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师考试 基础心理学总结

时间:2024.4.21

《基础心理学》

第一节 绪论

第一单元 基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

1、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

2、 基础心理学是以正常人的心理现象为研究对象,总结心理活动最普遍、最一般规律的心理学的基础学科。

3、 基础心理学的内容分为四个方面(1)认知。包括感觉、知觉、记忆、表象、思维、言语和想象等心理现象。 (2)需要和动机。

(3)情绪情感和意志

(4)能力、气质和性格

4、心理现象(1)心理过程——认知、情绪情感和意志

(2)人格——A.人格倾向性——需要和动机

B.人格的特征——能力、气质和性格

第二单元 人的心理的本质

1、 心理是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活动的结果。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是从事心理活动的器官。这一论断得到了a人们的生活经验b临床的事实c对心理发生和发展过程、脑解剖、生理的科学研究所获得的大量资料的证明。

2、 心理反映的特点是能动性和主观性。心理的反映是能动的反映。心理是大脑活动的结果,却不是大脑活动的产品。它是主观的。

3、 心理支配人的行为活动,又通过行为活动表现出来。因此,可以通过观察和分析人的行为活动客观地研究人的心理。

4、 研究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应该是一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中间科学。一个心理学家从自然科学的角度去研究心理现象,她就是一个自然科学家;如果他从社会科学角度研究心理现象,他就是一个社会学家。但就心理学而言,它是一门中间科学和边缘科学。

第三单元 心理学发展简史

1、 两千多年前,希波克拉底把人分为四种类型: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抑郁质。盖伦提出了气质这个概念,把这个分类叫做人的气质类型。

2、 19世纪以前,心理学一直隶属于哲学的范畴。直到19世纪中叶,引进了实验的方法,才最终从哲学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3、 韦伯1840年发现了差别感觉阈限的定律,即韦伯定律。费希纳在此基础上开创了心理物理学的新领域。艾宾浩斯开创了记忆的实验研究。冯特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看作是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以上4人均为德国人)。

4、

1

心理咨询师考试基础心理学总结

心理咨询师考试基础心理学总结

心理咨询师考试基础心理学总结

第四单元 研究心理现象的原则和方法

1、 研究心理学的原则:客观性原则;辨证发展原则;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2、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调查法(用口头提问进行的调查叫访谈法;用问卷的方式提问,让被

