上第一个文人造园家。

他主持营建自己的四处私园:洛阳履道坊宅院、庐山草堂、长安新昌坊的宅园和渭水之滨的别墅园。 隋唐的皇家园林多样化区分比较明显的为:大内御苑、行宫御苑、离宫御苑。

第五章、园林成熟前期------宋朝的园林(960—1271年)

一、成熟前期的特征:

宋代时中国古典园林发展成熟的前半期,是及其重要的承前启后的阶段,成为中国古典园林达到成熟境地的一个重要标志。

1.私家的造园活动最为突出。文人园林大为兴盛,士流园林全面“人文化”,文人士大夫造园活动大为开展。文人园林的独特风格,几乎涵盖了私家园林活动,影响了当时的皇家园林和寺观园林。皇家园林因受文人园林的影响,而少有皇家气派。寺观园林由世俗化而进一步文人化。

2. 公共园林的造园活动更加活跃,虽然不是造园活动的主流,但是比唐朝更为普遍。某些私家园林和皇家园林能够定期向社会开放,也发展了其公共园林的作用。

3.造园四要素叠石、置石技术成熟,理水已经能缩移模拟大自然全部的水体形象,园艺技术发达能够培育出丰富的园林品种,园林建筑较之前代设计手法臻于成熟,造型精美,做工精致。建筑小品、建筑细部、家具陈设更加精美。

4.宋代已经完成了写意山水园的塑造。由唐代的写实与写意相结合的传统向写意转变,并以景题、匾联增强园林的“诗话”特征,体现园林的诗画情趣,同时也深化了园林意境的蕴涵。园林艺术受到文人、画家的青睐

5.宋代的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的发展,不仅数量超过了前代,而且艺术风格更加细致、清新,显示蓬勃进取的艺术生命力,达到了中国古典园林史上登峰造极的境地。

1. 2. 3. 临安的格局:“南宫北市”

4. 照,双峰插云,南屏晚钟,三潭映月。

5. 宋朝大内御苑:后苑,延福宫,艮岳。

6. 艮岳的营造,是我国园林史上的一大创举,它不仅有艮岳这座全用太湖石叠砌而成的园

林假山之最,更有众多反映我国山水的特色的景点。它既有山水之妙,又有众多的

亭,台,楼,阁的园林建筑,是一个典型的山水宫苑,是一座叠山,理水,花木,

建筑完美结合的具有浓厚诗情画意的,较少皇家气派的人工山水园,代表宋代皇家

园林的风格特征和宫廷造园艺术的最高水平,成为宋以后元,明,清宫苑的重要借

鉴。

7. 艮岳造园艺术成就:(1)把大自然生态,环境和各地的山水风景加以高度概括,提炼,

典型化而缩移摹写。(2)筑山:摹拟凤凰山,更重要的在于其独特构思和精心经营。

(3)置石:大量运用石的单块“特置”,尤其是太湖石的特置手法。(4)建筑:以

“点景”和“观景”的作用。

8. 属于宅院性质的有:富郑公园,环溪,湖院,苗帅园,赵韩王园,大字寺园

9. 属于花园性质的有:天王院花园子,归仁园,李氏仁丰园

属于游憩园性质的有:董氏东西园,刘氏园,丛春园,松岛,东园,紫金台张氏园,水

北,胡氏二园,独乐园,吕文墓园。

10.中原地区私家园林的特点:(1)游园一般都是定期向市民开放,主要是供公卿士大夫进行

宴集,游赏等活动,园内一般均有较广阔的空间供人们聚会。

11.(2)洛阳私家园林多以花木成景取胜,相对而言山池,建筑仅作陪衬。

12.(3)筑山仍以土山为主,仅在特殊需要的地方掺以少许石料。

(4)园内建筑形象丰富,但数量不多,布局疏朗。建筑物的命名均能掂出该景观的特

色,有一定的意境含蕴。

14.宋代文人园林的特点:

(1)简远,景象简约而意境深远。

(2)疏朗,景物数量不求其多,但整体性强,不流于琐碎,建筑物相对独立,感官疏

朗,山多平缓,水面面积较大,形成开朗气氛,植物利用较多,以大面积的丛植

群植为主,留出林间隙地,虚实相衬。

(3)雅致,文人文化的精髓,

(4)天然,园林本身与外部自然环境契合,使院内外两相结合浑然一体,内部以植物

造景为主,借助于“林”的形式来创造幽深而独特的景观。

15.寺庙园林总体布局三大部分:(1)宗教空间(2)寺内园林空间(3)寺外园林环境空间

16.燕京八景:太液秋风,琼岛春荫,金台夕照,鯏门飞雪,西山晴雪,玉泉垂虹,卢沟晓

月,居庸叠翠。

第六章 园林成熟中期---------元、明、清初(1271—1736年)

一、成熟中期的总体特征:

(一)私家园林:

1、士流园林的全面“文人化”,文人园林涵盖了民间的造园活动,导致私家园林达到了艺术成就的高峰。(江南园林便是这个高峰的代表。)

2、市民园林兴盛起来,反应了创作上雅与俗的抗衡和交融。

3、民间的造园活动广泛普及,产生各种地方风格的乡土园林,导致私家园林呈现前所未有的百花争艳 的局面。

(二)造园家与造园理论著作

1、明末清初,在经济文化发达、民间造园活动频繁的江南地区,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造园家

2、而文人则更广泛地参与造园,个别的甚至成为造园家。

3、丰富的造园经验不断积累,再由文人或文人出身的造园家总结为理论著作刊行于世。

(三)造园技艺与思想蕴涵

元、明文人画盛极一时,影响及于园林,而相应地巩固了写意创作的主导地位。同时,精湛的叠山技艺造园普遍使用叠石假山,也是写意山水园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更有利的技术条件。*明末清初,叠石流派纷呈,个人风格各臻奇妙 *园林创造普遍重视技巧——建筑技巧、叠石技巧、植物配置技巧,形成期积极的一面,但也难免产生负面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冲淡了园林的思想蕴涵。*景题、匾额、对联的使用更加普遍,意境更加深远,更加具有诗情画意。

(四)皇家园林

1、皇家园林的规模趋于宏大,皇家气派又见浓郁

2、吸收江南私家园林的养分

(五)公共园林

1、在某些发达地区,城市、农村聚落的公共园林已经比较普遍,不是造园活动的主流

2、具备的功能和造园手法,所表现的开放性特点,已是十分明显了

(六) 所未有的现象:

1.是造园家,无论工匠“文人化”的,或者文人“工匠化”的,按其执业方式和社会地位而言,已经几分接近于现代的职业造园师,或者说,已具备类似后者的某些职能

2.是造园的理论方面,涉及有关园林规划、设计的探索和具体的造园手法的表述,虽未能形成系统,但已包含现代园林学的萌芽

3.是造园的运作比较强调经济的因素,已朦胧地认识到市场、价格制约等情况。

二、填空题

12

3

畅春园是明清以来首次较全面引进江南造园艺术的皇家园林。

4明末扬州望族郑氏兄弟的四座园林:郑元勋的影园、郑元侠的休园、郑元嗣的嘉树园、郑元化的五亩之园,被誉为当时的江南名园之四

三、造园家和理论著作:

上海潘允端的豫园、泰州陈所蕴的日涉园、太仓王世贞的弇(yan)园为代表。

他的叠石是见石不露土,运用大量的黄石堆叠,或用少量的山石散置

2.张南垣

以横云、预园、乐郊、拂水、竹亭最为有名

主张以截取大山一角而让人联想大山整体形象的做法,开创了叠山艺术的一个新流派

3.张然

参与重修西苑瀛台、新建玉泉山行宫,以及畅春园的叠山、规划事宜。汪婉的“尧峰山庄”叠造假山,获得极大的成功。其后人世代传承其业,成为北京著名的叠石世家——“山子张”。

4.计成与《园冶》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技术与艺术相结合

(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一部园林理论著作,列为世界造园名著之一)

5.文震亨与《长物志》视为当时文人园林观的代表,共十二卷,包括室庐、花木、水石、禽鱼等

6.李渔与《闲情偶记》(《一家言》

第七章 园林成熟后期 清中叶至清末时期 (1736—19xx年)

