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第一、二单元知识小结

时间:2024.4.21

初三化学第一、二单元知识小结

第一单元     步入化学殿堂

【知识点一】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

天然材料主要指木材、石材、泥土、天然丝、麻、棉等自然界中本来就有的物质材料;人造材料是指人们利用科学手段生产出自然界原来并不存在的物质,,如塑料、玻璃、陶瓷、水泥、铝合金、人造纤维、

【知识点二】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2、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性质与变化的关系:性质决定变化。变化体现性质。一些物理性质如物质的颜色、形状、状态、密度、气味、味道等不需要发生任何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描述性质的语句中常有“能、能够、可、可以、难、易、会”等关键词存在,表示物质具有某种能力。)

物理性质:色、态、味,易升华、挥发、熔点、沸点、硬度、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溶解性、密度等。 

化学性质:可燃性、助燃性、有毒性、腐蚀性、稳定性、酸性、碱性、氧化性、还原性等

【知识点三】课本中四个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

(1)    镁带在空气中燃烧

实验现象: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同时生成白色固体。

结论:镁带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 是化学变化。

(2)    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酚酞  现象:无色溶液变红色。

(3)    锌粒与稀盐酸的反应  现象:锌粒表面产生大量气泡。

(4)    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 现象:产生蓝色沉淀。

化学变化不但生成新物质,而且还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这种能量变化经常表现为热能、光能和电能的放出或吸收。利用化学反应得到有用的物质或获取能量是人类开展化学研究的基本目的。

【知识点四】绿色化学

“绿色化学”是21世纪化学发展的主导方向,也是中考经常考察的内容。绿色化学又称环境友好化学,其核心就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消除污染。绿色化学的主要特点有:

(1)    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

(2)    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减少废物向环境的排放。

(3)    提高原子的利用率,力图使所有作为原料的原子都被产品所吸收,实现“零排放”。

【知识点一】化学探究活动的环节

(1)提出问题;(2)建立假设;(3)收集证据(实验设计方案,进行试验等);(4)获得结论;(5)交流评价。其中:实验方案的设计是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必须保证实验的公正。

1.药品取用的“三不”、“两原则”

(1)“三不”:不用手接触药品,不直接闻药品气味,不尝任何药品的味道(用剩的药品不放回原瓶,不随意丢弃,不拿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的容器中)。

(2)“节约原则”:如果没有说明药品用量,一般应按:固体只须盖满试管底部,液体取用1~2ml。

2、取用药品的方法

固体药品存放在广口瓶中,液体存放在细口瓶或滴瓶中,气体存放在集气瓶中

(1)固体药品的取用:取用粉末状或小颗粒固体药品用药匙或纸槽,步骤为“一斜二送三直立”;取用块状和大颗粒药品用镊子夹取,步骤为“一横二放三慢竖”。

(2)液体药品的取用方法:较多量时,用倾倒法,瓶塞倒放,标签向着手心,瓶口紧靠容器;取用量少时,用胶头滴管,①取液后保持胶头在上,不要平放或倒放(防止腐蚀胶头)   ②垂悬放置,应该在试管口正上方1-2cm处(防止滴管沾上其他试剂而污染药品)。   ③用过后应立即洗涤干净并插在洁净的试管内,未经洗涤的滴管严禁吸取别的试剂 。滴瓶上的滴管必须与滴瓶配套使用

3、酒精灯的使用

(1)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 以免失火。(2)灯内酒精量一般为酒精灯容量的1/3至2/3。

(3)绝对禁止用酒精灯引燃另一支酒精灯。(4)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不 可用嘴去吹。

(5)酒精灯失火,应立刻用湿抹布扑盖   (6)加热玻璃仪器勿与灯芯接触,要用外焰加热。

4、固体的加热

盛裝固体试管的加热:试管夹夹在离管口的1 / 3处(铁架台上的铁夹夹持试管的1/3处);管口稍向下倾斜(防止水倒流,使试管炸裂);先移动酒精灯(或试管)使试管均匀受热,后将酒精灯的外焰固定在铺有药品的部位加热。

5、液体的加热

(1)用试管夹从试管_底_部套入,固定在试管的_1 / 3处,拇指和食指要捏住试管夹的柄。

(2)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3)加热前将试管的外壁擦干,防止试管受热不均匀而炸裂_。

(4)加热时试管倾斜45°,试管口不要对着别人和自己,以防药品沸腾后溅出伤人。

(5)将液体加热至沸腾后的试管,不能立即用冷水冲洗,否则容易使试管炸裂。

(6)受热用外焰加热,用底部不能与灯芯接触,

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时,哪些不规范的操作会引起试管炸裂?

