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茶滋味评语

茶叶本身具有的滋味。常用于与其他物质拼合的茶叶审评。

鲜爽:鲜美爽口,有活力。

鲜醇:鲜爽甘醇。

鲜浓:茶味新鲜浓爽。

嫩爽:茶味嫩鲜爽口。

浓爽:味浓而鲜爽。

浓醇:味浓而醇正。

浓厚:茶味浓度和强度的合称。

清爽:茶味浓淡适宜,柔和爽口。

清淡:茶味清爽柔和。用于嫩度良好的烘青型

绿茶。

柔和:滋味温和。用于高档绿茶。

醇厚:茶味厚实纯正。用于中、上档茶。

醇正:味道纯正厚实。

生味:因鲜叶内含物在制茶过程中转化不够而显生涩味。多见于杀青不透的绿茶。

生涩:味道生青涩口。夏、秋季的绿茶如杀青不匀透,或花青素含量高的紫芽种鲜叶为原料等,都会产生生涩的滋味。

浓涩:味道浓而涩口。多用于夏、秋季生产的绿茶。杀青不足及半生不熟的绿茶,滋味大多呈浓涩,品质较差。

粽叶味:一种似经蒸煮的粽叶所带的熟闷味。多见于杀青时间长且加盖不透气的制品。 收敛性:茶汤人口后,口腔有收紧感。

味淡:由于水浸出物含量低,茶汤味道淡薄。多见于粗老茶。如用修剪枝叶制得的茶叶一般味很淡。

平淡:味淡平和,浓强度低。

苦涩:茶汤味道既苦又涩。多见于夏、秋季制作的大叶种绿茶。

青涩:味生青,涩而不醇。常用于杀青不透的夏、秋季绿茶。

味浓:茶汤味道浓,口感刺激性强。多用于夏、秋季大叶种绿茶。但味浓

对绿茶而言不一定是好茶。尤其是名优绿茶,忌滋味过浓。

乏味:茶味淡薄,缺少浓强度。

走味:茶叶失去原有的新鲜滋味。多见于陈茶和失风受潮的茶叶。

苦味:味苦似黄莲。被真菌危害的病叶。如白星病或赤星病叶片制成的茶带苦味;个别品种的茶叶滋味也具有苦味的特性,用紫色芽叶加工的茶叶,因花青素含量高,也易出现苦味。 味鲜:味道鲜美,茶汤香味协调。多见于高档绿茶。

熟味:茶味缺乏鲜爽感,熟闷不快。多见于失风受潮的名优绿茶。

火味:干燥工序中锅温或烘温太高,使茶叶中部分有机物转化而产生似炒熟的黄豆味。 辛涩:茶味浓涩不醇,仅具单一的薄涩刺激性。多见于夏、秋季的下档绿茶。

…… …… 余下全文

篇二 :茶叶审评色泽常用评语

墨绿

深绿泛黑而匀称光润。

翠绿

翠玉色而带光泽。

灰绿

绿中带灰。

铁锈色

深红而暗无光泽。

草绿

叶质粗老,炒菁控制不当,过干,呈现绿草之色泽。 砂绿

如蛙皮绿而油润,优质青茶类的色泽。

青褐

色泽青褐带灰光。

鳝皮色

砂绿蜜黄,似鳝鱼皮色,又称鳝皮黄。

蛤蟆背色

叶背起蛙皮状砂粒白点。

光润

色泽鲜明,光滑油润。

枯暗

叶质老,色泽枯燥且暗无光泽。

花杂

指叶色不一,老嫩不一,色泽杂乱。

…… …… 余下全文

篇三 :茶叶审评结果报告表

茶叶审评结果报告表

…… …… 余下全文

篇四 :茶叶鉴评与欣赏

茶叶鉴评与欣赏

一.绪论

1.茶叶“三抗” “三降” “三消” Camellia Sinensis (L.) O.Kuntze. 乔木型、小乔木型和灌木型 2. 西湖龙井:色绿、香郁、味甘、形美”“四绝”、狮峰山、十八棵茶树 龙井茶、虎跑水是杭州“双绝” 狮、龙、云、虎四个品类

3. 洞庭碧螺春:外形纤细卷曲如螺,白毫显露,银绿隐翠,具有天然的花香果味,清郁甘醇 、洞庭山气候适宜,果木众多、高级碧螺春在春分前后便开始采制,一芽一叶,“雀舌”,“一嫩(芽叶)三鲜(色、香、味)” 之称 ,6-7万朵

二.茶叶的基本知识 1

1.产茶区:北纬18-37,东经94-122 华南茶区,西南茶区,江南茶区,江北茶区。浙江、湖南、湖北、安徽、四川、福建、云南、广东、广西、贵州、江苏、江西、陕西、河南、台湾、山东、西藏、甘肃、海南 —19个

