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汉语方言持续体标记南北差异的成因

时间:2023.10.25

  临近毕业,很多大学生最忧愁的就是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了,毕业论文应该怎么写呢?好了,小编送福利的时间到了,下面是给大家带来的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欢迎广大毕业生们阅读参考!

  [论文关键词] 长江南北方言;持续体标记;本字;成因

  [论文摘要] 持续体标记的形成,是一个动词进行系列语法化的过程。本文从共时、历时两个角度,重点考察了汉语南北方言表持续体标记的本字和南北差异的成因,认为造成持续体标记南北不同的原因是:动词“到”虚化作动词趋向补语的时间(两汉)早于动词“着”虚化作动词趋向补语的时间(魏晋南北朝),因此体标记“到”早于“着”产生,而南方方言代表了较早的汉语方言层次。

  一、引言

  体标记又叫做“动词词尾”“态标记”“状态补语”“动态助词”,是动词补语的一种,附在动词后面,用于表达动作的状态、情貌。罗自群在《现代汉语方言持续标记的类型》中的方言地图显示,在北方方言里,表示动作的持续或进行主要用体标记“着”表示,而长江以南(本文统称江南,下同)方言动词的持续貌和进行貌主要用“到”和“起”表示,其中“起”主要集中在西南官话和湘语区,不如“到”分布广泛。

  二、江南方言持续体标记“到”类的分布

  《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各分卷的材料和已发表的论文表明,用“到”类字作持续体标记的方言区域主要在长江以南,普遍分布在吴语、湘语、赣语、西南官话、江淮官话等区的多数方言点,闽语、粤语、客语区也有分布。长江以北的部分四川、重庆方言也有表持续的“到”,一般认为是明清时期的湖广移民传去的,是受长江以南的方言影响造成的。主要用字有“到[tau0]”“倒[tau0]”“哒[ta0]”“得[te0]”“底[ti0]”“的[ti0]”“老[lau0]”“牢[lau0]”等。这些持续体标大多数可以同时用作完成体标记,本文只论述它们表持续的用法。例如:

  (1)江西南昌话:坐到[tau0]吃比站到吃好些。

  (2)湖北武汉话:他先找了老张,跟倒[tau0]又找了小李/他站倒说

  (3)四川成都话:莫得活路做,只好在屋头耍倒[tau上声]/他说倒说倒就哭起来了

  (4)贵州贵阳话:好好听倒[tau上声]/围倒他要糖吃/讲倒讲倒的笑起来了/顺倒

  (5)安徽宿松话:椅到[tau上声],不要动。

  (6)湖南华容话:手抓倒[tau上声]绳子!/你顺倒这条路走

  (7)浏阳话:钱留倒[tau0]搞么哩?留倒讨婆娘/桌上放倒一本书

  (8)临武土话:含到[tau上声]眼泪/坐到咬好,还是椅到咬好

  (9)沅陵乡话:他牵倒[tao0]那条牛/望倒吾笑/坐倒[tau0]食比竖到食好

  (10)广西柳州话:张老师上到[tau上声]课,你等一下/想到想到自己都好笑/按到他讲的去办

  李蓝认为西南官话贵州话表持续的“倒”的本字是“到”。根据《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各卷的描述,在“到”读成“倒”的地区,方言轻声都不明显,口语中词后缀常是重音或中音,调查者将“倒”多记作53或54调值,实际上,上述地区后缀“倒”发音短暂模糊,相当于普通话的轻声。在普通话里,动词后的结果补语“到”就是读轻声的(如“我今天收到了一封信”)。另外,在古代汉语中,“倒”是“到”的通假字,“到”记作并读成“倒”不足为奇。

  除“到”外,江南表持续的体标记还有“哒[ta]、得/的[te]、底[ti]、老[lau]、牢[lau]”等。如:

  (11)湖南长沙话:你跟我徛哒[ta0]/坐哒看书/治哒治哒就治好哒/照哒咯条路笔直走

  (12)辰溪话:我向哒[ta上声]他在/车子上装哒好多萝卜/讲哒讲哒在就困着了

  (13)山西武乡话:他点的[te0]灯作饭咧/门口立的一大群人

  (14)湖南江永土话:义老大再复记倒[lau阴上]了“好吧”/跪倒

  (15)江苏苏州话:对牢[l?覸阳平](对着)