调查者回答进行的调查叫问卷法);个案法;实验法。

第二节 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

第一单元 神经系统的构造及功能

1、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神经元由细胞体、树突、轴突三部分组成。

2、 神经元具有接受刺激(信息)、传递信息、整合信息的功能。

3、 神经元分为感觉神经元(传入神经元)、中间神经元(联络神经元)、运动神经元(传出神经元)三

种。

4、 神经系统(1)外周神经系统——由(动与情绪有密切的关系。

(2)中枢神经系统A、脊髓——脑和神经的桥梁,可以完成简单的反射活动。

B、脑——a脑干①延脑——支配呼吸和心跳、排泄、肠胃、吞咽

②桥脑——睡眠调节和控制作用

③中脑——有瞳孔反射和眼动中枢

b间脑①丘脑——大脑皮层底下除嗅觉外所有感觉的重要中枢 ②上丘脑——参与嗅觉和某些激素的调节 2

心理咨询师考试基础心理学总结

③下丘脑——内脏系统活动的调节中枢,控制内分

泌,维持体内平衡

④底丘脑——调节肌张力,使运动能够正常进行

c小脑——保持身体平衡,调节肌肉紧张度,实现随意和不随意运动。小脑损坏会出现痉挛,运动失调,丧失简单的运动能力。

d边缘系统——海马回(沟)(海马是短时记忆的机构)。及附近大脑皮层。边缘系统(如杏仁核)与情绪有密切的关系。

5、 大脑皮层的结构和功能P15

6、 纵裂的底上有一个大的横行纤维束叫胼胝体,它把大脑两半球连接起来。

7、 中央后回——躯体感觉中枢;中央前回——躯体运动中枢;颞叶——听觉功能为主;枕叶——视觉

功能为主;额叶——躯体运动功能为主;顶叶——躯体感觉功能为主。

8、 大脑两半球的解剖结构基本上是对称的,但功能又是不对称的,这种不对称性叫“单侧化”。

9、 右利手的人,左半球言语功能占优势(和言语有关的,如概念形成、逻辑推理、数学运算也占优势)。

右半球的空间知觉和形象思维活动占优势(如音乐、美术能力、情绪表达和识别能力等)。左利手的人相反,但有的则没有单侧化现象。

10、 1860年布洛卡(法)发现,左半球额叶受损伤导致了运动性失语症,证明了左半球的言语优

势。左半球主管言语的区域就叫做布洛卡区。

11、 罗杰?斯佩里做了割裂脑的实验,切断了病人连接左右两半球的神经纤维束——胼胝体,这个

实验证明右利手的人,左半球的言语功能占优势,右半球的空间知觉和形象思维占优势。

第二单元 内分泌系统与心理

1、 垂体腺——受丘脑控制,由于脑垂体分泌的激素较多,并能控制多种不同的内分泌,因而是主腺。

2、 肾上腺——作用与交感神经系统活动所引起的现象类似。其分泌受垂体腺的调节,对有机体的生理

平衡和情绪行为有重要影响。

3、 甲状腺——功能是促进机体代谢,增进机体的发育。亢进和不足都要造成代谢机能的疾病。(亢进

的话,病人过分敏感、紧张、情绪激动;不足者精神萎靡、记忆力减退、容易疲劳)

4、 性腺

5、 和情绪密切相关的内分泌系统主要是:丘脑下部——垂体——肾上腺系统

第三单元 高级神经活动的反射学说

1、 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兴奋和抑制。

2、 反射——是有机体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内外环境刺激做出的规律性回应。

3、 实现反射活动的神经通路叫反射弧,由感受器(视网膜、柯蒂斯器官)、传入神经(感觉神经)、反

射中枢(脊髓和脑)、传出神经(运动神经)、效应器(肌肉、筋腱、关节和内脏器官)组成。

4、 无条件反射是动物和人生而具有,不学而会的反射。如吃食物流口水、光照使瞳孔收缩。

5、 条件反射是个体通过模仿、学习,在无条件反射基础上形成的反射。如谈虎色变、望梅止渴、一朝

被蛇咬。

6、 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称为经典条件反射(灯光和食物结合,使狗形成对灯光的条件反射)。斯金纳

的条件反射叫做操作条件反射或工具条件反射(白鼠按压杠杆来获取食物)。

7、 巴甫洛夫发现的几个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规律:

(1) 条件反射的抑制①外抑制——额外刺激的出现使条件反射停止反应。如突然出现的强烈铃

声会使正在进行的灯光条件反射停止反应。

②超限抑制(保护性抑制)——神经细胞长时间的工作,或者受到强烈刺

激的作用,条件反射也会被抑制。

3

③消退抑制——当已经形成的条件反射不再给予强化的时候,条件反射也

会被抑制。

④条件反射的泛化——在条件反射形成初期,类似于条件刺激物的刺激也

会引起条件反射。

⑤分化抑制——如果只给条件刺激物强化,其他刺激不予强化,这样对其

他刺激的反应就会消失。

(2) 扩散和集中。扩散——一个地方的神经细胞的兴奋会引起周围神经细胞的兴奋叫扩散。集

中——但条件反射多次进行,通过学习、训练,区别了不同的刺激,形成了分化,就只对

条件刺激物进行了反应,这就是神经细胞兴奋过程的集中。

(3) 相互诱导——当一种神经过程进行的时候可以引起另一种神经过程的出现。

a正诱导(在大脑皮层某一个部位发生抑制引起它周围发生兴奋的过程)、

b负诱导(大脑皮层某一个部位发生兴奋,的时候,在它的周围会引起抑制的过程)、

c同时性诱导、

d相继性诱导(当皮层的某一部位的抑制会使其后在这一部位出现的兴奋加强)。

(4) 动力定型——刺激形成了固定的顺序,反应也跟着形成了固定顺序。动力定型是人的习惯

的生理基础。因为习惯人们就可以不用花费多少精力就可以把许多活动维持下去。动力定

型的破坏会引起人的消极情绪反应。

第三节 感觉和知觉

第一单元 感觉概述

1、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2、 感觉(1)

(2)内部感觉——运动觉、平衡觉、机体觉(内脏感觉)。

第二单元 感受性和感觉阈限

1、感受性——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

感觉阈限——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感受性是用感觉阈限的大小来度量的,二者成反比。

2、绝对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

差别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最小变化量,又叫差别阈限,或最小可觉差,英文缩写j.n.d.

3、 韦伯定律——差别感觉阈限和原来刺激强度的比例是一个常数。△I/I=K。(△I为引起差别感觉的

刺激增量,I为原刺激量,K为一个常数。K值越小,感觉越敏锐。(适用于中等强度的刺激)

4、 费希纳定律——感觉的强度与刺激强度的对数成正比,刺激强度按对数级数增长,它所引起的心理

强度却只按算术级数在增长。S=KlgR,S代表心理量,R代表物理量,K是一个常数。(也只适用于中等强度刺激)

第三单元 感觉现象

1、 感觉适应——在外界刺激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可以表现为感受性降低或提高。如入

