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

时间:2024.3.31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学习6的加法

目标:
    1、学习按所出物品列算式,进一步理解加号、等号的含义。
    2、体验共同游戏的愉悦。
    活动准备:
    1、教具:实物卡、看图列算式卡
    2、学具:看图列算式卡、数字卡、实物卡、记录卡、看图分类计数等
    活动过程:一、复习6以内数的组成
    1、碰球游戏
    师:我们来玩一玩碰碰球的游戏,我和你合起来是5,嘿嘿,我的2球碰几球?
    幼:嘿嘿,我的2球碰3球。
    师:我和你合起来是6,嘿嘿,我的4球碰几球?
    幼:嘿嘿,我的4球碰2球。
    2、出示实物卡,复习6的组成,引出6的加法
    师:看,这张图片上有几只小猫啊?
    幼:6只
    师:上一次啊我们帮这些小猫分过类了,现在我们来动动脑筋,怎么样用算式表示
    (请3—4位幼儿)
    二、引出新游戏
    出示看图列算式卡,请幼儿操作
    三、分组操作
    (1)看图列算式(实物卡、数字卡)
    (2)6的组成卡
    (3)看图分类计数或用算式记录
    (4)看实物用算式记录
    (5)算式接龙
    四、总结评价
    集体验证部分幼儿的操作卡。

大班数学活动:学习7的减法

设计思路:

大班的孩子已经开始学习数的组成和十以内的加减法,将数学学习融入图片、游戏、生活中,让孩子在这种学习氛围中学得轻松自如、教学目标在不知不觉中完成。通过此活动让幼儿知道动物是我们人类的朋友,我们要和它们友好相处并保护好它们。

活动目标:

1、 引导幼儿学习按物体的特征分解画面,并能根据物体的不同特征学习编减法应用题,列减法算式。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积极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实物图(一棵大树,树上有7只鸟,一只大的、六只小的;两只白色的、五只黄色的;三只停在树上、四只刚起飞);算式题卡、粉笔、人手一套1—7的数字卡片,运算符号若干、毛毛虫图片若干。

活     动     过    程

一、小鸟来做客

出示图片,今天鸟妈妈带着小鸟飞到我们班来做客,小朋友们为它们表演一个节目吧!

二、为鸟儿们表演节目

1、 教师出示算式题卡(如5+2),幼儿快速从1—7的数字卡片中找出正确答案并举起。

2、 游戏进行若干次。

三、鸟妈妈出难题

小朋友真能干,现在鸟妈妈出难题要考考你们。

1、 引导幼儿仔细看图,分解画面。

问:图上有谁?有几只?它们一样吗?有什么地方不一样?(引导幼儿说出颜色、动态不一样)

2、 引导幼儿根据物体的不同特征编减法应用题。

⑴、 幼儿相互讨论

小朋友都看见了树上有1只大鸟、6只小鸟;有2只白色的鸟、5只黄色的鸟;有3只停在树上、4只刚起飞;你能根据这些特征编出减法应用题吗?(幼儿讨论)

⑵、 集中讨论

①、 教师根据鸟大小不同编减法应用题:树上有7只鸟,有1只是大的,几只是小的呢?然后请幼儿列式计算,并说说各数表示什么。

②、 谁能根据鸟颜色不同编减法应用题呢?(请能力强的幼儿示范编应用题,幼儿编出应用题后,集体列出算式,然后一起说说算式中各数及各符号所表示的实际意义。)

③、 用同样方法根据鸟的动态编减法应用题,为什么要问还剩下多少只?

幼儿讲述,教师在黑板上写出算式。

3、 带领幼儿读7的6种减法算式。

四、与鸟儿们玩捉迷藏

鸟妈妈对我们小朋友的表现很满意,它们想跟我们玩捉迷藏的游戏,你们愿意吗?

1、 教师遮住若干只小鸟,让幼儿看图并列出减法算式。

2、 请个别幼儿讲述自己列的算式题中各数所表示的含义。

幼儿园数学教案:认识单双数

     一、活动目标
    能区别10以数的单双数。 
    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二、重点与难点 
    理解单数和双数的含义。 
    三、材料及环境创设 
    在活动室里放置一些成单成双的物体。 
    在教学角里提供木珠、雪花片等操作材料。 
    各种贴绒水果、动物、教学卡、汉字卡……。 
    四、设计思路 
    幼儿区别和理解10以内数的单双数,一般要经过以下过程:第一对单和双概念的了解,即知道一个物体为单,如人身上的嘴是单个的。两各物体是双,如一双手,一双眼睛。第二形成区别一组物体是成双的还是成单的技能。即知道一组物体如果两个两个数,数到最后正好数完的是双数,数到最后还剩一个的是单数,并能进行实际操作。第三运用上面的技能区别10以内数的单双数。如6个物体先用数字6表示,然后通过操作知道6个物体是成双,即确定6是双数。经过这一过程,幼儿可以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10以内的单双数,并且可以举一反三。
     五、活动流程 
    感知——操作——理解——迁移 
    通过寻找活动感知单和双的含义。 
    (1)让幼儿找出自己身上成双和成单的东西。 
    (2)让幼儿在活动室里找成双和成单的物品。 
    (3)让幼儿说出大自然中成双或成单的物体。 
    2.通过操作活动形成区别单双数的技能。 
    (1)教幼儿认识汉字:单、双。 
    (2)讨论如何知道某组物体是成双还是成单的,如班上的小朋友数是单还是双?让幼儿了解区别单双数的操作定义,即“两个两个数,……” 
    (3)让幼儿操作教学角里的材料,区别盒子里的物体是双还是单,贴上相应的汉字。     3.通过讨论理解如何确定某数是单数还是双数。 
    (1)出示1~10的数字让幼儿将数字分为单数和双数两类。 
    (2)讨论为什么1、3、5、7、9是单数,2、4、6、8、10是双数。 
     先让幼儿在每个数字下贴上相应的水果或动物卡片,然后用操作定义去证明。 
    (3)出示图片,让幼儿判断图上的物体是成双的还是成单的。 
    讨论用什么方法可以很快作出正确判断(该环节着重训练幼儿思维的灵活性。) 
    (4)通过迁移活动培养幼儿举一反三的能力。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认识2、3的相邻数》

   活动目标:
    感知2与3前后两数的相邻关系,探索发现的乐趣。
    活动准备:
   提供三种颜色不同的瓶盖个三个,每人一套1—4的数字卡片。
    活动过程:
    1、分别取三种颜色不同的瓶盖个三个,一一对应排成三横排,中间一排的瓶盖不动,让三排瓶盖变得一排比一排多一个,讨论如何才能做到。
    2、找出相应的数字卡片摆在瓶盖的左边,讨论:比3少1的数是几,应排在哪里;比3多1的数是几,应该排在哪里。
    3、引导幼儿归纳:3有两个相邻的好朋友,一个是比3少1的2,排在3的前面,一个是比3多1的4,排在3的后面。
    4、组织幼儿讨论2的好朋友是几和几,根据前面的方法与经验,引导幼儿借助瓶盖、数字卡片等加以验证。
    5、玩找朋友竞赛的游戏:幼儿分成5个人一组,排成三排,当教师说到4是,幼儿马上排成2、3、4三排,中间一排人不要动。看看哪组小朋友排得又快又对,这一组就是胜利者。
    活动延伸:
 在科学区投放1到10的数字卡片及不同颜色的瓶盖若干个,让幼儿进一步探索10以内的各数的相邻数。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认识6以内的序数

 活动目标

指导幼儿认识6以内的序数。

活动准备

1.各种动物卡片。

2.准备一张画有6个格子的纸,并在纸上做一个记号。

3.幼儿作业纸。

动物运动会开始了!你能按前后顺序,分别说出第几跑道的什么动物跑在第几吗?

活动过程

1.请幼儿将动物卡片摆成一排,教师事先在幼儿的桌子上贴一个红色圆点。参考提问:数一数一共有几只动物,分别是什么动物?从红色圆点这边数起,小鸡排在第几位?排在小鸡后面的是什么动物,排在第几位?排在小鸡前面的是什么动物,排在第几位?排在最后的是什么动物,排在第几位?

2.请幼儿拿出画有格子的纸,从画有记号的这边数起,把第二格涂成红色,把第五格涂成蓝色,并在蓝色格后面画一朵花,说出这是第几格?

3.引导幼儿看作业纸。参考提问:动物运动会开始了!请小朋友说一说,在第一跑道的是什么动物?松鼠在第几跑道?跑第一的是什么动物?小鸭子跑第几?

活动延伸

1.“猜猜他是谁”。参考提问:从左边数他排在第四,从右边数排在第二,请问他是谁?一共有几个人在排队?

2.“把第四朵花染成红色”(没有要求幼儿从哪边开始数)。

活动讲评

在上面列举的活动中,教师注意了由易到难这样一个原则。一开始就确定了数数的方向,不让幼儿造成认知上的冲突,便于幼儿理解、表达物体的排列次序。在延伸活动中,幼儿会出现冲突,主要表现在没有统一起始的方向,通过对冲突的讨论、分析,使幼儿进一步理解序数的意义。


第二篇: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


                 学写数字12

(一)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数量是1和2的人和物的个数.会读、会写1和2.

(二)使学生了解1和2的数序.认识“>”、知道2比1多用“2>1”表示.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使学生初步体会数都是从实际中抽象出来的.

难点:写数字1和2.

课前准备

(一)教具:1,2的主题图、计数器、绒板、小棒、圆片.小鹿、小鸭、小正方体和枫叶实物图片.1,2的数字卡片和田字格黑板.

(二)学具:小棒、1和2的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看图回答问题:

谁比谁多?(梨比苹果多)

还可以怎么说?(苹果比梨少)谁和谁同样多?还可以说几和几同样多?

2.老师在计数器上拨珠,学生数数,从1数到10,再从10数到1.

(二)学习新课

启发谈话:刚才同学们看老师拨珠数数都数得很好.从今天开始我们要学习数的认识,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1,2的认识.(板书课题)比一比,看谁学习最认真.

1.教学1的认识.

(1)出示主题图:看图数出数量是1的人和物.

师问:图上画的谁?她在做什么?(小学生在写作业)这个小朋友写字的姿势好不好?

师说:我们应该向她学习,写字时,姿势要端正.

师问:图上除了小朋友还有什么?(有课桌、椅子、书、笔和铅笔盒)

数一数:这些东西都是多少?(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本书、一支笔、一个铅笔盒)

(2)出示小鹿图:

师问:圈里有几只小鹿?(1只)

指名一个同学上前在计数器上拨出1个珠子.