  (16)浙江杭州话:对牢[l?蘅阳平]/我扶牢你走/你坐牢不要动(以上例句来自罗自群《现代汉语方言持续标记的类型》)

  上述例句出现的持续体标记,处于“动词+X+处所名词”或“动词+X”结构,表示动作本身持续或由动作所产生结果的持续,本身没有词汇意义。

  江蓝生认为“动词+X+处所名词”结构中的X位置上的“得”“的”“底”是介词“著”语法化过程中产生的由舌上音读作舌头音的逆向音变,但多数学者认为该结构中的“得”“的”“底”源自介词“到”的轻读音变。石毓智认为:一个实词的语法化过程常会导致其语音形式的弱化。就汉语来说,语音弱化表现在声调的失落、韵母的简化或者央元音化、声母向舌尖音靠拢等。“到”的弱化方式如下:“到[tau]”失落韵尾→“哒[ta]”→央元音化→“得[te]”→元音高化→“底/的[ti]”,或者按另一种方式弱化:“到[tau]”声母边音化→“牢[lau]”→失落韵尾成“牢[l?覸]”→元音后高化成“牢[l?蘅]”。本人认为后种解释与历史音变方向相符,应该可信。而且,在第一部分的方言例句中,“到”除了表示动作的动程和方向外,由于前面的动词表示的动作本身或动作产生的结果都是可以持续的,它还可以表示动作后的状态或结果,具备“在”的语法意义。因此“动词+X+处所名词”结构中X位置上的“到”具备这两种语法意义,表持续的体标记“哒[ta]”“得[te]”“底[ti]”“老[lau]”“牢[lau]”等与“到”的语法意义一致,实际都是“到”语法化过程中在不同方言点的语音弱化现象。

  三、持续体标记北方方言中的持续体标记“着”“子、之、仔”的分布

  梅祖麟认为北方方言中持续体标记“之、子、仔”是方言记音字,本字是“着”,因此,“着”“子、之、仔”实际上是同一字的语音变体。

  罗自群在《现代汉语方言持续标记的类型》中的研究显示,持续体标记“着”“子”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北的汉语方言里,如北京、河北、黑龙江、内蒙古、山西、山东、河南、陕西、宁夏、青海、安徽、江苏等地,用法与普通话中体标记“着”的用法相同,都用在动词和形容词之后表示动作或状态的持续。例如:开着会/低着头说/门开着/矮着一大截/围着一群人   四、有关现代汉语南北方言持续体标记不同的原因讨论

  持续体标记的形成,一般认为是动词演变而来的,是一个实词进行一系列语法化的过程。从理论上说,语法化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任何一个虚化成分只要其语法化程度没有达到极限,都有再语法化的可能。

  根据何乐士等学者的研究,动词“到”虚化作动词趋向补语是从春秋-两汉时期开始的,而动词“着”虚化作动词趋向补语则是在魏晋南北朝,并且当时它的语义和语法作用相当于趋向补语“到”。石毓智指出,每个动补结构从句法关系变成形态关系都需要一定长度的时间和特定句法环境,一个动补结构出现的时间决定了它形态化的早晚,出现早的动补结构形态化的时间也早。我们不妨推测,体标记“到”的产生应早于“着”。历史语料也证明了这一点。

  根据李讷、石毓智的研究,“真正的表示进行态的‘着’在宋代还没有出现,其用法还只限于‘存在’和‘两个动作同时进行’……这时期表示状态持续的用法也已经有了”。例如:

  (17)百理具在,平铺放著(《二程集》)。

  (18)人虽睡著,其识知自完……(《二程集》)

  “着”真正表示动态行为的正在进行的用法元以后才逐渐出现,例如:

  (19)见他战笃速惊急列慌慌走着(《陈季卿悟道竹听舟[元刊]》)。

  (20)冯妈妈他老人家,我央及他厨下使着手哩(《金瓶梅》三十八回)。

  (21)王夫人正坐在凉榻上摇着芭蕉扇子(《红楼梦》三十三回)。

  北宋时期,持续体标记“到”已经出现,并见于官方文献中,并一直延续至现代南方汉语方言:

  (22)臣等窃闻昨夜萧禧在驿,与馆伴执到白札子商量王吉地、义化辅、黄嵬大山、石长城、瓦窑坞等处已定(《乙卯入国奏诸》)。

  (23)帖黄。……臣等早来赞资政殿进呈白札子一道,并续签帖到事节,谨具缴连进呈(《乙卯入国奏诸》)。

  持续体标记“到”的轻读音变形式“地”“得”“的”“底”在宋以后更是大量出现:

  (24)只见他在那里住地,依旧挂招牌做生活(《碾玉观音》下)。

  (25)有个官人,夫妻两口儿正在家坐地,一个人送封简帖儿来,与他浑家(《简帖和尚》)。

  (26)赵宣子齐整穿了朝服要出朝去,看天色尚早,端坐的堂上,十分恭敬(《皇明诏令·武士训戒录》)。

  (27)西门庆已在前厅坐的(《金瓶梅词话》)。

  (28)在屋里坐的听唱(《金瓶梅词话》)。

  (29)那河边住的塔塔儿一种人(《元朝秘史》卷1)。

  就持续体标记“着”产生的地点来说,应在当时的政治文化中心—中原地区产生,原因是:以“着”为代表的持续体标记在现代方言里主要分布在北方官话、中原官话、胶辽官话、东北官话、兰银官话等北方区域。由于北方地区自唐宋以来一直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因此,体标记“着”虽然在元以后才逐渐出现,但代表官话语素,加上官话方言是一种整合力较强的语言,所以“着”在近代汉语助词系统内部的调整和规范中胜出,成为元以后持续体标记的书面用字,广泛见于近代白话小说。

  曹广顺认为在唐五代动态助词(即体标记)产生的初期,大多数助词都有相似的发展过程,造成了某些助动词在表示动作获得结果、完成、持续等几种功能上的重合,后来经过调整和规范,恢复了平衡。唐五代动态助词产生初期,表示持续态也许主要是由现代方言中存在的体标记“到”“起”“住”“紧”“着”等共同担任的,但多个成分担当同一个功能,与语言简明、精密的要求相背离,造成了系统内的不平衡,所以必须进行调整。调整的结果,由于南方所处地理环境的复杂性和封建势力的割据,南方方言往往呈现出两种或三种不同的持续体标记并存的情况,比如说,在湘语区,“哒”“倒”和“起”可能并存;在吴语,除了用动词后面加介词短语的形式表示持续意义以外,一些地方还有使用“仔”或“倒”的情况;在粤语区,“紧”“住”和“倒”可能并存;在客家话中,“紧”和“稳”可能并存、“紧”或“稳”和“倒”可能并存;而由于北方地形的平坦、交通条件的便利和政治上的相对统一,北方方言的整合力较强,许多地方只用一种持续标记。

  为什么持续体标记“着”在江南没有得到大量推广呢?

  根据刘晓南和大多数方言学家的观点,历来南方方言的形成是受北方影响,南方方言代表了较早的汉语方言层次,北方方言代表了较新的汉语方言层次。由于持续体标记“到”比“着”产生得早,随着历史上几次规模较大的北方移民南渡长江,先于持续体标记“着”传播到了广大南方地区,显示了汉语方言较早的历史层次,而持续体标记“着”反映了汉语方言较后的历史层次,是汉语后起的用法。我们可以从以“到”为代表的[t]声母的持续体标记(如“到、得、的、底”)遍布全国现象找到这一推测的证明。而自元代以后,自北而南的大规模中原移民不再发生,代之以由东至西的移民,南北方言进入了自身内部发展演变时期,现代汉语中出现这种持续体标记分南北的现象就不足为奇了。

  唐五代—宋朝时期是近代汉语助词体系形成、新助词全面产生、调整并稳定下来的一个重要时期。由于产生时间、地理环境、行政区划、移民先后和方言的影响力等因素的不同,南北方言持续体标记呈现不同分化:北方趋向统一,以持续体标记“着”为主;南方呈现多样,以持续体标记“到”分布最多最广。

