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哲学原理总结(精品)

时间:2024.4.21

高考政治哲学原理大总结

一、辩证唯物论

1、世界物质性原理

【原理】辩证唯物论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方法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与客观达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反对】主观主义(主要包括教条主义或者本本主义、经验主义) .

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充分有效地发挥主观能动性,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分析和认识客观事物,注意把握全面、变动、整体的客观实际;反对教条主义、经验主义等各种主观主义以及形而上学的错误观点;坚持主观和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原理

【原理】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在人类产生以后,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也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

【方法论】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务必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3.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原理

【原理】社会的产生,社会的存在与发展的基础,支配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客观的。

【方法论】我们在认识社会和进行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时,一定要遵循社会发展的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

4.意识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原理

【原理】意识不仅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情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正确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方法论】我们应当在历史和现实条件的基础上,着重从主观方面努力,尽力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5.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原理

【原理】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能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会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1

【方法论】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反对】①否认意识能动作用的形而上学观点 ②片面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6.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⑴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反映,物质决定意识;⑵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意识对事物发展起阻碍作用。

【方法论】⑴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⑵要重视意识的能动作用(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动地认识和改造世界,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思想意识。

【反对】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和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7.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

【原理】⑴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⑵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⑶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方法论】⑴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⑵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反对】 反对否认规律的客观性或认为规律可以创造和消灭的唯心主义观点,反对不讲科学,不顾客观规律的冒险盲干的主观主义(唯心主义在实际生活中的表现)。

8.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⑴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⑵但人在规律面前又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简而言之,即尊重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

【方法论】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⑴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⑵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反对】⑴反对片面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否认规律的客观性、盲目蛮干的唯心主义错误;⑵也要反对片面夸大规律的客观性,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无所作为的形而上学错误。 2

9.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方法论】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或离开运动谈物质都是错误的。既要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又要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10.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辩证唯物主义在确认运动绝对性的同时,也肯定相对静止的存在。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因而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方法论】既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处理问题,又要看到事物相对静止的存在相对静止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重要条件,坚持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反对】反对割裂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既要反对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的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又要反对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把事物说成是不可捉摸的不可知论、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二、唯物辩证法--联系观

1.联系的普遍性原理

【原理】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联系是普遍的:⑴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⑵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⑶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其中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方法论】联系的普遍性世界观要求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既要看到事物之间的联系,又要看到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联系。

2、联系的客观性原理

【原理】联系是客观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违背事物联系的客观性,会受到惩罚。

【方法论】⑴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⑵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3

【反对】①否定联系的存在,②主观臆造联系

3、联系的多样性原理

【原理】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即事物联系具有多样性。

【方法论】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因此,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⑴既要注重客观条件,又要恰当运用自身的主观条件;⑵既要把握事物的内部条件,又要关注事物的外部条件;⑶既要认识事物的有利条件,又要重视事物的不利条件。总之。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反对】以一种联系概括事物之间多种多样的不同联系,否认联系的多样性。

4.联系的条件性原理

【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但具体联系的存在和发生作用都是有条件的。

【方法论】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具体分析事物之间联系的条件性。

【反对】忽视联系的条件性,认为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相互联系

5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⑴整体和部分是相互区别的。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整体和部分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作用和功能各不相同。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⑵整体和部分又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①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②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部分。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

【方法论】⑴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要求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于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⑵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总之,要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

【反对】①只重视局部、部分利益而置整体利益于不顾的本位主义。②只考虑整体利益,忽视局部利益的做法。

6原因和结果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事物都处于因果联系的链条之中,因果联系普遍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4

【方法论】承认因果联系的普遍性与客观性,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和进行科学研究的前提。正确把握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才能提高人们实践活动的预见性和自觉性。

三、唯物辩证法--发展

1.发展的普遍性及其实质原理

【原理】⑴事物的发展具有普遍性。世界是永恒发展的,⑵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即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方法论】发展的观点要求我们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反对】形而上学的静止论(如思想僵化、因循守旧、墨守成规、抱残守缺和安于现状)

2.事物发展的总趋势(前进性与曲折性)原理

【原理】⑴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即前途是光明的;⑵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必然要经历一个漫长和曲折的过程,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

【方法论】⑴我们既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的幼芽,促使其成长壮大;⑵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勇敢地接受挫折与考验。

【反对】①盲目乐观主义; ②悲观主义。

3.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⑴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⑵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⑶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不断前进。

【方法论】⑴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要脚踏实地,重视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⑵在量变已经达到一定程度,只有改变事物原有的性质才能向前发展时,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反对】反对两种倾向:⑴拔苗助长、急于求成,⑵优柔寡断、缺乏信心。

