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

时间:2024.5.15

上海市幼儿园幼小衔接活动的指导意见

为了体现素质教育的精神,进一步加强幼儿园与小学教育的衔接,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前儿童进行入小学适应性教育,特在幼儿园开展幼小衔接活动,并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1.幼儿园幼小衔接活动旨在帮助学前儿童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两个不同阶段教育的平稳过渡,让幼儿建立自信心,能健康、快乐地适应小学阶段的学习生活,保持身心的和谐发展。

2.幼儿园幼小衔接活动的开展,要充分尊重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并体现后继学习和未来社会对儿童发展的要求。

3.幼儿园幼小衔接活动,应充分体现科学性、整合性和趣味性,并与幼儿园的新课程实施有机结合。

4.幼儿园幼小衔接活动与小学“学习准备期”综合活动做到有机结合,尤其在儿童发展的评价问题上,体现价值取向的一致性。

二、活动目标

1.有入小学的愿望和兴趣,向往小学的生活,具有积极的情感体验。

2.初步了解小学的学习活动特点和课堂教学规范,对各类学习活动形成好奇心和求知欲。

3.初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倾听习惯、阅读习惯等)、生活能力(自我服务能力、自我保护能力等),以及建立初步的规则意识、任务意识。

三、内容安排

1.时间安排:

幼小衔接活动从大班下学期开始,重点是毕业前的两个月,即5月份和6月份。

2.活动安排:

五月份,增加一节集体教学活动,确保一天上2节课;六月份,下午可再增加一节集体教学活动,一天上2—3节课。每节课的教学时间应当稳定,教学形式逐步接近小学。同时,加强对课间休息和自由活动的引导,让幼儿学会自主安

排和管理自己的生活。

从大班下学期开始,逐渐缩短每天的午睡时间。 3、内容设计:

“入学预备期”幼小衔接活动,重点围绕着“入学愿望”、“学习兴趣”、“学习与生活习惯”三个活动目标来进行内容的设计与组织,并紧密结合幼儿园新教材的主题来开展活动。例如,《我要上小学》内容设计:

幼小衔接

四、实施建议

1.要根据本指导意见和园所实际情况,对幼小衔接活动进行整体规划。要把集中性的幼小衔接活动与经常性的教育活动结合起来,注意从幼儿一入园开始,加强对其进行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2.在开展幼小衔接活动时,既要注意活动实施的园本化,更要尊重幼儿的年龄特点,使活动具有趣味性、游戏性。避免教学内容的小学化,知识技能要求的超前化。

3.要把幼小衔接活动,纳入幼儿园大班的课程计划中,与幼儿园新课程实施结合起来(如,“新教材”大班的《我要上小学》的主题)。提高课程实施的有效性。

4.幼儿园教师要掌握小学生活、教育的一些基本行为习惯要求,如,坐姿、

幼小衔接

握笔姿势、用眼卫生等。同时,加强幼儿颈部肌肉、腿部肌肉等的锻炼,提高幼儿身体的素质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5.开展幼小衔接活动,要正视幼儿的个体差异。幼儿园教师要注意观察、了解,给以因人而异的关怀和帮助。对个别情绪特别焦虑的孩子,要主动会同家长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教育,使每一个孩子都能顺利地、愉快地度过幼小衔接阶段。

6.在开展幼小衔接活动中,要加强与小学的互动,形成幼小联系的机制。要充分利用社区、社会的各种资源,为幼小衔接活动创造机会。同时,幼儿园要加强宣传,积极利用和引导各类媒体,形成正确的社会舆论导向,更有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

7.要积极利用家长会、网络媒体、家长手册等,开展丰富、有效的幼小衔接宣传活动,让家长充分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和幼儿园、小学教育的不同要求。同时,要引导家长合理安排子女入学前两个月的暑假生活,特别是巩固已经形成的良好行为习惯,真正做到家园共育,切实提高幼小衔接活动的有效性。

8.区县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对各级各类幼儿园在幼小衔接活动中应加强领导与监督,保证每一个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

9.幼小衔接活动20xx年先在全市的示范园、课改园试验。有条件的区县和幼儿园也可积极实施。20xx年始全市推广。在试验和推广过程中,应认真总结和充分利用现有的幼小衔接的经验,并不断发现问题,提高幼小衔接活动的品质。

五、活动评价

1.幼小衔接活动的评价,应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要注重“入学愿望”、“学习兴趣”、“学习与生活习惯”三个方面的评价要求,避免以识字多少等知识要求作为评价的依据。同时,要做到幼儿园与小学评价的价值取向的一致。

2.幼小衔接活动的评价,应坚持以正面评价和过程性评价为主。在评价中,多进行个体纵向比较,积极引导幼儿感受自己的成功,体验成长的快乐,增强做小学生的信心。同时,注重活动过程的评价,使评价更有针对性,更具有个性化。

3.幼小衔接活动的评价,应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在评价中,充分利用家长的资源,做到家园互动。尤其在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培养上,更要使家园一致,达到家园共育的目的。

4.幼小衔接活动的评价,在具体内容上,可参照以下几个方面,并主要由幼儿园负责实施:

? 入学愿望:喜欢学校生活,有入小学的愿望和积极、自信的情感体验。 ? 学习兴趣:对周围的事物有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对学习活动感兴趣。 ? 学习习惯:有倾听、专心阅读的习惯,有初步的任务意识等。 ? 语言能力:有自主表达的愿望,能大胆、清楚地说清一件事。

? 生活能力:会整理自己物品,有自我服务和保护的能力,有初步的时间概念。

? 行为习惯:能初步辨别学习习惯与生活习惯的好坏,并有一定的控制能力。

? 交往能力:愿意与同伴、老师和周围的人交往,对人有礼貌,能友好相处。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

20xx年5月

附件一

教师与幼儿互动篇

一、指导细想

有效做好幼小衔接的教育工作,幼儿园的师幼互动是关键因素之一。教师应根据学前儿童与小学生的不同阶段的特点,明确衔接目标与任务,并加强落实。

运用丰富多彩的方式手段,重视培养儿童的学习兴趣、社会适应能力与自我服务、管理的能力,并且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师与幼儿互动中,找准“教与学”的结合点,处理好以下几对关系:

1.幼儿园与小学作为两个不同阶段的学段,具有不同的阶段性特征,但作为两个相邻的阶段,又具有一定的联系性,我们要处理好这个阶段性与连续性的关系。

2.在幼小衔接的过程中,一方面要求儿童去适应小学生活,但同时也要让相关教育的开展符合儿童发展的特点,必须处理好这两方面的关系。

3.幼儿的学习不应仅仅停留在知识层面,还要关注到学习的兴趣、能力与习惯等层面,并处理好几个层面的关系。

4.集中性的衔接活动与经常性的渗透活动的关系。

处理好以上几对关系,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顺利与平稳地实现过渡。

二、主要经验

(一)为了促进教师与幼儿的有效互动,保障幼小衔接工作的科学、有序,在课程管理上进行相应的局部调整与加强。促进衔接工作的系列化、保证教育的连续性。

1.在课程计划方面,幼儿园制定“入学预备期”幼小衔接计划,将幼小衔接工作作为幼儿园课程整体计划的一部分,明确幼小衔接的目标和任务,加重衔接的课程内容,使这一教育活动更有计划、有目的地落实。

2.课程编制方面,适当调整课程安排,一日活动作息时间,增加学习活动时间比例,适当减少游戏、生活活动时间,如缩短午睡时间等。上下午增加集体学习时间等。

3.在课程实施条件方面,有条件的情况下,幼儿园可添置一定数量的设施设备,让幼儿感知以文化学习为主的设备条件,减少陌生感。活动空间布局重新

调整,增加集体活动的空间,活动室布局应将自由摆放与整齐的朝向某一方向摆放结合起来。

4.课程评价与质量监控:幼小不同阶段评价价值取向应保持一致,加强常规的监督与评价,定期做好保教工作成效检测工作。

(二)课程在加强幼小衔接的相关教育活动与师幼互动中,充分考虑教学要求、内容、方法、途径以及环境创设等的自然过渡与双向衔接。

1.环境与材料的创设衔接。提供的材料逐渐向实物符号、词语方面转变,活动区域的内容在图文并茂的基础上增加文字量,让幼儿对文字敏感,有阅读兴趣。操作的材料由具体的实物逐渐增加抽象与半抽象的内容如:数学操作包等。

2.集体活动结构紧凑,活动内容密度逐渐加大,调整学习节奏。

3.在幼儿一日活动中,组织幼儿互相交流,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倾听同伴的所见所闻,提高幼儿用完整表述与用简单的语句讲清一件事的能力。

4.创设机会与扩大不同层面的社会交往面,如大带小、社会调查活动增加等。

5.生活活动的比重减少,但活动着重点聚焦,着重让幼儿主动养成良好的习惯与提高生活自理能力。餐点增加自助机会,自主合理搭配吃完一份饭菜,自己收拾餐具,自己整理衣被等。

6.在一日活动组织过程中,要减少教师的直接管理,增加遵守集体规则的要求。给幼儿自主的安排活动时间要增多,并增加幼儿的自我计划活动内容,及自我检查任务的完成机会。

(三)课程的目标设置着重于幼儿学习兴趣、能力与习惯的培养,为幼儿更好地适应小学夯实基础。

1.幼儿学习兴趣和习惯的培养

(1)鼓励幼儿在学习活动遇到困难时,在不懂的地方记个符号,活动结束或当天一定搞清楚,要帮助孩子建立并坚持“问题不过天”的习惯。

(2)创设“我问、我学、我做”主题活动,提高幼儿学习兴趣。“我问”——给孩子创设提问空间,让孩子自主提问。“我学”——幼儿自主推荐操作内容和操作材料,在区角和自由活动中科进行。

(3)在大厅走廊创设“我的收获发布会”,让孩子及时交流自己的学习收获,感受分享的快乐,提高学习兴趣。

(4)教师向大班幼儿介绍小学的特点和要求,带幼儿参观小学生上课和有组织地参加一年级队日活动,与小学生联欢,共同举办作业作品展览。召开幼儿结业庆祝会,以便培养大班儿童对小学生活的强烈向往。

(5)每周邀请一次小学生来园开展活动,“哥哥姐姐做老师”,让小学生和幼儿互动,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正确的写字、看书姿势等。每两周观摩小学生活一次,回幼儿园模拟小学生活,感受不同。

(6)每天中午利用餐后半小时开展“倾听一刻”,改编幼儿熟悉的故事,交代任务找不同,培养幼儿仔细倾听的习惯,内容可逐渐增加难度。

(7)每天早上幼儿来园时自选一张“任务卡”,教师不随时提醒幼儿完成任务,在离园前反馈幼儿完成任务情况,培养幼儿任务意识。可以逐渐增加难度,增加任务的量和调控实施任务的时间。

(8)养成“每天记一记”的好习惯,在集体活动之后,利用5分钟主动回忆内容要点,在离园前,利用10分钟回忆一天发生的事或感受,培养孩子提炼记忆问题的能力。

2.幼儿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

(1)自我安排计划:从一天、一周、一次活动等进行规划,培养幼儿自我安排和规划能力。

(2)自我管理:建立《宝宝争星手册》,幼儿按照手册上的小贴士,进行正确的自我评价。一周根据手册上的星数,评选“闪亮星宝宝”,提高幼儿自我管理能力。

(3)规则意识:在一日生活中让幼儿了解规则、自己制定规则约束自己,从而形成从表象的认识,到实质的理解吸收,做到行为内化,形成习惯。

3.幼儿生活能力的培养

(1)开展“我做小主人”的活动,让幼儿自主整理个人或班级物品,保管个人或班级物品,幼儿每人认养保管一种自然角植物,评价保管情况,培养幼儿的整理和保管意识。

(2)在教室、大厅贴有各种“生活小窍门”,提醒幼儿关注图意,定期和保健教室互动,提高幼儿生活能力、自我服务意识(如喝水习惯、使用餐巾纸等)

(3)发放“服务卡”,要求幼儿每周把为自己、为家里、为班级服务的事记录在表中,并分享任务实施情况,提高幼儿自我服务和服务他人的意识。

(4)成立“志愿者服务队”,幼儿轮流到弟弟妹妹班级,帮助穿脱衣物,生活照顾,体验服务的快乐。

4.幼儿自信心和交往能力的培养

(1)每天设立“闪亮十分钟”,每天确立主打明星、比拼项目,幼儿通过挑战擂台,不断树立幼儿的自信。每月一次“精彩班级秀”,没办一个节目巡回演出,为幼儿创设表现的机会。

(2)创设“交友网”,为幼儿开辟交友空间和时间。每天半小时混班、混龄的自由活动,鼓励幼儿在跨班、跨年龄段的同伴中交往,加入交友网,通过交流分享总结交友的好办法。

三、活动举例

活动一:不一样的铅笔贴

1.活动要求:

用自己独特的方法区分与别人相同的东西。

2.操作要点:

(1)准备:每个幼儿自己带铅笔、橡皮、粘贴纸、废旧材料、双面胶

(2)游戏:找找我的文具。把幼儿带来的笔,橡皮等文具,放在一起,让幼儿最快时间找出自己的物品。

讨论:用什么方法来区别自己的和别人的?

