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陕西县域经济十年发展报告

陕西县域经济十年发展报告

20xx年以来的十年,是陕西大发展的十年,也是县域经济发展最好最快的十年。在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壮大县域经济”精神的鼓舞下,陕西省委省政府团结带领全省人民,以建设西部强省和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步伐为目标,把发展壮大县域经济作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大战略来抓,强化发展措施,丰富发展思路,扎实推进发展工作,县域经济呈现出竞相发展、科学发展的大好局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成就,为全省发展大局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经济总量跨越式发展,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过去十年,为改变县域经济发展的滞后状况,陕西省委省政府采取超常发展措施,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的决定》、《关于推进县域经济发展加强县级领导班子建设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指导、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文件,建立了科学的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监测考评机制,将县域经济发展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极大地激发了全省各地加快发展的积极性。特别是20xx年以来,为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县域经济加快发展,陕西进一步细化发展措施,全省11个市区实施“一市一策”,大力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强力打造重点县域工业集中区,集中力量加快重点示范镇建设,举全省之力推进扶贫避灾移民工程,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全省县域经济实现突破性发展。十年来,全省县域GDP总量在连续突破20xx亿元(20xx年)、3000亿元(20xx年)、4000亿元(20xx年)、5000亿元 (20xx年)的基础上,20xx年跃上6000亿元台阶,达到6671.26亿元,较20xx年增加了5479.46亿元,增长了4.6倍;县域GDP占全省的比重由37.5%提高到53.8%,提升了16.3个百分点;县均GDP由14.36亿元增加到80.38亿元,增加了66.02亿元,是20xx年的5.6倍。全省83个县(市)中有18个县(市)GDP超过百亿元大关,44个县超过50亿元,而20xx年全省仅有2个县超过50亿元,过百亿县则没有。县域GDP最高水平从20xx年的52.37亿元,发展到20xx年的771亿元,增长了13.7倍。在20xx年到20xx年的3年里,全省先后有3个县进入“全国百强县”,西部“百强县”从20xx年的4个增加到20xx年的12个,是西部“百强县”增加最快的省份,县域经济已成为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动力。

…… …… 余下全文

篇二 :陕西省非公经济发展报告

陕西省非公经济发展报告

丁义安

各位代表:

“十一五”以来,是陕西非公经济发展历程中最快最好的时期。全省上下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发展非公经济的各项方针政策,形成了党委政府重视支持,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社会各界齐心合力,大力促进非公经济加快发展和稳步提高的新局面,在繁荣经济、保障民生、维护稳定、促进和谐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推动科学发展、富裕三秦百姓、构建和谐陕西,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发展情况

——发展势头强劲。“十一五”期间(20xx年—20xx年,下同),全省非公经济增加值年均增长16.9%,其中20xx年比上年增长18.2%,高于同期全省 GDP增速。20xx年,全省有非公控股企业12.07万户,个体经营户122.92万户,其主体是中小企业;其中年营业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公控股企业4364户,亿元以上563户。今年1—8月份,全省非公控股企业增加值、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实交税金同比分别增长28.82%、29.41%、26.1%和26.54%。

——贡献不断加大。“十一五”期间,非公经济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比重,由20xx年的43.34%上升到20xx年的48.6%,年均提高1.3个百分点。非公经济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以上。非公经济缴纳税金547.6亿元,占全省税收总额的44%,其中地税部分占到60%。

——结构调整加快。20xx年,全省非公经济增加值的一、二、三产业占比分别为6.25、51.03%和42.72%,第二、三产业比重逐年上升。全省县域工业集聚区发展到187个,聚集中小企业、非公企业10万余户,从业人员103.9万人。县域工业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从20xx年的44.7%提升到20xx年的51.6%。

——创新能力增强。全省中小企业建立技术创新和研发机构2648个,科技型中小企业、非公企业近

…… …… 余下全文

篇三 :改革开放以来陕西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报告

改革开放以来陕西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报告 19xx年,我们党召开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新时期。改革开放以来,省委省政府带领全省人民,解放思想,锐意改革,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进行了一场新的伟大革命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经过三十年艰苦卓绝的努力奋斗,陕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化,谱写了三秦儿女自强不息、顽强奋进的壮丽史诗,在陕西振兴崛起的历史进程中掀开了光辉灿烂的新篇章。

