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合理用药知识培训教材

时间:2024.4.27

安全合理用药知识培训教材

一、什么是安全合理用药

就是应该做到:根据病情、病人体质和药物的全面情况适当选择药物,真正做到“对症下药”,同时以适当的方法、剂量、时间准确用药。注意该药物的禁忌、不良反应、相互作用等。并且还要注意尽量少花钱。这样就可以做到安全、合理、有效、经济用药了。

要做到安全合理选用药品,首先应当确诊患者得的是什么病,然后对症下药,不能只凭患者自我感觉就随便用药。比如发烧、头痛,是许多疾病共有的症状,不能简单地服一些止痛退烧药就完事;又如腹痛,也是一些疾病的共有症状,如果不分青红皂白地使用止痛药,就会掩盖一些急腹症的症状,贻误病情而造成严重后果。

其实,了解药物的性质、特点、适应症、不良反应等,要选用疗效好、毒性低的药物,医师常常讲的“首选药”和“二线药”就是这个道理。

比如,止痛药有许多种类,对于一般感冒、头痛、关节痛、神经性疼痛以及妇女的经期腹痛,可选用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芬必得、散利痛、阿司匹林等其中的任何一种;对于胃肠痉挛引起的腹痛可选用颠茄、阿托品等其中的任何一种。但如果将前一类止痛药用于治疗腹痛,不但无效,反而有害。反之,用后一类药治疗头痛、关节痛、月经期腹痛同样无效。

另外,有人认为价钱贵的药就是好药,其实不然。因为药物的价格是由其本身的来源、成本、生产的产量以及生产的厂家来决定的,合资药厂生产的药就比国内药厂生产的贵,进口药就更贵了。贵不等于好,关键在于要对症。

二、家庭几种不合理用药的现象

家庭中不合理用药现象比较突出地反映在非处方药中毒和非处方药引起的不良反应上,有以下几种:

1、“老毛病”现象。有的人自我感觉不适,或“老毛病”复发,凭经验自行购药。这种做法有可能因反复使用某种药,而产生药源性疾病。看起来相似的疾病,其实并不是完全一样。反复使用一种药,也容易产生耐药性,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2、随意增减药物用量。有些病人不能按时定量,疗程不分长短,漏服、乱服现象经常出现。主要原因表现在病情稍有好转就停药;工作忙忘记服药;治病心切急于求成乱服药,加大剂量或频繁更换品种。这种不规范用药,尤其是抗生素类药物,极易导致耐药菌种增多和产生二重感染等。

3、模仿他人用药。有的病人看到别人吃某种药,感觉症状相似,自己也跟着吃。这种用药方式,忽视了同类病人的个体差异性。如常见的细菌性肺炎,不仅症状不同,而且病因也不同,有的可能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有的可能是绿脓杆菌引起。在病因不清、不同的情况下,模仿用药等于无的放矢,轻则无效,重则延误病情。

4、多药并用。不少人有这种心态,对一时难以确诊的疾病,会盲目采用多药并用打歼灭战,这是很危险的。药物配伍得当,可以增加协同效果,若配伍不当,药物的副作用就会显现出来,相互拮抗,欲速则不达。临床上,一般一种药物能够解决的疾病,最好不用两种。药品都有一定的副作用,只是多和少的问题。

三、合理用药遵循8字原则:安全、有效、经济、适当

世界卫生组织一项调查指出,全球病人有1/3是死于不合理用药,而不是疾病本身。

药是用来治病的,但不是随便拿来就可以用。因为药物具有双重性,既有治疗作用,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如果使用不当,很可能产生不良反应,不仅达不到治疗效果,还会给患者造成痛苦。所以,如何做到合理用药,减少药品的毒副作用给患者带来的损害,已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重要话题。做到合理用药用8个字进行了概括:安全、有效、经济、适当。

用药首先强调的是安全性,只有在这个前提下,才能谈合理用药。安全的意义在于用最小的治疗风险让患者获得最大的治疗效果。 其次是药物的有效性,这是使用药物的关键。如果没有疗效,就失去了药物本身的意义。临床上不同的药物其有效性在程度上有很大的差别:根除病源治愈疾病、延缓疾病进程、缓解临床症状、预防疾病发生、避免不良反应、调节人体生理机能等。在药物使用安全有效过程中,还应该考虑是否经济,患者能否承受得起。如果一种药品既安全又有效但价格昂贵,患者用不起,也谈不上合理。

最后是适当,适当包括7个方面:

1.适当的药物。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在同类药物中,选择最为适当的药物,在需要多种药物联合作用的情况下,还必须注意适当的合并用药。

2.适当的剂量。严格遵照医嘱或说明书规定的剂量服药。不要凭自我感觉随意增减药物剂量。

3.适当的时间。根据药物在体内作用的规律,设计给药时间和间隔。最合理的给药方案是设计出适当的剂量和间隔时间。有的药物需要饭前服用,有的需要饭后服用,有的要在两餐之间服用。如果不遵守服用方法,随意服用,就会影响效果或对胃造成刺激。

4.适当的途径。是指综合考虑用药的目的、药物性质、病人身体状况以及安全经济、简便等因素。患者适合用口服的药物,就尽量不要采用静脉给药。现在提倡一种序贯疗法,即输液控制症状之后,改换口服药物进行巩固治疗。

5.适当的病人。同样一种病发生在两个人身上,由于个体间的差异,即使适合用同一种药物,也要进行全面权衡,一个治疗方案不可能适用于所有的人。

6.适当的疗程。延长给药时间,容易产生蓄积中毒、细菌耐药性、药物依赖性等不良反应的出现,而症状一得到控制就停药,往往又不能彻底治愈疾病,只有把握好周期,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益。如治疗结核病要打持久战,至少需要服药半年以上,而治疗痢疾则需速战速决,一般采用3~5天疗法。

7.适当的治疗目标。病人往往希望药到病除,彻底根治,或者不切实际地要求使用没有毒副作用的药物。医患双方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积极、正确、客观的态度,达成共识。

四、什么叫做药品不良反应?