小结:可以设计自己喜欢的各种标记、图案黏贴在自己的文具上,用来区分相同的物品。也可以贴上自己带来的粘贴纸,这样也可便于区分。

(3)提供废旧材料,让幼儿自己设计自己的铅笔贴。

(4)游戏:猜猜这是谁的笔。幼儿能用清楚、连贯的语言,大胆描述自己的铅笔贴,让其他幼儿认真倾听在众多笔中,正确猜出是哪只铅笔。

活动二:我和同桌

1.活动要求:

和同桌相处要互相帮助、互相谦让、互相体谅。

2.操作要求:

(1)准备:照片、有关小学上课情景录像

(2)讨论幼儿园和小学上课有什么不一样。通过照片或录像让幼儿了解到小学里是两人共用一张书桌,知道“同桌”的概念。

(3)游戏:找座位

·情景模拟:模拟小学课堂的座位安排,每人随机抽取一张卡片,根据卡片上的几排几座,找到自己相应的座位。

·相互认识一下自己的同桌。

(4)分享一本书

·每张桌子放一本书,要求幼儿跟着老师一起朗读,问题讨论:只有一本书,说说两个人怎么跟着老师一起朗读。

·实际操作——互相谦让、互相帮助,把书放中间,各拿书的一角,这样就能一起分享一本书。

(5)小结

·说一说有了同桌后,你觉得有会哪些帮助。

·讨论和同桌可能会有什么摩擦,如何解决。

活动三:眼球操

1.活动要求:

保护自己的视力,让眼睛更明亮。

2.操作要点:

(1)准备:音乐“钟表店”,图片一幅(一些有保护色的动物藏在大森林背景中:如:青蛙、变色龙等),记录版,笔。

(2)看图寻找森林里的动物,说说:你们怎么发现的?讨论:眼睛的本领那么大,怎么样保护自己的眼睛?

(3)自编眼球操

·学念儿歌“小眼睛”

·分组为儿歌编操。根据儿歌内容创编眼球操,并将创编的内容按顺序记录下来并分享。

(4)引入背景音乐,做做自编的眼球操。讨论可以将眼球操放入一日活动的哪个时间做比较好?

附儿歌:

小眼睛,真能干。 向上看,向下看,

上上下下多灵活。向左看,向右看,

左左右右都能看。划个圈,溜溜转。

小朋友,做眼操,天天锻炼亮闪闪。

(儿歌选自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中班《健康》P54页)

活动四:我的课程表

1.活动要求:

了解小学一天的学习活动安排,学习根据不同的时间段自主安排活动。

2.操作要点:

(1)准备小学一年级的大的课程表一张,一年级小学生一天生活的一段录像、各个时间段的图片。

(2)了解小学课程表,比较幼儿园活动与小学活动的不同

·观看录像:一年级小学生一天的生活。

·谈话:你们知道一年级的哥哥姐姐他们一天的生活是怎么安排的呢?

·出示课程表,观察课程表横向、纵向表格中各有什么内容?表示什么意思? ·小结:一周课程表告诉我们的是一周5天的安排,每天上午和下午在几点各上哪些课?

·幼儿园一日活动与小学的活动比较,讨论:哪些活动幼儿园会做小学也会做,它们是一样的吗?幼儿园哪些活动被取消了,换成新活动呢?(如:自由活动换成了下课10分钟)你有什么好办法来参加新活动?

(3)设计我的课程表

·我们来做小学生,也来设计一张课程表。出示各个时间段的挂图,上面有钟点的提示,幼儿根据钟点的提示将图片排序

·将排序好的图片进行看图讲述:小学的一天

·我们把自己的课程表安排好了,从明天开始我们试着做一天的小学生。

活动五:我的计划书

1.活动要求:

增强自理能力,养成按时完成自己学习任务的习惯。

2.操作要点:

(1)准备内容:准备人手一份的空白表格;笔;录像(幼儿在园生活的片段:生活、运动、学习、游戏)

(2)播放录像,说说每天在幼儿园做些什么?教师跟随幼儿的回答出示相

应的图片。

(3)分类。提问:哪些事情必须去做?哪些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或者需要去做?教师和幼儿一起讨论后将答案分成两类。

(4)自制“我的计划书” ·出示表格,制作自己的计划书。

幼小衔接

注:“完成情况”可以让孩子尝试自己给自己打分,做得好的是三颗★,做得较好的是两颗★,需要加油的是一颗★;我想做的事由幼儿自己填写,如:看书、玩什么玩具、散步等。

·提出规则:自己寻找适当的时间完成任务;完成任务后,要做好相应的记号;在离园前呈现自己的计划书。

活动六:留不住的时间

1.活动要求:

对时间特点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小朋友的时间观念,懂得珍惜时间。 2.操作要点:

(1)准备:闹钟、日历、故事 (2)讲述故事,理解时间的流动性。 ·讲述故事。运动会

·提问:为什么运动会没有召开?一定是太阳先落下,月亮才升起吗?小结:时间是按一定规律向前走的,永不会停止。

(3)情景表演一:迟到的小明

·设置情景:小朋友们去秋游,小明睡过了头,小朋友们出发了。小明非常着急,说:“时间请你倒回去吧,我要去秋游!”

·时间真的能倒回去吗?

a.钟表上的指针可倒拨。b.日历可以倒翻回去。

·小结:时间是不可逆转的。

(4)情景表演二:快乐童年

·离园联欢会上,小红哭着说:“我不要长大,我要永远留在幼儿园,幼儿园里真开心。”

·小结:时间是延续的,永不停止,人的年龄便会随之而增加,小孩慢慢会长大。

·脑筋急转弯:

小红和小兰一起跳皮筋,裁判说预备起,小红跳了10分钟,小兰跳了几分钟?她们一共跳了几分钟?(小结:她们用的时间一样多,共用的时间也是10分钟。

附故事 运动会

森林里要召开运动会啦,小黄莺开始广播:“我们要召开运动会啦,所有的小动物都要参加比赛,那请谁做裁判呢?”大家讨论来讨论去自己都要参赛,就决定让天上的太阳公公当裁判,它高高在上,眼睛又亮一定能做裁判。这时候,小田鼠、小野猫、猫头鹰就不同意了,“太阳公公在天上的时候,我们都还在睡觉,怎么能参加比赛,我们要选月亮婆婆当裁判!”小黄莺一想也对,于是就说:“那我们就把比赛时间定在太阳和月亮同时上班的时候,当你们看到它们一起在天上时,比赛就开始了!”于是大家等啊等啊,等了好久好久,只看见太阳公公升起又落下接着月亮婆婆升起又落下,就是等不到它们在一起的时候,运动会一直没有召开。小朋友,你们说说看,太阳公公和月亮婆婆它们两个人能同时在天上做裁判嘛?

(以上内容均为闸北区芷江中路幼儿园提供)

活动七:我的书包我做主

1.活动要求:

(1)为自己的小书包配置相关物品清单,培养幼儿自我服务能力。

(2)在列举书包内物品清单的过程中,知道小学生的书包里的必备用品。

2、活动准备:

(1)联系社区内的文具用品商店,说明参观的意图和配合,取得配合。

(2)前期《我的小书包》活动的相关资料,便于幼儿参考。

(3)幼儿人手一份记录的清单。

(4)为自己的小书包准备些什么?带领幼儿去社区内的文具用品店。

3、操作要点:

提示:根据文具用品店的货品,为自己的小书包列一份购物清单,知道需要准备一些什么。

(1)交流自己的购物清单,大家互评。

提示:哪些是必需的?哪些是不需要的?

(2)建议结合调整后的购物清单,请家长带领孩子到附近文具商品店亲子选购物品。

提示:能结合自己小学生的需求合理购买;不浪费、不攀比。

(以上内容为浦东新区蒲公英幼儿园提供)

活动八:安全小卫士

1.活动要求:

了解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安全知识,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

2.操作要点:

(1)交待任务,成立“小小安全检查队”, 发现不安全的因素马上报告老师或插上一面小旗提醒大家注意。(每周有幼儿轮流担任安全检查员,检查员负责检查幼儿园的操场、活动室、区角等地方)

(2)对个别小朋友不安全的行为,安全检查员要指出纠正,自己也要以身作则,教师要关注幼儿的一日活动的及时给予指导。

(3)延伸活动:

·每周评选“安全小卫士”,颁发奖章。

·在生活中可以给孩子们看一些有趣的电影《小鬼当家》、《人猿泰山》,引导到现实生活中让孩子能领会其中的道理,应帮助孩子正确认识现实生活,设想有可能出现的危险,对孩子进行自我解救的训练。

活动九:小耳朵有大本领

1.活动要求:

培养幼儿仔细倾听的习惯。

2.操作要点:

(1)讲述故事《爱插话的小八哥》,引导讨论:别人在说话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做。

(2)为幼儿创设倾听的环境:在幼儿园各环节可适当播放音乐、故事等。在带领幼儿外出时,可以让幼儿注意倾听大自然的各种声音(如风声、雨声),倾听各种动物的叫声(如蝉鸣、鸟叫声),倾听各种交通工具的声音(如自行车清脆的铃声、汽笛声)。引导幼儿模仿、表达,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教师组织幼儿开展游戏。

·小小录音机:同伴或老师表达之后请幼儿尽量能够将他们所讲的内容原封不动地复述,注意语音、语调。

·这是谁的声音:请一名幼儿转过身体背对全体幼儿并蒙上眼睛,再请一幼儿说一句话,让那名幼儿根据声音来猜刚才说话的是谁。

·小结:原来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声音,我们只要安静地倾听就能发现和感受。

(4)延伸活动:在学习活动中要求幼儿专注倾听,找找这节活动中有没有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句子或词语等。

活动十:阅读分享

1.活动要求:

激发幼儿早期阅读的兴趣,在分享收获的过程中体验阅读带来的快乐。

2、操作要点:

(1)交代任务:每人一本记录本,把每天在阅读区中阅读的方法和收获记录下来。

(2)分享时刻:幼儿交流新收获,其他幼儿予以评价

(3)小结:通过这样有计划、有目的的开展阅读活动,可以使每个幼儿了解到正确的阅读方法。

(4)师生共同阅读:《小青蛙报》、《看图说话》

(5)扩展幼儿阅读范围,从简单的字句着手,然后到完整的故事阅读,再根据幼儿情况共同阅读他们喜爱的《小青蛙报》、《看图说话》等适合幼儿年龄的报刊、书籍。

四、案例分析

案例一:不一样的手册

实录:

开学的时候,我在班级的墙壁上设置一个名为“我认识的字宝宝”区角活动,主要是想引导和帮助幼儿收集、剪贴旧报纸、图书杂志、包装袋等上面的文字,孩子们可以把自己认识的汉字剪贴在字宝宝的家里,与伙伴们交流。

