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小说阅读总结

时间:2024.4.14

小说探究典型题型 1. 标题探究型                                 据相关情节的作用、标题的多重含义作出判断 2 .情节探究型                                据小说的主题的相关性、情节的关联性和人物的性格作判断. 3 .主题探究型 据小说的情节内容、人物命运、人物言行作判断. 4 .人物形象(主人公)探究型  据小说的情节设计的相关性、人物相关性(典型性)、主题的指向作判断。  回答鉴赏探究题时要注意的问题:  观点要明确。 尽可能多角度分析。 要明确鉴赏探究要素,思路清晰。 有理有据,自圆其说(扣紧文本)。 小说阅读总结 一.小说的概念 运用叙述、描写及各种艺术手法,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典型的环境描写,广泛地多方面地反映现实生活的叙事作品。 知识点: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 1.人物 ①依托于情节 ②正面描写 ③侧面烘托 ④细节描写 2.故事情节: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3.环境描写: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二、人物塑造方面:
????辨析人物描写的方法,除了外貌(肖像、神态、服饰)描写,动作细节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直接描写外,还要注意其它人物或环境的烘托。《林黛玉进贾府》中,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的外貌描写非常传神;《项链》开头路瓦栽夫人的心理描写十分逼真;《药》中华老栓买药时,黑衣人的动作描写形象地刻画了人物的性格。  三、情节结构方面
辨析五个w,即谁(who)、什么事(what)、什么时候(when)、什么地方(where)、为什么(why)。
懂得情节结构中的对比、悬念、倒叙、插叙、出人意料的结尾等等。如《祝福》,采用了倒叙的结构形式,从祥林嫂临死前的肖像写起,再回顾祥林嫂初来鲁镇的情景.再次到鲁镇的经过等等,设置了悬念。《德富老汉的最后结局》出乎意料之外的又在情理之中的结尾,有力地突出了主题。
????理清线索(明线、暗线)。多数短篇小说都只有一条线索,但也有一部分短篇小说设置了两条线索。如《青岛啊,青岛》,明线讲父亲在青岛打工,暗线讲我考青岛的大学,字条将明暗线初步衔接,并埋下伏笔,装在背包里的三毛钱与字条相呼应,使明暗线紧紧联系在一起,有力突出主题。 四、环境描写方面
自然环境描写,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 ②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性格。 ③渲染气氛。 ④推动情节的发展,为刻画人物作铺垫,打基础。  ⑤揭示主旨 社会环境描写,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社会关系特征,人物活动的背景等。《祝福》《阿Q正传》开头的环境描写,把故事发生的背景、时代、社会关系作了明确的交代。

 五、主题内容方面
????小说一般是通过人物形象或故事揭示人生哲理、社会问题、价值观念等的。主题的表现形式大致有以下几种:
(1)?、以小说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道德风貌、品格等揭示人性中的真善美和假丑恶。
(2)?、用故事的形式针砭社会时弊。
(3)?、通过寓言,寄寓人生哲理。
(4)?、虚构生活经历,反映人物生存状态和心理状态。

