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格式

时间:2024.4.20

20xx年暑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报告题目 网络商务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和改变 实 践 人 张慧慧 所属学院 山西省工商学院商学院 学 号 201415024230 年 级 2014级 班 级 14工商管理二班

山西工商学院

20xx年8月 20 日

1

2

暑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格式

社会实践周期表(实践日志)

暑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格式

3

4

暑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格式


第二篇: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范本)


思想政治理论课

学生社会实践报告书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20##年 1月5日


目  录

第一部分 《广州市城中村改造与和谐社会构建》可行性分析报告…………(3)

一、本课题的研究背景……………………………………………………………(2)

二、本课题国内外研究情况述评及选题意义……………………………………(4)

三、相关概念的界定………………………………………………………………(6)

四、本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思路与方法………………………………………(7)

五、本课题研究的重点、难点……………………………………………………(9)

六、本课题研究的组织工作方案和进度计划……………………………………(10)

七、本课题研究的前期基础及主要参考资料……………………………………(10)

八、本课题的调研计划……………………………………………………………(11)

九、研究成果的预计去向及使用范围……………………………………………(13)

第二部分 《广州市城中村改造与和谐社会构建》研究报告…………………(13)一、研究的缘起、目的和意义……………………………………………………(14)

二、广州市城中村改造的现状和问题……………………………………………(15)

三、广州大学城四个“保留村”的相关资料………………………………………(15)

四、调查问卷与调查对象…………………………………………………………(19)

五、调查结果分析…………………………………………………………………(21)

六、结论及建议……………………………………………………………………(22)

第三部分 《广州市城中村改造与和谐社会构建》问卷样本与访谈记录……(25)一、《广州市城中村改造与和谐社会构建》调查问卷样本………………………(25)

二、《广州市城中村改造与和谐社会构建》访谈记录(节选)……………… (29)

三、相关图片………………………………………………………………………(31)


华南理工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生社会实践

《广州市城中村改造与和谐社会构建可行性分析

 


一、本课题的研究背景

“城中村”是在传统二元体制的束缚下,快速推进城市化、工业化过程中出现的特殊产物。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中村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城乡统筹发展、和谐发展的重要障碍,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未来几十年是中国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高峰期,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必将出现大量的城中村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关系到中国城市现代化的成败,关系到社会的长期和谐稳定与可持续发展。。

广州市“城中村”现象比较突出,目前有138条城中村,普遍存在“脏乱差”、治安环境复杂、火灾隐患较多等问题,与广州市城市经济、社会、空间发展极不协调。 广州市对“城中村”改造采取“先行试点,积极稳妥,逐步升温,不出乱子”,“谁投资、谁受益”,“一村一策”等的办法摸索城中村改造的路子。通过在“城中村”推进新居建设试点、启动改造立法工作、落实消防安全整治任务、加强公共配套设施建设等,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城中村”进行改造。中共广州市委办公厅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城中村”改造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尽快在广州市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现代中心城市的要求。按照“谁投资、谁决策、谁收益、谁承担风险”切实落实企业投资的自主权,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以独资、合资、合作、联营、项目融资等方式参与经营性的公益事业与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广州按照计划,20##年除了启动猎德改造以外,还将对冼村、谭村、杨箕、康乐村进行改造试点。20##年10月,随着猎德村的拆迁,广州城中村改造大幕已经拉开。

另外,据中新网10月6日电,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有望部署再从农村发力,吹响深水区改革攻坚战的号角。有消息称,本次全会将聚焦农村改革发展问题,土地制度、粮食安全、城乡一体化等热点议题众所瞩目;胡锦涛9月30日考察小岗村时,更定调新“土改”,允许流转土地经营权。因此,十七届三中全会有望将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正式写入中央文件,催生更多财政惠民政策在重庆、成都等率先展开的“城乡综合配套改革”,探索调整城乡二元结构,统筹城乡发展,发展农村公共事业,改变农民公共资源分配中的弱势群体地位。确保农民享受教育、医疗、社保等平等权利,乃至选举权、监督权等民主权利。由此可见,广州市的城中村建设将迎来政策面上的春分。有了中央的最新精神加上广州市已有的实践经验,相信广州市将在城中村改造与和谐社会的构建方面走上一条快车道,更多的城中村居民将获得更多的实惠。

二、本课题国内研究情况述评及选题意义

(一)国内研究情况述评

学界对城中村改造的研究是比较丰富的,主要是集中在建筑学界和公共管理学界。

蓝宇蕴以广州市城中村为例研究了城中村改造的社会基础问题,认为城中村改造牵扯多层面利益关系,是个需要谨慎对待的问题。城中村改造至为关键的问题是,需要顾及到城中村赖以形成和维系的基层性、民间性社会因素,即要考虑到城中村改造的社会基础。该社会基础,主要包括城市流动人口的居住及生活问题、城市化农民的利益机制,以及城市生存型经济方式的存在和发展空间问题。如果没有这些问题的妥善处理,改造充其量只是治表之策,最终难免陷入困难境地。另外,蓝宇蕴还与张汝立以广州市石牌村为例的研究探析了广州市城中村问题的成因。

黎云、陈洋和李郇等人以广州车陂村为例,由外而内地对城中村空间进行解析,指出城中村是城市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空间类型,具有被挤迫和封闭的外部空间特征;同时在发展过程中,城中村仍然保留了传统村落的空间结构,体现在混合的功能使用、以公共空间为核心的村落肌理以及场所的文化传承上,这是城市空间多样性的重要内容。在此基础上,从内部空间的整理和外部空间的渗透两方面对城中村的改造提出建议,以期促使城中村空间由封闭走向开放,最终成为城市空间的一个部分。

