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学实习报告

时间:2024.4.20

不同林木下土壤的特征

一、 实习目的

1、了解野外剖面点的选择原则,并据此确定调查剖面的位置。

2、掌握土壤剖面挖掘和土层划分的基本原则;学习利用常用工具(罗盘、剖面刀等)与方法进行土壤剖面形态观察与记录。

3、掌握土壤剖面分析样品采样、环刀采样的方法与操作。

4、通过挖掘不同林木下的土壤剖面并进行调查,从而获得其不同特征。

5、培养科研团队精神,培养良好的科研外业习惯,增强小组、班级及专业的凝聚力。

二、 实习意义

理论结合实际,学以致用。通过实习的方式让我们对土壤剖面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并可以做一些外业调查,同时为室内实验准备原材料。另外,此次实习增进了同学间的合作精神。

三、 土壤剖面的确定和土壤样品的采集

由于我们班三个组研究的主题相同,于是我们分组挖掘不同林木下的土壤剖面,以求涉及更多的方面,进而使研究内容更饱满,研究结果更具有概括性。

四、 样品处理与分析

1、测容重和含水量

由于环刀取样的限制,我们只取了部分土层的原状土壤,并进行容重和含水量的测定。

2、土样的处理及速效钾的测定

(1)将采集的各层土样过1mm和0.25mm的筛供以后实验使用。

(2)用醋酸铵浸提法测土壤样品的速效钾含量。

 3、用电位法测土壤样品的pH。

 4、用稀释热法测土壤样品的有机碳和有机质的含量。

 5、用比重法测土壤样品的质地

五、 实验结果与分析

采样地点:校内。

(二)实验分析

1、野外调查分析

野外调查主要是通过目测及老师提供的调查方法对土壤剖面进行大致的调查,所得结论可能与室内实验有所差别。但是野外调查所做的初步判断能够让我们对所调查剖面有一个初步了解,依然具有重要意义。参照野外调查数据所得结论如下:

(1)土壤剖面的紧实度从上到下逐渐增大,不同于农业土壤。原因是我们所挖土壤剖面为自然土壤剖面,受人为因素(如人及机器的碾压)影响极小,由于重力的作用,上层土壤必定对下层土壤产生压力,压力由上向下逐渐增大,于是产生土壤剖面紧实度从上向下逐渐增大的结果。

(2)同一地区不同植被下的土壤紧实度不同。大区地形差别不大,所挖剖面土壤的紧实度却不同,这时植被的影响因素不容忽略。由于不同植被的生长所需环境不同,而植物的生长也在影响着周围的环境。不同植物的根系对土壤的切割能力不同,代谢产生的有机酸不同,因此导致周围矿物岩石的风化程度也不同,进而影响土壤的紧实度和石砾含量。

(3)不同植被下土壤的质地不同。由于大区环境大体相同,土壤质地的不同同样取决于植被。不同植被的含根量及跟的大小粗细不同,必然影响周围矿物岩石的物理风化,而植物生长过程中释放的有机酸的不同让土壤进行进一步不同的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加上不同植物吸收的营养元素的种类和数量有所差异,必导致土壤质地不同。

另外,植物生长所需水分不同,会导致不同植被下的土壤含水量不同。

2、室内实验数据分析

(1)土壤的含水量同野外调查结果大体一致,从上到下呈逐渐降低的趋势,由于土壤颗粒的截留必然会产生这样的结果。

(2)同一土壤剖面的土壤容重从上至下呈增高的趋势,不同植被下的土壤容重又有所不同。容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土壤的孔隙度,可见土壤的孔隙度从上到下呈降低的趋势,这一趋势也符合土壤紧实度自上而下逐渐增大的变化规律。造成以上规律的原因同样是重力和植物的综合影响。

(3)土壤速效钾的含量从上到下大体呈降低的规律,不同植被下又有所不同。钾素是植物生长所需的养分之一。土壤中的钾素可分为四种状态:含钾矿物(难溶性钾);非代换性钾(迟效钾);代换性钾;水溶性钾(后两种为速效钾)。植物所能利用的钾是以水溶性及代换性状态存在的钾,其中主要是代换性钾。土壤中的速效钾之所以呈现从上到下逐渐降低的规律,我认为能为原因有两方面:第一,矿质元素的生物小循环。钾被植物吸收以后运输到植株的各个部位,最后随着枯枝落叶返回土壤。由于土壤颗粒的截留,会导致土壤中钾的含量从上到下逐渐减少。第二,植物根系在生长过程中要不断地吸收钾,因此由于根系的吸引作用,根系附近钾的聚集也相应会多一点,而根系也主要集中在土壤剖面的上层。综上所述,以钾的循环为主,根系对钾的吸引为辅的机制,导致了以上规律。