一, 本章小结

1. 皇家园林经历了大起大落的波折,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封建王朝末世的盛衰消长。皇家大型园林在总体规划上有很多创新,全面引进江南民间造园艺术,形成南北园林艺术大融糅,出现了

具有里程碑性质的优秀的大型园林作品避暑山庄、圆明园、清漪园,随着封建社会由盛而衰,园

林艺术从高峰到低谷。

2. 民间私家园林形成江南、北方、岭南三大风格鼎立的局面。江南园林以精湛的造园技艺和保存下来的为数甚多的优秀作品居于首位,私家园林精华荟萃于宅院后期,文人园林特点和风格也越来越消融于流俗之中,尽管具有高超技艺,但大多不再呈现前代那样的生命力。

3. 宫廷和民间的园居活动频繁,“娱于园”的倾向明显,园林已由赏心悦目、陶冶性情为主的游憩场所,转化为多功能的活动中心,同时又受到封建末世的过分追求形式美和技巧性的艺术思想影响,园林里建筑密度过大,山石多,一方面发展了空间划分围合的技法一方面也削弱了园林自然天成的气氛。从而助长了形式主义,失去了锐意进取,有悖于风景式园林的主旨。

4. 公共园林在上代基础上,又有长足发展,把商业,服务业与公共园林一定程度上结合起来,形成城市里面的开放性的公共绿化空间,已经有了几分接近现代的城市园林。但还出于自发状态,规划设计始终处在较低级层面。没有得到社会的关注,未达到成熟的境地。

5.造园的理论探索停滞不前,再没有出现像明末清初那样的有关园林和园艺的略具雏形的理论著作,更谈不到进一步科学化发展,失却了早先文人参与造园的进取、积极的赋予开创性的精神。

6.随着国际、国内形式变化,西方园林文化开始进入中国,不仅进至宫廷,而且影响岭南沿海地区。多半局限于局部和细部,未引起园林总体上变化,未形成中西两个园林体系的复合、变异。中国园林艺术也波及到了英国。

二、填空

1、乾隆时期皇家园林规模宏大的五座是圆明园、畅春园、香山静宜园、玉泉山静明园、万寿山清漪园,即著名的三山五园。

2、避暑山庄的宫廷区包括三组平行的院落建筑群是正宫、松鹤斋、东宫。苑林区,包括湖泊景区、平原景区、山岳景区。

3、岭南私家园林号称粤中四大名园的是顺德的清晖园,东莞的可园,番禹的余荫山房,佛山的梁园

4、这时期皇家园林分为:大内御苑,行宫御苑,离宫御苑

大内御苑:西苑、慈宁宫花园、建福宫花园(西花园)、宁寿宫花园(乾隆花园)

行宫御苑:静宜园、静明园

离宫御苑:圆明园、避暑山庄、清漪园

5、这时期江南私家园林,位于扬州:个园、 位于苏州:网师园、留园、拙政园、网师园

6、少数民族园林,西藏地区出现园林萌芽,发展为三个类型:庄园园林、寺庙园林、行宫园林

三、皇家园林的主要成就

1.总体规划宏伟壮观。

2.重视建筑形象的造景作用。建筑形象的造景作用主要通过建筑个体和建筑群体的外观,群体的平面和空间组合而显示出来。建筑布局上很重视选址相地,讲究隐、显、疏、密的安排,求其构图之美

能够与园林山水风景之美相协调。

3.将江南园林的技艺全面应用于皇家园林之中。

①引进江南园林造园手法。

②再现江南园林的主题。

③具体仿建名园,即以江南的名园为蓝本,仿照其规划布局而建。

4.蕴含复杂多样的象征寓意。

四、这时期公共园林大致有三种情况:

第一、依托城市水体水系,或利用水利设施因水成景,成为开放的绿化空间。一般为,

城市及近郊的公共园林。如,北京的什刹海、陶然亭、济南的大明湖、南京的玄武湖

第二、利用著名建筑物的旧址或遗址,或是与历史人物有关的名迹,经园林化处理而成

为公共园林。如:四川的杜甫草堂、桂湖

第三、农村聚落的公共园林多见于经济文化繁荣发达的江南地区,如:歙县的檀干园

五、成熟后期江南、北方、岭南三大私家园林的特征

江南园林:叠石以太湖石和黄石两大类为主,用石量大,假山石多于土,手法多样,技

艺超群,植物以落叶为主,注重古树名木的保护利用。建筑则以高度成熟的江南民

间乡土建筑作为创作源泉,空间多样而富于变化。总的说,江南园林深厚的文化积

淀、高雅的艺术格调和精湛的造园技巧。

北方园林:建筑形象稳重,别具一种不同于江南的刚健之美,水池面积较小,叠石做假

山的规模较大一些,多用太湖石和青石,形象偏于凝重,颇能表现幽燕沉雄气度。

植物配置观赏树种,规划布局,中轴线、对景线的运用较多,更赋予园林以凝重、

严谨格调,园内空间划分较少,不如江南私园曲折多变。

岭南园林:规模较小,且多数是宅院,建筑比重较大。建筑物比江南更趋开放通透,建

筑局部细部很精致,多有运用西方样式。叠山常用英石包镶,山体可塑性强,姿态

丰富,具有水云流畅的形象,小型叠山或石峰与小型水体相结合而成的水石庭,是

岭南园林一绝。理水手法丰富多样,不拘一格。岭南地处亚热带,观赏的品种繁多,

园内一年四季花团锦簇,绿茵葱翠还大量引进外来植物。就园林总体而言,建筑意

味较浓,建筑形象在园林造景上起着重要甚至决定性的作用。

第八章 中国古典园林综述

1. 皇家园林的主要成就:

⑴首先,园林设计指导思想体现封建集权意识,反映天子富甲天下,囊括海内的思想。它对自然的态度倾向于凌驾于自然之上的皇家气派皇家气派,皇家园林的人工气息较浓,多以人工美取胜,自然美仅居次要的位置

⑵其次,园林选址自由,经营资财雄厚,既可包罗原山真湖,亦可堆砌开凿苑若天成的山峦湖海并建筑各类园林建筑物;皇家园林占地广,规模宏大;园林建筑在园中占的面积比例较低,多采取“大分散,小集中”成群成组的分布方式,南北向轴对称较多。

⑶再次,园林总体布局气势恢弘,建筑装饰堂皇富丽,功能庞杂

⑷最后,皇家园林多处北地,在建筑传统、装饰色彩、绿化种植方式受北方影响,在造园艺术中虽力仿江南名园,仍能展现北方之特殊风格。

2. 私家园林的主要成就:

⑴私家园林一般来说空间有限,规模要比皇家园林小的多,又不能将自然山水圈入园内,因而形

成小中见大、掘地为池、叠石为山,创造优美的自然山水意境,造园手法丰富多彩的特征。

⑵自然风景以山、水地貌为基础,植被做装点。中国古典园林绝非简单地模仿这些构景的要素,而是有意识地加以改造、调整、加工、提炼,从而表现一个精炼概括浓缩的自然。它既有“静观”又有“动观”,从总体到局部包含着浓郁的诗情画意。

⑶园林景题的“诗化”和对联的广泛运用,直接把文学艺术与造园艺术结合起来,丰富了园林意境的表现,开拓了已经创造的领域,把造园艺术推向一个更高的境界。

⑷自然观、写意、诗情画意成为创作的主导地位,园林中的建筑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成为造景的主要手段,虽然处处有建筑,却处处洋溢着大自然的生机。

⑸借景使景观达到近水远山虽非我有而若为我备的境地。

第九章 中国近现代园林建设

小结:

中国近现代园林建设由于历史局限性发展的比较缓慢,特别是城市公园,大部分是已有的皇家、私家园林向公众开放,城市建设步履维艰。新中国成立以后,园林建设尤其是公共园林的建设有了长足的发展。21世纪后,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建设与园林密切结合而且园林的种类也更加多样和丰富。

a) 私人所有园林已不占主导地位,城市公共园林、绿地,以及各种户外娱乐交往场地扩大,城市的

建筑设计有个体而群体,更与园林绿化相结合而转化为环境设计,确立了城市生态系统的概念,“城市在园林中”已由理想变为广泛的现实。

b) 园林绿化以创造合理的城市生态系统喂根本目的,广泛利用生态学、环境科学及各种先进的技术,

由城市延展到郊外,与城市外围营造的防护林带,森林公园联系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甚至向更广泛国土范围延展。

c) 园林艺术已成为环境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需要多学科、多专业的综合协作,公众亦

