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我区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调研报告

时间:2024.5.4

越城区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调研报告

(初稿)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我区“三农”建设,根据区人大常委会20xx年工作安排,9月26日、10月13日,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杨伟春率财经工委相关人员对我区农业现代园区建设情况开展专题调研。调研组一行先后到越城区科技创新中心等6家单位,实地察看我区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和农业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随后召开了相关镇街分管领导和部分农业企业负责人参加的座谈会,就如何进一步做好我区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听取意见和建议,现将调研情况综合如下:

一、我区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基本情况及成效

在调研中了解,我区现代农业园区现有面积3.46万亩。其中,耕地2.84万亩、山林0.12万亩、水面0.5万亩,涉及东湖、皋埠 27个行政村。20xx年全区农业生产总值8.25亿元,农民人均收入1.47万元。全区现有农业企业87家,其中,省级农业企业23家、市级农业企业24家;组建农业专业合作社45家,6家专业合作社被评为省级示范合作社。 近年来,我区全面贯彻中央和省关于“三农”工作的指示,立足城区实际,以科技创新为抓手,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着力打造现代农业园区,基本形成以种子种苗、花卉培植、农产品加工、休闲观光为一体的特色农业,把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作为建设现代城

郊农业的突破口,大胆探索,周密部署,全面推进,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成效明显。

一是领导重视,落实责任。区委、区政府十分重视现代农业园区建设,20xx年10月专门组建了以区政府主要领导为主的现代农业园区建设领导小组,设立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办公室,并专门落实人员和场地,为加快园区建设,20xx年10月出台了《越城区建设现代农业园区的实施意见》,坚持城乡统筹发展、园区经济带动发展战略,坚持规划高起点、高标准,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进一步明确园区建设的思想、定位以及相应的保障措施,积极争取市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在资金、政策及项目上的支持。

二是科学谋划,强势推进。我区坚持以现代产业理念谋划农业发展,20xx年5月,区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着手调研我区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工作,在广泛听取社会各界对建设现代农业园区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8月份初步形成民越城区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建设规划并得到省级有关部门的支持,邀请省农科院专家编制全区农业发展规划,并出台《越城区现代农业综合区建设规划》。20xx年4月通过专家评审,20xx年5月列入第一批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通过政府职能部门及农业企业努力,现代农业园区已具雏形。全区初步已基本建成3.08万亩蔬菜、特种水产和稻菜轮作的示范区。目前,农业园区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彰显,建立了以城郊农业为发展方向、以特色农业和高效农业为主导、产业化

程度较高的现代农业新格局。

三是服务到位,培育主体。

一是政策扶持;

二是财政倾斜;自20xx年起区级财政每年安排50万专项资金,用于扶持农业园区和科创中心建设,农发基金重点向园区倾斜。截止目前,我区财政累计投入农业园区建设资金2亿元。针对我区事权缺失、财力薄弱的实际,政府职能部门积极向上争取资金,据我们了解,近两年来,我区向市级以上部门争取扶农项目资金936万

三是农技服务。

亮点:汇报中的五个提高节选 。

存在问题:

一、基础设施有待加强。主要问题是设施老旧。

二、整体规划需要落实。1.对照规划差距较大。2.相关区块安排不科学。

三、农业主体素质不高。1.规模不大。2.素质不高。3.产品单一。

四、农技服务相对满后。1.投入不够。2.人力不足。 措施:

一是对上争取支持要用心;财政、政策、项目

二是对下督促协调要有力。农技推广、专业合作社、质量安全等

三是区级财政预算要到位;

四是企业整体素质要提高。发展生态农业,增强抗风险能力,提升产品质量,加快产品创新。

农业现代化园区建设,促进了耕地的整治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了耕地综合生产能力,改善了农村生态环境,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1)增加了耕地面积。我市把推进农业园区建设、农田基本建设与保护耕地结合起来,通过对园区土地的开发和整治,平均增加耕地面积7%以上。现代农业生态园区崇步中心区经过开发,增加耕地1500亩。三水区大塘现代农业生态园区经前后三期建设,增加耕地1833亩。