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奇臭。

2、 对暗适应——在暗环境中视觉感受性不断提高的过程。(从亮处进入暗处发生的)。一般需要30-40

分钟才能完成。要保护对暗适应就要设法不让视紫红质分解,办法是戴上红色眼镜。红光能保护对暗适应。

3、 对光适应——在强光作用下,视觉感觉阈限迅速提高的过程。(由暗处转入亮处)。一两分钟就能完

成。

4、 感觉后象——外界刺激停止作用后,还能暂时保留一段时间的感觉形象。

4

正后象——感觉后象和刺激物的性质相同。如看到的灯光是亮的,灯灭后留下视觉形象还是亮的灯。 负后象——后象的性质与刺激物的性质相反。如果看到灯灭了,眼睛里却留下了一个黑色灯泡的形象。彩色的后象是刺激色的补色。黄色的负后象是蓝色,红色的负后象是蓝绿色。

5、 感觉对比——不同刺激作用于同一感觉器官,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如红花还得绿叶配。有同

时对比和相继对比。

6、 联觉——一个刺激不仅引起一种感觉,同时还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如听到节奏分明的音乐觉得

灯光也和音乐节奏一样在闪动。

第四单元 各种感觉

1、 视觉的适宜刺激是波长在380纳米—780纳米之间的电磁波。这段电磁波就叫光波。

2、 视细胞层上有两种视觉神经细胞(1)椎体细胞——能分辨物体的细节和颜色。主要集中在中央窝

及其附近。

(2)杆体细胞——分辨物体的明暗和强弱。主要集中在视网膜边

缘及其附近。

3

4、颜色混合有(1)色光混合——是相加的混合。如黄和蓝混合得到的是灰。

(2)颜料混合——是相减的混合。混合的结果是各混合色都不吸收的颜色。如黄和蓝颜料混合得到是绿的。

5、色觉异常分为色弱、部分色盲、全色盲。色觉异常绝大多数是遗传的原因造成的。遗传的途径是外祖父是色盲,妈妈是色盲,男孩会是色盲。(男女是男)。外祖父是色盲,爸爸也是色盲,这时女孩才会色盲。(男男是女)

6、16—20000赫兹的空气振动是听觉的适宜刺激。人们对1000—4000HZ的声音最敏感。

7、老年人听觉感受性的降低的特点是,首先丧失的是对高频声音的听觉。

8、内耳中的柯蒂斯器官是听觉神经细胞集中的地方。

9的波形决定。

10、嗅觉的感受器是鼻腔上膜的嗅细胞。嗅觉的神经冲动沿嗅神经传至中央后回,产生嗅觉。

11、味觉的感受器是在舌面、上腭上的味蕾。味觉的适宜刺激是溶于水的、有味道的物质。最基本的味觉有甜、咸、酸、苦四种。舌尖对甜、舌边前部对咸、舌边后部对酸、舌根对苦最敏感。

12、皮肤感觉包括触觉、压觉、振动觉、温觉、冷觉和痛觉。皮肤表面的温度叫生理零度。和生理零度相同的温度刺激皮肤,不会引起热和冷的感觉。

13、平衡觉的感受器是内耳中的前庭器官。运动觉的感受器分布在肌肉、筋腱和关节中。内脏感觉又叫机体觉,当各种内脏器官的工作处于正常状态时,引不起内脏的感觉。

14、痛觉遍布全身的所有组织中。内脏痛的性质不清,定位不准,而且具有放射现象。痛觉对机体具有保护的作用。人们之间痛觉的感受性差别很大,这很大程度上和一个人对疼的认识、态度以及性格和意志有关。

第五单元 知觉概述

1、 知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物体的整体在人脑中的反映。

2、 知觉的基本特性:

①整体性(区别于感觉);如漫画家画人物时仅勾勒数笔,别人就能看出画的是谁。

②选择性(对象和背景的选择);

③恒常性(大小知觉、颜色、明度、形状的恒常。知觉的条件发生变化,映像保持不

变); ④理解性(用过去的经验对外界物体加以解释,并用词把它揭示出来)。

5

第六单元 知觉的种类

1、 知觉的种类(1)空间知觉①大小知觉②形状知觉③方位知觉④距离知觉

(2)时间知觉

(3)运动知觉

(4)错觉

2、距离知觉——判断距离远近的知觉,又叫深度知觉。两视网膜上形成的两个略有差异的视像叫做双眼视差。双眼视差是形成深度知觉的最主要的线索。立体电影就是应用这个原理制作的,能让人获得鲜明的立体知觉感。

3、时间知觉——对物质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人们对知觉可以以计时器,可以根据自然界昼夜的交替,可以根据人体生理、心理周期性的变化来估计时间。生物钟是机体内部生理节律性的变化所引起的外部行为的节律性变化。

