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企业转型升级资料

时间:2024.4.27

海曙区科技局关于进一步促进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若干政策意见

为认真贯彻市政府《关于20xx年拓市场调结构促消费增优势惠民生的若干政策意见》(甬政发〔2009〕109号),《关于加快建筑业转型发展提升发展的若干意见》(甬政发[2009]80号)文件精神,提高区域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协调性、可持续性,结合我区实际,提出以下若干意见:

一、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努力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1.做大做强总部经济

生产基地在外或部分在外,研发、营销、财务结算等在本区的企业;就地实行“退二进三”,建造总部大楼的企业;区域内异地建造总部大楼的企业区财政给予“一企一策”政策享受。

2.加快发展都市产业

企业二、三产业分离次年起三年内,新增区级财力部分,按贡献度给予适当奖励。利用厂区内存量房产和土地资源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免征城建配套费;被认定为区重点都市产业园、都市产业集聚楼宇的,按贡献度给予5-10万元奖励。

3.完善核心商圈业态布局

鼓励发展海曙区西部商业副中心,在此区域建设商业综合体,且经区政府认定商业、商务综合体建筑面积达3万平方米、5万平方米的,分别给予一次性奖励5万元、10万元。总部(或地区总部)在本区的大型连锁企业在本区新开设的连锁门店,营业面积达2000平方米、5000平方米的,每开设1家分别给予2万元、4万元奖励。总部在本区的老字号企业在本区新设立连锁门店,每开设1家给予2万元奖励。通过控股、收购等方式恢复老字号经营,且营业面积达500平方米的,给予5万元奖励。

获市、国家级商业示范社区称号的,分别给予街道2万元、4万元奖励;获区、市级专业特色街区称号的,分别给予街道2万元、4万元奖励;获市级“社会资源访问点”、“休闲旅游基地”称号的,分别给予创建主体1万元、10万元奖励。旅行企业开辟都市旅游专线,常规线路运行一年以上的给予2万元奖励。

4.完善现代营销体系

商贸企业参加政府指令性各类营销推广活动,且被评为区级年度“五佳促销活动”的商贸企业,给予1-5万元奖励。新登记设立网上市场的企业(领取省电信ICP许可证和工商市场名称登记证),一次性给予1-2万元补助;网上营销额达2000万元的工业企业,按企业拨号注册用户上网信息费和服务器租用费给予20%的补助,最高不得超过5万元。

5.支持发展现代物流业

当年被评为国家AAA、AAAA和AAAAA的物流企业分别给予5万元、10万元、20万元奖励。新获市、省级重点物流基地或市、省级重点物流企业称号的企业,分别给予5万元、10万元奖励。

6.加快发展金融服务业

信用担保机构经市经委、中国人民银行宁波市中心支行批准,取得《运营备案证》后,一次性给予2万元的补助;获评区优秀信用担保机构的,给予5万元奖励。

经年度考核合格的小额贷款公司,发放中小企业上年末贷款余额0.5-1%的风险补偿金;考核优秀的,给予5万元奖励。

7.鼓励企业上市发展

企业在境内外成功首发上市的,给予一次性奖励150万元;实现买壳上市或引进的上市公司,给予一次性奖励200万元。上市公司以配股、增发方式实现再融资达

5000万元—2亿元,且80%以上用于本区再投资项目的,给予一次性奖励30万元;超过2亿元部分,每增加1亿元再奖励10万元,最高不超过100万元。

8.扶持发展广告创意等文化产业

获市、省、国家级文化示范企业的,分别给予2万元、5万元、10万元奖励;获市、省、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的,分别给予5万元、10万元、20万元奖励。获市、省、国家级“五个一”工程奖等常设性奖项的,分别给予企业4—20万元奖励。

当年被新评为国家广告二级以上资质企业,年销售收入达2000万元,且缴税达180万元的,给予企业经营班子5万元奖励。当年新获省广告信用A、AA、AAA级的企业,分别给予0.3万元、1万元、1.5万元奖励。入选省、国家级“百强”广告创意产业的企业,分别给予1万元、3万元奖励。

二、全力拓展国内外市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9.推动外贸恢复性增长

新引进的外贸企业,当年新增进出口实绩达500—1000万美元、1000—2000万美元、3000万美元以上的,分别给予主要经营者1万元、2万元、3万元奖励。

当年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幅高于全区平均增幅,且外贸流通企业当年出口高新技术产品达500万美元、1000万美元,生产企业达300万美元、500万美元的,分别给予2万元、4万元奖励。

投保进出口信用保险的企业,按年度进出口信用保险费和资信调查费实际支付额的50%给予补助,最高不超过50万元。外贸企业积极应对贸易壁垒的给予支出费用30%的补助,最高不超过10万元。

10.鼓励企业对外投资

经批准对年度在境外设立加工贸易、资源开发、研发设计等机构的企业奖励5万元,且对中方投资额达500万美元、1000万美元的分别再奖励2万元、5万元。当年在境外设立一般贸易企业的奖励3万元,设立办事处的奖励1万元。

年度新获得外经经营权的企业,给予2万元奖励。年度完成境外承包工程或境外资源开发营业额达500万美元的企业,给予3万元奖励。与国际知名商贸旅游企业进行资本、品牌授权合作,且年营业收入达500万元的企业给予一次性奖励5万元。

11.支持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

企业参加政府指令性境外展会的,给予展位费全免和展务综合费补助,其中境外亚洲地区1万元/标摊,其他国家和地区2万元/标摊。最高不超过3万元。

企业从其他渠道获得广交会摊位,按规定申报并经核实的企业,给予1万元补助。企业进驻各地宁波名品直销中心的,给予参展人员费1万元/个展位补助,展位装修费按实补助,最高不超过0.1万元/平方米;新参加宁波国际会展中心常年展的,给予0.5万元/标摊补助。广告创意、数字动漫、演艺娱乐等企业参展中国广告节、动漫节及文化产业博览会的,分别给予每家1万元补助。

12.鼓励企业发展服务外包

经认定开展离岸服务外包业务的企业,根据其开展的年离岸外包业务总额进行奖励(不含嵌入式软件),最高不超过20万元。新引进的服务外包企业,当年在岸业务额达500万元或离岸业务额达200万美元的,每家给予2万元奖励。服务外包企业离、在岸业务经营业绩分列全区前三位的分别给予3万元、6万元、8万元奖励。经认定的市、省、国家级服务外包基地、示范区,分别给予10万元、30万元、50万元奖励。

三、推动企业做大做强

13.鼓励工业企业做大做强

工业企业销售收入达1亿元、5亿元、10亿元,且销售收入和利润增幅均超过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平均增幅的,分别给予3万元、5万元、10万元奖励。

14.鼓励外贸企业做大做强

外贸企业当年进出口额达2000万美元,3000万美元、5000万美元,且增幅达15%、30%的,分别给予2—4万元、3—6万元奖励,新增进出口实绩企业减半执行。

15.鼓励零售、餐饮企业做大做强

零售企业在本区年营业收入达1亿元、5亿元的,分别给予3万元、5万元奖励。餐饮企业年营业收入达1亿元以上的,给予5万元奖励。

16.鼓励建筑业企业做大做强

建筑业企业当年完成省外产值2亿元,同比增长20%以上,且缴纳税收达20万元的,给予一次性奖励3万元;当年完成境外工程营业额500万美元以上的,给予一次性奖励5万元。