(2)提高了耕地的经济效益。农业园区以“田成方、渠相通、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高标准要求,大力进行整治,有效地提高了耕地使用效率的同时,也提高了租金收入以及产出效益。据有关部门测算,平均每亩增加收益60%以上。高明区崇步中心园区的农田租金,由整治前的平均400元/亩提高到1000元/亩以上,增长了1.5倍。顺德区20xx年农用土地投包款达3.7亿元,比整治前增长了1倍以上。该

区勒流街道南水村耕地发包价格3800元/亩,远高于园区建设前的1600元/亩。

(3)实现了农民增收。由于园区标准化建设带来的耕地的增加以及耕地产出效益的提高,集体经济得到进一步壮大,农村居民的收入总额大幅度增加。一方面通过土地流转和参与园区生产经营,获得较高的土地租金收入,以及入股分红和生产经营收益;另一方面,还可以直接参与园区务工,获得工资收入。据了解,园区务工人员年收入达到1万元—1.5万元。

3、以生态农业品牌为抓手,打造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 我市以扶持和培育生态农业品牌为抓手,充分发挥农业园区的优势,因地制宜,培育和打造园区“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品牌。目前我市有无公害农产品基地128个,绿色食品13个,省名牌农产品11个。高明区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生产面积达14.2万亩,占全区经济作物及水产养殖面积的70%以上,打造出“合水粉葛”、“合水乳鸽”、“鸿基龙眼”、“鲜一鲜三洲黑鹅”、“土包子蔬菜”、“阳光罗非鱼”等知名绿色无公害农业品牌,在市场上有很高占有率。三水区大塘镇成为我省唯一的蔬菜专业镇,专门注册了“大塘蔬菜”商标,产品远销国内外。

4、以龙头企业为带动,创新农业经营组织形式。

(1)筑巢引凤,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依托农业园区的土地、配套设施、人才、交通优势,我市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了一大批农业龙头企业和种养大户入园办场。目前,全市有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2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9家。佛山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内首期开发面积700亩、总投资2.8亿元的陈村兰花生物科技园,目前已引入18家企业(其中台资企业15家),逐步打造为全球热带兰花种苗供应中心之一。南海区去年引进中南农业科技公司开发南海区西樵镇平沙岛农业休闲生态园,总规划面积1万亩,计划总投资4000万元, 现已开发土地1200亩。

(2)创新模式,提高农业园区的经营水平。农业龙头企业充分发挥在生产、加工、资金、技术、出口和营销方面的优势,通过“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基地+协会+农户”等经营组织形式,向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大大提高了农业产业化生产、经营水平。顺德北滘镇农民创业园区,帮助纯农户、低保户、困难户解决生产过程中的资金、技术、市场等困难,大力帮助、引导他们学习先进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广名优品种,增加了他们的收入,取得良好的效果。目前,已引入纯农户、低保户、困难户180多户入园生产经营。

5、以科技为助动器,促进农业生产的现代化水平。

我市积极实施科技兴农战略,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不断提高园区的科技含量。一是大力引进和推广农业新品种与新技术。顺德区在积极引入高收益名贵花种的同时,大力推广高产值的名优水产品养殖,大大提高了农业效益。目前已形成了鳗鱼、甲鱼、加州鲈、桂花鱼、生鱼5大主导优质优势品种,其中加州鲈产量占全国的80%,甲鱼产量占全省一半。二是推广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南海区狮山镇新和村通过采用这一新技术,种植萝卜每亩节省肥料成本75元,合计每亩增产增收750元。三是大力发展精品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品牌农业,推动我市农业向基地化、企业化、产业化、现代化转型升级。南海区以南国桃园周边控制区4350亩土地为切入点,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建成一个以休闲观光农业为主体,集农业科普、休闲养生、康体娱乐、美食购物于一体,环境优美、品位高雅,参与性、体验性强,具有现代化水准,