曹东和蔡荣军通过对城中村形成的原因、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城中村改造的对策。运迎霞和常玮通过剖析我国“城中村”改造过程中多方利益主体的博弈关系,分析借鉴深圳、珠海、厦门等地“城中村”改造实践经验,从构建多方利益主体的和谐关系角度出发,探究力求多方和谐与共赢的“城中村”改造策略,指出“城中村”改造应多方协作,以一种积极的态度去探究相应的规划政策和引导措施,力求达到城市与乡村、政府与市民、人与社会、自然等的和谐与共赢,为我国“城中村”改造提供对策建议。

上述研究的不足在于:

第一、没有将城中村改造与和谐社会的构建相结合进行研究;第二、没有提出切实可行的、兼顾各方利益并且有利于和谐社会构建的城中村改造方案;第三、大学城中的保留村存在特殊的情况,以上研究并未对此具体情况进行深入的探讨和实证分析;第四、近两三年内国家有关土地的法律和政策有重大的调整,以往的研究未能考虑到法律政策环境的变化。

(二)选题意义

理论意义

第一,有助于弥补已有研究之不足,使城中村改造有关的理论体系更加丰富和完善。

第二,有助于推动有关和谐社会建设背景下的城中村改造问题的研究,将城中村改造放在一个更大的时代背景中,充分考虑弱势群体的保护问题,为和谐社会的建设添砖加瓦。

第三,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一定得实证数据支持。

现实意义

本课题在党中央国务院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理念、广州市即将举办亚运会的社会背景下,以大学城四个保留村作为“切片”研究城中村的改造与和谐社会的构建课题,尝试为有关决策部门提供有参考价值的改造思路和理念,促进和加快广州市构建和谐社会的步伐,同时为广州大学城环境的改造和校园文化的完善带来新的契机。

三、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城中村

“城中村”是城市规划区内未完全向城市转型的原农村社区,是在急剧的城市化过程中,原农村居住区域(包括土地、房屋等要素)、人员和社会关系等就地保留下来,没有有机参与新的城市经济分工和产业布局,仍然以土地及土地附着物为主要生活来源,以初级关系(地缘关系和血缘关系)而不是以次级关系(业缘关系和契约关系)为基础形成的社区。

(二)和谐社会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种美好社会,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种社会理想。中外历史上都产生过不少有关社会和谐的思想。进入21世纪后,中共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并将其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中共十六大报告第一次将“社会更加和谐”作为重要目标提出。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任务的提出,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规律的新认识,也反映了党对执政规律、执政能力、执政方略、执政方式的新认识,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重要思想指导。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学界对于“和谐社会”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与国家相对应的是狭义的社会,指的是与政治活动、经济活动相区别的,以人的生活为中心的广泛领域。我们党提出的和谐社会中的“社会”,是指狭义的社会。这一点学者们的看法是基本一致的。对和谐社会的理解,主要有四种不同的观点:

  观点一:“和谐社会”就是说社会系统中的各个部分、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协调的状态。

  观点二:和谐社会就是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用社会学的术语来表达就是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社会。这种观点是从社会学的视角提出来的。

观点三:和谐社会是一种有层次的和谐,其核心层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即人与人的和睦相处。其保证层是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协调发展。

观点四:和谐社会这一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和谐社会主要是指,社会同一切与自身相关的事情保持着一种协调的状态,包括社会与自然环境、经济、政治、文化之间的协调,等等。实际上,广义上的和谐社会几乎就是科学发展观所关注的全部内容。狭义上的和谐社会主要是指社会层面本身的协调,是科学发展观所关注的一个相对单项的问题。我们现在所谈论的和谐社会是狭义上的和谐社会。

三、本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思路与方法

(一)基本内容

 一部分:广州市城中村问题的由来、发展与现状

    1、城中村问题的由来

2、城中村问题的发展

3、城中村问题的现状

第二部分:广州市城中村改造的机遇与挑战

  1、十七大有关新农村建设的最新指导精神

2、国家法律与地方规章对城中村改造提供的最新的法律与政策支持

3、广州市城中村改造的成功范例以及经验积累

4、正在改造之中或预备进行改造的城中村居民的主要关切点以及解决思路  

第三部分:城中村改造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1、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

2、城中村改造与和谐社会构建的统一

3、未来发展的思路与展望

(二)基本思路

本课题试图以广州市城中村改造的现状与最新进展为主线,通过对已有实证材料的梳理,利用“解剖麻雀”的方法进行个案研究分析。运用叙事、采访笔录、研究发现等手法,探讨在广州市城中村改造过程中,寻求改造与保护、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路径,实现城市现代化与构建和谐社会的统一。找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解决城中村难题的思路和方法。

(三)主要研究方法

研究的具体方法取决于研究事项的性质、研究的预期目标以及对象之间的沟通能力等因素。针对广州市城中村的实际情况,我们主要采用具有的系统、面大和高效率等特点问卷调查法和个别访谈。同时,辅助采用综合法的考察参观方法,并使信息之间相互印证,包括:阅读文献资料、实地/参与观察。

1、问卷调查法

问卷调查法具有系统、面大和高效率等特点,本次调查对象是猎德村以及大学城四个保留村的村民。采用随机抽样和整群抽样相结合的方法选展开调查。具体的做法是:在每个城中村中发放300份。现场做答、现场回收。全部的问卷数据由调查员检查核实后输入计算机,利用spss10.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在课题研究过程中主要运用频率统计、交叉分析、相关性分析和卡方检验等。

2、现场访谈

在对被调查对象及其一般性和共同性获得基本和大致了解之后,有选择地选取一些个体进行分别访谈。方法是对广州市市府有关主管部门、各个城中村村委和有关负责人进行专门访问。对城中村居民进行个别随机访谈。

3、文献研究法

在研究过程中收集的文献资料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十七大以及十七届三中全会有关农村建设的最新文件。(2)我国物权法、土地管理法、村民自治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3)广东省以及广州市有关城中村改造的地方规章以及其他规范性文件。(4)全国范围内有关城中村改造的经验介绍、相关有关科研成果以及新闻报道等。

