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古代道德修养名言警句

古代道德修养名言警句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唐·刘禹锡)

释:山不在于高低,山上有了神仙就出名;水不在于深浅,水里有了龙就灵验。

2、德不广不能使人来,量不宏不能使人安。 (明·刘基)

释:道德不广大高尚就不能吸引人、凝聚人;气量不宽宏就不能使人们安全、安定。

3、无德而官,则官不足以劝有德;无功而赏,则赏不足以劝有功。 ( (宋·李觏) 释:没有道德的人作官,这样的官就不能够教育下属树立道德;对没有功劳的奖赏,这样的奖赏就不能激励人们去立功。

4、天下有三危:少德而多宠,一危也;才下而位高,二危也;身无大功而受厚禄,三危也。 (《淮南子·人间训》)

释:天下有三种情况最危险:一是缺乏道德的人受到过多宠爱,二是才能低下的人占着高位,三是没有大功的人享受丰厚的俸禄。

5、一指之穴,能涸千里之河;一脔之味,能败十世之德。

(清·唐甄)

释:一个指头大的漏洞,能流干涸了千里之河;贪婪一片细肉的味道,能败坏人们多年积成的道德。

6、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谓不朽。 ( (《左传》) 释:最上面的是树立道德,其次是建立功绩,再其次是著书立说,这些都是很长时间不会消失的,因此可以称作是不朽的。

7、平生德义人间颂,身后何须更立碑。 (唐。徐寅)

释:一生中道德和节义得到人们颂扬,死后何须再树碑立传。

8、有德而富贵者,乘富贵之势以利物;无德而富贵者,乘富贵之势以残身。 ( (宋·胡宏)

释:有道德的人富贵了,他以富贵之势去做有利于人们的各种事物;没有道德的人富贵了,他以富贵之势来摧残自己的身体。

9、玩人丧德,玩物丧志。 (孔子)

释:玩弄人的人丧失道德,贪玩的人丧失意志。

10、以言伤人者,利于刀斧;以术害人者,毒于虎狼。

(宋·林逋)

释:用语言伤害人,比刀斧还厉害;用心术坑害人,比虎狼还恶毒。

…… …… 余下全文

篇二 :古今中国道德格言

古今中外道德名言

一、古代篇

1.文以行为本,在先诚其中。-----唐.柳宗元《报袁君陈秀才避师名书》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3.孟子曰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告子上)

3.忿怒二字,圣贤亦有之;特能少忍须臾,便不伤生。 ——曾国藩

4.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其道德,不为穷困而改节。(《重订增广》

5.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孔子)

6.诚能体而存之,则众善之源,百行之本。——宋.朱熹

7金有一分铜铁之杂,则不精;德有一毫人伪之杂,则不纯矣。《读书录.体验》

8.喻私心杂念影响人之德行的精纯。 ——明.薛瑄

9.类君子之有道,入暗室而不欺。——唐.骆宾王

10.小信诚则大信立。(韩非子)

11.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

12.德不广不能使人来,量不宏不能使人安。(明·刘基)

13.无德而官,则官不足以劝有德;无功而赏,则赏不足以劝有功。(宋·李觏)

14.天下有三危:少德而多宠,一危也;才下而位高,二危也;身无大功而受厚禄,三危也。(《淮南子·人间训》)

15.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谓不朽。(《左传》)

16.不诱于誉,不恐于诽。 (荀子)

17.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大学》

18.人重官非官重人,德胜才毋才胜德。(明·李廷机)

19.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唐·刘禹锡)

20.一指之穴,能涸千里之河;一脔之味,能败十世之德。(清·唐甄)

21.平生德义人间颂,身后何须更立碑。 (唐。徐寅)

22. 有德而富贵者,乘富贵之势以利物;无德而富贵者,乘富贵之势以残身。 (宋·胡宏)

…… …… 余下全文

篇三 :治国篇古代道德名言

治国篇

1、 天下为公。(孙中山)

2、 治国之难在于知贤而不在自贤.

3、 国者,必以奉法为重。(《列子·说符》)

4、 治国之道,必先富民。(《管子》)

5、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

6、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7、 顺天者存,逆天者亡。(《孟子》)

8、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

9、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

10、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孟子》)

11、政通人和,百废具兴。(范仲淹《岳阳楼记》 )

12、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13、圣人不利己,忧济在元元。(陈子昂《感遇诗》)

14、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出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1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

16、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

17、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18、天下犹人之体,腹心充实,四支虽病,终无大患。(《三国志?魏书?杜畿传》)

19、构大厦者先择匠而后简材,治国家者先择佐而后定民。(《意林》引《物理论》) 释:构,架屋。简,通“柬”,选择。佐,辅助的人。

20、理国要道,在于公平正直。(唐?吴兢《贞观政要?公平》房玄龄语)

21、正其本者万事理,劳于永者逸于使。(唐?张九龄《对嗣鲁王道坚所举道侔伊吕科?第一道》)