  参考文献:

  1.罗自群:“现代汉语方言持续标记的类型”,载《语言研究》2004年第1期。

  2.李 荣主编:《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武汉、成都、贵阳、南宁卷),江苏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3.李蓝:“大方话中的‘倒’和‘起’”,载《毕节师专学报》1996年第4期。

  4.江蓝生:《近代汉语探源》,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

  5.石毓智:《汉语语法化的历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6.梅祖麟:“汉语方言里虚词‘著’字三种用法的来源”,载《中国语言学报》1988年第3期

  7.何乐士:《史记语法特点研究》,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

  8.曹广顺:《近代汉语助词》,语文出版社1995年版。

  9.孙锡信:《汉语历史语法要略》,复旦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10.石毓智:《现代汉语语法系统的建立》,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11.刘晓南:“中古以来的南北方言试说”,载《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年第4期。

  12.刘 坚:《近代汉语读本》,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13.刘 进:“汉语语法化理论综述”,载《殷都学刊》2006年第1期。

  14.王 力:《汉语语法史》,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


第二篇:英汉语篇语法衔接差异


  英汉语篇语法衔接差异

  摘 要: 语篇翻译涉及形式衔接与内容连贯。衔接是连贯构建中很重要的一种手段,而语法衔接作为衔接中极常用的一种手段,在英汉翻译中有许多差异。本文以《红楼梦》中晴雯撕扇片段中英版为例,深入分析英汉语篇在语法衔接上的异同。

  关键词: 语法衔接 连贯 语篇翻译 《红楼梦》

  1.引言

  衔接和连贯是构成语篇的两个必备要素。衔接是连贯的外在形式,连贯是衔接的内在意义[1]。语言学界较早提出连贯标准的是Halliday和Hasan,他们认为语篇连贯通过语言形式上的衔接得以实现,“衔接是连贯的基础”。[2]

  Halliday和Hasan认为,要使语篇连贯,必须使用一些显性的衔接手段,如指称、省略、替代、连接等语法手段和词汇手段把语篇中不同的成分从意义上联系起来。这些衔接手段被认为是显性连贯。

  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分属不同语系。英语作为形合语言,其语义的连贯通常依赖于高度形式化和逻辑化句法结构,并以动词为核心。汉语作为意合语言,对句法结构要求较少,偏向于意合。

  因此两种语言在衔接手段上有很大不同,英语多用显性衔接,汉语多用隐性衔接。本文将以《红楼梦》中晴雯撕扇片段为例,从语法衔接差异角度分析英汉翻译异同。

  2.语法衔接

  语法衔接也称句法连接,其本义是借助构造句子的语法手段即标志词语之间的结构关系的因素实现语篇的衔接和连贯。[3]语法层面的衔接包括:指称、替代、省略、连接。

  2.1指称:或指代衔接,是指能使C1(C代表小句,下同)和Cn通过指称而建立衔接的关系。C1与Cn通过指称的衔接而完成语篇内这一环节的连贯建构。

  指称有三种体现方式:人称、指示和比较。[4]这三种类型的指称在英汉两种语言中同时存在。由于英汉语言习惯的不同,在实际的语篇中,一一对应的翻译并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这在英汉翻译中有明显的体现。

  例1:便笑着递与她。晴雯果然接过来,嗤的一声,撕了两半,接着嗤嗤又听几声。

  With a smile he handed her his own.Sure enough,she ripped it in two,then tore it to pieces.

  汉语中省略主语宝玉,但从上文中可知“便笑着递与他”的主语是宝玉。后面句中只出现了一个主语晴雯,很明显其后短句的动作都由晴雯发出,即使没有主语也不会使读者产生任何误解。

  在英译中却不得不补出指称代词she帮助完成句子结构。与汉语不同的是,在译作英语时,英译中指称的使用要明显多于汉语原文。英语中补出人称指称he回指上文的宝玉;her和she回指上文的晴雯;it和his own同指宝玉自己的扇子。

  例2:宝玉赶上来,一把将她手里的扇子也夺了递与晴雯。晴雯接了,也撕了几半子,二人都大笑。

  Baoyu’s answer was to snatch her fan from her and give it to Qingwen,who promptly tore it up and joined in his loud laughter.