4、运动知觉——对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移产生的知觉。

似动现象——物体在空间中并没有发生位移,却被知觉为运动。又叫动景现象,ф现象。电影就是依据这个原理制作出来的。霓虹灯和路牌广告的动感和画面变化。

诱导运动:月亮从云层钻出来。视觉效果是月亮在动,其实是云层在动。

自主运动:屏幕上小亮点的移动,这是因为光点比较小,周围没有其他东西可供参照而产生的。、

5、 错觉——在特定条件下产生的对客观事物的歪曲知觉。错觉是客观存在的,是有规律的不是主观臆

想出来的。错觉产生的歪曲带有固定的倾向。错觉有多种:线条长短的错觉、线条方向的错觉、面积大小的错觉、形重错觉、视听错觉等。

第四节 记忆

第一单元 记忆及记忆过程

1、 记忆——是过去的经验在头脑中的反映。

2、 记忆的种类①形象记忆②情景记忆③情绪记忆④语义记忆⑤动作记忆(具有易保持和恢复特点

的记忆)。

3、 记忆的过程,有三个环节(1)识记

(2)保持

(3)回忆(再现)或再认(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回忆,但在它重现时却能有一种熟悉感,并能确认是自己接触过的材料。开卷考试就是一种再认。)

4、遗忘——对识记过的材料既不能回忆也不能再认,或发生错误的回忆或再认。艾宾浩斯是对记忆和遗忘进行实验研究的创始人。他用的材料叫无意义音节,发现在识记后的最初阶段里遗忘的速度很快,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速度越来越慢,遗忘的进程是先快后慢的。

第二单元 表象

1、 表象:把过去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在头脑中再现的过程。

2、 表象的特征:①直观形象性(表象是对事物形象的回忆)——使具有积累感性知识的作用。

②片段不稳定性(不象知觉那么稳定)

③可操作性(表象可以在头脑里放大、缩小、翻转)——为想象提供素材。

④概括性(表象出来的形象是经过概括的,丢掉了一些次要的特征)——从感知向思

维过渡的桥梁。

第三单元 三个记忆系统

1、 认知心理学把记忆看做是人脑对输入信息进行编码、储存和提取的过程,并按信息的编码、储存和 6

提取的方式的不同,以及信息储存时间长短的不同,将记忆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三个系统。

心理咨询师考试基础心理学总结

3、 前摄抑制——指先前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

后摄抑制——指后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先前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

4、 系列位置效应——记忆材料在系列中所处的位置对记忆效果发生的影响。系列两头比系列中间的材

料记忆的效果好。

首因效应——系列开头比系列中间的材料记得好,也叫首位效应。 近因效应——系列末尾比系列中间的材料记得好,也叫新近效应。

第五节 思维、言语及想象 第一单元 思维概述

1、 思维——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的认识。括性,思维还和语言有密切关系。

2、 思维的智力操作过程:分析、综合、抽象、概括。

第二单元 思维的种类

1、 根据思维的形态,分为①动作思维(检查日光灯零件故障)②形象思维③抽象思维(逻辑思维)。 2、 按照思维是否具有创造性,分为再造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 按照探索问题答案的方向的不同,分为

①辐合思维——按照已知的信息和熟悉的规则进行的思维,也叫求同思维。

②发散思维——沿着不同的方向探索问题答案的思维,也叫求异思维。

第三单元 概念掌握与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

1、 思维的基本单位是概念,概念是人脑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一种思维形式。

2、 概念的内涵——概念所包含的事物的本质属性。外延——属于这个概念的个体,即概念说包含的范围。概念的内涵越深,外延越窄。

3、 概念的掌握(概念形成)——个体借助于语言,从成人那里继承和学会包含于概念中的知识和经验的过程。

4、 人工概念——人工制造的,对自然概念的模拟。与实际生活有很大的距离。

5、 问题解决——是由一定的情景引起的,按照一定的目标,应用各种认知活动、技能等,经过一系列

7

的思维操作,使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就是在问题空间中进行探索,以便从问题的初始状态达到目标状态的思维过程。)

问题空间——就是对问题解决情景的认识,包括对所要解决的问题的初始状态和目标状态的认识,以及如何从初始状态过渡到目标状态的认识。

6、 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1)迁移的作用。迁移——指的是已有的知识经验对解决新问题的影响。有

正迁移(会骑自行车有助于学骑摩托车)和负迁移(会骑自行车影响学骑三轮车)。

(2)原型启发的作用。原型启发——从现实生活的事例中受到启发而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或方法。如蒸汽机的发明,鲁班的锯子。

(3)定势的作用。定势——人们在从事某种活动前的心理准备对后边所从事的活动的影响。

6、问题解决的策略(1)算法策略——把所有能够解决问题的方法都一一加以尝试,最后总能找出解决问题的答案。

(2)启发式策略——运用已有的经验,在问题空间内只做少量的搜索就能达到问题解决的一种方法。

第四单元 语言与言语

1、 人们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过程叫言语。语言是社会现象,是语言学研究的对象。言语是心理现象,

