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地理学野外实习报告

时间:2024.4.21

人文地理学野外实习报告

学校:安顺学院

系部:资源管理与环境科学系

专业:地理科学

班级:20XX级地理科学本科班

指导教师:

学生:***

一、总体计划

(一)实习时间: 20XX 年 6 月 19 日至 20XX年 6 月 23 日

(二)实习地点: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主要包括黄平县飞云崖、施秉县云台山、镇远县城、雷山县西江千户苗寨等)

(三)实习方式:集中实习

(四)实习目的:

人文地理学野外综合实习是高等院校地理科学专业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的教学内容之一,观察与实践是学习、研究地理学的重要方法,因此,野外工作对于人文地理学就有着重要意义。人文地理野外综合实习的目的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印证课堂上学习的本专业的基本知识,培养并提高学生对人文事象的观察和独立研究的能力以及运用专业理论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收集实习地第一手资料,为解释相关人文事象的空间特点,探索人地关系规律做准备工作;

第三,发现新的问题,激发新的研究视角和兴趣点,培养科学探险精神。

第四,开阔视野,增加阅历,为将来从事中学地理教学、管理、及相关专业研究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

此外,人文地理学野外实习还可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增强其建设祖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五)实习方法:

1、调查法。通过对实习对象的观察、记录、访问调查、意向调查和资料分析,总结调查区域或对象的地理规律,为提高研究水平奠定基础。

2、定量研究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3、地图法。利用已有的地图资料,进行专业分析。

(六)实习的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包括:人类活动和地理环境的关系;不同地区人文景观的差异性与相似性及其形成原因;聚落的形成发展、作用及辐射范围;乡村的形成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城市地域结构与功能分区;旅游者空间活动规律;旅游资源调查评价;旅游容量与旅游影响分析等。

(七)实习行程安排:

 20XX 年 6 月 19 日:安顺学院 ->黄平飞云崖 ->施秉县城

 20XX 年 6 月 20 日:施秉县城 ->云台山 -> 施秉县城

20XX 年 6 月 21 日:施秉县城 -> 镇远县城

20XX 年 6 月 22 日:镇远县城 -> 雷山西江千户苗寨

20XX 年 6 月 23 日:雷山西江千户苗寨 -> 安顺学院

(八)指导教师:

二、具体实习内容

(一)实习地点一:黄平县重安江三桥、飞云崖

1.时间: 20XX 年 6 月 19 日

2.实习地点概况 

飞云崖,亦称飞云洞位于黔东南自治州黄平县城东北12公里处。为贵州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明朝正统八年(1443)始建月潭寺,后经历代增修扩建,遂形成一组宗教建筑、民族建筑和园林建筑相间的别具特色的古建筑群,赢得了"贵州第一古刹"、"黔南第一洞天"等殊誉。"在贵州名胜中,飞云崖是文献记叙和游人题咏最多的一处,至今还保留着丰富的诗文、联语、摩崖、碑碣,故人们又将其誉为贵州的"文化富矿"。2006年05月25日,飞云崖作为明至清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我们10地科全体同学在飞云崖停车场下车,向左走大概100米就到"黔南第一洞天"牌坊前,由我班班主任张老师为我们介绍了关于飞云崖的概况。

3.实习具体过程:

3.1贵州民族节日文化博物馆

贵州民族节日文化博物馆占地面积2405平方米,筹建于1984年,1987年12月31日正式开馆,历经二十三年,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在县委、县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多方共同努力,于2009年被批准为国家第二批免费开放博物馆,并于2009年12月22日正式向广大群众免费开放。

馆藏有贵州境内苗、布依、侗等17个世居少数民族的节日文化实物数千件及大量文字、图片、音响等。陈列的100余件实物,是贵州少数民族之精华文物。展厅分布于大佛殿正殿及其两厢内,采用展板、实物相结合,动态与静态展示相结合,展板采取图文并茂的方法。展出内容不仅涉及贵州少数民族民俗性、生产、祭祀性、年节性等多个方面。

3.2飞云崖月潭寺牌坊

牌坊坐西向东五间三层檐式砖 石结构,始建于明代,是飞云崖较早修建的古建筑之一,后经多次修茸,现已成为贵州众多古牌坊中最具特色的牌坊之一,成为了飞云崖西部建筑的代表,从建筑学角度来说,此坊集中西方文化于一体,伦理文化上集佛、道、儒三教合一的艺术画壁。建筑风格上改变了中国传统楼式牌坊的传承性,它将传统的码头墙层檐式结构改为了这种带弧形和菱形及 假窗结构的欧式建筑风格,雕塑的动物是西方佛文化中盛传的一些四不像和怪兽。牌坊是以红色为底色,并由五颜六色的彩绘图案点缀而成,独具风格的彩绘泥雕图案,体现了西方文化的特性。因此,此牌坊具有中西文化合壁的一面。

