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触摸不到的那个记忆麦田

时间:2023.11.3

  一直触摸不到的那个内心记忆的桑田,究竟是什么呢?来看看作者内心的记忆麦田吧!请阅读下面:

我触摸不到的那个记忆麦田

  我触摸不到的那个记忆麦田[1]

  这么多年了,又一次为一篇写麦田的小说感动。

  已经很久了,那么多那么多的文字,在我的眼前一闪而过,却从来没有流过我的心脏。

  就像我听过很多人在我耳边说起天长地久,说起海角天涯,甚至描绘地老天荒的样子,那是多么美多么美的景象,可是却从来没有进驻过我的内心。

  言语和心毕竟还是有距离的,或者说言语代表的是一种状态,心却代表一种沉淀。

  言语就像漂浮的颗粒,不曾触及到沉淀的内心。

  我曾经是多么快乐的奔跑在家乡的麦田里,翠绿的波浪掀起我小小的孤独,风一样把大人的斥责抛在身后。

  虽然我喜欢麦田,但我不喜欢劳动。

  一个人孤独的时间久了,外表就会越发的活波开朗。

  我喜欢的那片麦田,最终没有抵御得了自然的规律, 在我满是落寞的身影里,它们欢快的由翠绿变成金黄,虽然低着头,但绝对高调的在阳光下摇摆。

  我蹲在田垄上,摸着我曾经那么喜欢的麦苗,如今却满是麦芒扎伤了我的手指。

  我有些难过,我一点也不想帮大人把丰收的喜悦载回家里。

  我就那么执拗的蹲在那里,挡住了母亲收获的双手,收割机也随之停顿。

  母亲麻利的把我拉到一边,收割机硬生生的推倒我所有的希望,以及身后我那哭成一片的麦田。

  这是自然的规律,我知道我无法抗衡。

  我知道母亲一直说我不懂事,让我好好反省。

  可是,包括麦田都不知道,那片麦田是怎么样支撑我走过我那缥缈的童年,支撑我一步一步走到现在。

  每一次回家,我都会蹲在田垄上看它们很久,可是已经沉睡的麦田,再也做不到小时候那样和我心灵相通了。

  麦田有它们自己的想法,经过一年又一年轮回的生长,麦田已经逐渐接受这种规律,顺应生长已经是它们内心的潜意识。

  偶尔会有那么几颗麦苗被选为实验收藏,而更多的麦苗早已顺其自然。

  在我很小的时候,我爷爷曾经指着满墙的书籍告诉我,只要我读完了它们,我的人生就不一样。

  彼时我本是村里最爱玩的一个姑娘,浑身上下充满了麦田和泥土的味道。

  也不知为什么,我那富有远见的爷爷告诉我女孩子要多读书。

  可是,爷爷你看,我在读完了你所有的藏书,以及你写的每一篇作品后,我依然是那么的顽劣不堪。

  可是,那之后,我的心就变孤独了,取而代之的是我越来越活泼。

  而在每一个孤独的日子,麦田则成为了逃离孤独的最佳向往地。

  我一直以为,麦田是最懂我的。

  可是我的麦田却死了。

  死在很久很久以前,母亲挥舞的镰刀下。

  当时看到麦穗一堆一堆的倒在我面前,我就应该觉醒,我曾经的麦田已经一去不返。

  可是我曾经多么执着的认为,麦田不仅能生长麦穗,还能开出美丽的花。

  多年以后,麦田告诉我,它们只能生产麦穗,而且颗颗麦穗都有麦芒。

  一直在我心上舞蹈的麦田,终于有力的讽刺了我曾经单纯的梦想。

  麦田开始沉默,偶尔有清风的时候,会朝我点点头。

  我笑笑的摸了摸它们,重新上路。

  我不是过于执着的人,我知道我的前方还会有麦田,但我不会走过去看它们了。

  麦田是我沿途的风景,只是停留的有点长。

  母亲来电话说,家乡的麦田又到了收获的季节。

  我笑着说好,麦收时节我赶回去和麦田道别。

  流年的风很大,吹得我头发有些凌乱。

  凌乱中,风沙迷住了我的眼睛。

  于是,眼泪就下来了。

  有人问我,安小澜,你怎么哭了。

  是的,风沙太大,我的眼泪不受控制。

  而曾经的那片麦田,早已经不知道我已更名为安小澜。

  它们执着的认为,当年那个蹲在田垄边和它们说悄悄话的小姑娘好像一直没变。

  我不怪麦田,因为不止是麦田不了解我。

  就连和我那么多年那么多年的亲人,都不了解我,何况是昔日的麦田。

  那么,再见,麦田。

  再见,那个曾经执着喜欢麦田的小姑娘。

  一派天籁,一片浪潮[2]