 常见题型答题思路归纳 作用题  一、标题作用题        例1:本篇小说以“棋子”为题,有什么作用?(4分)        答案:①小说以“棋子”为题,表现了利用与被利用、设计与被设计的双重关系和深刻寓意,突出了人物形象,是小说的核心创意。②小说以设宴和应宴为主线(明线)安排情节,以如何设宴和应宴作为计策巧妙构设,使小说张弛有度、收获自如,更为深刻地突出了主题。          例2:文章以“无畏的腿”作标题有什么好处?(3分)      答案:以“无畏的腿”作标题,形象、生动地概括了小说的情节,讴歌了“那人”的英雄品质,而且新颖别致,能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标题作用【知识储备】    1、线索作用。             2、紧扣情节。    3、突出主人公的形象(品质、特点等)。    4、紧扣(揭示)主题。    5、制造悬念,吸引读者(激发读者兴趣)。     6、象征意味、寓意。  二、环境作用题【知识储备】    1、社会环境――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A、交代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揭示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    B、交代人物身份,表明人物性格;或影响或决定人物性格。    C、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揭示主题。    2、自然环境――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景,如地点、气候、时间、景色、场面等。    A、自身的、独立的审美价值;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a name=baidusnap0></a>季节</B>和环境作用。    B、渲染气氛,为后面刻画人物铺垫。    C、烘托人物性格或某种心理。    D、展开、推动情节发展。    E、象征、暗示或深化主旨。  三、人称(人物形象)作用题    例1:(20##年高考浙江卷)鲁迅《祝福》中的“我”既是不可或缺的人物形象,又是主人公祥林嫂命运的见证,其重要性与本篇中的“我”相似。请赏析《乌米》中“我”的形象与作用。(6分)                                                                                            答案:形象:①对不幸者富有同情心;②对人性之美满怀敬意;③对现实有清醒的认识。     作用:①使文中的人和事更具真实感;②“我”是贯串全文的线索;③借“我”的感触揭示全文主旨;④通过“我”对乌米的情感态度突出乌米的形象。      例2:本文前半部分采用了第三人称叙述,后半部分采用了第一人称叙述。请分析作者这样安排叙述的好处。       答案:第三人称叙述显得客观,从旁观者的角度刻画老园丁形象,便于通过美貌的夫人转述老园丁的话。第一人称叙述显得真实,具体描述老园丁观察玫瑰开花的行为,他青年时候的经历,老园丁由玫瑰引出的议论。   人称(人物形象)作用题【知识储备】     第一人称:便于直接抒情,自由表达思想感情;有亲切感;可以把文中的人物、事件写得好像是“我”的亲身经历,增强文章的真实感;便于直接表达“我”内心的喜怒哀乐,亲切自然。第二人称:呼告式抒情更强烈,更感人,便于对话或感情交流;抒情自由灵活,亲切自然;其实是“我”在向“×××(有时是作品中的某个人物形象,有时则是读者)”的叙述与倾谈。这种人称的作用有三:①拉近与读者或作品中形象的距离,便于作者与之直接对话和沟通交流;②便于作者的感情抒发;③在所写对象为物时,起到拟人化的修辞效果。一般书信、诗歌和赞颂、悼念的文章的使用。第三人称:直接表现生活,不受时空限制,灵活自如。作者以旁观者的身份向读者作客观的叙述,便于反映更广阔的画面和更丰富的内容。 四、情节作用题      1、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    2、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3、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    4、照应前文    5、线索或推动情节发展    6、刻画人物性格    7、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       五、结构作用题      例1:(20##年高考四川卷)结合小说主旨,你怎样理解医生为“我”开出的“处方”?小说以“处方”作结有何妙处?(6分)     答案:这“处方”是针对“我”敏感多疑的心病开出的“心药”,目的是劝慰我解除思想负担,轻松愉快地健康生活。小说以幽默的“处方”作结,巧妙地揭示了作品的主旨。       解析:可从三方面考虑:内容上,为表达某种意思或揭示了主题;结构上,为铺垫照应、推动行文发展;艺术手法上,为更加强烈突出,富于表现力。答题时,结合具体文本,有时可能三点都有,有时可能只有一两点,不能一概而论。   结构作用题【知识储备】    1、过渡(承上启下、衔接自然)    2、照应(照应前文、后文)    3、设置悬念、铺垫(埋下伏笔)    4、统领全文、总结上文    5、深化主题、点题,揭示主题    6、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欧??亨利式结尾)    7、开头:统领全文,领起下文;渲染气氛,奠定情感基调;设置悬念,埋下伏笔。    8、文中:承上启下,过渡自然;总结上文,领起下文。    9、结尾:照应前文,卒章显志,概括并深华主题,耐人寻味,令人深思。     10 、伏笔、悬念:引人入胜,为下文埋作铺垫。 人物形象(性格)题  赏析人物形象(性格)主要把握两点: 一是人物自身的描写的部分,如肖像、语言、心理、动作等; 二是注意人物之间的相互对比、映衬及用环境表现人物,即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实写与虚写的结合等。 另外,小说刻画人物的表现手法灵活多变,对塑造人物形象(性格)也有重要作用,思考时注意视野的开阔。 小说中次要人物(角色)的作用: 1、补充丰富文章情节 2、正面或反面面衬托主要人物 3、深化和拓展文章主题  情节题  小说的线索 一般来说,小说线索是贯穿整个作品的情节发展的脉络,小说线索可以是小说中的某个人物、某个事物,也可以是作者的情感、小说的事件,还可以是故事中的空间、时间。 寻找线索的途径有:小说标题、小说中的中心词。 整体感知小说的情节内容 1、整体感知小说内容,把握小说的情节脉络(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标题。  2、在叙事上可以顺叙、倒叙或插叙。 一般来说,倒叙的作用是设置悬念,为下文铺设,吸引读者; 插叙是对情节的有力支撑,刻画人物揭示主题。 一、情节结构展开(安排)题       例1:(20##年高考四川卷)这篇小说的故事情节是怎样展开的?请概括回答。(4分) ? ?   答案:以“想象”为线索,以心理活动描写为主要方式来展开故事情节。       解题小结:小说的题目是“想象”。文章的主要内容便是围绕着主人公自我诊断的想象病症展开的,由此展现主人公的内心活动。解题要把握住文章的叙事线索,并找到主要的描写方式,故事情节便清晰可辨了。  情节结构展开(安排)题总结:       情节结构展开一般围绕XX中心展开的。答题时要突出中心,把握线索。情节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情节结构展开(安排)题答题样式:    小说围绕XX中心展开,从(由)…写到(引出)…,然后…,最后…,从而揭示(体现)…。       小说中多次写到某个细节,它前后有什么不同?有什么作用?   【解析】小说中如多次写到某个细节(情节或者行为),其前后的不同主要要联系前后文,从内容、主旨表达和情感体现三方面去分析它的异同。 而它的作用大致有如下几个方面:①创设背景,渲染气氛,②铺垫伏笔、暗示情节发展,③刻画人物、推动情节,④突出主旨、抒写情感。 小说在叙述某件事情的时候又穿插了某些细节,有什么作用?  小说在叙述某件事情的时候又穿插了某些细节,其主要作用有:①补充叙述,完善情节;②照应前文,为下文情节发展蓄势;  ③上下衔接,过渡自然。④对刻画人物的作用⑤对表现主题的作用 标题类 标题对于一篇小说,尤其是小小说,往往是“照亮读者眼睛的灯笼”,往往会起到摄人心魄的作用。小说常见的拟题方法有:      1、以人物(形象)为题,如《棋王》、  《阿Q正传》       2、以事件为题,如《宝玉挨打》、《失街亭》       3、以地点为题,如《荷花淀》       4、以线索为题,如《药》、《项链》、《丢草绳》       5、以主旨(寓意、情感)为题,如《差别》、《春之声》       6、以问题为题,如《丧钟为谁而鸣》 一、小说标题的含意(双重或多重)       1、表面意义与深层意义。       2、指代意义与比喻意义。       3、一语双关,双层含义。 二、小说标题的用意(原因、作用、效果、好处)   1、如果以时间、地点、环境为题,则标题可能具有“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的作用。如《黄昏渡》 2、如果以物件(物象)为题,则标题可能具有“作为结构线索贯穿全文、概括故事情节、寄托作者情感、揭示文章主题、隐含比喻象征意义”的作用。《药》《项链》3、如果以形象特征为题,则标题可能具有“铺开情节,呼应细节;对比讽刺,强化效果”的作用。《病人》 探究题目


第二篇:20xx高考小说阅读各类题型答题指导


2012高考小说阅读各类题型答题指导

第一单元 人称的作用

一、知识梳理:

第一人称的作用:

①叙述亲切自然,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②拉进作品与读者的距离,

③便于抒发情感

④贯穿全文的线索,通过“我”的所见所闻、所想推动情节

第二人称的作用:

① 一般有拟人的意味,直接对话,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② 拉近了叙述者与人物之间的距离

第三人称的作用:

① 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够比较自由灵活地反映客观内容。

②可以深入人物内心,将人物的心理活动告诉给读者,还可以展示不同人物在不同地点同时发生的事情。 全知视角:

叙事人相当于上帝,他对所有线索、发展和结局都了如指掌,对每个人物的心理、过去和未来都清清楚楚,甚至还走到前台对人物评头论足,进行道德评价和情感判断。

有限视角:

完全依赖于人物的眼睛来看小说中的世界,完全靠叙述者带领读者走进情节的每个链条,使读者的能动性发挥到最大限度,从而使读者变得不再只是被动地听故事,必须动脑筋,调动自己的知识、经验和想象力。 第一人称时,叙事者同时是故事里的人物,他站在故事内部的参与者角度来讲述故事的,采取的是有限的视角。 使用第三人称时,叙事者并非故事里的人物,他是站在故事外部,以旁观者的身份来讲述故事的,其视角可以是有限的也可以是无限的。

二、典型例题

1、2011学年高三第二次联考 《吻》(第14题)

问:“我”是文中一个不可或缺的人物,请赏析文中“我”的作用?

答:①使文章中的人和事更具真实感。②是贯穿全文的线索,通过我的见闻及感想推动故事情节发展。③借“我”的感触来表现凯特夫妇之间浓浓的爱意

2、《光荣的事情》

问:请赏析文中“我”的作用。

答:①使文中的人和事更具真实性

②“我”是贯穿文章始终的主人公

③通过“我”的所作所为抨击丑恶的社会现象,揭示主旨

3、浙江省五校2012届高三第一次联考 《在异乡》 (第13题)

问:小说采用第一人称叙述,有什么效果?

答:①第一人称叙述将“我”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展现在读者面前,使故事真实可信

②同时第一人称叙述拉近了故事人物与读者的距离,使读者在情节的推进中对人物充满同情并感受到人们面对生命残缺时的悲痛和无奈

4、《第九车厢》 (《高考高手》 P257 第3题)

问:故事的主体部分采用第几人称叙述?有什么效果?

答:采用第三人称

① 突破开篇以第一人称写“我”的所见所闻的局限,较为自由地展现事件过程、人物心理,以及不同地点发生的事情

② 拉开了叙述者与故事之间的距离,更具有客观性。

4、《一支白玫瑰》 (《高考高手》P278 第1题)

5、《想飞》 (《高考高手》P249 第3题)

6、《捕蝶者》 (《精炼15》

第二单元 场景的功能

一、知识梳理:

场景就是我们常说的“场面描写”,它与单纯的环境描写不同,它是以人物为中心的环境描写,一般由人物、事件和环境组成。

1

环境描写分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揭示种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如人物的身份、地位成长的历史背景等等;自然环境描写又称景物描写,自然环境描写指人物活动的地点、时间、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等等。

二、题型透视

1、归纳景物的特点。首先要明确这一景物描写中具体有哪些景物,或者同一景物中从哪些角度写的;其

次要紧扣作者描写景物的词语,特别是动词、形容词、副词和数量词。答题时有的只需简单概括,或提炼作答。

2、归纳景物描写的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常见的修辞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

反问等,表现手法则可以从结构、描写、抒情等方面进行归纳。

3、说明景物描写的作用。在明确景物特点的基础上,结合标题、文体和原文内容,注意景物出现的位置,

便能进一步从内容上、结构上明确其作用。

4、明确景物的特定意义。景物的特定意义有比喻义、哲理义、象征义等,文学作品的意义往往不会明说,

需要读者通过对整个文章的理解去发掘和揣摩。

三、备考策略

(一)抓住关键词语,明确景物特点。

例1:《塔上的树》20xx年天津卷 P255

本文第2自然段中古塔的“老态龙钟”体现在哪些方面?请加以概括。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原文:船泊码头,便要去仔细看这幅山水泼墨,它是一座七层古塔,虽然已老态龙钟,不单砖石风蚀斑驳,而且所有的塔角翘檐都已破损残缺,仅仅剩下三只寂寞的风铃,但已哑然失声,惟有被香烛熏烤得髹黑的塔门及残存于地缝里的灰烬,才表明也还有人来此祭祀,因此我想,它的存在不过是一个凝固了的历史故事罢了,在湘西山区,这样的故事也还多着呢。

解题指导:这是本题的第一问,要注意作品是用哪些词、从哪些方面写塔的特点的。对象上,写了砖石、塔角翘檐、风铃、塔门和灰烬;用词上,用“风蚀斑驳”写砖石,“破损残缺”写塔角翘檐,用“三只”“寂寞”和“哑然失声”写风铃,还用“惟有”“被香烛熏烤得髹黑”写塔门,用“残存于地缝里”写灰烬,突出了景物破败、荒残、寂静的特点。

【参考答案】砖石斑驳,塔角翘檐破损残缺,风铃失声,突出了景物破败、荒残、寂静的特点。

(二)明确描写手法,分析景物作用

描写手法

例1;2010江苏卷

文中划线部分描写了峡谷险峻气势,请分析其表现特色。

【参考答案】以壁顶为观察点,变换视角,从视觉、听觉、内心感受等多方面描写,使人如临其境 景物(场景)作用

1.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时、地) 2.揭示社会生活本质特征

3.渲染气氛烘托感情 4.奠定情感基调:

5.导引人物出场 6.揭示人物心境、衬托人物性格和心理

7.推动情节发展或为下文作铺垫

8.作为象征

例2:20xx年安徽卷,请对小说画线处景物描写的特点和作用作简要分析。(6分)p260

【参考答案】特点:采用白描手法描写了万物复苏、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景象。

作用:衬托罗永才渐趋温暖的心理感受,暗示人物心理转变,推动小说情节的发展。

例3:2009浙江,大卫·洛契弗特 《魔合》)概括第一段所写景物的特点并其作用

【参考答案】特点:封闭压抑,阴沉死寂。作用:营造忧伤、压抑的氛围,渲染“我”孤独、烦闷的心情。

例4:2011浙江P256赏析画线部分的景物描写

【参考答案】①光秃秃的大草原、冷冷的圆月渲染了凄清、空旷、荒芜的氛围。

②烘托了人物的无助感 ③以月之圆显人物心情、事情结局之残,与结尾点明的已成泡影的旅游构成了对照。

例5:埃·格林《晚秋》20xx年江西卷

原文:秋季里的这一天阳光明媚,风和日丽,但这却让瓦萨卡的心情更加烦闷。温暖晴和的晚秋好像在故意戏弄他,嘲笑他,鄙视他……一阵已有几分凉意的秋风吹了过来,几片金黄的叶子在空中划着美丽的弧线轻盈地飘落到地上。