建筑企业主项资质由一级升为特级的,给予20万元奖励;二级升一级的,专业承包给予5万元奖励,总承包给予10万元奖励。建筑咨询服务业企业由乙级升为甲级的,给予5万元奖励。

17.鼓励企业争先创优

当年对地方财政贡献名列全区工业企业、现代服务业企业(不含房地产企业)各前5位的,分别授予企业和经营者“海曙区年度突出贡献企业”、“海曙区年度企业优秀经营者”称号,并给予经营者5万元奖励。获市级创业创新示范企业的,给予5万元奖励。被评为宁波市商贸流通前10强的企业,给予企业经营者5万元奖励。

建筑业企业获区级“建筑业骨干企业”、“建筑业龙头企业”的,分别给予10万元、15万元奖励;获“钱江杯奖”、“鲁班奖”的总承包施工企业分别给予10万元、20万元奖励,参建施工企业分别给予5万元、10万元奖励;申报通过省、国家级工法(第一、二作者)的,分别给予1万元、3万元奖励。

四、鼓励企业技术创新,积极促进提升发展

18. 鼓励企业技术改造

项目总投资达200万元、且技术设备投资占70%以上的技改项目,给予技术设备实际投资额2-4%的补助;总投资达30万元的企业信息化建设项目(包括软件、网络建设以及信息技术开发、咨询和监理费用投入),给予实际投资额8%的补助,每家企业最高不超过10万元。项目建设期原则上不超过两年。

19.鼓励发展软件产业

软件企业新获市、国家级重点企业的,给予10万元、20万元奖励;新获国家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资质认证四级、三级、二级、一级的,分别给予1万元、3万元、10万元、20万元补助;新通过CMMI二级、三级及以上的,分别给予10万元、20万元补助;年度系统集成收入达1000万元、2000万元、3000万元的,分别给予一次性补助5万元、8万元、10万元。非嵌入式软件企业,年度软件收入达300万元、500万元、1000万元的,分别给予一次性补助5万元、8万元、10万元。

20.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及科技研发

获高新技术认定的企业,一次性奖励20万元,当年产品销售额达5000万元的,再奖励10万元。获市、省、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的企业,分别给予20万元、30万元、40万元奖励;获区级创新型试点示范的企业,给予2—10万元奖励。列入市级试制计划的新产品,奖励0.5万元,通过验收后再奖励0.5万元。列入国家级试制计划的新产品及国家火炬、国家星火的项目,每项分别奖励5万元。经认定后的企业与科研院所科技合作项目,按合作项目费用的20%给予补助,最高不超过10万元。

21.推进企业品牌建设

获市知名、省著名、国家驰名商标的企业,分别给予5万元、10万元、20万元奖励;获省知名商号的企业,给予10万元奖励。获市、省、国家级名牌产品的企业,分别给予5万元、10万元、20万元奖励;当年获市、省、国家级出口名牌的企业,分别给予3万元、5万元、6万元奖励。获市、省、国家级名牌商号的商贸企业,分别给予2万元、4万元、6万元奖励;获市长质量奖的给予10万元奖励。

22.鼓励企业培育发展知识产权

获授权的国内外观设计、实用新型、发明专利分别给予0.1万元、0.3万元、1万元奖励;获国外专利局授权的工业品外观设计、实用新型、发明专利,根据国家和地区分别给予0.5-3万元奖励,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同一专利按一件计;发明专利实行产业化,且年产值达200万元的,给予一次性奖励10万元。

23.推进企业标准化建设

当年被新评为“守合同、重信用”和信用管理示范企业市级(AA级)、省级(AAA级)的企业,分别给予1万元、1.5万元奖励。

企业参与或主持制、修订市、省级地方标准的,分别给予2万元、3万元奖励;参与或主持制、修订行业、国家、国际标准的,分别给予4万元、5万元、6万元奖励。

24.鼓励企业参与认证

企业获ISO14000环保认证、SA8000企业社会责任认证的,分别给予2万元、3万元奖励。

五、加强人才培养引进工作

25.积极鼓励人才培养

企业参加市、区政府组织的指令性省内、外人才招聘活动的,分别给予0.5万元、1万元补助,最高不超过2万元;参加由区经济部门组织的业务培训的,免培训费。外贸企业推荐在职员工参加区、市级外经贸培训班,并获得岗位证书的,给予培训费用50%的补助。

26.鼓励海外高层次留学人员创业

留学人员在海外获得硕士以上学位,具有企业经营管理能力,携带先进技术项目来本区创业,产业化前景较好,且企业注册资本不低于30万元人民币,留学人员出资额占注册资本30%以上的,经评审,给予创业资金补助:技术项目属市内领先、省内先进的,给予10万元补助;属省内领先、国内先进的,给予20万元补助;属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给予35万元补助;属国际领先的,给予50万元补助。条件相当的高校毕业生来本区创办企业,经批准后参照执行。

六、申报要求及程序

(一)同一企业同一项目,按就高原则不重复享受政策;市、区两级财政配套的补助奖励项目,获得市级补助奖励后,区财政在企业实际贡献内给予配套;政策一年一申报,企业当年所享受补助及市补助配套总额不超过当年对本区实际贡献(节能减排、技术标准和专利等产业导向性强的项目除外),享受“一企一策”企业不再享受其他专项补助。如企业对区财政贡献额小于可获得的补助额,按如下顺序兑现:市级补助配套、区财政扶持奖励、专项补助。

(二)申报企业必须严格遵守工商、税务、环保、安全生产、劳动保障等相关法律法规,自觉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申报项目必须属实。若违反,不享受当年度优惠政策。

(三)申报程序为企业申请、街道初审、主管部门审核,集体审定,公开、公平、公正操作,自觉接受监督。

(四)相关职能部门负责本意见宣传、解释及实施细则制定工作。

本意见自20xx年1月1日起执行,原政策与本意见有抵触的以本意见为准。

(玉环)企业转型升级科技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一、企业转型升级科技工作开展的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县企业迅猛发展,特别是工业企业从19xx年的225家发展到20xx年已达9059家,但我县企业普遍存在着科技含量低、粗放型发展模式明显的特征,长期以来,依靠廉价劳动力保持低成本在市场竞争中占有优势。近年来,随着资源要素紧缺、生态环境恶化、市场空间变窄等困难的出现,企业的发展开始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特别是今年,我县中小企业陷入了“四把大刀,一要绳子”的困境,“四把大刀”是指人民币升值、原材料上涨、劳务成本增加、需求减弱,“绳子”是指货币供应紧缩,在这样的“刀砍绳束”下,许多企业不仅发展受阻,甚至连生存都有问题,有的开始走向倒闭。这充分说明我县企业原先凭借廉价劳动力保持低成本的优势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已不复存在,原先走的科技含量低、粗放型发展道路也急需改变。面对困境,我县积极探索、与时俱进、大胆创新,大力实施“创业富民、创新强县”和“科教兴县”战略,特别是20xx年以来,我县全面贯彻落实全国科技大会精神,以科技为引擎,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产学研合作为平台,大力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二、企业转型科技工作的具体做法及成效

