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范文

时间:2024.3.27

浅谈中国文化中的语言文学

摘要:语言是人类交流和沟通的各种表达符号。语言也可以说是用来表现人们的思想、感情和行为举止等方面。语言既有其共同的规律,又根据国家、地区、民族的不同有其自身的特征。

曾几何时,我们中华民族是个地广人稀,民族繁多,各地方言繁多,有着自己的特点,人们在社交中用不规则语言交谈。而北京版普通话成为共同语,是全国通用的语言。普通话作为锻炼思维、社交的工具,具有决定作用。因此要大力加强和推广普通话,推进语言的规范化、统一化,这是是保证社会正常流通的需要。

我们知道我们所接触的方言不仅是支持信息的工具,而且还是负载心理文化的核心。所以我们可以判断出来方言是一种交际功能受到地区限制、其发展未达到标准化的语言变体。 它通常与地域密切相关。文章首先对我国语言学界关于“语言习得”理论的争议予以解析,然后分析了方言对于语言习得的影响,并提出几点建议。笔者认为,只有重视方言对语言习得的影响,才能实现真正的跨际文化交流。

关键词:语言 方言 语言习得 意义

语言是用声音来表现人们相互之间的思维、情感和行为动作的。人类语言既有其共同的规律,又根据民族、地区、国家的不同有其自身的特点。语言的亲缘性极其强烈,任何民族、地区、国家的语言对自身而言可称为主体语言或母语;反之,则称为客体语言或外语。一般情况下,人类对母语的掌握是习得而来的,也就是说在母语的自然环境中无意识地学成的,而对外语来说则是学来的,即在特定的学习环境中有意识地学成的。

方言是一种交际功能受到地区限制、其发展未达到标准化的语言变体。 它通常与地域密切相关,例如居住在中国东南部的人们操着南方方言,而北部人则操着带有儿化音的北方口音。但大多数情况下,相邻地区的地域方言较为相近。方言对语言习得到底会产生哪些影响呢?鉴于语言学界对“语言习得”理论的争论颇多,所以笔者认为深入解析语言习得对研究方言对语言习得的影响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解析语言习得

按照《朗文语言教学及应用语言学词典》(20xx年版)的定义,语言习得(language acquisition)是一个人语言的学习和发展。母语或第一语言的学习称为“第一语言习得”,第二语言或外语的学习称为“第二语言习得”。“习得”这一术语通常比学习更为可取,因为后一术语有时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连在一起。语言学家、心理学家和应用语言学家研究语言习得,是为了了解语言学习所运用的方法,指出发展过程中的阶段并更好地了解语言的本质。采用的方法包括对语言学习者的纵贯研究及实验方法,并着重研究音位、语法、词汇及交际能力的发展。

从以上的定义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语言习得的概念实际上就是学习和掌握语言。换句话说,语言习得和语言学习实际上可以视为同义语。那么,为什么我国语言学界,尤其是中小学外语教学界,关于这个问题却要区分“习得”和“学习”,并为此而争论呢?笔者以为,这主要是由于我国中小学关于语言习得的讨论,几乎全部集中在Krashen关于“习得”与“学习”的理论上。那么,我们就先从Krashen的理论谈起。

可以说,Krashen的理论主要是建立在区分“习得”与“学习”之上。Krashen认为:习得是无意识的过程,如同第一语言掌握的过程。当习得发生时,习得者不一定总能意识到这个过程,他/她也不一定能意识到这个过程的结果。他同时认为,学习是掌握有意识的知识,是“知道这种语言”(know about the language)。需要澄清的是,Krashen并没有认为课堂教学只是学习,而没有习得。由此可见,Krashen自己的主张是“习得”加“学习”。在这里还需要指出的是,Krashen认为,仅靠学习不能使得学习者达到实际使用语言的能力。所以在他看来,只有“习得”,而不存在“学得”。换句话说,按照他的观点,仅靠知识的传授和记忆,而没有听与读的语言实践过程,人们无法达到运用语言的程度。因为按照他的观点,仅依靠“学”,是学不“得”的。

