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20xx读后感

《英才是怎样造就的》读后感

孙思莉

曾经看过一句话很是震撼,说“一个人的读书史,就是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相对于我们的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有多少经典名著值得我们去细细品读,体味,可是对于忙碌的我们又有多少人能够静下心来,心无杂念的投入其中呢?想起自己的每天忙忙碌碌,不仅有些迷惑起来,因为自己的盲从盲干,觉得自己的茫茫带来的只是一些无为,却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收获。是的,岁月之河在不断逝去,他不会为任何一个人的悔恨而停留,而我的心智却始终原地不前,这就是做人的悲哀,没有任何收获与反思的人生真是不值得期待的。我要读书,这是精神饥渴的人心里发出的真正的声音,犹如饥饿的人需求食物一样亟不可待。 所庆幸的是我们处于一个可供我们读书的优越的好的环境之中,每年都会有一些优秀的教育期刊不约而至,真是让人欣慰与窃喜。我们免费享受着精神大餐的同时,也在悄悄的完善着自己的精神发育史。今年学校为我们老师推荐的是王金战老师的《英才是怎样造就的》,下面谈一谈我对于这本书的一些读后体会与心得。

初次接触

说句实话,刚刚拿到这本书,对于它真没有什么好影响。蓝色的封皮加上黄色的大号题目。怎么看怎么不舒服,就像地摊上的盗版,怎么瞅着怎么难受。算了,别碍眼到一边躺着吧你!就这样它被我冲动的打入了冷宫。多少天都没有在看上他一眼。

再次相逢

有一次,手头的事情都已经处理干净,闲着还是闲着,为了打发一点儿时间,我顺手从抽屉里摸出了这本书。翻翻看,没想到竟被其中的一些章节吸引住了,真有些相见恨晚的感觉。不知不觉读了一个多小时,内心里起起伏伏,随着文章里的故事的发展。下班后,我加班读到了深夜。究竟是什么魔力深深的把我吸引住了呢?我很难准确的表达出来。爱一本书,就要反复阅读,把它全盘消化吸收,使他融为自己所用。

读它数遍

经过数遍的阅读与反思,可以说我是真正走进了王老师的教育实践中,真正领略了教育大师的教育风采,同时也被其中一个又一个感人的事例打动着。

…… …… 余下全文

篇二 :读后感20xx

《简〃爱》读后感

广场小学

肖丽宏

这个假期看了本《简?爱》。我非常喜欢里边的女主人公简爱。她是个孤儿,但她是一个不甘受辱、自尊自爱、自立自强、敢于抗争、敢于追求的女性。她那纯朴善良的高尚品质深深打动了我。

简爱是个普普通通的女孩,没有美丽的外表和良好的家庭,但她聪明伶俐,正直善良,从小就寄人篱下,受人虐待,吃劲了苦头。然而,她并没有绝望,她并没有自我摧毁,并没有在侮辱中沉沦所带来的种种不幸的一切,相反,换回的却是简爱的无限信心,却是简爱的坚强不屈的精神,一种可战胜的内在人格力量。

长大后的简爱与罗切斯特之间一波三折的爱情故事,更是让我印象深刻。在罗切斯特的面前,她从不因为自己是一个地位低贱的家庭教师,而感到自卑,她认为他们是平等的。不应该因为她是仆人,而不能受到别人的尊重。也正因为她的正直,高尚,纯洁,心灵没有受到世俗社会的污染。使得罗切斯特感到自惭性秽,同时对她肃然起敬,并深深地爱上了她。他的真心,让她感动,她接受了他——一个比自己大20多岁的男人。后来,简爱发现罗切斯特已有了妻子,便毫不犹豫地离开了他,她对爱情的专一,让我敬佩。

在她出走的期间,她平静的继承了叔叔的遗产,成为了一个富有的女人。简爱没有自己占有财产,而是把财产与奥利佛兄妹他们三人平分。 试问现在社会的人有几人能做到像简爱这样无私呢?我从心中喜欢这个善良、正直、朴实的简爱。一个不为金钱所迷惑,把亲情和友情放在第一的人啊!最后,她回到桑非尔德府,发现这里已成了废墟。听别人说,这里发生火灾,罗切斯特为了救别人被压断了一只胳膊,眼睛也瞎了。简爱知道后不顾一切地找

到罗切斯特,最后他们幸福地生活在一起。这是多么纯洁、多么高尚的爱情啊!