4、实地/参与观察

课题组利用宝贵时间对有关城中村进行实地观察。观察内容包括城中村现有状况,包括:居住环境、传统文物保护、体育设施和娱乐设施的建设、自然环境保护、基层管理机构的建设等。这样课题组对于广州市城中村改造的现状有更深刻的感性认识。

四、本课题研究的重点、难点

   1广州市城中村问题产生的深层次原因。

 2城中村改造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如何解决村民的后顾之忧,使农民失去土地后能获得基本的生活保障。

   3广州城中村改造如何与和谐社会的构建相统一。如何在城市化进程中兼顾传统文化以及弱势群体的保护,如何在提升城市的竞争力同时考虑到可持续发展问题。

   4客观、准确地把握城中村居民的切实需要。以全面、客观的调查为基础,对调查结果进行客观的因果关联分析,揭示内在规律,才能作出有针对性、具有可操作性的决策。

五、本课题研究的组织工作方案和进度计划

(一)组织工作

 1、课题顾问:  李太恩(法学博士,华南理工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师)

 2、课题主持人:陈建涛(华南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08级计联班班长)

  3、课题组核心成员:华南理工大学计算计学院、轻工与资源学院、自动化学院20##级本科生若干名。

4、课题组秘书:赵晓明(华南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20##级本科生)

(二)进度计划

1、调查问卷、访谈和座谈的设计阶段(20##年10月)。主要责任人李太恩。设计完成后到华南理工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请有关专家作调查指导。与此同时,对将要参与调查的人员进行调查培训。

2、调查阶段(20##年11月01-15日)。主要完成人为课题组成员。各成员分点负责,到五个城中村做抽样调查。

3、调查数据的统计与分析阶段(20##年11月16-30日)。主要完成人为课题组成员。

4、研究报告撰写阶段(20##年12月——20##年01月)。《广州市城中村改造与和谐社会的构建》——主要责任人为李太恩及课题全体组成员。

6、提交研究成果阶段(20##年02月)。

六、本课题研究的前期基础及主要参考资料

 (一)前期基础

已作调查(20##年9月——20##年2月)。本人主讲《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过程中,就已经连续两次安排学生围绕城中村建设的相关问题进行社会调查,且已完成有关的调查数据的统计。

(二)主要参考资料

1、郑静.广州城中村:形成、演变与对策[0L 广州政府网,2OH02..

2、李培林.巨变:村落的终结[J].社会学,2002(4).

3、 蓝宇蕴.城中村:村落终结的最后一环[J].中国种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1(6).

4、 房庆方,等.城中村:我国城市化进程中遇到的政策问题 J].城市研究,著作:

5、李俊夫:《城中村的改造》,科学出版社,2004

6、李培林:《透视城中村——我研究“村落终结”的方法》,思想战线,2004

7、郭艳华:《论改造城中村的现实途径》,城市发展研究,2002

8、敬东:《“城市里的乡村”研究报告——经济发达地区城市中心区农村城市化进程的对策》,城市规划,1999

9、李钊:《城中村改造途径的思考》,安徽建筑,2001.3

10、吴英杰,罗皓:《“城中村”改造:寻求城市发展与经济利益的协调》,乡镇经济,2004

11、杜杰:《都市里村庄的世纪抉择——关于深圳市罗湖区原农村城市化进程的调查报告》,城市规划,1999

12、刘中一,刘中炜:《城中村改造的经济学思考》,经济论坛,2004

13、田莉:《“都市里的乡村”现象评析兼论乡村城市转型期的矛盾协调发展》,城市规划汇刊,1998

14、罗赤:《透视城中村》,中国经济快讯周刊,2001,37期

(三)法律法规及政府规范性文件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7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规划法》1988

3.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2007

(四)网站:

1.   www.cdi.com.cn/publication/cdi-express-pdf/diex-94.pdf

2.   www.wuplan.com/forum/siteplan/20##-6-23/648.html

七、本课题的调研计划

(一)调研内容

1、广州城中村问题的由来、发展以及将来的演变。

2、目前国家的有关法律与政策。广东省以及广州市有关城中村改造的有关文件精神。

3、广州城中村改造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4、城中村改造过程中村民所关切的主要问题。

(二)调研周期

  20##年10-11月

(三)调研报告的完成时间

 20##年12月——20##年01月

八、研究成果的预计去向及使用范围

    1、为广东省、广州市政府准确把握城中村改造的政策取向和建设思路提供建议和意见。

2、为城中村各村委以及居民参与城中村改造提供参考方案。

3、为其他参与广州市城中村改造的主体如房地产开发商、银行以及法律服务人员等提供统计数据以及量化指标的参考。

华南理工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生社会实践

《广州市城中村改造与和谐社会的构建——以大学城四个“保留村”为例》研究报告


一、研究的缘起、目的和意义

随着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的召开,“构建和谐社会”的观念深入人心,这反映了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对这一命题的提出也反映了中国发展现实生活中许多不和谐因素。我国刚走过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的历程,在这期间,取得了许多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成功经验,也汲取了许多失败的教训,改革的道路依旧任重道远。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在城市的发展和扩张中,城市的结构也发生着不断的变化。城中村问题作为不和谐因素之一,其表现的种种特征涉及到社会、经济、人口、文化、环境、交通治安等方方面面,阻碍着城市化的进一步发展,成为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亟待解决的新问题。城中村问题联系着多方的利益,解决城中村问题也就是构建社会多方和谐的问题,所以城中村问题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