(一)营造科技创新氛围,促进企业转型升级环境优化。一是通过政策激励与引导,优化科技发展环境。20xx年,我县开始制定实施《关于推进企业技术创新的若干意见》,对企业创建高新技术企业和研究开发中心分别给予5万-20万元的奖励,对区域创新服务中心给予5万到10万元的补助。今年,我县对20xx年度国家级、省级、市级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火炬计划、省市高新技术企业研究开发中心、省级高新技术产品、省市专利示范企业等科技成果进行奖励,共安排科技经费412.16万元,进一步提高了政策的引导能力。同年,我县又出台了《玉环县企业研发经费贴补(试行)办法》,对企业部分研发投入按4—7%的比例实行贴补。20xx年我县对符合要求的14个项目进行贴补,贴补经费为111.1万元,20xx年我县又对隆中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承担的74项企业研发项目给予贴补,贴补经费达197.78万元,两年共计贴补经费308.88万元。这些政策效应明显,企业创新积极性大大提高,20xx年受贴补优惠政策鼓励的39家企业投入研发经费总额就达到2776.9万元。这些政策的实施为企业转型升级营造了良好的

环境。二是通过举办科技知识讲座与培训,提高企业科技创新意识。20xx年前三季度县科技局联合台州市经理人俱乐部等机构共举办讲座、培训26次,其中,我县聘请的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研究中心顾问徐云瑞教授开设的 “实施专利制度,促进企业技术创新”这一讲座,吸引了政府各职能部门、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和科技管理人员200多人,使大家对知识产权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提高了企业自主创新的意识。

(二)抓好创新平台建设,提升企业转型升级能力。

1、以公共创新服务平台建设为载体,深入开展校企合作。一是以举办科技活动周为载体,深化产、学、研合作。我县科技活动周从20xx年开始举办,至今已举办三次。三年的科技活动周,我县共邀请专家教授500多人次,涉及高校院所60多所,企业参加人数6000多人次,参加的企业有3000多家,达成合作项目和意向项目258项,立项实施160多项,合同金额21159万元。其中,20xx年科技活动周,我们向企业共征集技术难题114项,有700多家企业2000多人次与高校院所的148位专家、教授开展面对面的项目洽谈和咨询。最后,浙江正裕工业有限公司、玉环县金峰实业有限公司等56家企业分别与浙江大学、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等42所高校院所针对我县汽摩配、阀门、机床、眼镜、医药、包装、农业等各个行业,达成合作项目和意向项目共92项(其中创新载体2个),最后正式立项为科技合作项目的有51项,其中工业43项,农业8项,合同总金额达8861万元,其中研发经费3844万元。三年的科技活动周为高校院所与我县企业的深入合作提供了平台,合作从1所高校到与30多所高校,从一个产业扩展到全县各个产业,实现了校企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利双赢,使我县企业转型升级能力得到提高。二是建立高校(院所)玉环联合研究院,进一步推进校企合作。高校(院所)玉环联合研究院于20xx年6月24日在玉环县汽摩配产业功能区管理大楼正式挂牌成立,该院针对我县的汽摩配、阀门、机械装备、环境保护、医疗器械等县域产业特点,引进了合肥工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十家入驻高校(院所),在科研开发、成果转化、信息交流、决策咨询等方面对我县的企业开展服务工作。到目前为止,高校院所与企业已经达成科技合作意向35项,正式签约项目15项,合同金额3000多万元。其中玉环晨辉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和华中科技大学合作的“大规格异型40Cr球头销冷挤压成形新工艺研究及生产线研

发”,按年产1000万件计算,每年可节材3800吨,节省材料直接费用2584万元,零件使用寿命提高30%,生产效率提高100%。这些技术攻关,切实解决了玉环企业过去在生产中无法解决的难题。三是发挥武汉理工大学玉环技术转移中心、浙江大学台州研究院汽摩配研究所等其它公共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的功能,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这些公共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是近年来我县陆续建立的,为我县在产、学、研合作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今年前三季度,武汉理工大学玉环技术转移中心和浙江大学台州研究院汽摩配研究所与我县企业合作项目立项的就有12项,其中,武汉理工大学和浙江玉升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开发的“输液器总装自动化生产线”,将实现生产自动记录、报警和显示功能以及产品在线检测、分检和查询功能,预计生产线的生产效率单班每秒可达10件以上,一天可以装配28.8万(套),一年下来可减少近16万人次(工作8小时)的劳动力,此项目建成后的经济效益将十分明显。这些公共创新服务平台的建设与发展,为我县企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强大的科技动力支撑。

2、推进企业内部创新平台建设,企业创新研发能力有效激发。研发中心是企业最主要的内部创新平台,也是企业实现自主创新,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我局极支持有条件的各类科研机构提升为省级以上科研机构,从而提高玉环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创新水平。到目前为止,全县规模上企业成立研发机构110多家,省级研发中心16家,市级研发中心14家。通过研发中心建设,提高了企业科研装备水平,提高了企业持续创新能力,企业转型升级能力有了较大的提升。同时,大力推进企业与高校共建创新载体,对于共建创新载体的给予10万元的奖励。目前我县企业与高校院所签订共建创新载体31家。其中坎门机床厂与韩国大洋机工株式会社共建了“韩国大洋机工玉环数控研发基地”,浙江双环传动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与重庆大学机传动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建了“机械传动国家重点实验室双环齿轮技术中心”,投资金额达1500万元;浙江圣固铸造有限公司与清华大学共建“新材料新产品联合研发中心”,投资金额320万元。这些创新载体的建成,对行业、企业的技术进步和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加快技术改造与攻关,促进传统产业升级。

1、以项目申报为抓手,强化技术改造与攻关。在本级科技计划项目上,我县委托县科技局结合我县产业特点,每年通过制定和发布《玉环县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引导企业开展技术改造与攻关。在工业科技方面,近年来我们主要对支柱产业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攻关,重点引导企业开展新材料、产品电子化、装备电子化和信息化生产技术攻关。农业与农业科技方面,重点突出种子种苗培育技术、无公害生产技术、高效安全标准化生产技术和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攻关。今年,在《项目指南》的引导下,我县企业共申报各类本级项目182项(含科技合作项目),其中工业项目139项、农业项目37项、社会发展项目5项、医药卫生项目1项,现已立项126项,安排科技经费946万元,其中大部份科技经费向汽摩配、阀门等支柱产业集中,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今年我们支持的浙江双环传动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和重庆大学合作的“汽车齿轮标准化研究”、浙江苏强格液压有限公司和浙江大学合作的“工程机械比例多路阀计算机综合控制实验系统”等项目,技术含量都较高,在这些项目的引领下,我县传统产业有望快速转型升级。

2、以共性和关键技术攻关为支撑,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共性和关键技术能否攻关,是传统产业能否升级的关键因素。为推动我县传统产业升级,今年,我县主要集中围绕我县传统支柱产业——汽摩配产业、阀门业等重点开展基础工艺、系统集成、产品电子化、数字信息平台、专用加工设备和ASP平台等方面的关键和共性技术攻关。今年6月,玉环隆中机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和合肥工业大学合作对“盘类零件全自动数控热处理加工中心”进行技术攻关,完成后,生产效率将提高3倍,年增产值2000万。

3、以制造业信息化建设为辅力,助推传统产业升级。按照“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要求,继续推进制造业信息化,从而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在企业管理信息化方面,重点引导企业实现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的整体应用或模块应用和推广产品数据管理(PDM)系统。20xx年,凯凌集团的国家级制造业信息化项目的推广,得到了省厅的批准;今年又新增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2家,分别是浙江玉旋泵业有限公司和玉环县坎门机床厂。同时我县积极推进装备信息化,开展针对汽摩配、阀门等行业的自动化装配系统共性技术攻关,提高生产线技术工艺和数字化水平。其中,玉环赛福动力机械有限公司的“六主轴阀体加工