是心里学研究的对象。言语要借助于语言才能实现思想交流。

2、 言语包括听说读写。言语的形式分为两类

(1)外部言语——用来进行交际的言语。分为口头言语和书面言语。

(2)内部言语——不是用来进行交际,而是为了支持思维活动进行的、不出声的言语。

3、 言语活动的中枢机制P49

(1) 运动性言语中枢(布洛卡中枢)。该中枢受损伤表现为说话迟钝费力,不能连贯流畅,

能听懂别人说的话,还能写字和认字。这种言语缺陷叫表达性失语症。

(2) 听觉性言语中枢(威尔尼克中枢)。该中枢受损伤表现为能听到声音,却不能分辨语

(3) (4) 音,对字词也失去了理解能力。这种言语缺陷叫接受性失语症。 视觉性言语中枢。受损伤表现为能看到字词,却不能理解字词的含义,叫失读症。 书写性言语中枢。受损伤表现为其他运动机能正常,却不能写字绘画了,叫失写症。

第五单元 想像

1、 想像——人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思维过程。想像以表象的内容为素材,

来源于表象,但想像又具有创造性。表象属于记忆的范畴;想像属于思维的范畴。

2、 想像的种类

(1) 无意想像——没有预定目的,在某种刺激作用下不由自主产生的想像。如:梦和幻觉。

(2) 有意想像——在一定目的、意图和任务的影响下有意识地进行的想像。分为

① 创造想像(画家构思图画)

② 再造想像(根据作家的描述在头脑里想像出来的人物)

③ 幻想(和一个人的愿望相联系并指向未来的想像)

第六节 意识与注意

第一单元 意识概述

1、 意识——是在觉醒状态下的觉知,它既包括对外界事物的觉知;也包括对自身内部状态的觉知;

既涉及觉知时刻的各种直接经验,如知觉、思维、情感和欲望;也包括我们对这些内容和自身行为的评价。

8

2、 意识具有重要的心理机能,它对人的身心系统起着统合、管理和调节的作用。

3、 无意识——指的是个体没有觉察到的心理活动和心理过程。既包括对刺激的无意识,也包括无意识的行为。

4、 两种特殊的意识状态:(1)睡眠

心理咨询师考试基础心理学总结

5、生物节律——以24小时为单位所表现出来的机体活动的一贯的、规律性的变化模式。

第二单元 注意概述

1、 注意——心理活动或意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特点是:指向性(选择某些对象,

舍弃某些对象)和集中性(全神贯注地聚焦在所选择的对象上)。注意不是一种心理过程,

只是心理活动或意识活动的一个特点,是心理过程的一种状态。注意是一种心理活动,意

识是一种心理过程。

2、 注意的种类

(1) 无意注意(不随意注意)——无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就能维持的注意。

(2) 有意注意(随意注意)——有预定目的,需要付出一定意志努力才能维持的注意。

(3) 有意后注意(随意后注意)——既有目的,又无须意志努力的注意。如开车。

第三单元 注意的特征

1、注意的特征:

(1)注意广度(注意范围):7±2 (和短时记忆的广度一样)

(2)注意稳定性。注意维持的时间越长,注意越稳定。

相反的①注意的起伏(注意的动摇):手表声音时强时弱,表现出周期性的起伏变化。

②注意的分散。

(3)注意转移:是注意障碍的一种表现形式。指被动注意的兴奋性增强,注意稳定性降低,注意的对

象不断转换。

(4)注意分配: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于不同的对象,同时从事几种不同活动的现象。

能够分配注意的条件是①必须有一些活动是非常熟练的,甚至达到自动化的程度

②所从事的几种活动之间应该有内在的联系

③不能在同一感觉道

④不能用同一种心理操作来完成。

第七节 需要和动机

第一单元 需要和动机概述

9

1、 需要——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表现为有机体对内外环境条件的欲求。

2、 需要的种类:(1) 从需要产生的角度,分为

① 自然需要(生理需要、生物需要);

② 社会需要(获得性需要,比如劳动需要、交往需要、成就需要)

(2) 就满足需要的对象而言,分为精神需要和物质需要。

3、动机——激发个体朝着一定目标活动,并维持这种活动的一种内在心理活动和内部动力。机体最重要的动机是维持体内平衡。动机不是一种个性心理特征,是介于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之间的心理活动。

4、激发动机的因素:①需要

②内驱力——由生理需要引起来的,推动个体为恢复机体内部平衡的唤醒状态。

③诱因——能引起有机体的定向活动,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

④情绪。

5动机和行为之间的关系:同一行为可以由不同(或相同的)动机引起;不同的活动可由相同或相似的(或不同的)动机引起。

6、 动机的种类:A按需要产生的根源划分

(1) 生理性动机。如:饥饿、渴、性、睡眠。

(2) 社会性动机。以人类的社会文化需要为基础而产生的动机。如:交往、成就、权力动

机。兴趣、爱好也是人的社会性动机。

B按是否能意识到自己活动的动机划分

(1) 有意识动机。

(2) 无意识动机。定势的作用往往是人们意识不到的。

C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

7、 兴趣——是人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

兴趣的品质:①兴趣的倾向性。即对什么发生兴趣。

②兴趣的广阔性,即兴趣的范围。

③兴趣的持久性,即兴趣的稳定程度

④兴趣的效能,即兴趣所产生的推动人的活动的力量。

当人的兴趣不是指向对某种对象的认识,而是指向某种活动时,人的动机便成为人的爱好了。

第二单元 需要层次理论

1、 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的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社交需要)、尊重的