正如我们前面提到的,作为一个通用的概念,在国外的文献中,语言习得与语言学习基本上是可以置换的。关于“习得”与“学习”的区分,只是Krashen的一家之言。比如,有“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之父”美誉的Ellis,就曾明确地在关于语言习得的专著中提到,他使用的语言习得的概念等同于语言学习(learning)。

至此,我希望说明的问题是:习得与学习的概念,对国外大多数第二语言习得研究者来说,是不加以区分的,除非涉及到Krashen的理论,才会特别讨论这个问题。因此,当我们看到国际上有关研究文章中提到“语言习得”这个用语时,我们知道,一般情况下实际上是指一个人学习和掌握语言。而本文所指的语言习得正是指语言的学习和掌握。

二、方言对语言习得的影响

前面已提到语言包括主体语言或母语,以及客体语言或外语,方言对这两种语言的习得都有一定影响,现分析如下:

(一)方言对母语习得的影响

诚然,语言不仅是承载信息的工具,而且还是负载情感文化的纽带。人对故土的依恋之情常通过对方言的喜爱表现出来。乡音作为个人归属的最明显的标志,带有浓重感情色彩,标志某人是某一群体的成员。从文化历史的层面上看,方言作为当地民俗文化的载体,承载着较为丰富的地方历史文化财富,方言是保存这些历史文化财富的重要途径。人们往往通过方言来反映本民族本地区的历史文化,反过来又通过体现本民族、本地区历史文化的一些文艺作品来显示自己的方言的魅力,树立自己语言或方言的威信。

人自出生,来到这个世界开口说的第一句话必定是自己的方言,母语的习得从方言开始。但是,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各地方言繁杂,有着自己的特征,人们在交际中用不规范语言交谈极不方便。而普通话是我国规范的现代民族共同语,是全国通用的语言。普通话作为人类思维、交际的工具,具有基础作用。所以要大力推广和普及普通话,推进语言的规范化、标准化,这是是保证社会协调运转的必要条件。

方言对于人们学习普通话大致有三大影响:

1、普通话辨音与发音能力受到影响

方言区人的听觉器官、发音器官已在掌握方言母语的过程中形成了某种定势,儿童时代所具有的语音感知能力、发音能力已经朝着方言的方向发挥了。他们成年后对方言母语的语音知觉就很敏感,对标准普通话的语音知觉就很不敏感,往往感知不到普通话的正确发音,普通话辨音能力受到影响。成熟后的发音器官的活动也已经形成了习惯性定势,有时即使感知到普通话的正确发音,也难以改变方言母语发音的习惯性定势,普通话语音发出能力也受到了影响。

2、表达能力、交际能力受到影响

方言区人的普通话如果存在发音错误或缺陷,往往给人口齿不清、说话含混的感觉,影响语言表达和交际。普通话有而方言没有的词语和句型方言区人往往不熟悉,只能听懂却不能积极地表达出来,方言有而普通话没有的词语和句型又不便翻译,只好放弃不用,只能使用普通话和方言共有的词语和句型,以致词汇贫乏、句型单调,语言表达能力大受影响。以方言为内部语言的人往往缺乏普通话的语感,运用普通话交际时,还要经过一个内外部语言的转换过程。由于多了一道翻译的手续,他们理解和表达普通话的敏捷度必然会受到某种程度的影响,运用普通话交际时就没有运用方言交际那样流利自如,因而显得有些笨嘴拙舌。

3、心理上受到影响

方言区人对于方言母语有着难以割舍的认同心理,学习普通话时,心理上会发生碰撞,暂时不适应时,会对学习普通话产生抵触情绪,对普通话缺乏归附动机。另外,从语言学习心理角度来看,成年人已过了最佳语言学习年龄,学习标准普通话会遇到更多的困难,容易产生畏难心理。由于这些潜在的心理障碍,使得很多人只满足于勉强应付低水平交际的地方普通话,不愿意努力学习标准的普通话。