二、在推进我市农业现代化园区发展中有待解决的问题 我市农业园区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全市经济社会的发展相比,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农业园区建设仍然没有摆上议事日程,列为重要的中心工作。在建设过程中仍然碰到体制、政策以及资金、农户素质等障碍,形成了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主要体现为“一弱、三低、两高”。

(一)建设农业现代化园区的意识薄弱。

1、重工轻农思想仍然存在。由于农业经济对GDP的贡献率不高,有一些领导对工业化、城市化的建设相当重视,对农业的建设相对不够重视,没有把农业工作摆上位臵,使工业化、城市化与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很不平衡,差距不断拉

大,甚至有的地方第一产业有边缘化的态势,农业现代化园区建设的推进速度缓慢,农业生产相对逐步萎缩。

2、基层农科推广工作机构不健全。根据粤府?2008?24号文件精神,要求在乡镇组建综合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机构,为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和有效服务。但目前我市有的镇(街道)没有设立机构,有的有组织机构但没有配备专业人员,导致农业科技服务不到位,好经验、好品种推广不力。

3、园区建设专项资金投入力度不足。一是对农业科技专项资金投入不足。据不完全统计,2003至20xx年,我市农业科技项目专项资金共投入5212.26万元,其中国家、省财政投入1425.26万元。而市、区两级财政仅投入1104万元,远远少于国家和省财政投入。由于投入不足,致使全市农业科技发展基础设施差,缺少试验示范、推广的场地和设备。二是农业园区建设资金缺口较大。由于农业资金长期投入不足,导致部分农田水利设施、路网、电网等停留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水平,部分地方存在河涌萎缩、淤积、污染和基崩、塘浅、路难行的现象。以三水区整治农田为例,根据有关部门测算,平均每亩农田整治需要投入资金3000元左右,而实际上每年仅获得市下拨的农业园区建设专项资金200万元,区财政再按1:1配套,共计400万元。

(二)园区土地集约化程度、农户协作能力和农业科技含量较低。

1、园区土地集约化程度低。

在建设过程中,由于土地承包体制的不同,造成园区土地集约利用十分困难,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不高。南海、顺德区农村土地股份制改革比较全面、彻底,高明、三水区则相对滞后,仍维持早期分包到户、千家万户耕作的模式,推进土地的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难度大,成本高。根据《佛山市建设农业现代化园区的实施意见》的要求,农业现代化园区建设规划面积必须连片达到5000亩以上,但由于规划园区内原有土地经营品种和种类不同,土地承包年限长短不一,有些承包未到期的农户不配合或者索要高额补偿,阻碍了土地的集约化生产经营。如三水区一位村民承包了80亩竹园,承包金额为3000元/年,承包期到20xx年止,在协商转让承包权时,该位村民索求60万元的青苗补偿金额,远远超出竹园的实际价值,使该片土地无法纳入大塘农业园区统一开发建设。

2、农户协作能力较低。

现阶段我市部分农业园区还存在着千家万户分散生产,规模小、集约化程度较低、科技推广难、标准统一难、市场信息流通不畅、销地终端市场仍以田头收购为主等问题,导

致部分农产品销售困难,价格无保障,有的还被中间环节压价收购。而生产过程中所需的生产资料,如化肥、饲料、农药、农膜等成本不断攀升,直接影响到农民的增收。近几年来,通过各级政府的引导,我市已经成立一批农业专业协会,但协会存在着两个不足:一是协会的组织形式相对比较松散;二是协会工作推动不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规定,全国许多地区已经纷纷建起了不同类别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由于我市贯彻力度不够,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相对滞后,全市仅有三家农民专业合作社。