4.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方法论】我们在分析和解决问题时,要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首先要重视内因的作用,也不能忽视外因的作用。

【反对】①否认内因对事物变化发展的决定作用,②忽视外因对事物变化发展的影响 5

5.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事物的运动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方法论】既要承认绝对运动,又要承认相对静止。

6.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是运动的主体。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

【方法论】不能把物质和运动割裂开来。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

7.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原理

【原理】发展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发展的过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的物质世界。

【方法论】用发展的观点分析问题、观察问题。

具体做法(适用于发展观、循环经济等材料) ①要如实地把事物看作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过去、现在、将来) ②要明确事物处于怎样的阶段和地位。(产生、发展、灭亡) ③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重点)

8.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

【原理】⑴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⑵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⑶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方法论】⑴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⑵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反对】 反对否认规律的客观性或认为规律可以创造和消灭的唯心主义观点,反对不讲科学,不顾客观规律的冒险盲干的主观主义(唯心主义在实际生活中的表现)

四、唯物辩证法--矛盾观

1.对立统一(矛盾)的观点

【原理】一切事物都包含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两个方面。矛盾即对立统一(或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矛盾具有斗争性和同一性两种基本属性。①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 6

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②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一方面矛盾双方相互依赖,另一方面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矛盾着的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着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方法论】矛盾的观点要求我们必须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反对】割裂对立统一关系,离开对立谈统一或离开统一谈对立。

2.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原理】矛盾具有普遍性。矛盾的普遍性是指⑴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不包含矛盾的事物是不存在的,即事事有矛盾;⑵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每一事物从产生到灭亡都存在着自始自终的矛盾运动,即时时有矛盾。

【方法论】⑴矛盾的普遍性要求我们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事物,我们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⑵矛盾具有普遍性,一切事物都包含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这就要求我们要坚持用全面观点(即一分为二的观点或两点论)看问题,防止片面性。

3.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原理】⑴矛盾具有特殊性。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⑵它主要有三种情形:①是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构成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②是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形成了事物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③是同一事物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方法论】矛盾的特殊性世界观要求我们坚持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即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反对】割裂对立统一关系,离开对立谈统一或离开统一谈对立。

【关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地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2)意义(作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3)怎样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①具体分析客观实际:a、具体分析本地区的客观实际;b、具体分析变化发展了的客观实际。②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a、具体分析不同 7

事物的矛盾的不同特点,并区别对待。b、具体分析事物发展不同阶段的特点,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方法。c、具体分析事物矛盾双方的不同特点,并结合其特点分别加以把握和解决。

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也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⑴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①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②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世界上的事物无论怎样特殊,它总是和同类事物中的其他事物有共同之处,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⑵由于事物范围的极其广大和发展的无限性,在一定场合为普遍性的东西,在另一场合则是特殊性。反之,在一定场合是特殊性的东西,在另一场合则是普遍性。

【方法论】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世界观要求我们要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不断实现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反对】 ①只看到矛盾普遍性,忽视矛盾特殊性,看不到事物之间的差别; ②只看到矛盾特殊性,忽视矛盾普遍性,看不到万事万物的联系。

5.主要矛盾和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主要矛盾是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其他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则是次要矛盾。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⑴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抓重点、抓中心、抓关键,抓主题,抓主线,抓首要任务,抓突破口······),⑵又不能忽视次要矛盾的解决,要统筹兼顾。总之,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

【反对】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和均衡论

6.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矛盾双方的力量是不平衡的。其中,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叫矛盾的主要方面。而处于被支配地位的方面叫矛盾的次要方面。⑴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⑵矛盾主次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⑴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要抓住主流(辩方向,识大局,认清性质,看清主体,看到实质,从总体上看,本质上看,看到大多数,九个指头·······)又不能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即支流。总之,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

【反对】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和均衡论。

8

7.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辨证关系原理

【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在复杂事物中矛盾有主次矛盾之分,在矛盾双方中有主次方面之分。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的地位都是不平衡的,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都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

【方法论】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①坚持两点论:在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既要抓住主要矛盾,又不能忽视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把握主要方面,又不忽视次要方面即支流。 ②坚持重点论:在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要着重抓住主要矛盾即抓重点;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主要方面即抓主流。

【反对】 ①形而上学的一点论,因为重点是两点中的重点。 ②形而上学的均衡论,因为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

8.两点论和重点论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两点论和重点论是紧密相连的,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重点是两点中的重点。

【方法论】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善于抓住重点和主流。

五、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1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原理

【原理】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主观能动性是人类特有的能力和活动。客观规律、客观条件和一系列的主观因素制约着人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方法论】这要求我们尊重规律,从客观条件出发,端正主观动机,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2.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 ⑴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⑵但人在规律面前又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简而言之,即尊重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

