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总结金融学精华必过!!

时间:2024.5.13

价值尺度:是货币衡量和表现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流通手段:是货币在商品流通中充当交换媒介的职能。

贮藏手段:是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人们当做独立的价值形态和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保存起来。

支付手段:货币在实现价值的单方面转移时,就执行支付手段的职能。(偿还欠款,上缴税款,发放工资,捐款,赠与等)当商品出现延期支付、货币执行支付手段职能时,信用就产生了。

世界货币:作为国际间的一般支付手段,用于平衡国际收支差额。作为国际间的一般购买手段。作为国际间财富转移的一种手段,如战争赔款、输出货币资本等。

黄金准备制度:是一国稳定的基础,也是一个国家经济实力强弱的标志之一。由中央银行或财务部门掌握。作为国际支付的准备金。

格雷欣法则:双本位制下,国家和法律规定金银两种铸币的固定比价,两种铸币按国家比价流通,而不随金银市场比价的变动而变动。“劣币”,国家法定价值高于市场价值的货币。 纸币本位制

(优点)1,货币供给数量不再受贵金属的束缚,国家可以根据经济的实际需要调整货币供应量。

2,在国际收支不平衡时,可随时调整汇率,减少了国际经济变化对本国经济的影

响。

3,便于携带,同时减少了社会财富的浪费。

(缺点)1,发行不受贵金属准备的限制,而且失去自发调整功能,非常容易产生信用膨胀和通货膨胀。

2,人为地调整汇率,会对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产生不良影响,尤其是对发展中国

家更为不利。当国际收支出现逆差时,如果要加强外汇管理,就很容易造成对外汇率偏高,出口减少,增大逆差。只有降低汇率,增加出口,才能平衡收支。因此,发展中国家对外汇率常有下降趋势。

3,纸币本位制增加了各国政府对货币管理的责任。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各

国政府必须将货币政策与其他政策相配合,采取各种政策工具和管理方式来调控供给量,以稳定币值,保证经济正常运行。

人民币由中国人民银行于19xx年12月1日开始发行。

信用以商品经济各发展阶段划分,高利贷信用、借贷资本运动的资本主义信用和社会主义信用。

商业信用:厂商在进行销售时,以延期付款即赊销方式所提供的信用,是现代信用的基础。 商业信用,由于其是和处于再生产过程中的商业资本的运动结合在一起的,所以它在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的各个阶段上和产业资本的动态是一致的,繁荣阶段商业信用会随着生产和流通的发展及产业资本的扩大而扩张。

(优点)它是直接为商品的生产和流通服务的,它可以加速资本的循环和周转,最大限度地利用产业资本和节约商业资本。

(缺点)1,受到厂商资本数量的限制。

2,受到商品流转方向的限制。

3,受到信用能力的限制(相互不了解信用能力的厂商间不易发生商业信用关系) 银行信用:是由银行和各类金融机构以货币形式提供给借款人的信用。其可能与产业资本的动态不一致。(经济衰退,产业资本不能生产而转为借贷资本,繁荣时期,商业信用需求与银行信用需求都增加,危机时期,商业信用需求减少)。

(优点)1,可以有效的聚集社会上的各种游资——企业再生产过程中游离出来的暂时闲置的货币资本(固定资产折旧,产品销售与购买再生产所需材料及工资支付等在时间上不一致形成的暂时闲置的货币资本,尚未积累到一定数量还不足以作为新的投资加以运用的那部分剩余价值形成的暂时闲置的货币资本)2,个人所拥有的货币资本(储蓄存款)。

政府信用:1,调剂政府收支不平衡。2,弥补财政赤字。3,调剂经济。

(问题)1,防止造成收入再分配不公平。有些资本主义国家发行的国债面值很大,就剥夺了广大中小投资者获得收入再分配的机会,从而造成收入再分配的不公平。

2,防止出现赤字货币化。所谓“赤字货币化”是指政府发行国债弥补赤字,如果向中央银行推销国债,而中央银行又没有足够的资金承购,此时,中央银行就有可能通过发行货币来承购国债,从而导致货币投放过度,便有可能引发通货膨胀。