3、农业科技含量及现代化程度较低。

我市农业园区建设现状与现代都市型农业的要求仍有差距,农业科技含量和现代化程度偏低。一是农业园区的载体功能和科技龙头作用仍然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农业产业化组织形式和利益联结机制比较薄弱,输出的多为初级产品,深加工产品和出口产品少。全市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0多家,多为一线生产型企业,科技型、创造型的龙头企业较少。二是农业园区的现代化程度还不高,虽然采用了一些先进技术,部分实现了现代化,但很多园区仍然是以人工耕作为主,缺乏机械化、自动化设备。三是农业生产者文化技术素质偏低。据统计,我市农村劳动力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和取得农民技术员证书、绿色证书的不足10%,农业粗放经

营观念仍占主要地位,劳动者的素质不适应农业产业化要求和科技推广应用的需要。

(三)农业生产环境污染程度和生产风险高。

1、生产环境污染程度较高。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高速发展,污水、废气、重金属物质等的排放对大气、内河涌、土地污染比较严重,致使农业生产环境恶化。近年来,发生在我市的农田、鱼塘受污事件屡见不鲜。20xx年4月狮山镇华涌村受邻近陶瓷厂排出的粉尘影响,80多亩瓜菜受到污染,农作物叶片干枯,造成减产40—50%,农户收入损失6.5万元。 20xx年1月和5月,大沥镇沥北抱伦村民小组的250亩蔬菜地,先后两次受附近松岗山南工业区所排污水污染,部分农作物腐烂、坏死,共造成种植户经济损失8万多元。此外,园区内设施被偷盗行为时有发生。三水大塘园区的大塘村片,两个灌溉用的马达被偷,受影响耕地面积达1000亩,造成损失近30万元。三水长岗梅花营片,被偷农网电缆200多米,受影响耕地300亩、鱼塘60亩,造成损失20多万元。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和园区发展。

2、生产风险较高。

农业存在生长周期较长、经济效益显露较慢、受自然制约较多等不利因素,农业政策性保险机制建设滞后,农业在灾害性事故中,往往因得不到及时补偿而常常翻身无力。

三、进一步加快我市农业现代化园区建设的建议

为进一步加快我市农业现代化园区建设,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城郊农业的跨越,有效解决“三农”问题,提高农民收入,必须“强化一个意识,优化两个环境,提供两个支撑”。

(一)强化农业现代化园区建设意识。要坚持并落实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坚持做到区级财政每年对农业总投入增长幅度高于其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坚持把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转向农村。财政安排必须保证农业资金按要求落实到位。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越城区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实施意见》切实落实到实处,按照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要求,突出加强农业园区建设,积极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

(二)优化园区建设和生产环境。

1、优化农业建设环境。一要进一步完善、细化我区农业产业化、园区化规划。同时,在实施过程中,要坚持规划

的严肃性、权威性、科学性,全面推进规划的实施。决不允许随意侵占农业园区用地,如确需使用农业园区的土地,必须经充分论证,按法定程序审议决定和批准,依法依规进行土地功能的变更。如有严重违法、违规行为,要按有关法律和政策规定严肃查处。深化土地股份制的改革,集约耕地,统一规划和开发整治,统一建设基础设施,统一土地经营模式,提高土地使用率和经营收益。二要引导和扶持专业合作社,发挥农业龙头企业的优势和作用,引导农民参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并依法确定其法律地位。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技术、生产资料供应、产品加工、储运、销售等服务,把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统一生产,实行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经营,共同应对市场,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和地位。(3)提升市级农业现代化园区。为了巩固农业园区建设的成效,使农业园区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扩大,建议根据目前我市农业园区的建设情况,做好市一级农业现代化园区的扩面工作,在原有5个市级现代农业生态园区的基础上,增加市级园区数量。如南海西樵平沙园区、顺德勒流龙眼园区,三水青岐园区,南海狮山园区等。利用现代农业园区成效的辐射,以点带面,引导农民积极参与农业园区建设。