2. 茶叶分类【按加工工艺】 3.绿茶:杀青,揉捻,干燥

蒸青、炒青、烘青绿茶、 晒青 品质特征:绿叶清汤

4.黄茶:杀青、揉捻、闷黄、干燥 品质特征:黄叶黄汤

5.黑茶:杀青、揉捻、渥堆、干燥 色泽油黑或暗褐,茶汤褐黄或褐红

三:茶叶的基本知识2

1.白茶(福建特有):萎凋、干燥 品质特征:白色茸毛多,汤色浅淡或 浅杏黄 。白茶分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新工艺白茶

2.乌龙茶(闽北、闽南、广东、台湾) 萎凋、做青(晒青、晾青,碰青,摇青)、(炒青)、揉捻、干燥 品质特征:绿叶红镶边、汤色金黄、香 高味醇。 四大名丛(大红袍、白鸡冠、水金龟、铁罗汉)

3.红茶:萎凋 、揉捻、发酵、干燥 品质特征:红叶红汤

分类:小种红茶(福建特有)、工夫红茶、红碎茶 【福建的工夫红茶称闽红有坦洋工夫、白琳工夫、政和工夫】 世界四大红茶:祁门,阿萨姆,(红茶中的香槟),锡兰高地

4.再加工茶:

(1)花茶(茉莉花茶、玉兰花茶)、 速溶茶(速溶绿茶、速溶红茶)、罐装茶水(液体茶)、袋泡茶(袋泡红茶、袋泡绿茶、袋泡乌龙茶)、保健茶 花茶:又称香花茶、熏花茶、香片 主要: 茉莉 、桂花 、珠兰花 、玉兰花 、栀子花

…… …… 余下全文

篇五 :茶叶品质鉴评

茶叶品质鉴评

课程大纲

第一章:茶的基本知识(4学时)

第二章:茶树的认识(3学时)

第三章:茶类的划分及品质特点(6学时)

第四章:茶叶鉴评的基本知识(6学时)

第五章:不同茶类的鉴评(4学时)

第六章:评茶用水(2学时)

第七章:评茶用具(2学时)

第八章:茶叶的其他知识(3学时)

第一章:茶的基本知识

第一节 茶树的起源、进化与分类

茶树的起源、茶树的分类地位、茶树的命名;

第二节 茶区的划分

茶区的划分、茶树的种质资源、茶树的类型;

第三节 茶的发现与利用

茶的发现、茶字的演变、茶的利用 ;

第四节 茶的传播

茶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茶树的传播、茶知识、茶文化的传播、茶马古道

第一节 茶树的起源、进化与分类

一、茶树的起源

1.茶树起源于何时?

据植物学家分析,茶树起源至今已有6000万年至7000万年历史了。 人类起源最多也就几百万年的历史。

2.茶树起源于何地?

茶树原产于中国,自古以来,一向为世界所公认。只是在1824年,驻印度的英国少校勃鲁士(R·Bruce)在印度阿萨姆省沙地耶(Sadiya)地方发现有野生茶树后,于是,国外有人以此为证,开始对中国是茶树原产地提出了异议。从此以后,在国际学术界开展了一场茶树原产地之争。

(1)多数学者认为茶树原产地在中国

特别值得提出:日本的志村桥和桥本实,他们结合多年茶树育种研究工作,通过对茶树细胞染色体的比较,和对茶树外部形态作了分析和比较。并不存在区别中国种茶树与印度种茶树的界限。所以,最后结论是茶树的原产地在中国的云南、四川一带。

(2)部分学者认为茶树的原产地在印度

持这一观点的代表人物是英军少校勃鲁士,他继1824年声称发现印度野生茶树后,1838年又印发了一本小册子,列举他在印度阿萨姆发现野生茶树多处,其中沙地耶发现的一株野生茶树高达43英尺,胸围3英尺。为此,勃鲁士断定,印度是茶树原产地,理由是印度有野生茶树。

…… …… 余下全文

篇六 :茶叶鉴评与欣赏 (2)

茶叶的功效“三抗” “三降” “三消”(抗氧化、抗突变、抗辐射/降血压、降血脂、降血糖/消炎、消毒、消臭)

茶树的生理特性:茶树性喜温暖、湿润,最适宜的生长温度是18℃~25 ℃之间;茶树是耐酸作物,其最适宜的pH值是4.5 ~6.5。阳光、温度、水分和土壤是影响茶树生长发育的主要因子。

分类:(茶树是一种多年生的木本常绿植物,属: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

/山茶目/山茶科/ 山茶属/茶组)林奈氏于1753年将茶树学名订为Thea sinensis L., 后又改为Camellia sinensis L., 国际间通用的茶树学名为

Camellia Sinensis (L.) O.Kuntze.