一、社会生产力得到大解放大发展,经济规模、速度、结构和质量实现了历史性跨跃 19xx年以来,陕西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全省人民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实事求是,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调整经济结构,突破了封闭、僵化、单一的经济模式,国民经济生机勃勃、充满活力。30年来,陕西经济总量从不足100亿元到突破5000亿元,实现了三次大跨越。第一次跨跃,从1978—19xx年,长达17年之久,跨上1000亿元台阶,经济总量年均增长9.5%;第二次跨跃,从1995—20xx年,用了6年跨上了2000亿元台阶,经济总量年均增长10.6%;第三次跨跃,是十六大后,从20xx年至今几乎每年增加近千亿元的规模,分别跨跃了3000、4000和5000亿元的历史大关,20xx年达到5465.79亿元,年均增长12.6%。按可比价格计算,比19xx年增长16.4倍,翻了4.1番,年均增长10.4%。19xx年以来,除20xx年增长9.8%外,其他年份均保持两位数增长,20xx年增长速度创近19年新高,增速在全国居11位。

产业结构更加优化,第三产业比重上升17.4个百分点。改革开放初期,陕西国民经济总量中,一产比重过高,三产比重过低,三次产业的比例关系为30.5:51.9:17.6,第三产业发展非常落后。改革开放后,在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的前提下,大力发展第二产业,加快提升第三次产业。经过三十年努力,陕西三次产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第三产业迅速崛起,比重大幅度提高,二产比重稳定上升,一产比重下降,逐步形成了以农业为基础,能源、机械、化工、建筑业为主体的二产和以交通、电信、商贸、服务业等第三产业全面发展的新格局。产业结构由“二一三”转变为“二三一”,第一产业占经济总量比重由30.5%下降到10.8%,下降了19.7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始终占居主导地位,上升2.4个百分点为54.3%,第三产业迅速崛起,占总量的比重突破30%,达34.9%,上升17.4个百分点。 非公制经济崛起,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新格局初步形成。改革开放以来,通过鼓励和支持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形成了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以个体、私营、外资、合资、联营、股份制等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良好格局。20xx年,全省非公有制经济占全省经济的比重已达45.6%,比20xx年的40.1%提高5.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非公有经济迅速崛起,极大地保障和支撑了国民经济的全面发展,对于增强经济活力、维护社会安定、增加就业岗位,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 …… 余下全文

篇四 :陕西经济发展战略答题要点

作业题思考题答案要点

1.如何认识陕西“十二五”仍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十二五”是陕西由经济欠发达向中等发达省份迈进的转折时期,机遇与挑战并存。

挑战:

国际环境:金融危机冲击全球化的进程,经济复苏依然艰难;世界经济政治格局也出现新变化,新兴经济体及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将继续提升。??

国内:陕西仍是落后地区,与发达地区发展差距有不断扩大趋势, 发展不够、结构不优、群众不富的问题比较突出,资源环境约束增加,外部不确定风险增多,群众利益诉求越发多样等等。

机遇:

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大趋势没有改变; 有国家宏观调控的重大政策机遇(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等),也有加大投资改善民生的难得机遇,既有扩大消费、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的宝贵机遇,也有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良好机遇,既有“三农”发展的现实机遇,还有深化改革、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的重要机遇等等

2、“十二五”时期陕西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是什么?

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以科学发展、富民强省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着力破解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低、城市化水平低、经济外向度低三大难题,着力构建特色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四大产业体系,着力实施调整经济结构、加快科技创新、统筹城乡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深化改革开放五大任务,全面推进富民强省十大工程,建设经济强、科教强、文化强的西部强省,建设绿色、现代、开放、和谐、奋进的新陕西,为实现全面小康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总体目标:全面实现西部强省,实现“三个上台阶”,即经济综合实力、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生态环境保护上台阶;“三个大幅提升”,即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城乡居民收入大幅提升;“两个明显改善”,即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保障水平明显改善,社会和谐程度和人民群众幸福指数明显改善;“一个大跨越”,即从经济欠发达省份跨进中等发达省份行列。