【解题透析】文章的行文构思,可以先看标题,开头和结尾,再看文章大意。本文标题是晚秋,而首段 2

写的是晚秋的景色及他的心情。结尾又提到凉爽的秋风轻拂在他的脸上,他的呼吸也自如了。景物描写一般情况有点明季节,渲染气氛,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烘托人物形象等作用。这里景物描写主要作用显然是为了设置悬念,引起下文,推动情节发展的。

【参考答案】①结构上的作用:点题,与结尾呼应,使文章结构严谨。②内容上:设置悬念,便于展开故事情节。

(三)挖掘景物内涵,明确深层意义

例1:《老厨师》11、小说的开篇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3分)

【参考答案】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在冬天,渲染一种悲剧气氛;②写老厨师眼瞎的原因及其被弃置于岗棚,突出了老厨师的凄凉境遇,暗示故事的社会背景;③引出下文发生的故事,且与后文的景物描写相呼应。

14、赏析画波浪线部分景物描写的妙处。

①原本是凄凉的冬天的一个夜晚,却描摹出了太阳和古老的花园百花盛开的春天的景象,满足了老厨师最终的愿望。②“暖融融”、“冒热气”、“白色的花朵”等温暖的词汇驱走了心里的凄凉。③“阳光”“投射”“天空变得更高、更蓝、更美了”这样的诗意情境,在情节上既照应了前文老厨师的愿望,又预示了莫扎特的音乐给老厨师带来了春天般的临终关怀,让他的心灵卸下重负。

例2:2011江苏 14.请探究文中自然景物叙写的深刻寓意,以及对表现人物的作用。P250

答:“雪”:一是自然界的雪,二是象征着笼罩着的越来越近的外敌入侵的战火,三是象征应征入伍作翻译的消息,四是象征师生之间的亲疏关系。“雪”与“腊梅林”:象征青年们志愿献身保卫祖国的纯洁无瑕、迎难而上的爱国情。“雪”由大到停到消融的变化过程,喻示人物关系的和缓,更喻示着救国有望的情结。 例3:《严冬海猎》16.阅读文中两处画线部分的景物描写,请分别说明作者的描写意图。

【参考答案】开头部分:交待故事发生的地点和时间。海面、海肚天,交待了故事的地点——海边。夕阳、暮霭,交待了时间。渲染冷寒的气氛,为故事的开展做好铺垫。“硕大无朋的冰块”“严寒的海面”“怕冷的夕阳”“几十年未遇的寒流”“冷冷清清”渲染了一种冷寂的气氛,为人物的出场做好铺垫。暗示少年正是因为生活所逼不得不下海,烘托出少年坚强的性格。

结尾:深化小说的主题。结尾用“大海静了”“静得像守着摇篮的母亲”,来衬托少年完成海猎之后家庭的宁静快乐,揭示出这一家庭备受生活苦难折磨的生存现状,同时也衬托出少年坚强、懂事、富有责任感的性格,深化了作品的主题。

第三单元 主 题

一、常见的提问方式:

1、找出体现小说主题的句子;

2、用自己的话概括作品的主题;

3、读了全文后,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①找出体现小说主题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话概括作品的主题);

②读了全文后,文章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本文对你有何启迪?谈谈你的一点体会);③结合全文主题,谈谈你对某一句话(某一个问题)的理解或看法。

二、把握小说的主题应该从以下几个角度思考:

1、从小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

2、 联系小说的时代背景及典型的环境描写,把握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时代特征,从而抓住小说主题;

3、从文中揭示主题的句子来把握。

4、从小说的标题入手,有的小说标题就有比喻义、象征义或双关义,隐含小说的主题。

另外,把握小说的主旨,要立足于故事情节,并透过现象看本质。还要从作品的客观实际出发,不能随意拔高

或主观臆断。

三、典型例题

1、《浙江省五校2012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现代文《在异乡》

15、这篇小说带给你哪些思考?请结合作品谈谈你的看法。(6分)

①战争会给人民带来很多苦难——生命的失去、财富的毁灭、心灵的创伤,爱踢球的人伤了脚、剑术家的手受了伤,并且这种苦难会长时间地压在人们的生活和心上,永远也回不到原先的生活状态了。战争是多么罪恶啊!

②即使在一个找不到一点生存的价值和意义的年代里,心爱的人已离你而去,向往的生活再也不会来到,一切都不如意,即使一切都已虚无、绝望,也应该好好地活着,也应该对生活充满渴望,挺直腰杆去坚持,最好还能保持做人的尊严和风范。活着多么美好!