分类方法很多。如,按采摘季节,分为春茶、夏茶、秋茶和冬茶。按茶叶加工过程中的发酵程度分为不发酵茶、完全发酵茶和半发酵茶。等等。根据茶叶的加工方法,我国的茶叶可以分为基本茶类和再加工茶类两大类。我国有六大基本茶类:包括绿茶、红茶、青茶、黄茶、白茶、黑茶。不同的加工方法,形成了不同品质(色、香、味、形)的茶类。再加工茶类:主要是花茶和紧压茶等。

形态结构 : 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

形态:植株较为稳定的生态型,其树型可分为乔木型 、小乔木型和灌木型三种。

1.乔木型(主干明显,分枝部位高,5米以上,野10米上)2.半乔木型(较明显主干与较高的分枝部分,自然生长状态下, 3~5米,树冠多较直立高大,根系也较发达。)3.灌木型(无明显主干,树冠较矮小,自然生产状态下,树高通常只达1.5~3米,分枝多出自近地面根颈处,分枝稠密。根系分布较浅,侧根发达。)

根:主根,侧根,须根。茎:扇形状的。

产茶区 (中国茶区分布在北纬18-37度,东经94-122度的广阔范围内,有浙江、湖南、湖北、安徽、四川、福建、云南、广东、广西、贵州、江苏、江西、陕西、河南、台湾、山东、西藏、甘肃、海南等19个省区的上千个县市。在垂直分布上,茶树最高种植在海拔2600米高地上,而最低仅距海平面几十米或百米。4个产茶区:华南茶区,西南茶区,江南茶区,江北茶区。不同地区,生长着不同类型和不同品种的茶树,从而决定着茶叶的品质及其适制性和适应性,形成了不同的茶类。)

…… …… 余下全文

篇七 :茶叶审评表格

茶学审评表                                                                                                    20##年5月15日 制

…… …… 余下全文

篇八 :茶叶审评

茶叶审评六大基础评审因子

茶叶审评一般分为(把盘、开汤、嗅香气 看汤色、尝滋味、评叶底)根据这些项目逐一进行茶叶审评,并按照评茶术语写出评语。

把盘

嫩度:嫩度是外形审评因素的重点,一般嫩度好的茶叶,应符合该茶类规格的外形要求,条索紧结重实,芽毫显露,完整饱满。 条索:条索是各类茶具有的一定外形规格,是区别商品茶种和等级的依据。

整碎:整碎是指茶叶的匀整程度,好的茶叶要保持茶叶的自然形态,精制茶要筛档是否匀称,面张是否平伏。

色泽:色泽是反应茶叶表面的颜色、色的深浅程度,以及光线在茶叶面的反射光亮度。

开汤俗称泡茶或沏茶,为湿评内质重要步骤。开汤前应先将审评杯碗洗净擦干按号码次序排列在湿评台上。一般红、绿、黄、白散茶,称取样茶3g投入审评杯内(毛茶如用200m1容量的审评杯则称取样茶4g,杯盖应放入审评碗内,然后以沸滚适度的开水以慢快慢的速度冲泡满杯,泡水量应齐杯口一致。

嗅香气

香气:香气是茶叶冲泡后随水蒸气挥发出来的气味。由于茶类、产地、季节、加工方法的不同,就会形成与这些条件相应的香气。茶叶审评香气除辨别香型外,主要比较香气的纯异、高低、长短。

香气纯异指香气与茶叶应有的香气是否一致,是否夹杂其他异味;香气高低可用浓、鲜、清、纯、平、粗来区分;香气长短也就是香气的持久性,香气高、持久是好茶;烟、焦、酸、馊、霉是劣变茶。

看汤色

汤色:汤色是茶叶形成的各种色素,溶解于沸水中而反应出来的色泽。汤色在审评过程中变化较快,为了避免色泽的变化审评中要先看汤色或者嗅香气与看汤色结合进行。汤色审评主要抓住色度、亮度、清浊度三个方面。

尝滋味

滋味:滋味是评茶人的口感反应。评茶时首先要区别滋味是否纯正,一般纯正的滋味可以分为浓淡、强弱、鲜爽、醇和几种。不纯正滋味有苦涩、粗青、异味。好的茶叶浓而鲜爽,刺激性强,或者富有收敛性。

评叶底

叶底:叶底是冲泡后剩下的茶渣。一般好的茶叶的叶底,嫩叶含量多,质地柔软,色泽明亮 均匀一致。好茶叶的叶底明亮、细嫩、厚实、稍卷,差的叶底表现暗、粗老、单薄、摊张等,而焦叶、劣变叶、掺杂叶则不允许存在。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