药品能治病但也可能有有害的反应,我们常常把这类有害的反应叫药品不良反应(英文Adverse Drug Reaction,缩写为ADR)。国际上给药品不良反应下的定义为:药品不良反应是指药品在预防、诊断、治病或调节生理功能的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有害的和意料之外的反应。它不包括无意或故意超剂量用药引起的反应及用药不当引起的反应。

五、为什么要警惕药品不良反应?

有些药品不良反应是难于预测的。而且新药上市前临床试验的样本量有限(500~3000人),病种单一,多数情况下排除特殊人群(老人、孕妇和儿童),因此一些罕见不良反应、迟发性反应、发生于特殊人群的不良反应难于发现。有些问题必须在大面积使用后方能发现。因此,应警惕药品的不良反应,尤其应警惕新上市药品的不良反应。

六、国家为什么要建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

国家建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进一步了解市场上流通的药品的不良反应情况,并及时发现新的、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以便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及时对有关药品加强管理,避免同样药品、同样不良反应的重复发生,从而保护更多人的用药安全和身体健康。

七、药品不良反应(ADR)认识上的六个误区

药能治病,也能导致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这种反应属于药品不良反应(ADR)。但由于种种原因,当前许多人对ADR还缺乏正确的认识,以致影响了自身的合理用药。笔者根据多年工作经验,现列举公众在ADR认识上普遍存在的几个误区,以引起关注。

一是把ADR与药品质量问题等同起来。有些病人服用某药后出现有害反应,虽被告之是不良反应但仍认为是药品的质量问题,甚至认为是医生乱开药、开错药所致,进而引发医疗纠纷。实际上,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不属于人为错误,在我国不作为医疗事故、医疗诉讼和处理药品质量事故的依据,只作为加强药品监管、指导公众合理用药的依据。

二是凭经验自行判断ADR发生几率。一些消费者自认为懂得用药常识,对所用药品自行判断其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轻视不良反应可能造成的危害。众所周知,药品具有特殊性,其使用与诸多因素密切相关,这也是国家对药品实行分类管理的原因,因此,消费者最好凭医师处方购买、使用药物,不要自行判断使用。

三是认为中药和滋补品安全,不良反应少。中药的使用讲究辨证施治、合理组方,使用不当同样会引起不良反应。因为中药成分较为复杂,多种药物配伍,相互间很可能发生化学反应,形成新的化合物,进而对人体产生有害反应。滋补品也一样,即使在正常用法、用量下也可能会发生不良反应,如人参会引起皮疹、兴奋、失眠、血压变化、咽喉刺激感等反应。所以使用者在服用中药和滋补品时也应慎重。

四是片面认为进口药比国产药好,不良反应少。总体来说发达国家药厂生产条件较好,产品的杂质含量较低,药品质量较高,但这与ADR的发生不是必然关系,因为不良反应的发生是药物成分对机体造成的一种危害,并不是药品质量决定的,否则就是药品质量事故了。事实也证明,进口药品的不良反应发生几率并不比国产药品少,所以不能一概而论。

五是认为越贵的药越好,不良反应少。药品的好坏应从药效上看,而不是从价格上看,只要用之得当,几分钱的药物也可以达到药到病除的疗效。因此,绝不能认为药品价格越高不良反应就越少,效果就越好。例如很多人不分病症,习惯选择价格较高的抗菌药治疗感冒,但抗菌药并不能抗病毒,而大多数感冒又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结果这种不合理使用抗菌药不但达不到用药效果,反而容易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严重的能危及患者生命。

六是认为非处方药不会出现不良反应。与处方药相比,非处方药不良反应比较少、比较轻、比较确切,但是“是药三分毒”,有些非处方药在少数人身上也能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甚至导致死亡。所以消费者也应重视非处方药的不良反应,严格按照药品使用说明书的规定服用,不要随意增加剂量或次数,改变用药方式或途径。

八、超量用药不可取

近些年来,时常听到这样一种说法:“现在的药品质量不好,西药的有效成分含量不足,中药野生的少,栽培的多,治病用药必须超出常规药量才有效。”医院里的大处方越来越多,除了其他的原因以外,可

能这也是原因之一。随着大众医学水平的提高和药品超市的增多,许多患者病后不上医院就诊,而是自己到药店购药治疗,也有人凭想当然超量用药。

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不敢断言没有伪劣药品进入医药市场,但这已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打假力度不断加大。应当相信,大多数西药的有效成分会达到规定的指标,中药的质量也有一定的保障。

一般来说,药物均具有两重性,即一方面具有对疾病的治疗作用,另一方面可能具有不同程度的毒性作用。俗话说“是药三分毒”。因此,治病用药必须根据病情把握药量,注意疗程,适可而止。如用药过量,则往往由于药物的毒性作用而出现不良后果。中药的毒副作用虽较小,但临床中因过量服用中药而出现中毒的情况也不鲜见。

为杜绝药物的毒性作用所出现的不良后果,防止医源性疾病的发生,专家认为:超量用药不可取。

九、教您读懂药品说明书

药品说明书最前端通常是药品的名字与批准文号。药品的批准文号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核准颁发,写有“国药准字×××××号”。