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2、 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指人希望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潜能,不断完善自己,完成与自己能力相称的一切

事情,实现自己的理想需要,也是人类最高层次的需要。

3、 缺失性需要是较低层次的需要,如生理需要。生长需要包括安全的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

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较高层次的需要。

第八节 情绪、情感和意志

第一单元 情绪、情感概述

1、 情绪和情感的定义:是人对客观外界事物的态度的体验,是人脑对客观外界事物与主体需要之

间关系的反映。这个定义包含的内容:

① 情绪和情感是以人的需要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反映的是客观外界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

的关系。

② 情绪和情感是主体的一种主观感受,或说是内心的体验。

10

③ 情绪和情感有其外部表现形式,即人的表情。

④ 情绪和情感会引起一定的生理上的变化,包括心率、血压、呼吸和血管容积上的变化。

2、 表情包括面部表情、身段表情和言语表情。言语表情是情绪和情感在说话的音调、速度、节奏

等方面的表现。表情既有先天的、不学而会的性质,又有后天模仿学习获得的性质。不同文化背景的影响也使人表达情绪的方式带有不同的色彩。

3、

心理咨询师考试基础心理学总结

情绪和情感指的是同一过程和同一现象,只是分别强调了同一心理现象的两个不同方面。情感通过情绪来表现,离开了情绪,情感就无法表达了。 4、 情绪、情感的功能:

① 适应功能(通过察言观色了解对方的情绪状态,以利于决定自己的对策,维护正常的人际

关系)

② 动机功能(适度的紧焦虑能促使人积极地思考和解决问题。情绪对于生理内驱力具有

放大信号的作用。)

③ 组织功能。积极的情绪和情感对活动起着协调和促进的作用;消极的起着瓦解和破坏的作

用。

④ 信号功能。信号功能是通过表情实现的,微笑表示友好,点头表示同意。

第二单元 情绪理论

1、 詹姆斯-兰格的情绪外周理论,认为情绪是对身体变化的知觉,即当外界刺激引起身体上的变化时,

对这些变化的知觉就是情绪。强调情绪与机体变化的关系,强调植物性神经系统在情绪发生中的作用。

2、 坎农-巴德的情绪丘脑理论,认为情绪的生理机制不在外周,而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丘脑。身体变化和

情绪体验是同时发生的。该理论忽视了外因变化的意义,也忽视了大脑皮层对情绪发生的作用,也是有缺陷的。

3、 沙赫特的情绪认知理论,提出任何一种情绪的产生,都是由外界环境刺激、机体的生理变化和对外

界环境刺激的认识过程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而认知过程又起着决定的作用。

4、 汤姆金斯和伊扎德的情绪动机-分化理论提出情绪并不是伴随着其它心理活动产生的副现象,而是一

种独立的心理过程。直接把情绪看做是动机。情绪的分化是生命进化过程的产物,只有分化,才使得情绪具有了多样的适应功能。伊扎德认为情绪可分化为人类的9种基本情绪。

第三单元 情绪、情感变化的维度及两级性

1、 情绪情感变化有不同的维度,即对情绪情感特征可以从不同的方面进行度量。这种度量可以从情绪

情感的动力性、激动度、强度和紧张度几方面来进行。每一种特征都存在着两种对立的状态,这就是情绪和情感的两级性。

2、 情绪情感变化的维度:

① 情绪情感的动力性有增力和减力的两极。

② 激动度有激动和平静两极。

③ 强度有强和弱两极。

④ 紧张度有紧轻松两极。

11

第四单元 情绪情感的种类

1、 基本情绪,又叫原始情绪,常把快乐、愤怒、悲哀和恐惧列为情绪的基本形式。 2、 复合情绪是由基本情绪的不同组合派生出来的,如敌意、焦虑、抑郁。

心理咨询师考试基础心理学总结

4、 人的高级情感有道德感、美感、理智感。此外还有宗教情感和母爱。

第五单元 意志

1、 意志——有意识地确立目的,调节和支配行动,并通过克服困难和挫折,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②执行决定阶段,坚定地执行既定的计划,克制那些妨碍达到目标的动机和行动,还要不断审视计

划,修正计划,保证目标的实现。

3、 动机冲突有四种形式:①双趋式冲突(接近-接近型冲突),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②双避式冲突(回避-回避型冲突),牙痛和拔牙。