(4)土壤有机质的含量自上而下逐渐减少,不同植被下又有所不同。造成这种规律的原因是:第一,总体上植物散落的枯枝落叶、动物及微生物的残体所积累的有机质遗留在土壤表层之后,虽然会随着雨水等向下渗,但由于土壤颗粒的截留,就会导致有机质含量自上而下逐渐减少;第二,不同植被散落的枯枝落叶不同、周围环境中的微生物不同会造成不同植被下有机质的含量的差异;第三,不同植被生长所需环境不同,同时对环境的影响也有差异,因此对土壤质地会有不同的影响,从而导致不同植被下的土壤的截留能力的差异,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的有机质的分布规律。

(5)不同植被下土壤的pH和有机质不同。pH没有明显的规律,猜想原因是不同植被的根系位置不同、释放有机酸的量和位置不同、周围环境中的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也不同,以上因素综合导致了土壤的pH的不规律性。土壤质地从上到下由壤土过渡为砂土或黏土,主要是不同植被的改造能力的差异引起的。

六、 实习结论

    同一地区土壤的各种特征的变化规律从上到下大体一致,但不同植被下的土壤特征有所差异。这种规律主要是植被引起的。植物生长过程中,从周围吸收的营养成分不同,因而对周围环境的改造程度有所差异,从而导致了同一地区土壤特征大体规律一致,具体有所差异的结果。


第二篇:南京实习报告


南京实习报告

地理与旅游学院

第一部分 地质地貌

一、实习目的

自然地理野外综合实习是高等院校地理科学专业教学大纲中有明确规定的教学内容之一,观察与实践是学习、研究地质学、地貌学、土壤学和植物地理学等的重要方法,因此,野外实习对于自然地理学就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自然地理野外综合实习的目的分为四个方面:

首先,印证课堂上学习的本专业的基本知识,培养并提高学生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独立研究的能力以及运用专业理论和方法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收集第一手资料,为解释相关想象和自然演化规律,理解实习地的地质地貌演化过程;

第三,发现问,培养并激发兴趣点,培养科学家探索精神。

第四,开阔视野,增加阅历,为将来相关专业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实习方法

1.       踏勘法。通过对实习地线路的观察和资料分析,了解地质地貌的总体特征。

2.       定量研究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3.       地图法。利用已有的地形图资料,填注调查区的相关内容,并进行专业分析

三、实习的相关课程

实习课程包括本科期间学习的地质学基础、地貌学、生物地理学、土壤学课程。主要内容包括:矿物和演示的识别,地质地貌类型与构造演示的关系、了解地层分布、火山活动及其产物的特点、河流与地貌形成、生物分布与地理特征的关系、不同的土壤类型与母岩间的关系等。

六、实习时间与地点安排

根据地理与旅游学院实习课程计划,本次本科二年级综合自然地理野外综合实习安排在11月初进行。根据实习内容、实习条件,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实习地选为南京及周边地区,主要实习地点根据实习内容,按“点”、“线”、“面”相结合的原则设计具体实习线路。

实习日程

第一天:早晨乘客车从曲阜经徐州至难看,途中观察沿线景观变化。下午到达南京前观察六瓜埠火山。

第二天:南京汤山—孔山—棒槌山—湖山—大石碑

第三天:紫金山天文台—中山植物园

第四天:小茅山—中山陵

第五天:燕子矶—玄武湖

第六天:南京地质博物馆

第七天:返校

四、实习内容与具体要求

这次南京野外综合实习,地质地貌部分是在学完《地质学基础》、《地貌学》等课程的基础上进行的。实习的任务是使学生获得基本地质现象的感性认识,包含对三大类演示的肉眼鉴定,认识底层剖面,识别主要的化石,判识基本的褶皱和断裂构造,了解重要的内卫动力地质现象,使书本知识更好地和实际相结合。同时,还要使学生在判读地形图,在地形图上定点使用地址落魄测量产状,记录地质现象、地质示意削面图、地质素描图,采集和编录标本以及编写地质报告等基本地质工作方法和技能受到初步训练。通过实习,使学生对地质工作的性质与内容有所了解,开阔眼界,培养对地理科学的热爱,巩固专业思想,为后学习奠定基础。