1.药名:通常可分为商品名或通用名、化学名。通用名和化学名世界通用,任何教科书或文章上出现的应是同一名称,一般以英文和译文表示。至于商品名,每一家生产药厂都可为其产品取一个商品名。因此,相同成分的药品,或是化学名相同的药品,可能有多个商品名。不同的商品名,意味不同厂家的产品,也意味不同的品质。用药时要认准通用名或者化学名,避免重复服药,导致过量中毒。

2.主要成分:有些药品为单一成分,有些为复方成分。成药里复方产品居多,医师处方药则单方居多。说明书中标明的多为主要成分。如感冒清的主要成分为板蓝根、山芝麻、穿心莲等。

3.适应症:或称作用与用途。即根据药品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情况,将使用本品确有疗效的疾病列入适应症范围。此项在一些中成药的说明书中常用“功能与主治”表示。服药一定要在适应症范围内,尤其是OTC(非处方药)药物,应按照适应症服用,避免错服。

4.用法与用量:说明书上的药品量通常指成人剂量,儿童剂量则要根据年龄或体重计算。许多中西药的重量用克(g)、毫克(mg)等表示,容量用毫升(ml)表示,并按1克=1000毫克,1升=1000毫升的比例换算。如每片0.5克与每片500毫克是相同表示法。药物用量常注明一日几次,每次多少量;儿童常用每日每公斤体重多少量来表示。至于药品的用法,则需根据该药的剂型和特性,注明为口服、肌肉注射、静脉用药、外用及饭前服、饭后服、睡前服等。病人应严格按照说明书注明的方法用药。

5.不良反应:许多药物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副作用,除药物本身的特性外,还与用药者的身体素质、健康状况有关。如有过敏体质的人使用青霉素、链霉素容易发生过敏反应。有些药品口服后会刺激胃肠道引起恶心、呕吐等反应,有些药物对肝肾有毒性等,这些不良反应在说明书中都会注明。注意阅读不良反应,加强用药的自我监测,有助于一旦出现不良反应,及时采取措施。

6.注意事项:为了安全使用药物,必须列出该药的慎用、忌用和禁用对象。有禁忌症的人,绝对不能使用相应的药物,慎用的药物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密切监测不良反应。

7.规格:是指该药每片或每支的含量。

8.贮藏:此项为药品保存中的一些要求,多数药品均需避光,密闭并在阴凉干燥处保存。许多生物制品需冷藏或低温保存。变质的药物绝对不能服用。

9.有效期、保质期或失效期:药品均注明有效期,药品超过有效期或达到失效期后则为过期失效,过期药物绝对不能服用。

10.批号:药品批号一般表示该药的生产日期。但须注意:一些欧洲国家进口药的年月日写法常常倒过来表示,按日、月、年排列。美国进口药大多按月、日、年排列,日本进口药大多按年、月、日排列,俄罗斯等独联体国家,则常用罗马数字代表月份。

十、如何选用防暑药

暑病为夏季时令病,每当立夏到大暑之际,因气候闷热而潮湿,人常常因暑湿之患而发生中暑。中暑一般可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三种情况。先兆中暑的表现有大量出汗、口渴、头昏眼花、心慌、乏力等;轻症中暑除以上症状外,体温在38℃以上,面色潮红或苍白、出大汗、皮肤湿冷、血压下降、脉搏增快,经休息后可恢复正常;重度中暑的症状是皮肤凉、过度出汗、恶心、呕吐、瞳孔扩大、腹部或肢体痉挛、脉搏快,常伴有昏厥、昏迷、高热甚至意识丧失。治疗中暑的常

用药物以中成药居多,因此药店药师在遇到中暑患者前来购药时,应根据中医辨证施治原理对症荐药,如此才能药到病除。

■仁丹

含有薄荷脑、桂皮、冰片、砂仁、泡姜、人造麝香等,具有开窍安神、清热祛暑、解毒辟秽的功效。适用于暑热引起的头昏脑涨、恶心呕吐、腹痛泄泻等症。成人每次口含5~10粒,儿童适当减少,舌下含服效果最好,亦可冲服。应注意的是,因感冒引起恶心等症时,不要服用人丹。

■十滴水

具有健胃、驱风、清热解暑等作用。适用于暑热引起的头晕、恶心、胃肠不适等症。成人每次20~40滴,儿童酌减;另外,用1~2瓶倒入洗澡水中,可防治小儿痱子。烈日下劳作、旅行时,凡有烦热之感,均可口服十滴水,能消暑解热。

■藿香正气片(丸、水)

具有解暑、降温等功能。适用于因暑湿引起的浑身无力、四肢酸懒、胸闷心烦、恶心呕吐、肠鸣腹泻等。成人每次服4片,儿童酌减,每天服三次。

■克痢痧

具有散热解暑、解毒辟秽等作用。适用于中暑、腹痛泄泻、痢疾等症。内服每次两粒,一日3~4次,儿童酌减。中暑惊厥者可取本品适量喷入鼻孔,如不见打喷嚏,可在15分钟后再用一次。儿童在喷鼻时一定要注意用量,不可过量,用量过大会引起不良反应。