  1756年1月27日,这一天上帝向人间送来了“天籁之声”,莫扎特在奥地利萨尔兹堡诞生了,一个对音乐充满灵性的孩子,一个一碰触音乐就活起来的孩子,为人间谱写了一篇又篇的乐曲,洗涤人类的心灵。

  3岁起显露极高的音乐天赋,4岁跟父亲学习钢琴,5岁开始作曲,6岁了第一次巡回演出,并获得成功。

  也许是由于天才的路比较好走的原因,也许上天本来就特别眷顾他,莫扎特一路过来走得比其他音乐家通顺得多,年轻时在音乐上的成就就让很多下了大量苦功的音乐家望尘莫及。

  正因为这样充满光环的成长过程,莫扎特与其他音乐家相比更多了一份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感觉,也正因为他追求这种自由,无拘无束,让他看起来像一个大孩子那样活泼、天真、烂漫。

  看过《莫扎特传》的人都会记得莫扎特那个不受束缚、天真活泼的样子。

  莫扎特被邀请去宫廷演奏,当时有伯爵,也有很多身份高贵的人,然而莫扎特却在宴会现场跟自己的未婚妻玩起了捉迷藏,穿梭于宴会中,穿梭于人流中,穿梭于桌子底下,活像一个快乐的小鸟,然而当他听到的音乐响起时他又变回了一名正经的音乐家,拿起指挥棒,带领大家走向他的音乐世界。

  当音乐声缓缓响起,那一段段优美欢快的乐曲响起,我们感受到的是乐曲传达出来的欢乐、诚挚、细腻、轻灵。

  早期在维也纳的莫扎特的作品表现出来大都是这种欢快、细腻、灵动的音乐风格,如他创作《土耳其交响曲》,那种轻快、欢乐的曲调,让人有一种想跳舞的感觉。

  也许是跟他早年在维也纳年纪轻轻就享有盛名的原因有关,那是的他还很不羁,没遇到过什么磨难,人身观倾向于乐观。

  同时他做事大胆,敢于创新,相对于当时的主流音乐,莫扎特的音调显得更为丰富与饱满,还被伯爵取笑为“复杂”,但是莫扎特如此独特的作曲风格,对当时的音乐发展起到了很大的影响。

  莫扎特还是一个感情丰富,喜欢感受生活的人,他喜欢接触底层的劳动者,所以他创作的歌剧中反映的是人们的生活,是通俗的题材,如妓(ji)女这些角色都会出现在他的歌剧中。

  在维也纳后期,由于莫扎特与教会分裂,在维也纳又未得到重视,他的后期作品创作中,出现了悲剧性、戏剧性的风格,对社会矛盾的反映更趋深刻,从作品中也可看到他对封建礼教的批判。

  然而这么一位对音乐有灵性的天才,去确仅仅活了35年,从此一位音乐奇才在人类文明史上就这样无影无踪地消失了。

  莫扎特离开了,但是人类对音乐的探索从未停止,还在继续着,并且是以一种爆发、斗争、充满破坏的姿势冲击着古典主义音乐。

  1770年12月16日,在德国波恩,一代乐圣贝多芬诞生了。

  这个与莫扎特相差24岁年龄的孩子,命运跟莫扎特也是截然相反的,莫扎特童年有慈祥的父亲对他进行良好的音乐教育,莫扎特成长的环境是愉悦、欢快的,然而贝多芬确是在暴力与强迫中长大的,他的父亲强迫他成为另一个天才莫扎特,每天让他毫无止境的练习弹钢琴,弹错了就打他,完全没有一位父亲的慈祥与关爱。

  也许是因为在如此缺乏关爱的环境下成长,贝多芬表现出来的永远没有莫扎特那种天真、活泼、欢乐的性格,在他身上体现出来的更多的是一种狂傲、不羁、傲慢、压抑的感觉,这种性格影响着他的音乐创作,在他的音乐中淋漓尽致地体现了贝多芬的性格。

  相比起莫扎特的无拘无束,贝多芬就是不修边幅的音乐家。

  《复制贝多芬》电影中,有让人印象深刻的一幕,当他讽刺他的助理喜欢他的什么作品是,贝多芬露出自己的屁股来隐喻“月光曲”,如此不修边幅的一位音乐家却是承古典音乐之遗风,开浪漫主义音乐之先河的乐圣。