1、没有给试管预热 2、试管外壁有水滴 3、用焰心加热 4、刚加热完的试管立刻用冷水清洗

5、试管口没有略向下倾斜

6、量筒

 使用注意事项: ①不能做反应器也不能用来加热。②量筒测量的液体体积必须小于量筒的量程。所测液体体积要尽量接近于量筒的量程。  ③读数时,量筒要放在水平台面上,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相平    ④“俯大仰小”,即俯视读数时:读数>实际值;仰视读数时:读数<实际值

7、托盘天平和砝码

 用途:一般用于称量固体药品的质量,能精确到0.1g。

    使用注意事项:①使用托盘天平前应先调零,调节天平横梁平衡。②“左物右码”,即,称量物放在左盘,砝码按由大到小的顺序放在右盘。③取用砝码要用镊子夹取,不能直接用手拿,天平不能称量热的物体, 被称物体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要在两边先放上等质量的纸, 易潮解的药品或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固体)必须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

【知识点三】过滤和蒸发

1、 过滤

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物质跟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

过滤必须做到“一贴、二低、三靠”。“一贴”:滤纸能紧贴漏斗内壁

“二低”:滤纸的边缘低于漏斗的边缘,液体的液面要低于滤纸的边缘。

“三靠”:烧杯口要紧靠玻璃棒,引流用的玻璃棒要紧靠三层滤纸折叠处,漏斗的下端管口要紧靠烧杯内壁。

2、 蒸发

使用蒸发皿进行蒸发,溶液不得超过其容积的2 / 3,加热过程中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液体,以免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固体时就应停止加热,用余热蒸发至干。

1、玻璃仪器的洗涤

玻璃仪器洗净的标准:洗过的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时

2、仪器的装配   装配顺序一般按“先下后上”、“先左后右”的顺序连接

3、装置的气密性检查   把导管的一端浸入水中,用手心握住容器外壁,观察导管口有无气泡冒出,移开手后水能否沿导管上升一段水柱。

第二单元   探秘水世界复习学案】

一、水的三态变化:

1、三态变化的实质:水的三态变化就是由于水分子的运动导致了水的状态变化。水分子获得能量时,运动加快,分子间的间隔增大,水由液态变成了气态(或由固态变为了液态);失去能量时,运动减慢,分子间的间隔减小,水由气态又变回了液态(或由液态变为固态)

2、现象解释:能量—运动—间隔—状态

二、分子:

1、定义: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2、性质:(1)分子的体积、质量小    (2)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3)分子间存在间隔

        (4)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

        (5)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子

二、水的天然循环

   太阳为水提供能量,水通过三态变化,实现自身的天然循环。既实现了水的自身净化,又完成了水资源的重新分配。

三、水的净化方法(重点、难点)

1、水的净化方法过程:

   ①沉降(除去水中颗粒较大的不溶性杂质),(明矾:促进悬浮物质的沉降)

   ②过滤(除去水中不溶性固体杂质)

   ③吸附(除去水中的有色或有气味的物质)、(活性炭:表面疏松多孔)

   ④蒸馏(除去水中可溶性杂质,净化程度最高---得到的是蒸馏水)、

2、分离物质的方法:   ①过滤:分离不溶性固体和液体   ②蒸发:分离可溶性固体和液体

   ③蒸馏:分离沸点不同的互溶液体

四、硬水和软水:

(1)硬水:含有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较多的水软水:含有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较少的水