专用自动机床”、浙江海德曼机床制造有限公司的“APL型短料自动送料器”等项目(已立项)若成功实施,可大幅度节约劳动力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另外,玉环隆中机车零部件有限公司与合肥工大联合开展的“制动盘自动检测系统研制”今年10月已通过验收,它的研制成功填补了国内制动盘无自动检测的空白,大大提高了我国摩托车生产的产品质量和技术档次。

4、解读高新企业认定新规,引导传统产业向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为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我县积极引导企业发展高新产业,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到今年上半年,我县高新技术企业已达33家。今年4月,科技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颁布了新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对高新技术企业全部进行重新认定。我局以此为契机,于9月11日召开了“玉环县高新技术企业申报培训工作会议”,向企业解读新规,对企业产业未来发展方向做进一步引导,引导企业产业技术向高集聚、高科技、高附加值转变,推动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创建知名品牌。

(四)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为企业转型升级增添砝码。

专利是企业自主创新的重要体现,因此,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抓专利申请与保护,是我县推进企业转型升级的又一重要工作。我县积极落实专利奖励政策,对发明专利授权奖励20000元,发明公告奖励5000元,实用新型奖励800元,外观设计奖励400元,大大激励了企业专利申请的积极性,20xx年时我县专利授权仅263件,20xx年时我县专利授权量达到707件,万人占有专利授权数达17.57件;今年1至9月,全县专利授权量已达605件,专利授权总量位台州市第二,其中发明专利授权38件,是去年全年发明专利授权总量的2倍,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大大提高。我县专利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充分说明了我县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而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正是企业得以转型升级的必备条件。

三、当前存在的问题

我县企业转型升级科技工作尽管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当前形势下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抓紧创新、克难攻坚、努力争取实现企业的转型升级。当前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创新资金不足制约了企业转型升级。

企业要实现转型升级,必须依靠科技创新。而我县企业大多为规模较小、实力较弱的中小型企业,抵御风险能力较差,很难在银行贷款方面取得优势,再加上今年我国原材料上涨、劳务成本增加、货币政策紧缩等因素影响,企业急需资金。为了弥补资金缺口,企业往往不得不以较高利率向民间金融资本借款,这就大大提高了其资金成本。在这种资金短缺的情况下,企业经营者主要把有限的资金用于现有生产和扩大企业规模上, 用于技术创新的资金很少,甚至没有,技术创新工作就难以开展,严重制约了企业转型升级。

(二)研发能力较低束缚了企业转型升级。

我县现有工业企业1万家左右,而上市企业只有2家,规模上企业也只有995家。从企业科技调研情况来看,尽管规模上企业大多数建立了自己的技术科或技术部,但真正建立具有研发能力的、建力了研发中心和创新载体的企业在数量上却仍然较少,企业自身研发能力总体不高。甚至部分企业生产技术仍停留在仿制和贴牌生产的层面上,没有自己的品牌,研发能力的不足已经严重影响了企业的转型升级。

(三)科技人才不足拖后了企业转型升级。

尽管近年来我县深入开展校企合作,进行“借脑引智”,解决了部份企业急需人才与技术的问题,但大多数企业依然存在人才不足的问题。我县大多数企业的从业人员主要来自省外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城镇新增劳动力,文化水平普遍较低,部分人员缺乏工作所需的技能训练;与此同时部分企业在科技人员比例偏低的情况下,却让部分高水平的科技人员脱离了科技岗位转向企业管理,制约了科技人才能力的发挥;还有就是存在“引进人才却留不住人才”的问题。我县现在一些引进项目及开发的新产品之所以没有形成科技拳头,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缺乏一支能适应高技术要求的高素质的技术队伍和高技能的工人队伍。

(四)市场反映滞后影响了企业转型升级。

市场反映滞后,导致了企业机制僵化、技术信息滞后、技术陈旧、产品更新换代速度慢等问题,有些企业产品长时间都是一贯制,这类产品成了老龄产品,造成市场竞争能力差。更为严重是部分传统支柱行业(如汽摩配行业)出现重复引进、重复制造的现象,使产品趋同,产品低水平过剩,而这类产品生产能力还很大,形成生产能力的过剩,最终造成经营业绩低下。

(五)管理落后阻碍了企业转型升级。

我县还有相当一部份小企业在管理上还处于传统的经验型甚至家族制的管理阶段,阻碍了企业转型升级。主要表现为:一是决策水平较低:企业以传统经验式管理为主要手段,缺乏严密的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使决策缺少科学的依据。二是基础管理混乱:不少企业基础管理混乱,不重视规章制度的健全和完善,导致财务混乱,物耗能耗居高不下,工作效率低下,职业病危害和事故隐患严重,质检不严,产品质量低劣。三是组织机构不合理: 有些企业存在着家族式管理的现象,任人唯亲,裙带关系严重,用人上看关系不看能力,挫伤了企业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新性,企业管理也缺乏必要的约束;决策上看领导不看市场,影响了企业技术创新,阻碍了企业发展进步。

四、对策分析

(一)政策支持和企业合理安排相结合,争取科技创新资金。

针对企业因创新资金不足而导致不能实施创新项目或使正在实施的技术创新项目不得不中断从而阻碍企业转型升级这一现状,需要政府的支持和企业合理安排资金。政府方面:一要加大政策激励。落实并宣传《玉环县企业研发经费贴补(试行)办法》和《关于推进企业技术创新若干意见》等重要政策法规,鼓励企业用足用好政策,在争取科技创新资金贴补与奖励的同时,加大科研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同时根据政策法规,允许企业按当年实际发生技术开发费用的150%抵扣当年应纳税所得额;对高新技术企业的按15%的优惠税率征收;对科技创新企业、科技创新研发机构、科技创新平台(如高校联合研究院)、名品牌、名商标、专利和科技成果加大奖励;积极组织企业项目申报,引导企业争取国家、省级科技专项项目及经费的支持;这些政策的实施使企业能争取到更多的创新资金,积极调动了我县企业和创新人才的科技创新热情。二要加大科技投入。政府要加大本级财政投入力度,重点是对高新技术和特色优势产业的关键共性技术攻关、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重点农业创新科技项目和新兴培育产业的支持,使资金真正成为企业技术创新与转型升级的基石。三要建立担保体系。政府应建立中小企业贷款的担保体系,降低银行的贷款风险,使中小企业贷款变得相对容易,为企业转型升级赢得创新资金。企业方面:一要进行战略性安排。企业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在产品畅销资金较充裕时,忙于扩大

规模而无暇顾及创新;当产品滞销不得不搞创新时,企业财力已难以支撑。这种临渴掘井式的经营方式必然给创新资金的筹划带来困难,只有未雨绸缪统筹规划才能为技术创新创造良好的内部资金环境。二要进行滚动渐进发展。对于我县大多数企业来说,经济实力较弱,技术创新可从较小的易见效的项目做起,待积累经验和资金以后,再逐步扩大创新规模。