  所以在贝多芬的后期创作中,更多地体现出了个性化的特点,比古典主义时期使用了更多的演奏乐器,使音色更丰富,和声更丰富。

  他的音乐总是像一片浪潮,一篇一篇地敲打着你的心灵,在你沉醉于他的温柔之际时,忽然来了一个狂风暴雨,让你开始澎湃起来,人血沸腾。

  命运总是考验着这位音乐巨匠,在贝多芬的音乐创作的鼎盛时期,他的听力衰退地越来越厉害,甚至完全耳聋了,这无疑是他音乐创作生涯上的一个重创。

  然而这位不羁的斗士却在命运之门前创作出了《命运交响曲》这部巨作。

  这首曲子也是我最喜欢的曲子之一,第一次听这首曲子时在初中,当时听的时候就觉得很震撼,但是当时对于该乐曲中不同部分表现出来的感情还不太懂得,然而经过一次又一次地聆听,开始慢慢地听懂这首曲子。

  第一次听的时候,立刻有一种被震撼的感觉,心怦怦地跳个不停。

  在演奏开始你会有一种紧迫的感觉,好像有地狱之神要向你压过来,向你宣布死亡的消息,你感到痛苦之极。

  然而到了第二部分你又会感动音乐如此的平静,温柔,还有一点忧伤,可以让你静下心来思考,思考,然后音乐慢慢地变大声,你又进入了另一个境界,好像得到重生一样,那起宝剑向地狱的魔鬼宣战,这是一种重生后爆发出来的一种强劲有力、自由欢快的感觉,最后是在激烈的斗争中终于胜利的喜悦。

  这就是贝多芬给人的感觉,如《命运交响曲》般狂傲、不羁、同时又是一个在命运面前不屈不服的勇者,时而温柔,时而狂躁。

  莫扎特和贝多芬都是同一时期的音乐家,然而两人在音乐上却如此截然不同,一个是一派天籁,一个是一片浪潮,但他们的音乐风格都对音乐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他们的音乐不但给大家带来听觉的享受,同时洗涤人们浮躁的心灵。

  商鞅变法,成之于势[3]

  商鞅的变法,是一个法治时代的开始,公元前356年,正当商鞅辅佐秦孝公酝酿变法时,旧贵族代表甘龙、杜挚起来反对变法。

  他们认为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

  “法古无过,循礼无邪。

  ”商鞅针锋相对地指出:“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复,何礼之循?”“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礼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

  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从而主张“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商君书·更法篇》《史记·商君列传》)。

  这是以历史进化的思想驳斥了旧贵族所谓“法古”“循礼”的复古主张,为实行变法作了舆论准备。

  商鞅变法成功在于立信,为了取得百姓秦人的信任,商鞅玩了一出立木为信,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

  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

  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50金。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站起将木头扛到了北门。

  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金。

  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

  当然,说道变法一途,最重要的还是国君的支持,历史上任何一次变法维新,都不仅是一种治国方略的重新选择,而且是一种利益关系的重新调整,这也便是改革会遭到阻力的真正原因。

  由于商鞅废除井田、奖励耕战等改革措施触犯了贵族阶层对土地和官职所一项具有的垄断特权,因而便遭到了以太子为首的既得利益集团的强烈反对。

  但是商鞅并没有被这些有权有势的人所吓倒,他认为法律的制定,并不只是用来制裁老百姓的,自古“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因而主张首先惩办那两位唆使太子违抗新法的老师。


第二篇:记忆中那个海洋


  每个人记忆中总会一处不愿意触碰的地方,有那么一个放在心底的记忆,作者记忆中的海洋是怎样的呢?请看文章:

记忆中那个海洋

  记忆中那个海洋【1】

  我们坐了一夜的火车,清晨到达青岛看海。

  胶州湾的海,在五彩缤纷的西洋建筑与鳞次栉比的现代化高楼大厦的交相辉映的背景下,风景旖旎。

  海水是墨绿色的,带着点点纯净的蓝色,海浪正缓慢而有节奏地轻轻地拍打着海岸,泛起白哗哗的浪花。

  远远望去,绿绿的海面与蓝蓝的天空连成一起了,感觉那么地近又是那么地远,似乎分不清哪里是海,哪里是天。

  阳光洒在海面上,波光粼粼,好似满天的繁星坠落在海里,依然闪烁着亮绿的光辉。

  海在我们脚下轻歌慢舞着,诗人一般,为什么千里迢迢赶来看海,不过想放松愉快一下心情,借着海的博大清新扫除心中的阴霾与世俗的无奈。

  习习的凉爽的海风吹在身上,湿湿的,柔柔的,甜甜的,就像吹到了心里,就像一首歌中描述的那样,原来也是爱浪花,才到海边来。

  我沿着栈桥附近的沙滩踏到岩石上,这时一个巨大的浪花向我扑来,都快漫过的我的脖子了,海与我来了一个亲密接触。

  随即浪花退去,可我多想永远沉浸在海里,与港湾的海豚共舞,与七彩的珊瑚作伴。

  冥冥中感觉置身于千年之后的一个静静的午后,海边梦幻般的海市蜃楼,海潮漫过了沙漠城堡的废墟,一个在沙滩玩耍的孩子捡起了我的遗骨,而海浪依旧闪烁着银色的梦幻。

  海正以其博大的胸怀演绎着时空的神奇。

  一个人去看海【2】

  一直以为一个人去看海是属于少女的事。

  一个双肩背包,一双软底轻便运动鞋,一头飘逸的直发,一次任性而浪漫的旅行。

  海风、细浪、落日、鸥起,面朝大海,伸开双手,就是自己的春暖花开。

  也曾一个人去看海,真丝盘扣、滚边束腰、甚至开有大朵的菏。

  镂空细花小坎,麂皮墨染半高跟,就这样沿着海滨大道一直漫无目的地走着,一个人的海,一个人的孤单。

  沿途有紫色小花,在脚边细细碎碎地开着,密密如雾,蜿蜒似带。

  天高云白,偶有赛车手掠过,一切都是静谧的。

  实际大海上什么也没有,只是一望无际的孤单和寂寞,但我需要这样的宽广。

  它可以折射出我的卑微和狭隘,就像一面镜子的两面,我来看海亦是来看自己。

  我是一个好迷路的人,在喧嚣的大城市往往分不清东南西北。

  在我的眼里,所有的街道和高楼几乎都是一样,相距几千里的昆明与乌市也不会有太大的区别。

  去时,一对东北老夫妻这样对我说:“姑娘,跟我们走吧,我们是深圳通。

  ”我不禁笑了,这世界上竟然还有人喊我姑娘,在他们的眼里,也许我还不算太老。

  一路上他们讲他们的女儿、女婿、外孙、甚至房屋和收入,这些细碎的故事被这个午后的暖阳涂成了金色,我也成了一个最温暖的倾听者。

  他们说每个星期天都会来看海,平日里买菜做饭,接送孙女不得闲。

  也许这就是最典型的中国家庭,随着儿女迁徙流浪,繁衍奉献。

  在一个绿色的山坡前,一群五彩的鸟打着哨声,从头顶空灵飞过,他们说翻过去就是美丽的深圳湾了。

  海水无声地漫过眼前,淹没了一切。

  我希望有一天它可以漫过我的头顶,我蜷在它的波心里,枕着太阳和月亮的光晕睡眠。

  海水托起柔软的发丝,每一根如美人鱼般飘散,五色的珊瑚亲吻着脚踝,我什么都可以不想,什么都可以不做,就这样静静睡去。

  深海佛音,有小童提水净地,心底的白莲一朵朵打开,时光是烫好的缎子,我赤足走过,格子的回廊里满是灰尘的声音,那一丝微弱的光,是灵魂的语言,一直引着我向前。

  在一个凉亭下,我要了一杯可口可乐,这种咖啡色的碳酸饮料,我一辈子也不会喝上几次,只是坐在对面的两个小男孩,人手一杯,感染了我。

  孩子们的母亲告诉我,他们的收入并不高,租的房子,接来了公公婆婆带孩子,已攒钱在乡下的老家修了楼房。

  我微笑地听着,有风缓缓穿过高大的椰子树林,海水如镜,一切都是美的。

  我喜爱这些朴素的人们,就像我喜爱清晨的露珠一样,干净而透明。

  也许有一天,我也会穿最朴素的衣服,宽大舒适;用一本最旧的字典,磨破了边的,随手轻翻两页,就有奶香和棉布的味道;也许我会褪尽所有的首饰,像刚出生的婴儿那样干净,清瞳如水,照得见自己的影子。