(2)判断方法:加入肥皂水搅拌,产生泡沫多的为软水,反之为硬水。(3)转化方法:煮沸、蒸馏等

三、纯净物和混合物

    纯净物:由单一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由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的物质

第二节   水分子的变化

一、水的分解—电解水

1、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2、实验现象:通电后,两电极上都有大量的气泡产生,一段时间后,正极所产生的气体与负极所产生的气体体积之比约为1:2。

3、气体检验: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到正极产生的气体中,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证明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氧气;将燃着的木条靠近负极产生的气体,负极产生的气体能够燃烧,火焰呈淡蓝色,且罩在火焰上方的干而冷的烧杯内壁有水珠出现,证明负极生成的气体是氢气。

4、实验结论:

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分解成氢气和氧气。化学反应为:水          氢气+氧气

5、反应的微观过程:

    

由电解水微观过程可知:

   ①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结合成新的分子。

   ②分子与原子的区别: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再分。

   ③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④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改变,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不变。

6、注意事项:

①、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常在水中加入少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或稀硫酸。

②、现象要点:“正氧负氢”—争养父亲;“氢二氧一”。描述体积比时要注意比例顺序。

③、在实验中,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略大于2:1。主要原因是:a.由于氢气与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同,在相同条件下,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比氢气大;b.在电解水过程中会有副反应发生,消耗了氧气,使氧气的体积比理论值低。

二、水的合成—氢气燃烧

1、氢气燃烧的文字表达式:氢气+氧气        水

2、现象: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释放出大量的热量。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而冷的烧杯,烧杯内壁凝结有水雾。

1、氢气的物理性质:通常状况下,氢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是最轻的气体。

2、氢气的化学性质:

①可燃性:纯净的氢气能在空气中安静燃烧,但是氢气与空气混合点燃易发生爆炸。所以在点燃氢气之前要检验氢气的纯度。“验纯”的方法:收集一试管氢气,用拇指堵住试管口,使试管口稍向下倾斜,移近火焰,移开拇指点火。若听到轻微的“噗”声,说明氢气已纯净。 若听到尖锐的爆鸣声,则表明氢气不纯。

3、氢气是二十一世纪最理想的能源:①氢气燃烧释放的热量多;②燃烧产物是水不会污染环境;  ③可以用水为原料制取氢气,原料易得且可以循环利用。

三、化合反应及分解反应


第二篇:初三化学识记知识小结


初三化学识记知识小结

一、 物质的分类

初三化学识记知识小结

混合物:空气、海水、石灰水

物质 单质:铁、铜、石墨、红磷、硫磺、氧气、氮气

氧化物:水、过氧化氢、二氧化硫、氧化铁 酸:H2SO4、HCl、HNO3、H2CO3 碱:NaOH、KOH、Ca(OH)2、Fe(OH)3

盐:NaCl、Na2CO3、KNO3、CuSO4

二、构成物质微粒

得失电子

分子 原子 离子

原子核

质子 中子

会写一些离子符号:K+、Na+、Mg2+、Al3+、NH4+、Ca2+、H+ Cl—、S2—、SO42—、CO32—、NO3—、OH—

三、 三种气体的实验室制法

1、 化合反应:例CO2+H2O=H2CO3

2、分解反应:H2CO3=CO2+H2O

3、置换反应 ⑴金属+酸 例 Fe+ H2SO4=FeSO4+ H2↑

⑵金属+盐 例 Fe+ CuSO4=FeSO4+ Cu

⑶H2 +金属氧化物 例H2++CuO=Cu+H2O

⑷ C+金属氧化物 例C+2CuO=2Cu+CO2↑

4、复分解反应 (1)酸+金属氧化物 6HCl+Fe2O3=2FeCl3+3H2O

(2)酸+碱 HCl+NaOH =NaCl+ H2O

(3)酸+盐 HCl+AgNO3=AgCl+HNO3

(4)碱+盐 Ca(OH)2+ Na2CO3=Ca CO3+2NaOH

(5) 盐+盐 Na2CO3+CaCl2=Ca CO3+2NaCl

中和反应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属于_______反应类型

五、 酸、碱、盐的性质

金属单质 金属氧化物 酸 碱 盐

非金属氧化物

六、物质的俗名

CaO 生石灰 Ca(OH)2 消石灰、熟石灰 NaOH 烧碱、火碱、苛性钠

Na2CO3 纯碱、苏打 CO2 干冰 NaHCO3 小苏打 NaCl 食盐

七、常见的干燥剂

液体 :浓H2SO4 盛在洗气瓶中,如图1,“长进短出”