(二)技术攻关和自主创新相结合,提升企业研发能力。

一要深入开展传统产业的关键共性技术攻关。集中力量实施一批传统产业产品研发计划,着力解决汽摩配、铜球阀、家具、眼镜、医药器械等传统优势产业发展中的共性、关键性和配套技术问题;加强本级科技项目管理,重点是向传统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新兴产业和社会公共科技方向倾斜,努力抓好一批优秀科技项目;继续推进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加快运用制造业信息化重大攻关项目的成果和其它先进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二要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引导企业建立多层次的研发中心,即鼓励支持企业在自己的内部、在人才技术集中的城市以及围绕某个产品系列、某种技术的应用、某个系统建立研发中心,以提高玉环企业的科技持续创新能力和科技创新水平;依托高校(院所)玉环联合研究院、武汉理工大学技术转移中心、重庆汽车研究所浙江分所等公共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借脑引智,推进高校与我县企业在科研开发、成果转化、人才培训、项目合作、创新载体共建等方面展开合作,从而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大力培育一批具有持续创新能力、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创新型企业,重视发挥科技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独特的生力军作用和自主创新的引领带动作用,使县域企业掀起自主创新的热潮,推动县域企业转型升级。

(三)人才培养和人才引进相结合,打造“人才强企”战略。

政企合作,开辟经营管理人才与专业科技人才双开发机制,积极落实科技创新奖励政策,完善对创新人才的长效激励机制,用良好的机制环境吸引人才、集聚人才;发挥好各类公共创新服务平台的功能,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与高校院所建立定向、定单式培养机制,培养一批科研、生产一线的创新人才;加强对企业高管的培训,不断提高企业高管的创新管理水平;鼓励企业建立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引导优秀人才向企业集聚;设立人才引进专项资金,建立人才交流平台,

努力引进和集聚一批高水平的创新人才和团队;鼓励企业建立内部培训机制,定期定时对职工进行岗位技能培训和对技术人才提供高层次的进修和培训的机会。

(四)提高企业创新意识和建立市场信息系统相结合,提升企业市场反映能力。

一要提高企业创新意识。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关键是提高企业家的创新意识,企业家是否有创新意识是企业能否技术创新、能否转型升级的重要所在。我们可通过政策引导、组织学习培训等方式,提高企业家勇于创新的意识,使之具有开拓和革新精神,从而提高其对市场反映的灵敏度,对企业的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活动进行有效领导和参与。在创新思维的引导下,促进学习型企业建设,建立企业文化,培养企业整体创新意识。二要建立面向市场的信息系统。信息是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资源,强有力的信息系统是企业创新成功的必要条件。我县部分企业缺乏市场信息意识,这样就难以在第一时间获得项目、产品的拳头技术,不能及时跟进市场需求,导致发展滞后。因此,企业应该根据市场和产品的发展情况,及时改造升级技术,保障企业技术创新有效开展,同时,企业应加强信息流,及时同各种组织开展信息沟通交流,为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服务,为企业转型服务。

(五)培育企业家市场和完善规章制度结合,建立现代管理体系。

企业要实现转型升级,就要摒弃传统经验型、家族式的粗放型管理方式,代之以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手段,建立现代企业管理体系。首先要培育和发展企业家市场,摒弃“家族式统治”,实现企业经营者职业化,这是实现科学管理的一个关键因素。企业应转变用人观念,从企业家市场引进或招聘企业家,用人才管理企业,这既能促进企业管理、技术等各方面的进步,又能减少裙带关系,激发企业职工生产的积级性。其次,要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质量管理。制定实施各项现代规章制度和建立质量体系认证,严格执行,改变过去那种基础管理混乱、工作效率低下、质检不严的现象,提高产品质量,用质量争市场,用质量谋发展,使企业在市场竞争激烈的大潮中能占有一席之地,甚至获得掌舵权。

湖州市科技局七大举措助推经济转型升级

今年以来,湖州市科技局不断加大力度、创新举措,全方位推进湖州市企业转型升级,着重从七个方面入手,重点进行培育科技型企业、实施重大技术项目、推动科技创新、驱动平台建设等工作,以推进湖州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培育科技型企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大科技“三型”企业的培育力度。重点支持231家“三型”企业,提升科技中小企业应对市场变化和抵抗风险的能力。新培育认定科技型初创企业60家、科技型小巨人企业20家、高新技术领航企业4家,新认定省级科技型企业30家。加快培育一批创新型企业,积极启动实施“创新型企业”梯度培育计划;加快培育国家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围绕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等领域,做大做强一批高新技术企业,新认定国家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30家以上,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10家。

实施重大、关键和共性技术项目,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深入调查研究,排摸影响重点产业发展的重大、关键和共性技术难题。为组织申报国家、省重大科技项目和实施市级重大专项打好基础。加强顶层设计,积极争取一批国家和省级科技项目,积极组织申报并实施一批国家、省重大科技专项和优先主题,争取国家和省科技财政的大力支持,同时,围绕我市重点打造的产业,积极探索建立厅市会商制度。加快实施科技项目,推进产业链的延伸和产业层次的提升。大力实施“南太湖精英计划”,引进科技创业领军人才和团队20个,打造一支具有国际视野和勇于创新的科技型企业家队伍和高技能人才队伍。

推动农业和社会领域科技创新,提升新农村实验示范区建设的科技支撑力。继续深化与浙江大学的战略科技合作,深入实施“1381”行动计划。一是重点围绕特种水产、无公害蔬菜、优质茶叶、蚕桑等高效生态现代农业的发展,抓好“二大平台、三大园区、十大基地和双百工程”建设。二是积极创建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进一步加快社会发展领域科技进步。让科技进步更多惠及老百姓,努力打造民生科技。三是加强防震减灾的基础工作,努力提高我市地震综合防御能力。

驱动平台建设,创优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条件。强势推动科技创新创业平台的建设,积聚科技创新资源、加快推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一是推动企业孵化器和“三创”载体建设。二是进一步推进重大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重点建设并做强做大“四个中心”、“五个平台”。三是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和基地建设。力争新增1至2家以上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新增省级以上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1至2家。四是加快科技金融平台建设。积极探索创新科技金融工具,深入推进科技创业投资、科技担保、科技风险投资引导基金等科技金融工作。探索开展科技保险试点工作。

加强政产学研合作,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一是大力引进大院名校共建创新载体。充分利用湖州市的生态环境、交通区位优势,深化与浙江大学、中科院等合作,继续推进我省与中科院的“432”合作计划在湖州的实施。二是组织举办产学研

对接活动。围绕湖州市的重点产业和新兴产业,围绕重大和重点新产品的开发,组织举办第四届中国工业生物技术发展高峰论坛暨20xx年中科院—湖州市科技合作项目对接活动等一系列产学研合作活动,加快科技成果的产业化。三是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构建和发展。围绕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谋划和构建一批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紧密结合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推进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创建,全面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推进区域试点、示范工作。争取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的创建工作。同时,做好省级知识产权示范创建县区的争创工作。二是加强企业知识产权工作。积极引导企业增强自主知识产权意识,进一步提高全市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切实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推进科技政策的落实,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加强宣传,推动科技政策的落实。推动“百人千企”服务活动,力求解决一批技术难题、支持一批新产品开发、申报一批科技项目、推动一批成果产业化。建立健全以创新产出为目标导向的工作考核机制,推动科技政策体系健全。(