(二)方言对外语习得的影响

1、缓解学习者的文化紧张心理

人们总是对陌生的事务产生一种莫名的恐惧,学习者初次接触一种语言,产生文化紧张心理是很正常的。而方言能够尽快帮助学生熟悉并了解自己当前所处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以及当地的历史、地理和风土人情,对缓解学习者的文化紧张心理是十分有益的。

2、缩短学习者的文化适应过程

文化具有排他性。一个从自己所熟悉的文化环境中突然进入一个完全陌生的文化环境中的人,其对新文化的适应往往需要一个过程,而方言能够帮助他们缩短这种文化适应的过程。

3、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

每一种方言都有其特定的文化源流、特定的地域范围和特定的使用人群。而方言能够使学习者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这个最有利于激发并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最终提高他们外语习得的速度和成效。

4、容易对标准外语的学习产生误导

方言可以缓解外语学习者的文化紧张心理,缩短其适应过程,激发他们学习兴趣。但是,方言对外语习得的“弊”还是显然易见的,例如刚开始若是跟着方言学会了不标准的发音,那么以后很难改正。 学习外语的目的是便于各种文化的交流,不可否认,载承着一方水土风情的方言对这种文化的交流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如何利用及应对方言对语言习得的影响

研究方言对语言习得的影响,或是为了利用好的影响,或是克服坏的影响,但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更好的习得语言,加强各际的文化交流。那么,我们到底应该如何利用或克服方言对学研习得的影响呢?我提出如下几点意见,以供学者或语言教学者参考:

(一)重视及加强普通话的学习

我国宪法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大力推广和积极普及普通话”是我国长期以来坚持的基本语言政策,推广普通话、讲好普通话是一个公民的责任。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语音,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有不少人错误地认为:普通话二方言+声调。其实不然,因为方言在声母、韵母、声调等诸方面与普通话都有很多不同的地方。不同区域的语言有着自身的特点,即或是同为北方方言,或在同一区域,也有各自的特征,这就是我国语言的特点。因此各方言区的人要讲好普通话,必须了解其方言与普通话在声、韵、调、词汇、语法等方面的不同点,然后进行改正,这样才能讲好普通话。

(二)建立一种“方言+标准语”的互补式语言习得模式

笔者认为,在促使学生选择学习外语的众多因素之中,语言背后所隐藏的文化内涵才是其学习的根本原因。可从目前我们对语言习得环境的综合利用上来看,重课上学习而轻语言实践习得的现象大量存在,这是对语言习得资源的严重浪费。对于那些性格内向、不善交际或跨文化交际意识不强、只喜欢跟自己统一语种的人“扎堆”的语言学习者来说,良好有利的语言习得环境实际上仅限于课上环境,课外环境根本没有得到有效开发和利用,这不能不让人感到可惜。

因此,我们有必要在今后一段时间内重点研究课方言开发和利用,并努力建立一种“方言+标准语”的互补式语言习得模式。标准语仅是语言交流、沟通的工具,而真正促进更深入的文化交流的是方言,我们必须重视方言的文化交流作用。

四、结论

美国人类学家霍尔曾将世界文化分为“高语境文化”和“低语境文化”,认为东方文化属于高语境文化,其特点是在交际过程中注重依赖语境。 汉文化无疑属于典型的“高语境”文化,留学生在汉语习得或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过程中必须熟悉他所处的文化语境才能顺利进行交际,否则就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交际障碍。地方文化语境是来华留学生最先直接接触的具体语境,他们在华期间的一切生活和学习活动基本上都是在这个相对固定的文化语境中进行。所以,研究地方文化语境对汉语习得的影响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方言是地方文化语境的重要构成要素,我们要清楚认识到其对语言习得的影响,并加以“扬长避短”。如此,才能真正的加强跨文化的交际,才不会出现那种仅会讲语言,但不懂文化的现象。只有重视方言对语言习得的影响,才能实现真正的跨际文化交流。

参考文献:

1、陈松岑:《社会语言学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xx年版,第135页。

2、龚亚夫:《语言习得与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的几个概念》,《英语教师》,天舟文化出版社 20xx年第1期。