过了几周我发现“字宝宝”的家里住满了孩子们粘贴的字,原来我的孩子们已经认识了这么多的字,不免让我很是惊喜。那天正好是我给孩子们写“宝宝成长手册”的日子,我转念一想,以往我每次写成长手册都是写给家长看的,为什么这次不写给手册的小主人看呢?于是我整理了一下孩子们已经认识的字,努力用他们已经认识的字来表述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遇见孩子们看不懂的字我就用简笔画表示,并在画的上面注明字的写法。发放成长手册的时候我特意请孩子们回家和家长一起读一读。

果然第二天,交还成长手册的时候,好几个孩子跑来和我说,“老师,我昨天看懂你说的话了,我会努力的。”有些孩子还运用我的方法以文字和图形和我对话。

分析与反思:

以往,我们班的孩子在阅读的时候往往对图片精美的书籍比较感兴趣,但翻了几页以后马上又失去了兴趣,把书丢在一边,我了解之后发现主要是因为他们觉得不好看,或者是看不懂。这让我感觉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是当务之急。

我们平时常说要成分发挥“让墙壁说话”的教育功能,使幼儿耳濡目染,自然而然地接受文字信息。如在教室的各个角落,只要有实物、有画面、有标志符号的地方,就配以与之相应的文字,文字与画面融为一体,使幼儿在欣赏和理解画面的同时,可以认读文字。

于是,我们就从这点入手,在为他们创设环境的同时,结合了他们的成长手册。我一直感觉到孩子们年龄虽然不大,但他们也很在意老师对他们在幼儿园表现的评价,只是苦于老师每次写的他们都看不懂,既然是他们很想读的为什么不让他们读懂呢?既然他们有兴趣读为什么不让他们读懂,我们何必舍近求远苦苦寻找阅读材料,几次之后,我发现孩子们认字的速度比以前更快了,对句子的理解也比以前更准确了,识字多了,他们渐渐把对成长手册的阅读兴趣转移到了图书上,较之以前更能静下心来阅读,并能在大多数的情况下读懂故事。我想我成功了一半,接下来我就要培养他们阅读时的良好习惯。

案例二:从欣赏他人的优点开始

实录:

师:大家看了录像,都说看过图书不整理是坏习惯,那么我们自己有没有这样的坏习惯呢?(幼儿一片寂静)

师:你们看到过哪个小朋友身上有我们学习的好习惯呢?

佳佳说:“我看到莹莹每次都会把用过的铅笔盒整理好。”

菁菁说:“霏霏带来的故事书都包过书皮了。”

凡凡说:“俊俊用过的铅笔都会自己重新卷好的。”

玲玲说:“我上次看到嘉淇已经会自己梳头发了。”

(制作卡片时)玲玲在卡片上画了自己正在梳头的样子;佳佳在卡片上画了一个铅笔盒;菁菁在卡片上画了张漂亮的包书纸;凡凡画了一支有尖尖笔头的铅笔。

分析与反思:

在我提出问题“自己有没有这样的坏习惯?”时,幼儿并未作出反应。可见,对于大班的幼儿来说,要求幼儿进行自我评价是非常困难的。幼儿往往比较容易发现优点,因此我调整了我提问的方式,请幼儿寻找他人的优点,这样一来孩子们即可以用欣赏的眼光去发现身边朋友的优点,又能了解到怎样的习惯才是好习惯。

由此可见,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可以从欣赏他人良好习惯的角度出发,引导幼儿辨别不同习惯的好坏,从而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利于幼儿将来更好的适应小学生的生活。

案例三:告别时刻

实录:

随着六月的到来,眼看幼儿还有一个月就要毕业了,在主题活动中,我们进行了教学活动“告别时刻”,通过让幼儿数数年历中的天数,知道一些生活中的常识,并感受毕业日期的临近,懂得珍惜时间。在进行的活动中,幼儿的语言很丰富。

活动观察记录表:

分析与思考:

本次活动非常注重幼儿的情感教育,活动结束之后,孩子们每天进行倒计时,当说到即将离开幼儿园、离开老师、离开小朋友时,许多幼儿都哭了,说明幼儿与教师之间有着十分深厚的感情。如何化解幼儿的这种悲伤情感,既要使幼儿留恋幼儿园的生活,又要将幼儿的情感向积极的方向引导,也是个重要的问题,数学教育在这次的主题中很好地融入进生活,让幼儿不仅掌握了常识,而且还深入了情感教育,其间好朋友之间能够用语言、眼神、动作等表达依依惜别的心情。

案例四:十字街头

实录:

第一组:大家一致推选郑佳怡做记录人,他们告诉我:“她很会画画,如果他们有写不来的字她就可以画出来。”在制定的过程中,他们也有了争论:浩浩坚持要买一个具有玩具功能的卷笔器,其他小朋友马上就反对:“这样东西要10元钱,买了这个我们其他的用品就买不到了,这个太贵了。”大家七嘴八舌,一下子很难决定,于是我建议,需要的用品如果大家都同意就记下,记录员就开始认真的询问每个人的观点。最后浩浩说:“那就不买这个了,节约点,买最便宜的2元钱卷笔刀吧。”

第二组:制定计划书很顺利,上面要买的用品很多,有铅笔,有尺,有橡皮等。再算出总价的时候,伍英杰大声叫了起来:“啊,我们用的钱太多了,老师只给我们10元钱,可是我们用了15元钱,怎么办?”超超看看计划书说:“我觉得买10支的太多了,少买一点就省钱了。”“对呀”大家一致认可他的建议,对计划书做了修改,10元钱正好用完。

分析与思考:

在今天的活动中幼儿有争论、有矛盾更有不完美的地方。站在孩子的发展角

幼小衔接

度去看问题,我更多的是考虑了“重过程”的理念,计划的合理与否在此已经不那么重要,重要的在于孩子们在制定计划、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表现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和提高,其中不仅是口语的表达,更有用符号表达自己想法的能力。

计划表上有时会打上一个小问号,过一会儿又被划去,孩子们在不断地从认识自我、认同别人,老师有时也会为他们提供一些建议,通过制定计划书,孩子们积累了经验:计划书可以运用图画、文字、数字、包括语言共同进行表达;孩子们制作计划书的过程不但是交流经验、完成任务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几个小朋友共同完成的,这更是孩子们学习协商、分工、妥协、尊重的过程,是孩子合作能力提高的一个重要契机。

案例五:一次次活动失败带来的启示

实录:

在益智区我们投放了三套拼图的材料和一个定时器,根据难易程度孩子们可以自由选择。刚开始三天那里还是孩子们争先恐后参加的区域,可是三天后就无人光顾了。于是对孩子进行了两天的观察:

第一天观察:琪琪在前两个层次拼图操作中较顺利,可是到了第三套没有完成,可能是因为有一点难度,他没有继续下去。

第二天的观察:琪琪又去了,这次她直接选择了第三层次,可很多时间过去了,她还是以失败告终。

第三天的观察:今天她没有再去拼图区,可能是怕再失败,或者是根本不想再去研究那个拼图了。

分析与思考:

现在很多孩子由于家庭的宠溺,没有抗挫折能力,导致了许多探索活动中的放弃行为的产生,这对孩子今后的学习会带来巨大的困惑和影响,而老师也往往会疏忽孩子的“经常失败”,或者认为孩子的能力有限,但通过上述的观察我感受到:

·重视每次的“失败”是为孩子搭建成功的阶梯。

可能在区域活动中经常会有孩子不成功的经历,但是很多次都是由于老师的忽视,错失了给予孩子成功的机会,就像拼图活动不可能使每个孩子都成功,而老师也不可能每次都会关注,或许老师的疏忽会造成孩子对拼图丧失兴趣,今后也不去尝试了,所以老师的重视就是给予了孩子成功的机会。

·激励环境的创设是孩子抗挫折能力增强的强行针。

由于老师的疏忽会让幼儿放弃,会让孩子今后的抗挫折能力逐渐下降,我们需要给予孩子坚持活动获得成功的信心。

具体做法:在每个拼图的操作盒盖上都留有各种激励话语的卡片,如:“再试试,你一定行的。”“试试看,会有小惊喜的哦!”“坚持到底,你一定是最棒的。”“别放弃我,坚持!”“恭喜你,你已经成功了一半。”“一定要加油哦。”等等,通过这些激励卡的实施,孩子们似乎对自己的行为有了信心,也愿意多尝试几次,孩子的信心找回来了,孩子们的抗挫折能力提高了。

继续可以延伸的做法:

这样的励志卡片不仅在益智区适用,在区角活动或是幼儿遇到挫折时随时可以看到这样的卡片,激励幼儿不畏挫折,继续完成任务,相信自己一定会成功的。

案例六:在倾听中激发幼儿的成功感

实录:

故事《小红帽》是孩子们非常熟悉与喜爱的,最近每次当我播放《小红帽》的故事录音时,我就会发现好几个孩子在跟着录音讲故事。于是,我录了一盘磁带,在中间故意漏了一些比较重要的情节。今天当我又给他们听这个故事时,我告诉他们“孩子们,我知道你们最喜欢听《小红帽》的故事了,其实,我也非常喜欢,所以,我刚才自己讲了一遍,还把它录了下来,想请你们听听,我讲的怎么样?你们愿意吗?”“愿意!”当我打开录音机时,我发现孩子们听得特别仔细,一个个都专心致志。听完后,他们的都纷纷举起了小手,说:“张老师,你讲得很有感情,但漏了好几个地方!”“你的故事讲得不够完整!”“你讲的故事和录音里的不一样!”??“谢谢你们给我指出,下次讲的时候我一定改进,你们怎么会发现的?”“因为我们认真听了!”“因为我每次都很认真听,已经把这个故事记住了!”??“连这个小秘密都被你们听出来了,你们的小耳朵真厉害!原来认真听可以让我们发现问题,让我们变得更聪明,以后你们可一定要认真听哦!当然,我也要做到!”孩子们高兴而又赞同地点着头。

分析与反思: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给儿童以劳动的快乐,学得学习成绩的快乐,唤醒隐藏在他们心中的自豪感、自尊感,这就是教育工作的一条金科玉律。”学习成功

是最足以促使学生后续学习的一种动力。所以,在倾听的培养中,也应采取“多鼓励、多表扬”的方法,让孩子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获得成功的满足感。如:在本案例中通过教师故意漏讲故事中的一些情节,让孩子们在对比倾听后发现不足,并鼓励:“连这个小秘密都被你们听出来了,你们的小耳朵真厉害!”。让孩子充分体验到倾听所带来的快乐与满足感,有助于提高孩子们倾听的兴趣。如果长期坚持从正面评价、激励,就能使孩子重视并养成“倾听”的习惯。

(以上内容均为宝山区淞南中心幼儿园提供)

案例七:东西丢失了,去买?去找?还是??