  我用放大镜观察细小的昆虫和花萼,去感受一株草木的清甜和灵气,去触摸一个个生命成长的疼痛和快乐。

  我委身天地,让呼吸熏暖山坡,让脉搏涌动清波,让花瓣揉进骨骼。

  我会穿着老式平绒布鞋,向着向日葵和太阳的乳晕一直走去,直到融进那金色的柔波里。

  实际生命就是一场奇遇,就像这大海,不记得有多少爱和温暖包围过我。

  一路上,我碰到太多双手捧着太阳向我走来的人们。

  他们为我送来了种子、雨露和阳光,让我的花屋暖香扑面,春意盎然。

  我知道,没有他们,我的文字不能存活。

  我喜欢数着这些熟悉的头像,就像麦穗的清香揉进了太阳的色泽,亲切而美好。

  我甚至知道他们的思维方式和神经末梢。

  我清楚记得他们的第一次留言,那些心灵的流萤甘露,足可以盖过我绣花针的文字,自成一篇。

  望着几百层的高楼,我已无力回复,但依旧感动。

  虽说赏心不过三两枝,但这万里的红杏云烟,足已让我沦陷。

  去冬,我正式进入论坛,从那时起,我开始鄙夷自己。

  是不是我的文字一定要见诸纸媒,一定要加盖公章予以发表,甚至参赛获奖;是不是一定要像市场的小菜那样任人挑拣,是不是一定要得到认可和所谓的成功。

  我做不到张充和那样,写文像“随地吐痰”,话虽不雅但足见潇洒。

  一朵草原的格桑花为何要去镀金,这是我的纠结,我怕有一天我简单的文字后面,会附上一堆复杂的注解。

  我讨厌自己的虚伪,可我的脚还是不由自主地走着。

  庆幸的是,我随意遗落的一粒粒花种,却唤来了一个柳软燕喃的春天,很多朋友的留评让我感动甚至落泪,我不喜欢用编辑或老师这样的字眼,芸芸众生,因缘聚散。

  他们知道我对文字的忘情,知道我的清澈和透明,知道我的优雅和从容,理解我的善良和重情,懂得我乳白色的情怀和成长的疼痛。

  他们和我素昧平生,只是清水流过树叶,雨滴打在瓦楞,在梅雨潮湿的季节,为临窗而坐的我送来了一杯温手的茶。

  他们就像这眼前的海水,每一滴都那么透亮,集结了就是铺天的温暖,盖地的清凉。

  我知道我的身后是一片大海,回头就是无边的浩瀚。

  有多少不同的人们,就有多少宽广明净的心胸。

  我还知道每一天都有太阳和月亮从它的怀抱升起,博大而宽宏,温暖而可爱。

  大海【3】

  由于生在北方,对于大海只是在诗词歌赋中所知,文人皆喜欢大海,写出了许多深情优美的篇章,赞赏它的博大豪迈,赞赏它的汹涌平静,观看大海,感悟出许多为人处世的真理。

  因此不知觉中我也对大海充满了无限憧憬与热爱。

  几度辗转, 终有辛来到南海,踩着细碎的沙子,吹着新鲜的海风,看大海之浩瀚。

  远眺海面,一望无际,远远的海天相接,远处几艘渔船飘荡漫游,自由的收获大海的礼物,偶尔几只海鸥惊起鸣叫着飞向深海天际处。

  海岸上潮水一波未平一波紧接着涌来,退潮瞬间沙滩上留下形状各异的贝壳,我们光着脚丫尽情的挑选着各自喜欢的贝壳,喜不自胜。

  海水温柔的亲吻着每一个与她嬉戏的人,海风清爽的拍打着我们每一寸肌肤,挑逗如丝长发,吹走我们尘世中的烦躁,抚摸现实中的伤痛,留下的只有淡淡的喜悦平静。

  不知道哪里来的勇气,我脱了衣物一个纵身跳进海里,滑动双手游向海的深处,海水不似河水急喘,只有不停游动才不至于沉下去,海底深不可测,浪潮一个接一个打来,一不小心就击向脸颊,顿时视线模糊,头脑晕晕的,嘴里鼻子里全是咸咸的海水,我依旧坚定的游着,因为心里清楚若是此时停下只有葬身鱼腹。