师说:请同学们从学具袋里拿出1根小棒.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你们仔细看看教室里哪些东西的数量可以用1来表示?

(教室里有一块大黑板、一张讲桌、一张课表、一把大尺子……)

师说:刚才同学们数的这些人和物的数量都是1,我们就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用红笔描写课题1)

2.教学2的认识.

(1)出示主题图:看图数出数量是2的人和物.

师问:图上画的谁?有几个小朋友?他们在干什么?(图上有2个小朋友在试飞航模飞机.)

师问:图中画的人和物的数量各是几?

指名说:2个小朋友、2架小飞机、2只小鸟.

(2)出示鸭子图:

师问:这是几只小鸭?

老师在计数器上拨2个珠子.

师问:老师拨出几个珠子?

请同学们从自己的学具袋里拿出2个圆片.

启发学生说出在日常生活中哪些人和物的数量可用2表示.

(人有2只手、2条腿、两只眼睛……自行车有2个轮子……)

师说:刚才我们数的这些人和物的数量都是2,就可以用数字2来表示.(用红笔描写课题2)

3.教学1和2的顺序.

(1)老师在计数器上先拨出1个珠子.

师问:我再拨出几个,就是2个珠子?

1个珠子添上1个珠子是几个珠子?

(2)学生摆小棒:

先摆1根小棒,想一想,再添几根就是2根?(自己动手摆)

师问:1根再添上几根,就是2根?

(3)出示点子图:

出示:●这是几个点子?在下面写几?(师在点子下写1)

出示:●●这是几个点子?在下面写几?(师在点子下写2)

提问:我们要把这两个数排一下队,应该谁在前,谁在后?(1在2的前面,2在1的后面)

师说:对!在数的顺序中,1在2的前面,2在1的后面.

4.比较数的大小.

(1)出示方木块图:

师问:2个方木块和1个方木块比,谁多谁少?(2个方木块比1个方木块多)

(2)认识大于号:

师说:2个方木块比1个方木块多,也就是2比1多,我们就可以用符号来表示.(老师板书“>”)这个符号叫大于号.(老师在“>”下面写“大于号”)这个式子读作:2大于1,表示:2比1大.(指名说)

5.教学2的组成.

出示枫叶图片:

师问:有几片枫叶?这2片枫叶可以分成几和几?

老师演示:2片枫叶可以分成1片和1片.

师问;1片和1片合起来是几片?学生回答后,老师板书: 以说1和1组成2.(指名说、齐说)

6.教学1和2的书写.

(1)指导书写数字1:老师在田字格黑板上范写一个1,然后说要点:1要写在田字格的左半格,上下顶格写,从上到下稍斜一点,笔道要直,一笔写完.

学生在练习格里描写1.

(2)指导书写数字2:书写的要点是:2也是写在田字格的左半格,从左上格左角起笔,充满格画圆,画到横虚线左半部中间靠右再写斜直线写到左下角,最后写横.一笔写完.

教法同上.

(三)巩固反馈

1.请同学们拿出数字卡片1和2,按顺序排队.然后顺读,倒读一遍.

2.老师指2>1,指名读式子,说表示什么.

课后反思:这节课我们认识了1和2,会读会写1和2.会排列1和2的顺序,知道2比1多,用2>1表示.还记住了2的组成.整节课幼儿的课堂气氛比较活跃,能紧紧跟随教师的思路走,幼儿的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较好,能积极的动手,动脑。

                  学写3和4

活动目标

1、对书写感兴趣,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2、再次认识数字3、4,知道3、4所表示的数量;

   3,学习3、4的书写笔顺,能按正确的格式在数学本上正确书写3、4.

活动准备

有笔画的数字3、4;操作材料:数量实物卡4——5张,铅笔、数学本。

活动过程

1、幼儿操作材料——找3、4.

(1)   幼儿在自己的实物卡中找到数量是3、4的卡片。

(2)   幼儿将所有数量是3的卡片贴到黑板上,教师提问:他们共同的特征是什么?用哪个数字表示?数字3像什么?

(3)   幼儿将所有数量是4的卡片贴到黑板上,教师提问:他们共同的特征是什么?用哪个数字表示?数字4像什么?

2、教师引导幼儿学习数字3、4的笔画。

(1)   教师出示数字卡,引导幼儿看数字3、4的笔画。

(2)   幼儿用右手手指在空中和教师一起练习书写3、4.

(3)   教师在数学本的格式示范数字3、4的写法。

3、幼儿做书面练习。

按照格式要求独立书写数字。

课后反思:本节课我们认识了数字3、4,知道3、4所表示的数量,学习3、4的书写笔顺,能按正确的格式在数学本上正确书写3、4.,这节课课堂纪律较上一节课有很大的改善,大多数学生都能够正确的书写3,4,也能清楚的认识3,4所表示的数量,在这节课中幼儿的收获很大。

                   学写数字56 

活动目的:

1.让幼儿通过操作活动,理解和掌握6与相邻两数的关系和排列顺序。

2.使幼儿正确书写数字5和6。

活动准备:准备小组用的练习单若干张,1~7数字卡片若干。教学流程:

1.人手一套1~7的数字卡片,复习5的相邻数。

(1) 请幼儿找出5的相邻数,并按顺序排成一行。

(2) 问幼儿为什么找3和4做5的好朋友?要求幼儿能清楚说3个数之间的关系。

(3)共同小结:每个数都有两个朋友,一个在它前面,一个在它后面,前面的朋友比它少1,后面的朋友比它多1。

2.请幼儿按照以上方法找出6的相邻数。问幼儿:你找谁做6的好朋友?为什么?

3.分三组操作练习。

(1)改成相邻数。提供6以内数的练习纸若干张,要求幼儿根据相邻数多1和少1的关系进行改错:中间一排不动,其他排用去掉或添画的方法改成相邻数。

(2)印章。提供画有一排物体的练习纸,让幼儿根据相邻数的关系,印出它的相邻两数。(3)填数字。提供带有空格的数字练习纸,让幼儿根据相邻数的关系,在空格内填上相应的数字。

4.教幼儿书写数字6:从上线偏右一点起,向左下方画一个弧形,碰左线、底线,绕圈向上,画成一个小圆,小圆上面超中线一点。提醒幼儿注意坐姿、握笔姿势,保持页面整洁。

课后反思: 本节课使幼儿学会正确书写数字5和6。理解和掌握6与相邻两数的关系和排列顺序。学过了前面的1,2,3,4,幼儿掌握5和6的书写比较容易,许多幼儿都开始喜欢数学这一学科。

                  学写数字78 

活动目标:

1、学写数字7、8,掌握书写要点。  

2、让幼儿学习正确的书写姿势。  

3、培养幼儿对前书写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幼儿描画练习纸一张,铅笔人手一支。  

活动过程:。  

一、复习  

展示小朋友写的数字1—7。

二、学习7的书写。

1、出示数字“7” ,看一看7像什么。(镰刀) 

哪些人和物的数量可用7表示?老师示范并讲解书写的要点.

三、学习8的书写。  

1、出示数字“ 8” ,  

说说可以表示什么?哪些人和物的数量可用8表示?  

2、幼儿想象“ 8” 像什么?(8像葫芦娃娃。)  

3、老师示范并讲解书写的要点:从右上碰线到左线成半圆,拐向右下面成圆碰右线,下线、左线,在向上,在中线以上和原线相交,最后,线到右上角附近稍离起笔处为止。不封口。  

4、让幼儿用右手食指跟着老师在黑板上的书写动作做书空练习,以熟悉笔顺和笔划。  

三、幼儿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1、观察幼儿的握笔姿式、坐姿,及书写位置是否正确。  

2、提醒幼儿顶格、满格写。  z

3、提醒幼儿爱护自己的本子,保持本子干净(写错的字可由老师帮助擦去)  

四、活动评价。  

1、请书写姿势正确的幼儿演示坐、握笔、写字的姿势。  

2、在黑板上展示全体幼儿的字,对照标准字评出写的好的幼儿,在本子上画一个五角星作为嘉奖。 

课后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较好,,全体幼儿都能够正确的书写7和8,并且书写的较规范。

                   学写数字9和10 

活动目标:

1、喜欢书写数字,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2、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笔画顺序书写数字9和10.

3、复习认识数字9、10,知道9、10代表的实际意义,学习正确地书写数字9、10。

活动准备

数量为9、10的实物卡(与幼儿人数相等),数字卡9、10

活动过程

1、教师引导幼儿数一数,分一分。

(1)请每名幼儿手拿一张实物卡,将卡片分别放在标有数字9和10的篮子里,并陈述为什么要这么放。

(2)出示篮子中数量为9和10的,实物形态差别比较大的卡片各3个,请幼儿一一说出其数量,帮助幼儿理解,虽然它们的形状、大小不一样,但数量都是一样的,所以都是用同一个数字表示。

2、教师引导幼儿学写数字9、10.

(1)交代书写要求。

(2)幼儿独立书写,教师巡回指导。

(3)幼儿间相互检查。

课后反思:这次活动孩子写字的姿势进步了很多,握笔的方法也比以前好多了。孩子们都能正确的用实物来表示数字,大多数也能按正确的笔画来书写数字,但还有一小部分孩子还要多加练习和老师的引导效果才会更好。

                3.4的组成和分解

活动目标:   

1、在游戏活动中归纳、总结、学习3、4的组成,知道把3分成两份有2种份法,知道把4分成两份有3种份法。   

2、在操作活动中不断探索数的多种分法,并学会记录。懂得交换两个部分数的位置合起来总数不变。   

3、在游戏中学习3、4的组成,发展动手能力及观察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教具:

贴绒数字1、2、3、4及分合号、背景图(3辆汽车和4个圆点图)黑板。  

学具:

幼儿人手一套操作材料,记号笔一支,一个盘子里装有雪花片3片。  

活动过程:   

1、创设情境,引起幼儿兴趣。游戏:“我们都是好朋友”。  

2、初步探索3的组成。  

(1)小组活动:幼儿自由操作  

“今天,我们要来玩“雪花片”的游戏,好不好?那请小朋友每次都拿3个雪花片分成2份,试试看你能分出多少种不同的分法。”幼儿操作,老师巡视。提醒幼儿拿3个雪花片分成2份。  

(2)集体活动:汽车开来啦  

老师小结:3分成两份有2种分法,3可以分成1和2,2和,1和2;2和1合起来都是4。  

3、初步探索4的组成。  

(1)幼儿操作:“分颜色宝宝圆点”,在操作活动中不断探索4的多种分法,并学会记录。   

(2)让幼儿给4个颜色圆点宝宝分成2份。你们会怎么分?有几种分法?  

