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学实习报告

时间:2024.5.15

青城山土壤实习报告

但波(2009100307) (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2009级3班)

青城山土壤剖面土壤调查记录表:

土层 枯枝落叶层 腐殖质层

厚度 2 8 80

机械成分 枯枝落叶 轻土壤 砂土壤

结构性 疏松 疏松 稍紧实

颜色 黑色 灰黑色 黄棕色

ph值

4 4 3

湿度 湿 潮 润

淀积层

1、挖掘剖面的原则与方法

土壤剖面是指从地面向下挖掘后露出来的垂直剖面。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地点(不能靠近路旁或刚施过肥的地方)挖掘土坑,土炕的深度按实际需要而定,一般要有80—100公分,挖出的表土、心土分别放置两旁,挖好土坑后,把向阳的坑壁垂直削平,用为观察的一面,观察面上保持原状,不要践踏及堆放土壤。观察完毕后,将心土及表土依次分别放回土坑中压实填平。

2、土壤剖面形态的观察和描述

坑挖好后,用刀或铁铲把剖面削成垂直状态后,即可进行观察和记录。观察剖面时,应先从上而下划分出若干层次(一般以颜色、质地、松紧度、结构、根系分布等作为划分层次的依据)然后按层次观察土壤的形态、特征,并作好记录。观察项目主要有:土层厚薄、干湿度、颜色、质地、结构、松紧度、酸碱度、新生体、侵入体以及根系情况等等。

3、样品的采集和制备

按照剖面层次来取样,取样必须在有代表性的地方进行,如植株生长特殊的地方、路旁、水沟边、土丘较低洼部位或放置过肥料的地方都应避开。

制备样品步骤:从田间采回的土壤样品,应及时进行风干,以免发霉引起土壤性质的改变。用木槌压散土块,捡出杂质。混匀土壤,准确称取300克。将称好的土壤用木槌压散(勿将石砾打碎),通过3毫米孔径的土筛(不能通过的石砾,在称重后可弃去,但要计算其所占的百分比)。从通过3毫米筛的土壤中称取100克土,使之全部通过1毫米的土筛。不能通过者,用研钵反复研磨,使之全部通过。各种样本制备完毕后,分别将其放入大中小广口瓶后塑料袋保存,并写上标签,其内容有:样本编号、土壤名称、采样地点、采样深度、通过筛孔大小、制备实践及制样人的姓名和专业等等。

4、青城山土壤形成因素分析

土壤的形成主要受母质,生物,气候,时间,地形五大成土因素和人类活动影响。各因素同等重要,相互作用,不可替代。各种成土因素的发展变化制约着土壤的发生发育,同时成土因素地带性也使土壤具有相应的地带性分布规律。

青城山地处中国东部亚热带季风区,植被类型主要为北亚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随着海拔的升高,温度的降低,其植被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到温带落叶阔叶林到温带针阔混交林,植被主要有樟科,楠科,壳斗科等木本植物组成。受其影响发育成为山地黄壤。又因青城山海拔较高,垂直差异较大。因此,青城山土壤既受亚热带水平地带性影响,又带有明显的垂直地带性。

4.1母岩因素

母质是岩石风化的产物,是土壤形成的物资基础,母质的组成和性状都直接影响土壤发生过程的速度和方向。青城山母岩为侏罗纪紫色砂岩、泥岩和砾岩的坡积物,其山地黄壤的粘土矿物中有三水铝石