…… …… 余下全文

篇五 :陕西的民俗与经济发展

陕西民俗与经济发展

民俗是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拥有深厚文化底蕴的陕西,千百年来,在这块黄土地上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形成了独具秦地特色的风土民情。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中国进入了经济和社会的转型期,民俗作为社会的传承文化,必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的更新而不断演进,陕西民俗文化作为中国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一时期也不可避免的面临转变,以便更加适应社会潮流的发展。

一 陕西民俗文化的地域划分和秦、汉时期的发展

陕西民俗的地域划分为:关中地区、陕北地区和陕南地区。

关于关中地区的地理特点、历史地位、早期经营及至西汉初期的尚农遗风,《史记〃货殖传》说:?关中自千雍以东至河华,膏壤沃野千里,自虞夏之《贡》以为上田。而公刘适邠,太王王季在岐文王作丰,武王都镐,故其人犹有先王遗风,好稼墙,殖五谷。?

关于陕北地区新的人文风貌的出现、地域特点与习尚,《册府元龟》说:?秦始皇遗蒙恬攘却匈奴。得其河南造阳之北千里地甚好,于是筑城郭,徙民居之,名曰‘新秦’。?《汉书〃地理志》说:?安定、北地、上郡、西河、皆迫近戎翟,修习战备,高尚气力,以射气力,以射猎为先。?这一背景,与陕北腰鼓的声象相联系是可以相互印证的。

关于陕西地区的早期风习,《汉中府志》说:?汉中府,其俗强劲质朴,力农习射。武都氏叟多羌戎之民,其人半秦,多勇戆;土地险隘,其人半楚,风俗略与荆州、沔州郡同。?《寰宇记》说:?汉高祖发巴蜀,伐三秦,迁蜀七姓于商洛,其俗多猎山伐木,深有楚风。?《宁强州志》也说:?宁强州?风气兼南北,语言杂秦、蜀。都充分显示着相邻地区风习的相互影响作用和风习的地域特点。

关于对先秦风习的评价,《薛思庵(野录)》说:?读《秦风》喜得无淫奔之诗,见得秦俗好。?显现出对岐周良好风习传承的渊源。

至秦亡汉兴,汉高祖刘邦进军商洛、途经霸上,西入咸阳,南屯汉中;回击三秦,建都长安,关内关外风习会合,使民风民俗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 …… 余下全文

篇六 :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报告(20xx)CASS

《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报告(2015)》在京发布

发表于 2015/04/30 17:30 由/article/34463

4月29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主办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协办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重大成果发布会:《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报告2015》”在北京举行,会议正式对外发布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县域经济课题组完成的《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报告(2015)》。报告主编吕风勇和邹琳华就报告主要内容进行了汇报。

报告首先对根据GDP、地方公共预算收入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目三项指标遴选的全国400强样本县(市)的经济发展状况进行了年度回顾。指出:伴随着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和向“新常态”的迈进,20xx年中国县域经济增速总体出现下滑,400样本县(市)实际经济增长率为6.2%,相比20xx年7.3%的实际经济增长率回落了1.1个百分点。400样本县(市)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继续呈现下降趋势,由上年的26.1%降低到25.8%。但是,天津、浙江、贵州、河北、湖北、江西、湖南、山东、广东、黑龙江、重庆、上海、广西和福建等省市样本县(市)地区生产总值比重逆势上升。地区比较表明,西部地区样本县(市)地区生产总值平均增速最快,但是中部地区样本县(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地方公共预算收入的增长速度都超过了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样本县(市)。

为了长期跟踪监测和比较分析中国县域经济发展的动态演变过程,报告发布了基于全国400强样本县(市)的县域经济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发展潜力评价指标体系和创新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这三套评价指标体系分别遴选出了全国县域经济竞争力百强县、全国县域经济发展潜力百强县和全国县域经济创新力50强。

一、竞争力指县域经济对生产要素的吸引能力,同时体现在生产要素数量的集聚和生产质量的提升两个方面。研究发现,中国县域经济最具竞争力百强县:

…… …… 余下全文

篇七 :20xx年浙江经济发展报告

20xx年浙江经济发展报告

20xx年,浙江省经济运行平稳,转型升级扎实推进,发展质量效益向好,民生保障得到改善。

一、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20xx年,浙江省生产总值达37568.5亿元,比上年增长8.2%,实现了年初确定的预期目标。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84.6 亿元,增长0.4%;第二产业增加值18446.7亿元,增长8.4%;第三产业增加值17337.2 亿元,增长8.7%。三次产业比例为4.8∶49.1∶46.1,三产比重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人均生产总值为68462元,比上年增长7.9%,按年平均汇率(1:6.1927)计算,合11055美元,比上年(10039美元)增加1016美元。人均生产总值在全国各省市区中,列天津、北京、上海、江苏之后,重回第5位。

(一)经济运行稳开稳走

平稳增长是20xx年浙江经济运行的一个显著特征。浙江省生产总值同比增长率,一季度、上半年和前三季度均为8.3%,前三季度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0.6个百分点,由于四季度上年同期基数提高较多,增速环比回落0.1个百分点,同比上升0.2个百分点。三大产业、三大需求、三大收入也都平稳运行。

1.三大产业发展平稳。农业生产基本稳定。20xx年,预计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上年分别增长0.1%、5%、-3.4%和2%。加快建设粮食生产功能区和现代农业园区,推进粮食生产结构调整和畜牧业转型升级。粮食播种面积1254千公顷,比上年增长0.2%,粮食总产量734万吨,下降4.7%。药材、花卉苗木等效益农业发展较好,播种面积分别增长2.2%和4.1%。预计全年水产品产量545万吨,比上年增长1%;肉类总产量173万吨,下降4.2%。夏季连续高温干旱和“菲特”台风洪涝灾害对晚稻种植生长,秋杂粮作物、茶叶和蔬菜等经济作物生长,水产、禽蛋养殖等影响较大。工业产销平稳增长,用电量继续回升。20xx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1701亿元,比上年增长

…… …… 余下全文

篇八 :加快陕西县域经济发展对策研究

加快陕西县域经济发展对策研究

2012-7-26 8:50:00 陕西统计局

最近几年,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陕西县域经济获得了快速发展,20xx年全省83个县(市)实现GDP已经达到6671.26亿元,占全省的53.8%,成为全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但是整体发展水平不高,依然是陕西县域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当前陕西正处在发展的关键时期,如何推进县域经济加快发展,全面提升县域经济发展水平,不仅对确保当前全省稳增长,而且对全省实现“十二五”末“三个上台阶”和进入中等发达省份行列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发展水平有待提高:差距与问题

当前,陕西县域经济发展整体水平不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与全国及发达省份相比,实力较弱,差距较大。20xx年,陕西83个县(市)县均GDP80.38亿元,仅相当于全国20xx年县均水平的79.8%;县均地方财政收入3.52亿元,仅相当于全国20xx年县均水平的69.2%。陕西“十强县”县均GDP248.84亿元,也仅相当于全国“百强县”20xx年县均水平的52.3%;县均地方财政收入15.42亿元,也仅相当于全国“百强县”20xx年县均水平的53.1%。如果与发达省份江苏、山东相比,实力则更弱。20xx年,陕西“十强县”县均GDP仅相当于上述两省“百强县”20xx年县均水平的40.6%和51.4%。

二是从自身发展看,问题较多。首先,区域差距悬殊。20xx年,关中县均实现GDP76.95亿元,是陕南的1.8倍,陕北县均GDP126.57亿元,是陕南的3倍。其中榆林市神木和府谷两县GDP总量达1178.95亿元,比陕南三市之和还多出111.93亿元;其次,产业结构层次低。20xx年,全省县域三次产业之比为14.4:60.8:24.8,农业占比偏高,不仅比全省高4.6个百分点,也比全国高4.3个百分点,而服务业占比相对较低,不仅低于全省10.2个百分点,也低于全国18.3个百分点;第三,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20xx年,全省83个县(市)城乡居民收入比为3.2:1,该比值虽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与全国水平相当,但与江苏2.4:1、山东2.7:1、浙江2.4:1、辽宁2.5:1、福建2.8:1相比,明显偏大。第四,强县依靠资源产业支撑。20xx年,陕西“十强县”除高陵县外,其余均是矿产资源富集县(市),经济增长对矿产资源严重依赖;第五,多数县(市)经济发展滞后。20xx年,全省一半以上的县(市)GDP低于全省80.38亿元的平均水平,近四成的县(市)GDP不及全省平均水平的一半,12个县GDP不及全省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