【方法论】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⑴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 ⑵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反对】⑴反对片面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否认规律的客观性、盲目蛮干的唯心主义错误;⑵也要反对片面夸大规律的客观性,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无所作为的形而上学错误。

3.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原理

9

【原理】任何本质都通过现象表现出来,任何现象都是本质的表现,但现象和本质不总是一致的。

【方法论】我们要透过现象把握事物本质。

4.科学理论指导实践的原理

【原理】真理、科学理论的性质,决定了它能够预见事物发展的方向,指导人们提出实践活动的正确方案,因而对人们的实践活动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5认识的根本任务原理:认识的根本任务是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方法论】这要求我们在认识事物时,创造必要条件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6.认识是发展的原理

【原理】任何一个具体的认识只是对整个世界一个层次上的认识、一个领域内的认识、一个发展阶段上的认识。

【方法论】这要求我们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深化认识,扩展认识,把认识向前推移。 7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原理

【原理】分析与综合是统一的科学思维方法,二者密不可分。分析是综合

的基础,综合是分析的指导。

【方法论】我们既要注意在综合指导下的深入分析,又要注意在分析基础上的综合。

8.合理想象和创造性思维的原理

【原理】合理想象是立足于已知事实,根据已知的规律,充分发挥人的思维潜能。创造性思维要求人们以科学理论为指导,面对实际,敢于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

【方法论】重视培养人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发挥合理想象和创造性思维的特殊作用,并善于把二者结合起来。

9实践的含义及特征

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它有两层基本的含义:⑴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⑵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特征:⑴客观物质性;⑵主观能动性;⑶社会历史性

10、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⑴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意识):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⑵ 10

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真理、科学理论能指导人们提出实践活动的正确方案,对于人们的改造世界的活动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方法论】⑴它要求我们首先要重视参加实践,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⑵要重视发挥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⑶总之,要做到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做到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反对】①脱离实践,夸大认识的作用的唯心主义错误;②只承认实践决定作用,忽视认识能动作用的形而上学错误。

11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原理

【原理】⑴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⑵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其方法论是:坚持真理面前人人平等)。⑶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方法论】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要求我们,⑴把握真理的适用范围和条件,坚持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⑵要求我们不要害怕错误,但要正确认识错误和改正错误。

【反对】①认为有绝对真理的存在。②把真理作为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 12真理客观性原理

【原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由于真理所反映的对象--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具有客观性,检验真理的标准--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因此,真理的基本属性是客观性。

【方法论】①划清真理与谬误的界限。②坚持用实践去检验认识的真理性。

【反对】①混淆真理与谬误的界限。②用真理去检验认识的正确性。

13认识过程的特点原理

【原理】⑴认识具有反复性。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这就决定了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⑵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的对象是无限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的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因此,人类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⑶认识具有上升性。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真理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它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但是,那些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已经确定的真理并没有被推翻,而是不断地向前发展。

11

【方法论】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要求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反对】①混淆真理与谬误的界限。②用真理去检验认识的正确性。

六、历史唯物主义

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辨证关系原理

【原理】⑴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⑵社会意识①具有相对的独立性,②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方法论】⑴用实践观点把握社会生活的本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⑵同时要确立先进的正确的社会意识,反对落后的消极的社会意识,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反对】 ①历史唯心主义 ②机械唯物主义

2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原理

【原理】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方法论】⑴要树立群众观点(基本内容:相信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坚持群众路线(基本内容: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反对脱离群众的倾向和作风。⑵要求中国共 产 党把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说明:划曲线一句也是对政府的要求)

【反对】历史唯心主义的英雄史观

3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原理

【原理】价值观是人们在认识各种具体事物的价值的基础上,形成的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大的导向作用。表现在: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价值观对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注意:正确价值观起积极导向作用,错误价值观起消极导向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⑴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坚持集体主义的价值观,正确处理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三者之间的关系。

【反对】个人主义,资产阶级和封建主义的腐朽思想价值观

12

4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原理

【原理】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会因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不同,具有社会历史性,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还会因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需要不同;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看问题的立场不同而不同。

【方法论】要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⑴必须坚持真理,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⑵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尤其要首先考虑并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要反对损害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5人生价值及其实现的原理

【原理】人生价值的内容:(1)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社会价值)。(2)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人通过自己的劳动,满足了社会和他人的需要,同时自己也获得相应的劳动报酬,得到社会对自己价值的承认,从而实现了对自我的满足。即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自我价值)。人的价值是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评价一个人价值的大小,就是看他为社会、为人民贡献了什么。