4.实习总结:

4.1考察重安 “三朝桥”总结

通过参观“三朝桥”,认识到“三朝桥”是历史变迁的见证,也是不同时代物质文明的标志。人类在不断的进步,社会在不断的发展,历史在不断的前进,也显示了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它不仅反映了当时的建筑水准、材料、技术、设计理念等大量信息,而且还蕴藏了不少的奇闻逸事,具有很高的观赏和研究价值。应该保护和开发“三朝桥”,让“三朝桥”发挥贵州旅游线东线上一道靓丽的风景,带动重安江周围经济发展。

4.2考察飞云崖总结

4.2.1贵州省少数民族文化价值

贵州省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少数民族勤劳朴实、勇敢智慧。少数民族文化内涵丰富,民族节日多且意义不同,特别是苗族、布依族和侗族文化。在黔东南主要是苗族,抓住苗族文化,大力发展民族文化旅游,促进旅游业发展,带动其他相关产业发展,提高当地经济收入。

4.2.2中西文化融合

飞云崖景区里的宗教建筑、民族建筑和园林建筑相间的别具特色的古建筑群,传承中国古代建筑文化风格。月潭寺牌坊集中西方文化于一体,伦理文化上集佛、道、儒三教合一的艺术画壁。建筑风格上改变了中国传统楼式牌坊的传承性,结构为弧形和菱形及假窗结构的欧式建筑风格,雕塑的动物是西方佛文化中盛传的一些四不像和怪兽。牌坊是以红色为底色,并由五颜六色的彩绘图案点缀而成,体现了西方文化的特性。因此,此牌坊具有中西文化合壁的一面。可以看出在少数民族生活区,少数民族文化在历史上与西方文化密切相连。

4.2.3地名的命名

“飞云崖”得名于这里的一块巨大的、如同云朵的钟乳石;黄平县的土壤颜色为黄色、山间坝子平坦,命名为黄平。从而学习到一些地名的命名是以地理事物或自然物命名。 通过考察这两处的景观,可以看出黄平县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待开发的旅游资源多,在未来,旅游业成为黄平县经济增长的一大优势。

(二)施秉云台山

1.时间: 20XX 年 6 月 20 日

2.实习地点概况

云台山位于施秉县北部,距县城区13公里。云台山风景区是舞阳河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主要组成部分,由云台山、外营台、轿顶山及大田垴等群峰组成。面积约210平方公里,主峰团仑岩海拔1066米,突起于群山之间,因山形“四面削成,独出于云霄之半”,山巅如台,加之云雾缭绕,故名云台山。云台山是拥有600年历史一座佛教、道教胜地,鼎盛时期有僧人206余人,善男信女成千上万。随着岁月的流逝,佛、道教的影响逐渐湮灭,云台山便遁人了空寂和宁静。现保存有周公庙、徐公殿及诸多摩崖石刻景点。

人文地理学野外实习报告

云台山以原始自然生态、天象奇观、奇峰丽水、佛教遗址、道教古刹等自然和人文景观为特色。面积47平方公里。分为云台山、排云关两大旅游片区,规划景点有云台山主峰、拜经石、道庵井、财神庙、印头阁、野牛洞、盘藤道、笔架山、老虎背、徐公殿、周公殿、渡云桥24处,山间珍稀等植物近400种,珍贵等动物近百种,被称为“植物宝盆、动物宝库”,是贵州东线探险寻幽的旅游宝地。

3.实习具体过程:

20XX年6月20日一大早,我们便从施秉县城驱车出发,经过半个多小时的车程,便到了素有“植物宝盆、动物宝库”之称的云台山风景区。经过一番调整,老师讲解、训话,至上午10点半,我们便踏上了历经近7个小时的长途跋涉。云台山分为云台山、排云关两大旅游片区,我们先后经过财神庙、拜经石、笔架山、野牛洞、盘藤道、老虎背、渡云桥、徐公殿、周公殿等。

(1)财神庙位于景区大门往前100米处,是供奉财神爷的地方,庙内住有道士,是该财神庙的管理人员。财神庙为当地居民出资所建,其背山临水,山水相映,其水为人造池塘,池中有亭,其一砖一瓦不仅透露着财运通达之祥兆,更是隐有古人风水学格局。