(3)老师写出4 的分合式: 4分成1和3,还有3和1这两组数都有一个相同的数字几?它们的数字相同,但是它们的位置不同,

只要知道了一种分法后,将两个部分数的位置交换一下,就是另一种分法,左边的数后面一个数比前面一个数多1,右边的数后面一个数比前面一个数少1,左右两边的数合起来都是4。  

(4)老师小结:4分成两份有三种分法,4可以分成1和3,3和1,还有2和2,1和3,3和1,还有2和2它们合起来都是4。   

4、幼儿操作练习,巩固游戏----“花朵和树叶”:3的组成3朵花朵分成2份,4的组成4片树叶分成2份。   

5、集体讲评幼儿操作练习,进一步巩固3、4的组成。

活动反思

数的组成与分解就是加法和减法以及部总关系应用题的基础和潜伏性知识点,所以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要突出分解和组成的过程。从中我体会到,教学不能只光教学当下的知识点,更要为以后的教学服务。

 

              5的组成和分解

 由于数学活动逻辑思维性很强,很抽象幼儿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在上一次4的组成与分解中,由于我的设计不恰当,整个流程不是很清晰,导致整个活动开展的不是很好。因此,在这次教学中,我让通过情境创设这个环节,让幼儿帮助农民伯伯分萝卜的这种情境,让幼儿发现一个数有多种分法,知道5的4种分法,掌握4的分成,通过此活动培养幼儿的分析能力、观察能力、记录能力以及对数学的兴趣。

活动目标:

  1、让幼儿感知4的组成,知道5的分合关系。

  2、发展幼儿的分析能力、观察能力掌握5的组成。

  3、初步培养幼儿的记录能力。

活动重难点:

能通过观察、分析一个数多种分法,掌握4的组成。

活动准备:

师:小兔子(2个      一个小白兔 一个小红兔)     萝卜(5个)  纸团 (5个) 杯子(2个)

 幼:笔  记录卡    数字卡(没人一张)

活动过程:

一:复习3的组成与分解。

1、玩“公鸡头母鸡头”复习4的组成与分解。

二:情境创设,学习5的组成与分解。

1、师:小朋友真厉害,看看梁老师帮你们请来了谁?

2、出示小兔子。

丰收的秋天到了,农民伯伯扒了许多的萝卜,我们来数数有几个?

3、师出示萝卜并一个一个贴在黑板中间。(观察萝卜的形状的大小、颜色)

提问:有几个萝卜?用数字谁来表示?

4、教师:农民伯伯要把5个萝卜分给两只小兔子吃,这可给农民伯伯给难住了,小朋友你们有什么好的办法来帮助农民伯伯?

(幼儿想办法)

(师小结:把5个萝卜,一部分分给小红兔,另一部分分给小白兔)

5、请个别幼儿来分。

是提问:你是怎么分的?5个萝卜分成了几个和几个?(根据幼儿的分法出示一种分合式,齐读)

引导幼儿说出(按形状的大小或颜色)来分

(根据幼儿的分法出示不同的分合式,齐读)

小白兔吃了x个,小红兔吃了x个,一共合起来吃了几个?

6、请第二个小朋友来分(依次类推)

小结:5的分法有几种?

三、游戏(猜一猜)

1、大班的小朋友都非常的棒,老师带来一件神秘的礼物,我们看看是什么?

2、出示杯子和纸团

我们要来和杯子纸团来玩一个游戏,游戏的名字是(猜一猜)要仔细听游戏规则。

(把5个纸团分别放到两个杯子里,出示一个杯子,另一个杯子老师要藏起来,请幼儿猜猜藏起来的杯子里面有几个纸团?)

3、玩游戏

四、记记录卡

1、小朋友游戏好玩吗?看看魏老师手上有什么?

2、出示记录卡。

提问:记录卡上有什么?那我们应该怎样去记录?

3、幼儿记录。

4、检查(对的幼儿到篮子里拿一张数字卡贴在左边的衣服上,学习等待)

活动反思

学习《5以内的分解与组成》是让学生理解分与合的重要思想,是认识客观世界常用的方法。让孩子在操作中认识数的组成,体验分与合,所有的例题和练习都是先把若干个实物分成两部分,再把分实物抽象成分解数,从数的分解体会数的组成。孩子通过这样的活动,不断体会分与合,感受分与合既是不同的,又是有联系的。
    在课堂上,我充分利用语言和教具让孩子充分理解分与合的意义。第一步,动手把4片画片分到两个盘子里,体会分,接着抽象成分数,然后想想“几和几合成4”。第二步,让孩子通过自己摆一摆能够发现三种不同的方法。这个过程中也是为了理解和记忆4的组成提供了形象支持。第三步,是抽象成数,这是重点,也是逐渐的过程,4可以分成3和1,让孩子理解3和1是什么意思。从半独立完成4可以分成2和几,到独立完成4可以分成几和几。第四步,让孩子在“分”的基础上理解“合”。
    从做题的角度来看,孩子都会这类型的题目了。但有的孩子我前面刚讲完他会做,但是过一会我请他上来做他就不会忘了。已是我每个环节都让孩子自己去动手分一分实物,再到分解数,这样他们能更具体形象地理解分与合。接下来的对口令和开火车填数的游戏,孩子基本上已经没问题了。由于时间的关系,这节课还缺少了一个让孩子找找“生活中分与合”环节,比如“五星红旗的4颗星+1颗星,电风扇2台+2台等等。初步培养孩子们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的眼光,也能体现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20##年9月30

                  6的组成和分解

活动名称:数学活动

活动内容:6的分解和组成

一、活动目标

1.     激发幼儿参加数学活动的兴趣。

2.     使幼儿通过观察,比较,了解数的组成的互补和互换关系,发展幼儿初步的推理能力。

3.     知道6的各组分法。

二、活动准备

1.水彩笔6支。

2.小石子,纸诺干。

三、活动过程

1.复习5的分解组成。

(1)探索数的组成的互换关系。

教师:“谁知道5可以分成几和几?在黑板上写出5的各组分法。如下图所示:

5    5     5      5

∧    ∧     ∧      ∧

1 4  4 1   2 3    3 2

教师:“5可以分成1和4 ,5可以分成4和1.这两组分法什么地方一样,什么地方不一样?”

教师:“5可以分成2和3,5可以分成3和2.这两组分法什么地方一样,什么地方不一样?”

(2)用互换的方法写出5以内各数的组成。

教师在黑板上写出3、4、5各数的一种分法。请幼儿写出另一种。

2.学习6的分解组成。

(1)教师:“今天,老师带来了6支漂亮的水彩笔。这6支水彩笔分给两个小朋友,可以怎么分?”“请小朋友每人拿6粒小石子试一试,然后做记录。”

幼儿操作探索6的各种分法,教师观察指导。提醒幼儿分完,做记录,找出6的各种分法。

3.讨论。

(1)教师:“你是怎么分的?怎么记录的?”“你找到了几种分法?”“6有几种分法?”

(2)游戏。

教师(出示两个神秘袋):“请一名小朋友来摸一摸,里面分别有几块糖?然后合起来看看,一共有几块糖?调换其中一个袋中糖果的数目,换别的小朋友来摸。

四、活动延伸

把小石子放在活动室,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操作。

五、温馨提示

1.引导幼儿用互换的方法写出6的各种分法。

2.幼儿操作作用的小石子要先洗干净。

六、活动反思

在6的分解和组成这一教学内容中,我注意创设有意义的活动情境,给孩子提供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机会。允许孩子用自己不同的方法去学习,使不同的孩子在数学的学习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体现了因材施教的过程。1、创设情景,在活泼气氛中引发兴趣。这节课,我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孩子的个性特点,大胆地创造、使用教材,以“分彩珠”这一游戏情景出发引入课题,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使孩子一开始就处于积极状态中,激发孩子的思维,激起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2、动手操作,在合作交流中感受快乐。因为孩子们已有一定的分解组合知识经验,于是我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尝试,去探索,去记录、去交流尝试的结果。在这个探索、交流的过程中,孩子印象必然较深,同时增强了自信心,激发了成功、愉悦感。总之,在教学中,教师要设计生动、活泼的教学环节,不断地激发孩子学习的乐趣和欲望,不断地使孩子得到鼓励,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培养孩子积极的情感。

               6以内数的加减法

活动目标:

  1、通过教学,知道1+5、2+4、3+3都等于6

  2、学习看图列式,熟练掌握各数的含义。

  活动准备:

  小图片、纸、笔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幼儿情趣。

  二、利用教具,学习6以内的加法。

  如幼儿园养了5条金鱼,遥遥家又带来了1条,一共有几条?用什么方法算?(引出加号,并一起解决其中含义。)

  以同样方法练习其他题目。

  三、利用幼儿用书

四、作业交流。

课后反思

              找图形

    

(一)活动目标:  
1.尝试归纳出一组图形1-2个共同特征,或按特征拿取相应的图形。  
2.能仔细观察图形,并积极参与讨论。  
3.听懂操作要求,并按要求操作。  

(二)活动准备:  
1.幼儿认识多种图形  
2.各种颜色、形状、大小的图形若干、参考图、图形特征标记、空白记录表一张  
3.幼儿用书   

(三)活动过程:  
 1、彩色图形来了……  
(1)以游戏情境引起幼儿的兴趣。  
“今天有许多彩色图形要去游乐场玩游戏,瞧,它们来了……”  
(2)出示各种形状、大小不一的彩色图形,引导幼儿说说它们的形状、颜色、大小特征。  
(3)出示颜色、形状、大小标记让幼儿认一认。

2、彩色图形找朋友。  
(1)教师出示参考图,引导幼儿观察,说说它们的共同特性。  
“彩色图形要找朋友一起去游乐场。看,它们找到朋友了。它们什么地方一样,成为朋友呢?”  
(2)教师引导幼儿观察,从形状、颜色、大小三个方面找它们的共同特征。  
(3)请个别幼儿上前找出标记并放在参考图上。  
(4)师幼进行检验讨论。  
(5)教师可将彩色图形换下,然后请个别幼儿上前找共同特征,可进行两遍。  
(6)小结:原来彩色图形喜欢找有两个特征相同的图形做朋友,它们有的形状相同,有的颜色相同,还有的大小相同。 
 