是母岩中某些原生矿物直接风化而来的,由于砂岩,泥岩,砾岩较疏松,其风化较强烈,易于土壤的形成和形成砂粒,粉粒,黏粒较适中的壤土。

4.2气候因素

气候因素直接影响着土壤的水热状况,影响着土壤中矿物,有机质的迁移转化过程,决定着土壤发生过程的速度和方向。青城山约30°54′N ,103°35′E,是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性气候,海拔小于1 400 m,年均气温15. 2 ℃,年均降水量1 243. 8mm,相对湿度大,约80 %.。由于青城山的成土环境相对湿度大,土壤水热状况较稳定,土体经常保持潮湿,致使土壤中氧化铁水化而引起土色变黄,尤以B 层黄色更为鲜艳。该地降水量较充足均匀,土壤常湿润。其植被为森林,有大量的的枯枝落叶,使表层有机质含量较大,形成较肥沃的腐殖质层,颜色较黑。气温影响有机质的积累与分解,过度湿润和长期冰冻有利于有机质积累,高温和干旱有利于有机质矿化。由于此地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利于有机质分解,使腐殖质层厚度较薄,土壤较贫瘠。

4.3地形因素

青城山属中低山,观察地剖面地处低山中切割坡下部,坡度大(65°) ,侵蚀作用强,土层较薄,同时该剖面处于背风坡,降水少,淋溶作用相对较弱,加之阔叶林盐基化,所以pH值偏大.淋溶层基本缺失,只形成淀积层。由于该地处于坡度较大的割坡下部,上层岩石又较疏松,所以有很多从上滚落的小石头在此堆积,形成土壤中较多石

块,这不利于土壤的形成且其肥力较少。地形影响了青城山土壤的垂直变化,随着高度增加,温度和水分的变化,使得青城山土壤带有明显的垂直地带性。表现为随着海拔的升高土,土层中的块状明显增多,粘土成分有所增加。

4.4生物因素

青城山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被生长特别旺盛,并且全年都能生长.植被促进了岩石的分化,加强了成土过程,森林具有大量的枯枝落叶,使其有机质含量增加。微生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微生物分解了动植物残体,释放能量和养分,供生物再吸收利用,使生物世代延续,同时参加腐殖质形成,加速无机物的转化。青城山主要以适应较湿润的细菌和和真菌为主,从而使其土壤偏湿和偏酸性,所以青城山有大量动物和微生物利于其土壤有机质,肥力的形成。

4.5时间因素

青城山大概是侏罗纪时形成的,其山地黄壤的形成就是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形成的。但是其形成的相对年龄较短,土壤的发育还不成熟,表现在其淋溶层还不明显,以淀积层为主,土层较薄,且还含有大量石块未形成土壤。

4.6人类活动因素

青城山为世界著名景区,其除了交通建设和建筑建设周围对土壤影响较大以外,其余地方均受到较好的保护,使其枯枝落叶长期存在土壤表面,有利于其腐殖质和有机质的形成,对土壤肥力有重要作用。

有效地保证了青城山土壤的自然形成过程。发育成为地带性的山地黄壤。

综述,青城山土壤以山地黄壤为主,随着海拔引起水热条件的变化又使其带有明显的垂直地带性。气候是形成其土壤的主要因素,与其他成土因素共同作用,在自然状况下形成了地带性的黄棕壤。


第二篇:土壤学综合实习报告


土壤学综合实习

指导老师:实习地点:

实习时间:学院专业:姓 名:学 号:

实习报告 信阳鸡公山 4月16号-4月18号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

一、野外实习目的与意义

土壤学是—门基础性非常强的课程,要让学生真正掌握十壤在生态环境、社会文明、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作用与地位等方面的基本知识,是土壤科学教学的主要目标之