湖州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对市科技局加快科技创新、促进转型升级

专项工作报告的审议意见

市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六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市科技局局长王志芳所作的关于加快科技创新、促进转型升级专项工作情况的报告,并进行了工作评价。通过审议,常委会组成人员认为,市科技局作为政府主管全市科技工作部门,思路清、目标明、工作实、服务好,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关于科技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紧密结合湖州实际,努力当好市政府的参谋助手,在培育高新技术产业、组织实施科技项目和推进产学研金合作及科技成果转化、科技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加快企业自主创新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为我市经济转型升级发挥了积极作用。市科技局自觉接受人大监督,认真办理市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和人大代表的意见建议。同时,常委会组成人员指出,科技工作中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困难,主要是:推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力度还不够大、科技投入力度还需加大、科技专项资金的使用绩效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市科技部门的力量相对不足。加快科技创新,对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意义重大,为此,会议提出如下意见:

一、进一步当好党委、政府的参谋。市科技局作为全市科技工作的主管部门,

要认真当好市委、市政府的参谋,进一步发挥好在加快科技创新、推动转型升级中的积极作用。一是认真做好“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要加强调研,认真分析,从全局、战略的高度,结合湖州实际,科学编制好“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我市今后五年科技发展的方向、目标和任务。二是要加快推进特色产业的发展。要按照省委提出的“着力打造生态城市,建设美丽乡村,发展特色产业,构建和谐民生”的要求,合理布局,扩新量、优存量,通过政策和产业导向,加快推进产业要素的集聚和产业链的生长,加快培育科技型和高新技术企业及六大重点特色产业,扩大高新技术产业规模、形成产业优势,提升我市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区域竞争力。三是要强化考核和管理。要完善考核机制,强化对各级科技工作目标责任制的考核工作;要加强管理,健全以创新产出为目标导向的绩效考评机制,提高项目管理水平和资金使用效益。

二、进一步营造有利于科技创新创业的环境。各级政府和科技部门要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通过多种渠道,更加积极主动、深入持久地宣传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努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社会氛围。要继续做好对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引导工作,进一步唤醒企业的创新意识,激发企业的创新活力,发挥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主体作用。要加大知识产权宣传和保护力度,鼓励企业开发自有创新技术、自有知识产权、自有品牌和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产业化程度高的“三自三高”新产品。要认真研究,制定和完善推动企业创新创业的政策、措施。要宣传好现有的科技政策,推动各项政策真正落到实处。要精心组织,实施好帮扶企业的各项活动,提高服务实效。

三、进一步加快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各级要强化考核,落实责任,加快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当前要科学谋划,把具有湖州高新产业特点的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纳入到湖州“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中。要加快省级以上科技创业园的建设,加大县(区)科技创业园的建设力度,形成以市科创中心为龙头,县、区各具特色的孵化网络体系。要根据我市中小企业居多现状,重视和加快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建设,推进企业研发中心建设,提高中小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要进一步推进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完善科技服务平台的各项功能。要建立、健全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和发展的机制,切实在建设用地、税费减免等给予平台内创新创业企业政策优惠和重点扶持。

四、进一步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一是投入力度要加大。在政府层面上,各级政府要认真落实国家和省有关增加科技投入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确保科技经费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在企业层面上,要积极引导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力度,落实好企业研究开发费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府优先采购等一系列财税政策,激励企业增加科技投入。二是重点投向要突出。要面对我市科技经费相对不足的现状,产业上,重点扶持六大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创新条件上,主要扶持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科研成果上,重点扶持发明专利,尤其要扶持重大科研成果的产业化;人才上,重点要扶持紧缺型的高层次科技人才,并向企业倾斜。同时,建议增加市级科技专项经费投入,提高科技专项经费对重大科技项目、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扶持经费占比。要进一步提高政府专项资金的使用绩效。三是投融资渠道要拓宽。要以争创国家科技金融试点城市为目标,进一步加强科技金融合作,创新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在现有基础上力争实现融资品种、融资形式再创新,并积极鼓励引导民间资本投向创新创业。要完善并落实相关科技金融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加强对高新技术企业,特别是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

五、进一步加快科技人才的引进和培养。要按照《湖州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xx年)》要求,加强与各相关部门的配合,进一步整合我市的人才资源并发挥好其优势。要积极助推“南太湖精英计划”的实施,加快引进项目的产业化进程。要建立健全人才引进和管理机制,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充分发挥以企业为主体的各类机构引才聚才作用。要不断完善科技人才激励机制,加大创新人才的奖励力度,落实技术要素参与收益分配制度;要激活现有人才,调动人才的积极性,实现专业人才资源的共享。要重视优秀科技型企业家和研发人才的培养工作,实施好培训计划,举办好各类培训班,进一步提升企业家和科技人才的综合素质。要加强科技部门队伍建设,各级政府要切实从人、财、物方面给予支持和保障;科技部门要通过加强学习,强化作风,大胆创新,不断提高科技服务能力和水平,为全市经济转型升级作出新的贡献。

抓好四方面工作 推进企业转型升级——鹿城区科技局认真贯彻落实全区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20xx年3月1日

2月21日上午,鹿城区经济工作会议召开,明确了“固本强基调结构、政企联动促发展”的总体要求。鹿城区科技局迅速组织贯彻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积极抓好四方面工作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切实加强科技对鹿城经济的支撑引领作用。

一是抓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工作。以项目和企业培育为抓手,加强以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公共安全、健康绿色食品等为主的民生项目的研究支持, 加大行业共性关键技术攻关,加大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加大科技成果项目推广,创建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品牌,大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二是抓企业研发中心培育工作。出台相关激励政策,鼓励企业投入研发资金,提高企业研发的积极性,大力推进省、市级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建设,创新方式,拟与高校合作建设企业研究院,提升企业自主研发能力;大力推进行业公共平台建设,以鞋业创新服务中心的整顿、改组为重点,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及相关企业、单位合作,联合推进公共平台建设,推进“特色产业共性技术服务机制”改革试点工作。

三是抓科技企业孵化器培育工作。以建设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为目标,租赁厂房开设孵化器创意园、学子产业园等,以创意、时尚元素提升鞋业、服装等传统优势产业,帮助大学毕业生入园创业;出台政策鼓励孵化毕业企业和成长型科技企业留在鹿城发展,为他们提供产业化基地和优惠政策,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

四是抓自主知识产权培育工作。积极实施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建设,启动国家知识产权优势县(区)认定工作,加大专利示范企业培育力度,开展企业产品知识产权预警分析,为企业开展专利追踪服务;加大宣传和专利补助力度,引导企业加强专利申报,与市知识产权局合作,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与浙江工贸学院合作,积极搭建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专利咨询服务、企业专利培训、专利预警、专利纠纷解决服务等,不断提高专利转化率,提升知识产权工作为地方特色产业服务的水平。

来安县科技局推动科技创新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工作计划

根据“十二五”规划安排,为更好地发挥科技创新在调产业结构、促经济转型中的支撑引领作用,我们将紧密结合本县实际,围绕努力取得更多“科技成果、产业成果、人才成果和改革成果”这一总体目标,积极谋划,扎实工作,不断提升科技工作水平。

一、加快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坚持培育一批、认定一批,加大指导力度,进一步扩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数量。加强高新技术产业的统计、分析和监测工作,与县统计等部门加强联系、沟通和协调,共同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加强两个园区创新资源集聚,与园区管委会共同研究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相关规定,明确申报目标,积极创造条件争取早日完成申报工作。

二、加强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谋划。与县发改委等相关部门协调配合,积极探索我县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路径,建立新兴产业项目库,摸排全县高成长性产业资源,通过培育引导、招商引资引智、搭建服务平台、建设产业基地等措施,推进新兴产业集聚发展。