小时候的简爱让人怜悯同情,但她坚强独立的完成了学业;长大后的简爱也是经历坎坷,受人虐待;有了自己的爱情后,却发现爱情背后的欺骗,毅然离开;苦难过后,她重新回到爱人的怀抱,幸福的在一起!简爱的一生遭遇了很多磨难,但她乐观坚强的面对一切不幸,最后终于赢得了属于自己的幸福!

…… …… 余下全文

篇三 :读后感20xx.8

《哲学与人生》读后感

最近刚看完一本名为《哲学与人生》的书,这是一位台湾作者傅佩荣教授写的书,这本书被列为“高等学校哲学通识教学指导专家推荐用书”,这位教授在大学开设“哲学与人生”这门课程,17年以来座无虚席,本书集作者数十年授课之精华,开宗明义地讲述了哲学的有关知识,通俗易懂,无半点枯燥乏味之感。本人平时对哲学本身就比较喜好,借暑假的机会看了《哲学与人生》这本书,感觉真的不错,值得一看。

傅先生在自序中就说,“哲学脱离人生是空洞的,人生脱离哲学是盲目的。”因此,看此书与其说是学点哲学知识,不如说是通过它来审视自己的人生。在这里,我们得到的不仅是哲学的全部精华,更重要的是生命的本质。

在这里有必要先介绍一下哲学的定义:哲学的原意是“爱智”。哲学作为一门学问,原来只是一种生活态度。这种态度称为“爱智”,作者把“爱智”定义为“保持好奇的天性,探询一切事物的真相”的生活态度。把“智慧”概括为“完整”和“根本”两个特征,又将“爱智”的“爱”解释为温和而理性的“友爱”,而与狂热的“情爱”、浮泛的“博爱”相区别。作者同时指出“爱智”的原则,“拥有智慧不等于爱好智慧”。爱智代表的是一种追求的过程,而这个过程的特色就是一直保持心灵的开放。

既然“爱智”是一种追求过程,那么又是什么影响了我们去追求它呢?

最先要指出的就是人的身体。因为人体是物质的,有惰性同时也是软弱的。这种软弱会妨碍人类拥有智慧。比如,有时候我们希望自己能够早起,却怎么也爬不

起来,这时候会觉得身体实在是自己最大的敌人。身体如此沉重,就是因为它是物质,所以有惰性。又有时候我们很愿意帮助别人,这代表心灵上的美好,却可能因为需要花时间、花力气,所以懒得行动。由此可知,人的身体是软弱的。人应该减少身体的控制程度,亦即要让身体的惰性无法对个人产生影响力。如此,才能让心灵自由地追求智慧。

“很多人不快乐,就是因为找不到人生的意义。然而,人生的意义又是什么?一个人在念中学的时候,人生的意义是要考大学;念大学的时候,人生的意义则是要顺利毕业或继续深造。这样的意义一直往后推延,最后总是要碰到结束,而在这个关卡上,不能在以一个具体的东西作为意义了。这个意义是一个人在生命过程中无法达成的,因此不能向外探求,只能向内寻找,也就是一种对自己的要求,要求自己达成一种圆满。”

…… …… 余下全文

篇四 :《20xx的秘密》读后感

明天是美好的

——《2012的秘密》读后感

提到2012,大家可能第一想到的是,世界末日。可能是因为美国的《2012》这部电影,这是一部关于全球毁灭的灾难电影,它讲述在20xx年世界末日到来时,主人公以及世界各国人民挣扎求生的经历。