一。学习土壤学不仅需要掌握它丰富的理论知识,更要掌握它的实践技能,其中对同学们的要求是掌握实验室技能与野外调查与分析技能并重。可见,野外教学实习是土壤科学最为重要的教学环节,它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堂所学的基本知识,对于培养学生学会和掌握分析和解决生产实践中各种实际问题的基本技能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土壤是自然环境因素和人为生产活动过程等长期共同作用的产物,它同时也是自然环境演变过程的一画镜子。在野外通过不同生态网;境条件下典型叫:壤剖面的观察与分析等教学实习与训练,首先使同学们学会从成土因素、成土过程到土壤剖面特征的描述等进行综合分析与思考,真正地领会七壤是——·个独立的历史自然体这个科学论断的丰富内涵。学会土壤剖面的挖掘、整修、观察和描述的内容与方法,掌握土壤野外调查与研究的相关技术;学会从土壤的外在形态特征分析和推断土壤基本属性,加深理解土壤与环境的基本关系,真正懂得土壤既是环境因素长期共同作用的产品,又是左右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将生态环境、人文社会历史变迁等诸多因素密切结合,分析其对土壤形成的作用与影响。在野外学会认识土壤、分析与评判土壤等知识足土壤学教学实习主要内容之—。同时要求同学掌握土壤的管理与保护技术,分析与诊断土壤在利用与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和找到改良的基本对策等。为了实现以上目的,通过对河南省主要土类与环境要素自然变异规律、地质与地貌特征和土壤剖面类型的综合调查,掌握土壤剖面的分异规律与母质、气候、生物、地形及时间之间的关系,了解区域土壤分布的规律性及其土壤演化趋势。要求同学们全面掌握气象学、地质地貌学、水文学、植物学等学科基本知识,依据上壤形成因素和形成过程进行综合的推断与分析,从剖面坑的选点、挖掘、描述等进行全过程的学习与训练。

二、实习地点

信阳鸡公山不同海拔及山前 107 国道两旁、信阳市平桥区、驻马店西平县二郎乡.

三、实习器材与试剂

1.试剂:10%的稀HCl、酸碱混合指示剂、比色卡、试纸,蒸馏水瓶。

2.仪器:GPS(或海拔仪)、土壤坚实度测定仪。

3.工具:镢、铁锨、剖面刀、皮尺、钢卷尺。

4.小型土壤剖面盒、记载表格。

四、实习内容

首先我们来到的是107国道旁边的黄棕壤地区,在这里我们开了土壤坡面,并用试剂滴定观察变化。

(一)成土条件

黄棕壤是北亚热带暖湿地区落叶常绿阔叶混交林下发育的弱度富铝化与黏化特征明显的土壤,兼有棕壤与红、黄壤的某些特点。

1.气候 黄棕壤分布地域的气候条件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干燥。为温热湿润型气候。

2.地形地貌 黄棕壤分布在海拔300-1lOOm的伏牛山主脉以南至桐柏山-大别山北坡中低山、丘陵地带。

3.母质 黄棕壤的母质主要为不同地质时期的中、酸性岩类及其他一些岩类的风化物,如花岗岩、片麻岩、片岩、石英岩、砂页岩等风化后的残积坡积物。

4.植被 植被类型为落叶常绿阔叶混交林与针阔叶混交林。

(二)成土特征

河南的黄棕壤在分布和发生上均表现明显的南北过渡特征。

1.黏化过程明显 黏化过程包括残积黏化和淀积黏化,黄棕壤兼而有之。由于高湿多雨,母质中的长石较快地高岭化,云母则经脱钾而转变成蛭石。黏土矿物中的蒙皂石有转变成高岭石的趋势。所以,黄棕壤的黏土矿物以水云母、蛭石和高岭石为主,其次为伊利石。 黄棕壤的淋溶淀积黏化十分活跃,这可从微形态观察B层孔隙中具有多量的淀积黏粒胶膜呈流纹状得到证实。由于淋溶作用强烈,黏土矿物已处于脱钾与脱硅阶段,盐基离子遭受淋失,黏粒与钙固结机遇减少,因而随水下渗到土体一定深度积聚下来,以淀积黏化为主。

2.铁锰淋溶与淀积 在黏粒形成和移动过程中,铁、锰等也发生移动。一般矿物经过风化,可释放出铁、锰,其淋溶淀积过程在形态上有两种表现:一种是包被于土粒和结构表面的铁、锰胶膜;一种是积聚而成的铁、锰结核。这可从剖面形态B层中多有黑色铁锰斑块胶膜、铁籽等新生体与土体矿质全量分析结果得到证实。