■诸葛行军散

含有姜粉、冰片、麝香、牛黄、珍珠等成分,具有开窍辟秽、清暑解毒等功效,适用于头晕、暑痧等症。一次用温开水吞服0.3克~0.6克。要注意的是,婴幼儿不可服用该药。

■清凉油

内含樟脑、薄荷油、桉叶油、桂皮油等。头痛头晕时,取少量涂于印堂穴和太阳穴,能提神醒脑,给人以凉爽、舒适之感;蚊虫叮咬、皮肤瘙痒或有轻微的烧伤、烫伤时,取少量涂于患处,能活血消肿、镇痛止痒。注意外擦时要远离眼睛,一旦进入眼睛,应赶快用清水冲洗。 ■风油精

具有清暑解毒,利湿除烦,镇痛驱风的功效。适用于中暑引起的头昏头痛,夏天夜晚因贪凉引起的腹痛等。头昏头痛者可于前额及两侧太阳穴外涂少许;腹痛者则可外涂于肚脐和尾骶部,或取2~3滴用温水送服。需要注意的是,口服该药时一定要稀释至1%以下。

■薄荷锭

含薄荷脑、柠檬油、桂皮油等,具有解郁疏气、散风去热的功效,头脑胀痛时,嗅吸或搽患处均可。注意千万不要让幼儿口服,以免产生过敏反应。

■六一散

具有芳香化湿功效,适用于夏日中暑、身热心烦、口渴、小便黄少或灼热。每次6克~9克,泡水当茶饮。购买时要注意,此药为粉末状,不是胶囊。

■痧气丸

此药芳香化浊、辛凉清热。适用于中暑、腹痛吐泻、牙关紧闭、四肢冰冷、昏厥等症。内服每次4粒,温开水送下。需注意的是,孩子中暑时不能用此药。

■无极丹

具有清热祛暑、镇咳止吐的功效。适用于暑热后头昏脑涨、心烦口渴、恶心呕吐,也可用于晕车、晕船。每天口服20粒,儿童酌减。 十一、同是解暑药不能相互替

进入夏季,时常能见到在一张处方上开了好几种解暑药的情况,也时常能听到有些医生或病人说:“没有藿香正气水就用十滴水代替吧。”但是,藿香正气水与十滴水虽然都是常用解暑药,但却不能相互替代。因为藿香正气水与十滴水无论在药物组成还是功效主治上,都有着很大的差别。

藿香正气水有解表化湿、理气和中的功效,主治因外感风寒、内伤湿滞所致的头痛昏重、脘腹胀痛等症。夏季炎热,何来风寒?夏季虽然气候炎热,但因天气骤然变化而防御不及时或因室内空调温度过低等原因,均会感受风寒之邪引发疾病。而内伤湿滞,则是指夏季阴雨天气较多,当湿气侵犯人体脾胃时,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而引发疾病。现代医学研究证实,藿香正气水可用于夏季感冒、肠胃型感冒、急性胃肠炎、消化不良等疾病。临床表现有恶寒发热、胸膈满闷、恶心呕吐、肠鸣泻泄者可以服用。十滴水有健胃、祛风的功效,主治因中暑所致的头晕恶

心、胃肠不适、腹痛等症。如果暑热兼湿,使脾胃升降失常,故有恶心、胃肠不适、腹痛等症状,可急服十滴水。

不难看出,藿香正气水主要擅长治疗夏季风寒湿邪引起的夏季感冒、胃肠炎等疾病。而十滴水主要用于中暑症,即感受暑热引起的头晕昏迷、胃肠不适等。一药主治风寒湿之邪所致疾病,一药主治暑热湿之邪所致疾病,两者的功效主治截然不同。

十二、感冒选用抗生素对吗?

感冒和流行性感冒,是一种或多种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很多人患感冒后,为尽快消除鼻塞、流涕、咳嗽、发热等症状,常服些抗生素,有的甚至服用一些高档抗生素。其实这是不必要的,因为抗生素主要是对细菌有杀灭作用或抑制作用,对各种病毒感染并无作用。不但如此,不合理地滥用抗生素,还会使肠道内某些合成维生素B族和维生素E的正常菌株受影响,甚至导致二重感染。

综上所述,病毒性感冒,如未并发细菌感染,可服用一些对症治疗的抗感冒药或抗病毒药,如感冒冲剂、感冒清、吗啉胍等,即可减轻症状,不要过分依赖抗生素。

十三、感冒认识上的三个误区

“感冒了,赶快喝杯白酒,去去寒气,感冒就好了。”这是错误的。医学家认为,感冒时喝酒会加重呼吸道黏膜血管扩张、充血,使呼吸道分泌物增多,病情将会进一步加重。此时如同时服用抗感冒药,则酒精会增强其不良反应。因此,感冒时喝酒,有害无益。

“感冒了,赶快捂上厚被子发汗。”医学家认为:靠发汗来治流感是不对的,因为发生感冒特别是流感时往往会发生高烧,此时应降低体温而非捂紧棉被。

“喝姜糖水可治感冒。”医学家认为:偏方不一定都灵验,不分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感冒,盲目地只喝姜糖水,可能会贻误病情。 十四、坚持合理使用抗生素

1、一定要有严格的用药指征,不可滥用抗生素。如病毒性感冒,用抗生素不但无用反而有害,坚决不要滥用。

2、细菌性疾病,最好作药敏试验,然后选用最敏感的抗生素,以求最佳疗效。

3、指征明确,用药量要足,并坚持按疗程用药(即用药时间),不可以随便减少药量或缩短用药时间。

4、根据病情需要必须联合用药的,要注意这样的原则:一般以两种联用为宜,且能起到协同或相加的作用;或因一种药要达到血液有效浓度时用药量太大,毒副作用对健康不利,另一种作用相似但可减少前一种药的用量。