3,防止国债收入使用不当,造成财政更加困难,陷入循环发债的不利局面。

信用工具:又称金融工具,是以书面形式发行和流通、借以保证债权人或投资人权利的凭证。 汇票:可全国使用,面额随交易额设定,其转让须背书、签名。

本票:我国仅限于银行签发,限于同城使用,面额固定,为不记名票据,见票即付。

支票:银行的活期存款人向银行签发的,要求从其存款账户上支付一定金额给持票人或指定人的书面凭证。

债券:公债券(偿还期1年以上)国库券(偿还期1年以下)公司债券(由非金融类企业发行的债务工具,利率高于政府债券,手续币发行股票简单,如果采取私募方式,甚至不用报主管机关审核,但费用高,推销时间太长,企业发行债券一般需要经过信用评级)金融债券(银行等金融机构发行的属于商业银行负债管理内容,可列入银行2级资本是银行提高资本充足率的有效方法之一)

股票:是股份公司发给股东以证明其入股的资本额并有权取得股息的书面凭证,是资本市场借以实现长期投资的工具。

普通股:1,股息随着公司利润变动而变动

2,拥有经营参与权(股东大会上的选举权,被选举权,发言权,表决权)

3,优先认股权(公司增发普通股票,可优先购买新发行的股票,以维持其在该企业的持股比例,认股权可出售,也可以不认股)

优先股:股息确定,不能参与公司管理经营及优先认股,但优先于普通股的分红和资产求偿权。

直接信用:资金供给制和资金需求者直接进行的资金融通。(一个过程)

间接信用:以金融机构为中介实现的资金融通。(两个过程)注:是否有金融机构参与不能作为两种信用的区分标准。

基准利率:在多种利率并存条件下,起决定性作用的利率,西方国家一般是中央银行的再贴现率,我国是中央银行的再贷款利率。

实际利率(r)=(1+名义利率i)/(1+通货膨胀率p)—1

马克思的利率决定理论:

1,平均利润率,利率通常在0到平均利润率之间波动。

2,借贷资金的供求关系,当借贷资金供大于求时,利率水平会下降。

3,预期通货膨胀率,预期提高时,贷款利率也上升。

4,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扩张性货币政策时,就会降低再贴现率或其他基准利率,从而引起借贷资金市场利率跟着作相应调整,进而影响整个市场利率水平。

5,社会再生产状况,危机阶段:商品滞销,物价暴跌,生产下降,工厂倒闭,工人失业。支付手段匮乏,对借贷资本需求增加,而借贷资本供给减少,利率上升到最高程度。萧条阶段:危机刚过,物价低到最低点,产业资本不在收缩,借贷资本大量闲置,但由于企业

信心不足而不愿增加生产投资,购买生产资料和支付工人工资所需货币减少,物价虽低,但交易量减少,借贷资本供大于求,利率降到最低。复苏阶段:投资逐渐增大,交易逐渐增加,工厂开始复工,对借贷资本的需求增加。由于这个阶段信用周转灵活,支付环节畅通,借贷资本充足,因此,,借贷资本的需求是在低利率情况下得到满足的,借贷资本的供大于求 需求没有导致利率上升。繁荣阶段:起初,生产迅速发展,物价上涨,利润增加,对借贷资本需求增大,这时由于信用周转灵活,资本回流加快,商业信用扩大,利息率还是维持在较低水平上。随着生产规模继续扩大,对借贷资本的需求继续增加,尤其是信用投机的出现,使借贷资本需求大增,此时利率虽已提高到平均利率水平,仍然迅速上升。

6,国际收支,一国国际收支持续大量逆差时,为了弥补国际收支逆差,需要利用资本项目大量引进外资。此时,金融监管当局就会提高利率。

其他影响因素:汇率(本币贬值时,导致国内利率上升),国际利率等

金融监管机构:中国人民银行(监管商业银行)、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金融体系两种模式:市场主导型(英、美)银行主导型(德、日、法)