③趋避式冲突(接近-回避型冲突),吃糖又怕胖。 ④双重趋避式冲突,如春节票贵回不回家。

4、意志的品质:

(1)自觉性(独立性)。相反的是受暗示性和武断从事。

(2)果断性。相反的是优柔寡断和鲁莽草率。 (3)坚韧性。相反的是虎头蛇尾和顽固执拗。

(4)自制性。相反的是任性和怯懦。

第九节 人格

1、 人格是各种心理特性的总和,也是各种心理特性的一个相对稳定的组织结构,在不同的时间和

地点,它都影响着一个人的思想、感情和行为,使他具有区别于他人的、独特的心理品质。 2、 人格的特性:

(1) 独特性。没有哪两个人的人格是完全相同的。

(2) 整体性。人格中的各种心理特征彼此交织,相互影响,构成了有机的整体。 (3) 稳定性。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4) 功能性。外界环境的刺激是通过人格的中介起作用的,人格对个人的行为具有调

节功能。人格能决定一个人的生活方式,甚至能决定一个人的成败。

(5) 自然性和社会性的统一。复杂性?

3、 人格结构 (1)人格的倾向性:需要和动机。

(3) 人格的心理特征:能力、气质和性格。

12

2、 意志行动的基本阶段①准备阶段,需要在思想上确立行动的目的,选择行动的方案并要做出决策。

第二单元 能力

1、 能力——是顺利、有效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

2、 智力——从事任何活动都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心理条件,即认识事物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的能力。如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等。思维力是支柱和核心。

3、 能力是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前提。能力决定着掌握知识技能的方向、速度、巩固的程度和所能达到的水平。在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中,也会促进相应能力的发展。 4、 能力的分类:

(1) 按照能力发展的高低程度,分为能力、才能和天才。

(2) 按能力的结构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如教师的教学能力)。 (3) 按能力所涉及的领域分为认知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交能力。 (4) 按创造程度分为模仿能力、再造能力和创造能力。 5、能力发展的个体差异:

(1)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

(2)能力类型的差异,或能力结构的差异。如有的人听觉灵敏,有的人视觉发达。 (3)能力发展早晚的差异。

6、影响能力发展的因素:①遗传因素。②环境和教育的因素。遗传决定了能力发展可能的范围或限度。环境决定了在遗传决定的范围内能力发展的具体程度。遗传潜质好的人,能力发展可塑的范围大,环境的影响也大。

第三单元 气质

1、 气质——心理活动表现在强度、速度、稳定性和灵活性等方面动力性质的心理特征。 2、 巴甫洛夫指出高级神经活动的两个基本过程——抑制和兴奋;三种基本特性——强度、平衡性

和灵活性;四种最基本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兴奋型、活泼型、安静型和抑制型。P77 3、 气质的特性: ①感受性和耐受性。感受性高者,很弱的刺激都能感觉到,所以耐受性低。感

受性低者,耐受性高。

②反应的敏捷性。是灵活性的外在表现。 ③可塑性。也是灵活性的表现。 ④情绪的兴奋性。是平衡性的表现。 ⑤指向性。区别出内向还是外向。

4、

心理咨询师考试基础心理学总结

13

5、如何看待气质类型:

(1)气质的稳定性和可塑性。一个人的气质类型在一生中是比较稳定的,遇到重大生活事件也可能导致气质的变化,但是很缓慢的,甚至还会恢复。

(2)气质类型没有好坏之分。每一种类型都有其积极和消极的方面。

(3)气质类型不决定一个人成就的高低,但能影响工作效率。

(4)气质类型影响性格特征形成的难易和对环境的适应。

(5)气质类型能影响健康。

第四单元 性格

1、 性格——一个人在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人格特征。性格在

个性中具有核心意义。

2、 态度——一个人对人、物或思想观念的一种反应倾向性,是在后天习得的,由认知、情感和行

为倾向三个因素构成。

3、 性格不同于气质,它受社会历史文化的影响,有明显的社会道德评价的意义,直接反映了一个

人的道德风貌。气质更多体现了人格的生物属性。性格这更多的体现了人格的社会属性。性格还是可塑的,不是一成不变的。

4、 性格的结构①性格的静态特征。可以分解为态度特征(助人为乐,廉洁奉公)、意志特征、情

绪特征、理智特征。

②性格的动态特征。从不同的生活情景来考察性格。性格的态度特征是性格的核心,

也决定了性格的其他特征。

第五单元 人格理论

1、 人格结构的动力理论——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弗洛伊德把人格结构分为三个层次,本我、自

我、超我。当三者处于协调状态时,人格表现出一种健康的状况;当三者发生冲突无法解决时,就导致心理的疾病。

2、 人格结构的类型理论——容格的内外向人格类型理论。每个人都有外向和内向两种特征。根据一个

人是内向还是外向占优势,将人格分为内向型和外向型的。内向型的人格特点是心理活动常指向自己的内心世界,好沉思,谨慎多虑,爱独处,交际面窄,有时难于适应环境的变化。外向型的人格特点是关心外部事物,活泼开朗,不拘小节,善交际,情感外露,独立果断,容易适应环境变化。

3、 人格特质理论

(1) 奥尔波特的特质论。是人格特质理论的创始人。把人格特质分为两类共同特质和个人特质。

个人特质中又分为首要特质、中心特质和次要特质。还提出健康人格六个特点。P85.