2、优化农业生产环境。

要抓好农村环境整治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促进园区可持续发展。环保、农业、质监、工商、卫生等部门要严格执行国家关于环境保护和农产品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切实优化农业生产环境。一要严格控制高污染企业和城镇把未经处理的污染源向农村转移,严肃查处违规排污的企业,认真处理好生活、工业垃圾和废水、废气。二要引导农民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农膜,避免对耕地和水资源造成新的污染,最大限度地减少环境污染对农业生产的危害,为农村发展营造一个“绿色”的农业生态环境。三要切实抓好农业园区的治安管理,对偷盗园区设施、电缆、给排水设备等行为进行专项严厉打击,确保园区生产设施不受破坏。

(三)要为园区建设提供一系列强有力的支撑。

1、提供资金和政策支撑。

(1)加大本级财政投入。目前,市本级对纯农业的投入相对于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业建设投入是微不足道的。建议要认真贯彻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在20xx年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对农业、农业园区建设的资金投入。认真落实粤府?2004?59号文件关于“我省土地出让金用于农业土地开发的比例为各市、县(区)土地出让平均纯收益的20%”的要求,切实返还给农业、农业园区建设。各级政府每年财政预算都要安排一定农业科研及农业技术推广的专项资金,

扶持园区的科研和技术推广工作。同时,要积极探索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以提高农业抵御风险能力,确保农民持续增收。建议市人大常委会要把政府对农业的投入,作为审议和监督财政预算的一项重要内容。

(2)政府引导,金融部门支持。为实现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增加农村居民收入、促进社会和谐的目标,必然要求我们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而发展现代农业,就必须以农业现代化园区为载体。目前,我市农业园区建设资金缺口较大,具体运作比较困难,建议政府与金融部门协调,争取金融部门支持,可以用园区“收益抵押”、“租金抵押”等办法解决园区建设资金。

(3)充分用好政策。建议继续利用好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政策和国家土地整理政策,争取上级支持,加快我市农业园区建设进程。建议我市在建设农业园区过程中对土地整理新增的土地面积,用“占补平衡”的办法,将收益用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同时,要加大农业园区招商引资的力度,引进一批有实力、有技术的农业企业集团,加快我市建设农业现代化园区的进程。

2、提供农业基础设施和科技支撑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农业现代化园区建设要实现高投入、高产出,必须为其提供现代化的基础设施支撑。一是要进一步提高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由于农业园区产业化程度不断提高,部分园区内的基础设施已不适应产业化发展的要求,如园区路网不能进入大型货柜车,农业设施用电需求远超电网的负荷,给排水能力较低等问题。建议建立农业园区建设的部门联动机制,共同推进园区的基础建设。二是要建立园区基础设施维护保障机制。我市部分园区建设初期的基础设施主要由各级政府投入,园区建成投产后,基础设施的维修、维护工作乏后,建议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引导园区建立园区基础设施维护基金,以保证园区的正常运作。三是要政府扶持,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推进农业机械化、自动化的发展。提高农业的信息化应用和服务水平,加快建设农产品现代物流平台。建议市政府在今年下半年和明年,认真抓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以适应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

(2)提高农业园区的科技含量。

科技是农业经济的倍增器。农业园区不仅要成为良种良法的示范区和推广区,而且要成为新品种、新技术、新知识、新理念的试验区和创新区,主要抓好3个环节。

一是抓好良种良法的引进、推广工作。全市各地要根据自身产业发展需要,努力引进培育适合我市种植、养殖的优、

新品种,创新传统种养模式,增加农业科技投入,走出了一条吸收消化、常创常新的路子,力争形成新的优势农产品基地和新的产业,延长农业产业链。建议大力推广顺德区引入优质水产研发、养殖和高档花卉研发、培植以及南海区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经验。同时,要充分发挥农民首创精神,及时总结推广成功经验,引导和扶持有条件的农户率先选用良种良法,如顺德的笋壳鱼、龟鳖孵化养殖户的经验等,通过示范效应带动其他农户,形成拉动效应。