政策性银行:不以盈利为目的,主要考虑国家的整体效益,资金有政府提供或有政府部门、商业银行及其他机构共同提供,有些也发行债券,一般不办理存款业务。(开发性银行、农业性银行、进出口银行)我国: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

开发银行:专门为经济开发提供长期资金的银行,具有投资多,见效慢,周期长,获利少的业务特点。主要业务:向企业提供长期低利贷款,以促进新兴产业的建立和重点产业的发展,并支持社会基础建设和支柱产业的发展。

投资银行(美)证券公司(中)商人银行(英)实业银行(法)有限制牌照银行(香港)货币市场公司(澳大利亚):专门从事发行长期融资证券和企业资产重组的金融机构,主要以发行自己的股票和债券来形成资金来源,主要受益来自于发行证券的佣金和咨询服务费收入等。业务范围(证券承销、自营买卖证券、投资顾问)。

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安全性(在业务经营中应尽量避免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保证自己安全和稳健经营)、流动性(在资产负债不受损失的条件下,可随时应付客户提现和满足客户必要贷款需要)、盈利性(利用其运营资金为其获利)

银行资金来源:自有资本(资产业务)、存款业务和其他负债业务(负债业务)。

自有资本:1,股本,即筹建银行时所发行股票面值的合计金额。2,资本盈余,它是银行发行股票时发行价超过其面值的部分。3,未分配利润,是商业银行向股东支付股息和红利后剩余的营业收益,它仍属于股东所有。4,公积金,它是商业银行按法定比例提留的那部分营业收益,是追加新资本的重要渠道。5,风险准备金,是商业银行为应付意外而从收益中提留的资金。

其他负债业务:向中央银行借款(再贴现、再贷款)、同业拆借(银行同业拆借、抵押贷款、转贴现贷款、回购协议)、发行资本债券、国际金融市场借款等。

再贴现:商业银行把自己办理贴现业务所买进的未到期票据,如商业票据、短期国库券等,再转卖给中央银行的行为。

再贷款:商业银行用自己持有的合格票据、银行承兑汇票、政府公债等有价证券作为抵押品向中央银行取得贷款的行为。

同业拆借: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之间发生的短期借贷行为,一般期限较短,利率以日计算。

抵押借款:银行将其所有票据、债券等金融资产作为抵押品,向其他银行借入资金,期限较同业拆借长。

资产业务:现金资产(库存现金、中央银行存款准备金、同业存款、在途物资)、贷款业务、投资业务、贴现业务。

同业存款:是商业银行存放在其他银行用于同业间结算收付及开展代理业务的存款。

在途资金:指在结算过程中,银行收到以其他银行为付款人的票据,已向票据交换所提出清算或已向其他银行提出收账,但尚未正式存放在同业存款或存放在 账户中的款项。

中间业务:银行不运用或较少运用自己的资产,以中间人的身份代替客户办理收付和其他委托事项,提供各类金融服务并收取手续费的业务。不在资产负债表中显现,银行业不用承担任何风险。(汇票结算、票据承兑、代理收付、信托租赁、信用证、代客买卖外汇)。

中央银行:不以营利为目的,以稳定货币,发展经济为目标,在一国金融体系居于中心地位。 以经济手段(货币供给、利率)分层次(通过影响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进而影响到各个经济部门)宏观调控。是国家的唯一货币发行机构,业务对象为金融机构而不是企业及个人,一般代理国库和发行国券,为国家管理各种国际储备,监管各个金融机构。