3、彩色图形进游乐场。  
(1)出示空白表格  
“彩色图形来到游乐场门口,可是却不能进去,因为进游乐场要符合条件才能进。”  
(2)教师边说边将红色和正方形标记贴上。  
“原来要符合红色和正方形两种条件才能进。那么,谁能来做检票员把关呀?”  
(3)个别幼儿上前示范。  
(4)师幼检查。  
(5)教师换标记并请幼儿集体做“检票员”  
“这个游乐场很神奇,瞧,这次进去的条件变了。”教师边说边贴标。  
(6)师幼一起讨论需要的条件。  
“原来这次要进游乐场必须要满足两个条件,一个是黄色的,还要是大的。谁愿意来做检票员?”  
(7)请全体幼儿一起找一找并贴在表格中。  
(8)师幼检查讨论  
(9)教师换标记并请幼儿第二次集体做“检票员”。  
(10)师幼讨论检验。  
(11)小结:原来要进游乐场还必须符合两个特征条件呢,只要有一个不符合就不能进去。彩色图形们让我感谢你们的帮忙,现在它们已经在开心地玩了。  

4、幼儿操作活动    
(1)讲解题目要求。  
(2)教师巡回指导并提醒纠正幼儿的书写姿势。  

                  感知立体图形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感知立方体与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了解正方体的特征。

2.能开动脑筋设计制作教具。

活动准备:

1.正方体积木若干、同样大小的白色及彩色的正方形纸若干。

2.制作礼盒的平面图形若干、正方体的插片若干。

3.胶水及彩色水笔。

活动过程:

1. 分组操作,感知正方体的特征

第一组:做礼品盒。用画有6个一样大的正方形的图形纸,动手动脑做成礼品盒。

第二组:做数学角教具。“数一数,这块积木有几个一样大的正方形的面,就拿这样的正方形的纸,在每张正方形的纸上写1个数字或符号(+、一、×),写好贴在积木的每一个面上,供数学教学游戏用”。

第三组:让积木变漂亮。“这些积木旧了,你们数一数它们有几个什么形状、大小是怎样的面?”“请你选用大小、形状一样的彩色纸,把积木贴起来。”

第四组:插积木。用插片插出一个正方体。2.教师引导幼儿介绍自己的小制作

(1)“礼品盒是什么形状的?数数看,它有几个面,大小是怎么样的?是什么形状的面?”

(2)“你们给数学角做的教具是什么形状的?它有几个什么形状的、大小是怎样的面?每个面有几个数字?”“用你们做的玩具,合在一起给小朋友出一道算术题好吗?”

(3)“这些五颜六色的积木真漂亮!数数看,一块积木用了几张什么形状的、大小是怎样的纸贴好的?你们把积木摞在一起吧。”

(4)“插了这么多积木,它们是什么形状的?插好一块积木需要用几块插片?插片的大小一样吗?一共有多少块积木?能用这些积木搭成一个大正方体吗?试试看。”

                      图形间的关系

一、活动目标:

l、在图形的反复变化中,训练幼儿思维,提高操作能力。

2、通过让幼儿反复对三角形、正方形、梯形、圆形等图形进行变化操作,引导幼儿发现图形之间可以相互变化,转换,它们可以变出不同的数量的各种图形。

3、培养幼儿利用各种图形组合成各种物体的情趣。

二、活动准备:

1、教具:三角形、长方形、梯形、圆形拼成一幅画(机器人)。

2、学具:每人一套各种图形的纸,放在信封中。

三、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小朋友,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副有趣的画,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吗?(教师拿出挂图背朝幼儿),变!一幅画展现在幼儿面前。“机器人”对!你们看机器人是由什么拼成的。“由图形拼成。”好!下面我们就来做有关图形的游戏。

(二)基本部分:

第一次尝试活动:观察、思考。

l、机器人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由圆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梯形组成。)

2、每种图形各有多少个?(圆形6个,半圆形6个,正方形1个,长方形4个,梯形5个,三角形1个。)

第二次尝试活动:用折纸游戏,看图形的变化。

1、发礼物:(学具)小朋友,上面的游戏,大家做的都很好,所以老师要奖励每位小朋友一份礼物(发学具),我知道大家都想看看袋里面装的是什么礼物,好,下面就请你们自己打开小信袋(里面出现多种颜色的图形)。里面是什么?你们喜欢不喜欢这些小图形呢?它们还有魔力呢,只要你用手折一折,它还会变成其它形状呢,让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2、操作:动手动脑,感知图形变换。

(1)请幼儿动手变一变(折纸)。

(2)请幼儿说说变化的结果:(幼儿用记录表记录)

正方形——变成了三角形还有长方形。

圆形——变成了半圆形、扇形。

长方形——变成了三角形,还有正方形。

(三)结束部分:

五彩图形妙趣横生:小朋友,这些小图形好玩吗?(好玩!)其实它还有更好玩的方法呢,只要我们再把它贴在白纸上它还会变成一幅精美的粘贴画,你们想试试吗?

1、师生共同享受动手制作的快乐。

2、作品交流

四、活动延伸:

请小朋友回家后同爸爸妈妈找一找,你家里哪些东西是你认识的图形。

五、活动的重点:

掌握图形的要领。

六、活动形式:

尝试教学法。

             切食物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生活中的物体体积的大小不会因位置、方向或形态的变化而变化。
    2.尝试用体积守恒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发展幼儿的判断推理能力。

    活动准备:

    1.座位摆成半圆形。
    2.在科学活动区摆放积木、橡皮泥、泥工板、泥工工具、水果、水果刀等以备操作。
    3.大苹果、香蕉各一个,水果刀一把。
    4.图片、笔与幼儿人数相同。

    活动过程:

    一、老师与幼儿一起玩游戏“变变变”。

    在指定范围内大家边走边拍手说儿歌“我变我变,我变变变。”当念到最后一个“变”字时,幼儿根据想象做任意动作并保持不变。如小兔、小狗等动物,大山、小花等自然物体,看书、做操等动态姿势等。老师拍手,幼儿恢复立正姿势,重复游戏。

     二、每一遍游戏后请幼儿说说自己模仿的是什么,并提问幼儿:虽然大家变成了大山、小兔子、房子……但还原后你觉得自己有变化吗?有没有长高、变矮?有没有变胖、变瘦?你有没有多个小脚丫?有没有少个小耳朵呢?(每次提问孩子们都会边哈哈大笑边说“没有”,还用动作证实)

     小结:原来不管我们做什么样的动作还原后都和原来一样,没有变化。

     三、再次和幼儿玩游戏“变变变”,一起变成小猫轻轻走回自己的座位。

    四、讲故事《苹果变多了》(故事附后)。教师边讲故事边操作演示切苹果。讲完后根据故事提问:小熊的苹果真的变多了吗?根据幼儿的回答,老师把切开的苹果多次合起来再分开,以帮助幼儿判断分析。

    师幼一起讨论、小结:虽然苹果被切成了四块,但合起来后还是原来那个苹果,没有变多,也没有变少。

    五、游戏“变了吗”。

    1.先从正面观察教室里钢琴、电视机、桌椅等,再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最后回到正面,看看他们有无变化。

    2.教师用五块大型积木先后搭建成房子、小桥、小汽车等,请幼儿判断积木虽然搭成了不同的造型,但积木的数量、大小、多少有无变化。

    3.幼儿任意玩橡皮泥,塑好一个造型后就还原,看橡皮泥是否有变化,有没有多或少。

    六、幼儿看图玩游戏(图示附后)。

    1.找相同。看看三排美味食物中,哪两个食物一样大,在一样大的后面打√。下面有五块积木,看看哪两座房子是用这五块积木搭成的,把他们圈起来。

    2.数方块。下面是用许多同样大小的积木搭成的造型,看看哪两组用的积木一样多,把积木数量相同的造型连起来。

    七、做完图片游戏的幼儿到活动区游戏:玩橡皮泥、搭积木、切水果。在动手操作中巩固对“体积守恒”的认识。

    活动延伸:

    1.请幼儿在家帮爸爸妈妈分蛋糕、水果等,感知体积守恒。
    2.请家长引导幼儿在家里、户外从不同角度观察家具、建筑、花草树木等,感知体积守恒。

    活动反思:

    1.本活动的组织来源于幼儿生活,解决的是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幼儿感兴趣的事,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及实际需要。

    2.活动自始至终都是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进行的,充分体现了活动的游戏性,体现了“玩中学”的教育教学理念。

    3.活动中教师不是单纯的教授,而是以启发引导为主,引导幼儿主动探索、思考,寻求答案,使幼儿主动而非被动地参与活动。

    4.活动注重幼儿的动手操作,为幼儿提供了大量的操作材料,让幼儿在动手操作中自主思考,充分调动各种感官,达到活动目的。

                       行色对应

活动目标:

  通过操作使幼儿感知图形和颜色的合成和分解

  活动准备:

  卡片,图片,多媒体

  活动过程:

  一、导入环节,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t:小朋友今天陈老师想带你们去参观数学王国,你们想去吗?我们一起开火车去吧。(幼儿闭上眼,口中念“咔嚓、咔嚓”开火车的声音。教师边出示范例图——《图形宝宝的家》)

  二、 游戏:送图形宝宝回家

  (一):通过实物图片让幼儿感知其两个特征——形状和颜色

  t:呜``````,火车到了,我们第一站是图形宝宝的家,夷!图形宝宝的家好奇怪啊,我们进去参观一下吧。这里很多空房子到底是什麽颜色的图形宝宝住的呢?在各个房间的旁边都有颜色和图形的指示标志。(幼儿自由回答)

  t;哎!看了这麽久,怎麽都不见图形宝宝呢?他们去那呢?

  二):通过引导幼儿将图形宝宝送到图表中相应的位置——形色对应

  t:哦!原来图形宝宝都藏在你们的凳子底下,现在请你们把图形宝宝送回家吧!(请幼儿分别把图形宝宝送到图表中,然后教师与幼儿一同检查有哪个宝宝住错了房)

  (三):通过变换图表中图形卡和颜色卡的位置,让幼儿再次练习形色对应

  (请幼儿闭上眼睛)t:图形宝宝都出去玩了,我们跟它们做个游戏好吗?

  (教师把颜色卡和图形卡换位置)t:好啦,它们都回来啦,有谁能把这些图形宝宝送到他们的房间里。(请几位幼儿送宝宝回家)

  三、 游戏——整理衣柜。用衣服卡演示,练习让幼儿进一步感知形色对应

  t:好啦,我们都帮图形宝宝找到家,现在也该去参观数学王国的下一站〈服装店〉,请上车。(幼儿闭上眼睛口中念“咔嚓、咔嚓”,教师把背景图换成服装店)

  t:呜`````,我们到了服装店 ,为什麽店里的衣服这麽乱。谁来帮忙收拾一下?