二是加大培训的针对性。要培养适应现代农业需求的新农民,聘请专家和有经验的农民,有针对性对农民实施实用技术和知识的培训,促进新农业技术的推广。要树立典型个人、户、村的榜样,以点带面,促进园区农民及时掌握新知识,通过新技术,获得新效益。可以参考顺德区北滘镇建立农民创业园的做法,政府补助园区企业,引导农民进入园区,通过“公司+农户”的模式,传授新知识、新技能,帮助农民创业。

三是提高农业科研、推广工作的水平。稳定我市基层农业技术推广队伍。依托省内高校院所,以及市农科所、林科所,采取“科研机构+基地”模式,加强科研基地建设,促进科研成果的直接转化。

一、全市现代农业建设基本情况

(一)农业示范园区初具规模,高效农业的比重逐年增加。全市高效农业总面积突破103.2万亩,高效农业覆盖率达到73.7%。园区建设取得突破。全市已建成市镇两级园区27个,建设面积达2万亩,其中综合园区2个。丰收大地农业科技园区建成了种苗中心、组培中心和新技术示范中心。盐土大地农业科技园建成了海水蔬菜和耐盐苗木扩繁中心。今年全市农业示范园区新上项目达27个,投资7.7亿元。设施农业发展迅速。到目前为止,全市设施农业面积13.45万亩,新增“一户一棚”设施农户近2万户,新增年纯效益2万元以上养殖户350户,新增百万元养殖小区8个,新增渔业设施渔业2万亩。特色农业形成规模。全市形成了高品质棉、优质弱筋小麦、优质啤麦、“双低”油菜、无公害大蒜、特色蔬菜等6大优势产业,建成三元杂交猪、家禽、山羊、毛兔、文蛤、条斑紫菜等10大养殖基地。

(二)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迅速,龙头带动功能不断提高。20xx年,全市172家年销售额500万元以上的规模农产品加工企业,实现销售96亿元,实现利税5.78亿元,出口创汇9311万美元,带动农户19万户,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70%。我市的龙头企业带动了50万亩高品质棉、30万亩优质“双低”油菜、20万亩优质啤酒大麦、45万亩优质粳稻的生产加工和销售,培植了24家外向型农业龙头加工企业,20xx年出口蔬菜3.2万吨,创汇1660万美元。通过招商,上海光明、广东温氏、黑龙江北大荒、南通金阳光、南通大富豪、

北京中棉紫光等10多个大型农业龙头企业落户大丰,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三)农产品流通组织形式多样,市场交易日趋活跃。我市农产品流通业呈多元化发展格局,各类市场主体包括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专业(批发)市场、农民经纪人。20xx年,全市规模以上龙头企业消化本地农产品总额近30亿元;农民专业合作组织227个,运销为主的158个,购销农产品总额4亿元;各类农产品市场35个,成交额8亿元;各类农民经纪人4万人,运销总额35亿元。各类农产品购销总额达77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62%。

(四)农业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各类保障机制逐步提升。科技支撑得到发挥。今年以来,全市园区建设共推广新品种36个、示范新技术12个。目前已有150个农产品注册商标,通过认定的无公害农产品已达75个,取得绿色食品认证证书48个,有机食品证书15个。大宗作物的农业综合机械化作业水平达到81%。土地流转成效显著。通过政策引导、服务推动、规范管理,采取转让、转包、互换等形式,累计流转土地面积55.7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41%。土地规模经营面积74.55万亩,成立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118个。农业保险基本全覆盖。目前已开办水稻、棉花、玉米、二麦、油菜、能繁母猪和高效农业以及农机等8个险种的初始成本保险,主要种植业承保面达90%以上,能繁母猪承保面达

100%,保费总额突破3000万元(今年有望突破4000万元)。

我市农民享受财政保费补贴累计达到6785万元,获理赔款累计达到4000万元,占全市保费总额的51%。

二、现代农业建设过程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困难

近几年来,我市现代农业建设得到了较快发展,但仍处在示范推广阶段,大面积推广还有很长的过程,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