中央银行经营原则:非盈利性、流动性(需要保持资产业务的流动性,对商业银行贷款期限不得超过一年)、主动性、公开性(业务状况公开)。

负债业务:货币发行、代理国库、集中存款准备金

资产业务:再贴现和再贷款、对政府贷款、证券买卖、金银外汇储备业务。

金融期货:指买卖双方事先就某种金融工具的数量、交割日期、交易价格、交割地点等达成协议,并约定在未来某一时刻进行实际交割的交易。

金融期权:指以金融商品或金融期货合约为标的期权交易。具体地说,也就是其购买者在向出售者支付一定费用后,就获得了能在规定期限内以某一特定价格向出售者买进或卖出一定数量的某种金融商品或金融期货合约的权利。

货币市场:其金融工具具有货币属性,期限短,安全性高,流动性强主要用于短期资金的融通包括银行同业拆借市场、票据市场、大型可转让定期存单市场(CD)、回购协议市场、国库券市场(TB)。

资本市场:从事期限大于1年的证券或贷款交易的场所,包括证券市场(股票市场、债券市场、投资基金市场、金融期货市场、金融期权市场)和中长期信贷市场。

稀缺性定律:1,资源是有限的。2,人的欲望是无限的。

稀缺资源的使用必须解决3个基本的经济学问题: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

生产可能性边界(生产可能性曲线):是指一个社会充分利用现有的经济资源和技术水平所能生产的各种产品的最大限度的产量组合。

Y

个人总结金融学精华必过

机会成本:选择时所放弃的另一最佳机会可能获得的利益。

微观经济学四个假设:理性经纪人假设,充分就业假设,市场出清假设,完全信息假设。 需求:指在一定时期内某种商品的各种可能的价格与这些价格水平上消费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数量之间的关系。(需求变动是在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其他因素的变动引起的变动,是曲线的移动。需求量的变动是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价格的变动引起的变动,是点的移动) 需求定理:在其他条件不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商品的需求量与其价格之间呈反向变动。 例外:1,吉芬商品2,某些炫耀下商品(珠宝、名画等价格越高需求反而越大)3,投机性商品(股票、黄金、债券、古董等,需求呈无规则变化,受心里、预期影响大)

影响需求的因数:

1,商品本身的价格。2,相关商品的价格(互补品、替代品)

3,收入水平和社会分配的公平程度,平均收入增加,收入分配越平等会使需求增加。富裕国家或家庭对高档品的需求都高于不发达国家,但对低档品需求却不随着收入增加而增加。

4,消费者偏好或社会消费风尚。(品牌效应等)

5,消费者对未来的预期。(可以是对自己收入水平、商品价格变动、未来政治经济形式的预期等)

6,人口数量和人口结构的变动。(民族成分、城乡分布、年龄结构等)

7,政府的消费政策。

供给:在一定时期内,生产者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商品数量。

影响供给的因素:1,商品本身价格。2,相关商品价格。3,生产技术水平。

4,生产要素的价格。5,生产者对未来预期。6,政府经济政策。

均衡价格:是指消费者为购买一定数量商品所愿支付的价格与生产者提供一定数量商品所愿意接受的供给价格相一致时的价格,是市场上供求双方在竞争过程中自发形成的。

最低限价(支持价格):总是高于均衡价格。为维持最低价格,政府可采取的措施有:1,政府购买过剩商品。2,给消费者补贴(减免税收,降低销售价格)。3,给厂商补贴(政府高于限价收购,厂商按限价出售)。

最高限价(限制价格):最高限价总是低于市场均衡价格。会造成排队抢购现象,政府为维持限制价格不得不实行配给制(凭票供应,拟制需求),可能出现黑市交易(官员腐败),生产者也会粗制滥造,降低产品质量,形成变相涨价。

需求的价格弹性:指某种商品的价格每变动1%所引起的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数。

单位弹性:商品价格每上升(下降)1%时,需求量正好下降(上升)1%。

完全无弹性:无论价格如何变动,其需求量都保持不变。如:食盐、特殊药品、火葬费等。 完全弹性:商品价格发生极微小变动,也会引起需求量极大的变动。在完全竞争市场上的厂商,如果它以略低于市场价格出售,商品会立即脱销,若以高于市场价格来出售,商品如何也卖不出去。