第一节 地层

分布实于南京地区的地层属于扬子地层区下扬子地层分区。南京地区地层发育完整,出露良好,在下扬子地区有代表性,是学习观察地层的首选地区。

按照地质年代由老至新的顺序(取主要的底层进行论述):

【古生界】

 奥陶纪下奥陶统:仑山组(燕子矶

我们所看到最古老的地层

奥陶纪下奥陶统:仑山组主要基本性质:仑山组主要为石灰岩地层。此处厚度约为200米。上部:浅灰色中厚钟后层灰岩,夹薄层灰岩,产扬子贝等化石。在汤山地区本段为断层破坏。中部:深灰至灰黑色厚层生物碎屑灰岩,夹少量球粒灰岩,有时含少量燧石条带或结核,产河北角石,松旋螺化石以及海百合茎等。下部:灰至浅灰色厚层灰质白云岩,与灰岩互层,局部含燧石结核。灰岩中产指纹头虫等化石,底部产网格笔石。

泥盆系上泥盆统D3:五通组(孔山北坡)

此处岩石的深度大,上中下岩性不一。其下部为灰白色的粗砾含砾石英砂岩,较薄;中部为灰白色的较厚的石英砂岩加页岩,局部含有煤线;上部为含砾石英砂岩。由于该地有煤线可判定该地为陆相沉积环境。该地以适应砂岩为主,其主要造岩矿物为石英,为陆相沉积。

泥盆系上泥盆统D3:五通组顶部(孔山北坡)

由于其山脊倾覆向下,此处只能看到上部一些底层。与上段所描述的岩性情况相类似,故不赘述。

 石炭系中下泥盆统 :高骊山组(孔山北坡)

此处为石炭系下部地层。为灰黄、紫红色页岩,局部夹杂砂岩成分。风化严重。大致与五通组产状相似,彼此相连。厚度约为40米。

 石炭系中石炭统 :黄龙组

此处为石炭系中部C2地层。上部CaCO3成份较纯,岩性致密,为肉红色。而底部化学成分中含有较多的Mg CO3,石灰岩的颜色趋向灰白。存在圈层构造化石,因而为海相沉积。

二叠系上二叠统 :龙潭组

 此处为二叠系上部的P21地层。为灰黄色粉砂岩、砂质页岩,夹炭质页岩及煤层,底部有一层约20m的长石石英砂岩。富含植物化石,故为陆相沉积。

其产状为:

  走向:76,253;倾向:343 ;倾角:74

岩性状况为:

灰黄长石石英砂岩,呈碎屑结构,层理构造。

粒径在0.5—2mm,厚度约为2m左右。

【中生界】

三叠系中下三叠统 :青龙群(棒锤山

此处为三叠系仲夏不得T1-2地层。底部为灰黄绿页岩,层理发育;中部页岩中夹有泥灰岩,两者交互而成;上部泥灰岩加厚并出现石灰岩。

据测量,其产状如表

岩性产状如表:

  出现这样三层岩石的原因:一些细碎物质在海底沉积,成为泥质结构,而一些钙质坚硬物在其上堆积成泥灰岩。因地壳抬升、下沉的循环动荡以及其后的变化,最终出露呈目前所见状态。

三叠系中下三叠统 :青龙群)

此处地层与棒锤山青龙群相同。而此处断层的延伸方向推测也通过棒锤山东端,

因此可认为采矿沟东侧的地层是由棒锤山方向推过来的。

岩性状况为:

此处的岩石为灰黄色页岩、长石石英砂岩,长石含量大概在15%左右。长石石英砂岩为水平层里构造,碎屑结构,粒径为1mm到3mm。此处岩石颜色为灰黄色。夹有泥灰岩,

呈泥质结构,水平层理构造。

此处倾向与前段差别较大的原因在于,断层后出现拖曳现象。该现象亦可作为断层的证据之一。

由此处有煤线,可判定此处的沉积环境为陆相沉积环境。

走向:301,114;倾向:24 ;倾角:86

【新生界】

    白垩系上白垩统:浦口组(燕子矶公园

此处为白垩纪上部的K21地层。上部为紫红色细砂岩、粉砂岩及砂质页岩,夹有灰白色泥岩;下部以紫红和灰紫色砾岩为主,夹有粉砂岩、细砂岩。我们这次看到的是紫红色砂岩。其粒径相当大,砾石成分也较复杂,磨圆度与分选性都很差,因此,石灰岩应为短距离搬运至此。