实录一:

“老师,我的铅笔找不到了,怎么办?”元元找不到自己的铅笔,没有办法完成区域活动的记录了,急得他向老师求救。“元元,我这里有许多,都是没有人要的,给你一支吧。”林林拉开了他的小抽屉,只见他的抽屉里有许多一模一样的笔。我见了以后非常惊讶,“林林,小朋友的铅笔怎么会到你的抽屉里了?”“它们没有人要了,没有办法,只好放在我这里了。”

实录二:

区域活动结束时,桌上多出了一套油画棒,诺诺看见了,便拿起油画棒开始寻找它的主人。但是,只见被她问到的小朋友连眼睛看一看都懒得了,都对她摆摆手,一圈下来,诺诺没有办法,只好将油画棒交到了老师的手上。老师无奈地进行了一次“人口普查”,终于找到了失主。

分析与反思:

上面的现象司空见惯,我记得有一位毕业的孩子家长来看我,说他的儿子怎么优秀,但是有一个坏习惯总是改不了“过年了,家里大扫除,可以一下子翻出十几条绿领巾。”是呀,现在的孩子丢失自己物品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其根本的原因在于:1、孩子不知道如何保管自己的物品;2、孩子对自己的物品不珍惜。现在的家庭,孩子大都交给老人看管,老人的过度看护使孩子不必关心自己物品的缺失,只要动口就可以了,在我们幼儿园,孩子的物品大多数由老师负责看管,只有一些私人物品如:小书包、自己的外套、玩具等是他们自己保管的。而当他们的小物品有所丢失时,家长选择最多的就是再去购买,于是,父母买了,又掉了,再买,再掉,如此往复,孩子对物品的珍惜程度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我们觉得能珍惜自己的物品,保管好自己的物品对孩子来说非常的重要,尤其对于将要入学的孩子,应增加保管物品,做到不遗忘、不丢失。对于“物品丢失后”的现象,我们的应对是:

1、通过观察比较,尝试分清自己与他人的物品,如有雷同,可以选择各种方式进行区别。

2、给与孩子保管自己物品的空间,每人一个小抽屉和一个储物盒,让孩子自主保管自己的学习用品和作品。

3、学会整理的一些简单方式:物品归类、一定顺序排列、制作小标签等。

4、列表统计,自我评价,对自己物品的爱惜程度打勾,并在集体中互相学习。

案例八:相信自己

实录:

孩子们正在建造城市中的高架桥,当他们将牛奶杯、饮料罐等作为柱子一个接一个排列整齐地排列在“桥”下时,桥总是不牢固。老师依据自己的经验建议孩子使用两个“桥墩”以增加稳固性,但是亭亭撅着嘴似乎不愿意,她怯怯地说:“我好像看见过有一根的。”但是,她和伙伴们还是这样做了,老师也没有在意。回家后我无意中说起了此事,我先生强调说:“在上下匝道下就是一根柱子的。”为了核实,第二天我特意沿着高架桥又去看了一边,果然没有错,确实有的高架桥(如上下匝道)下是一根的。第二天,我将结果告诉了幼儿,并鼓励大家要像亭亭一样相信自己,此时杰杰悄悄说:“老师也会错吗?”我马上说:“当然啦,有时老师也会说错或做错事,如果你认为自己是正确的就大胆和老师说,我们共同去发现。

分析与反思:

在孩子的心目中,老师样样都知道,而且是绝对正确的。其实,要让孩子知道,老师也是人,人无圣人,老师也有犯错的时候。在生活中要让孩子相信自己是非常重要的,尤其在孩子入学时,积极向上的态度能增加他们的自信心,从而充分展示他们自己的才能,以更好的适应社会。因此,我们提出了“我能、我想、我说、我做”的培养目标,让孩子相信他们自己。我是这样做的:

敢于置疑,将全班孩子的作品或者记录展示在活动室,支持孩子不同的想法,

听孩子不同的声音。

用不同的方法释疑。师生共同寻找各种途径来解决问题,尊重孩子的选择。 支持孩子用不同的方式完成自己的游戏或者任务。

案例九:找个朋友一起玩

实录一:

自由活动时,晨晨拿出了溜溜球在一旁玩。杰杰看见了立刻走上前说:“这个我也会玩的,我们一起玩好吗?”晨晨听了后收起溜溜球将它递给了杰杰。当杰杰失手后,晨晨一把抓过球说:“不是这样玩的。”于是,两人就一个“溜狗”的动作“PK”起来,玩得不亦乐乎。

实录二:

“老师,双休日我们家晨晨到少年宫去上课时,从来不跟人家小朋友讲话。下课活动时,我们带着他去和人家说话,他就是躲在我们背后不肯去。现在已经去了一个学期了,他还是这个样子,九月份要上小学了,这下怎么办?”这是晨晨的外婆在向老师“求助”呢。

分析与反思:

在幼儿园,这个问题对于像晨晨这样不善于主动找同伴游戏的孩子来说,不是个别现象。他们往往会在进入小学后难以很快适应崭新的小学生活,需要花较长的时间来适应和调整。这正如研究者所说的处于幼儿园和小学衔接阶段的儿童,通常存在着的社会结构的断层问题:说的就是孩子入小学后与幼儿园的友伴分离,要重新建立新的人际关系,结交新朋友,寻找自己在团体中的位置并为班级所认同。另据小学的老师反映,进入小学后,大多数的孩子突出的问题是课间十分钟的活动不会安排。下课后,孩子不会主动与同学交往,有些孩子为此产生焦虑不安的情绪,甚至出现不愿上学、怕受人欺负、怕没人跟自己玩等问题。

怎样让孩子们学会主动与人交往,重新建立人际关系,结交新朋友呢?教师应该提供怎样的机会,帮助与支持孩子们尽快适应小学生活做好心理准备呢?我们的做法是:

1、运用多种游戏形式,提供不同的交往的机会,提高与新朋友交往的技能,如用语言请求,根据别人的要求学会不断调整自己的行为等。

2、通过社会小调查活动,促进孩子学习主动与不同的人交流的方式、方法,

体会找到新朋友的快乐。

3、给“我的心情贴”做标记,来督促孩子每日自己完成“找个朋友一起玩”的任务,学习与人聊天、互换玩具等游戏,并列表统计一周完成情况,在集体中互相学习,分享同伴的经验。

4、夸夸我自己,“秀”出各人的长处,增强自信心。

(以上内容均为闸北区芷江中路幼儿园提供)

附件二

幼儿园与家长、社区互动篇

一、指导思想:

随着幼教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已达成共识,幼小衔接,是广泛涉及到家庭、幼儿园、学校,关系到幼儿健康成长的关键性问题,而家长的“衔接观”在幼小衔接工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帮助家长更新、端正、树立好正确的幼小衔接观念,是幼小衔接工作成功的首要保证。

《幼儿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为此,我们需要构建“幼儿园、教师、家长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加强与社会和家长的联系互动,这具有许多积极意义。首先,有助于丰富园方的教育资源。当我们把社会(家长)作为一个重要的教育资源进行开发利用,会使教师了解到幼小衔接中园方无法了解到的一些情况与想法,掌握了幼儿、家长最实际想法与需要。其次,可以扩大优质的教育辐射面。通过多向互动,配合幼儿园对家长的开放活动、各班家委会等工作,发挥家长参与教育的无限作用。同时,社会、家长群体也会在角色意识、教育观念、教育策略等方面产生变化。最后,幼儿将成为家园协同成果的真正受益者。只有在家园相互产生作用的情况下,才能形成教育合力,解决靠我们各自单方面都无法解决的问题,同时,也接受社会、家长的参与和监督,在整个幼小衔接的过程中,使幼儿园教育呈现出社会化和开放化的趋势。

总之,在幼小衔接的教育过程中,应将家长、社会的参与作为改善教育、提高质量的一项重要策略,保持幼儿园与家庭、幼儿园与社会、教师与家长经常性地开展双向沟通与配合,使其清楚地认识到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的不同,意识到幼儿的入学准备不仅是知识方面的准备,而且更应该包括身体和心理上的准备,以共同促进幼儿发展。有效的家园合作将共同帮助学前儿童完成好从幼儿园向小学过度的转折。

二、主要经验:

家园协同,共同参与教育、教研活动

我们乌南幼儿园是上海市示范幼儿园,上海市二期课改实验基地,依托我园市重点课题《现代学校制度下,家长参与幼儿园管理的实践研究》,我们已认识到幼儿的进步既依赖于幼儿园教育,也离不开家庭教育,只有在相互产生作用的情况下,才能形成教育合力,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创设了更加有利的条件,因此,在教育管理中,我园将引导家长参与作为改善教育,提高质量的一项重要策略,并采取一定的措施予以落实。如:家委会认证园务计划、家园共同制定班级计划等。从20xx年9月开始,我园大班教研组打破以往教研中的封闭状态,有计划有步骤地吸纳家长参与共同教研。

(一)源于问题 确立共同研究专题

家长参与教研,旨在创设家长与幼儿园、与老师平等对话的机会,解决那些需要家园合力才能解决的问题,促使幼儿真正地健康快乐成长。首先,我们对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之间的不同优势进行了再认识。对教师而言,更了解群体中幼儿的特征和具有专业素养,而对家长而言,他们更详细地了解个体儿童的特征优势,有利于在家庭中针对个体实施有效的个别化教育。其次,我们征集了国内班与境外班大班家长与教师的共同关注点。最后,通过筛选真问题,确立本学期的研究主题。“真问题”就是我们经常碰到的,通过各自的努力、思考仍不能解决的,要借助于一定的情报资料和集体研讨才能逐步解决的问题。如:通过调查,5个大班老师、家长所提出的近40个问题都是针对“幼小衔接”,从中显示了他们的迫切需求。由此确立了今年我们的研究主题“培养大班幼儿良好学习习惯”。

(二)建立机制 保障家园的有效合作

机制的建立是教研的保障。我们通过几个主要机制,保障家长参与的积极性。 反思机制

围绕一个主题,根据需要,组织有家长代表参与的教研活动,由教师提供教育案例,家园之间发表不同看法,共同分析与探讨,寻找对策。如:随着寒假的临近,教师困惑假期中孩子行为的退步,而家长困惑没有有效方法可以实施,因此,大班年级组开展了一期的“共同制定寒假计划书”的家园教研活动,重点探讨如何去有效地实施。

互助机制

每位教师、家长的优势各不相同,都有自己独特的教育经验。教研中,我们发挥团队的作用,使理念、资料、经验等予以共享。家园只有双向协同、形成共同研究教育的团队,才能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和谐发展。

引领机制

家园合作的核心和关键应是通过多元的方式引领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形成正确的育儿行为。我们通过观念引领、方法引领、过程引领,使家长掌握有效的教育策略,从而协作参与教育,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如:在“共同制定寒假计划书”的教研中,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建议利用家长开放日进行家园共同制定寒假计划书的教学活动,得到家长的赞赏。

(三)注重过程 使“研”与“行”同步

“研”是为了“行”的有序与有效。针对主题,每次教研活动前,年级组教师主动向家长们介绍研究主题,提出急需解决的问题,通过家委会广泛听取各班家长的意见、建议,吸收合理想法,确定每一次活动的价值,以形成共识。如:将年级组的“培养大班幼儿良好学习习惯”的研究主题分割为符合本班特点需要的“任务意识”“注意力培养”“阅读习惯”“时间观念”等。教研活动中,各个班级有侧重地予以探讨,形式上有分有合,如:有的是收集家长的问题进行教研,有的则是家长亲自参与,还有家长、教师在网络上的研讨等,各方力量的参与,即帮助年级组积极开展了研究活动,也对年级组研究起到一个监督、评价、促进作用。教研活动后,各班根据所确立日常工作实施的重点,有效有力地予以实施,并注意收集幼儿、家长的反馈,以确定下一次研究的重点。

通过近一年的家园共同教研,我们初步取得了一些成效:首先,丰富了园方的教育资源。当我们把家长作为一个重要的教育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并参与园本教研后,使教师了解到更多的园方无法了解到的一些情况与想法,掌握了幼儿、家长最实际想法与需要。同时,配合每月对家长的开放活动、各班家委会等工作,发挥家长在园研究的无限作用,进一步丰富了教育资源,提高了教师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其次,改进了家长的育儿观。通过多向互动,家长群体也在角色意识、教育观念、教育策略等方面产生变化,如:家长意识到自己不应只是幼儿园教育的配合者,而应是与教师具有同等地位的教育者,当孩子离开幼儿园后,家长就是孩子的教师,家庭才是幼儿身心健康成长的中心点。最后,家园共同教研的成果真正受益者还是幼儿。以“共同制定寒假计划书”为例,他们在教师的指

导下,制定了自己喜欢的计划书,在父母的配合下度过了一个愉快又有意义的寒假生活。

家长参与幼儿园教研,决不是一种形式的改变,重要的是一个研究过程的改变。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构建了“幼儿园、教师、家长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加强与社会和家长的联系,解决了靠我们各自单方面都无法解决的问题,同时也接受家长的参与和监督,使幼儿园教育呈现出社会化和开放化的趋势。我们还有许多问题需进一步予以探讨,如:如何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明确规定幼儿家长参与园本研究的权利范围,从而形成了一种长效机制等,这些研究都能使我们教研向更高层次更高效益的方向发展。

三、活动举例

活动一:家园共同教研

1、活动要求:

创设家长与幼儿园平等交流对话的机会,解决家园间共性问题,以多元的方式引领家长树立正确的幼小衔接观念。

2、操作要点:

(1)通过调查研究,了解家长与教师在幼小衔接问题中的共同关注点,组织筛选,确立讨论主题,如:暑假怎么过、如何改变幼儿的拖拉习惯。

(2)针对主题,年级组教师主动向家长们介绍研究主题,提出急需解决的问题,通过家委会广泛听取各班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吸纳合理想法,确定家园共同教研活动的价值,以形成共识。

(3)组织由家长代表参与的教研活动,教师提供教育案例,家园之间发表不同看法,共同分析与探讨,寻找对策。

(4)发挥教研团队的作用,使理念、资料、经验等予以共享。

(5)通过观念引领、方法引领、过程引领,使家长掌握有效的幼小衔接策略,从而协作参与学校的幼小衔接工作。

活动二:家庭互助小组

1、活动要求:

由家长代表及本班教师组成“家庭互助小组”,发挥家庭教育的优势,有针

对性地推广家教经验。

2、操作要点:

(1)各班以班级为单位将班级家庭划分为不同的小组,各小组由家长担任组长,根据本班的幼小衔接计划,负责各组家庭开展交流研讨,同时由教师指导协调。

(2)家长每周自发组织交流探讨。

(3)运用评比记录的形式对幼儿进行培养。

(4)组织小型辩论会以辩论的形式进行交流。

活动三:共建《园报》

1、活动要求:

家长参与《园报》的编辑,宣传幼小衔接的理念、方法,从理论到实践进行必要的指导,为家、园、校的进一步沟通搭建了平台。

2、操作要点:

(1)请幼儿园教师、小学教师、家长一起参与投稿。

(2)创设“小学教师对您说”、“幼小衔接大家谈”、“焦点话题”等版面。

(3)在任务栏目中布置一些小任务,请家长协同孩子在指定的时间内完成,以有效地培养孩子的任务意识。

活动四:与家长幼儿共同参观小学

1、活动要求:

为家长和幼儿提供机会帮助幼儿亲身体验小学生活经验,为幼儿顺利进入小学和个体的发展创造最大的可能性。

2、操作要点:

(1)由幼儿园教师带家长、幼儿到小学参观环境,了解其一日学习安排,以及各专用室的用途,使家长感知小学环境,做好心理上的衔接。

(2)安排家长和孩子共同观摩一年级小学教师的公开课,增加孩子与学校方面的直接对话。

(3)在观摩小学课堂教学后,幼儿园搭建平台,为家长提供讨论交流机会。

活动五:毕业生及家长回园介绍

1、活动要求:

帮助幼儿做好心理、身体、能力等各方面的准备,顺利适应小学生活。

2、操作要求:

(1)由家长教师委员会共同组织,由前几届毕业生家长回园介绍他们的孩子入学后的情况。

(2)幼儿园邀请刚升入小学的小朋友回园,介绍小学的情况,既帮助了学前班的幼儿建立对小学的认识,向往长大,又鼓励了正在适应小学生活的已毕业生。

(以上内容均为徐汇区乌南幼儿园提供)

活动六:亲子读书会

1、活动要求:

让家长掌握一些有效开展亲子阅读的方法,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阅读观。

2、操作要点:

(1)介绍亲子读书会成立的意图,鼓励家长和孩子积极参加。

(2)利用家校互动网开设网上论坛,组织有关话题的讨论。

(3)根据家长需要安排家长讲座,开展亲子阅读的家教指导。

?怎样为大班孩子选择适宜的读物

?阅读中需要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4)定期举办各种亲子故事会,教师组织亲子阅读经典读物活动。

(5)组织故事宝宝评选活动,鼓励家长和孩子共同参与。

活动七:去小学生家做客

1、活动要求:

(1)幼儿观察两位哥哥(姐姐)回家后的学习、生活情况,并与爸爸妈妈一起记录下哥哥(姐姐)的守时情况。

(2)初步感受守时很重要。

2、操作要点:

(1)父母与有小学低年级学生的两个家庭联系好,安排好拜访小学生家庭的事宜。(选的两位小学生,需要一位很守时,一位相对拖拉。)

(2)父母事先与小学生家长联系,制作好一份时间安排表,请小学生在拜访当天按时间安排表进行作息。同时,准备好一份后面有观察记录的相同的时间安排表。

(3)父母带孩子分别拜访两位小学生家庭,提供观察记录表,让孩子观察并记录哥哥(姐姐)是否按照能严格安排表学习。

(4)父母与孩子一起回顾两位小学生遵守时间安排表的情况,及不同的后果。请孩子说说哪位小学生更守时,以及守时与不守时的结果。让孩子初步感受到守时的重要性。

活动八:老学生和新学生

1、活动要求:

了解爸爸妈妈上小学时的趣事,激发幼儿爱上学的愿望。

2、操作要点:

(1)准备:

邀请几位家长参加活动,并事先了解其在小学期间学习的经历,挖掘有价值的内容整理并准备介绍给孩子听,爸爸妈妈可以用绘画、文字、照片等方式来表达自己上学时有趣的事情)邀请一位爸爸老师给孩子们上一堂模拟课。

(2)爸妈介绍

?爸爸妈妈逐一介绍自己的小学。(上学的路程?怎样去学校的???)。 ?小学里有些什么活动等。

老师:现在我们的小朋友都是由爷爷、奶奶陪伴着去上学的,比爸爸妈妈当年幸福多了。还有现在小学里每个教室都有一个大屏幕,可以让大家看到很多好看的图片了,瞧!你们多幸福啊!

(3)趣事多多(如:独自上学、结教朋友、漂亮老师??)

——爸爸妈妈各自介绍自己在上小学期间的情景和趣事,激发幼儿爱上学的愿望。

——爸爸妈妈介绍自己的心目中的老师形象。

——孩子提问。(让孩子在爸爸妈妈讲述后有提问的机会)

(4)爸爸老师

老师:听了爸爸妈妈介绍自己上小学时候的趣事,你们是否觉小学生的生活很有趣呢?现在就请我们的爸爸老师来给我们上一堂体育课,让我们一起来做做小学生吧!

(5)新老比较

——听了爸爸妈妈的趣事,你觉得你应该怎样做一名小学生呢?

老师小结:刚才我们都听了爸爸、妈妈们的介绍以及和爸爸老师一起上了小学的体育课,你们一定感觉到很开心很快乐吧!其实,你们现在已经比爸爸妈妈那时候上小学更加开心了,小学校园也比以前大多了,小学里的活动也比以前更丰富多彩了,小学里的朋友也更多了。

活动九:采购学习用品

1、活动要求:

(1)了解入小学所需学习用品的基础上尝试根据自己的需要自主选购。

(2)初步学会处理“需要与想要的关系”,能在老师的引导下萌发初步的理财意识。

2、操作要点:

(1)组织孩子交流介绍自己和父母的商议结果,挖掘亮点提升经验。

(2)提醒孩子要礼貌购物,并保管好已买的物品。

(3)带领孩子和家长到附近文具商品店亲子选购物品。

?观察孩子当选购不到自己预先想要款式的文具时,如何应对?

?观察孩子遇到陌生的店员是否胆怯。

?观察孩子如何处理刚买的文具,有没有整理意识。

(4)回幼儿园针对问题组织交流引导孩子正确面对购物中的小挫折。

(5)引导孩子和父母计算总金额发现所用金额上的差距并从追问原因中挖掘亮点。

(6)教师汇总孩子一些亮点行为梳理提升有效的经验。

?已经有还能使用的不买。

?同样的功能选择价廉物美的买。

?必须要用到的东西先买,其他物品根据需要和实际情况逐步买。

(7)发放家长问卷记录孩子近日的表现。

(以上内容均为浦东新区蒲公英幼儿园提供)

四、案例分析

案例一:跟我走吧

实录:

与陌生人交往是大班教师和家委会经过讨论共同制定的本学期合作目标之一,有妈妈提议:“是否可以请一位小朋友不认识的人来诱惑他们”,这个建议得到了大家的赞同。经过细致的磨合,“跟我走吧”的活动就诞生了。几天后,家长和老师一同带幼儿来到街心花园向过路行人进行交通规则的宣传。当幼儿开始四散送宣传画时,“陌生人”出现了。开始他仅仅和孩子们聊,接着他引诱小朋友们跟他到马路对面向其他行人去宣传。第一位小朋友说:“我们要和老师去说一声,她同意了我们才能可以跟你去”。而第二位幼儿警觉性特高,他认为这是坏人,一语不发,也不能跟他走。而第三第四位小朋友却信以为真,立刻就跟着“陌生人”走了。有小朋友看见了,十分着急,连忙跑去告诉老师,当老师找回被“骗”的幼儿时,同伴们激动地掉下眼泪。

之后,家长们在感慨时又担心两位受骗的幼儿由此会受到伤害,建议老师要多安抚他们。老师汲取了家长的意见,同时也进一步激发幼儿去思考“我们可以和陌生人交往吗”“如何与陌生人交往”等问题,幼儿在讨论过程中逐步明白了:“和陌生人可以说话,但是家里的许多事情不能说:电话号码、爸爸妈妈的手机号码不能告诉陌生人,家里的地址不能告诉陌生人,爸爸妈妈的工作单位不能告诉陌生人。更不能随便跟陌生人走”。

分析与反思:

在教师和家长共同探讨与设计的过程中,可以感受到家园在基于孩子幼儿安全教育上的理念一致性与行为趋同性,各自开发潜在资源,完善许多活动中的细

节。有些教育活动应该让幼儿在一种真实的场景下完成,家长的参与,可以让他们眼见为实,引起重视。

案例二:一个好玩的铅笔盒

实录:

在开展“我的小书包”的活动时,每位幼儿都带来自己的书包和其中相应的学习用品以备上课之用。文文很兴奋地向老师炫耀他的新铅笔盒。那是一个双层多功能的铅笔盒,色彩鲜艳,图案丰富有趣。只见他一会按这个键,弹出了一块橡皮,一会儿按那个键,六支铅笔齐刷刷的竖了起来。正在他津津乐道的时候,其他孩子都被这只有趣的多功能铅笔盒吸引了。有的问:你的铅笔盒真有趣,能给我玩玩吗?有的说:这个铅笔盒真好玩,你在哪里买的?我让妈妈也给我买一个。文文看见那么多小朋友对他的铅笔盒感兴趣,别提有多得意了。他小心翼翼地护着铅笔盒说:“别动,别动,这是新的。是我和妈妈一起买的”。上课时,文文始终把玩着铅笔盒,东摸摸西看看,没有仔细听讲,最终数学题也不会做。之后,老师及时与家长沟通,通过分析事例,建议家长从培养幼儿学习习惯出发,调整铅笔盒的款式和功能,并和家长共同说服幼儿接受简单实用的铅笔盒。

分析与反思:

铅笔盒是每个幼儿必备的学习用品,在幼小衔接中属于物质过渡的环节。教师有责任也有义务建议家长与孩子一起准备学习用品,同时要事先给予合理合适的建议,这样即能让幼儿体验将做小学生的快乐,又能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也避免物质攀比的现象。

案例三:家园合力共建班级图书环境

实录:

由于教室的调动,班级图书区域的创设一时无法到位。幼儿早期阅读,一直都是家长们最关心的问题之一,特别是在幼儿即将升入小学的关键时期,家长们更是屡屡对此存有质疑。于是,教师组织召开了班级家委会会议,请家长们坐下来,共同讨论如何发挥班级图书馆在幼小衔接阶段的学习性问题。通过与家长的交流和讨论,大家逐步达成共识:可以让幼儿带他们喜欢的图书来幼儿园与同伴进行分享;为每个幼儿办个图书卡,鼓励幼儿借阅大家的图书,既培养了幼儿借

书、讲诚信,也培养了其爱护书、按时还书的责任心;增加亲子间的共同阅读时间;由家长、幼儿定期的轮流做图书管理员,帮助借阅图书,等。当家园合力共建班级图书区域时,也就最大程度发挥其作用。之后,班级图书区域的好书增多,家长们乐意提供书籍,而幼儿也喜欢别人赏识他所带来的图书。阅读环境的改变,使幼儿产生了兴趣,爱上阅读了。

分析与反思:

基于幼儿问题的家园探讨,是非常有效与积极的。通过家长们共同参与策划,使家长态度从抱怨质疑转变为群策群力,用积极的行为改变了班级环境,即改变了环境创设由教师包办的现象,又使家园合力最优化,使班级环境建设得更有新意,更有价值。

案例四:共同制定假日计划书

实录:

随着五一长假的临近,幼儿十分开心,而家长们则开始烦恼。假期生活如何合理安排,是许多家长感到头疼的问题。而老师也考虑到,经过一个宽松的假日,幼儿的生活、学习都会打乱,给幼儿身心都会带来更多的不利。基于这些焦虑和担心,家园双方都对幼儿的假日生活的合理安排产生了共同的想法和兴趣。如何让幼儿度过一个快乐而有意义的假日呢?在老师和家委会成员共同探讨下,达成了“不能只关心家长自己的需要而忽视幼儿兴趣”的共识。之后,利用家长开放日,幼儿、家长、教师共同来“制定假期计划书”, 在计划书中,老师设计了三部分:自己的想法、老师的任务和爸爸妈妈的要求。幼儿用画图等多种方法来表现自己的计划,老师则通过“温馨提醒”的方法来帮助家长清晰了解制定过程中的作用,同时提醒、督促幼儿有效地完成这一延续性的任务,合理安排自己的假期生活。此活动受到家长的好评与幼儿的喜爱。

分析与反思:

从“共同制定假期计划书”中可以感受到幼儿是一个积极、自主发展的个体,而家长是幼儿教育中的同行者。老师在整个活动中起到了活动综合价值的引领,注重了幼儿主体意识的激发,注重了活动过程的体验,改变了幼儿一般的学习方式和家长的指导方式,在三方互动中彰显了幼儿和家长的主体作用,这是一次家园携手共育的有意义的尝试。(以上内容均为徐汇区乌南幼儿园提供)

附件三

幼儿园与小学互动篇

一、指导思想

树立大教育观念,加强幼儿园与小学的互动,充分利用社区内的优质教育资源,创设社区、幼儿园与小学在衔接教育上互动互惠互利的协作环境,使幼儿园入学预备期活动与小学入学准备期活动有机接轨,并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让幼儿初步熟悉小学环境、了解小学生的学习和活动,萌发入小学的美好愿望,向往当一名小学生,激励幼儿逐渐养成自身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二、主要经验

我们南西幼儿园与一师附小和万航渡路小学都同处静安区曹家杜街道,围绕幼小衔接的教育活动,我园和这两所社区学校一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长期以来,幼儿园与社区学校之间频繁互动,小学和幼儿园关系融洽,她们给予我们无私的帮助和支持,而这些都是源于我们对社区内优质学校教育资源共享达成共识的基础之上。

学前教育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的主要任务是要为幼儿后继发展、终身学习做准备”。由此可见,幼小衔接的教育,只有通过幼儿园和小学的合作与互动,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成效。作为区域整体推进二期课改,小学和幼儿园一样,对二期课改的实践成果也在不断对外辐射,一师附小“愉快教育”实践理念深受我园老师和家长、幼儿的亲睐,万航渡路小学“学会参与”教育行动研究也受到社区家长的欢迎,而且由于区域内入学对口,我园每年都有不少孩子进入一师附小和万航渡路小学学习,现在在园的孩子都将一批批地成为社区小学未来的学生,这是我园与社区小学互动的重要资源。追踪和反馈幼儿园毕业学生的发展情况,加强“入学前的幼小衔接”校际活动,不但可以丰富幼儿生活经验,而且可以增进学前儿童向往入学的真情实感,同时也是我园与小学互动、不断完善、促进幼儿园幼小衔接教育研究的重要途径。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邀请小学校长来园开讲座

每年大班下学期,我园邀请小学校长来幼儿园给家长和老师开设讲座。每次在讲座前,我们提交给校长的一份菜单是《校长谈幼小衔接》、《小学校长眼中小

学生》、《如何为孩子做好入学准备》等,讲座中的小学校长现身说法,聆听讲座的家长会带着不同的问题频频提问,上下沟通,它成为幼儿园与小学互动的一道风景线。

同时,为了让家长尽心听好讲座,幼儿园都不会忘记安排一个保育员值班护导,万一幼儿在家没人照顾,家长带幼儿来听课,幼儿就有保育员老师照料了,家长尽可放心。

(二)与小学教师进行教学交流

确立“幼小衔接”专题研究目标,开展幼儿园和小学团支部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践研究活动,加强幼儿园老师和小学老师的教学交流。小学一年级老师不但到我园来听游戏课,而且还带课到幼儿园传经送宝,给大班孩子上课,通过互动式的观课评课,让青年教师分别了解幼儿和小学生不同的学习特点,了解幼儿园和小学不同的教学方法。在与小学老师进行教学交流的过程中,我园一位青年老师深切感悟说:“不看不比较不知道,一看一比较吓一跳。比如,大班孩子的可塑性很大,小学老师上课说话严谨,逻辑性强,关照性的重复语不多,但孩子们都能适应和理解,效果不错;可我们老师总是担心孩子不会或不能,语言罗嗦,效果也不怎样,与小学老师一比较,我们就露短腿了。”“看来,在幼小衔接的问题上,老师也要先行一步学习”,这是我园教师在与小学教师教学互动交流中的一大体会。

(三)参观小学以丰富幼儿经验

每年组织大班孩子参观小学,这是我园游戏课程幼小衔接的教育惯例。但要做到年年相似、岁岁不同,我们就必须去进一步关注幼儿,主动了解幼儿的需要是什么?他们对小学有着怎样的想法?然后,让我们的孩子带着各种问题和自己的想法去小学观察,通过看一看、找一找、认一认、坐一坐、比一比、学一学、问一问等不同的活动方式,引导幼儿充分感知和主动体验,来不断丰富经验,从而让幼儿重新认识或补充对小学的整体印象。要引导幼儿参观,教师事先的备课是不能马虎的,给幼儿看什么?什么是重点参观内容?先看什么再看什么?最后看什么?老师必须做到心中有数,教研组还要派老师到小学联系和踩点,了解小学作息,征求小学老师的意见,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参观指导的有的放矢。

(四)“大带小”邀请小学生来园

参观小学能加深幼儿对小学的印象,但不能解决他们心目中的所有问题,为

此,我园老师将利用毕业生的资源,邀请小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回到幼儿园,请他们给弟弟、妹妹讲一讲小学的学习生活和小学生的故事;同时让幼儿主动与哥哥姐姐交往,并提问题。通过这种访谈交流,让幼儿获得更多的贴近他们兴趣的问题和信息,尤其是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

组织小学生回幼儿园的活动,建议一般放在周五下午,这样不会影响小学生的学业,且事先应与小学生的父母联系,得到他们的支持,还要注意安全。组织访谈活动,每个班级邀请的小学生以2-4个为佳,不宜过多。

(五)家长沙龙与小学老师面对面

社区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绝。我园的老师注重利用身边的小学教师资源,组织家长沙龙,让小学老师与家长面对面,开展幼小衔接家园互动咨询活动,我们收集了近二十多个家长的问题和困惑,让小学老师为家长答疑。“小学压力重不重?”“升小学前,要不要学好拼音?”“择校好不好?”“我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怎么办?“怎样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此时此刻,家长老师在沙龙中会成为家长关注的焦点,家长老师的话也很有说服力,是家长互动学习的楷模,为此,教师事先要多与家长老师的沟通,赢得家长老师积极支持、主动回应的态度和行动。

(六)采集信息,听取反馈,不断调整幼儿园教育

除此之外,我园每年还举行社区学校联谊活动,采用请进来、走上门等多种形式,主动听取社区与小学的意见,还邀请毕业生家长来园参加幼儿园家委会联谊活动,征求反馈游戏课程教育和有关幼小衔接的成效与问题,并针对各种问题,展开课题研究与实践反思,构建了游戏课程家园共育目标,并加以积极实践与探索,使幼儿的学习习惯的形成和生活行为的习得有机结合,不断提升游戏课程“快乐玩、有效学”的内涵,幼儿的后继学习与发展,把好幼儿园的出口关。20xx年起,我园还发动家长一起参与,共同建立南西游戏课程毕业生电子信息档案。

三、活动举例

活动一:参观小学

1、活动要求:

(1)观察小学的环境:教室、走廊、厕所、操场和运动馆、图书室、实验

室、门卫室等活动场所,认一认校牌和各场所功能和标记牌;

(2)初步了解小学生的学习和活动。

2、操作要点:

(1)事先联系和进行参观活动路线的踩点,征求被访小学校长的意见和建议,了解小学作息,完善参观小学的活动计划,落实班级,并与小学接待老师交流参观计划与要求。

(2)帮助幼儿明确参观小学的任务与要求,并提醒幼儿外出参观活动要注意安全及不影响小学生学习等事项。

(3)主要参观内容:

?参观上学,观摩小学生背书包进校园的礼仪行为

?参观操场,观摩校学生做操与升旗仪式

?参观教室,认一认教室班号标记,坐一坐小学生的课桌椅,聆听小学老师介绍黑板上的课程表,了解一年级小学生的一天学习与活动的课程要求。

?观察课间活动了解小学生下课十分钟在干什么,什么时候进教室。

?找一找厕所在哪里?学习独立上厕所。

?参观教师办公室、活动室、图书室等,了解各场所功能。

(4)讨论问题:

?小学与幼儿园有什么不同?

?活动教室有哪些标志?

?上课为什么要打预备铃?

?课程表有什么用?

?下课十分钟干什么?

?小学生上课有哪些要求?

活动二:怎样安排课间活动

1、活动要求:

进一步了解小学课间“十分钟”自由活动的含义,知道做一名小学生要学会自我调整、合理安排休息,做好课前准备。

2、操作要点:

(1)围绕“课间十分钟”活动,收集幼儿的问题,形成采访小学生的若干话题。(如:能不能到操场上去玩?要喝水怎么办?应该先做好哪些事?怎样才能合理安排休息时间等)

(2)事先联系哥哥姐姐,预约幼儿有关“课间十分钟”的问题,利用小学周五下午早放学的机会,邀请3-4名一、二年级的小学生(原幼儿园毕业生)到班级里来,让幼儿分组与哥哥姐姐互动,通过小组采访,了解小学生“课间十分钟”的自主生活安排。

(3)结合“参观小学”活动的经验,教师组织幼儿回忆,引发讨论:

?在小学里上好一节课后,在上下一节课之前有“十分钟”的课间休息时间,你发现小学生哥哥、姐姐在课间休息中干什么?

?为什么要安排课间十分钟休息?

?课间“十分钟”你认为还可以做哪些事?

(4)观看一段录像(关于三个小朋友在课间休息中对三件事顺序的不同安排的故事),请幼儿和小学生哥哥、姐姐共同评一评、议一议、:

?你认为哪一个课间休息安排最合理?为什么?

?假如是我,怎样安排课间十分钟活动?

活动三:观看小学生一堂课

1、活动要求:

(1)了解小学与幼儿园不同的上课方式,感受小学课堂学习氛围;

(2)激发幼儿像小学生一样学本领的升学愿望。

2、操作要点:

(1)事先与开课班级的小学老师沟通联系,建议安排一节随堂复习课,时间一般为30分钟,课后能安排学生做作业。

(2)交待听课内容,提出观课要求。告诉幼儿听小学生上课,要遵守纪律,不能随便走动和发出声响,不能影响小学生的上课。

(3)观摩小学生上课。以了解小学生上课是怎么坐的?了解小学生上课是怎么举手发言?怎样回答问题?了解小学生上课是怎么摆放文具的?怎样写字?了解小学生上课是怎么进行朗读?