影响需求价格弹性(EP)的因素:

1,商品的可代替程度。可代替程度越高,价格弹性就越大。

2,商品对消费者的重要程度。越重要价格弹性越小。如:粮食,食盐,自来水,煤气等。

3,购买商品支出占消费者收入的比重。比重越小,价格弹性越小。

4,商品用途的多寡。用途越多价格弹性越大。如电可以用来照明、看电视、运转洗衣机、空调等,当电价涨时,人们会少用电。

5,商品市场的饱和度。商品越饱和,弹性越小。如果普及了纯平彩电,那么用降价来刺激纯平彩电的消费就比较困难。

6,时间因素。从长期来看,其弹性就大;从短期来看,其弹性就小。如汽油涨价,短期内,人们开车时会注意节油,但不会省的太多,因为很多人已购买的大排量汽车不能马上换成小排量汽车,所以对汽油的需求量短期不会减少太多。

富有收入弹性(EY>1)奢侈品或是优等品,薄利多销。

缺乏收入弹性(0<EY<1)生活必需品。 收入无弹性(EY=0)食盐 单位收入弹性(EY=1)服装类 负收入弹性(EY<0)低档品,劣质品 需求交叉弹性:反映了某种商品的需求量受另外一种商品价格变化的影响程度。

EXY=商品X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 / 商品Y价格变化的百分比

替代关系(EXY>0)交叉弹性为正值,互补关系(EXY<0)交叉弹性为负值。 相互独立((EXY=0)

影响供给价格弹性的因素有:

1,生产周期长短,周期越长,产品供给价格弹性越小。

2,进入和退出的壁垒,壁垒越低,厂商进入退出越灵活,供给价格弹性越大。

3,生产技术状况,劳动密集型生产方法,供给价格弹性较大;资本密集型生产方法,供给价格弹性较小。

4,产量的大小,产量小时,扩大产量较容易,这时供给价格弹性较大。

5,供给制类别的大小,单一厂商扩大产量能力有限,供给价格弹性较小。分析一个行业则弹性大得多。

6,考察期的长短,短期内供给量无法随价格变化而有较大变化。一方面,短期内厂商的供给量要受库存的限制;另一方面,短期内,有些生产要素投入,比如固定资产的投入等不能改变,如果产品涨价,厂商向大幅增产是不可能的。所以短期内供给价格弹性较小。长期内所有生产要素都可以改变,新厂商也可能进入该行业,这时的供给价格弹性变得非常大。 效用:指消费者在购买、拥有或消费某种物品时所得到的满足程度,一种商品必须有满足人的欲望或需要的能力,才能产生效用。

边际效用(MU):指消费者meow增加一个单位某种物品或服务的消费所增加的满足程度。 消费者剩余:指消费者购买商品获得的满足程度超过他实际付出的价格部分。

个人总结金融学精华必过

P1X

个人总结金融学精华必过

1+P2

个人总结金融学精华必过

X2=I

个人总结金融学精华必过

消费者均衡

个人总结金融学精华必过

MU1/P1=MU2/P2=λ

无差异曲线(等效用线):是序数效用论的主要分析工具,表示对于消费者来说能产生同等满足程度的各种不同商品组合点的轨迹。

Y 1,平面内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平面内任意一点都有一条无

差异曲线通过。

2,离原点越近的无差异曲线所代表的总效用越大。 3,同一平面内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

4,由于边际效用递减所以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随着一种商品消费数量的增加,消费者为得到每一单位的这种商品所愿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是递减的。

预算线:表示在消费者收入和商品价格一定的条件下,所能购买的两种不同商品的数量组合的点的轨迹。

商品

预算线

边际替代率(MRS)=P1/P2=MU1/MU2

消费者均衡(相切)

商品价格发生变化后,将同时对商品的需求量发生两种影响:1,收入效应(商品的名义价格变化导致消费者实际收入变化,进而导致消费者所购买商品总量的变化)2,替代效应(商品的名义价格变化导致消费者所购买的商品组合中,该商品与其他商品间的替代)