第四系更新统:下蜀组(燕子矶中学对面

·我们所看到最新的地层

此处为第四系地层。为棕黄至灰黄色亚粘土及亚沙土。属于第四纪涂装堆积物。地质均匀,由西北风力搬运至长江中下游堆积,基本与地形无关。为陆相风成沉积。

其特点为:疏松、多孔、富含CaCO3,易遭潜蚀,垂直节理发育。

黄土一般分为三层,多孔,疏松。黄土之所以没有因为一场雨就倒塌,是因为黄土中垂直解理发育,而黄土又富含碳酸钙,碳酸钙在解理面上结晶,这便是支撑黄土的“骨架”。碳酸钙在解理面或黄土的底部形成结核,称之为“砂姜”或“姜蚀”。从西北吹到南方的这部分黄土称之为下蜀土。

第二节  构造

 南京处于地层发育齐全的宁镇山脉,从震旦系到第四系均有出露。其中,苏州地区花岗岩周围,为泥盆纪的石英砂岩所围绕,在西南及西部与花岗岩体相接触处出现有二叠纪的砂页岩。而南京地区山脉在西段多呈北东向,到终端逐渐转向近东西向延伸;山脉大多为褶皱山,但已达到相当的剥蚀深度, “地形倒置”现象比较普遍;还有一些因岩层软弱受侵蚀而形成的次生谷地。

一 褶皱

在孔山上可以很清楚地观测到这样一个褶皱的核部。从外形上看,是背斜。产状来看,是受到南北两面的剂压力造成的。由核部的倾角来看,来自北边的力要更大一点。因为左边(图上)倾角更大。这个是很难的才能见到的地质现象。由于其山脊倾覆向下,此处只能看到上部一些底层。与上段所描述的岩性情况相类似,故不赘述。

据测量,左侧产状为:

  走向:69,249 ;倾向:339 ;倾角:77

走向:69, ;倾向:167;倾角:16

二 断层

地点:阳山碑林

在阳山的这个采石场遗址,朝南的石壁上还可以看到一处明显的断层,断距虽不大,但十分清楚,这是十分直观的构造现象。这个是一个正断层。

大石碑断层两盘位移明显,上盘下降,下盘上升。垂直底层距约三米左右。断层面。产状倾向245 倾角83。断裂面张开宽度不一,最宽处约一米多。裂隙内填着再结晶方解石与红褐色粘土。内长有小树和杂草,起着生物风化的作用。使该裂缝慢慢变大,根据以上特征,推断该断层为正断层。

 ,

第三节     地貌

地点一 燕子矶沿江地貌

  沿江陡崖 生化断层作用所成的断层崖。此断层崖断续延至栖霞山鸡龙潭一带。断层崖的证据主要有:1.断层崖壁破碎,有的地段可见擦面,擦痕;2.断层崖走向稳定,与地层倾向无关,甚至断崖面与地层倾向相反;3.方向与河流弯曲无关非冲蚀陡崖;4.具断层三角面山和悬谷等特征地貌;5.沿断层崖一线有泉水出露。

登上燕子矶头仰望东、南两个方向,可以看到长江三级阶地和河漫滩地貌。

一级阶地 分布在燕子及向东至笆斗山及稍南的菜地及厂房一带,高出江面10米。

 二级阶地 分布在笆斗山及燕子矶一线以南。高出江面20—25米。呈小山孤丘及长岗状。

 三级阶地 见于燕子矶以东的一些长岗状地形。高出江面4—50米。

在燕子矶上远看,我们能看到曾用名为草鞋洲的八卦洲。长江二桥的通过到顶了它的经济发展。八卦洲在地貌上属于有泥沙沉积而成的江心洲,如果沉积发生在江边那么发育成的即为滩。

八卦洲为长江所含泥沙经平原地区流速放缓沉积而成。它分长江为南北两支,其中北支是天然的避风良港。八卦洲得以存在的条件是长江的泥沙源源不断而来,不致因河流的搬运作用而消亡。

相比下的杭州湾就没有沙洲之类。因为只如杭州湾的富春江含沙量非常小,杭州湾地貌于长江三角洲是完全反着的。

玄武湖

玄武湖位于鸡鸣寺以北,在紫金山西麓,湖内有四岛。玄武湖为古代三国时吴军的练兵场。

玄武湖本是古长江的一部分,因为长江的裁弯取值使与长江脱离。湖内的四个岛以前是长江中的江心洲。玄武湖北岸陡齐,因为这儿也是一断层,由于断裂作用强于沉积作用,所以表现出来是陡直。

玄武湖五洲:环洲,梁洲,翠洲,樱洲,菱洲。

现在的玄武湖作为景区,已与长江完全断开,没有任何联系,水量来源为紫金山的降水汇流,生态单一,受人为因素影响大。

第二部分    土壤地理

实习地点:

1.  小茅山南麓拥翠亭南500米处。

2.  幕府山东麓,燕子矶和燕公路南西侧半山坡。

实习目的内容

1.  认识我国北亚热带生物气候条件下形成的地带性土壤---黄棕壤

2.  观察期剖面并分析比较发育在两种不同母质上的黄棕壤;

3.  提出对这种土壤进行改良利用的措施。

实验工具:

洛阳铲、剖面刀、钢卷尺、土样盒、盐酸、pH试纸、玻璃皿、蒸馏水、罗盘等

实验步骤:

1)选择合适的然剖面,用洛阳铲和剖面到修整直至露出新鲜土壤。

2)测量剖面的方向及所在地坡度。

3)检测各层土壤的理化性质。

4)取样、

5)是使剖面复原。

黄棕壤概述:

黄棕壤是我国北亚热带生物气候条件下形成的地带性土壤。其分布范围大致为:北起秦岭、淮河,南到大巴山和长江,西自青藏高原东南边缘,东至长江下游一带。

黄棕壤分布区气候条件是:夏季高温,具有热带特点。冬季低温,具有暖温带特征,均温为15-18℃.降水集中于夏秋两季,年降水为700-1000mm,植被为落叶阔叶与常绿阔叶混交林。

母质为不同时代的沉积岩,花岗片麻岩,玄武岩和第四纪沉积物,在丘陵地区尤以下蜀黄土为主。

黄棕壤形成特点:

黄棕壤形成具有明显的过渡性。在北亚热带的生物气候条件下,有机物的分解和合成作用强烈,地表有包而不连续的凋落物层,地表累积有机物不多。黄棕壤的剖面淋溶作用较强,土壤盐基多被淋失,土壤溶液呈酸性。

黄棕壤的形成过程为: 1、有机质积累过程:黄棕壤是在北亚 热带生物气候条件下,在温度较高、雨量较多的常绿 阔叶或针阔叶混交林下形成的土壤,生物循环比较强烈,自然植被下形成的枯枝 落叶,在地面经微生物分解,可积聚成薄而不连续的残落物质,其下即为亮棕色 土层,厚度因植被类型而异,一般针叶林 下土壤的腐殖质层最薄,阔叶林下居中,而灌丛草类下最厚,腐殖质类型以 富里酸为主。2、粘化过程:由于具有较高的温度和雨量,为其母质风化提供了有利条件, 原生矿物变成粘土矿物的过程较快,处于脱钾和脱 硅阶段,粘粒含量高,常形成粘重的心土层,甚至形成粘磐。土壤微形态研究表 明:孔隙壁有各种形态的纤维光性定向粘粒胶膜和大量铁质淀积胶膜。这说明黄 棕壤不仅具有残积粘化,而且以淋移粘化过程为主。

第一,植被组成方面,既具有温带特征的落叶树种,如栎属树 种等,同时又具有常绿的阔叶树种(如女贞)和针叶树种(如马尾松),而 且在栽培树木中具有竹类、油桐和茶 叶等。

第二,土壤形成方面,既具有温带土壤特征的明显的粘化,同时又开始具有硅 、铁淋溶的富铝化的初级阶段,土壤具有酸性至微酸性反应。

第三,土壤利用上,既有温带主要作物小麦,又有亚热带特征的籼稻;水果方 面既有温带的苹果,也有亚热带的柑桔,但两者质量均不甚理想,特别是柑桔有 冻害危害,但作为当地的茶叶与蚕桑是其主要特征。黄棕壤为亚热带湿润的落叶 、常绿阔叶林下的淋溶土壤,具有暗色有机质含量不高的腐殖质表层,亮棕色粘 化B层,通体无石灰反应,pH为微酸性,土壤剖面构型为O-Ah-Bts-C,B层结构体 外有明显的粘粒胶膜和铁锰斑纹。

黄棕壤的剖面特征:

  从以上所述的土壤形成过程便可以了解 其所产生的剖面形态。O层:在自然植被下为残落物层,其厚度因植被类型而异。一般针叶林下较薄 ,约1cm,混交林下较厚,灌丛草类下最厚,可达10~20cm。

  Ah层:呈红棕色(5YR5/2),或亮棕色(7.5YR5/4)。质地多壤质土, 粒状或团块状结构,疏松,根系多向下逐渐过渡。因利用情况不同,耕种黄棕壤 则为耕作表层。