(答出一点思考给3分,答出两点给满分。要结合文本,有分析。意思相近即可。)

3

2、《20xx年高考语文测试卷》或《考试说明》P7现代文《杰克的领悟》

15、请简要谈谈小说带给你的启迪。(5分)

①与追求事业成功、实现个人价值相比,和亲人之间的情感联系、时光共享也许更加弥足珍贵。②在人生岁月中,爱的施与受是相互的:向所爱之人施予的同时,也许正领受对方爱的反馈。

答出第①点,给2分;答出第②点,给2分;表达完整流畅,给1分。言之成理即可给分。

3、《台州市第2011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末质量评估题》现代文《优哉游哉》

15、这篇小说带给你哪些生活或人生感悟?请结合作品,谈谈你的感悟。(6分)

参考要点:①人们在追求理想的人生时,终点就在他的起跑线上。赞扬渔夫追求生活的、平淡、恬适”,在平平淡淡的生活中自得其乐。②过分追求物质财富,是对人性自由的束缚。③人生的意义在于不断追求自身的解放,人应该从无止境的物质享受中解脱出来。④生活应该有更高的追求目标,不能永远停留在一种自我满足的状态中。(观点1分,分析2分;回答两点即给满分)

4、《2011学年春季高三教学质量调测》现代文《春雨》

15、“乔治想说的那些话又凝滞不动了”,小说的结尾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从结构和主题的角度谈谈你的理解。

(1)结构上有回环跌宕之美,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先写乔治对生活有爱却不能说,受到保罗启发终于想说,但面对生活现实却又不能实现。(2)使主题表达更为深刻。尽管乔治主观上作了很大的努力,但孤独的困境始终使他无法表达对他人的爱。这一结局深刻说明了现代人要改变孤独的处境是非常艰难的。(6分,各3分。要结合材料作具体分析,有欠缺酌扣)

5、《2011学年高三第二次联考试题》现代文《吻》

15、结合文章内容,写出两点你对幸福的感悟。

示例(1)拥有并懂得珍惜,这就是美丽快乐的人生了。

(2)在质朴与平凡之间追求着,品尝着,坚守着,咀嚼人生的酸甜与苦辣,这种幸福虽然平淡却真真切切。

(3)予人玫瑰,手有余香。懂得欣赏,懂得奉献,何尝不是一种幸福?

(4)“世上没有不散的筵席”,要深入理解“乐天知命”“随遇而安”等传统文化的精髓,以减少由于失去生命中无比珍贵的东西而迸发的痛苦。

6、《台州市20xx年高三年级调考试题》现代文《彼得》

15、这个故事带给你哪些思考?请结合作品谈谈你的看法。(6分)

①现实是很残酷的,在艰难的生活环境下仍然坚守自己内心的追求是很可敬的。

②不要过分看重金钱,要尊重灵魂的救赎,要尊重他人内心的追求。

③艺术是崇高的,它可以让人在艰难的生活中依然心存感念。

(写出两点,结合文本分析即可)

7、《高考高手》P262《静流》(20xx年浙江高考)

5、结合文中弟弟的经历,写出你的亮点成长感悟。(4分)

参考答案示例:

①成长就是学会承担责任、懂得关心、体谅父母。

②成长史一个不断认识自我、他人和社会的过程。

8、《高考高手》P256《第九车厢》(20xx年浙江高考)

5、第9车厢的故事带给你哪些思考?请结合作品谈谈你的看法。(6分)

示例:

①疏于管理、不负责任的工作作风会给他人带来麻烦和伤害。乘务员、列车长、摘车厢的人似乎都在纠正差错,可差错却越变越大,个中原因正是工作作风问题。

②判断问题勿机械武断,解决问题勿依赖惯性思堆。错挂两节车厢造成的差错之所以迟迟未能得到纠正,和列车长、摘车厢的人思维僵化、缺乏独立思考精神是分不开的。

9、《高考高手》P259《面包》(20xx年广东高考)

3、小说的主题是什么?请结合全文分析。(6分)

参考:①这篇小说通过描写战争背景下人们在饥荒处境中的生活常态,表现了战争对 人性的戕害以及作者对战争的谴责。

②丈夫因为饥饿,瞒着妻子深夜到厨房偷吃面包,被妻子发现以后,又极力掩盖真相。 饥饿,让他们“看起来相当老了”,让他们互不信任,让本性善良的丈夫甚至“在结婚三十九年之后开始撒谎了”,而造成这一切的罪魁祸首就是战争。

③作品中也描写了一些温情的东西,比如对丈夫心理的刻画,比如妻子为了维护丈夫的自尊而不戳穿真相的对话描写,比如小说的结尾妻子把自己的面包分给丈夫的情节,所有的这些都表现了人性的善良,然而这些 4

美好的人性却因为战争的存在而逐渐消失。

第四单元 人 物

一、如何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

优秀作家总是通过它笔下的人物形象,来描绘他所处的时代,寄寓他所领悟的生活哲理,读者要通过人物形象来把握作品所反映的生活本质。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需要我们做到:

1、抓住人物形象描绘的特点分析。要注意分析人物的肖像、动作、语言、心理。

2、要联系人物所处的环境来分析人物形象。

3、要从故事情节和矛盾冲突入手来分析人物形象。

4、要全面分析评价人物,不以偏概全。

二、如何概括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应该是人物性格与其身份地位的综合。人物性格的分析为人物形象的分析奠定了深厚的基础,就如同要造一幢楼房,结构上的大多数建材都已具备,就只等着将这些材料组合在一起了。从表达上而言,人物形象用如下的方式概括:××是一个(人物性格)的(人物身份地位、性质、评价等)形象。在《西海固少年》文中,西海固少年是一个看上去桀骜固执,倔强自信,刁野机警,实则天真单纯,渴望美好生活,饱受生活磨砺的贫苦人家的孩子。概括时,如果能够确定人物身份的,则以“工人”、“农民”、“小市民”、“手工业者”??概括;如能确定其评价的,可以“文学家”、“画家”、“政治家”“硬汉子”??概括;另外,赋分较大的尽量结合文本阐述。

三、典型例题:

1、2011学年高三第二次联考《吻》14、请赏析文中我的形象和作用。

参考答案:形象:“我”是一个尽职尽责,富有同情心,充满爱心的护士。(2分)

2、浙江省五校2012届高三第一次联考 《在异乡》第12题:

请简要分析小说中少校的形象。

参考答案:少校是一个理性又诙谐、关心他人,在遭受了身体、精神和爱情创伤之后仍能坚强生存下去、热爱生命的硬汉子形象。理性体现在对生活的理解,对医疗效果的清醒认识。诙谐:我也能踢足球吗?从对我、对他的爱人中体现出他关心他人。

3、寒假作业《鼓手的遭遇》14、小说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小说中的鼓手直率真诚(1分),对自己的事业充满热情(1分),热爱国家,有责任感(1分),但他不会用心观察,不懂理性思考,盲目的热情会妨害他人(1分)。