(2)笔架山:由财神庙西行经樱桃湾处登山,登至山顶,前面一座巨大的孤峰耸立在游客面前,石峰顶部中央凹下,好像搁笔的笔架,名“笔架峰”。

(3)老虎背:过笔架峰后,顺石级经野牛洞,沿着绝壁栈道前行,风光既险又秀。在绝壁突出处,建有观景台,前方可见一排巨大的石峰,如刀削斧劈,兀立于深深的峡谷之上,如一扇巨大屏障,此景曰“屏扇崖”,过屏扇崖景点和铁索桥,便攀上了老虎背景区。这一带,游览小路沿山脊修筑,两边是深达数百米的深谷,十分险峻,但林木蓊郁,景色又极美丽。

(4)渡云桥始建于明代,从桥上可看见云台山峰顶,渡云桥一带,林木葱茏,古树参天,桥下溪水清澈见底,环境幽静,是游人停步休息的好地方。

(5)周公殿位于渡云桥往山上50米处,其殿内供奉有道教先知周公,左右为道士住房与修炼房,四周森林茂密,唯殿前平地无任何树木。此殿位于峡谷之侧、半山之上的森林中,上可见云台山顶,下可闻溪水奔流,一山一水一谷一林一殿一桥,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与自然相互敬畏,当代地理学一直追寻的正确人地关系,早在若干年前便被古人所运用。

(6)云台山顶徐公殿:从渡云桥登上云台山,要爬高400米,沿小路拾级而上,同腰处有一拜经台,从侧面看去,形似一只巨型双脚古鼎,脚粗半米许,却支撑着数吨重的巨石,惊险奇绝。登上山顶,是一个巨大的平台,正中央建有“徐公庙”。殿内住有道士三人,其师一人,徒两人,师云游未归,而两徒镇守山门。大殿路口处有一古树已有6500年的历史,至今依然郁郁葱葱,完全见证了云台山沧桑变化几千年。

下云台山返回至渡云桥,按计划路线翻过山坡,经滴水观音、头道灵关下山,回到巫水关停车场。到停车场是已是下午5点过,准备一番,驱车返回施秉县城。

4.实习小结:

经过一天的长途跋涉,游览了云台山大多数自然与人文景观,无论是老虎背的险峻还是铁索桥的实用,又或是周公殿、徐公殿充满历史气息的人文事象,都让我们感受到了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是这个世界上最奇妙的组合。从地理学角度来看;云台山的自然与人文关系,突出了人地关系,显示出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从人类学或人文地理学的角度来看,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相互影响,人类的生存繁衍、人口的移动、宗教的发展都与自然环境密不可分。而对于我们来说,将近七个小时的长途跋涉不仅仅是收获了地理学知识,而且对磨砺我们的心智、培养吃苦耐劳、勇于探索自然的精神有积极的效果。

(三)实习地点三:镇远县:镇远古镇

1.时间: 20XX 年 6 月 21 日

2.实习地点概况

镇远古镇是一个多元化融合的古城,汉民族与侗族等20 多个少数民族、和睦相处,中原文化、荆楚文化、巴蜀文化、吴越文化、闽粤文化、土著文化与城外文化的融汇,使镇远成为多民族、多宗教、多社会的博物馆,被专家称为“世界文化保护圈”。

镇远古镇位于舞阳河畔,四周皆山。河水蜿蜒,以“S”形穿城而过,北岸为旧府城,南岸为旧卫城,远观颇似太极图,因此而得名太极城。两城池皆为明代所建,现尚存部分城墙和城门。城内外古建筑、传统民居、历史码头数量颇多。城东的青龙洞,是一组规模极其宏大的明清宗教建筑群,其间既有佛教寺庙,又有道教宫观和儒家祠庙,三教合一,蔚为壮观。如今古镇为旅游胜地有: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镇远、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舞阳河、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青龙洞、国家级舞阳河镇远水利旅游风景区等景区。

3.实习具体过程:

3.1舞阳河

当车子缓缓驶入镇远县城,映入眼帘的的是舞阳河。舞阳河以高峡平湖、瀑泉飞流、喀斯特为主体;山色水韵风光迷人。“破镜重圆”半含水中半露峥嵘;鸳鸯夫妻结队戏水,情深意浓;奇妙的三叠水、珠落玉盘直泻深潭;喊泉神灵有喊必应,呼之水出、止呼水隐;石峰神形如“孔雀开屏”、形态逼真;“大圣师徒”前往探幽,忙里偷闲,“面象山”浑然天成,鬼斧神工,整个景区一湾一画,一步一景,令游人忘返流连。