【方法论】人生价值的创造和实现:(1)在劳动与奉献中创造价值,(2)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3)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①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②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③需要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反对】①脱离社会实际的盲目蛮干; ②片面强调社会条件、社会环境而无所作为 6个人与社会相统一的原理

【原理】个人与社会是统一的。社会发展是个人发展的基础。社会发展也离不开个人发展。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

【方法论】个人与社会相统一的原理要求我们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正确处理好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即既要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充分利用社会提供的条件,同时又要为社会的进步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

【反对】 ①个人英雄主义;②片面强调社会条件、社会环境而无所作为的观念和做法。 7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它们互为前提而存在,但是它们并不是一致的。这要求我们个人把集体利益放在首位,同时集体要更好的完善自己,以便更好的满足个人的正当利益

13

8.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集体主义关系原理

【原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集体经济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发挥集体主义的调节作用。这要求我们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

程中,坚持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

9集体主义价值观

【原理】坚持国家 集体和个人利益想结合,倡导把国家,集体利益放在首位,充分尊重和维护个人的正当利益,当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个人利益要服从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

【方法论】我们做到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体,心中有国家。

(1) 要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的关系

(2) 要顾全大局,反对小团体主义

(3) 要坚持集体主义,反对个人主义

须把理想植根于现实中,艰苦奋斗,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

10个人活动和社会发展的原理

【原理】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存在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个人活动对社会发展产生能动的影响。另外,个人活动受到社会发展的制约,主要受社会环境和社会发展规律的制约。要求我们重视社会环境,尊重社会规律,利用社会提供个有利的条件,努力提升个人素质,为社会进步做贡献

11.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原理】人生价值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二是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这要求我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有利的客观条件,创造必要的主观条件,实现人生价值。

12.崇高理想作用的原理

【原理】崇高的理想是社会进步的助推器,是我国民族团结,共同奋斗的精神力量,是人生的精神支柱。这要求我们把个人志向个共产主义理想统一起来,同祖国,同人民,同人类的命运永远的结合在一起。

13. 理想和现实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理想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它对人生与社会发展有重要的导向作用。理想来源于现实,理想高于现实,理想可以转化为现实。 14

【方法论】①人生理想设计既要符合社会历史发展的趋势和要求;又要从自己的实际出发。②要在尊重规律和条件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实现自己的理想。

【反对】①沉醉于幻想之中。②安于现状,缺乏目标,迷失方向。

15

更多相关推荐:
高中政治哲学原理总结(20xx高考必备)

高中哲学原理总结文科生必背一辩证唯物论1自然界客观性原理原理内容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在人类产生后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也不依赖于人的意识方法论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

高中政治哲学原理总结(20xx高考必备)

高中小高考《生活与哲学》原理总结一、(辩证)唯物论重视精神的力量。规律面前,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二、认识论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要求我们要…

高中政治哲学原理总结

高中哲学原理总结一辩证唯物论1自然界客观性原理原理内容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在人类产生后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也不依赖于人的意识方法论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

高中政治哲学原理总结(高考必备)

高中哲学原理总结一辩证唯物论1自然界客观性原理原理内容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在人类产生后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也不依赖于人的意识方法论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

高中政治哲学原理归纳

高二政治哲学34条原理与方法论归纳整理导读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其中辩证唯物主义包括辩证唯物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唯物辩证法三个组成部分历史唯物主义包括历史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等组成部分学习...

高中政治哲学原理归纳(精)

生前何必久睡死后必会长眠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原理与方法论归纳(精)一、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论3、认识论2、唯物辩证法11)(共16条原理)第一部分:辩证唯物论(共3条原理)一、意识能动作用原理1、〖原理内容…

高中政治哲学原理与方法论归纳(新人教版必修4)

哲学原理与方法论归纳第一部分唯物论5个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及方法论辨证唯物论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要一切从实...

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生活》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生活知识点总结1哲学与生活1哲学就在我们身边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在一定意义上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因此哲学与我们的生活与我们置身于其中的自然和社会密切相关它总是自觉或...

高中政治哲学原理与方法归纳(新人教版必修4)

哲学原理与方法论归纳第一部分唯物论5个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及方法论辨证唯物论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要一切从实...

高中哲学原理方法论总结

高中哲学原理方法论总结第一部分辩证唯物论原理内容自然界是按照其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方法论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务必要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反对在实际工作中违背自然界物质性原理的表现是主...

高中哲学原理方法论总结

高中哲学原理方法论总结第一部分辩证唯物论1自然界的物质性原理内容自然界是按照其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方法论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务必要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反对在实际工作中违背自然界物质...

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原理及方法论总结(包括原理方法论)知识体系构建图表

《生活与哲学》全册知识体系构建图表

高中政治哲学原理总结(3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