  (请几名幼儿把衣服和裤子按颜色和形状对应放好,然后教师与幼儿一同检查)

  四、 操作练习

  1、引导幼儿理解“ ”放在方格里的含义,学习按符号“ ”的指示完成任务。

  t:绿人学校要组织去春游,所以绿人老师来到服装店,想给小绿人们买一套衣服,谁来告诉绿人老师这是什麽样的衣服和裤子?

  2、小组操作:

  t:绿人老师已经选好衣服,现在服装店把衣服送到学校,你们能帮绿人老师把衣服分给每个小绿人吗?并且在给每个小绿人穿好衣服后,都要用笔做好记录。

  

  (幼儿分组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活动结束:

  (放音乐让幼儿回到座位上挑两组幼儿所做的进行评价)

  t:你们都帮小绿人们穿好衣服,现在我们开火车跟它们去春游吧!

                       按用途分类

活动目标:

一.在游戏中,学习按物体的名称、用途或性质进行分类,初步探索统计方法。

二.乐意与同伴交流探索过程和结果。

三.分工合作,体验成功的乐趣。

活动准备:

    一.知识经验准备:

1.       组织参观超市,观察了解超市的物品排列。

2.       有生活用品、玩具、食品的类概念

二.环境的创设:利用货筐、积木、标志片

等与共同布置成一个“**超市”

三.材料准备:

1.       发动收集用品、玩具类、食品类的物品若干

2.       袖套、笔、记录板,人手一份,橡皮擦六快

活动过程:

一.分类

1.        师幼共同搬运货物(生活用品、食品、玩具类)过超市

2.        讨论如何将物品分类摆放。谈话:想想怎么样摆放物品能更合理,让顾客一看就能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3.        .提出分类要求:

     (1)任意物品的归类摆放要整齐合理

     (2)要轻拿轻放,与同伴商量,互相合作

          4.引导按物品的名称、用途或性质进行分类归放,让尝试在总分类进行子分类

          5.组织观察超市,说说物品的归放是否合理,为什么?体验成功的喜悦。

    二.统计

1.  问题讨论:想知道超市里有什么物品吗?它们的数量是多少?该怎样统计呢?

2.  提出要求:统计时要认清楚你统计的是什么物品,数量是多少?

3.  自由探索:

(1) 自由选择物品进行记录。记录的方法有自己决定。

(2) 重点指导清楚地记录,统计的是什么物品,它的数量是多少?

(3) 引导能力强的大胆尝试,想出更合理的统计方法

(4) 鼓励互相交流各自的统计情况

三.讲述

1.  请部分讲述自己的统计情况,并对统计的结果进行验证

2.  帮助整理,提升更为合理的统计方法

四.延伸

1. 出示统计表,帮助从随意的统计过渡到表格的统计

2.  进一步激发统计的兴趣和愿望

   20##年10月30

        按特征分类

设计意图:本节活动课是大班上学期数学第2课时内容,大班幼儿的认知、操作、逻辑思维能力在不断提高;同时,他们不仅仅满足于老师所告诉的、所传授的,他们更希望通过自己的能力加以证实。因此,他们对操作比较感兴趣。但由于幼儿各方面的发展还不成熟,他们的对某一事物也许明白,却无法从具体转化为自己内在抽象的概念,所以通过活动我希望他们能把自己对事物的外部特征的认识转为内在的、有规律的思考。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使幼儿能从生活、游戏中感受事物的关系,学会如何分类。

    2、通过幼儿的操作、探索,培养幼儿发现、观察比较、归纳事物特征的逻辑思维能力;

    3、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红、黄、蓝不同颜色的伞图片各2张,小动物图片各一张,各种水果图片若干、大小不同的球若干

    活动过程:

    一、     创设情境

    说呀!在美丽的大森林里,森林动物超市开业了,营业员小熊把一堆乱乱的伞放好,可突然听见这些伞说话了,“喂喂喂,你可别把我们这么放,我们不这样住,我们要一样得住一家”。听伞们这么吵,小熊可急坏了,“呀!这,这可怎么办呀?”小朋友让我们一起来帮帮小熊,好吗?

    1、出示图片

红、黄、蓝不同样色的伞

    2、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擦亮你们的小眼睛,仔细观察下我们该把伞怎么放更合适呢?(要求幼儿分成三份,到黑板上粘贴)

    3、让幼儿说出自己分类的理由。

    二、森林超市开业,许多动物都来逛超市了,逛累了,小动物们就找了三间小洋房休息,小动物们都想去休息。我们来看一下都有哪些小动物

    1、出示图片

    小白兔、小花猫、啄木鸟、小喜鹊、小山羊、大老虎、大狮子、小麻雀、小蜻蜓、大象、小青蛙、小海豚、小乌龟

    2、师:只有三间房,这么多动物要住,怎么分才能使小动物们满意呢?小动物们都为难了,请小朋友帮忙分一下。请你讲一下这样分的理由。

    3、幼儿小组讨论分法。

    4、找幼儿试着分类并说出分类的理由。

    师总结:我们可以按照小动物的颜色、活动的范围:水中的、陆地的、空中的,按身体的大小,按凶猛程度或者其它特征来分。

    有的小朋友说“老虎和狮子最厉害,他们分一间屋”

   “小喜鹊、小麻雀、百灵鸟、啄木鸟、猫头鹰、小蜻蜓一间屋,他们都会飞”

   “小青蛙、小海豚、小乌龟一间屋,他们都会游泳”……

    小朋友们替小动物分好房子,小动物们都休息了,让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轻松下吧!

    三、游戏——分球

    游戏要求:找三组幼儿进行比赛,把放在一起的球按大、中、小不同分类,那组分的又快又对获胜,可以获得小红花。

    四、幼儿动手操作自主分类:

    1、 师:小朋友们分的本领着么大,来帮老师一个忙好吗?

    让幼儿拿出课前老师发的各种水果、文具、球类图片让幼儿按自己所想动手分类。

    2、 让幼儿说出分类理由。

    3、 师总结:我们应该按照水果类、文具类和球类,也可以说是吃的、玩的、用的分类。

    五、结束活动:

小朋友们这节课的表现可真好啊!老师决定要和小朋友们一起去操场做游戏,小朋友们听老师的口令,男孩站一队、女孩站一队,我们一起排着队去做游戏。

                     分类统计

活动目标

一.在游戏中,学习按物体的名称、用途或性质进行分类,初步探索统计方法。

二.乐意与同伴交流探索过程和结果。

三.分工合作,体验成功的乐趣。

活动准备

    一.知识经验准备:

1.       组织参观超市,观察了解超市的物品排列。

2.       有生活用品、玩具、食品的类概念

二.环境的创设:利用货筐、积木、标志片

等与共同布置成一个“**超市”

三.材料准备:

1.       发动收集用品、玩具类、食品类的物品若干

2.       袖套、笔、记录板,人手一份,橡皮擦六快

活动过程

一.分类

1.        师幼共同搬运货物(生活用品、食品、玩具类)过超市

2.        讨论如何将物品分类摆放。谈话:想想怎么样摆放物品能更合理,让顾客一看就能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3.        .提出分类要求:

     (1)任意物品的归类摆放要整齐合理

     (2)要轻拿轻放,与同伴商量,互相合作

          4.引导按物品的名称、用途或性质进行分类归放,让尝试在总分类进行子分类

          5.组织观察超市,说说物品的归放是否合理,为什么?体验成功的喜悦。

    二.统计

1.问题讨论:想知道超市里有什么物品吗?它们的数量是多少?该怎样统计呢?

2.提出要求:统计时要认清楚你统计的是什么物品,数量是多少?

3.自由探索:

(1) 自由选择物品进行记录。记录的方法有自己决定。

(2) 重点指导清楚地记录,统计的是什么物品,它的数量是多少?(3) 引导能力强的大胆尝试,想出更合理的统计方法

(4) 鼓励互相交流各自的统计情况

三.讲述

1.  请部分讲述自己的统计情况,并对统计的结果进行验证

2.  帮助整理,提升更为合理的统计方法

四.延伸

1.  出示统计表,帮助

从随意的统计过渡到表格的统计

2.  进一步激发统计的兴趣和愿望

                       10以内数序

活动目的:

1、初步理解序数的含义,能用序数词正确表示10以内物体排列的次序。

2、感知上下、左右、前后等不同方位,以及从不同的方向积极探索周围环境中物体所处的位置。

活动(一):

感知5以内的序数

活动准备: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火车车厢,引导幼儿观察:

(1)火车有几节车厢,邀请小动物坐上火车。

(2)从前后不同的方位说一说:小动物坐第几节车厢?

2、 幼儿操作:按教师指令的要求,邀请小动物坐火车郊游。

3、游戏:开火车:听指令,请乘客下车。

3、幼儿跑组活动:

  (1)、小树排队:提供5棵高矮不一的小树排队,并用数字卡片标上序号。

(2)、串珠子:提供5粒不同颜色的珠子,幼儿串好珠子后记录珠子的序号。

(3)送小动物住新房:根据卡片的要求,把动物送回家。

活动(二):感知10以内的序数

活动过程:

1、出示“动物旅馆”的挂图,提问:

(1)动物旅馆有几层,每层有几个房间?

(2)小兔、小猫、小狗分别住在第几层的第几间?(从不同的方向判断动物所在的位置)

2、游戏:猜一猜,它住哪里?

规则:按教师的指令把动物准确送回家。

3、幼儿跑组活动:

  (1)找座位:幼儿两两玩找座位游戏,甲幼儿拿电影票,由乙幼儿随意抽出一张,并把电影票插入座位中。再由甲幼儿检查是否正确,游戏交换进行。

(2)跳格子:5个幼儿共同玩,比一比谁跳得最远,并说一说“我跳的是第几行的第几格?”

练一练:提供10以内粗细、宽窄不同的物体,幼儿按顺序排列并放上相应的数字卡片。

看谁飞得远:提供纸飞机,幼儿站在同一起点线上飞,飞机落地后,说“我的飞机落在第几行的第几格?”