3.2青龙洞

青龙洞有“黔东第一洞天”的美誉,古建筑大多始建于明代中期有着两千多年悠久文化。“青龙洞”,其实并非单纯指洞穴,而是对建在险峻逼仄中河山青龙洞悬崖绝壁上一大片楼宇亭阁的统称。青龙洞多重古寺庙、古楼阁依江而建,覆洞而镶,面水而立,凭桥连城,巧夺天工。由青龙洞、中元洞、紫阳洞、石寿宫、香炉岩、祝圣桥等古建筑组成,这些古建筑群或依崖傍洞,或贴壁凌空,层层叠叠,皆结构精致,考究典雅,素称“黔东第一洞天”。

人文地理学野外实习报告

3.3府城垣

人文地理学野外实习报告

镇远府城垣,位于镇远县城北石屏山山顶上,建于明代初期。 府城垣北跨石屏山顶几个山头,东起于石屏山东段的悬崖之顶,顺山势起伏延伸向西直至天后宫西侧下石屏山西段南麓至水北岸。府城垣全长2公里,高5米,宽2.8米,沿北侧砌成垛口,共有间隔一致的英垛口76个,每个垛口0.7米见方,上有2米宽可作行人道用。城墙全系正方青石细凿砌筑,凝结材料为糯米石灰砂浆。经过600多年风雨侵蚀,露出部分的石面全部呈青黑色,与城垣周围石质各异。据专家考证,砌筑城垣所用石料,全从山下采集,凿成料石,然后一块一块运上山,整个工程之浩大,令人叹为观止。登临城墙,环顾四周,心中顿生豪迈之情。来到城墙东端,脚下是几十丈高的悬崖边缘,俯睨身下,山岭峡谷之中,青龙洞古建筑群尽收眼底,此时你把酒临风,将宠辱皆忘。

3.4古巷道

镇远古城古巷道狭长幽深,其结构错综复杂,有石牌坊巷、四方井享、复兴享、仁寿巷、冲子巷、米码头巷、紫宝阁巷、陈家井巷。这些交叉衔连、互相达通的巷子,组成了镇远古城生生相息的血脉。古井遍布全程、形状各异、有圆有方。有的形如猪槽,有清澈见地的自然浅井,也有深达余丈的吊井。较有名的四方井、猪槽井、琵琶井、陈家井、园觉井、南门沟味井等。古井春夏秋冬盛泽不涸,且水质极佳,甘冽爽口。

4.实习小结:

镇远古民居既有江南庭院的风貌,又有山地建筑的布局,这种江南与山的的完美古民居结合,使镇远的名居成为中国建筑史上的奇迹。其中“歪门邪道”是镇远的民居建筑中独具特色之处。全班同学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自行“歪门邪道”穿古巷、看十二座古码头、访古民居、感受古城的古风古韵,体验古城百姓平静而悠闲的生活。

镇远是一座充满崇尚山水、崇尚文明、崇尚文化、崇尚和谐精神基调的古城。长期以来,中原文化、地方民族文化、域外各国文化在这里相互渗透、交融,形成了独特包容性文化,有“传统文化迷宫”之称。当时地方京剧、花灯戏、河灯、社火的繁荣,商业与军事的格局合理,城外防御军事体系浑然天成,体现了“威镇远方军事的强驽之首”而“云南丽江之末”的军事演变过程。充分发挥了雄霸黔东大门军事堡垒和中国南丝绸之路作用。

(4)实习地点三:西江千户苗寨

1.时间: 20XX 年 6 月 22 日

2.实习地点概况

西江千户苗寨位于中国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东北部的雷公山北麓崇山峻岭中的白水河谷。白水河谷位于千户的最底处,将苗寨分为了2半,这里居住的是苗族西氏支系,其由十余个依山而建的自然村寨相连成片,是目前全世界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是认识中国苗族漫长历史与发展的首选之地,约有1000多户人家,所以称为“千户苗寨”,有苗都美誉,全寨一千二百多户人家,六千多人口。其牯藏节、苗年,闻名四海,西江千户苗寨,一座露天博物馆,展览着一部苗族发展的史诗,成为观赏和研究苗族传统文化的大看台。

3.实习具体过程:

3.1 歌舞表演

6月22下午到达西江千户苗寨,五点钟我们全部去看完带有民族特色的露天歌舞表演, 给我印象深刻的是采茶舞,锦鸡舞,板凳舞,民歌大合唱等。看完精彩的表演夜色已经降临。我们返回住宿的地方品尝传说中的长桌宴。

3.2 长桌宴

苗族长桌宴就是在摆成一排的长桌上举行的酒宴,是苗族宴席的最高形式与隆重礼仪,已有几千年的历史。通常用于接亲嫁女、满月酒以及村寨联谊宴饮、接待来自远方的客人,体现着苗家人好客与热情。西江千户苗寨曾在古街上摆过近300米长的“千人长桌宴”,喜迎新春。苗族长桌宴的习俗是,左边是主人座位,右边是客人座位,主客相对,敬酒劝饮并对酒高歌。我们这个团队当然是没法分主客了,七八十人坐满了两长桌。

长桌宴看着阵容大,似乎菜很多,其实菜是一样的,排着摆。我们吃的长桌宴,当然不会是真正的苗族宴席的菜,能比一般旅游团队好一点儿就不错了。饭吃到一半,苗族姑娘来敬酒了,原来是不门前敬在宴席上敬。她们唱着敬酒歌敬酒,敬酒带着些许“强硬”,这种“强硬”是让大家开心高兴,你不喝,就一边唱一边硬往你嘴里灌,不依不饶。歌调很好听,歌词:喜欢不喜欢也要喝,喜欢嘛也要喝,不喜欢也要喝,管你喜欢不喜欢也要喝,管你喜欢不喜欢也要喝。喝的酒是苗族米酒,甜甜的,带一点儿酸,酒度不低,感觉能有二十来度。还有杨梅酒,我觉得比较辣,度数比较高,还没自家酿的好喝。不过整个敬酒的过程比较好玩。

3.3 苗寨夜景

人文地理学野外实习报告

吃完长桌宴后,我们趁着酒性登上了观景台,在那里我们可以看到对面两座连在一起的小山,形状犹如金字塔。傍晚时分,每家每户都亮起了灯,那夜景的美不知怎么形容,看着游人来来去去,抬头点点繁星,低头繁星点点,真的像一座不夜城,再加上附近KTV传来的优美歌声,这样显得有几分商业气息。总的来说,西江夜景真的很美,印证了余秋雨“用美丽来回答一切”那句话。

3.4 服饰

西江苗族主要穿长袍,包头巾头帕,颜色都是黑色的,故称“黑苗”,也称“长裙苗”。他们美丽的服饰上有许多图案、图腾,而这些图案、记载着他们的历史及图腾代表着他们的象征物,其中牛角就是一个重要的图腾。他们的服饰大多配有银,还有比安装与圣装之分。以歌舞传承文化,以服饰记载历史,服饰是他们穿在身上的史书,学者称其为“穿在身上的史书”。

3.5 建筑

到了西江,映入我们眼帘的就是吊脚楼,在西江千户苗寨苗族的吊脚楼也吧苗族的建筑体现的淋漓尽致,建筑主要以木质的吊脚楼为主,为穿斗式歇山顶结构,一般为三层的四榀三间或五榀四间结构。底层用于存放生产工具、关养家禽与牲畜、储存肥料或用作厕所。第二层用作客厅、堂屋、卧室和厨房,堂屋外侧建有独特的“美人靠”,苗语称“阶息”,主要用于乘凉、观景和休息,是苗族建筑的一大特色。第三层主要用于存放谷物、饲料等生产、生活资料。

4.实习小结

千户苗寨是中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房屋密度最高、最有观赏和研究价值的吊脚木楼建筑群。作家余秋雨曾评价西江“用美丽回答一切,看西江知天下苗寨”。参观原始的民族建筑,吊脚楼群、苗寨梯田,深入苗寨,走家串户,了解苗家人的生活以及风俗习惯。观看盛大、隆重的苗族歌舞表演(如铜鼓舞、板凳舞、锦鸡舞、苗族飞歌…)长桌宴上苗家姑娘以酒示敬,以酒传情,热情款待。主要了解苗族的民族风俗、建筑、服饰等,进一步加深对人文地理民族、民俗部分的理解。

三、总结

这次考察内容主要是人文地理,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通过这几天的人文地理实践学习,我觉得无论是在理论知识学习方法还是实践方面我们的综合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我们对飞云崖、云台山、镇远古城和西江千户苗寨有了崭新的认识,开阔了我们的眼界,拓宽了我们视野,这不仅有利于我们更深入的理解书本中的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这对于我们以后的学习以及教学有很大的帮助。此次考察让我们明白,我们要明确中心,繁而不乱,精而不少,要多思考,要多讨教,理论知识联系实践,在理论的指导下去正确地科学实践。总而言之,此次考察既是课堂知识的验证也是延伸,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初步人文地理考察的方法,怎样看待人文现象。