3、许菊:《文化适应模式理论述评》,《外语教学》20xx年第3期,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4、张崇富:《语言环境与第二语言获得》,《世界汉语教学》19xx年第3期,四川大学出版社。


第二篇:最新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范文


最新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范文

现代汉语面临的问题主要是语言的标准化和规范化。由于各地方言的存在,汉语的语法、词汇和发音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给汉语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带来了困难。此外,现代汉语的使用也受到了外来语的影响,一些外来语词汇的使用已经成为了汉语的一部分,但是这些外来语词汇的使用也带来了一些问题,比如语言的混杂和语言的标准化问题。

二、汉语言文学的发展趋势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汉语言文学的发展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汉语言文学需要更好地融入到世界文学的大家庭中,同时也需要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的精髓。在这个过程中,汉语言文学需要更好地发展汉语词汇和汉语语法,同时也需要更好地发展汉语文学的创新和独特性。

三、结论

汉语言文学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汉语言文学需要更好地发展汉语词汇和汉语语法,同时也需要更好地发展汉语文学的创新和独特性。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需要更好地推广汉语教育,同时也需要更好地培养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只有这样,才能让汉语言文学更好地发展,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文

为了解决中文面临的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措施。首先,我们需要重视中文教育,尤其是在学生的基础教育阶段。我们应该给学生更多的机会研究中文,培养他们对中文的兴趣和热爱。其次,我们需要加强中文的推广,让更多的人了解和使用中文。这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实现,例如中文电影、音乐、文学和艺术的推广。最后,我们需要保护中文,避免外来语的侵蚀。这需要政府、媒体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加强对中文的保护和宣传。

3.外文的冲击

除了内部问题,我们还需要面对外来语言的冲击。尤其是英语的影响,已经成为全球通用语言。为了应对这种情况,我们需要更加努力地研究英语,提高自己的语言水平。但是,我们也不能忘记中文的重要性,我们应该在研究英语的同时,也要注重提高自己的中文水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中文文化。

二、未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1.中国经济实力仍有待发展

经济实力是文化发展的基础,我们需要加强经济建设,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只有当我们成为一个强大的经济国家时,我们才能更好地推广中文和中华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同中文。

2.研究西方语言推广文化保护中文

我们也可以通过研究西方语言,来推广中文和中华文化。我们可以将中文和西方语言结合起来,创造出更多的文化产品,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欢中文。同时,我们也需要加强对中文的保护,避免外来语言的侵蚀。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中文文化。

XXX is not just an issue for English。but other XXX-Institut。Spain's Cervantes Institute。XXX。China has also started to learn from this and established XXX。XXX France。with its rich literary n。XXX。XXX agencies。XXX for the French Language。Moreover。there are many XXX of the language。In contrast。XXX has been in a state of abnormal development。Chinese language XXX。especially in secondary schools。Over 80% of the time is spent on math。physics。chemistry。and English。and few students are willing to spend time on Chinese language learning。Students who read XXX studies。The author's middle school homeroom teacher。who was a Chinese language teacher。even emphasized the importance of math in class。which is an XXX.

XXX。many people may n its usefulness。thinking it XXX。this is a big mistake。First。let's take the West as an example。The West has never relaxed its XXX classical culture。and students learn many classics from the history。philosophy。and literature of the West from an early age。XXX。in China。due to the May Fourth Movement and the Cultural n in the 20th century。the study of classical culture has been abandoned。and only those who study XXX。XXX。Without the support of classical culture。our culture would have a gap。Nowadays。few people can read the Four Books and Five Classics。and they don't even know what they are。They also don't know the original meaning of classics such as "Men and women should not touch hands when exchanging objects" and "Being rich without benevolence。being XXX XXX".

XXX:

1] Bo XXX。2007(7).

XXX of French。Journal of Changchun Normal University。2006(9).

XXX on Chinese language and XXX:

Abstract: XXX。form。XXX analysis of each Chinese character can not only increas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help them understand the meaning of characters。deepen their memory。and appreciate and write XXX。but also provide XXX.