      10以内数排序

活动目标:
 1、正确感知10以内的数量,理解数的实际意义。
 2、探索有规律地排序,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3、通过“玩夹子”游戏,激发幼儿对感知、分类、排序活动的兴趣,使幼儿能关注生活中的一些数学现象,感受其中的奥秘。
活动准备:
 各种夹子若干、直尺若干、汽车卡人手一份(汽车卡分四种颜色,上面分别贴有4-10不等的数字)、场地上贴有四种颜色的汽车标记。小铃、教师用数字卡一套。
 活动过程:
一、观察夹子,说说夹子的不同特征。
 二、玩夹夹子游戏,正确感知10以内的数量,理解数的实际意义。
 1、看数字,夹夹子。教师任意出示一个10以内的数,幼儿按数在直尺上夹夹子。
 2、听铃声,夹夹子。
① 教师任意敲铃,铃声数在10以内,幼儿按铃声数夹夹子。
 ② 教师任意敲铃,让幼儿夹比铃声次数多1的夹子。
 三、给夹子排队,探索有规律地排序。
 1、幼儿自由给小夹子排队,感受探索的乐趣。
 2、请幼儿介绍自己是怎么给小夹子排队的,引导幼儿发现有的小朋友给小夹子排的队是有规律的。
 3、鼓励幼儿有规律地排序,并说一说是按什么规律给小夹子排序
 4、启发幼儿变换不同规律给夹子排队。
 四、游戏“开汽车”,练习分类、按数排序。
 1、坐车。请幼儿手持汽车卡将相同数量的小夹子夹在汽车卡上,数量和车身上的数字相同。
 2、汽车排队。幼儿做小司机,手持夹了夹子的汽车卡,找到与自己车身颜色相同的汽车标记,并根据车身上的数字按一定的顺序排好
 3、开汽车出活动室。

             顺数和倒数

活动目的:    

    1、让幼儿掌握从1数到10,10数到1的顺序数和倒数的方法,进一步掌握数的顺序。    

    2、让幼儿感知从1到10,按顺序数逐个多1,倒数逐个少1。体验10以内自然数列中序列之间的可逆性及可传递性。    

    3、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活动准备:   

    1、楼梯、10层楼房5幢、1--10的数字卡,阶级图12张、投影仪、电视机。    

    2、学具 :作业纸、铅笔若干;写字本、笔每人一套。   

    活动过程:  

    一、游戏:爬楼梯。    

    幼儿自由上下楼梯,上楼时顺数 1、2---10,下楼时倒数10、9—1,理解什么是按顺序数、什么是倒数。    

    二、幼儿探索活动:   

    1、给楼房编上楼层号,后根据楼层号的数字住相应数量的小动物。   

    师重点引导幼儿比较小动物数量的多少,感知从1到10,按顺序数逐个多1,倒数逐个少1的关系。     

    2、给阶梯图排上相应的数字后练习按顺序数、倒数  

三、观看投影仪播放的阶梯图。   

以小猴爬楼梯的形式:引导幼儿发现顺着数时每一个数都比它后面的数少1,倒着数时每一个数都比它前面的数多1。    

    四、游戏:数数接龙。   

    幼儿两人一队,剪刀、石头、布、看谁赢谁先数数,后数的小朋友要根据先数数的小朋友数相反的数例。

      

                     按远近排序

活动目的】
1. 通过让幼儿动手操作、比较,发现物体的排列规律并进行排序。
2. 培养观察、比较能力和初步的判断推理能力。
【活动准备】
1.教具:黑白序列的排序图样。
2.学具:① 幼儿分组操作材料:a 铺地砖b 串彩链c 围围墙d 排
排队②花片③黑白方块若干。
3.环境创设 :小动物的家。
【活动过程 】
(一)以小朋友为“小动物布置新家”引入课题。
(二)幼儿自主探索物体简单的排序规律。
1.幼儿分组操作。
a 铺地砖:提供蓝、白两种颜色的泡沫地砖,让幼儿按颜色变化规律排序。
b 围围墙:提供四种颜色炮弹玩具,让幼儿按颜色及节数按规律排序。
c 做彩链:提供不同长短、宽窄、颜色长条手工纸让幼儿根据纸条多种特征串成彩链条。
d 种树:提供高矮、品种不同的树木,让幼儿按其形状、高矮不同的规律排序。
[评析:让幼儿设计物体的排序规律,是训练幼儿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不同层次的幼儿可选择不同活动材料进行操作,便于分层指导、因材施教。]
2.自主探索活动内容的交流:
1. 取分组活动的内容若干,提问:你是怎么排的?
2. 引导幼儿想出不同的排法,请幼儿排一排,教师强调规律性。
3. 针对幼儿的疑惑进行讨论。
4.师生共同归纳小结。
排序的方法有多种,可按形状、颜色、数量等多种特征排序。
(三)出示三张大卡片,引导幼儿发现并说出它们的排列规律
(第一张蝴蝶不变,小花逐一增多;第二张蝴蝶不变,小花逐一减少;第三张蝴蝶逐一减少,小花逐一增多)。
[评析:幼儿通过观察、比较,发现了图形排序的规律。这是对幼儿进行初步判断推理能力的训练。]
(四)让幼儿自取不同颜色花片,学习按物体数量的递增和递减的规律排序。
(五)欣赏黑白序列
教师出示黑白序列,让幼儿观察寻找序列中黑白两色是以几个为一组进行排列,知道黑白两色也可组成许许多多有趣的序列。
(六)设计“黑白配”小毛巾
1. 运用以有的排序知识设计一条“黑白配”小毛巾。
2. 幼儿介绍自己设计的“黑白配”小毛巾,说明排序规律。
【活动延伸】
观察家里、大自然中具有规律的排序现象,让幼儿互相交流。
[评析:让幼儿带着问题观察生活,将所学到的数学知识渗透到
生活情景之中并进行再运用,有利于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促进其创造能力的发展。

            按重量排序

活动目的:幼儿在生活中感受过物体的轻重。

物质准备:
教具:实物鹌鹑蛋、鸽子蛋、鸡蛋各一个,天秤一架。
学具:《幼儿用书》(P32页),幼儿人手一支笔。
活动过程
1、可爱的蛋宝宝。
教师:爸爸带宝宝出去玩,他们在小河边发现了一些可爱的蛋宝宝。你认它们吗?
教师分别出示鹌鹑蛋、鸽子蛋和鸡蛋,请幼儿辨认。

2、谁轻谁重。
教师:宝宝想知道它们哪个轻哪个重,你知道吗?
请幼儿猜测、比较蛋的轻重,并讲述理由。
教师分别引导幼儿比较鹌鹑蛋和鸽子蛋、鸽子蛋和鸡蛋的轻重,请幼儿将蛋放在天平上称一称,了解它们谁轻谁重。
教师:现在我们知道了鸽子蛋比鹌鹑蛋重,鸡蛋又比鸽子蛋重,那么鹌鹑和鸡蛋谁轻谁重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启发幼儿从鹌鹑蛋、鸽子蛋和鸡蛋三者的轻重关系上进行推理。

3、幼儿操作活动。
给重的打勾。观察画面上小动物坐跷跷板的情景,感知动物的轻重,认读字:轻、重。目测下面的三个动物,请你给最重的动物打勾。
观察数字天枰,感知两边的数量,并填写二、<、>符号。
观察天平称上的水果,感知水果的轻重。目测旁边三个水果的重量,请何最重的水果打√。
4、活动评价。
请幼儿介绍自己的操作,大家检查,并引导幼儿讲述理由,进一步巩固推算轻的能力。

活动目标
1、了解三个物体之间轻重关系,具有初步的轻重守恒能力。
2、有一定推理、比较的能力。
3、能用完整的语言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10以内相邻数

 活动目标:

  1、知道相邻数的概念,掌握1——10的相邻数,理解并能说出相邻数之间多一少一的关系

  2、发展幼儿的比较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活动准备:相邻数填空卡片,人手一份图纸和1——10的数字头饰。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

  “一些小朋友他们今天很开心,小朋友们想不想知道他们是谁啊?”“他们是数字小朋友,因为他们今天般了新家,小朋友们想不想去看看啊?”

  2、出示图片

  (1) 教师:“这个房子漂不漂亮啊,小朋友们想不想住这样的房子?”

  (2) “现在让我们走进这座房子,看看数字们是怎么住的。”

  (3)用向小朋友们介绍数字新邻居的方式引出相邻数这个概念。

  教师:“数字们见小朋友们来了都非常的高兴,所以都换上了五颜六色的衣服欢迎我们小朋友的到来。现在我们来认识一下他们的新邻居。”

  (4)逐个向小朋友介绍数字们的“邻居”,使幼儿直观的了解“相邻”这个概念

  (5)介绍完后提问幼儿,使幼儿初步掌握各数的相邻数

  3、发给幼儿表格,让幼儿用根据数字画几何图形的方式让幼儿初步了解相邻数之间多一少一的关系。

  (1)教师:“现在有四个数字想请我们小朋友帮一个忙,想请我们小朋友为他们画上和他们数量一样多的三角形、圆形或其他你喜欢的图形。现在我把这几个数字请到了我们小朋友的桌子上,请小朋友拿起你手中的画笔来帮帮他们吧。”

  (2)画完后教室在黑板上挂一张大的挂图亲自进行演示。演示完后请小朋友一起来数一数,引导幼儿自己发现相邻数之间多一少一的关系。

  4、出示相邻数填空卡,进行一场小竞赛。

“现在数字们想让我们小朋友们来一场小比赛,看谁能又快又准确地说出他们的邻居,而且说出他比他们的邻居是多一还是少一。”

    20##年11月30日

                      按群计数

活动目标
1、学习1—20按群计数,两个两个数;
2、建立数群概念。
活动准备
教师演示板一套,幼儿人手一套学具。
活动过程
一、 活动导入:
教师和幼儿玩数单双数的游戏,从1到10,再到20。
二、 活动组织:
1、请小朋友在插板上的第一行插上两个红棋子,再插两个黄棋子,两个蓝棋子,两个绿棋子, 2个黑棋子,一共10个棋子。
2、教师提问:
一共插了几种颜色的棋子?每种颜色共有几个棋子?数一数一共有多少棋子?
先让幼儿按个数数,再按颜色数——2、4、6、8、10。
3、请幼儿照第一行的样子插同样的棋子,同时说出12个棋子,14个棋子,16个棋子,18个棋子,20个棋子。
4、请幼儿说说怎么数速度快?为什么?
教师和幼儿一起进行两个两个数的练习,让幼儿借助颜色的区别进一步感知双数递进的规律。
5、游戏“听声音拿棋子。”
教师拍一下手,请小朋友拿掉2个棋子,同时让幼儿练习两个两个数,直至把棋子全部拿掉。