三、加大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力度。积极支持传统产业引入高新技术改造生产工艺、生产装备,开发新产品,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推动传统优势产业高端化,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四、加强支撑产业发展的平台建设。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积极借鉴外地发展经验,围绕我县新能源、车辆配件、精细化工等支柱产业搭建创新和服务平台,支撑支柱产业加速发展。

五、积极筹建和发展科技企业孵化器。进一步整合县域资源,积极筹建面向科技创业者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科技产业化服务机构,使之成为引进技术、积聚人才、招商引资和培育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载体。

六、强化统筹协调,着力推进产学研结合。支持企业引进关键技术成果和创新人才,引导和鼓励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对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以技术转让、技术入股、联合开发、共建基地和研发机构等多种形式开展科技合作取得明显成效的,优先安排县财政科技经费支持。继续抓好企业技术需求征集工作,主动为企业牵线搭桥,寻找合作伙伴。充分利用我县的区位优势,重点开展好与南京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合作,近期将赴南京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进行洽谈,积极发挥桥梁作用。

七、加强科技计划项目的调研、凝练和组织申报工作。鼓励和引导企业积极参与国家和省市层面的科技攻关活动,做好项目调研,完善项目库制度,切实做到项目等机遇、项目等计划、项目等指南,为我县企业争取更多资源、更大支持。

八、完善人才引进和培育机制。根据我县重点发展领域、产业及项目需求,引进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建立科技人才专家库,并积极做好联系和服务工作。采用请专家授课及送出去学习深造等多种方式,培育一批领军人才、创新型团队和科技人才骨干队伍。近期拟邀请江苏省科技厅原厅长、东南大学教授王永顺来我县为70家规模企业的负责人和技术骨干作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暨科技创新辅导报告。

九、认真落实自主创新政策,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重点落实好企业研究开发费用所得税税前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等鼓励企业自主创新的优惠政策。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力度,积极引导和扶持企业开展研发活动,加强研发机构建设,提高创新能力。

十、推动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努力实现科技管理的四个转变,即职能定位从单纯科技管理向经济建设主战场转变,工作体制从抓项目科技向抓科技资源综合配置转变,工作模式从小科技向大科技模式转变,工作方式从科技管理向科技服务转变。

东阳市科技局五项措施助推经济转型升级

一是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引导企业加大科技投入,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和新产品研发,鼓励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产品和高新技术企业。

二是扎实推进创新体系建设。紧抓磁性材料区域创新平台和科技孵化器建设,同时加强对企业研发中心的培育管理,建设和繁荣我市网上技术市场。

三是深化科技合作。结合产业发展实际,以"走出去、请进来"等形式,有针对性

开展各种科技合作对接洽谈活动。

四是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大知识产权宣传力度,提高全民创新意识和能力,培育一批专利示范企业,着力提高发明专利的数量和比重。五是加快科技项目攻关步伐。加大科技项目支持力度,组织有关单位申报科技项目,努力做到早立项、早实施、早见效。

象山县科技局关于进一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促进转型发

展的若干意见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科技与人才提升行动,发挥科技支撑作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促进象山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1、充分认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战略任务,也是我县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近年来,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和自身发展方式转变的双重挑战,我县在危机中抢抓机遇,在困境中寻求突破,保持了经济社会平稳、快速的发展。但随着世界经济进入后金融危机时期,我县步入象山港大桥重要建设期,转型发展的任务更加艰巨,必须充分发挥科技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作用,增强创新驱动和内生增长动力,打好“桥”牌、做“海”文章,改造和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培育新兴高新技术产业,全面提高支柱产业发展水平,不断增强县域综合竞争力。

2、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总体要求,全面深化“桥海兴县”战略,大力实施科技“61128”发展计划,加快科技创新步伐,优化科技发展环境,构筑区域自主创新体系,引领和支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快建设现代化滨海休闲城市。

3、主要目标: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目标。到20xx年,全县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6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30%以上,全县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达到60%。

——科技投入目标。从20xx年开始,县财政科技投入占财政经常性支出的比例达到4%;从20xx年开始,县财政科技投入增长幅度高于县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3个百分点以上。到20xx年,全县科技经费投入达到9亿元,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R&D)达到4.5亿元,占GDP的比例分别达到3%和1.5%。

——科技创新目标。全县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0家,其中产值过亿元的高新技术企业达到8家。县级以上工程(技术)中心达到80家,其中省级10家,市级20家。新培育县级科技型中小企业35家,使全县科技型中小企业总数达到100家。

——技术创新目标。实施县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1000项,其中重大工业科技项目300项。累计开发市级以上重点新产品500个。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年均增长15%以上,累计获得国家授权专利1000件,其中发明专利80件,实用新型专利500件。

——服务体系建设目标。到20xx年,全县拥有各类技术贸易机构和中介服务组织6家以上。县科技孵化中心累计孵化科技型初创企业50家,孵化出园企业20家,中心企业年产值达到5亿元。

二、鼓励引导企业加大科技投入

4、认真落实国家扶持高新技术企业的税收优惠、企业研究开发费税前加计扣除等政策。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对企业研发费用计入当期损益未形成无形资产的,允许再按其当年研发费用实际发生额的50%,直接抵扣当年的应纳税所得额,研发费用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该无形资产成本的150%在税前摊销。

5、扶持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对新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给予10万元的奖励;对新认定的国家、省、市级创新型(示范)企业,分别给予30万元、20万元、10万元的奖励。对新认定的市级科技型企业,给予每家5万元的奖励;对经认定的市级科技型企业,按其实现的销售(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形成的地方财政收入新增部分的50%给予奖励。

6、引导企业研发新产品。鼓励企业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引进、消化、吸收新技术、新工艺,研究开发新产品,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对列入国家级新产品和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的给予每项奖励20万元;对列入市级新产品并通过市级以上鉴定(验收)的给予每项奖励1万元;对研究开发费用投入在50万元以上且占到销售收入2%以上的,按实际支出数的10%给予补助(高新技术企业不享受),每家最高10万元。

三、重点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7、鼓励企业强化知识产权工作。对获得国内外发明专利,专利权人为企业的每项奖励2万元,专利权人为个人的每项奖励12000元;获得实用新型专利的,专利权人为企业的每项奖励5000元,专利权人为个人的每项奖励2000元;获外观设计专利的,每项奖励500元。

8、培植专利示范企业。鼓励企业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发展一批专利示范企业。对新认定的省、市专利示范企业,分别给予10万元、8万元的奖励;对新认定的县级专利示范企业,给予每家5万元的奖励。

9、推动新兴产业发展。要着眼长远,积极培育和发展新兴支柱产业,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在水产品加工、船舶制造业等临港型产业要尽快掌握核心技术,使产品具备核心竞争力;在软件产业、新能源、新材料等高新领域要充分利用好创新平台效应,积极推进基础研究、创新开发、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发展;在现代物流、旅游服务等新兴行业培育上,要加快功能集聚,强化信息科技的产业化应用。

10、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以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创新主体,培育发展农业科技创新型企业、星火示范基地、科技示范镇(乡)、村,发挥技术专家、技术团队的作用,通过多种方式为农民、农业提供科技服务。对新认定的市级农业科技创新型企业,给予每家5万元的奖励。