    近些年来国内众多的城市政府,相关管理部门,研究机构,专家学者等对城中村现象及其更新改造问题已经做了大量的探讨和研究工作。例如,城中村现象产生和存在的主要原因,对城市的利弊表现,改造的必要性等。当前,在城中村更新改造中,被普遍接受的思路是:根据城市的自身特点与条件,针对不同类型的城中村,在统一规划的前提下,进行个性化改造。由此可以看出,关于城中村改造一个阶段以来成效的研究调查缺乏,所以我们小组在本次调研中采用调查数据辩证分析和比较分析的方法对广州本地城中村改造的现实状况进行调研,重点是在城中村改造一个阶段以来现有政策的成效,挖掘其合理性和不合理性,以及村民的现实状况,包括生活水平和思想文化水平,并搜集村民的意见和建议,对现行政策进行梳理评估,反映现实问题,力图找出解决目前存在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为今后广州城中村更新改造提出有效合理,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由于采样的地域不广,数量不多,以及调研小组的能力所限,存在一些局限性与不妥之处,但对未来实际应用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二、广州市城中村改造的现状和问题

(一)广州市城中村改造的现状

据统计,在广州市385 平方公里的老八区内,分布着139 条“城中村”,以“条”而不是以“个”为单位来计算“城中村”的数量,表现出“城中村”融入城区的特点。这139 条“城中村”大体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处于繁华市区、已经完全没有农用地的村落;二是处于市区周边、还有少量农用地的村落;三是处于远郊、还有较多农用地的村落。其中第一种类型的村落在广州市139 条“城中村”中约占1/3。这类处于市区的“城中村”土地归村民集体所有,城区管理由村民委员会管理,原住民的户籍身份是村民身村。城中村的村民与其他地区的农民一样,很少参与城市的就业,经济来源主要来自土地转让给市政府时的征地款,土地被市政府使用时的土地使用费和出租所得的房租。经济收入远多于北京市“城中村”的居民,人均年收入超过十万元。

(二)广州市城中村存在的问题

1.缺乏整体规划,建筑混乱

由于历史原因,城中村在发展中缺乏统一规划,整体建筑非常混乱,村内建筑密度高,建筑距离小,建筑环境是“室内现代化,室外脏乱差”。

2.缺乏完善发达的道路交通系统,严重影响城市交通城中村对外交通极不发达,数千人的城中村,往往只有一、两处宽度仅为5、7米的对外联系道路;城中村内部道路则几乎没有,多以房屋间距作为步道,大多只有2、3米,最宽不过5、6米。

3.缺乏配套公共设施

绝大多数城中村均是从城郊或郊区演变而来,没有集中绿地、公共面积,中学、小学、幼托等公建配套不足。

4.市政管线工程薄弱

原来作为村镇聚落时就缺乏供电、电讯、煤气、给排水等市政设施,当演变为城中村时,市政管线也只作了粗糙的配套,且由于缺乏管理,各种市政建设极不规范,随意拉线铺管,留下不少隐患。

5.防灾救护能力差

一方面防洪涝灾害能力下降。另一方面,城中村消防管理几近失控,到处都有出租屋,电线乱拉,一旦发生大火,消防车、救护车无法进入,势必造成严重后果。

6.人口构成复杂,治安隐患多

城中村内既有农村人口,也有城市居民与外来人口,这样就难免鱼目混珠,各种刑事、治安案件层出不穷。

7.产业畸形,没有整体竞争力

城中村的经济一般以房屋出租为主,各种发廊、餐馆、药铺、杂货铺等充满了城中村的主要街道。城中村俨然已成为城市地下“性产业”基地,危害了城市治安与社会风气。

8.违法用地、违法建筑严重

对尚有剩余土地的城中村,村委会擅自将保留耕地出租搞商业以及农民自行违法搭建现象普遍。对于宅基地的审批更是混乱,这几年房屋的建设混乱局面加剧,拆迁改造难度非常大。

(三)广州市城中村改造的基本思路

1.政府统一规划引导,市场主导建设政府不直接介入改造,其一是,如果政府作为改造主体,除了巨大的建设投入之外,还将承受巨大的补偿压力;其二是,政府若作为改造主体介入,将会混淆政府与市场的职能,破坏市场经济的公平竞争原则。

2.统一建设、成片改造,有计划地逐步推进

为了避免再次出现分散建设,杜绝改造单位“把肉吃了,留下骨头”式的零星插建,城中村改造须根据城市规划的统一要求,由城中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开发商统一建设、成片改造。

3.用容积率和地价对城中村改造实行

双重调节按规划容积率分段计收地价,对于不同容积率幅度,应分别实行免除、优惠或全额地价。这样做既给改造单位以适当的地价优惠,又有助于将改造项目的整体开发强度控制在可接受的水平。

4.城中村土地彻底国有化,完全消除改造的产权障碍

在不违反规划的前提下,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确认产权,补办征地手续,使城中村土地成为有偿、有期限使用的可进入商品房市场的国有土地。同时,对违法用地及房屋依法强制拆除,不予补偿,从而彻底解除城中村改造的产权障碍。

5.采取房地产权调换与货币补偿相结合的补偿方式

房屋拆迁补偿有房地产权调换(实物补偿)和货币补偿两种方式。由于广州城中村开发强度很大,且业主普遍倾向于接受实物补偿,因此应实行货币补偿与房地产权调换相结合的方式。

6.设立城中村改造基金,扶持市政配套建设

为扶持城中村改造,政府可设立城中村改造基金,将改造过程中收取的罚款、地价等收益纳入基金。该基金专款专用,主要用于完善城中村的市政配套设施和对改造各村进行宏观调控。

三、广州大学城四个“保留村”改造相关资料

广州大学城位于广州的小谷围岛,小谷围岛位于珠江后航道上,四面环水,长期处于自然状态中。全岛面积近18平方公里,南隔江与番禺南村相望,北与长洲岛相连,西通市桥,东望官山岛。

“大学城”首期工程已于20##年底开工建设,20##年9月投入使用。目前,大学城内市政设施齐备,多条公交线路及地铁已开通,交通四通八达,环境十分优美。首期迎来十万大学生,加上教师、管理人员以及相应的服务人口,已成为广州名副其实的“精英卫星城”。广州市规划局番禺分局为“广州大学城”周边保留村完善配套公共设施,特别为北亭村