4、育青中学高考模拟题《祖父的表》13.概括小说中“我”是一个怎样的人。文章为何要写“富有的男孩”?(5

分)

参考答案:“我”的形象:对未来有美好憧憬(有梦想有理想);缺乏忍耐精神(沉不住气);幼稚而单纯;写“富有的男孩”是因为:通过写富有男孩的炫耀引出“我”冲动地回家拿表的行为,推动情节发展;通过“富有的男孩”来表现“我”,突出和丰满小说中“我”的形象;“富有的男孩”是成功的象征,见证了“我”的冲动,能更好地揭示小说主题。

(写出了1点“我的形象”得一分,写出了2点,给2分;写出“富有男孩”的1点意图得1分,写出2点得3分。)

5、《高考高手》P247 20xx年安徽卷《巴尔塔萨的一个奇特的下午》2、12.依据小说的相关内容,概括蒙铁

尔形象的特点。(5分)

【参考答案】当地的财主,粗暴,专制,冷酷,吝啬。

【解题思路】人物形象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概括归纳:(1)小说中的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2)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和心里描写所揭示的人物性格特征;(3)小说人物的所生活的社会历史背景;(4)文中作者或其他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6、《高考高手》P251 20xx年课标全国卷1 《血的故事》 3、“外省郎”彭先生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

析。(6分)

参考答案:①有担当,明大义:在老丈人危难时,以亲情、和睦为重,不计前嫌,施以援手,最终赢得信

任;②执著隐忍;面对老丈人的排斥:不轻言放弃,不莽撞行事,捍卫了自己的爱情;③幽默乐观:说话风趣,与人为善,遇事能有良好的心态。

7、《高考高手》P254 20xx年山东卷 《审丑》 1、根据小说内容,简要概括曾大爷的形象特点。(4分)

参考答案:①外貌丑陋;②吃苦耐劳;③深爱自己的孙子并为之全力付出,说假话维护孙子的形象;④孙子不孝,晚景凄凉。

第五单元 情 节

5

一、情节运行特点:

(1)摇摆(2)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3)设置悬念(4)伏笔照应

二、插叙、补叙的作用:

①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作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完整,结构更严密。②使文章内容丰富充实,结构曲折有致。③突出人物性格,更好地揭示主旨。

三、典型例题:

1、《高考高手》P258《保护人》第3题:小说后半部分引用了报纸上的一段报道,作者这样写对情节安排有那些作用?(6分)

参考答案:①补充叙事,集中揭示人物之间的矛盾关系,使情节的内在逻辑更加合理;②加速情节发展,为下文玛兰的言行提供依据,使小说进入高潮;③给读者留下更多的想象空间,强化情节平中见奇的效果。

2、《高考高手》P257《第9车厢》第1题:小说开篇写了“我”的一次乘车经历,有什么作用?(3分)

参考答案:①用作铺垫,引出下文;②强化(衬托)主要故事的荒诞、离奇。③突出这类现象的普遍性。

3、现代文阅读练习五《爷爷的宝藏》第14题:小说通过哪些方式运行情节?请结合文本作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①设置悬念。“藏宝图”的发现引起布丽姬特的极大兴奋,也给读者留下了悬念。②摇摆。小说的情节框架其实简单,但寻找宝藏的过程却跌宕起伏,极尽摇摆之能事,让“宝藏”不那么容易找到。③伏笔与照应。“藏宝图”上的日期与下文依靠日期找到宝藏等情节形成照应。④结局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花一番波折找到的宝藏竟是几个铁做的士兵,大出意料,但又在情理之中,符合爷爷的形象。(写出一点得2分,3点即得满分)

4、现代文阅读练习《秋天的味道》第12题:文中插入苏霍姆林斯基的故事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说明小男孩的理由很老套,引起我的怀疑;同时也暗示我对此事的处理方法。

5、现代文阅读练习一第12题: 文章第5段插入了东晋张翰的故事有什么作用?(4分)

参考答案:①表现了作者想念家乡美食、渴望回到故乡的心理;②并与下文外国朋友不懂“莼鲈之想”对比表现中西文化间的差异;③引出下文作者想起北京的山楂糕而去柏林植物园找山楂树的内容。

6、寒假作业《鼓手的遭遇》第12题:小说结尾说“迎接黎明的只是一阵鼾声”,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3分)

参考答案:①与前文相照应,使读者觉得将军的鼾声阵阵是在情理之中。②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将军为了得到一个安静的休息环境用“暴露目标”的借口抓走了鼓手,足见其爱面子和虚伪。③使小说主题更加丰富,增强讽刺意味

7、2 0 1 1学年春季高三教学质量调测第15题:“乔治想说的那些话又凝滞不动了”,小说的结尾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从结构和主题的角度谈谈你的理解。(6分)

参考答案:①结构上照应前文,结局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先写乔治对生活有爱却不能说,受到保罗启发终于想说,但面对生活现实却又不能实现。②使主题表达更为深刻。尽管乔治主观上作了很大的努力,但孤独的困境始终使他无法表达对他人的爱。这一结局深刻说明了现代人要改变孤独的处境是非常艰难的。

(6分,每点3分。观点各1分,结合材料作具体分析各2分)

8、台州市20xx年高三年级调考试题《彼得》第12题:小说主要运用了什么叙述方式?有什么效果?(4分) 参考答案:插叙。

效果:①补充介绍了彼得以前的生活状况,让我们了解了彼得的兴趣爱好。

②以前丰富多彩的艺术生活与现在凄凉无所寄托的生活形成对比,推动情节的发展。

③ 更好地突出人物的性格和作品的主题。

④使文章内容更丰富充实完整,情节起伏,摇曳多姿。

第六单元 结 构

一、知识梳理:

1、 一个好的结构有两个特点:一是能够将生活中的某些点滴事件、情绪固定下来,二是还能充分展示生活本

身的多姿。

2、 结构的构成:结构可以依赖情节的力量而构成,也可以通过情绪的勾连、材料的组织等来构成。前一种情

况就是在情节上设置危机。

3、 结构类型:

(1)线性结构——层层推进的结构。为了保持这种线性结构,作者故意“延迟”小说的进展。作者会竭力

给故事、人物、心理的进展设置障碍,又不使读者觉得希望完全破灭,就在这样捉迷藏的游戏中,一环扣一环,实现小说的结构张力。

(2)截取生活的横断面

6

《桥边的老人》桥边这个老人就是一个合适的容器,战争的创伤、人性的坚强,都在老人个人经历的小小范围之内体现出来。

(3)以心理为中心的结构(意识流)

《墙上的斑点》“墙上的斑点”这个容器使漫阔的遐思,都不至于散乱。

4、《牲畜林》中延迟法的作用。

使用了六次“延迟”。

(1)“延迟”使得原本紧张激烈的情节节奏舒缓下来,张弛有度。

(2)这种童话式的情节起伏所形成的结构,于无形中消减了严肃与沉重,战争的阴影被更有生命力的和谐

自然挤到一边。正是这最自然的生命力,给人以生活的希望,这希望,则是杀死战争这妖魔的基础。

(3)延迟法的反复使用, 使得各种牲畜( 只有最后的野猫不是家畜) 接连出场, 成为故事的真正主角。

5、延迟法的作用:①把原本激烈紧张的情节节奏舒缓了下来;

②制造悬念,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③丰富了小说的内容,使故事情节有序展开,人物、事件接连出场;

④增强结果的戏剧效应,丰富作品主题的内涵。

二、典型例题

(一) 文艺评论家和部长

波兰 格罗津斯卡

“你看斯普罗塔新创作的小说怎么样?”部长问道。

评论家回答说:“部长,我认为他创作的小说是好的。”

部长摇了摇头。

“我是说,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好的。”评论家赶忙更正。

部长摇头。

“我说的‘从某种意义上讲’,是针对咖啡馆里那些为数很少的庸俗的知识分子。”

部长摇头。

“确切地说,就是针对那些没有鉴别力的人。刚才我没表达清楚。”

部长摇头。

“总的来说,部长先生,这是一部坏小说。”

部长又摇头。

“当然,也不能全部否定。”

部长摇摇头说:“这衣领真别扭!”

这篇短文在结构上采用了什么方法,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这篇小说采用的是层层推进的线性结构,为了保持这种线性结构,作者往往故意延迟小说的发展(总评)。(分析)部长的频频摇头是作者给小说设置的障碍,在评论家一次次对这一个动作的误读中延迟了小说的进展,而非常有意思的是恰恰是这一次次的延迟使评论家得以有机会表演,从而揭示人物见风使舵、摇摆不定的性格,也揭示了官僚主义对人性的戕害这一主题。

第四单元 情 感

一、解题要领:

1、抓要重点句。常在文末,或在段落的起始句、终结句。 答题时,抓住这些句子,就能把握作者的情感

态度和价值观。

2、抓议论抒情的词句。抓住了文章中的议论和抒情词句,便能把握文章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3、体会对比和烘托的词句。 可以从比较的文字或起侧面烘托作用的文字中去认识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与

观点。

4、 体会描写形象的词句。 在人物的描写或景物的描写中,也不难体会到作者的褒贬态度

注意点:要求具体分析的题目,可结合文章分析,在原文中寻找语句答题:

1. 定区域。先确定题干中的语句在原文中哪个段落,从而划定选择答案的有效区域。

2. 明方向。认真审读题目,弄清所问,找准答题方向,再“瞻前顾后”结合上下文(包括上下段落)进

行分析,找出最切题的语句作答。

二、典型例题:

1、现代文阅读练习(一)第三篇《米开朗基罗的天空》:14、文章最后一段,作者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2分)

答案;抒发了作者对世上最了不起的艺术作品的深深敬佩与赞叹(1分),也表达了对旷世奇才米开朗基 7

罗的由衷崇敬与赞美(2分)。

2.《高考高手》专题十七“文学类文本阅读”第三篇《走进腾格尔》第三题:文章第⑾题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

想感情?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1)对城市“物资”物资生活的不满和批判(举例“用自来水冲洗身上的汗渍和沙粒”“用灯光和

电视照耀空余的生命”“诅咒过得物资” )

(2)对沙漠的不舍和不得不离开的无奈(“像一根骆驼刺把根扎在这里”“像一匹骆驼”“我还得回

到那个世界去”“我没有办法??一匹骆驼”“我只能回到那个世界去”

(3)对未来生活的希望(“让它照亮我的精神”“让灵魂有一个呼吸的地方”

3.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卷《我的世界下雪了》第12题: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作者感情的变化过程,归纳作者情感发生变化的原因。

答案:: 变化过程:前两段表现为轻松、愉悦(1分)到第3段变成了忧伤、难过(1分)之后又转为平静、

积极(1分)

变化原因:因为作者遭受了爱人去世的的打击(1分)更深刻地了解了人生与生死(1分),所以更加热爱大自然,热爱生命。

4. 《高考高手》专题十七“文学类文本阅读”第五篇《这是你的战争》第2题:文中的手帕细节描写表现了任

务什么样的情感活动?请具体说明。

答案:(1)面对洋溢着爱国热情要做志愿者的学生,递手帕的行动表现了孟弗之作为老师的嘉许和关爱。

(2)学生间的递、接,表现了志同道合的同学间的忘形与契合。

(3)师生间的递、接、还,表现了彬彬有礼的师生在民族大爱的召唤下情感的水乳交融。

八、虚构

一、知识梳理

1、虚构的意义

虚构是小说的灵魂,文学的本质,没有虚构就没有小说

虚构意义的本质:一种想象艺术,一种心灵的真实。心灵的真实才是最重要的真实

虚构——编织真实的谎言,追求心灵的真实

2、小说的真实

小说中的真实是一种想象和虚构的真实,是一种真实的谎言。小说最终表达的不是某种事实,而是一种具有审美魅力的真实。艺术的真实固然与生活的真实有关,但艺术的真实绝不等于生活的真实。