  Bts层:棕色(7.5YR4/6—10YR4/6)心土层是最醒目的,该层虽因母质不同而 色泽不一,但一般棱块状块状结构,结构面上覆盖有棕色或暗棕色胶膜或有铁锰 结核,由于粘粒的聚集,质地一般较粘重,有的甚至形粘磐层。

C层:基岩上发育的黄棕壤,其母质仍带基岩本身的色泽,而下蜀黄土母质上 发育的土壤,则呈大块状结构,结构面上有铁锰胶膜,并有少量的灰白色 (2.5Y8/1)网纹。现在下蜀黄土母质上发育的土壤称为黄褐土

下蜀黄土是黄棕壤的母质。

位于较干冷地区的黄土高原,沙沉暴较多,主要以堆积作用为主,土壤发育极为缓慢。而南京地处湿热地区且极少会发生沙尘暴天气,成壤作用强烈,成壤作用>堆积作用,因而会形成古土壤。

五虎山东麓,燕子矶以东,土壤类型为黄棕壤,此处的黄棕壤发育母质是下蜀黄土;还有一类,它也称黄棕壤,但它的母质是岩石,紫金山处的小茅山即是一例,它发育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

母质为下蜀黄土的黄棕壤形成过程:

1)淋溶作用:是土壤形成作用的一个方面。指下渗水流通过溶解、水化、水解、碳酸化等作用,使土壤表层中部分成分进入水中并被带走的作用。

2)弱富铝化作用:土壤中的硅等物质逐渐被淋溶而使铝铁的氧化物相对含量增多的作用;

3)富铝化作用。

对剖面的处理方法:挖、划、描、量、取、填

   挖:挖剖面,用洛阳铲在坡面上挖一个剖面,其中再用剖面刀修整的时候要注意从下往上处理,以免造成土层间的污染,影响实验结果;

   划:对土壤剖面的各层进行划分;

描:对划分的层次进行描述,包括颜色、质地、结构、孔隙度、干湿状况、有无侵入体等;

量:用钢卷尺量出每一层的厚度并记录相关数据h1、h2、h3;

取:对每一层土壤都要小心取样,并放到土样盒中,贴上标签并作好标注;

填:在做完试验后要将土壤回填回去,最大可能性的不破坏生态。

表1.小茅山拥翠亭南500米普通黄棕壤理化性质

土壤实习的第二站为紫金山西南处的小茅山,此处的黄棕壤发育在岩石上的。

表2.幕府山东侧粘盘黄棕壤理化性质

表3.普通黄棕壤和粘盘黄棕壤性状比较

利用和改良

  黄棕壤地区的水热条件优越,自然肥力较高。很适宜多种林木的生长,是中国 经济林的集中产地、也是重要的农作区,盛产多种粮食和经济作物。在土壤改良 与利用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适地适树,发展经济林业

  山地黄棕壤要恢复和发展适于当地经济林业生产,在引种经济林木时要注意它 分布于南北过渡地带的特点,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因土造林。在土层浅薄处,宜栽 耐旱耐瘠的马尾松、刺槐、山杨等。土层厚、肥力好的地方,可大力发展栎类、 杉木以及油茶、油桐、漆树、竹茶、桑等经济林木、排水较差处可种植经济价值 较高的油料乌桕。

  (二)高度重视水土保持

  坡度较大的山地,加之过去滥伐森林及不合理开垦,引起严重的水土流失,使 一些地区的土壤肥力大为降低,特别在大别山区尤为严重。因此,应大力加强水 土保持工作,首先应作好小流域规划,在那些土裸露、沟壑众多的地方,应选择 速生和侧根发达的树种,营造护坡林(如马尾松 、刺槐等)和沟底防冲林(如乌桕);在坡地 上的茶、桑、果园,应采用等高种植、修筑梯田等方法,并 结合绿肥覆盖,既能防止水土流失,又能达到林牧双丰收。

  (三)深耕改土、增施有机肥料

  对于丘岗部位大面积分布的粘磐黄棕壤,因其质地粘重,水分物理性质不良, 如容重大,孔隙度低,雨季滞水,旱季则保水供水能力差,是农林业利用的主要 障碍因素。一般采取逐年加深耕层,重施有机肥、增施磷肥,使土壤逐渐熟化, 或施用煤渣、炉灰和利用休闲季节炕地、熏土,从而改善土壤的通气透水状况和 耕作性能。