  人生不也如此,面对于未知的无数的浪潮,只要我们没有被击倒,就应该逆流而上,否则只有永远的倒下。

  大海是一个万年幽灵,它承载着万物的演变发展,记录着时空的兴衰变幻,包容着一切悲欢离合,而依旧平静欢快汹涌的演绎自我。

  闲暇时总喜欢到海边走一走,吹一吹海风,让海风抚平烦躁忧郁的心。

  静静的坐在海边看着湛蓝的海面,听着汹涌的潮水一遍一遍拍打着海岸,多少沧桑刻在岩石之上。

  听着海的歌声,仿佛听一位老人缓缓而谈:或有趣或无聊、或壮观或凄凉的故事,

  海是一倦厚厚的百科全书,只要看一眼大海,才明白一切都是过眼云烟,有些人有些事终将逝去,就像青春韶华,只有平静的一遍遍的拍打岩石,也许历史的长河里才有那斑驳印迹。

更多相关推荐:
小学四年级班主任工作随笔之一

班主任工作随笔奇台六小王新梅这学期我仍然承担数学教学工作,还担任四年级(2)班的班主任工作。凭经验到了四年级班主任应该松口气了,可没想到这学期让我更费心了。丢三落四,不完成作业的学生更多了。如何有效完成教学任务…

《名人名言录》读书随笔

《名人名言录》读书随笔划一根火柴,闪亮一下就熄灭了。但倘若用一根火柴去点燃一堆火,却可以散发出比一根火柴大十倍、百倍、千倍,乃至无数倍的热量。一句精辟的名人格言,也是如此。它富有哲理,耐人寻味,发人深醒,给人以…

一年级语文教学随笔

一年级语文教学随笔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自控能力差,注意力保持时间短,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有效的组织课堂教学。组织好课堂教学是上好一堂课的重要保证,是衡量一节课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课堂教学组织的好坏直接影…

高中思想政治随笔

要使高中思想政治课摆脱困境,达到老师愿意教,学生乐于学,考试成绩好这样一种境界,我认为学校应重视、媒体应支持、教育部门应加大改革力度,当然,重中之重是老师、学生观念的转变。首先,改变教育教学理念。作为一名政治教…

20xx.12教育随笔《一切为了孩子》

小7班家长开放日活动小结——一切为了孩子为了让家长更直观地了解和看到孩子们在幼儿园的半日生活和学习情况,更好地促进家园共育,让对孩子的教育做到家园同步,在幼儿园的统一工作安排下我们小班在12月x日下午开展了家长…

小学美术教学随笔

小学美术教学随笔潘集中心校乔良在整个小学教学阶段,只有在掌握学生年龄特点基础上,才能了解小学生由于在感知、意识、理解、能力上的高低悬殊,所表现的兴趣上不一样。通过这么长时间的美术教学,接触者不同年级的学生,在教…

小学美术教学随笔

小学美术教学随笔新时期的小学美术教育不再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训练,而是一种文化学习,更注重培养人文素养与美术素养,因为在整个人类社会历史中,美术本来就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行为,是在情感、思想的表达、交流中产生发展的…

小学美术教学随笔

美术通常指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等在空间开展的、表态的、诉之于人们视觉的一种艺术。十七世纪欧洲开始使用这一名称时,泛指具有美学意义的绘画、雕刻、文学、音乐等。我国“五四”前后开始普遍应用这一名词时,也具…

读书随笔 董兴华

读《班主任漫谈》随笔贾庄中学董兴华最近读了魏书生老师的《班主任工作漫谈》,感慨良多。当我们在教育工作中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或者某些困惑的时候,我们可以翻阅这本书,从中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它使我们知道作为一名教师,…

20xx集中研修随笔七《小学数学研修总结》

20xx集中研修随笔七:《小学数学研修总结》快乐的暑期来临了,跟以往不同,这次暑期我进行了为期六天的小学数学一级教师的集中学习培训。在此期间我充分利用研修活动时间学习,感到既有辛苦,又有收获。既有付出,又有新所…

网络研修随笔心得体会

自从参加网络远程研修以来,我在教育教学理论知识方面,经历了迷茫懵懂、渐呈清晰到教学观念上有了较大的提升,可以说研修平台像一扇窗口,让我眼界更加宽广,教学思路更加清晰。感谢远程研修平台!首先,远程研修开辟了一条普…

心得随笔

玩中学,学中乐_____观摩课有感连续两周参加了济南市小学音乐优质课观摩会,每一节课都特别精彩,特别是这周三的展示课各位老师各具特色、形式多样、设计精巧。作为新教师的我受益匪浅、感触颇多,让我感触最深的还是低年…

随笔(20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