释:劳于永,为长远利益而操劳。逸,安心。使,经常忙碌。

22、治身莫先于孝,治国莫先于公。(宋?苏轼《司马温公行状》)

…… …… 余下全文

篇四 :9-古人关于道德修养的名言-10

古代关于道德修养的名言警句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唐·刘禹锡)

释:山不在于高低,山上有了神仙就出名;水不在于深浅,水里有了龙就灵验。

2、德不广不能使人来, 量不宏不能使人安。 (明·刘基)

释:道德不广大高尚就不能吸引人、凝聚人;气量不宽宏就不能使人们安全、安 定。

3、无德而官,则官不足以劝有德;无功而赏,则赏不足以劝有功。 (宋·李觏)

释:没有道德的人作官,这样的官就不能够教育下属树立道德;对没有功劳的奖 赏,这样的奖赏就不能激励人们去立功。

4、天下有三危: 少德而多宠, 一危也; 才下而位高,二危也;身无大功而受厚 禄,三危也。 (《淮南子·人间训》)

释:天下有三种情况最危险:一是缺乏道德的人受到过多宠爱, 二是才能低下 的人占着高位,三是没有大功的人享受丰厚的俸禄。

5、一指之穴,能涸千里之河;一脔之味,能败十世之德。 (清·唐甄)

释:一个指头大的漏洞,能流干涸了千里之河;贪婪一片细肉的味道,能败坏人 们多年积成的道德。

6、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谓不朽。 (《左传》)

释:最上面的是树立道德,其次是建立功绩,再其次是著书立说,这些都是很长 时间不会消失的,因此可以称作是不朽的。

7、平生德义人间颂,身后何须更立碑。 (唐。徐寅)

释:一生中道德和节义得到人们颂扬,死后何须再树碑立传。

8、有德而富贵者,乘富贵之势以利物;无德而富贵者,乘富贵之势以残身。 ((宋·胡宏)

释:有道德的人富贵了,他以富贵之势去做有利于人们的各种事物;没有道德的 人富贵了,他以富贵之势来摧残自己的身体。

9、玩人丧德,玩物丧志。 (孔子)

释:玩弄人的人丧失道德,贪玩的人丧失意志。

10、以言伤人者,利于刀斧;以术害人者,毒于虎狼。 (宋·林逋)

…… …… 余下全文

篇五 :有关道德诚信的名言警句

1、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 《论语》

2、 厚德载物。——《周易》

3、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

4、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 刘备

5、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淡泊明志,宁静致远。——诸葛亮

6、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

镂。 —— 《荀子》

7、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

8、 忠信笃敬、知行合一、自强不息、和而不同。

9、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林则徐

10、敬事而用,节用爱人。——《论语》

11、礼之用,和为贵。——《论语》

12、导之以德,齐之以礼。——《论语》

13、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

14、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

15、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

16、循循善诱。——《论语》

17、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论语》

18、言必信,行必果。——《论语》

19、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论语》

20、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

2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

22、恭、宽、信、敏、惠。恭则不悔,宽则得众,信则人任,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论语》

23、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

24、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论语》

25、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论语》

26、自私自利之心,是立人达人之障。——吕坤

27、善气迎人,亲如兄弟;恶气迎人,害于戈兵。——管仲

28、修身践言,谓之善行。行修言道,礼之质也。——《礼记》

29、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礼记》

30、忠信,礼之本也;义理,礼之文也。——《礼记》

…… …… 余下全文

篇六 :古代经典警世名言

古代经典警世名言(附注释)