1、现代农业结构还需进一步优化。传统种养殖品种、方式占农业的比重还很大,引进的新品种新项目仍处于点上的试验示范阶段。对农产品生产过程及投入品的监管难以有效到位,农业标准化生产执行难。设施农业比重偏小,单体面积不大,农业集约化水平不高。

2、龙头企业带动力有待提高。农产品加工业规模普遍偏小,农产品加工增值能力不强。全市龙头企业中,一般粮油加工等初加工企业较多,产业链条较短。有影响力的品牌较少,对产业发展的整体带动作用有限。大多数企业与农户与农户利益联结不紧密,订单生产与股份合作的少。

3、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有待加强。大多市场没有仓储、制冷等配套,市场准入门槛低,缺乏有效的监管。农产品市场缺乏系统化的信息收集、整理、发布体系。由于缺少大型农业流通企业和综合性农产品批发市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多资金不足、管理不规范,因此农产品流通的集中度低、组织化程度不高。

4、现代农业服务体系还不够完善。大多基层农技人员只能作一般性的试验示范和技术指导,部分人员知识老化,对农业新技术、新品种了解不多,服务能力有限。农村劳动力培训还流于形式,培训内容陈旧,培训课时不足。农产品检测中心尚未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隐患。农业信贷资金供给渠道狭窄,对龙头加工企业的贷款要求高,额度小。

三、对做好现代农业建设工作的几点建议

1、加大宣传推进力度,形成建设现代农业的浓烈氛围。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到农业现代化的基础地位,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要大力宣传中央1号文件精神,宣传中央、省、市各项惠农政策,做到宣传到位、落实到位。 要通过电视、报纸、科技讲座、参观示范等多种形式宣传发展现代农业典型,强化示范引领,引导农民积极参与到现代农业的建设中来。

2、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构建发展现代农业的新格局。要按照“高效的种植(养)业、发达的加工业、活跃的流通业、完善的服务业”思路,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一要加快高效农业的建设。认真做好市、镇农业示范园区规划,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项目建设,以企业运作方式经营园区;大力引进新品种、新技术,不断创新高新技术转化机制,以科技性体现园区的示范性,力争达到“对外开放、对内辐射”的功能。要加快设施农业的发展,进一步调优农业结构,提升我市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要大力发展生态

农业、有机农业,加强农业生态环境建设,促进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二要加快农产品加工业建设。要认真做好农产品加工集中区详规,加快基础配套设施建设,着力引进知名大型农产品加工和物流企业,尽快形成优势产业集群。要逐步加大对农业产业化的投入,切实落实各项扶持政策,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培大育强现有龙头企业。要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实施品牌战略,以大富豪集团、温氏集团、木材加工等重大项目落户为契机,做大做优农产品加工业,不断提升我市农产品深加工水平。三要加快农产品流通业建设。要按照“接轨大都市、融入大流通”的思路,围绕主导产业和优势特色产业,科学规划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对现有的农产品市场要逐步进行升级改造,因地制宜地培植专业市场、田头市场和综合市场,加快富民农产品市场建设,力争早日运行,提高我市农产品流通率。要鼓励支持企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等进入流通领域,提高农产品流通的组织化程度。要加快农产品信息网络建设,强化农产品市场信息的收集整理与发布,鼓励开展网上营销,加快培育无形市场。

3、加快机制创新,增强现代农业发展活力。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重点依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技术、人才优势,深化产学研合作,加快创新平台建设。大力开展基层农技人员的知识更新培训,创新基层农技推广手段,提高农技到户率和到田率。面向生产需求,积极推广优质、专用、特色的新品种,节本、高效、安全的新技术,立体、生态、

高效的新模式,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要加快市级农产品检测中心建设,明确机构、编制和经费,全面履行农产品质量检测职能。要推进对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各环节的全程监管工作,加大抽检督查力度,及时发布信息,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创新农民培训体制。要制定农民培训规划,创新培训方式,切实提高农民培训质量。要整合各类培训资源和项目资金,积极鼓励职业学校、企业主体、中介组织等参与培训,建立农业科技、职业技能、综合素质有机结合的培训新机制。拓宽投融资渠道。要在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的同时,加强金融信贷支持,切实解决农民生产、企业技术改造、农产品流通资金需求等问题。要鼓励资金互助合作社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有效缓解现代农业资金需求矛盾。