                  认识单数,双数

一、 活动名称:认识单数、双数
二、 活动目标:
1、通过圈画、数数活动区分单双数。               
2、能正确判断身体器官的单双数。
3、能发现周围环境中的物体的单双数并 学会记录。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思维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三 、活动准备:
1、把幼儿分成四组,每组10张图片,每张图片上画着不同的图画,数量为1至10,每组1—10的数字卡片一套,每人笔一支。                  
2、教师演示的图片一套。
 3、幼儿每人一个小布袋,里面装着不同数量的小物品,数量为1——10不等。                         
4、教室里有意识的摆放不同数量的物品。
  四、活动过程:
(一)开始:听音乐《找朋友》进教室坐好,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
了许多小动物,它们也要找好朋友,请我们来帮助它们吧!
(二)基本部分:老师先把10张图片分别贴到磁板上,请几个小朋友
分别给贴上相应的数字,再教小朋友用圈画的方法看看哪张图片上的             
                     
小动物没找到好朋友,把没有找到好朋友的图画找出来,并按从小 到大的顺序排成一排,再把找到好朋友的图片找出来,也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成一排。通过观察问小朋友发现了什么问题?让幼儿先自由发言,最后老师讲解:1、3、5、7、9这几幅图片中都有一个没有找到朋友的,你看剩下一个多孤单呀,我们给这些数字起个名字吧?幼儿讨论,最后由老师总结:两个两个数剩下一个不能配成对的,这样的数字就叫单数。小朋友记住单数有哪些?(1、3、5、7、9)。2、4、6、8、10这几幅图片上的小动物都成双成对的,它们多高兴呀,我们也给这样的数字起个名字吧?幼儿讨论,最后由老师总结:两个两个数都能成对,像这样的数我们就叫它双数。小朋友记住双数有哪些?(2、4、6、8、10)
   小朋友数东西时,两个两个数,这种方法数得很快,现在小朋友知道了哪些是单数,那些是双数?你再告诉老师一遍好吗?
   2、操作练习
(1) 发给每组一套图片,请小朋友给每张图片贴上相应的数字,并用圈画的方式分别找出单数、双数的图片,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成一排 ,看哪组合作的好,完成的出色。
(2) 老师还给小朋友每人准备了一份礼物,这些礼物也有单数、双数,请小朋友拿出数一数一共是多少?是单数还是双数?为什么?
(3) 请小朋友把礼物收好,唱一首歌曲《我的身体》活动一下,找一                                
 找身体上的单数、双数,请小朋友看看自己和别的小朋友身上什么是双数、单数?如一个头是单数,两只耳朵是双数,十个手指头是双数,并告诉老师和小朋友你是怎样知道的?
(4)小朋友真聪明都学会了认识单数和双数现在发给小朋友每人一张图画纸看看教室里什么东西是双数、什么东西是单数?记录下来,讲给老师听一 听,看谁记得最清楚,一看就知道单数或者双数。
 (三)结束部分:讲评幼儿的记录情况,并让幼儿回家把看到的双数和单数记录下来,来园告诉老师。

                  认识左右方位


教学目标:

  1.以生活中有关左右的真实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2.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理解其相对性。

  3.能用左、右描述物体位置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谈话:听说小朋友的歌唱得可好听了,给老师们唱一首歌吧。学生唱《左手和右手》。

  提问:这首歌的名字是什么?(《左手和右手》)小朋友,哪只手是你的左手,哪只手是你的右手?

  二、认识左右

  1.强调左右手的作用,加深对左右的认识

  提问:咱们都有一双灵巧的手,它们可是一对好朋友,左手和右手可以做些什么呢?

  2.找找身体上的左右

  提问: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上,有着很多像左手和右手一样的好朋友,看一看自己的身体,你能找出像这样的一左一右的好朋友吗?(能)请你一边找一边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学生活动,寻找身体上的左右。

  提问:“谁愿意和大家说一说你身体上的一左一右的好朋友?老师建议,他说到哪儿,咱们也就指到哪儿行吗?”

  生汇报寻找结果,边说边指,其余的同学也跟着指一指。

  讲述: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找到了这么多一左一右的好朋友,连老师都佩服你们了。现在我要看看你们身体上的这些伙伴配合如何,咱们做个“听口令,帮动作”的游戏。

  3.游戏:听口令做动作

  伸出你的左手,伸出你的右手

  左手拍左肩,右手拍右肩

  右手摸右耳,左手摸左耳

  右手拍左腿,左手拍右腿。

  前拍拍,后拍拍,左拍拍,右拍拍,上拍拍,下拍拍。

  左脚跳两下,右脚跳两下

  左手叉腰,左手举起来,向左弯弯腰。

  右手叉腰,右手举起来,向右弯弯腰。

  4.各种方位介绍同座位。

  谈话:今天有这么多的老师和我们在一起,他们很想认识你们,谁能用前后左右来介绍介绍你周围的同学?(先请两个生说一说,再同位互相说。)

  提问:在这些同学中有你的好朋友吗?你的朋友坐在第几组?第几位?左边还是右边,让我们猜一猜好吗?

  提问:你能用左边右边来说一句话吗?可以说说这间课室的摆设。

  [评析:用学过的各种方位来介绍自己的同座位,对“左右”这一方位进行延伸。学习“左右”,并将这部分知识用到生活中,体验学习与生活的联系。]

  5.理解位置的相对性

  (1)介绍文具的位置。

  新学期开学,蓝猫商店进了一些学习用品,小朋友,你们想去看看吗?有哪些学习用品呢?它们是怎样摆放的?

  先自由说文具的位置,再体交流。

  (2)提问:谁来说一说铅笔的摆放位置。引导:为什么铅笔一会儿在左边,一会儿又在右边?(对于尺子来说铅笔在它的左边,对于笔盒来说铅笔在它的右边)。

  (3)设疑:第二个是什么文具?是尺子还是笔盒?同学们可以讨论讨论。请双方代表上台辩论,明确物体的位置是从右数还是从左数。

  [评析:设计目的有三年:一是通过“蓝猫商店的文具是怎样摆放的,你能介绍吗?”,这一开放式的提问让每个学生都可以用不同的方式介绍文具的位置。二是铅笔对于不同的文具来说,它的位置也就不同。体现左右的相对性之一。三是“第二个文具是什么”的设计,引发学生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结果不同的色论,进一步明确物体的位置,认识学习左右的重要性。]

  过渡:同学们用左右为我们介绍了蓝猫商店的文具,大家说的很好。下面咱们来轻松轻松。

  1.学生齐唱《健康歌》。

  2.喜欢这首歌的同学请举右手(学生举手),老师也非常喜欢(师举起右手),我举的是右手吗?有不同意见吗?为什么?明确:站立的方向不同,因此左右也就不同。

  3.同座位的同学握手,再次验证左右的相对性。

三、练习

  1.提问:瞧,你们看见图上有什么?“上下楼梯请靠右行”是什么意思,你知吗?

  小结:判断时应把自己当成上下楼梯的人。平时我们上下楼梯和走路时,也要像这些小朋友一样靠右走。在校园里同样,马路中咱们也该遵守交通规则。

  2.游戏:猜一猜。

  小朋友们,你们在课间喜欢做些什么游戏呀?这些小动物想和你们做捉迷藏的游戏,你们欢迎吗?

  蓝猫的右面是小兔  米奇在蓝猫的上面

  孙悟空在蓝猫的左面晓熊在米奇的左面

  哈利在米奇的右面

  师生共同活动。

四、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这节课你认为哪个小朋友表现得好?也可以说说你自己。老师表现得怎样?

  

                  空间对应

引用:

  空间智能不是幻想,而是一种能力,是人的思维的一部分。幼儿的空间智能具有以下特点:

  1、图像思维,可清楚地说出视觉表象。

  2、能轻松看地图及其他图表。

  3、喜欢画画、泥工等艺术。

  4、喜欢拼图、下棋、走迷宫及类似的游戏。

  5、喜欢想象,并创造出内心的表象。

  6、喜欢看幻灯、电影或其他视觉上的表演。

  7、有好的色彩感觉,经常用图像来记忆。

  活动准备:

  磁性教具,幼儿用书,红色圆卡10个。

  活动过程:

  1、 教师让幼儿自己选择把同一种东西放在一个小格子里,直到把4种东西放完。

  2、 引导幼儿讨论,每个格子里各有几个东西。

  3、 教师与幼儿一起对比讨论,两个方格里,相同位置东西的数是否一样。

  4、 请幼儿翻开儿童用书27页,说说本页的内容,有什么图形?这些图形都是什么样的?

  5、 引导幼儿用手指着书中的图,第一个中有几个皮球?是什么颜色?第二格中有几个皮球?是什么颜色?

  6、 请幼儿在桌子上,用圈圈板摆摆看,下面的第一格与上面的第一格里,对应一样的是什么颜色,有几个。

  活动目标效果:

  1、 培养幼儿的对应能力。

  2、 培养幼儿的计数能力。

3、 发展幼儿的空间感知能力。

                 认识时钟

 教学目标:
         1、了解时钟的表面结构及时针、分针的运转、规律,学会看整点、半点。
       2  、发展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
       3、教育孩子珍惜时间,养成按时作息的好习惯。
  教学准备:
         1、实物挂钟一个,自制一个钟。

 教学过程:
       一、教师出示挂钟
       1、提问:它叫什么?家里还有哪些钟(大座钟,催我们早早起的小闹钟,还有人们为了携带方便,将钟做得很小,戴在手上,叫手表)?
       2、钟的作用是什么?(时钟不停地走动,为人们显示时间,人们按时钟上的时间来进行工作,学习和休息)。
       二、教师出示自制的钟
       1、请幼儿看看这个钟是什么形状的(圆形的),小朋友们还看见过什么样的钟(正方形的,青蛙形的,心形的等)。
       2、请幼儿看看钟上面有什么?(有1-12的数字,有二根针)教师讲解钟上的数字“12”总是在上面,“6”总是在下面,并教幼儿认识“时针”和“分针”的名称。
      三、教师将时针、分针都拨在“12”上,然后将长针转一圈,让幼儿注意短针有什么变化(走了一大格,或走了一个数字)教师反复拨几次,使幼儿明白长针(分针)每走一圈,短针(时针)就走一个字,这就是一个小时。
     四、教师继续拨长针。边拨边告诉幼儿当短针(时针)正指向某一个数字,长针(分针)正指向12时就表示“×点钟”。边拨边和幼儿一起说:“一点钟、二点钟、三点钟……”直到“十二点”(即两针再次重合)为止。
     五、请幼儿看一日作息图片,要求全体幼儿按上面的方法在老师自制的硬纸片钟面上拨出各个钟点(早上7点起床,上午9点上课,中午12点吃午餐,下午5点放学,晚上8点睡觉)。