个人总结金融学精华必过

收入效应(X3—X1)价格效应(X2—X1)替代效应(X2—X3)

短期:生产者来不及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投入量,至少存在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数量是固定不变的周期。(固定投入、可变投入)

长期:生产者可调整全部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周期,长期内都是可变要素包括厂房、机器等。 边际递减规律:在生产过程中,保持既定的生产技术不变,而且其他要素的投入量不变,连续增加一个单位的某种要素所带来的产量的增加迟早会出现下降。

会计成本:在生产要素市场上由于购买或租用他人所拥有的生产要素而实际支出的部分。 隐形成本:生产者自己拥有并且被用于生产过程的生产要素总价值。

个人总结金融学精华必过

总产量(TP) 平均产量(AP) 劳动的投入量(L)

注:1,TP曲线上,原点到相应点的斜率为平均产量AP,而相应点的斜率为边际产量MP

2,平均产量的最高点是边际产量曲线通过平均产量曲线的最高点

3,TP’=MP TP”=0为边际产量的最大值点MPmax(即TP曲线凹弧与凸弧的拐点)

个人总结金融学精华必过

注:第一阶段,理性者会不断增加劳动的投入量。

第二阶段,此时平均产量大于边际产量,随着劳动要素投入的增加,平均产量会下降,但这时的边际产量依然大于零,总产量还在不断上升,这一阶段生产者必须考虑增加多少的劳动投入。

第三阶段,由于劳动的边际产量小于零,生产者增加劳动的投入反而使得产量 ,因而在这一阶段决定生产将是不理智的。

完全竞争市场,边际收益曲线(MR)平均收益曲线(AR)价格(P)三线合一,即

个人总结金融学精华必过

P=MP=AP

注:为使利润最大化,应使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

五种短期均衡

个人总结金融学精华必过

获得超额利润

个人总结金融学精华必过

获得正常利润

个人总结金融学精华必过

亏损但仍可生产

个人总结金融学精华必过

亏损,停业临界点上

个人总结金融学精华必过

亏损,停产

最终产品:在一定时期内生产并由其最后使用者购买的产品和劳务。

流量:一定时期发生的变量。存量:一定时点发生的变量。

国内生产总值(GDP):指经济社会(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全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是市场活动所致。

个人消费支出(C=α+βy) 个人住宅的支出算投资。

投资(I=e—d r):存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d:投资对利率的敏感程度) 注:中间产品在生产中全部被消耗,资本物品是部分被消耗,即折旧。

GDP=C+I+G+(X—M)

名义GDP: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实际GDP:只考虑产量的变动,是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年价格计算出来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名义GDP/实际GDP=GDP平减指数

GDP的局限性:1,不能反映社会成本2,不能反映经济增长方式所付出的代价

3,不能反映经济实际增长的效率和效益4,不能反映人们的生活质量

个人总结金融学精华必过

C=α+βy

APC+APS=1

y=C+S

α MPC+MPS=1

-y 与45度线交点

棘轮效应:消费者易于随收入的提高增加消费,但不易于随收入之降低而减少消费。 示范效应: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受周围人们消费水准的影响。

永久收入理论:消费者的消费支出主要不是由消费者现期收入决定的,而是由他永久收入决定的。(可预计长期收入)

就低收入者言,提高利率,发生替代效应,增加储蓄。对于高收入者,提高利率发生收入效应(认为收入增加),减少储蓄。另外,国民收入越平均,全国性的平均消费倾向就越大。 投资乘数:收入变动与带来这种变动的投资支出的变化比率。

K=1/(1—MPC)=1/(1—β)=1/MPS

政府购买支出乘数:Kg=1/(1—β)

税收乘数:收入变动与引起这种变动的税收变动的比率。Kt=—β/(1—β)

政府转移支付乘数:Ktr=β/(1—β)

货币需求动机:1,交易动机2,谨慎动机或称预防性动机3,投机动机

M1 = 现金 + 商业银行活期存款(狭义货币供给)