5、使用某种抗生素疗效不好时,应考虑剂量、用药时间、给药方式等因素,但不要随意更换新的一种抗生素,以免产生耐药性。

6、不要随意将抗生素作为预防感染用药;皮肤、粘膜的局部疾病应尽量避免用抗生素。

十五、腹泻别滥用抗生素

有人认为,腹泻必然是胃肠道细菌感染,因而一旦遇到腹泻便使用抗生素来治疗,如黄连素、庆大霉素、环丙沙星、氟哌酸等。

诚然,霍乱、痢疾和一部分由大肠杆菌感染所引起的肠炎,确实是细菌感染,治疗时常常需应用抗菌药物。然而,腹泻未必全是细菌感染胃肠道所致,如:腹部受凉引起肠蠕动加快;对乳品、鱼、虾及蟹等食物过敏引起肠的变态反应;胰腺外分泌功能不足,胰腺癌等;胆汁排出减少、双糖酶缺乏使肠腔内存在大量未经消化而不能被吸收的溶质,引起高渗性腹泻;外出旅行或迁居外地生活,有的人因为生活环境的改变使肠道内正常菌群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变化,从而发生了“菌群失调症”而引起的厌食、呕吐、腹痛甚至腹泻不止等症状;有些婴儿因饮食不当,辅食增加过快过多,造成的腹泻等,举不胜举。诸如此类腹泻便没有细菌感染存在。还有些腹泻,如婴幼儿秋冬季腹泻,成人和大孩子夏季“流行性腹泻”和霉菌性肠炎等都不属于通常所说的细菌感染。其中,婴幼儿秋冬季腹泻和夏季“流行性腹泻”系病毒感染所引起,而霉菌性肠炎是由与各种普通细菌特性完全不同的一类霉菌引起的。既然病源不同,治疗方法就不应该完全相同,所以应用抗菌药物应当慎重。

许多抗生素,尤其是口服后,均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胃肠道副作用,如恶心、呕吐、腹泻或食欲下降,甚至影响肝脏、肾脏和造血功能,其中以广谱抗生素引起的胃肠道副作用较为严重。其原因,除化学刺激因素外(化学刺激性与剂量有关),广谱抗生素可引起体内的菌群失调而导致二重感染是另一个重要因素。

二重感染,亦称菌群失调症。在正常情况下,人们处于一个庞大的微生物生存的环境中,人体的皮肤粘膜和与外界相通的腔道,如口腔、鼻、咽、肠道等处,都寄生着一定数量的细菌,这些数量繁多的细菌,与人体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对人体不但无害,反而有益。其中肠道的正常菌群,在食物的消化吸收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而且,肠道正常的菌群还对危害人体健康的致病菌有着强大的抑制作用,可以有效地抑制它们的生长繁殖,这对人体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在医学上称为生态平衡。

抗生素特别是广谱抗生素的应用,往往使体内各处的敏感菌受到抑制,而使耐药菌乘机在体内繁殖生长,导致二重感染。也就是说,本来用抗生素想杀灭致病菌,结果反遭致更厉害的细菌感染,其中,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革兰氏阴性杆菌是二重感染的主要病源。由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所致的二重感染,主要形式为肠炎,可见,广谱抗生素应用过程中所引起的二重感染往往会加重腹泻。

另外,广谱抗生素的应用使肠道内很多细菌受到抑制,这些细菌中有些具有合成维生素B族和维生素K的能力,因此,菌群失调后就可能导致维生素B复合物缺乏,可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 十六、现实生活中常见的滥用抗生素现象

1、无用药指征也用抗生素。如感冒发烧,许多是因病毒引起的。可不少人执意认为抗生素是“退热万能药”,不问感冒发热是何种病源引起的,随随便便就用抗生素,效果自然不理想。一种抗生素不灵立马再换另一种抗生素。本来即便是细菌引起的感冒发烧,本来常用的一线

抗生素能解决的问题,偏用了二三线抗生素。广谱抗生素的滥用,造成了细菌耐药性的增强。临床上出现了用高级抗生素—细菌耐药性增强—再用更高级的抗生素的恶性循环。结果,不仅病情得以继续发展、恶化,还因大量使用抗生素,破坏了人体内正常菌群的生态平衡,造成人体免疫力下降,诱发各种合并症,大大增加了疾病治愈的难度。

2、不顾患者的具体病情,医生无原则地迁就病人或病人家属用“好药”、“多用药”的要求,不恪守用药守则,因此造成毒副作用或严重后果。武汉市的一项调查显示,仅20xx年一年中,这座城市的居民使用抗生素药的费用达到2亿元人民币,而其中约1/3的病人根本不需要用抗生素;5%的人用抗生素后不仅没起到疗病的作用,反而对肝、肾造成不良影响。

3、不合理的联合用药。有人认为几种药联用,药效会更好,其实不然,有些药与药之间会发生排斥作用。如红霉素与林可霉素联合应用,不仅因两者的抗菌作用基本相同,实无必要,而且两药的药性还可能产生对抗,反而使疗效降低。

十七、抗生素易使菌群失調

近几十年来,医学在迅猛发展,与此同时也产生了许多医源性疾病,其中以药源性疾病最为常见,菌群失调就是其中之一,它多由于抗生素使用不当所引起,重者可致死亡。现在抗生素已被广泛地使用,有些病人甚至稍有小恙便自我投服抗生素,由此极有可能带来严重后果,所以了解菌群失调与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就显得极为重要。