此次实习的地方,我们可以看到博物馆展现的贵州各少数民族的服饰展览以及其特别节日的风采展,看到他们的文化的来源及发展现状;在千户苗寨可以看到真正的真人服饰,真正亲身感受到苗族的待客热情之情以及他们的特有的文化底蕴。在镇远看到到其依水沿河发展起来的古城,看到它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以及其是如何吸引游客到此旅游并带动经济的发展。这次考察我们经历了好多新鲜事物,学会了成长收获了自信,更难忘的是,在艰苦的路途中同学之间学会了互相扶持,共同进步共同分享。虽然考察已经结束了,但我们的生活到处都有人文地理的影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们要抱着活到老学到老的态度学下去,并不断地实践着,不对拓宽我们的知识面和视野。

更多相关推荐:
地理野外实习报告

地理野外实习学院生姓名班级学号提交日期报告命科学与化学学院段明生07科学教育一班2720xx10620xx年5月25日1234

人文地理野外实习报告

人文地理野外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1.通过对实习区域人文地理要素、现象及综合景观的观察、感知和分析,深化对人文地理各学科相关理论知识的认识和理解。2.通过对实习区域人文景观形成机制以及人地关系的探讨,初步掌握综合…

庐山地理野外实习报告

庐山野外综合自然地理实习报告探矿者实习目的1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2认识土壤的剖面地形分布规律及其野外观测技术3认识常见的地貌类型并掌握其特征及形成的原因4认识常见地质现象和岩石并判别5认识植被的地理分布规律实习...

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

自然地理野外综合实习报告尧山地区地然地理野外综合实习报告第一部分序言一实习区域概况1地理位置石人山地区位于平顶山市鲁山县西尧山境内地处伏牛山东段东坡11211E11217E3317N3345N南临南召县西北连嵩...

区域地理野外实习报告

区域地理野外实习报告院系班级姓名导师日期目录一实习目的及行程介绍二区域简介1235月11日晴镇平石佛寺五道幢化山村1镇平石佛寺2五道幢3化山村5月12日晴荷花洞宛西制药西峡水泵厂1荷花洞2宛西制药3河南西峡汽车...

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

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对峨眉山玄武岩柱状节理的认识系别班级学号姓名指导老师对峨眉山玄武岩柱状节理的认识一实习地点峨眉山龙门硐地质剖面保护点如图12图1龙门硐地质剖面保护点图2玄武岩柱状节理出露处二实习时间20xx...

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报告

自然地理学实习报告1实习的目的要求和时间安排11目的自然地理学具有基础性综合性系统性的特点是一门既有理论深度同时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野外实习对我们来说是一次启蒙教育是以认识为重点的自然地理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自然地理综合野外实习报告

自然地理综合野外实习报告概述本次自然地理综合野外实习活动是在20xx20xx学年大二地理课程的气象土壤植物综合自然地理等课程学习完成后于20xx71020xx714在陈智文老师和张立峰老师的带领下和全体09级地...

地理野外实习报告

红水河水文站381028189N1024529562E高程1407m红水河是石羊河八条支流水系之一发源于祁连山出山进入平原形成地表水和地下水从武威到此处是有扇中到扇源由于基岩倾斜泉眼出露形成红水河石羊河的水系有...

自然地理实习报告

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学院资源学院专业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班级资环1101姓名学号指导老师关英斌李海梅目录前言第一章交通位置及自然经济状况一邯郸市二昌乐县三青岛市第二章地质一地层二构造三岩浆活动第三章气候一邯郸...

自然地理实习报告 2

自然地理实习报告指导老师赛西雅拉图海春兴一野外实习目的及要求通过实习一方面获得基本自然地理现象的感性认识巩固和加深课堂所学知识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功效另一方面在自然地理野外工作方法和技能方面受到初步训练培养和提高...

人文地理实习报告—云南 2

云南人文地理实习报告以大理人文地理环境为例一实习内容根据人文地理实习内容本次人文地理实习地区为云南地区主要为云南路南石林和乃古石林以及大理城重点考察研究石林地区的喀斯特地貌喀斯特自然环境特点喀斯特溶蚀湖泊喀斯特...

地理野外实习报告(4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