M2 = M1 + 定期存款 + 储蓄存款(广义货币供给)

M3 = M2 +近似货币或准货币(更广义货币供给)

现金= 纸币 + 铸币

存款货币= 商业银行活期存款+企业定期存款+储蓄存款

近似货币或准货币——包括政府债券、金融债券 和商业票据等。

财政政策:是指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货币政策:是指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工具:1,再贴现、再贷款率。2,公开市场业务。3,法定存款准备金率。4,道义劝告。

挤出效应:指政府购买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效果。

货币幻觉:即人们不是对货币的实际价值做出反应,而是对货币名义价值做出反应。 挤出效应的程度有关因素:

1,政府支出乘数的大小,乘数越大,政府支出所引起的产出固然越多,但利率提高使投资减少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减少也越多,即挤出效应也越大。

2,货币需求对产出变动的敏感程度,即需求函数(L=ky—hr)中的k越大,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一定量产出水平增加所导致的对货币的需求(交易需求)的增加也越大,因而使利率上升也越多,从而挤出效应也越大。

3,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h越小,说明货币需求稍有变动,就会引起利率大幅变动。因此,当政府支出增加引起货币需求增加所导致的利率上升也就越多,因而对投资的“挤出”也就越多。

经济政策:经济政策是指国家或政府为了增进社会福利而制定的解决经济问题的指导原则和措施。

摩擦性失业:指在生产过程中由于难以避免的摩擦造成的短期、局部性失业,如劳动力流动性不足、工种转换的困难等所引起的失业。

结构性失业:是指经济结构变化等原因造成的失业(特点:既有失业,又有职位空缺) 奥肯定律:GDP每增加2%,失业率大约下降1%

自然失业率:指在没有货币因素干扰的情况下,让劳动市场和商品市场自发供求力量发生作用时,总需求和总供给处于均衡状态的失业率。自然失业率=结构性失业+摩擦性失业 宏观经济目标:1,充分就业2,价格稳定3,经济持续增长4,国际收支平衡

政府购买支出:指政府对商品和劳务的购买。如购买军需品、机关用品、政府雇员报酬、公共项目工程所需的支出等。

政府转移支付:指政府在社会福利保险、贫困救济和补助等方面的支出。

政府税收(课税对象分):

1,财产税:指对不动产即土地和土地上建筑物等所征收的税。遗产税包含在财产税中。 2,流转税:是对流通中的商品和劳务买卖的总额征税。增值税是流转税的主要税种之一。 3,所得税:对个人或公司的所得征税。

政府税收(收入中被扣比例分)

1, 累退税:是税率随征税客体总量增加而递减的一种税。

2, 累进税:是税率随征税客体总量增加而增加的一种税。所得税多属于此。

3, 比例税:是税率不随征税客体总量变化而变化的税,即按固定比率从收入中征税,多适

应于流转税和财产税。

预算赤字:是政府支出大于收入的差额。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即减税和扩大政府支出就会

造成预算赤字。与预算盈余相反。

存款扩张的基础是商业银行的准备金总额(包括法定的与超额的)加上非银行部门持有的通货,可称为基础货币。由于它会派生出货币,因此是一种高能量的或者说活动力强大的货币,故称为高能货币。

非银行部门持有通货(Cu)法定准备金(Rd)超额准备金(Re)基础货币(H)

活期存款(D) 货币供给M=Cu+D 货币创造乘数(M/H)

M/H=(Cu+D) / (Cu+Rd+Re) 上式右端分子分母同除以D M/H=(rc+1) / (rc+rd+re) 通货膨胀:一个经济中的大多数商品和劳务的价格连续在一段时间内的普遍上涨。 温和通货膨胀:每年物价上升的比例在10%以内。

奔腾通货膨胀:通胀率在10%——100%之间。超级通货膨胀:通胀率在100%以上。

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是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显著的上涨(过多的货币追逐过少的商品)。