、南亭村、贝岗村和穗石村等规划了修建性的详细规划蓝图。在以过规划改造后,这四条保留村的居民将完全脱离第一产业,转向第三产业,居民就业安置问题和建设控制引导问题,将在改造规划中得到体现和解决。届时,这四条保留村将从根本上实现劳动力,土地进入市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化。

根据保留区四村的详细规划及番禺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小谷围岛已全部规划为建设用地。现保留北亭村、南亭村、贝岗村和穗石村等四村供合作投资开发,目前是村镇建设用的;根据广州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穗国房字(2004)744号方《关于支持小谷围保留村改造措施地报告》,提请政府把小谷围保留村地农用地给予保留村最宽松政策,可同意保留村在补交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和有关税费后,将安置村民住房以外地多余部分转为经营性用途,按商品房出售。现根据市政府、市国土房管局、市规划局等相关主管部门地专项政策给予城中村改造将实行一村一政策,同意开发商参与城中村地改造项目,使城中村地改造更具可操作性。

这四条保留村的农用地开始转为建设用地,并经广州市城市规划局同意批准,获准批复各村地详细规划,初定容积率为1.3(如果南亭村取得穗规地证(2005)61号地《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根据有关资料反映该地容积率可在1.8-2.0之间。目前,穗石地块、南亭地块、北亭地块、贝岗地块占地面积分别为558亩、363亩、591亩、179亩,土地性质为集体建设用地,土地性质为集体建设用地,分别位于广州大学城岛内地东、南、西、北方位,距琵洲会展中心10分钟车程,距天河15分钟车程,地理位置优越。改造地块可分为开发区和安置区两部分,开发区建设面积为160-180万平方米(其中穗石地块可开发50-60万平方米,南亭地块35-40万平方米,北亭地块40-50万平方米,贝岗地块15-20万平方米)。

广州大学城四保留村可建筑面积、房屋以及人口见下图:

(图1  广州市四个保留村可建筑面积)

(图2  广州市四个保留村旧房调查情况)

(图3  广州市四个保留村人口调查情况)


四、调查问卷与调查对象

 (一)问卷设计

决定开展此课题研究之后,课题组在20##年9月就开始着手相关的文献研究工作。主要研究的文献有三种:一是关于城中村改造的研究文献;二是关于调查方法的研究文献;三是关于和谐社会的研究文献。通过研读上述三方面的文献,课题组对城中村改造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对调查问卷的设计、发放和实地调查等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除了文献研究之外,课题组还访谈了相关专家,对整个问卷调查有了更为全面的理解和把握。在上述文献研究和专家咨询的基础上,课题组设计了“广州城中村改造与和谐社会的构建——调查问卷”初稿。问卷设计出来之后,又与相关专家进行了专题讨论,并与即将进行问卷调查的访员进行了沟通。每一次交流和沟通之后,课题组都要对问卷进行进一步的修改和完善。问卷共设置题目16条,在结构上包含了以下组成部分:村民目前的生活状况;目标群体对城中村改造相关政策与制度的认识、理解;村民对城中村改造的目标定位;村民对政府有关部门的期待。

(二)问卷的抽样、发放及回收

本次调查的抽样过程考虑到了年龄、性别、身份等因素,采用了非概率抽样中的定额抽样,即按照大学城各“保留村”被调研对象总数的比例,抽取各各“保留村”的子样本数。 

本次调查中,问卷的发放和收回工作得到了各个被调研对象的大力支持,每个村委会都指派干部随同学生调查。此次的抽样是采用偶遇抽样的方式随机发放问卷。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500份,收回1465份,通过筛选及逻辑校验,排除种种情况造成的废卷,我们最终得到的有效问卷是1451份,有效率为96.7%。调查结果在一定程度上放映了四个“保留村”居民对于城中村改造的认知、理解和期待。

(三)调查对象信息说明

样本总体中,性别比例男性占44.4%,女性占55.6%,样本整体男女比为0.8。年龄方面,20-30岁的占13.8%,30-40岁的占23.2%,40-50岁的占28.3%,50-60岁的占33%,60岁以上的占17%。在该样本中,中老年的村民占到大多数,女性村民稍多于男性村民。这反映了保留村中青壮年多数外出务工,女性居民和老年居民留守较多的现象。本次所取的村民样本的覆盖面比较全面,各年龄层次都有所覆盖,较为全面地反映村民的看法和观点。

五、调查结果分析

逾半数的村民对广州城中村改造持反对意见,超过三分之一的村民支持城中村改造而少数人对此漠不关心,这反映了两个问题:城中村改造过程没有真正惠及村民;村民对此概念模糊,并不清楚具体情况。加大对村民的城中村改造宣传,让群众明白改造的利弊十分必要,这可以加快城中村改造的步伐,让城中村改造顺利进行。

对城中村村民实际收入的调查中,村民最关心的题主要集中在户口档案问题及改造后村民就业问题,其次是社会保障、福利、养老医疗保险和政府补贴问题。为了寻找问题根源,我们调查了村民的经济情况:有46.2%的村民收入在1000元以下,  6.7%的村民收入在2000~3000之间,只有8.7%的村民收入超过3000元。大部分村民属于低收入人群,与改造之前相比,只有29.7%的村民认为收入有所增加,而70.4%村民认为收入不变甚至减少,其中34.1%的村民认为收入剧减,60.2%的村民并不愿意将农村户口改为城市户口,另外,对于土地使用权区位补偿价的最低标准,很多一部分村民(30.8%)认为应当在4000元以上,21.8%的村民则认为应在3000~4000之间,只有30.8%的村民认为应在2000以下,可见大家都持补偿越多越好的心态,从心理学角度反映了他们对现实状况的不满意,亟待提高现状的心理。由此可以看出,随着城中村的改造,村民的生活水平没有提高,村民的收入主要来自土地耕种、小成本经济、土地房屋收租及外出打工,由于土地减少,由于土地方面所得到的收入减少,加上缺乏职业知识和技能,许多村民失去了就业机会及收入来源,导致村民生活水平没有提高甚至出现下滑,加之政府政策难以兑现,所以村民对农转非后切实利益及就业问题十分谨慎和重视。对政府工作的意见上,35%村民表示应优先提供就业岗位确保村民收入来源稳定。而22.5%的村民表示应加大并保证基本社会保障,医疗养老保险,由此可以证明问题的严峻性。