不能干燥碱性气体如NH3,因为两者能反应

固体:NaOH或CaO 盛在干燥管中,如图2

不能干燥酸性气体如HCl、CO2 、SO2

八、溶于水伴随着热效应

(1)CaO、浓H2SO4 溶于水 放热,温度升高

(2)铵盐如NH4NO3 溶于水 吸热,温度降低

九、指示剂的变色规律(主要决定于溶液中的H+或OH—)

石蕊 遇酸变红,遇碱变蓝,中性不变色,仍呈紫色

酚酞 遇酸不变色,遇碱变红,中性不变色,仍呈无色

注意:难溶于水的碱 例 Cu(OH)2 、Fe(OH)3不能使指示剂变色,因为在水中不溶,不能电离出OH—

十、常见气体的检验

CO2 将该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若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是CO2 O2 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到该气体中,若木条复燃,证明是O2

H2 点燃该气体,若气体能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在火焰上罩一干燥而冷的烧杯,烧杯壁上出现水雾,证明是H2

NH3 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证明是NH3

HCl 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证明是HCl

十一、常见离子的检验

CO32— 加入稀盐酸,有气体产生,再把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证明该物质中含有CO32—

H+ 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红,证明溶液中含有H+

OH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证明溶液中含有OH

NH4+ 将该物质和浓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加热,再把湿润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能使石蕊试纸变蓝,证明该物质中含有NH4+

Cl— 加入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该物质中含有Cl— SO42— 加入硝酸钡溶液和稀硝酸,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该物质中含有SO42— Cu2+ 加入NaOH溶液,有蓝色沉淀[Cu(OH)2]生成,证明有Cu2+

Fe3+ 加入NaOH溶液,有红褐色沉淀[Fe(OH)3]生成,证明有Fe3+ 十二、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H)Cu Hg Ag Pt Au 金 属 活 动 性 由 强 到 弱

应用:1、判断金属是否能和酸发生置换反应,置换酸中的氢

2、判断金属和酸反应的快慢

3、判断金属被置换出的反应顺序

例:把Fe投入CuSO4和AgNO3溶液中置换出金属的顺序是

先发生Fe+ AgNO3 → Ag+Fe(NO3 ) 2 后发生Fe+ CuSO4→Cu+FeSO4

十三、碱、盐的溶解性

1.、钾盐、钠盐、铵盐、硝酸盐都溶于水

2、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的盐有 BaSO4和AgCl

3、碳酸盐除Na2CO3 、K2CO3外,其他都不溶于水

十四、做推断题常用知识点

1、初中常见的气体:O2、H2、CO、CO2、CH4

2、无色液体:H2O、H2O2

3、组成元素相同的物质:CO和CO2,H2O和H2O2,SO2和SO3

4、固体物质颜色

CuO、MnO2、Fe3O4、炭粉 --------- 黑色

Cu---红色 Fe2O3---红棕色 Fe(OH)3---红褐色 Cu(OH)2---蓝色

、BaCO、 AgCl、BaSO------白色

不溶于水 不溶于酸

溶液的颜色

CuSO4、CuCl2、Cu(NO3)2 即含有Cu2+ 的溶液-----蓝色

Fe SO4、Fe Cl2、Fe(NO3)2 即含有Fe2+ 的溶液-----浅绿色

Fe2(SO4)3、FeCl3 即含有Fe3+ 的溶液-----黄色

十五、部分物质的用途

1、配制波尔多液的是:CuSO4和Ca(OH)2

2、改良酸性土壤的碱是:Ca(OH)2 氧化物是:CaO

3、用于金属除锈的酸是:H2SO4和HCl 4、胃液助消化的酸是:HCl

5、天然气、沼气的主要成分是:CH4

6、用于人工降雨的是 :干冰(固体二氧化碳) 7 、可作调味的盐是:NaCl

8、可作净水剂的是:明矾(有吸附作用)