总记得在高三时,我们经常讨论着关于2012的问题,讨论着是否真有地球毁灭的时候,有时候还想着是不是会发生像电影中的那情景?太阳活动异常,地球内部的能量平衡系统面临崩溃,会突然发生地震,再联系当时社会上发生的一些事,青海玉树的地震、云南地区的旱灾、泥石流洪涝等等都上演着,让我们一次次问自己,2012,到底会不会?我们也怀着一种忐忑的心理进行猜测着。我们对于人类的终点的思考似乎也随着升温。

这就让我们对2012的到来产生了疑惑,2012到底是一个转折点吗?2012是世界末日到底是科学还是迷信?宇宙循环的终点真的到来了吗?还是人类进化的新阶段?2012究竟会发生什么?2012的预言到底又是怎么回事?而本书《2012的秘密》正是写的关于这方面的问题。在本书中,汇集全球20多位科学家、历史学家、未来学家、艺术家、生态学家、哲学家、社会学家、宗教学家等的有关核心文章,从精神、经济、生态、科学,各个领域、不同视角提供了解读这一重大事件的关键信息,揭示了有关2012的各种预言,全方位解读2012之谜!

我从《2012的秘密》这本书中知道了,磁场转移、太阳黑子活动等诸多原因,都不会令地球陷入毁灭的地步,而我们更多的应该从我们自身思考,而不是盲目的跟着大众,总想着那些事。在《2012的秘密》这本书中,有着对预言来历的叙述,有着对现在情况的分析,有着对未来世界的展望。我们应该从自身出发,建立起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而现在保护环境也成了我们的责任与义务。是的,我们的地球只有一个,我们更应该尽自己最大的去好好保护。环境保护,是每一个地球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希望我们能够在拥有环保意识的基础上,付诸行动,接好21世纪的第一棒,也将这一棒永远的传下去!让大自然永远的微笑下去,从此不会再愤怒……

…… …… 余下全文

篇五 :感动中国20xx读后感

感动中国2012读后感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

今天我看了CCTY播出的感动中国20xx年度颁奖盛典初春,万物开始生长的季节。虽然像冬天一样寒冷,但它却温暖着每一位中国人的心,因为有你——《感动中国》。《感动中国》,感动着每一位中国人乃至全世界。每一份颁奖词都是那样的振奋人心和到位。我被他们平凡需伟大的故事感动了。

此次当选的感动中国人物是:为新中国核事业作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朱光亚,为官清廉的公安战线楷模刘金国,为人民群众奉献一生的党的基层干部杨善洲,中国肝胆医学年届九十依然工作在手术台上的医生吴孟超,坚持12年爱心长征,改变山区麻风病村的台湾爱心人士张平宜,在危急时刻奋力救下坠楼婴儿的最美妈妈吴菊萍,从成都到高原地区扎根支教的教师夫妇胡忠、谢晓君,靠卖羊肉串资助贫困学生的慈善家阿里木,从八岁开始伺候瘫痪养母12年的孝顺女儿孟佩杰,自小失去双臂却创造出生命奇迹的钢琴师刘伟。

我们为这十大人物感动!我们用感动彰显一个人物的高尚,我们用感动彰显一个国家的精神,我们用感动考验一个民族的素质!此刻,因为我们是中国人,我们为此而骄傲!

在这个社会上,总有一些不能改变的道理所以中央电视台每年都要举办“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驯,就是在为这些曾经奉献过的人送上一束鲜花,端上一杯清茶。虽然已经举办了十多年了,但这才是我看得第一次,对我有很大的感触。

在这个简单却又美丽的舞台上,走上的人的事迹各不相同。有的是为国家人民奉献;有的是对贫穷的人帮助;有的是热爱自己的工作所奉献??