很多村民(40.4%)认为在城中村改造过程中,政府最需做好的工作是土地房屋补贴,其次是社会保障(24.8%)和治安管理(19.1%),值得一提的是,环境、文物保护及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工作颇受冷落,我们认为重要原因之一是由于生活较为贫困,村民将中心更放在经济生活方面的问题上。

在对政府提供岗位上,43.2%的村民倾向于国有企业,对国有企业较信赖,22.2%的村民考虑自主创业,由此看出村民的自主创业热情较高,但由于自身条件仅寄希望,难以付诸现实。其余的则希望进入民营、外资等企业,其实大多数村民对企业的概念不清晰,所以对此问题的回答缺乏客观真实性。另外,有64.6%的村民表示愿意引入开发商,以促进村的经济发展,有利于解决就业。

关于村里旧文化遗址的调查中,87.3%的村民认为应当保留旧文化遗址,由此可见,撇开经济问题,村民对村中旧文化遗址的重视程度相当高,所以城中村改造过程中应加以重视。

环境问题方面,50%的村民认为城中村改造改善了环境,33.7%的村民认为其破坏了环境,其实,在改造过程中对环境的破坏必不可免,但同时也造就了焕然一新的容颜,且这并不可否认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除此之外,对于改造工程中文化体育设施的建设,85.7%的人认为文化体育设施建设很重要,这意味着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健康,村民对体育文化设施的需求增大,这也是提高村民生活质量并不可少的。

六、结论及建议

 

城中村改造是一项时间跨度很长的系统工程,是提高城市化质量,推动城市化发展的需要,势在必行。但城中村改造并不简单,涉及社会、经济等复杂问题,因此在进行城中村改造过程中要切实维护村民的根本利益,以此作为根本标准才能保证城中村改造的顺利进行。借鉴其他城市城中村改造的经验及本次调查所得,小组成员针对广州在推进城中村改造过程中出现的几方面问题提出建议。

(一)、加大宣传,消除分歧

从调查的结果显示,多数村民对城中村改造涉及到的主体、范围等内容的认识缺乏,加上以往其他城中村改造以及大学城建设过程中曾经发生过村民利益受侵害的客观事实,村民对城中村改造心存疑惑。因此,在目前有关政策和法律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有必要对村民加强宣传,让村民清楚地明白城中村改造的必要性与益处,从而更好的获得村民对改造工作的配合。例如,广州市猎德村改造获得了重大成功,其中的成熟经验应加大宣传,使四个“保留村”的居民看到未来的希望。

(二)、政府的支持

其中包括政府资金的落实和引入外资。政府资金的落实:在城中村改造中为了维护村民的利益和保证改造的顺利进行,政府对土地使用有补偿,并对村民的医疗、养老保险进行补贴,这些资金的落实有利于城中村的安定,而从调查中暴露出的问题可以看出,政府的优惠补偿资金没有完全落实,这要求政府要提高信用程度,肯定资金落实的重要性,加大资金落实的监查力度并提高资金流向的透明度,同时广泛收集村民的意见和建议,以保证资金真正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引入外来资金:在城中村改造中,资金缺乏无疑是最大的问题,既然在改造过程中需征用农民农用地,那么用土地资源换取改造资金,是大多数城中村尚能接受的办法,政府压力也可以相对减轻。而这又涉及到引入开发商的问题,但是投资方的规划与政府的初衷以及村民的期望往往无法统一,协调三方的利益将是成功与否的关键。虽然三方利益难以协调一致,但侧重点应放在村民的利益上。调查表明过半的村民愿意引入开发商,加上改造过程中清理出许多“熟地”,这给开发商提供了无限商机,而又满足了村民的住房需求,所以政府应找准接入点,降低开发商进入的门槛,同时出台并完善一些优惠政策,一定能吸引更多外来资金。

在引进资金方面,猎德村的经验值得借鉴。20##年10月16日,广州第一个城中村改造工程——猎村德将全拆重建。由于城中村改造涉及的资金相当庞大,广州市政府做出新的决定,允许开发商参与城中村改造。为了让猎德村实现“使村民得到实惠、村集体经济得到壮大、城市环境面貌得到改善、传统文化得到保存和延续”的“四赢”目标,市委、市政府对猎德村改造给予了土地拍卖融资、税费减免等扶持政策。而猎德村受到了“国有”的待遇:只要是“省下来”的村留用地都允许转为国有经营性用地拍卖,拍卖收入扣除上缴中央和省的有关税费后收益全额返还给村。

(三)、做好村民安置

调查结果显示,村民对未来的包括就业和待遇非常关注,城中村改造应围绕这两个核心的问题进行,切实保护村民的利益,使改造工作在“和谐”的环境下顺利进行。

(一)就业。随着改造过程中村民土地的减少,村中资源缺乏,加之自身条件限制,城中村的就业问题十分严峻。政府应将其与城市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同样主要的对待。通过政策扶持、引导村民从事二、三产业的发展,创办社区服务业,并对村民实行部分自费型培训,提高村民素质,扶持原集体经济体的发展,千方百计为村民创造就业机会,以保证转制后村民的生活水平。