9、可作自来水消毒杀菌的是:Cl2、O3、ClO2、漂白粉 — —

10、可溶性的重金属盐有毒(使蛋白质凝固变性)

如:Cu2+、Hg2+、 Pb2+、Ba2+、Ag+、Cd2+

(铅) (镉)

11、亚硝酸盐有毒,例 亚硝酸钠(NaNO2)

13、甲醛、甲醇(工业酒精中常含有的成分)有毒

14、工业上的“三酸两碱”,三酸是:HCl、H2SO4和HNO3

两碱是:NaOH、Na2CO3

其中纯碱(Na2CO3)不是碱而是盐

十六、易错的知识

1、汽油洗去油污是溶解现象,而洗洁精洗去油污属于乳化现象

2、纯碱不是碱而是盐

3、发光发热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例:电灯通电

4、固体变成气体不一定是化学变化,例:干冰升华

5、食物腐败变质是化学变化

6、金属的熔点一般低于组分金属,而硬度一般大于组分金属

7、相同温度下,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浓

8、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的是NaCl

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物质是Ca(OH)2

9、工业酒精含有甲醇,有毒,不能兑水造酒

—10、NaCl固体溶于水是由于Na+和Cl 运动到水分子中

蔗糖固体溶于水是由于蔗糖分子运动到水分子中

11、蛋白质的盐析现象(遇硫酸铵一类非重金属盐蛋白质溶解度变小析出)属于物理变化,而蛋白质(遇热、酸、碱、重金属盐、甲醛、甲醇、乙醇、紫外线等)凝固变性属于化学变化

12、三大合成材料: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

13、天然纤维:棉、毛、麻、丝,其中毛、丝的成分是蛋白质,棉、麻的成

分是纤维素

十七、化学方程式总结

1、实验室制氧气:①2H2O2 == 2H2O+ O2↑

②2KMnO4===K2MnO4+MnO2+O2↑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CaCO3+2HCl ===CaCl2+H2O+CO2↑

3、实验室制取氢气 Zn+ H2SO4===Zn SO4+ H2↑

4、古代湿法炼铜 Fe+Cu SO4===Fe SO4+Cu

化合反应:

S+O2===SO2 2Mg+O2===2MgO 3Fe+2O2===Fe3O4

点燃 点燃 点燃 点燃 点燃 Δ MnO2

4Al+3O2===2Al2O3 C+O2===CO2 2C+O2===2CO

点燃 点燃

Δ 4P+5O2===2P2O5 2H2+O2===2H2O 2Cu+O2===2CuO

点燃

2CO+ O2===2CO2 CO2 + H2O === H2 CO3

分解反应

2H2O2 == 2H2O+ O2↑ 2KMnO4===K2MnO4+MnO2+O2↑ H2 CO3=== CO2 + H2O Ca CO3=====CaO+ CO2↑

置换反应

1、金属+酸

Fe、Mg、Al、Zn +HCl----FeCl2 、MgCl2 、AlCl3 、ZnCl2 + H2 SO4-----Fe SO4 、Mg SO4 、Al2( SO4)3 、Zn SO4 +H2↑

2、金属+盐

Fe+CuSO4===Fe SO4+Cu Cu+2AgNO3===Cu(NO3)2+2Ag

Cu+HgCl2=== CuCl2+Hg

高温 Δ 3、H2+CuO===Cu+ H2O 3H2+Fe2O3===2Fe+ 3H2O 高温 高温

C+2CuO===2Cu+ CO2↑ 3C+2Fe2O3===4Fe+ 3CO2↑ 复分解反应

1、 金属氧化物+酸

Cu+ H2 SO4 ===CuSO4+ H2O Fe2O3+6HCl==2FeCl3+3 H2O

2、碱+酸(也是中和反应)