什么是菌群失调呢?它是指寄生在人体内的各种细菌之间失去了正常的调节和平衡,造成细菌种类、数量和定植部位的紊乱。正常人体的皮肤、口腔、消化道、呼吸道及生殖系统等处都寄生着大量的细菌群,其中一些是致病菌,一些是条件致病菌,这些病菌在免疫、营养和生物拮抗方面对身体起着重要的生理作用;然而即使在常态下,这些菌群也随时会受到内环境的影响而失去其平衡状态,但通过人体的自我调节和防御能力的发挥,其又能保持细菌群之间的协同和相互制约作用,恢复平衡状态。抗生素可减少体内寄生细菌的数目,可清除敏感细菌,但机体同时又被外源或内源耐药菌所占据,此时,机体如有良好的免疫力,临床上可以不致病,但严重的菌群失调对人体会导致一系列的病理生理改变,其主要表现为自身感染,即二重感染。

十八、细辨含量规格谨防被骗

自购药时细辨药品含量规格,能及时发现有些不法药店用小含量药品冒充大含量药卖,避免“挨宰”。有些不法药厂故意在药品含量标示上耍花招,如维生素E胶丸,个别厂家在包装盒的显眼处标明“每丸100毫克”,显然,这是一种大含量的维生素E制剂。其实他们又在包装背面最下面不显眼处用小字注明“每粒丸重100毫克,含维生素E5毫克”。所以消费者在自购药时一定要细辨含量,免得上当受骗。

十九、红霉素不宜饭后即服

红霉素不宜饭后立即服,应在饭前1小时或饭后两小时服用。据研究:若饭后立即服或饭中服红霉素,因胃中有食物,延缓胃排空,而药物主要在小肠上部吸收,胃排空的快慢,可影响药物的显效时间、高峰

(浓度)期及作用的强度。饭后立即服红霉素较饭前服血药浓度下降50%~80%。很明显,饭后立即服红霉素,其药力大大降低。 二十、农村社区医生用药误区

滥用输液在农村、社区卫生室(诊所)比较普遍,乡村医生最喜欢使用的治疗手段就是输液。他们认为输液作用快,只要病人病情稍重或迁延几天,就首选输液治疗。其实,在给药途径上,应该是可口服治愈疾病的,就不用肌注,能肌注治愈的就不用输液。滥用输液既加重病人的经济负担,又可能引起输液反应、感染及注射局部的损伤等。

滥用抗生素农村、社区医生把抗生素当成消炎、祛火药,一般感冒、发热都用。其实,农村常见病中真正细菌感染的并不多,比如感冒,多数是病毒感染,使用抗生素并无作用。滥用抗生素,既浪费病人钱财,又扰乱人体内的菌群平衡,还导致细菌耐药,降低病人再次用药的药效,甚至损害肝、肾功能,因滥用抗生素引起的药源性疾病已有很多,如链霉素引起耳聋等。

滥用激素可以收到立竿见影的作用。因此,在抗炎、抗病毒、抗过敏方面作用快、疗效好,农村、社区医生尤为喜用,以至滥用。其实,除少数疾病外,一般疾病无需使用激素,必须使用时,也只宜短程、适量、规范。

滥用激素还会影响青少年的生长发育,引起中老年人骨质疏松,还易形成药物依赖。

超量用药一些农村、社区医生认为,药量越大,疗效越好,尤其对慢性病或长时间用药疗效不好时,喜欢加大药量以求显效。殊不知,药量和疗效并不成正比,“是药三分毒”,何况超量呢?

不合理配伍有些农村、社区医生喜欢多种药合用,以为总有对症起效的。其实,药物之间有时互相拮抗或互相发生反应,如中药之间有“十八反”、“十九畏”,西药之间更易发生化学反应而使药效降低,甚至危害病人。尤其在输液治疗上,多种药物在溶液中易发生反应,不合理配伍是降低药效的一个重要因素。

用药时限模糊农村、社区医生对病人用药时限把握不准,该停药的不停,不该停的又急停,一般都是症状消失即停药,也有疾病已愈仍让病人长时间用药的。如让气管炎病人长期服用抗生素,造成细菌耐药等。 滥用止痛药、退热片有些农村、社区医生甚至把退热片作为祛火药而用于不发热的病人。其实,疼痛和发热都是疾病发生、发展的信号,在未明确诊断前,一般不要过早使用止痛药、退热药,以免掩盖病情,贻误诊断。

二十一、家庭药箱配臵三误区

误区一:选药不当。药店一般出售保健品、非处方药品、处方药品三大类。非处方药是指那些无需持医生处方,市民可直接从药店购买的药物,其外包装盒上有“OTC”标志;如果药品外包装盒上无OTC标志,且标明是“药准字号”,则这类药属于处方药;保健品包装盒上则是“食字号”标志。“家庭药箱”应尽量选择安全性高的OTC药品。某些导购员推荐一些不合适的药品,市民购买时一定要注意识别。

误区二:购买过量。有些市民为图方便,在药店一次性购买许多药。但太多的药品用不完容易过期,服药过量或不当可能会造成自身器官损害或浪费。

误区三:没有及时清理。大部分家庭没有定期清理药箱的习惯,有的家庭还怕浪费,认为服用外观无异样的过期药对健康没损害。

专家提醒,许多药由于稳定性较差,易受光线、温度、湿度等影响,吃剩的药品如未在合适条件下存放,容易出现爆裂、发霉、斑点、自融、水化等现象,这种变质药不能吃。还有些药从表面上看不出异样,但也不能服用,因为药品一旦过了有效期,药效会降低,毒性则会增高。 二十二、服药饮酒酿恶果