作为创造的主体而参与部分创作活动。跨学科的综合性和公众的参与性便成了园林艺术创作的主要特点。

d) 由职业造园师主持园林的规划设计工作。在弘扬民族传统景观文化的同时,与世界的先进景观设

计在接轨。

更多相关推荐:
中外园林史复习总结

园林的全盛期隋唐皇家园林隋西苑西苑是一座人工山水园以人工开凿的水域北海为中心沿袭一池三山的模式用十六组建筑群结合水道的穿插构成园中有园形式是一种创新为清代圆明园的滥觞开拓水上游览的内容艺术创作与土木工程技术皆有...

中外造园史

1生态园林的科学内涵生态园林至少应包含3个方面的内涵一是具有观赏性和艺术美能够美化环境创造宜人自然景观为城市人们提供游览休憩的娱乐场所二是具有改善环境的生态作用通过植物的光合蒸腾吸收调节小气候防风降尘减轻噪音吸...

《中外园林史》课程考核总结(20xx0108)

中外园林史课程考核总结一考核的具体方式与方法本课程的考核方式为过程考核课程总学时为36学时其中理论30学时实践0学时考核对象为20xx级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学分为2学分考核内容为一平时出席及课堂表现考核10二...

高中生物教材中的中外科学家及科学史知识总结

高中生物教材中的中外科学家及科学史知识总结必修第一册111邹承鲁19xx20xx江苏无锡人生物化学家19xx年他参加发起人工合成牛胰岛素工作并负责胰岛素A和B链的拆合这项工作的完成确定了胰岛素全合成线路为人工合...

高中生物教材中的中外科学家及科学史知识总结

高中生物教材中的中外科学家及科学史知识总结必修第一册111邹承鲁19xx20xx江苏无锡人生物化学家19xx年他参加发起人工合成牛胰岛素工作并负责胰岛素A和B链的拆合这项工作的完成确定了胰岛素全合成线路为人工合...

高中生物教材中的中外科学家及科学史知识总结

高中生物教材中的中外科学家及科学史知识总结必修第一册111邹承鲁19xx20xx江苏无锡人生物化学家19xx年他参加发起人工合成牛胰岛素工作并负责胰岛素A和B链的拆合这项工作的完成确定了胰岛素全合成线路为人工合...

结合中外园林史、展望现代园林发展方向

结合中外园林史展望现代园林发展方向姓名班级学号成绩前言园林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级的产物世界园林有东方西亚和希腊三大系统由于文化传统的差异东西方园林发展的进程也不相同东方园林以中国园林为代表中国园林已有数千年的...

中外教育思想史课程总结报告

中外教育思想史研究课程总结报告29如何针对21世纪中外教育思想史研究的热点问题与趋势这一主题选题与撰写课程论文对中外教育思想史研究的新认识2课堂参与在这一学期中外教育思想史这门课的学习中我每次课都会积极的思考一...

外国法律思想史期末总结 张婉怡

1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柏法律篇第一部法学专著提出法的正义理论提出法治理论亚作为法治基础的法律应是好的法律法律制定后应当为全社会所普遍遵守2斯多葛学派以芝诺为代表的自然法学派将自然作为其哲学体系的中心将自然法与禁欲...

中外思想史作业

2评析孔子quot学而优则仕quot的教育主张quot学而优则仕quot是孔子的学生子夏提出来的但它在理论上集中地概括了孔子的教育目的其基本含义是主张把官职与学习紧密联系起来有官职的人应该是受过教育并继续学习的...

中国思想史总结

关于中国思想史的总结2月末的时候我开始了我的通识课中国思想史所谓中国思想史在我上这节课之前我以为思想史无非是一些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罢了但上了第一节课后中国思想史的内容与我所设想的大相径庭我原本认为既...

经济思想史总结

1货币银行金融深化amp监管供给侧改革货币政策新工具弗里德曼关于货币供给及货币需求的看法与美国供给学派有何异同拉弗曲线萨伊定律等2国金人民币相关汇改人民币升贬值离岸市场CAampKA近期状况内外均衡SDR人民币...

中外造园史总结(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