第三部分 生物地理

实习地点:南京中山植物园

实习目的:观察植物群落、亚热带植物特征,并与山东植物群落特征进行比较,同时采集压制植物标本。

本区属于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冬季气候寒冷,盛行西北风;夏季高温多雨,盛行东南风,春季气候多变,秋季天高气爽,年均温15.4摄氏度,年降水量1000—1150mm,自然植被属落叶阔叶,常绿阔叶混交林,马尾松、栎树林分布普遍。

我们主要介绍的植物有:

榔榆:榆科 播种繁殖  分布于河北、山东、江苏、安徽、浙江等

银杏:落叶乔木 银杏科 可治冠心病

鹅掌楸:木兰科 被子植物 双子叶植物纲分布长江以南各省区

樟树:樟科,分布于长江以南各省区,用途为行道树、材用、提取香精、种子榨油做润滑剂。

石楠:蔷薇科,分布于华东、中南、西南等地,用于园林绿化、材用、药用。

全缘叶栾科:无患子科,分布于浙江、安徽等地,观赏药用

悬铃木:悬铃木科 俗称梧桐树分布于东南欧、印度和美洲,中国引入栽培的有3种,供观赏用和作行道树。常见的是二球悬铃木

金钱松:松科,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福建等、材用及庭院观赏。

黄山紫荆:云石科,为我国特有,分布于安徽浙江,用来观赏。

紫荆:云石科,分布山东、河南、江苏、浙江、湖北等。用途为观赏,皮及花药用。

桂花:木犀科,原属我国南部,各地均广为栽培,可用来观赏、花作香料并药用。

三角槭:槭树科,分布于安徽、甘肃、陕西、云南、山东、江苏等地区。用来观赏,密植可作绿篱。

皂荚:又名皂荚树 苏木科 落叶乔木 可用作肥皂亦可食用

美国山核桃: 胡桃科 营养价值高

美国红杉:称它为巨衫 衫科大乔木 常绿

枫树:枫树科 落叶乔木 春季开花

宝华玉兰:木兰科,分布于江苏句容宝华山,用于园林观赏。

短柱茶:山茶科,用于观赏。

嘉宝果:桃金娘科,分布于广东等地,原产巴西,用处可食,可知果冻。

神秘果:山榄科,原产非洲,我国云南有栽培,果肉含变味蛋白酶。

榉树(光叶榉):榆科,分布于陕西、安徽、甘肃、台湾等地,用于园林绿化,木材可制家具等。

披针叶八角:八角科,分布于浙江、江苏、安徽、江西、福建。用于园林观赏和药用。

罗汉松:罗汉松科,分布甚广,用于绿化,庙宇寺院的栽植。

秤锤树:野茉莉科,分布于河南、江苏、浙江,用于园林观赏。

山茱萸:山茱萸科,药用。

喜树:珙桐科,我国特产,主要分布于江南,用于木材、行道树、全株药用。

青榨槭:槭树科,在我国多有分布,主要用来绿化观赏、茎皮造纸,树皮树叶烤胶。

深山含笑:木兰科,分布于浙江、湖南、福建、广东、广西、贵州,用于园林观赏,花药用及提取芳香油。

本区与地处暖温带的山东地区的植物群落在某些特征上有相似之处,但也存在较大差别,现将两者作如下比较:

植物群落垂直分布区别:

1.南京地区可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三个基本层次,并且每层都可以分几个亚层附生植物较山东地区常见,生长旺盛。

2.山东地区植物群落分为乔木二层,灌木不分层还有一个草本层。藤本植物以草质或半草质为主,攀援力弱,附生植物以苔藓和地衣为主,多生长在树干上。

植物种类组成:

南京地区树种较多,且以落叶成分较大,包括温带许多科属,更有我国特有种分布。本区主要有樟科、木兰科构成。植被以落叶阔叶混交林为主,全年营养生长,夏季旺盛,花期集中于夏秋两季。

山东地区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天然植被以栎林为主,较湿润的山地以多种槭,榆共同组成落叶混交林,松林较稀疏,松栎混交常见。多为落叶林,秋季气温降低,树叶脱落,春季气温回升,开始发芽,夏季强烈生长。

季相变化:

1. 南京地区之外群落主要为落叶阔叶混交林,一般整个群落全年富营养生长,夏季更为旺盛,但是在秋冬季节由于落叶植物的存在,使林内部分植物落叶,常绿植物的存在又使其并不显得萧条,群落的花期,大多集中在春末夏初。

在山东地区,大多为落叶阔叶林,在秋季,由于气温下降,树叶变黄脱落,在冬季,树叶全部掉光只剩下光秃秃的树枝,在春季,随气温回升,树木开始发芽,开花,夏季只是群落生长最茂密的季节,总起来由于两地所处气候地区、气温带的差异,使得山东区的植物群落比南京去的季植物形态差异明显:

暖温带与亚热带植物在形态上差异较大,在本区有明显表现,主要如下:

1.  叶,叶小但厚坚,有脂质光泽,叶椭圆形,单叶苹质;山东地区叶薄软,无蜡质,叶呈信卵形。

2. 根,南京可见板状根植物,也有气生根;山东地区主根系无板状跟,寄生根现象。

3. 南京地区树干高大,灌木、乔木较高,枝干较细;山东地区枝干较矮,但较粗相变化明显。

第四部分  总结

很高兴能够在大学的时候再来南京考察。

在这一次的实习中,我学到了很多,怎样使用罗盘测产状,如何判断褶皱和断层,分析地层……很多东西都是书本上找不到,也解决不了的实际问题。在这次的考察中,也基本上完成了实习任务,接下来就是如何把理论更好地运用到实践中去了。

我希望能通过更多的实地考察,能对中国的大好河山有更多,更深层次,更多角度的观察和了解。

更多相关推荐:
土壤学实习报告

土壤学实习报告引言土壤是在地球表面生物气候母质地形时间等因素综合作用下所形成的能够生长植物具有生态环境调控功能处于永恒变化中的矿物质与有机质的疏松混合物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物质之一也是人类生产和生活中不可或...

土壤学野外实习报告

zxtecnu前言20xx年8月23日在相关老师的带领下大学20xx级地理系的学生在浙江地区进行了一次综合野外实习其中土壤学学科方面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了关于土壤学的实习此次实习是希望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深对...

土壤学实习报告

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课程实习报告课程名称土壤学学生姓名学号专业年级成绩指导教师批改时间土壤学实习报告目录前言2一实习目的任务和要求3二实习时间和地点小4号宋体3三实习内容41实习的内容与安排42实习项目与内容提要...

川农资源院土壤学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1实习目的及意义土壤学是以地球表面能够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层为对象研究其中的物质运动规律及其与环境间关系的科学是农业科学的基础学科之一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土壤组成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土壤的发生和演变土壤...

土壤学实习报告

土壤学实习报告年班第组报告撰写人学号成绩组员20xx年12月21日目录一目的任务二材料工具人员三调查区自然条件四结果与分析五改良利用意见六总结式摘要或体会一目的任务1实习目的在初步掌握了土壤学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进...

土壤学实习报告

青岛农业大学土壤学实习报告学生姓名:专业班级:土管组长:实习组员:实习时间:20XX年5月21日指导教师:实习报告一、目的要求:1.了解当地土壤的分布规律及其形成条件、形成过程、土壤性状、开发利用改良。2.掌握…

土壤学实习报告1

土壤学综合实习报告专业班级草业科学一班姓名崔西甜学号20xx5885一实习目的意义实习目的认识主要的土壤类型了解土壤类型分化与环境条件的关系掌握土壤剖面的挖掘技术掌握土壤各项指标的测定方法和计算分析实习意义实习...

土壤学实习报告

土壤学孟关实习报告指导老师实习地点实习时间学院专业姓名学号前言土壤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的重要自然资源人类历史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利用土地的记载繁荣的文化总是以集约与利用土壤为基础人类从森林中走出来为了获得生存的第一步...

地质学、土壤学、土地资源学实习报告-

土壤学土地资源学实习一实习概况时间20xx0524地点青城桥邱光华机组纪念碑前百花大桥漩口镇紫坪铺水库指导老师二实习目的与要求土地资源学野外实习是一门重要的实践教学课程通过我们自己去实地调查找出实习过程中的困难...

地质学及土壤学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实习课程土壤学及地质与地貌学学院生命科学学院专业生态学081班姓名张朝凤学号指导教师刘元生一实习概况一实习目的与意义土壤是固态地球表面具有生命活动处于生物与环境间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的疏松表层它既是独...

四川农业大学土壤学、生态学实习报告

土壤学森林生态学课外实习报告作者张如义专业林学院林学班级林学10级2班学号20xx18591前言影响和控制土壤的因素包括母质气候地形时间生物而不同的海拔其土壤类型也有所变化不同海拔情况下山地植物分布类型也有不同...

土壤学教学实习

土壤学教学实习报告撰写人成绩组员20xx615目录一目的要求二实习内容及日程安排三材料工具人员四林场概况五土壤类型分布性状及其与植被关系六小组实验数据七数据分析八改良利用意见九心得体会一目的要求在初步掌握了土壤...

土壤学实习报告(4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