4、加强组织领导,为现代农业建设提供保障。建设现代农业,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将贯穿新农村建设和农业现代化的全过程。 要制订发展规划。要围绕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结合“十二五”规划,出台发展规划,确保现代农业建设顺利推进,取得实效。明确管理职能。按照统一、效能和权责一致的原则,进一步明确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等牵头部门的职责,优化机构配臵,强化工作的指导和服务。完善督查考核机制。建立现代农业考核办法,强化重大事项督查、一般事项督办等措施,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督促抓好落实。开展部门绩效评估试点工作,积极探索内部考核

与群众评议、专家评价相结合的评估办法,推动绩效评估制度化、公开

更多相关推荐:
现代农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现代农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村工作的必然要求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是促进农民增加收入的基本途径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举措是新农村建设的产业基础当前农业正...

关于发展现代农业的调研报告

关于发展现代农业的调研报告发展现代特色农业是推进农业农村经济跨越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为了了解我市现代特色农业发展情况市政协财农委于九月中旬组织部分委员并会同市农业局等相关部门在乔万荣副主席的...

关于我县现代农业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我县现代农业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县人大常委会农资环保工委主任季珊(20xx年x月x日)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基地是“十二五”时期我县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为加快推进这一目标的实施,县人大常委会决定专题审议现代农业发展…

新津县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新津县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一新津县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现状都市型现代农业主要是指在都市郊区发展起来的可为都市居民提供优质农副产品优美生态景观特色休闲环境的集约化多功能的农业近年来新津立足国土小县资源小县实...

农村现代农业状况调研报告

农村现代农业状况调研报告这次寒假的调查主要是针对本村的农业生产状况通过访问的形式进行本次的调研目前农业发展现状如何全面推进现代农业面临什么困难围绕这些问题我在这个假期展开了调查调查在广西贵港市港南区湛江镇展开调...

现代农业调研报告

优秀年轻干部人才培训班雅安学习考察调研报告20xx年5月14日至5月21日我有幸参加了凉山州州委组织部组织的优秀年轻人才干部农业农村类培训班赴雅安学习及考察调研先后到四川农业大学教学科研基地名山中锋万亩生态观光...

XXX现代农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关于XXX现代农业发展的调研报告我县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在工业化城镇化互动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大强农惠农力度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以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为尽快实现规划提出的目标任务XXX以书记带头大走访活动...

现代农业产业化问题调研报告

现代农业产业化问题调研报告现代农业产业化问题调研报告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是做好农业农村工作的关键所在认真探究制约现代...

关于发展现代农业与农村环境保护的调查报告

关于发展现代农业与农村环境保护的调查报告参加人主题发展现代农业与农村环境保护的调查时间20xx年2月6日20xx年2月15日一活动内容一组织领导1组织机构状况各县市区各部门要切实把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摆上重要位置进...

全县农业发展现状及发展现代农业调研报告

全县农业发展现状及发展现代农业调研报告根据县委的统一安排9月中旬到10月底期间先后组织了农委畜牧局中小企业局旅游局等相关部门围绕全县十二五规划编制针对加快发展都市型现代特色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的课题深入到农民专业合...

金龙乡农业发展现状及发展现代农业调研报告

金龙乡农业发展现状及发展现代农业调研报告根据县委的统一安排9月中旬到10月底期间先后组织了农委畜牧局中小企业局旅游局等相关部门围绕全县十二五规划编制针对加快发展都市型现代特色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的课题深入到农民专业...

服务业的调研报告(最终定稿)

聚焦产业创新模式强化保障奋力推动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结构提升十二五时期将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方式的攻坚时期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对于我市继续把握和用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促进经...

现代农业调研报告(3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