(2) 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认为在构成人格的特质中包括共同特质和个别特质。还分为表面

特质和根源特质。找出16种相互独立的根源特质,并编制了16PF.

(3) 艾森克的人格结构维度理论。把人格的类型模式和特质模式有机地结合起来,开始用两个

维度来描述人格,一个是内外向,一个是神经质倾向。后来发现人格三维度模型,P(精神

质)、E(内外倾)、N(神经质)。编制了艾森克人格问卷EPQ。

(4) 人格五因素模型。科斯塔和麦克雷提出特质在很大程度上是遗传的,编制了测量五因素的

工具,即NEO人格调查表。人格五因素包括神经质/情绪性(N)、外倾性(E)、经验开放

性(O)、宜人性/随和性(A)、认真性/谨慎性(C)。

14

更多相关推荐:
心理咨询师总结

一、程序:1、是否由现实刺激引起2、内心冲突3、社会功能受影响程度4、是否有器质性病变(1.病程2精神痛苦程度3.社会功能受损成度)二、强化法过程:1.明确治疗的靶目标2.监控靶行为3.设计新的行为结果4.实施…

青少年四大常见问题——燕园博思心理咨询师总结

青少年四大常见问题——燕园博思心理咨询师总结青少年心理咨询中,常见的问题主要有四大类:厌学、网络成瘾、高考心理咨询、亲子关系。厌学从心理咨询的角度看厌学,实际上还是和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和人格特征有关。厌学比较常见…

心理咨询师工作总结

工作总结毕业后开始从事心理咨询师的工作,在这个岗位上已经从事了5年。心理咨询师是一个助人自助的职业,在帮助他人的同时,也让自己得到了快乐。从事心理咨询师工作深受着我的个人成长经历的影响。19xx年,我出生在一个…

心理咨询师二级----个人成长总结报告

国家职业资格全国统一鉴定心理咨询师文章(国家职业资格二级)文章类型:个人成长总结报告文章题目:胡慧的个人成长总结报告姓名:胡慧身份证号:420xx3198703012825所在省市:湖北省武汉市所在单位:武汉市…

心理咨询工作总结

心理健康可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健康的心理品质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将来走向社会,在工作岗位上发挥智力水平、积极从事社会活动和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要条件。充分认识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和谐发展,是以健康的…

技术工作总结—心理咨询

技术工作总结震撼心灵,反思自我大二的心理健康课堂,那是我第一次接触心理学。海南医学院史济纯老师带着我们做一个简单的游戏,要求所有同学起立,然后向右转,为自己前面的同学按摩肩膀。在我后面的丁成鹤同学为我按摩,他当…

二级心理咨询师学习收获小结

从20xx.7.21参加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培训上课开始,已经快一年了。在这期间学习了团体心理咨询、心理测验和常用量表、人格心理学、心理咨询理论和实践、心理治疗、异常心理学、职业心理咨询与指导以及性心理学等专业内…

心理咨询师技术工作总结

心理咨询师技术工作总结毕业后开始从事心理咨询师的工作在这个岗位上已经从事了21年心理咨询师是一个助人自助的职业在帮助他人的同时也让自己得到了快乐从事心理咨询师工作深受着我的个人成长经历的影响19xx年我出生在一...

心理咨询师总结(上)

基础心理学第一节绪论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规律的科学2心理现象1心理过程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2心理状态3心理特征动力性能力人格气质性格3人的心理的本质1心理是脑的机能2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心理是...

心理咨询师(三级)考试—心理诊断技能、简答及量表要点总结

心理诊断技能总结一、心理问题分类:二、正常与异常的判定依据(即病与非病、是否属于心理咨询工作范围的判定依据):1、正常与异常的三原则。(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一致性;个性的相对稳定性。)…

心理咨询师三级技能考点总结

心理咨询师技能考试重点难点归纳心理诊断技能总结一心理问题分类二正常与异常的判定依据即病与非病是否属于心理咨询工作范围的判定依据1正常与异常的三原则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一致性个性的相对稳定...

心理咨询师考试必看经验总结

心理咨询师考试经验总结理论知识中三级考试考核教材基础知识和三级技能两本书基础知识的比例在50左右一般都在习题册上请多做两遍习题册以保证正确率二级考试考核教材基础知识三级技能和二级技能三本书心理测验学在整个考试中...

心理咨询师总结(4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