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指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情况下由于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持续和显著的上涨。包括工资推动型通货膨胀,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上,即有工会的存在,工资不在是竞争工资,而是工会与雇主的议价工资,并且由于工资的增长率超过生产的增长率,就会造成成本的提高,从而导致价格水平提高。工资推动易形成 工资—价格螺旋 结构型通货膨胀:在没有需求拉动和成本推动的情况下,只是由于经济结构因素的变动,出现的一般价格水平持续上涨。

更多相关推荐:
金融学总结心得

金融与企业、个人、政府之间的关系在经济学中,企业和个人是平等的市场主体。而政府有两个角色:既是市场主体,也是市场的管理者。“金融”,是把三者联系起来的最主要的工具。所谓金融,是货币流通和信用活动以及与之相联系的…

金融学内容总结

金融学导论与课程介绍一什么是金融金融的定义引入黄达教授认为金融所涵盖的范围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金融指与物价有紧密联系的货币供给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体系短期资金拆借市场证券市场保险系统以及通常以国际金融概括的这诸...

金融学总结

一概念1货币层次划分所谓货币量的层次划分即是把流通中的货币量主要按照其流动性的大小进行相应排列分成若干层次并用符号代表的一种方法货币量层次划分的目的是把流通中各类货币的特定性质运动规律以及它们在整个货币系统中的...

金融学总结

金融学学习总结通过对学习,我了解了金融学的应用无处不在,它体现在我们生活中与经济有关的每一个方面。无论是在银行,在企业还是金融规划,都离不开金融学。在经济生活中,信用和货币流通处于不可分割状态,把信用和货币流通…

金融学总结

第一章1商品的四种价值形式一简单或偶然的价值形式二总和或扩大的价值形式三一般价值形式四货币价值形式2货币的职能1价值尺度表现为价格2流通手段表现为货币量3贮藏手段表现为财富4支付手段表现为货币的单方面转移5世界...

金融专业毕业总结

弥足珍贵的大学生涯已经在向我徐徐挥手告别未知的生活正向我盈盈微笑回望我所走过的道路一切都是那么的记忆犹新仿佛仍在继续经常听到老人们感慨着老了老了时间不等人啊当时可能是懵懂状态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触可到如今要离开生活...

金融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货币形式的发展实物货币金属货币铸币信用货币银行券电子货币货币的职1价值尺度2流通手段3贮藏手段4支付手段5世界货币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一规定货币材料二规定货币单位货币单位名称和值三规定流通中的...

金融学综合总结目录

目录CONTENTS第一部分金融学I货币与货币制度1一货币的演变职能1二货币的层次和计量2三货币制度及其演变2四国际货币体系4五人民币国际化6利息和利率7一信用概述7二利息与利率8三利率的决定理论11四利率的风...

《金融学》黄达 知识点总结

1什么是货币政策其基本特征表现在哪些方面中央银行为实现特定的经济目标而采取的各种控制调节货币供应量或信用量的方针政策措施的总称货币政策的基本特征货币供应量信用总量利率汇率等宏观经济总量1宏观政策通过货币供给调节...

金融学知识难点总结(一)

来源凯程考研集训营资料获取课程辅导咨询凯程老师金融学知识难点总结一CAPM是英文CapitalAssetPricingModel的缩写中文意思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由经济学家威廉夏普WilliamFSharp...

金融学名词总结

金融学名词总结第一章为什么要研究货币银行和金融市场金融中介金融中介是金融中介机构连接贷款者与借款者之间的间接融资过程主要的金融中介机构可以分为三类存款型机构契约型储蓄机构和投资型中介机构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指国家...

《金融学》黄达版_知识点总结

1什么是货币政策其基本特征表现在哪些方面中央银行为实现特定的经济目标而采取的各种控制调节货币供应量或信用量的方针政策措施的总称货币政策的基本特征货币供应量信用总量利率汇率等宏观经济总量1宏观政策通过货币供给调节...

金融学总结(3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