3.弱富铝化过程 在富铝化过程中,土体中的硅酸盐类矿物被强烈地分解,硅和盐基遭到淋失,而铁、锰等氧化物明显聚积,黏粒与次生矿物不断形成。4.有机质积累特点 自然植被下的黄棕壤枯枝落叶层和腐殖质层清晰可辨,一般地表有薄的残落物层,其下即为灰棕色的腐殖质层,厚度因植被类型而异。

(三)形态特征

黄棕壤土体多呈A-B-C或A-(B)-C构型。剖面形态中,最醒目的是棕色心土层(B层)。其色泽因母质不同而不一,但一般都是棱块和块状结构,结构体面被覆棕色或暗棕色胶膜,有时有少量铁、锰结核。由于黏粒的聚积,质地较黏重。A层粒状、团块状结构,疏松多孔,多根;C层多为岩石半风化物,仍带有基岩本身的色泽。

(四)理化性质

1.机械组成 各发生层黏粒含量的变幅均较大。但同一剖面,B层的质地显著偏黏,黏粒含量较高,A层次之,C层最小,B层黏化率一般都大于1.2。因多分布于山地、丘陵,一般都含有一定量的石砾。

2.pH和交换性能 黄棕壤的淋溶作用较强,在pH与交换性能都有反映。一般呈酸性或弱酸性反应,pH 4.0-6.10,全剖面比较一致;交换量因黏粒与有机质含量不同而有差别。

4.养分状况 黄棕壤的有机质、全氮含量较丰富,全磷、全钾、速效钾中等,而速效磷较 缺。有效微量元素硼、钼较缺乏,锌中等,铁、锰、铜较丰富。

之后我们顺便看了一块旁边的沼泽地,沼泽地是经过长期水淹情况下形成的。水分丰富。

然后我们来到一块农田,观察水稻土剖面,听老师讲解水稻土的形成机理。水稻土经过人为水耕熟化后,其剖面形态发生了与旱耕土壤完全不同的变化。形成水稻土特有的淹育、潴育、漂洗、潜育层为主的剖面层段。现将各层段的形成和

性质分述如下。

1.淹育层段(Aa层) 是所有水稻土共有的特征层,它是由人为长期灌水耕作,水分向土层内部下渗发育而成,水耕时全层呈泥糊状,落干后呈无定型块状结构层次。其厚度受犁底层限制,一般和耕层厚度相一致,淹水种稻时,呈轻度潜育的浅灰色。排水落干时,青灰色消退,基本恢复原母土的颜色,同时,还产生大量氧化铁锈斑纹,是水稻土共有的层段。

2.渗育层段(P层) 是以接受灌溉水溶液影响为主的土层,一般发育在母土土层深厚,容易形成较厚层,具有棱柱或棱块结构的渗育层段,其形成原因是水分向土壤深层下渗,由于下渗的水量较多,作用于土壤的时间较长,可以引起土体膨胀收缩的变化,形成裂纹和裂隙,造成大棱柱状结构,但因水分在该层段潴留的时间短,所以没有明显的淋溶淀积现象。水稻土的渗育层段,上部有坚实度较大,满集锈纹和锈斑的犁底层,下部是大棱块状结构的潴育层段,后者随水稻土地形部位不同,所引起的底层排水流向和流速的差异,渗育层段以下可以产生不同程度的淋溶层和不明显的淀积层。

3.潴育层段(W层) 此层是排水流速缓慢,干湿交替作用频繁所产生的层次。具有较强的淋溶淀积作用,使土壤产生形态各异的锈斑和铁锰结核新生体,由于干湿交替过程使大块状结构在干缩湿胀的影响下,分裂成较小但边角明显的小棱块结构。结构表面满布着黏土胶膜和铁锰胶膜及斑纹。这是种稻历史悠久的典型水稻土的标志层段。