(二)待遇。转制后的居民,在入学、医疗、参军、社会养老保险尤其是城市低保等方面享受跟城市居民同等的待遇。以上强调了政府资金的落实问题,其实更应该建立合适的保障体系,才能解决村民的后顾之忧。调查同样显示一个问题:村民认为政府在这些方面存在偏见,他们没有享受到政府在这方面的财政补贴。因此政府部门应认真分析研究,针对村民反映的意见,寻找不足,将这一安民利民的政策实施好。

(四)、重视传统文化的保护

城中村改造过程中,对传统文化的保护是一项重大的考量。关于村里旧文化遗址的调查中,87.3%的村民认为应当保留旧文化遗址,由此可见,撇开经济问题,村民对村中旧文化遗址的重视程度相当高,所以城中村改造过程中应加以重视。从猎德村的经验看,宗祠的保护是一项重大的工程。该村现存祠堂10座,还有经常举办龙舟比赛的龙母庙。在改造计划中,这些宗祠和龙母庙得到妥善的保护。同样的情况发生在大学城四个“保留村”中。从调查的结果来看,村民们希望这些文化遗址能在未来的改造方案中得到充分保护。

(五)加强管理,规范程序。

由于城中村改造规划不完善等许多难以避免的因素的存在,城中村的结构比较混乱,治安、违法建房等问题突出,城中村管理形势严峻。无规矩不成方圆,最重要的莫过于法律法规的建立与完善,建立并完善与城中村问题相关的城乡规划法、城乡管理条例等是城中村管理的基础与保证,同时应充分发挥区、街、村委会、居委会的作用,提高村民的城市意识、规划意识和法律意识。在猎德村等城中村的建设过程中,政府引入公职律师以及社会律师参与方案的设计、补偿制度的拟定,并且还参与了纠纷的调解和改造流程的监督等工作。由于法律专家的介入,许多改造中政府难以调解的矛盾得到很好的处理,法律专家凭借其对政策、法律制度的正确理解以及其对社会各个层面的敏锐感觉,在城中村改造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未来在四个“保留村”的改造过程中,律师的作用同样不可或缺。

华南理工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生社会实践

《广州市城中村改造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问卷样本与访谈记录

华南理工大学社会实践课题调查问卷

——城中村改造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1.你对广州城中村改造持什么态度?(   )

 A.支持      B.无所谓     C.反对

2. 你目前的月收入大概多少? (   )

 A.1000以下   B.1000—2000    C.20##—3000   D.3000—4000    E.4000以上

主要来源是什么? (  )

A.土地耕种 B.经营小成本经济 C.出租土地房屋 D.外出打工 E.政府补贴 F.其他

3.对于城中村的改造你最担心的问题是什么? (  )

 A.国家政府的优惠补偿政策难以兑现

 B.改造后村民的就业生活问题

 C.户口档案问题

 D.社会保障,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问题

 E.子女入学问题

4.为建设和谐社会您认为在城中村改造过程中政府最需要做好哪方面的工作?(  )

 A.土地房屋补偿

 B.居民社会保障

 C.文化文物的保护

 D.治安管理

 E.环境保护

 F.其他

5.城中村改造时可能会对居民的就业生活带来困难,您觉得政府应该怎样扶持? (  )

 A.加大并保证基本的社会保障,医疗养老保险

 B.优先提供就业岗位,确保村民们的基本生活收入

 C.政府定期发放补助资金来保障村民的正常生活

 D.为村民子女上学提供更多的优惠政策

 E.减少各类税收

6.如果政府向城中村村民提供有固定收入的工作岗位,您希望该岗位属于(  )

 A.国有企业 B.民营企业 C.外资企业    D.合资企业 E.自主创业 F.其他

7.您是否愿意将农村户口改为城市户口 (  )

 A.是            B.否

8.在改造过程中对该村的旧文化遗址您持怎样的态度?(  )

 A.保留并申请文化保护     B.保留

 C.拆迁            D.拆迁并重建

9.您觉得城中村改造将对你的月收入带来怎样的影响?(  )

 A.收入剧增 B.收入小幅度增加 C.保持不变 D.收入小幅度减小  E.收入剧减

10.您是否觉得城中村的改造会对你所处的地方的治安管理带来不便?(  )

 A.是             B.否

11.您是否同意在城中村改造过程中引入开发商?(  )

 A.是             B.否

12.在城中村改造过程中宅基地土地使用权区位补偿价最低多少元才能接受?(  )

A.500-1000    B.1000-2000 

C.2000-3000   D.3000-4000E.4000以上

13.您认为城中村改造对你周边的自然环境有什么影响?

 A.改善了环境  B.无太大影响  C.破坏了环境

14.您是否同意在城中村改造时撤销村委会建立社区居民委员会?(  )

 A.是             B.否

15.您是否觉得在城中村改造时对文化体育设施的建立很重要?(  )

 A.是             B.否

16.您对城中村改造还有其他的建议吗?        

                          

                          

                          

本次调查到此结束,谢谢你的合作与支持! 

《广州市城中村改造与和谐社会的构建》访谈记录(节选)

一、对保留村村民的访谈

1、你认为你们村有必要进行改造?

霍先生:我们穗石村太旧,房屋太破了,应该早日改造!目前村里的房屋布局不合理,凌乱无序,垃圾到处都是,影响整个大学城的环境。

林女士:我认为南亭村最适合进行改造。我们村的位置好,面临珠江,树木葱郁,可以建设成非常好的小区。现在这样的状态很浪费。村民大多数支持改造。

    陈先生:我们北亭村以前曾经酝酿过一次改造,但后来不成功。主要问题是成本太高,开发商不敢进入。其实很多村民都希望政府和开发商一起介入进行改造,已解决初期的启动资金问题。

2、你们对猎德村的改造有没有了解?