(4)小学教师欢迎幼儿来到小学参观,介绍小学生上课的学习要求和行为要求,欢迎幼儿好好准备,学做一名合格的做小学生。

活动四:参加苗苗入队仪式活动

1、活动要求:

(1)学习小学生“好好学习、天天进步”、“站如松、坐如钟、行动象阵风”等行为规范;

(2)体验小学生争当苗苗队员光荣与自豪的情感。

2、操作要点:

(1)事先接受小学大队辅导员的邀请信。老师告诉幼儿,我们将被邀请参加小学一年级小学生苗苗入队仪式活动。提出问题:什么是苗苗队?苗苗队员的标记是什么?怎样才能加入苗苗队?苗苗队有哪些行为规范?(请幼儿收集有关小学生争章活动的信息和小学生行为准则的内容)

(2)邀请小学生哥哥姐姐来园,给幼儿讲讲苗苗队员争章活动的故事、看争章奖牌、讲讲小学生行为守则等。

(3)和幼儿讨论,在苗苗队入队仪式上,我们准备什么礼物祝贺一年级哥哥姐姐加入苗苗队?(启发幼儿利用区角游戏,自制一朵大红花,送给哥哥姐姐)准备大红花。

(4)组织幼儿有序参加小学一年级苗苗入队仪式,学习哥哥姐姐“站如松、坐如钟,行动象阵风”。活动中,穿插小朋友代表为新入苗苗队员的小学生献大红花,表示祝贺。

(5)活动延伸:在游戏中学当小学生,可以围绕“文明礼仪、尊敬国旗、健康环保、遵守作息时间、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上课专心听讲、积极举手发言”等内容,幼儿园开展大班幼儿争章活动。

活动五:采访小学生

1、活动要求:

(1)培养幼儿敢于大胆表达自己想法的意识与精神;

(2)在与小学生的互动中,让幼儿了解小学生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和生活内容;

(3)进一步激发幼儿向往做小学生的欲望。

2、操作要点:

(1)活动前准备:

?活动前与幼儿谈话,了解幼儿想了解哪些关于小学生活事情?

?将提出的问题,师生一起进行梳理,共同布置“问题树”或“我想了解的小学生活动”或“小学生活知多少”等环境墙面。

?邀请并预约2名小学生哥哥姐姐来园参加采访活动。

(2)开展采访小学生活动

?小学生自我介绍。(来自何学校、年级、姓名等)

?幼儿自我介绍。(向小学生学习,声音响亮、态度大方)

?鼓励孩子们大胆向小学生提问。

?小学生有重点地回答孩子们提出的问题。(根据不同的问题,可以以实物展示、当场表演、照片介绍、现场互动演示等多种形式进行答案演绎。)

(3)活动延伸:鼓励幼儿将了解到的问题答案以绘画形式记录下来,补充到环境墙面上。

活动提示:采访活动可以分系列连续进行。有条件的幼儿园可安排每周五下午3:30-4:00为“采访小学生”互动活动时段。

(以上内容均为静安区南西幼儿园提供)

活动六:比一比

1、活动要求:

(1)知道马上就要进入小学生活了,了解小学与幼儿园校园的不同之处。

(2)通过使用测量工具和记录了解小学和幼儿园的区别,引发上学的愿望。

2、操作要点:

(1)准备:幼儿事先测量、记录班里的桌椅高度并和幼儿讨论并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幼儿自带测量材料,(如:软尺、绳子、笔、记录本等等)录像设备,预约参观小学。

(2)主题的引入。出示幼儿测量记录的班里桌椅的高度版面

你知道小学是什么样的吗?小学和幼儿园有什么不同吗?(幼儿泛说)上次,我们测量过了班里的桌椅的高度,这回我们去测量一下小学生用的桌椅的尺寸和我们有什么不同好吗?再想想你还想测量哪些地方?

(3)参观小学。

?老师带幼儿参观小学教室及操场。

?确定测量目标。

(4)测量比较活动。(幼儿测量时教师拍摄录像)

?测量桌椅的高度并记录。

?测量黑板大小并记录。

?幼儿分组测量。

?幼儿选择场地分组记录。(A组记录操场大小、B组记录楼层数量、C组记录班级数量)。

?回园讨论、比较测量结果。

(以上内容为浦东新区蒲公英幼儿园提供)

四、案例分析

案例一:一次意外的收获

实录:

幼儿园教研组安排大班幼儿参观一师附小,因预先安排的车辆另有任务,所以临时决定:将原来由幼儿园统一出发去小学参观改为由爸爸妈妈送孩子到小学门口,然后再由老师集中带领幼儿参观小学。我想:利用家长送孩子到小学参观的机会,发动每个孩子进行一次上学时间测算。于是,我有意用提问的方式向孩子们摸底,果然,幼儿对上学路途中所需花费的时间概念是不清楚的,他们有的信口开河,有的一问三不知,有的说爸爸妈妈或外公外婆没有告诉过他们。我乘势引导:“其实,小朋友可以自己来测算上学路上的时间,你们愿意吗?”“愿意”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由此我班就产生了结合参观小学之路统计上学时间的活

动。

为了便于幼儿路程时间的测算,我还特别要求孩子们和爸爸妈妈在次日早上7:45统一时间准时出门。而我则在当天上午7:30就在一师附小的门口等待。对每个孩子的到来,都和爸爸妈妈一一对时间,并让孩子进行记录。

当参观小学任务完成后回到幼儿园,我让小朋友根据幼儿到小学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名时,孩子们不但能够记住自己今天上学所用的时间,而且也能记住好朋友的,在讨论时间与路途的关系时,孩子们发现并自己总结:“家离学校远,上学路上时间用得多;反过来,家离学校近,上学路上时间用得少”。老师问:“玲玲和红红住在一个小区,应该是一样的时间,但为什么一个用5分钟?一个用16分钟”?“因为,红红是坐自行车来的,而玲玲是用脚走的,车子比脚走得快,所以,时间用的少。”当小朋友结合自己的实践体验,真正理解时间与路程的关系、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时,我由衷感到这是一次意外的活动收获。

分析与反思:

活动的开展不一定非得按部就班,在活动因为某些问题被扰乱时,如果教师善于把握机会,从中生成出幼儿感兴趣的问题,或者就是一个开展教育的好契机。我班的孩子除了扬扬和嘉嘉住在外区,其他孩子都住在静安区内的社区里,何不利用家长送孩子到小学参观的机会,发动每个孩子进行一次上学时间测算,从而帮助幼儿了解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帮助他们感知上学路程中的时间概念。

当然,仅有了一个好的问题是不够的,为此笔者还对孩子们进行了摸底,了解他们的已有经验,以便在活动开展时能做到有的放矢。测算小学路上的时间,既贴近幼儿的生活,还能将家长这一块资源纳入教育活动中,家长与幼儿积极配合,共同参与其中。并且,孩子们将来很有可能是要到这些小学就学的,这样一来,他们不仅对上学时间有概念,对如何到学校,采用什么交通方式,走那条路线都会有一个感性认识,减少他们将来入学的陌生感,拉进他们与小学生活的距离感。

案例二:上学一定不迟到

实录:

叶叶班的孩子今天要参观小学,第一件事是看小学生进校门。

过了一会儿,陆续来了几个背书包的小学生站在了校门口,小小不解地问同

伴:“他们怎么不进去啊?”立立不屑地答到:“门还没开呢,怎么进去?”禾禾神秘兮兮的回头对我说:“老师,校门没开,小学生是不能进去玩的,对吗?”立立和扬扬立马笑起来:“呵,小学跟幼儿园真是不一样。”

7:35左右,我们的孩子差不多都到齐了,我让幼儿站两排,观察小学生上学。孩子们新奇地看着一批批的小学生,背着沉甸甸的书包,独立而有序地走进校园。孩子们还看到:进入校门口时,每个小学生都有礼貌的向老师、值勤生问好,而老师和值勤生也鞠躬问好回礼。好模仿的小朋友也有意无意地学起了哥哥姐姐鞠躬的样子,引来大家开心一笑??

7:53左右,随着上课的铃声,保安叔叔过来准备把大门关上, 这时不远处有一位小男生已经跑的满脸通红,这下可急坏了叶叶班的孩子们 ,立立带头对着保安叔叔大叫:“叔叔——,等等关门 。” 队伍里 不只是谁朝着那个小男生喊了一生着“加油”,紧接着变成了一片“加油”声,小男生的脸被弟弟妹妹喊得更红了,还好,总算在关门前冲进了校门内。大伙儿这才松了口气。

“好险呢!”整队要进小学参观了,我听见立立对着扬扬、禾禾小声地嘀咕了一句:“上小学,一定不能迟到。”我冲着立立笑了笑,顺着对小朋友说:“上学一定不迟到!”

分析与反思:

其实幼儿主动学习的能力是很强的,让孩子们自己站在小学门口观察小学的哥哥姐姐上学的情景,在没有教师的提示下,孩子们自己就从中发现了很有意义的事情。幼儿的思维特点是直观具体的,仅仅在幼儿园的课堂上给孩子们讲小学的准时规则是不够的,不如让孩子们亲身体会一下小学上学的情景,孩子们自己就能深刻体验到上小学,一定不能迟到。并且这种学习与体验不会仅仅停留在上学不能迟到这一件事情上,只要教师以后能巧妙运用这次经验,相信在培养幼儿规则意识的其他活动上都会大有裨益。

案例三:一张课程表

实录:

大班下学期的主题活动“我上小学”开展后,班里的孩子们用小课桌、小黑板创设了一个模拟的小学教室的游戏环境。孩子们很喜欢小学游戏,取名为“南西”小学,我发现一连五六天小老师们都在小学里上画画课。在参观小学的出发前,我暗示一个小小的任务:“这几天,我们班“南西”小学里天天上的是画画

课,今天去看看真正的小学生们,他们一天会上的是什么课?”

孩子们带着这个任务开始了小学的参观活动。在和小学生的交流中,我发现了晓乐和一个小学生谈得特别高兴。不一会儿,晓乐走到我跟前,带着很神秘的语气对我说:“张老师,我知道了,小学生每天要上六节课,他们上课是有一张表的,上面写好语文课,就上语文课。每天的可有好几种。”“噢!”我追问者:“这是一张什么表呀?你能去问问清楚吗?你问清楚了,把这个秘密告诉大家好吗?”

“好!”晓乐忙跑到那位小学生那里,只见他和小学生交谈了几句便又高兴地走来对我说:“是课程表!”

我请晓乐告诉大家他发现的课程表的“秘密”,没想到很多孩子也发现了好多秘密。于是,我将抄来的课程表展示给孩子们看,同时我还将幼儿园的作息时间表展示了出来。结合前一阶段我们认识的时钟,孩子们立刻发现了很多的不同——小文说:“我发现小学里要上语文课、数学课、英语课,上得最多的是语文课,不是画画课。”

大伟说:“小学里上午要上四节课呢!小学生不睡午觉的,下午还要上课” 冬冬说:“我发现,小学有很多老师,上什么课,教室里就来什么课的老师。” 晓乐说:“小学生上一节课要40分钟呢!他们每天上的课都有一些不一样,要看课程表就可以知道上什么课了。” ??

分析与反思:

笔者认为,孩子在游戏中的表现正是他们的原有经验,虽然他们对小学有向往,但是对小学的学习生活又是陌生的。这也就难怪在孩子们的游戏活动中,“小学”每天上着孩子们在幼儿园里最喜欢的画画课了。面对这样的情况,结合参观小学,笔者设计了一个活动环节,让孩子自己尝试与小学生互动,了解小学的课程。活动中,晓乐发现了课程表的“秘密”,作为教师,笔者立刻思考应当如何回应孩子的发现,引领孩子进一步对照发现小学和幼儿园的不同,因为只有这样做才能使孩子真正体验到幼儿园生活和小学生活的不同。于是,笔者将那位小学生的课程表抄写了下来带回了幼儿园。于是,又一个活动在我们班开始了——

孩子们的“重大发现”,通过互动的交流、对比,初步感受到了小学生活和幼儿园生活的不同。在后来的几天游戏中,笔者欣喜地发现:我班“南西”的小

学里也有了一张课程表,几位小“老师”正按着课程表上课呢,他们不仅上画画课,还有写字课和数学课??