3、小说家对待虚构,往往有三种态度。一种是煞有介事,强调自己写的是实有其事,如博尔赫斯;一种是承认自己的小说就是虚构,如塞万提斯;还有一种是还有一种是不承认也不否认,信不信由你,如卡夫卡。

4、【命题形式】

这篇小说显然是一个虚构的故事,请探究其虚构的艺术表现手段及艺术效果。等等。

【答题要领】

从情节、细节或人物本身分析小说所虚构的内容,分析小说通过想象、夸张、变形等手段营造的或映射或荒诞的艺术效果,从而更深地揭示小说的特定主题。(要结合文本分析哪里用了虚构,反映了一个怎样的生活真实)

二、、典型例题:

1、《精练9》《西北风呼啸的中午》15.许多评论常常将余华和卡夫卡联系在一起。请结合文本,谈谈本文与

卡夫卡《骑桶者》之间的相同点。(6分)

参考答案:①卡夫卡的《骑桶者》通过写主人公骑着木桶去借煤遭拒,最后被煤店老板娘的围裙扇起,浮升到冰山区域永远消失的故事。小说虚构了一个“骑着木桶飞翔”的形象,深刻思考了人与社会的不通融性这一主题。

②余华的《西北风呼啸的中午》显示出一种卡夫卡式的荒诞与诡异,小说主人公在一个西北风呼啸的中午步步退让,以致最后被人强行拖去为一个素不相识“朋友”守灵,并去充当死者母亲的孝子。荒诞不经的行为道出了一种心理体验的真实,即人生在世的不由自主和无可奈何的尴尬境遇。

③两部作品都是在虚构辑的世界里描绘“人类生活的一切活动及其逼真的细节”,以荒诞来再现虚构意义的本质:一种想象的艺术,一种心灵的真实。

2、 小说阅读练习《打不碎的鸡蛋》 鸡蛋居然“打不碎”,这显然是虚构的故事,使人想起有异曲同工之妙的

卡夫卡的小说《骑桶者》。请从主题和艺术表现两个方面简要谈谈这类小说的基本特征。

参考答案:主题:突出现实社会生存环境的荒谬冷漠,突出表现世界的异化,人性的沦落和情感的破碎。 艺术表现:立足于丰富离奇的想象,采用夸张变形的艺术的手法,赋荒谬的想象以深刻的象征意味。 8

更多相关推荐:
阅读文献方法总结

阅读文献方法总结txt会计说你晚点来领工资吧我这没零钱你看得出我擦了粉吗虽然你身上喷了古龙水但我还是能隐约闻到一股人渣味儿既宅又腐前途未卜既宅又腐前途未卜你被打胎后是怎么从垃圾桶里逃出来的史上最神秘的部门有关部...

阅读文献的方法总结

1阅读文献的方法总结musercontentaspxid22154根据课题研究方向检索到了大量的文献后如何阅读是一个问题在大量看文献前需要不断总结一些好的文献阅读方法结合一些论坛总结的经验和自己阅读文献实践对文...

阅读方法总结

阅读的重点是培养对语言文字的感受理解积累和初步的运用能力高年级的阅读重点是提高阅读的速度和质量体会词语的感情色彩句子的含义及表达效果揣摩文章的叙述顺序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等语文阅读理解考察的内容包括1理解加点字词...

文献阅读方法整理与总结

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无论是工作中的点滴发现思想火花都应该写下来我和王忠诚院士顾玉东院士的接触中发现他们都有记卡片的习惯病例随访文献观点等等到写作文章时都是现成的材料现在有了电脑但是写文献综述是一个完善知识结构的好...

阅读方法总结

1现代文阅读分析笔记全集第一部分现代文阅读认读与理解能力点击一认读与理解能力基本要求概述二语言知识认读解题点击1书写规范的掌握与运用2近义词反义词的辨识近义词指意思相近词性相同的词语反义词指意思相反或相对的词语...

阅读文献的方法总结

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论文论文题目阅读文献的方法总结课程名称经典文献与阅读姓名杨冬爽学号20xx102142专业植物学年级20xx级院所生命科学学院年月日20xx年9月1日研究生课程论文评价标准东北师范大学研究...

散文的阅读方法总结

20xx届高三语文复习之答题技巧一散文诗歌阅读的考点1理解词语句子的含义2筛选整合信息概括能力3文章的结构思路中心4鉴赏形象语言表达技巧5评价文章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二答题基本方法1通读看文章标题常是内容的...

小说阅读中场景或景物描写作用的总结

小说阅读中场景或景物描写作用的总结在小说开头功能1给全篇定调使得叙述更舒缓自然或顺理成章2营造特定的意境与渲染特定的气氛以感染读者或人物在人物出场前其功能导引人物出场置于小说某个情节作用可能是推动情节发展为刻画...

现代文阅读的方法总结

概括文章方法段意合并法课题补充法摘录删减法标题的作用作为线索贯穿全文概括文章内容点明文章中心设置悬念引起读者兴趣作为情感触发点人物赏析步骤通读全文把握感情褒贬找句子并分析寻找符合感情色彩的词语提炼整合答案1从分...

何威威六级阅读做题方法理论总结

何威威六级阅读做题方法理论总结深度阅读的方法靶向阅读目标阅读三个要素一个逻辑一靶向阅读一三个要素命题原则针对文章内容关键词针对题干题型针对题干细节主旨推论语义观点态度是非判断1命题原则lt1gt转折处butho...

考研英语阅读方法经典总结(非常实用)

考研阅读的基本解题思路四步走第一扫描提干划关键项第二通读全文抓住中心1通读全文抓两个重点首段中心句核心概念常在第一段常在首段出题其他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其他部分略读有重点的读2抓住中心用一分半时间思考3个问题文章...

小说阅读考点总结

小说阅读考点总结一关键词环境情节人物主题二具体考查角度1把握故事情节2揣摩人物形象3赏析环境描写4概括小说主题5分析写作技巧6品味语言特色一文章构件的一般作用1题目写作对象文章体裁其它重要内容2开头开篇点题总领...

小说阅读方法总结(1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