2NaOH+ H2 SO4=== Na2SO4+ 2H2O Ca(OH)2+2HNO3=== Cu(NO3)2+2H2O

3、盐+酸

BaCl2+ H2SO4== BaSO4↓+2HCl AgNO3+HCl==AgCl↓+HNO3 Na2CO3+ H2SO4== Na2SO4+ H2O + CO2↑

CaCO3+2HCl ===CaCl2+H2O+CO2↑

4、碱+盐

2NaOH+ CuSO4== Na2SO4+ Cu(OH)2↓ Ba(OH)2+ K2SO4==Ba SO4↓+2KOH Ca(OH)2+ Na2CO3==Ca CO3↓+2NaOH

5、盐+盐

NaCl+ AgNO3==AgCl↓+ NaNO3 K2SO4+BaCl2=== BaSO4↓+2KCl 高温 MnO2 Δ

Na2CO3+ CaCl2=== Ca CO3↓+2NaCl

光照

光合作用:6CO2 + 6H2O C6H12O6+6O2 叶绿素

呼吸作用C6H12O6+6O2 6CO2 + 6H2O

NaOH在空气中变质:2NaOH+ CO2== Na2CO3+ H2O

检验变质:Na2CO3+2HCl===2NaCl+ H2O + CO2↑

除去杂质:Ca(OH)2+ Na2CO3==Ca CO3↓+2NaOH

更多相关推荐:
人教版初三化学第二单元总结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一空气一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空气的成分1原理汞Hg氧气O2氧化汞HgO氧化汞汞氧气2实验现象银白色的液态汞变成了红色粉末红色粉末变成了银白色且有气泡冒出3实验结论空气中氧气占五分之一...

初三化学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空气一法国科学家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通过实验得出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二空气中氧气成分的测定1装置图见书P272实验现象A红磷燃烧发出黄色...

初三化学第二单元总结

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梳理一空气1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法国化学家拉瓦锡通过实验得出结论空气主要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结论其中氧气约占151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如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是纯净物2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

初三化学第二单元总结

第二单元总结空气的研究两百多年前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拉瓦锡经实验得出的结论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19世纪末人们的发现氦氖氩氪氙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实验目的做实验...

初三化学第二单元总结

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梳理一空气1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法国化学家拉瓦锡通过实验得出结论空气主要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结论其中氧气约占15空气的主要成分和组成2混合物和纯净物1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如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

人教版初三化学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空气一空气成分的研究史118世纪70年代瑞典科学家舍勒和英国的科学家化学家普利斯特里分别发现并制得了氧气2法国科学家拉瓦锡最早运用天平作为研究化学的工具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第...

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二单元自然界中的水第一节水分子的运动1、水由固态变为液态,在有液态变为气态,水分子的数目和大小没有变化,变化的只是分子之间的间隔和排列方式。2、水升高温度时水分子获得能量,运动加快,分子之间的间隔增大,水由液…

新课标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空气考试要求知道空气的主要成分认识空气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了解大气污染的原因及其危害能从组成上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一空气成分的研究史118世纪70年代瑞典科学家舍勒和英国的科学家化学家...

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空气”知识点总结

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梳理一空气1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法国化学家拉瓦锡通过实验得出结论空气主要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结论其中氧气约占15空气的主要成分和组成2混合物和纯净物1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如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

初三化学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空气一法国科学家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通过实验得出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二空气中氧气成分的测定1装置图见书P272实验现象A红磷燃烧发出黄色...

初三化学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空气一法国科学家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通过实验得出空气是由和组成的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二空气中氧气成分的测定1装置图见书P272实验现象A红磷燃烧发出黄色火焰放出大量的...

人教版化学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总结A4 -终极版

根据分散剂的状态划分液溶胶如AgI胶体FeOH3胶体AlOH3胶体固溶胶如烟水晶有色玻璃合金2FeOH3胶体的制备硅酸胶体的制备碘化银胶体的制备1FeOH3胶体的制备取一个干燥洁净的小烧杯加入25mL蒸馏水将烧...

初三化学第二单元总结(2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