Keywords: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characters。teaching Chinese characters.

According to the n of the "Chinese Language Curriculum Standar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hinese language and XXX.

汉字是一种平面型方块字,笔画可以平行或纵横交错,多向展开。汉字的构造复杂,数量繁多,研究汉字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汉字记录的语音单位是音节,同时汉字有形有音,还有一定的意义,是音、形、义的综合体。汉字中蕴涵着丰富的文化信息。

根据课标要求,语文教学应注重学生对生字、词语的认知、含义、用法的整体掌握。同时,要研究汉字的研究方法及规律,研究识字、写字与阅读、写作教学以及发展学生思维各个环节之间的联系,以提高教学效率。

在汉字教学上,注重对汉字的分析,对于学生掌握汉字的音、形、义及书写都能起到很好的作用。我们可以从汉字中获得很多知识,这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字义,加深记忆,并从美学的角度欣赏、书写汉字,还可以得到除所学汉字本身之外的更多附加值。

从造字学角度来看,汉字可分为象形字、会意字、形声字和指示字等。在教学时,可以此为依据,引导学生分析每个生字的特点来帮助识别字的音、形、义。

首先,教学象形字“田”,可以让学生看图片或课件,一块块方方正正的田地展现在学生眼前,并问学生“你看到的是什么?”学生用手依图形画出田字,从感官上很轻松、自然、直接地记住了“田”字。

其次,教学“鸟”字,可以在黑板上画一只简笔画的小鸟站在树枝上,把简笔画与生字“鸟”比较,指导学生记忆。学生可以记住“丿”是小鸟头上漂亮的翎毛,“ ”是小鸟弯曲美丽的脖子和曲线优美的身体,“勺”是小鸟明亮的眼睛,“一”是小鸟脚下的一根树枝。他们不仅牢牢记住了生字的字形,还知道了鸟是生活在树上的。

会意字的教学更有趣。例如,“当一阵风刮过,地上会飞起很多细小的土粒,我们也可以在教室的某个角落看到这样的小土粒,这就是‘尘土’”。所以“小土”就是“尘”,像小土粒一样的东西也叫尘,如“灰尘、烟尘”。

在教学“尖”字时,我用小刀把一支铅笔削尖,让学生观察。然后指着铅笔尖问:“这是什么?”学生回答:“铅笔尖。”我接着问:“如果我把一根棍子也削成这样,这个头叫什么?”学生回答:“棍子尖。”我说:“像这样上边小,下边大的东西,就形成了一个尖。比如山尖、塔尖、笔尖、指尖。”在教学“品”字结构的字时,我多运用举例法,举一反三,让学生认识并理解了很多“品”字结构的字。比如:三人为众,人多了就称为众,众人、众多、群众;三口为品,多人、多次地尝为品,品尝、品味;三木为森,二木是表示树木多,称为“林”,而XXX指更多的树木,称为“森”,所以,森林比树林要大得多。我还告诉学生,这样的字都称为“品”字结构,这种品字结构的字,你还在哪里见过?学生说出“三金”、“三水”、“三日”、“三石”、“三土”、“三火”。我一一写在黑板上,并标上拼音,让学生认识这些字,并引导他们根据研究“众、品、森”的经验说说这些字的理解。孩子们表现得很好,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扩大了学生的识字量,也发展了他们的思维能力。