王茂华是一名教师,他不但火海救人彰显其英雄本色,医院救护时,在全身98%都烧伤时,疼痛可想而知,在一个多月的抢救时间里,他多次植皮,截肢,身体和心理上的负荷难以预料转载自百分网,请保留此标记,可王老师竟一声未吭,不喊一声,不叫一声,只为了妻儿不要牵肠挂肚,撕心裂肺。这个真正的男子汉把一切都背起来了。王茂华是一名教师,普普通通的教师,教师是什么?是撒播爱的使者!他用他的壮举完成了他的使命。

…… …… 余下全文

篇六 :20xx读书节读后感

积极引导

——重读《Active Parenting Today》有感

广州军区司令部幼儿园 张士雷

“Active Parenting Today”翻译成中文是“现代积极育儿”,读研期间,笔者曾用一个暑假的时间将其翻译成中文,里面的一些观点和教育做法给时为家庭教育专业学生的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如今,走上工作的第一线,一方面其中的思想和方法无形中牵引着我的教育教学工作,另一方面,经常和孩子们一起学习、生活和活动,经常和家长打交道,对其观点也有了不同程度和角度的解读。

积极育儿是要引导父母采取措施改善家庭互动,搜寻信息来帮助胜任父母之职。其观点基于现代民主社会中的两种育儿观:好的育儿是非常重要的;好的育儿是非常困难的。是啊,大多数父母都想教养好孩子,但是又缺乏必要的技能或支持。他们使用 “回应”而不是“主动”的方式对待孩子,只有当孩子的行为超过他们极限的情况下才予以反应,如打碎物品、受伤、说脏话等等,而且回应往往伴随沮丧、生气以及随意的教导… …

独裁型的父母完全指挥孩子的生活,告诉孩子要去做什么,如何做以及何时做,他们使用奖励和惩罚来强化秩序。幼儿很少或没有机会去质疑、挑战或是否定。放任型父母允许他们的孩子在大多数时间“做自己的事情”。 在积极的家庭里,父母是领导者,他鼓励合作、激励学习,每个人都是家庭中的重要成员。

积极的父母即使是在训导儿童的过程中也会尊重他们,允许儿童有权向父母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这本书的目的是为你提供一些信息和技巧,这些信息和技巧能够帮助你培养有勇气、有责任、有高自尊、能合作的儿童。

勇气。Alfred Adler曾经说过,如果他能给儿童一件礼物,那将是勇气。如果一个儿童是有勇气的,那他将能够学会他所需要学习的每件事情。伴随着父母的指导,儿童的勇气将会促使他尝试、失败、再尝试,直到他能掌控生活所赋予的挑战。

自尊是关于自己的观念、是对自己高度重视。当一个儿童是高自尊的时候,他会认为自己是一个有能力的人,在面对挑战时能够有机会成功。他还知道,即使失败也是一个学习的机会,他仍不会放弃。

…… …… 余下全文

篇七 :20xx观后感

《2012》电影观后感

《2012》只是一部电影,其中涉及的众多天文和地理现象根本不可能发生。无数幢摩天大楼轰然倒地、全球地震火山喷发、大海啸吞噬了所有陆地??13日开始在中国内地公映的好莱坞灾难片《2012》,讲述了20xx年12月21日,全人类经历了灾难和逃亡后,部分人类和动物在“诺亚方舟”上活下来的故事。尽管这只是一部寻常影片,但片中用电脑特效制作的种种“世界末日”景象,却让观众们感到恐慌。 作为一部灾难类型片,《2012》在视觉特效上自然出色。在之前的各版预告片中,那些铺天盖地的灾难场面已经足够震撼,但在大银幕上亲眼目睹的感觉还是非同凡响。加利福尼亚沉入大海,肯尼迪号航空母舰撞毁白宫,黄石公园火山爆发,海水漫过喜马拉雅山等几个大场面,确实是艺术想像力和视觉特效技术完美结合的经典镜头。