  在译作英语时her fan指代麝月手中的扇子,it指代前文中的her fan.在原文中因为一系列动作在同一句话中完成,所以在“递与”和“撕”后面均省略了宾语扇子。

  另外,译文中用指代词who引出定语从句,使得本句与前一句衔接得更加紧密,用定语从句使得原文的小句变为长句,符合英语表达习惯。

  2.2替代:是指一个语言项目被另一个语言项目所取代,即通过取代前句中某一语言项目,建构句际衔接。与指代不同的是,指代所用的代词具有指称性,而替代所使用的替代词不具有指称性。前者的作用是指代,后者的作用是替代、替换。[5]

  例3:晴雯听了,笑道:既这么说,“你就拿了扇子我来撕。我最喜欢撕的。”

  “If that’s so,get me a fan to tear up.I love ripping things apart”

  2.3省略:省略是通过小句中某个句法单位的残缺预设前句的相应句法单位的语言项目,当读者根据这一预设在前句中搜到被预设的语言项目时,两句之间的照应和连贯就建立起来了。

  韩礼德和哈桑称这种衔接方式为“零替代”。与指称和替代一样,省略也是一种预设,通常具有前指关系。[6]其分为三种:名词省略、动词省略和短语省略。使用省略的好处之一是可以避免重复。

  例4:你爱这样,我爱那样。

  You may like one thing,I another.

  英译版本中把“那样”译为another避免与one thing重复。

  例5:晴雯听了,笑道:“既这么说,你就拿了扇子我来撕。我最喜欢撕的。”

  “If that’s so,get me a fan to tear up.I love ripping things apart.”

  在本句汉语中用了第二人称和第一人称,但译作英语时,“你就拿了扇子我来撕”,正好对应英语中的祈使句,因此省略了代词you“我最喜欢撕的”在汉语中省略了“撕”的宾语,但是在英语中为了保持句法结构,补出了ripping的宾语things。

  2.4连接:在前言与后语之间建立起系统联系的专门用语。[7]连接成分之间之所以具有衔接功能,是因为这些成分本身的特殊含义预设了语篇中其他成分的存在,连接词一般不会孤立出现,在语篇连贯的建构过程中,它们总是在不同的微观层面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韩礼德和哈桑区分了四种连接关系:附加关系、转折关系、因果关系、时间关系。[8]在英汉语篇翻译中,译者一般采用形式对应的方式体现原语连贯机制的特点。

  但英语对语法的形式要求比汉语更高,语篇的逻辑关系和时间关系通常靠语法形式体现,而汉语通常用隐性的语序体现,因此在汉译英中连词的增减现象比较普遍。

  例6:我慌张的很,连扇子还跌折了,那里还配打发吃果子?

  If I’m so careless that I even break fans,how can I fetch fruit?

  在汉语中没有出现任何显性连接词,但译作英语时,添加了表示因果关系的so...that和if从句将原文中的两个独立短句结合到一起,符合英语长句的要求。

  例7:比如那扇子原是扇的,你要撕着玩也可以使得。

  For instance,fans are meant for fanning,but if you choose to break one for fun,what’s wrong with that?

  在原文中两个短句之间虽然没有连接词,但由于汉语意合的特点,读者很容易读出两句之间有转折关系,在英译中添加了转折词but,使得译文衔接更加流畅。

  例8:你喜听那一声响,就故意的碎了也可以使得。

  If you smash them because you like the sound.

  原句中没有使用任何连词,在译作英语时用if引导条件状语从句,并加入because,从形式上的衔接完成了内容上的连贯。

  2.5其他语法衔接技巧

  例9:各自性情不同。

  People’s tastes differ.

  在汉语中无主语的句子,在英译版中为了保持连贯,添加主语。

  例10:就如杯盘,原是盛东西的。

  It’s the same with cups or plates which are for serving things in.