以私胜公,衰国之政也。

——《吕氏春秋》卷一九《举难》

【意谓】将个人利益放在国家利益之上,这是国家衰亡的政治原因。

国多私勇者其兵弱,吏多私智者其法乱。

——《管子 ? 禁藏》

【意谓】国家多了那些自私的勇士就会兵力衰弱;官吏中多了那些精于谋私的人就会法度混乱。

子用私道者家必乱,臣用私义者国必危。

——《战国策 ? 赵策二》

【意谓】长子有私心则家庭必定混乱,大臣谋私利则国家必定危亡。

自古天下离合之势,常系民心。

——宋 ? 辛弃疾《美芹十论 ? 观寡》

【意谓】自古以来国家统一分裂的局势,往往取决于民心。

正心之始,当以己心为严师。

——《琼琚佩语 ? 修己》

【意谓】端正自己的第一步,就是在心灵深处严以律己。

得之以公,其失之必以偏。

——《吕氏春秋》卷一《贵公》

【意谓】秉公办事得天下,徇私舞弊失天下。

能去私曲就公法者,民安而国治;能去私行行公法者,则兵强而敌弱。

——《韩非子 ? 有度》

【意谓】只要去除私心杂念实行公正法度,就能百姓安定,国家太平,只要抛弃自私行为而按公正法度行事,就能兵力强盛而克敌制胜。

天下唯公足以服人。

——《明史》卷二三五《王汝训列传》

【意谓】只有公正无私,才能令人信服。

任天下之大,立心不可不公;守天下之重,持心不可不敬。 ——《宋史》卷四三八《儒林列传》

【意谓】创业的关键在于出以公心,守业的要旨在于慎重谦恭。

理国要道在于公平正直。

——唐? 吴兢《贞观政要 ? 论公平》

【意谓】治理国家的重要原则,就在于处事要公平正直。

治国莫先于公。

——宋《司马温公集 ? 为言治所先上殿札子》

【意谓】治理国家首先要公字当头。

恃德者昌,恃力者亡。

——《史记》卷六八《商君列传》

【意谓】依靠德行就能兴盛,倚仗暴力就要灭亡。

宁公而贫,不私而富。

…… …… 余下全文

篇七 :古代名言精选

(不贵尺之璧,而重寸之阴。)《淮南子》

不以尺璧为贵,而看重的却是片刻光阴。教育人要珍惜分分秒少。

(不矜细行,终累大德)。《尚书》

不注意生活的小节,最终会影响到一个人的品德修养。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楚辞》

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喻指要善于弃其所短,用其所长。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

工匠想要做好他的活儿,必定要先磨快他的工具。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集》

不学习就不能增长才干,没有坚强的意志就不能使学习获得成功。

(蠹众木折,隙大墙坏。)《商君书》

蛀虫多了,木头就会蛀断;裂缝大了,墙壁不会坍塌。告诫人们要警惕小的漏洞和差错,以免酿成大祸。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周易》

二人能同心,就能锐利无比,即使是坚硬的金子也可割断。强调彼此要意见一致,团结同心。

(公生明,廉生威。) 清。李惺

公正就明察,廉洁就能提高自己的威望。

(操千曲而知音,观千剑而识器。)《文心雕龙》

弹奏了上千支曲子,而后能懂得音乐;观察试用了上千把宝剑,而后才能识别剑的好坏。说明只有通过实践比较,才能正确地认识事物。

(读书之法,在循序渐进,熟读而精思。) 宋。朱熹

指明了读书的正确方法,决不能好高骛远,不动脑筋。

(独富独贵,君子耻之)《家语》

只贪求个人的富贵,道德高尚的人认为是可耻的。

(大言不惭,则无必为之志。)《家语》

说大话而不感到惭愧,那就没有一定要去做的决心。

(城峭则崩,岸峭则陂。)《韩诗外传》

城墙太陡峭了,就会崩塌:河岸太陡峭了,就会倾倒。说明凡事太过分,其效果将会适得其反。

(才以用而日生,思以引而不竭。)《周易外传》

才能由于运用而日益增长,智慧由于运用而永不枯竭。

(川广自源,成人在始。)

宽阔的江河来自浅小的源头;而成为一个事业上有所贡献的人,是因为他在一开始就能扎扎实实地努力。

…… …… 余下全文

篇八 :古代教育名言

1、 天下不可一日而无政教,故学不可一日而亡于天下。(王安石:

《明州慈溪县学记》,见《王文公文集》卷三十四。)

意思:天下每日都离不开政治教化,因此不可以一日没有学校

2、 人言教职为闲署,不知人才为政事之本,而学校尤人才之本也。

(颜元,见《颜习斋先生年谱》卷下。)

3、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职教化者在师儒;

弘教化而致之民者在郡邑之任;而教化之所本者在学校。(胡瑗:《松滋儒学记》,见《古今图书集成》第五十五册,第7页) 意思:使天下得到治理的在于人才,成就天下人才的在于教化,担任教化任务的在于教师,弘扬教化的任务使百姓受到教育的是各郡邑的官吏,施行教化的基础是各地的学校.

4、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孔丘《论语.阳货》)

意思:人在刚出生时,本性都是善良的,性情也很相近。但随着各自生存环境的不同变化和影响,每个人的习性就会产生差异。

5、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

民,教学为先。(《礼记.学记》)

意思:玉石不经过琢磨,就不能用来做器物。人不通过学习,就不懂得道理。因此,古代的君王建立国家,治理民众,都把教育当作首要的事情。

学者第一要看德器,德器深厚,所就必大,德器浅薄,虽成亦小。(张履祥:《备忘二》,见《杨园先生全集》卷四十)

意思:德行是衡量学者的第一要求,德行是才学的统筹,才学是德的资本.道德修养与才识度量都很好的人,他的成就必定很大.反之,即使有成就也是小成就

6、 德者业之本,业者德之著。德益进则业益修,业益修则德益盛。

二者亦交养护发,实是一种功夫。(张履祥《备忘三》,见《杨园先生全集》卷四十一) 意思:道德是事业的根本,事业是道德的显现。道德进步事业就会发展,事业发展了道德也会提高,二者相互滋养促进,这是一种功夫。

7、 战虽有成,而勇为本焉;丧虽有礼,而哀为本焉;士虽有学,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