4.潜育层段(G层) 是在长期潜水潴积时形成的青灰色呈整体泥状的土层。具有土粒分散,水土温度低,还原物质多的特点,该层的形成,主要是由土壤中重力水的聚积,土层不透水,地下水位高或是人为灌水的影响。其中,表层潜育(潜育层出现在耕作层)标志着灌水下渗慢或是人为以田代塘而造成的,一般多见于丘陵谷地的冲田。中潜(潜育层出现在20—60cm),常见于水库下部,畈田和深而狭窄的山间平底谷中。底潜(潜育层出现在60cm以下),标志着底层排水不良,冷浸,上下层热量不一致。具有以上各种潜育层段的潜育型水稻土都是产量不高的中低产水稻土。

5.漂洗层段(E) 是在地形倾斜明显,土体中有黏重的不透水层,并受侧渗影响的地段。在温度较高,雨量充沛而集中,地形平缓而微度倾斜,土壤母质黏重托水等因素的影响下为上部土层淹育,淋溶与漂洗提供了条件,在降雨集中,种稻淹水季节,一般情况下,水分垂直渗入土中而向下淋洗,但由于土体下部有黏重的不透水层,就自然形成侧渗漂洗,在雨量较大也可形成径流造成表层漂洗。这样土体铁锰的亚氧化物及黏粒遭到淋溶漂洗,以致形成以粉砂粒为主的漂白土层(亦称白散土层)。

一般来说,不是所有的水稻土都同时具备上述层段,而是根据不同层段组合类型,形成不同的水稻土。一般以同时具有淹育、渗育、潴育层段的水稻土为最优,只有淹育、渗育层段的次之,以具有潜育、漂洗层段的最差。

接着我们就来到了鸡公山,远处看去相当高。山上长满了茂密的树木,这也得归功于山上的土壤条件了。我们是徒步上山下山的,一路上对山上的土壤类型,土壤条件都有了很好的观察,看得很细致。

第二天,我们到了驻马店西平县看了砂姜黑土。

砂姜黑土发育于河湖相沉积物上经脱沼泽作用而形成的半水成土,因而多分布于山前交接洼地、岗丘间洼地和河间洼地,淮北平原是中国最大的砂姜黑土分布区。分布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黑粘土亚类是砂姜黑土土类的一个特殊类型。砂姜黑土具色泽灰暗但有机质含量仅1%左右的黑土层和含较多砂姜甚至成层砂姜的心底土层。砂姜黑土是在暖温带半湿润气候条件下,主要受地方性因素(地形、母质、地下水)及生物因素作用,形成的一种半水成土壤。剖面构型为黑土层一脱潜层一砂姜层。在1.5m控制层段内,必须同时具有黑土层与砂姜层两个基本层次,而且黑土层上覆的近期浅色沉积物厚度必须<60cm。

五、心得体会

首先,感谢带领我们实习的导师给我们的这次实习的机会。对于接触专业不久的我们来说,为了增加我们对专业知识的领悟,导师带领我们进行了这次实习活动,让我们从实践中对自己的专业知识获得一个感性的认识,从而便于我们更好的学习和利用专业相关的技能。实践是我们大学生学习的第二课堂,是知识发展的引擎,是检验真理的试金石,也是锻炼我们成长的有效途径。一个人的知识和能力只有运用于实践才能更好的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才能将其发展和完善。对于我们来说;想要成长,就需要勤于实践,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并在实践中继续学习,不断总结,在逐步完善的同时,进行创新。

在学校学习专业知识的时候;往往感觉到枯燥乏味,但到了山上,开始实习后,气氛以及学习的趣味程度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同学们都热情高涨,譬如挖掘剖面时的神速;对剖面修整的细心程度以及层次的划分,但是感觉上了好像有些许的脱节,第一个感觉就是缺乏实际操作、实物属性认识方面经验的欠缺。譬如;土壤剖面规格、朝向、层次的划分等。而在实习的过程中,导师的细心讲解,将在学校课堂上的理论知识中关键点的回放,使得课堂上