四、加强企业研发和服务平台建设

11、加强企业研发机构建设。按照“扩大总量,提升质量,滚动支持,扶优扶强”的原则,坚持以企业为主体,引导企业依托高校院所、科研机构创建或共建企业工程(技术)中心。对新认定的国家、省、市级企业工程(技术)中心,分别给予50万元、20万元、10万元的奖励,对新认定的县级企业工程(技术)中心,给予每家5万元的补助。

12、推进产学研合作平台建设。扶持企业与国内外高校院所、科研机构共建产学研战略联盟,开展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建设,集聚、增强产业集群效应,集中攻克关键共性技术,增强对企业、相关产业的带动和服务能力。对新认定的县级共性技术研发平台,给予每家20万元的补助。

13、加大科技合作交流力度。每年安排科技合作活动经费50万元,专项用于开展与国内外高校院所、科研机构开展科技交流合作等活动。重点支持有自主知识产权、有独创技术和符合我县科技发展规划的科技合作项目。对企业实际支付技术合作经费10万元以上的科技合作项目,按其实际支付额的20%给予补助,单个项目补助额度不超过10万元。

14、扶持发展科技中介服务机构。鼓励社会力量新建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扶持高校院所、科研机构和县外科技服务中介机构等来我县创办分支机构,开展科技咨询、评估、信息发布、成果对接等服务,提高区域科技服务水平。对新认定的县级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给予每家最高10万元的补助,并可视年度工作实绩再给予奖励。

五、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创新

15、加强科技孵化中心建设。出台县科技孵化中心管理办法,每年安排科技孵化发展专项资金100万元以上,大力扶持科技型初创企业,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重点帮扶高校院所、科研机构设立研发平台和技术转移机构,集聚项目、人才、资金等创新要素,推动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

16、培育发展科技企业孵化器。鼓励社会力量整合闲置厂房、资金、人才等优势,创办各类科技企业孵化器,形成多元化的创业创新平台。对新认定的国家、省、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分别给予30万元、20万元、10万元的奖励。

17、扶持科技型初创企业发展。鼓励人才带项目及资金来我县创业,重点帮扶研究生学历以上的海外留学生或国内高层次人才开展科技创业,经认定给予最高30万元的启动资金扶持,对重大高新技术项目,经专题论证,可实行一厂一策。企业在开办登记、审批及建设过程中所涉及的县级行政事业性收费予以免缴。

18、培植在孵企业发展。对进入县科技孵化中心的企业,从投产之日起上缴的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两年内县财政地方可得部分全额给予奖励,鼓励投融资机构、担保机构、风投公司为在孵企业发展提供投融资和担保服务。

六、优化科技人才队伍工作环境

19、加快引进与培养创新人才。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引才理念,鼓励高层次人才以柔性流动的方式来我县兼职或开展讲学咨询、技术合作等活动。坚持外引与内育并重,加强创新型紧缺型人才队伍建设,形成一大批适应产业转型发展需要、自主创新意识较强的科技人才。

20、加大科技创新表彰和奖励力度。设立县科学技术奖,每两年评选一次,奖励有重大贡献的科技创新项目和个人,其中分配给项目完成人员的奖金不得低于75%。鼓励企业出台专利奖励办法,县级补助经费用于奖励相关科技人员的比例不得低于30%。

七、加强科技创新推动保障

21、强化组织推动。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出发,加强对自主创新的领导,坚持“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抓第一资源”,推进科技工作与人才队伍建设,形成上下联动、左右互动的工作合力。

22、强化政策导向。除国家、省、市有明确规定外,县级财政资金对企业的支持,须将企业是否开展研发创新活动(具体反映为研究开发费用投入)作为必要条件(商贸流通企业、金融企业除外),引导企业真正成为研发投入的主体。

23、加强舆论宣传。大力宣传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重大意义,宣传自主创新典型,营造人人参与创新、支持创新、推动创新的社会氛围。

更多相关推荐:
精功推进企业转型升级汇报材料20xx0514

精功集团科学发展推进企业转型升级汇报材料精功集团科学发展推进转型升级正当许多企业受到金融风暴影响而步履维艰之际精功集团却拿出了一张令人刮目相看的成绩单20xx年完成销售收入88亿元实现利税75亿元20xx年企业...

规模企业项目建设促进转型升级情况汇报

规模企业项目建设促进转型升级情况汇报一企业基本情况山东宁联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是集科研开发机械制造国际贸易职业培训为一体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农业机械制造龙头企业下设七个子公司现有员工1000多人总资产48亿元拥有现...

关于大云镇企业转型升级的调研报告

关于大云镇企业转型升级的调研报告大云镇人大主席张宇光按照县人大常委会关于开展专题调研工作的总体要求,我镇人大主席团利用近一个月的时间,深入到我镇部分企业,就进一步促进企业发展方式转型,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进行了深入…

传统商贸企业转型升级调研报告

传统商贸企业转型升级调研报告传统商贸企业转型升级调研报告一县传统商贸业转型升级基本情况近年来随着我县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城乡居民消费升级加快我县商贸流通业发展迅速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结构逐...

当前小微工业企业转型升级情况调查报告(盐城)

当前小微工业企业转型升级情况调查报告盐城小微工业企业是工业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中工业的重要后备力量近期盐城调查队在全市开展了小微工业企业转型升级现状问卷调查走访调查了部分小微工业企业了解小微工业企业在转型升...

关于对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为企业的调研报告

关于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为企业的调研报告回顾市场经济的发展历程个体工商户一直是市场主体的绝大多数环顾世界主要经济区个体工商户一直是经济中最活跃的部分当前中国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已经拉开了序幕这个转型升级的过程将为企...

服务业转型升级工作情况汇报

发改委、服务业办(20xx年x月x日)今年以来,认真贯彻落实市委“两个加快”的总体要求,大力推进服务业转型发展“三个提升”,不断创新工作举措,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促进了服务业转型升级进一步加快,现将全市服务…

xx县商务局关于商贸行业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为法人企业的调研报告

关于商贸行业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为法人企业的调研报告今年以来国家对服务业统计口径调整个体工商户将逐步淡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统计体系为应对当前社销零统计工作需要需引导商贸行业个体工商大户转型升级为法人企业为此近期我...

浙江中小企业对转型升级的真实态度和主要困难的调查报告

浙江中小企业对转型升级的真实态度和主要困难的调查报告组员潘大为张颜辉季钱鑫徐蕾最近周边推出的加强紧缩性宏观调控政策对各种中小型企业影响着实不小政府在下决心顺势淘汰一批落后产能的同时有区别地加大力度扶持一批优质企...

关于我县开发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及经济转型升级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我县开发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及经济转型升级情况的调研报告为推进我县开发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切实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经济转型升级5月18日县政协经济和科技委员会深入开发区企业进行专题调研并召开由开发区管委会...

凝聚改革创新力量 推动中石化基层企业转型升级发展

凝聚改革创新力量推动总厂转型升级发展作为胜利油田最重要的原油储运天然气开发民用气经营管理及轻烃生产基地贯彻落实油田两会精神油气集输总厂就是要紧紧围绕安全智能的一流储运公司的愿景目标积极转变观念更新理念以规范精细...

20xx-20xx年中国机械设备行业转型升级战略研究报告

20xx20xx年中国机械设备行业转型升级战略研究报告编制单位北京智博睿投资咨询有限公司报告目录内容概述第一章中国机械设备行业相关概述11机械设备行业概念及分类111概念界定112产品分类12机械设备行业发展特...

企业转型升级汇报材料(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