世界末日这件事情,纯粹站在科学的立场上说,这个可能性总是存在的。因为不可知的灾难什么时候都可能发生——也许下一个小时就是末日,这个可能性也存在,只不过它的概率非常小而已。况且按照我们的唯物主义理论,这个世界有始也有终,地球本身,太阳系本身,也都有生命周期,都有衰老死亡之日,那时候当然就是世界末日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世界末日当然是存在的。

经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北京大学、上海大学、重庆大学、重庆市天文科普教育协会的天文、地质和物理方面的专家证实,《2012》只是一部电影,其中涉及的众多天文和地理现象根本不可能发生。

互联网刚刚兴起时,网上就开始流传关于“20xx年是世界末日”的说法。其中列举的各种“证据”,包括“玛雅预言”和美国宇航局的“预测”。“玛雅预言”是指玛雅人曾预言说,地球分为5个太阳纪,分别代表5次浩劫,第5个浩劫将在20xx年12月22日来临;美国宇航局的“预测”则是指地球磁极将于20xx年发生颠倒,加上地球遇上强厄尔尼诺现象,厄尔尼诺事件与磁力危机会在20xx年共同威胁到地球上的生命。

…… …… 余下全文

篇八 :读后感20xx.8.8

读《爱的教育》一书

读后感

左全

2012 年8月日 18

读后感

《爱的教育》—作者:意大利 亚米契斯。《爱的教育》一书以一个小男孩安利柯的眼光,从10月份4年级开学第一天开始写起;一直写到第二年7月份,全书共100篇文章,包括发生在安利柯身边各式各样感人的小故事、父母在他日记本上写的劝诫启发性的文章,以及10则老师在课堂上宣读的精彩的“每月故事”。每章每节,都把“爱”表现得精髓深入、淋漓尽致,大至国家、社会、民族的大我之爱,小至父母、师长、朋友间的小我之爱,处处扣人心弦、感人肺腑。100多年来此书一直畅销不衰,并且曾多次被改编为动画片、电影、连环画,读者遍布全世界。这书的目的,是打算写出儿童中间的友情,不为阶级及社会地位所阻隔的友情。他在这书里把小学生的世界活泼泼地映演在我们眼前了。成人了解儿童的已清本是不可能的事。但读了这几篇日记,谁都要把儿童时代的情感从新唤起。这是亚米契斯的最大成功处。当亚米契斯写这部书时,他的心中便充满了青年之火。所以书内的辞藻与结构虽不讲求,但单是一种情绪就能使读者十分感动了。《爱的教育》的书名使我思考,在这纷纭的世界里,爱究竟是什么?带着这个思考,我们一起去探寻一个未知的答案.

爱,像空气,每天在我们身边,因其无影无形就总被我们忽略.其实他的意义已经融入生命.就如父母的爱,不说操劳奔波,单是往书架上新置一本孩子爱看的书,一有咳嗽,药片就摆放在眼前,临睡前不忘再看一眼孩子,就是我们需要张开双臂才能拥抱的深深的爱.当我们陷入困

境,没人支持,是父母依然陪在身边,晚上不忘叮嘱一句:早点睡.读了安利柯的故事,我认识到天下父母都有一颗深爱子女的心.安利柯有本与父母共同读写的日记,而现在很多学生的日记上还挂着一把小锁.最简单的东西却最容易忽略,正如这博大的爱中深沉的亲子之爱,很多人都无法感受到.

如果说爱是一次旅游,也许有人会有异议.但爱正是没有尽头的,愉快的旅游.就像生活,如果把生活看成一次服刑,人们为了某一天刑满释放,得到超脱而干沉重的活儿;那么这样的生活必将使人痛苦厌倦.反之,把生活看成旅游,一路上边走边看,就会很轻松,每天也会有因对新东西的感悟,学习而充实起来.于是,就想继续走下去,甚至投入热情,不在乎它将持续多久.这时候,这种情怀已升华为一种爱,一种对于生活的爱.读《爱的教育》,我走入安利柯的生活,目睹了他们是怎样学习,生活,怎样去爱.在感动中,我发现爱中包含着对于生活的追求.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