教育幼儿从小做到按时间进行各种活动,珍惜时间,上学不能迟到,放学时不能在路上贪玩。
    六、教师再将长、短针都拨到“12”上。请幼儿注意老师拨针,教师边拨边说“分针从12开始走起,经过1、2、3、4、5指在6上面,正好走了半圈(多远了?)”。这时,时针走在12和1的中间,这就是12点半”告诉幼儿分针走半圈,指在6上面,时针就走半格,就是半点钟,然后教师依次拨1点半、2点半、3点半。
     七、教师再请幼儿自己按上面的方法在纸钟面上拨出半点钟。请小动物检查是否拨对了(1点半小猴检查,6点半小老鼠检查,10点半奥特曼检查,最后老师说晚上6点了,出示大灰狼,请幼儿将钟反个面放在桌上,不让大灰狼看)。
     八、玩老狼老狼几点钟游戏,请幼儿拨钟。
    1、讲游戏规则:小朋友们扮小羊拨钟,老师说几点,小羊就拨几点,请老狼看钟。小羊拨好了钟就定住,老狼看时间未到就不吃小羊,时间到了6点,就吃小羊。
   2、请幼儿将钟当方向盘,开车出教室玩游戏。

                   打电话

活动目标:

  1、享受打电话的乐趣。

  2、愿意表现自己的情感。

  3、学会打电话的基本方法和礼貌用语。

  活动内容设计:

  中班主题活动“打电话”

  活动准备:

  台式电话2部、一次性纸杯、毛线、牙签若干。

  活动过程:

  1、创设情境,引出活动内容。

  (1)老师口袋里放着一部手机。铃响,老师接听,说礼貌用语,挂上。

  师:“老师刚才在做什么?”

  (2)鼓励幼儿说出自己打电话的经验。

  教师:“你们平时打过电话吗?”“喜欢打给谁?”

  2、幼儿交流经验:怎样打电话?

  (1)小朋友交流经验,老师在适当时示范。

  (2)请小朋友做打电话的游戏,尝试使用礼貌用语 (用手做打电话状)。

  (4)小朋友自由尝试打电话。

  师:“刚才小朋友都说了平时是怎样打电话的,现在小朋友们来试试吧。”

  3、幼儿体验打电话的心情和乐趣。

  师:“小朋友刚才都很能干,现在我们一起来唱首歌吧。”

  (1)全体幼儿一起复习一遍。

  (2)对歌.女孩:“喂、喂、喂,你在哪里呀?”男孩:“哎、哎、哎,我在幼儿园。”

  师:小朋友唱得都很好,现在我们来对歌吧,女孩唱:“……”男孩唱:“……”.我们看女孩和男孩谁能干!

  (3)女孩和男孩交换角色。

  (4)师总结:男孩和女孩都很能干,来,我们来表扬一下自己。

  4、幼儿制作电话,游戏:打电话。

  (1)师:“小朋友都说了是怎样打电话的,现在小朋友来动手做电话,跟好朋友一起玩游戏。”

  方法:把毛线从杯子上面的小洞穿过去,然后拉出来,把毛线的这头绑在牙签上,另一头也一样……瞧,电话就这样做好了。小朋友来试试吧。

  (2)幼儿两人一组制作电话,玩游戏。

  师:“请小朋友找一个好朋友跟你一起制作电话,做好了就一起玩打电话的游戏.打电话的小朋友把话筒放在嘴上,接电话的小朋友把听筒放到耳朵上,说话的时候悄悄的说,看看你的好朋友是不是能听见 。”

  附歌曲:两个小娃娃呀,正在打电话呀,喂、喂、喂,你在哪里呀?哎、哎、哎,我在幼儿园。

  活动反思:

  在本次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因为电话是小朋友常见的而感兴趣的,所以整个过程孩子的热情高涨,兴趣很浓.积极参与整个活动, 乐意的表现自己,达到了活动目标,学具的提供满足了孩子动手的需要。尤其在活动过程中,孩子还发现了要把线系牢在牙签上,并且牙签要横放,电话线才不会断。总的来说,整个活动是成功的。但对于中班的孩子来说,活动的深度可以更深一些,在动手制作部分,老师可以先提供材料,让幼儿自己想想怎么样可以制作成电话,并动手操作,然后老师再总结示范。在最后一个环节,可以引发幼儿的思考:“为什么线可以传声?”从而使大主题的目标也得以体现。

  指导教师评语:

教师能追随幼儿的兴趣开展活动,在活动总鼓励幼儿不断探索、体验、交流对电话的认识,较好地综合了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领域的知识,寓教于乐,适时地鼓励幼儿表现自己、展示自己,在活动中注重幼儿自信心的培养,是一个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生动、活泼的教育活动。

                  认识星期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星期,知道星期的排列顺序,知道一星期有7天,一个月有30、31天。

  2、通过探索活动,了解一年有12个月,会看月历,能够正确说出月历上的日期和星期。

  3、对看月历和阅读活动有兴趣。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人手一册,人手一支笔。

  2、20##年的挂历。

  星期一~星期日的字卡共7章。

  活动过程

  一、集体活动

  1、通过提问引出星期。

  师:小朋友,你知道今天是几月几日吗?星期几?(幼儿回答)那你知道一星期有哪几天?

  2、教师出示挂历(本年本月),引导幼儿观察,了解挂历内容。

  (1)这是什么?上面有什么?

  (2)告诉幼儿这是今年的挂历,每一张表示一个月,这是几月份的挂历?这个月有几天呢?教师边指日期边带领幼儿念日期1-30。

  (3)认识星期。认读汉字星期一到星期日。

  (4)幼儿找一找1日在哪?教师用红笔圈起来。并引导幼儿向上看1日是星期几。

  (5)请幼儿圈出今天的日期,再说说是星期几?

  3、初步了解星期与人们的关系,感知星期排列的有序性。

  (1)一个星期这几天是怎样排列的?

  (2)星期与爸爸妈妈和我们小朋友有什么关系?

  (3)游戏:找一找星期几不见了?(老师请幼儿把眼睛闭上,抽掉一张,让幼儿猜一猜星期几不见了?)

  4、让幼儿观察台历,通过观察进一步巩固对星期的认识。

  (1)观察自己带来的台历,数一数一个星期有几天,这个月有几天?

  (2)教师任意说出日期。让幼儿找一找是星期几?

  (3)教师说出具体的位置,让幼儿圈出日期,再告诉大家。

  如:第一个星期三是几号?第三个星期五是几号?

  (4)一年有几个月?请幼儿翻翻数数再告诉大家。

  二、操作活动。

  1、引导幼儿观察月历,请你给第一个星期日涂上红色;给第三个星期二涂上黄色,再给小鼠咪咪的生日——第四个星期四画上一颗五角星。

  2、观察画面,说说图上有什么?请你将同类实物圈在一起,在写上相应的数字。



更多相关推荐:
幼儿园教师大班数学工作总结

幼儿园大班数学工作总结XX年上学期工作又结束了,本期我在《纲要》精神的指导下,认真实施了本班的数学实验方案。在实施过程中,我认真落实各项实验活动,较好的完成了本期实验任务,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总结如下:一、对幼…

大班数学教学总结

20xx年下学期幼儿园大班数学教学总结本学期工作又要结束了,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指导下,本人根据数学教学方案,以全面培养幼儿的能力、发展幼儿的特长为目的,扎实组织教学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锻炼…

幼儿园大班数学学科工作总结

杨娇娇时间过得真快,一学期工作结束了,本学期我在《纲要》精神的指导下,认真实施了本班的数学教学方案。大班幼儿处于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阶段,抽象思维开始萌芽,但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而教师在设计和…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育教学工作总结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育教学工作总结20xx20xx学年度第二学期20xx20xx学年第二学期在学区领导中心小学领导园领导的支持帮助下在本班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我紧紧围绕幼儿园工作重点坚持以教研促教改圆满而顺利的完成了幼...

幼儿大班数学工作总结

幼儿大(2)班数学教学工作总结----王秀凤大班是入小学一年级的过渡期,大班幼儿处于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阶段,抽象思维开始萌芽,但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而教师在设计和组织活动时应注意为幼儿创设蕴…

幼儿园大班数学工作总结

忙忙碌碌的一学期即将结束了,本学期我在实践工作中,能合理优化幼儿的一日活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在园领导的支持、帮助下,在本班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紧紧围绕幼儿园工作重点,坚持以教研促教改,较好的完成了各项教学任…

幼儿大班数学工作总结

幼儿大班下册数学工作总结学期工作又结束了,本期我在《纲要》精神的指导下,认真实施了本班的数学实验方案。在实施过程中,我认真落实各项实验活动,较好的完成了本期实验任务,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总结如下:一、对幼儿进行…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

数学教案音乐活动小鱼和鲨鱼大班活动目标1学习按物体的厚薄高矮粗细进行7以内的正逆排序2发展幼儿思维的可逆性传递性和双重性3培养幼儿爱动脑爱学习的良好习惯活动准备7张厚薄不同的图书图片7张高矮相同粗细不同的树干图...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认识时钟(6篇精选)

屈老师教案网优秀幼儿园教案库大班数学教案认识时钟6篇大班数学优秀教案认识时钟活动目的1通过观察及幼儿自身的尝试活动来认识时钟初步了解时针分针之间的关系掌握整点半点并知道其规律结合日常生活理解时钟的用途2培养观察...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

认识10以内数字的组成目标1复习巩固10以内数的组成和并练习10以内数的加减运算2发展幼儿的逻辑能力提高思维的敏锐性准备数字组成卡片标有010的卡片多套幼儿人数的15倍过程1数字游戏找朋友每个幼儿都分得一张01...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对号入座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对号入座作者陈菊来源江苏省启东市和睦幼儿园上传时间20xx0104活动目标1能理解电影票上数字的意义2认识排与座尝试运用序数的经验寻找座位3发展空间方位能力感受数学活动的有趣活动准备1电影票座...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学计划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学计划一情况分析通过上学期的教与学幼儿已初步掌握了16的加减运算理解了16的数的组成另外对于长方体和正方体等立体图形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他们的摸索发现中发展了空间思维能力在活动中还发现他们对于动手...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学总结(4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