酒的主要成分是乙醇,能与许多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尤其应用下列药物时饮酒,将会引起药效降低或增加毒性反应,严重时甚至可以危及生命,应当引起大家注意。

引起双硫仑反应(戒酒硫反应)

头孢菌素类头孢哌酮、头孢美唑、头孢米诺、头孢甲肟、头孢曲松、头孢胺卞、头孢唑啉、头孢拉定、头孢洛克等;硝咪唑类药物有甲硝唑、替硝唑、奥硝唑、塞克硝唑等;其他药物有呋喃唑酮(痢特灵)、氯霉素、酮康唑、奥美拉唑等。服用上述药物时饮酒,可使乙醇氧化代谢受阻(酶抑制作用),导致体内乙醇积蓄而呈醉酒样反应,表现为面红、眼结膜充血、头晕、恶心、呕吐、出汗、口干、胸痛、心跳加快、视力下降和呼吸困难等,老年人、儿童、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及对乙醇敏感者反应更为严重,反应剧烈者可发生呼吸抑制、心律失常、休克甚至死亡。

因此使用上述药物期间及停药4~5天内不宜饮酒。如果出现严重的戒酒硫样反应,应立即采取治疗措施,如维持血压,给予大剂量维生素C,酌情使用抗组胺药,并注意检测血钾、血镁浓度,及时纠正低血钾、低血镁。

增加毒性

扑热息痛、甲氨喋啶、四环素、异烟肼、利福平、丙戊酸钠、酮康唑及抗血吸虫药等与乙醇联用会诱发或加重肝损害;酒后服用磺胺类药物可加重酒精中毒,酒后用二甲双胍、苯乙双胍可致乳酸中毒,服用溴化物后饮酒会使人意识模糊、谵妄等。

降低药效

乙醇可增加心得安的清除率而使药效下降,硫酸亚铁可与含乙醇的制剂形成沉淀而影响吸收。服用异烟肼饮酒会使异烟肼代谢加速导致药效降低。乙醇还可影响别嘌醇控制痛风的效果。

引起神经系统症状

苯巴比妥、苯妥英钠、安乃静、安定类、氯丙嗪、水合氯醛、酮替酚等与乙醇联用可明显加重中枢神经系统抑制作用,严重者可死亡。酒后服用锂制剂可引起或加重意识模糊、谵妄等精神症状。乙醇与抗组胺药如异丙嗪、苯海拉明、马来酸氯苯那敏(扑尔敏)等联用会增强该类药物嗜睡作用。

其他

酒后服用保泰松、吲哚美辛、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均可引起胃出血,主要是酒精与以上药物合用后增加了药物对胃肠黏膜

的刺激所致。另外酒后服用降糖药、注射胰岛素,可使血糖过度降低,导致低血糖进而引发一系列症状。

二十三、服哪些药忌饮茶

药物的种类繁多,性质各异,能否用茶水服药,不能一概而论。在多数情况下,不主张用茶水服药。在服用下列药物时,为了提高疗效,最好不要饮茶,更不要用茶水送服下列药物:

1.服用含重金属成分药物,如硫酸亚铁、碳酸亚铁、枸橼酸铁胺等含铁剂和氢氧化铝等含铝剂的西药,茶汤中的茶多酚类物质会与药物中的金属离子结合而沉淀,不仅不能为人体所吸收,降低或失去药效,而且还会刺激胃肠道,引起腹痛和便秘。

2.服用镇静催眠药如鲁米那、速可眠、三溴片、安定,抗组胺药如苯海拉明,镇咳药如咳必清以及中药贝母、知母、酸枣仁等,也不宜用茶水送服。因为茶叶中含有咖啡因(亦称“咖啡碱”),具有兴奋作用,故应避免药性冲突降低药效。

3.服用酶制剂如胃蛋白酶、胰酶片、多酶片、溶菌酶等,这些药物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茶叶中的多酚类可与酶结合,降低酶的活性;茶水中的鞣酸与药物发生作用,可生成不溶性沉淀而降低药效。

4.服用某些生物碱制剂如盐酸麻黄素、黄连素、磷酸可待因,以及阿托品、阿司匹林等药物,也不宜用茶水送服。这些药物中的生物碱可与茶中的鞣酸发生沉淀,降低药效。

5.服用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如痢特灵、苯乙肼、甲基苄肼、闷可乐、优降宁时,少量饮茶可引起失眠,大量饮茶可使血压升高。

6.服用苏打片、健胃片、小儿消食片等含碳酸氢钠的药物,不宜饮茶,因茶中的鞣酸可使这些药物的有效成分中和分解,降低药效。

7.服中药温补药时应少饮茶少食萝卜,因茶叶性凉下气,能降低药物温补脾胃的效能。有些中草药如麻黄、黄连、钓藤、黄芩、大蓟、小蓟、元胡等,一般也不宜与茶水混饮,不然中药所含生物碱等有效成分会与茶中的鞣酸发生沉淀而失去药效。服人参等滋补品时也不宜饮茶,因茶可降低其滋补作用。

二十四、几种不能同用的药

四环素类药:包括四环素、土霉素、强力霉素、金霉素等,不能与氧化铝、胃舒平、各种钙片、硫酸亚铁同服,不能与苯妥英钠、冬眠灵同服,不能与青霉素同服。

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包括链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等,不能与速尿、利尿酸钠同服。

磺胺类药:不能与乌洛托品同服,也不能与酵母片、普鲁卡因同服。 作用与消化系统的药物:胃舒平与酵母片不能同服。乳酶生与抗生素不能同服;与活性炭、次碳酸铋等肠道吸咐剂不能同服;与胃舒平~氢氧化铝、小苏打等不能同服。