的平面效果与实践中三围得到有效融合,从而让同学大体上将理论与实践融汇贯通。

在本次的实习过程中,经过导师的细心指导,同学们的热情互助,使得本次实习很是顺利的完成。而在本次的实习中所学到的知识,对于我个人来说,在学接触的不多,但在实际的学习中又是十分的重要的、也是十分基础的知识。通过本次实习积累了许多的经验,同时也得到了些许的锻炼。虽然是短暂的实习,却也使我们明白了“纸上学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真正含义。

更多相关推荐:
土壤学实习报告

土壤学实习报告引言土壤是在地球表面生物气候母质地形时间等因素综合作用下所形成的能够生长植物具有生态环境调控功能处于永恒变化中的矿物质与有机质的疏松混合物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物质之一也是人类生产和生活中不可或...

土壤学野外实习报告

zxtecnu前言20xx年8月23日在相关老师的带领下大学20xx级地理系的学生在浙江地区进行了一次综合野外实习其中土壤学学科方面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了关于土壤学的实习此次实习是希望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深对...

土壤学实习报告

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课程实习报告课程名称土壤学学生姓名学号专业年级成绩指导教师批改时间土壤学实习报告目录前言2一实习目的任务和要求3二实习时间和地点小4号宋体3三实习内容41实习的内容与安排42实习项目与内容提要...

川农资源院土壤学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1实习目的及意义土壤学是以地球表面能够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层为对象研究其中的物质运动规律及其与环境间关系的科学是农业科学的基础学科之一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土壤组成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土壤的发生和演变土壤...

土壤学实习报告

土壤学实习报告年班第组报告撰写人学号成绩组员20xx年12月21日目录一目的任务二材料工具人员三调查区自然条件四结果与分析五改良利用意见六总结式摘要或体会一目的任务1实习目的在初步掌握了土壤学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进...

土壤学实习报告

青岛农业大学土壤学实习报告学生姓名:专业班级:土管组长:实习组员:实习时间:20XX年5月21日指导教师:实习报告一、目的要求:1.了解当地土壤的分布规律及其形成条件、形成过程、土壤性状、开发利用改良。2.掌握…

土壤学实习报告1

土壤学综合实习报告专业班级草业科学一班姓名崔西甜学号20xx5885一实习目的意义实习目的认识主要的土壤类型了解土壤类型分化与环境条件的关系掌握土壤剖面的挖掘技术掌握土壤各项指标的测定方法和计算分析实习意义实习...

土壤学实习报告

土壤学实习报告院系林学院班级姓名熊金剑目录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野外土壤剖面的调查2土壤样品的采集2土壤样品的处理保存和质地鉴定3土壤容重的测定4测定土壤含水量5土壤有机质的速测7土壤酸碱度的测定8土壤孔隙度的测定...

土壤学野外实习报告

土壤学野外实习报告专业地理科学学号1120xx020xx3姓名张涛指导教师蔡雄飞前言2103年6月24号至6月26号在彭思涛焦树林蔡雄飞罗宜富等老师带领下贵州师范大学求是学院20xx级理学系地理科学的学生在贵州...

土壤学实习报告

一实习的目的要求1观察实习地区主要地貌成土矿物岩石母质类型了解土壤成土因素对土壤肥力特性及其利用与保护等的影响2通过实习观察了解实习地区主要土壤类型的剖面形态基本性质了解成土条件及形成过程3了解实习地区主要土壤...

土壤学实习报告

土壤学实习报告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班级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20xx级姓名学号指导老师1昆明市西山区土壤与地质实地考察报告分析目录摘要1关键词1序言2一实习目的要求2二实习时间地点3三实习内容4四实习地点自然状...

土壤学实验报告

土壤学实验报告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专业10级草业科学班级一班学号20xx5890姓名秦鲁瑶土壤学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在初步掌握了土壤学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进行土壤的野外调查研究以便掌握土壤调查的理论和技术了解调查区土壤...

土壤学实习报告(4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