霍先生:我们穗石村太旧,房屋太破了,应该早日改造!目前村里的房屋布局不合理,凌乱无序,垃圾到处都是,影响整个大学城的环境。

林女士:我认为南亭村最适合进行改造。我们村的位置好,面临珠江,树木葱郁,可以建设成非常好的小区。现在这样的状态很浪费。村民大多数支持改造。

    陈先生:我们北亭村以前曾经酝酿过一次改造,但后来不成功。主要问题是成本太高,开发商不敢进入。其实很多村民都希望政府和开发商一起介入进行改造,以解决初期的启动资金问题。

3、你们眼中的下广州大学城的环境如何?

李先生:感觉大学城这边太荒凉了,几个“保留村”除了贝岗村外,其他几个交通不大方便。目前保留村附近的服务行业比较少,而且档次比较低,希望有关部门加以解决。

    程先生:大学城的社会治安有变坏的趋势,外来人口越来越多。各种旅馆、出租屋和饭馆缺少管理,有很多安全隐患。

    张女士:大学城的文化环境比较好,但很多的东西都是面向大学生,跟我们村民无关。村民无法融入整个城市的环境之中。

4、你们认为城中村改造的最大困难有哪些?

李先生:主要困缺少启动资金。根据此前一个开发商提出的报价,开发成本达到20多亿。在政府优惠政策不明朗的情况下,开发商不愿冒这么大的风险。

    霍先生:主要是政府政策不明确。广州市政府坚持“一村一策”的原则,不同的城中村提供不同的政策优惠,如猎德村这样的待遇不是每个村子都能享受的。

    霍女士:主要是村民的要求难以统一。现在村民已建好的房屋面积差异较大,未来可能享受的补偿金额也有较大不同。部分村民同意已有的改造方案,但其他人可能坚决反对。

5、你们对目前的生活状况是否满意?

霍先生:在政府的支持下,我们目前多数居民对生活状况比较满意。政府曾对我们穗石村的环境改造提供了一定得资金支持,目前大学城周边的店铺出租能让村民获得一定生活补贴,但村民们还是希望尽早加以改造。

    陈先生:我们南亭村留守的居民对目前的生活状况还比较满意,但此前已迁离的部分居民不满意政府的补偿标准,有一些牢骚话。如果政府主导下进行城中村改造,这部分失地农民的利益应给予补偿。

    霍女士:我们贝岗村位置比较好,集体经营项目带来较多的赢利,居民获得稳定的收入。希望改造之后收入更上一层楼,并且环境问题一定要解决。目前存在周边的“走鬼”摊铺比较多,没人管理,希望以后好一些。

更多相关推荐:
中学生暑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中学生暑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社会实践报告,仅供参考!说起爱护公物,也许有人会认为这是老生常谈,因为类似“爱护公物光荣,破坏公物可耻”,“爱护公物,人人有责”这样的口号恐怕连幼儿园小朋友也能说…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格式

调查报告一般由标题和正文两部分组成一标题标题可以有两种写法一种是规范化的标题格式即发文主题加文种基本格式为关于的调查报告关于的调查报告调查等另一种是自由式标题包括陈述式提问式和正副题结合使用三种二正文正文一般分...

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报告外国语学院杜磊磊摘要大学作为我们人生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不在简简单单的去追求你的成绩大学生活也不再仅仅局限于你的学习还有各种锻炼你能力的实践活动在等着你一个完整的大学生活应该是让自己的学习与能...

优秀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注此表一式一份需附调查报告正文报告按规定格式上报电子稿赴建邺区青奥板块工程调研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建筑工程学院10建筑学陈勋8月2日8日伦敦奥运会期间一场名为当伦敦邂逅南京的展览在伦敦举办展览在推介南京与南京青...

20xx暑期社会实践优秀调查报告

20xx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优秀调查报告推荐表浙江新农村文化建设状况调研以安吉洪家村为例内容摘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关键农村文化建设中作为新农村建设中的软力量为社会主义的新农村建设提供精神动...

20xx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格式及要求

20xx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课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题目:系别专业班级:姓名:学号姓名:学号姓名:学号姓名:学号姓名:学号第一作者联系电话调查报告内容格式标题(黑体,三号字体,居中,加粗)…

暑期社会实践情况的调查报告

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调查报告论文题目大学生暑期兼职调查组内成员刘浩李冕肖朋组内成员周玉力王远张安谊肖朋于飞班级软件二班年级11级专业软件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学校天津职业大学指导老师目录一调查前言二调查时间三调查地点...

暑期社会实践报告(对当地中小学生暑期生活、学习状况的调查报告)

武汉工程大学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社会实践调查报告题目当地中小学生暑假学习及生活状况调查专业班级姓名学号20xx年8月29日1当地中小学生暑假学习及生活状况调查一前言在21世纪的今天科技是...

暑期社会实践日记、总结报告、调研报告

附件220xx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个人登记表院系文学与传媒学院姓名张友翼班级0111403学号011140342共青团湖北民族学院委员会制1说明此表可复制请用黑色钢笔或黑色签字笔填写2附件4湖北民族学院暑期社会实...

20xx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封面)

20xx年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题目二级学院张大千美术学院专业美术学班级20xx级3班姓名杨洋学号20xx0941048联系电话182xxxxxxxx题目宋体一号加粗调查时间宋体四号加粗调查对象宋体四号加粗调查方...

暑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大二暑假社会实践报告

社会实践报告学校XXX大学学院XX学院班级XX班姓名XX学号XX实践单位河南省宝丰县石桥乡王庄村委会实践日期20xx年7月208月25一实习单位概况此次实习的单位为河南省宝丰县王庄村人民政府时间7月20日到8月...

暑期毛概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暑期毛概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调查课题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学院机械工程及其自动化班级机自1002班姓名吕锦杰学号040110021520xx年8月10号关于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暑期社会实践报告调查背景本人故乡江苏...

暑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5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