维生素类药:维生素B2与四环素类药、林可霉素。制霉菌素不宜同服;维生素C不宜与红霉素合用;维生素E不宜与阿斯匹林等水杨酸类解热止痛药同服。如必须同服,应间隔2小时分别服用。维生素类对青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等抗生素有一定影响,也不宜同服。 二十五、阿莫西林可引起幼儿牙齿损害

根据美国牙科协会刊物报道,婴儿使用阿莫西林,有可能造成后来萌生的第一恒磨牙(俗称“六龄齿”)和第一中切牙的斑釉症状。服药时间越长,斑釉症状越严重。该研究还发现,所调查的对象在1岁时有3/4服用过阿莫西林;在32个月时,则有91%服用过阿莫西林。所有被调查对象的中切牙斑釉发生率为24%。研究发现,在婴儿3~6个月内服用阿莫西林,牙齿斑釉的发生率最高。

二十六、维生素E慎与五种药同服

许多人将维生素E当成营养品长期服用。然而实际上,人们在服用维生素E时还存在着一些误区。维生素E不应长期大剂量服用,如有特殊需要,最好一日量不超过200mg,特别是当维生素E与下列五种药物同时使用时,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切勿自行服用。

●阿司匹林维生素E与阿司匹林都能降低血液黏稠度,所以当维生素E与阿司匹林同时服用时,医生应根据具体情况调整病人的服用剂量。 ●维生素K维生素E对维生素K有拮抗作用,并且能够抑制血小板的凝聚,降低血液凝固性。因此,在做外科手术之前或是在服用抗凝血药物时,请不要与维生素E同时服用。

●洋地黄维生素E可增强洋地黄的强心作用,使用此类药物的病人请慎用维生素E,以免发生洋地黄中毒。

●新霉素影响脂肪吸收的药物如新霉素,会影响人体对维生素E的吸收,因此同时服用可能会降低两者的药物作用。

●雌激素长期大剂量(每日用量超过400mg)服用维生素E,特别是与雌激素合用,可以诱发血栓性静脉炎,应给予警惕。

更多相关推荐:
安全知识学习心得

安全知识学习心得通过这次对安全知识的各个方面的了解,我对安全工作也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和认知,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生命只有在安全中才能永葆活力,幸福只有在安全中才能永具魅力。安全构筑了我们美好的家园,成为连接亲朋好…

安全知识学习心得体会

安全知识学习心得体会心得体会就是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文字。读书心得同学习礼记相近;实践体会同经验总结相类。学习的方法每个人都有,并且每个人都需要认真地去考虑和研究它。精品学习网论文频道为您提供各类心得体会…

安全教育培训心得

安全教育培训心得通过这两个月的安全与质量的教育培训,我体会到安全的重要意义。我也从中学会了如何保护自身的安全、他人的安全、企业的安全,提高了我们的安全意识。我们对“安全”有了新的感悟与体会。一、安全的重要意义“…

安全知识学习心得体会

安全知识学习心得体会通过这次对安全知识系统的学习对安全工作有了进一步的理解提高了安全工作的基本理论知识对此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一安全工作应做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把安全作为头等大事来抓不安全事件带来的危害人人都懂但在...

安全知识学习心得体会

通过这次对安全知识系统的学习,对安全工作有了进一步的理解,提高了安全工作的基本理论知识。对此,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一、安全工作应做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把安全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应该以安全规章制度为保障,严格…

安全培训心得与感想

安全培训心得与感想培训单位:金鼎工作单位:淄博利林姓名:刘兆波通过这两天的安全知识学习,也亲眼目睹了一起重大的安全事故,我想,那将是我永远抹不去的记忆。。。。。也就是因为这起安全事故,让我明白了在日常工作中要增…

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心得体会

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心得体会20xx年8月份进行了安全生培训我受到很大教育感受很深对自己的职责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要强化安全生产的管理工作一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这是安全生产的工作方针也是长期安全生产...

参加xxx安全知识培训(讲座)报告--感想

参加xxx安全知识培训讲座报告安全对于每个人来说既是非常重要却又容易令人忽视安全顾名思义无危则安无缺则全从法律法规来看安全就是要以人为本要爱护和保护好自己以及他人的生命及财产的安全任何发展都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

消防安全知识培训心得

消防安全知识培训心得消防安全知识gt培训心得在日常生活中请问有哪位朋友会主动在家里配备灭火器的呢而家里又需要配备什么类型的灭火器呢对于有车一族的朋友们你们可曾想过为自己的爱车配备一个39多功能汽车救生锤39呢你...

消防安全知识心得体会

消防安全知识心得体会六2班王艳通过对消防法规和消防知识的学习对消防工作有了一定的了解也懂得了一些消防安全工作的基本理论知识有了以下几点体会一消防安全治理应做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把消防安全作为头等大事来抓火灾带来的...

20xx消防安全知识心得

20xx消防安全知识心得消防安全知识心得体会一通过对消防法规和消防知识的学习对消防工作有了一定的了解也懂得了一些消防安全工作的基本理论知识有了以下几点体会一消防安全治理应做到quot安全第一预防为主quot把消...

消防安全知识心得体会

消防安全知识心得体会王田美通过这次对消防法规和消防实用知识的学习对消防工作有了一定的了解也把握了一些消防安全工作的基本理论知识对此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一消防安全治理应做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把消防安全作为头等大事来抓...

安全知识培训心得(2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