  汉语中杯盘可以做主语,但在英译中用句型It’s the same with...使得该句既与上句衔接,又巧妙地把汉语中的动词“盛”译为了...are for serving,显得更地道。

  3.结语

  本文探讨了英汉语篇翻译中语法衔接的差异。可以看出译者尽量使译文与原文保持一致,但由于英汉语言表达的差异,汉语作为一种意合语言,往往不需要刻意使用显性衔接手段以保持语篇的连贯。而英语作为形合语言,更多地依赖显性的语法衔接手段使语篇通过外在形式保持连贯。在英汉翻译中应充分注意到这一点。

  参考文献:

  [1][3]何善芬.英汉语言对比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466-477.

  [2]Halliday,M.A.K.&Hasan,R.Language,Context and text:Aspects of Language as a Socio-semantic Perspective[M].Victoria:Deakin University Press,1985.94.

  [4][5][6][8]王东风.连贯与翻译[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9.103-116.

  [7]Halliday,M.A.K.&Hasan,R.Cohesion in English.London&New York:Longman,1976.227.

更多相关推荐: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范文

浅谈中国文化中的语言文学摘要语言是人类交流和沟通的各种表达符号语言也可以说是用来表现人们的思想感情和行为举止等方面语言既有其共同的规律又根据国家地区民族的不同有其自身的特征曾几何时我们中华民族是个地广人稀民族繁...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例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例学生姓名所在院系文学院专业汉语言文学论文题目一曲启蒙主义者的生命悲歌魏连殳形象及其文化价值探析课题研究意义通过对孤独者中主人公魏连殳形象及其文...

汉语言文学论文范文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设计(论文)评审表题目浅析鲁迅小说《祝福》中的环境描写姓名****教育层次本科学号***分校保定电大专业汉语言文学教学点**电大指导教师日期(以上各项目请学员按照样式自己填写)学生毕业设计(…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范文

摘要人偶戏是海南省临高县的一种具有地方特色的表演形式,它以其历史悠久和社会基础广泛,独特的艺术形式和内容的丰富多彩,以及它的良好发展势头在临高的历史的地位和现实的影响上,广为群众喜爱,使得临高成为中国人偶戏艺术…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范文

浅谈孔子人生的形象摘要在几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当中儒家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可谓深远儒家文化为何一直能获得这么多中国人的芳心当然与儒家的文化在不同的时期焕发出不同的生命力有关其中也不与孔子的诗意的人生形象息息相关关...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范文

浅谈方言与语言习得的关系摘要语言是用声音来表现人们相互之间的思维情感和行为动作的人类语言既有其共同的规律又根据民族地区国家的不同有其自身的特点但是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各地方言繁杂有着自己的特征人们在交际中用不规...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范文

语言的特质浅谈方言与语言习得的关系摘要语言是用声音来表现人们相互之间的思维情感和行为动作的人类语言既有其共同的规律又根据民族地区国家的不同有其自身的特点但是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各地方言繁杂有着自己的特征人们在交...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范文

浅谈方言与语言习得的关系摘要语言是用声音来表现人们相互之间的思维情感和行为动作的人类语言既有其共同的规律又根据民族地区国家的不同有其自身的特点但是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各地方言繁杂有着自己的特征人们在交际中用不规...

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格式要求(范文)

附件四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格式要求一统一使用A4纸打印装订毕业论文题目为三号黑体正文小标题为四号黑体字正文为五号宋体字学生应当将毕业论文制作成WORD电子文档要求提供电子稿二毕业论文形式要完整应当包括封面目录...

12春汉语言文学专业论文写作辅导

主要内容一什么是毕业论文二毕业论文的基本要求三论文写作一般过程四选题及如何选题五收集及运用资料六如何写开题报告七论文写作八格式要求九论文评定标准十答辩注意事项一什么是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高等院校毕业生提交的有一定...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青岛大学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题目学院:文学院专业:汉语言文学(中外文秘方向)姓名:王明建指导教师:王海燕20xx年x月x日1、选题意义(1)理论意义:在目前的研究中大部分学者侧重于对罗贯中籍贯,《三国演义》…

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文题:《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唐代友情诗赏析》写作意图:友情诗,是建构在离别、怀念、追悼情境下的抒情言志之作。唐代,达到国家规模的空前统一,从贞观到开元,“遍观百家”、“好语…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4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