看见孩子们对课表浓厚的兴趣,笔者又设计了一个集体活动——《认识一周课程表》

附【集体活动】认识一周课程表

(一)活动目标:

1、会看一周课表,知道课表的基本结构和作用,能在课程表上正确地找到课程名称。

2、知道幼儿园生活与小学生活有很多的不同,体验小学生的生活。

(二)活动准备:

小学一年级一周课程表1张;卡片若干份(与幼儿人数相等);模拟一年级课本一套

(三)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出课题,简单了解小学生活和幼儿园生活的不同

师:再过一段时间,小朋友就要上一年级了,成为一名自豪的小学生,小学和幼儿园有许多不一样的地方:

1、上课程序不同(教师引导幼儿进行演示:孩子们在参观小学时,看到了小学生上课要“起立”并且要和老师相互“问好”)

2、出示参观小学时抄来的课程表,引发提问:这是什么?为什么小学生每天都要看着张表?

二、观察认识一周课程表,了解课程表的结构

1、大家一起观察课程表,认识一周课程表

(1)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一下:说说课程表上都有什么?

(2)请小朋友们讨论一下:课程表上有数字,这些数字表示什么意思? 课程表上还有汉字,汉字表示什么意思呢?

教师引导幼儿逐一分析(先分析汉字数字,再分析阿拉伯数字,最后了解汉字。)

2、幼儿学会看课程表,能快速准确地按要求找课

(1)请小朋友找出星期一都上什么课、每节课的节次是什么、星期一需要

带哪些课本去上学(教师问孩子:今天是星期几?你能试着找出今天上的课吗?需要带什么去学校?)

(2)利用模拟课本的卡片进行游戏。以卡片替代课本,请幼儿根据老师的要求快速准确地找课,并拿出相应的卡片。

三、总结归纳课程表的作用,激发幼儿作一名小学生的愿望

1、组织幼儿讨论:大家都会看课程表了,你们发现小学生一天的生活和幼儿园有哪些不一样?

2、教师总结:“我们发现,小学生的课程表上每天都要上很多的课、学本领的时间更多了。每天上课都是根据课程表的排列进行的,很有规律。学会看课程表,小朋友上学可就方便多了。大家可以抄写一份小的课程表放到铅笔盒里,第二天有哪些课就背着哪些课本去上学,这样会感觉很轻松,晚上还可以预习一下第二天要学习的内容;认识了课程表,我们还可以知道下一节上什么课,提前拿出课本做好准备。”

案例四:“西西”小学的教室

实录:

孩子们打算在游戏中增设一个“西西小学”,“西西”小学的教室跟幼儿园有什么不同呢?小学生的课桌是怎么样的呢?孩子们带着这些问题,利用幼儿园毕业的小学生来园活动日,与哥哥姐姐互动交往,通过采访活动,他们初步了解了一些小学教室桌椅的大概特征。

紧接着,孩子们就提出要用像小学生的课桌来布置一个“西西”小学的教室,为了满足孩子们的愿望,我立马带领着幼儿到我们幼儿园的所有活动室和角角落落,寻找他们想象中的小学生使用的桌椅,并征得幼儿园保障部财产管理员风老师的同意,将其搬到“西西”小学。看似简单的“搬桌”运动,却着实让我班每个孩子出了一身的臭汗。搬桌子,不仅要用体力,也许要用智慧,其中有的二人一组,需要从三楼将一套桌椅搬到二楼,小朋友之间要靠商量,争取互帮互助,才能成功完成了任务;有的小朋友开始选择了大桌子,可刚搬到教室,一比较发现不太像,经过思想斗争,还要说服同伴,重新搬回原处,这一来一去,难免气喘吁吁、满头是汗??花了一个下午的时间,孩子们在自己动手布置的“小学教室”里游戏,虽然他们所选择的桌椅各不相同,但是却个个显得十分得欣慰。

那么,幼儿所选择的桌椅、布置的“西西”小学教室环境,果真令他们满意吗?过了一周,老师组织的“参观小学”活动,让孩子们大开眼界,“百闻不如一见”,孩子们看见了小学的教室里,不但都有一张张统一的单人课桌椅,而且课桌椅被摆放得整整齐齐,他们还看见小学生们端正的坐在课堂上,认真地听老师讲课、学本领的情景,令孩子们羡慕得很。

一回到幼儿园后,孩子们又开始让着要求重新布置“西西小学”的课桌椅,这次,幼儿意见格外一致,他们重新找来了一样大小、一样颜色、一样高低的桌子,还将小桌一排成田字形,摆放的整整齐齐!“上课开始了”

“起立!”

“同学们早!”

“老师早!”??

孩子们坐在自己布置的宽敞明亮的“西西”小学的教室里,要将“小学”游戏进行到底??

分析与反思:

角色游戏是我们班的孩子最喜欢的游戏之一,随着升入大班,孩子们对上小学的向往越来越浓厚,游戏中,他们决定增设一个“西西小学”,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作为教师,因势利导,为孩子们开展活动提供帮助,真正做到幼儿游戏活动的支持者与引导者。笔者寻遍幼儿园的角角落落以找到游戏材料,并及时组织孩子们参观小学予以反馈,让孩子们自己动手,亲身观摩,自主调整,既让孩子们熟悉了小学的学习环境,又在这一过程中提高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与自主性,而这些又都是能帮助幼儿更好的适应小学生活的优秀品质。

案例五:小书包的秘密

实录:

听说过几天会有小学生姐姐来幼儿园,而且还要接受我们小朋友的独家采访——向大姐姐了解自己向往已久的小学生生活,苗苗班的孩子们可兴奋了! 大家积极地开始准备起来,分组讨论出许多准备向大姐姐提的问题,还把这些问题都展示到“我想了解的小学生活动”的问题树上,就等着大姐姐来揭晓答案了。

周五下午,两个戴着鲜艳的红领巾、背着书包、扎着小辫子的小学生姐姐出

现在了苗苗班的教室里,“姐姐好!”“欢迎姐姐来我们苗苗班!”小乐乐快人快语,好奇地询问:“姐姐,你是下课了才来的,还是不上课拉?”菲菲关心地问:“姐姐,你的书包重不重啊?书包里放着什么呀”??孩子们已经迫不及待地向小学生姐姐发起了提问攻势。见孩子们都非常积极、投入,待姐姐们作了自我介绍之后,采访活动就在这样亲切、自然的氛围中悄悄开始了。

顺着刚才菲菲关于书包重不重的提问,老师明显感到:许多孩子都对姐姐背来的书包感兴趣。于是就提议:今天的采访,就从小姐姐的书包谈起吧。许多孩子都提出:想要背一背姐姐的书包。“好重啊!”“有十斤吧!”“天天背累不累呀?”??莉莉姐姐笑着回答:“习惯了,不累的。我的书包可是我的好朋友,我每天都背着它高高兴兴地去上学。”欣欣姐姐补充说:“晚上,做完作业,我都会把自己的书包整理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所有的书本、作业、文具都要放好,第二天到学校才能更好的学习。”孩子们佩服地发出感叹:“姐姐,你们的本领真大呀!”“我们能看看你们书包里的秘密吗?”几个孩子一起急切地提出要求,姐姐们很爽快地答应了。孩子们分成两组,分别围在两个姐姐身边,姐姐打开书包,拿出书本、文具、作业本一一向小朋友作介绍:“瞧,铅笔盒要这样把文具都整理整齐;大的书本放在书包的最后面;小的作业本在书包前面的小袋袋中??”“平时要爱护书包和书本、文具,要轻拿轻放??”孩子们认真地听着介绍、看着姐姐们熟练地整理着自己的书包,不断地点着头,有的孩子还尝试了帮姐姐一起整理书包,感到特别自豪??

这次访谈活动之后,孩子们已经爱上了自己的小书包,孩子们开始每天带着小书包上“苗苗”小学,他们对自己带来的小书包可爱护啦。游戏中,总会有孩子去认真地学习整理书包,学着那天欣欣和莉莉姐姐的样子,把铅笔盒中的文具整理好,再整理书本、作业本,还小心翼翼地将它们一一放入书包中,俨然把自己当成了一名能干的小学生了。

分析与反思:

幼儿的模仿能力很强,尤其是对于比他们稍微年长一点的同伴。开展幼儿与小学生交流互动的活动,恰恰是利用了幼儿的这一年龄特点。幼儿对于小学生活充满好奇与新鲜感,当看到小学的哥哥姐姐独立而又自主的模样,向往之情油然而生,进一步增进了他们想成为一名小学生的愿望。这种情感与兴趣的培养与学

习习惯的培养一样重要,它为幼儿进入小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一个满怀向往与喜爱之情的孩子怎么能不更好地适应小学的生活呢?并且在与小学生姐姐的交流中,笔者将话题聚焦在幼儿都很感兴趣的书包上,延伸出要学会整理的好习惯,让活动进一步提升了其幼小衔接的价值。

(以上内容均为静安区南西幼儿园提供)

更多相关推荐:
幼小衔接总结

随着二期课改课程的进一步实施和展开,学习方式的改变让孩子们在幼儿园的学习更趋灵活和主动,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们即将进入小学学习,它是幼儿生活的一个重大转折,无论是课程的设置,环境及条件等各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不同…

幼小衔接总结

“幼小衔接”首次总结每年新生入园这段时间,是孩子、家长、教师们最难熬的日子。分离焦虑是刚入园孩子常见的现象。如何使这些幼儿尽快消除焦虑和不安、愿意上幼儿园,使其对家长或亲人的依恋顺利转向教师和同伴的依恋,是小班…

幼小衔接总结

随着二期课改课程的进一步实施和展开,学习方式的改变让孩子们在幼儿园的学习更趋灵活和主动,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们即将进入小学学习,它是幼儿生活的一个重大转折,无论是课程的设置,环境及条件等各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不同…

幼小衔接总结)

20xx——20xx幼小衔接工作总结大三班本学期是幼儿进入大班的第一学期,我们非常重视幼小衔接工作,建立形成一套相应的制度,并将此项工作作为班级的常规工作,列入了学期的工作计划中。回顾一学期的努力,我们将本学期…

大班幼小衔接总结

幼儿园时代是人生充满快乐的时代,也是孩子走向知识与文明的起点,幼儿园时代的欢乐是无限的、最难忘怀的,随着三年幼儿园生活的结束,孩子们将步入一个更加独立自主、更加复杂多变的生活天地——小学。现把我们在幼小衔的工作…

大班幼小衔接总结

幼儿园时代是人生充满快乐的时代,也是孩子走向知识与文明的起点,幼儿园时代的欢乐是无限的、最难忘怀的,随着三年幼儿园生活的结束,孩子们将步入一个更加独立自主、更加复杂多变的生活天地——小学。现把我们在幼小衔的工作…

幼小衔接总结

20xx年幼小衔接工作总结本学期各项工作即将结束,在孩子们即将完成学前班学习任务之际,我和配班老师对照本学期初制定的班级工作计划,回首所做过的工作,共同总结经验,反思不足,具体总结如下:一、“幼小衔接”专题讲座…

大二班幼小衔接总结

库尔勒市第三幼儿园大二班幼小衔接工作总结本学期各项工作即将结束在孩子们即将完成大班学习任务之际我们班级全体教师坐在一起对照本学期初制定的班级工作计划回首所做过的工作共同总结经验反思不足具体总结如下一开展了具有班...

幼小衔接心得体会

幼小衔接心得体会时光荏苒我们的宝宝结束了幼儿园生活升入小学成为一名小学生能否很快完成由幼儿到小学生的转变能否很快适应小学生活幼小衔接则是关键所在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一加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幼小衔接总结

幼小衔接工作总结幼小衔接是幼儿园教育的终结阶段也是小学教育的开始阶段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为了让幼儿顺利地渡过困难的过渡期我们做了一系列的工作现总结如下一培养幼儿规则意识形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我们通过日常生活活动...

20xx年秋幼小衔接工作总结

20xx年秋幼小衔接工作总结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社会性适应与学习适应教育促进幼儿在入学前具有良好的心理准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掌握使用工具的能力减缓两学段的坡度不搞知识的超前而重探索能力的培养使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

大二班幼小衔接工作总结

20xx20xx学年度第一学期大二班幼小衔接工作总结如何使幼儿顺利适应小学的学习与生活搞好幼小衔接工作是大班阶段学习的重点为了帮助他们减轻在幼小衔接上的阻碍为了能够让幼儿初步了解小学生活更好地适应小学的学习环境...

幼小衔接总结(6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