形声字是汉字中最多、最常见的一种字。有一首歌谣对形声字概括得非常到位:“形声字,好识记,声旁帮着读字音,形旁帮着辨字义。”在教学时,我利用形声字的这一特点,引导学生分析字形,理解、辨别字义。比如教学“粮”时,学生分析字形,左边是形旁“米”,右边是声旁“良”,读音“liáng”。我质问:“‘米’是什么?”学生回答:“吃的东西,一种食物,一种粮食。”我说:“对,米是一种粮食,可以吃的东西。‘粮’和‘食’组成的‘粮食’是人类生存的必需品,指导学生扩展词汇。由此,列举“娘、狼”等字。“娘”是“女”字旁,和女人有关,“娘”就是“妈妈”或像妈妈一样的女人,如“大娘、姨娘、婶娘”;“狼”是“犭”(反犬旁),与皮毛动物有关。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和学生共同研究,共同研究,在学一个字的同时可以认识几个字,并区别形近字。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根据汉字的特点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在小学语文冀教版二年级上册综合研究三“有趣的汉字”中,有用“少”字组成的新字及帮助记忆的顺口溜,我鼓励学生仿照书上的样子续编。他们编出了这样的歌谣:“有麦磨成粉,花草吐芬芳,有丝乱纷纷,有人分一份。”多种多样的研究方法,使学生对汉字的研究充满兴趣。在长期的研究中,他们掌握了研究汉字的方法、技巧,能准确地分析所学生字,对生字的音、形、义掌握得也就非常好了。

解读》指出,汉字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包括古代人的生产、生活等多种信息。在教学中,应该将这些信息传递给学生,以丰富他们的头脑,开阔他们的视野。例如,研究“筷子”的“筷”,通过分析字形,可以让学生了解到我国古人早在文明时期就开始使用竹子做成用餐工具。再如,“贼”字是由“贝”字旁和“戎”组成,表示抢夺财富的人。

写字教学是学好汉字、写好字的关键。在书写生字前,先分析字的结构,包括上下结构、左右结构、中心笔画等。在充分了解字的结构的基础上再写,学生们基本上就能写正确、写规范。汉字书写还讲究“穿插避让,遥相呼应”,这也是中国儒家思想的体现。教学生写字时讲究穿插避让,有助于渗透对学生如何做人的教育。例如,一个字做偏旁时总要写窄一点或扁一点,这是为了留出位置给另一部分,这样它们才能组成另一个完整的新字。如果同桌、同学之间也留一点位置给别人,就能得到一个好同桌、一个好朋友。

更多相关推荐: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例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例学生姓名所在院系文学院专业汉语言文学论文题目一曲启蒙主义者的生命悲歌魏连殳形象及其文化价值探析课题研究意义通过对孤独者中主人公魏连殳形象及其文...

汉语言文学论文范文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设计(论文)评审表题目浅析鲁迅小说《祝福》中的环境描写姓名****教育层次本科学号***分校保定电大专业汉语言文学教学点**电大指导教师日期(以上各项目请学员按照样式自己填写)学生毕业设计(…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范文

摘要人偶戏是海南省临高县的一种具有地方特色的表演形式,它以其历史悠久和社会基础广泛,独特的艺术形式和内容的丰富多彩,以及它的良好发展势头在临高的历史的地位和现实的影响上,广为群众喜爱,使得临高成为中国人偶戏艺术…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范文

浅谈孔子人生的形象摘要在几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当中儒家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可谓深远儒家文化为何一直能获得这么多中国人的芳心当然与儒家的文化在不同的时期焕发出不同的生命力有关其中也不与孔子的诗意的人生形象息息相关关...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范文

浅谈方言与语言习得的关系摘要语言是用声音来表现人们相互之间的思维情感和行为动作的人类语言既有其共同的规律又根据民族地区国家的不同有其自身的特点但是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各地方言繁杂有着自己的特征人们在交际中用不规...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范文

语言的特质浅谈方言与语言习得的关系摘要语言是用声音来表现人们相互之间的思维情感和行为动作的人类语言既有其共同的规律又根据民族地区国家的不同有其自身的特点但是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各地方言繁杂有着自己的特征人们在交...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范文

浅谈方言与语言习得的关系摘要语言是用声音来表现人们相互之间的思维情感和行为动作的人类语言既有其共同的规律又根据民族地区国家的不同有其自身的特点但是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各地方言繁杂有着自己的特征人们在交际中用不规...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范文

浅谈方言与语言习得的关系摘要语言是用声音来表现人们相互之间的思维情感和行为动作的人类语言既有其共同的规律又根据民族地区国家的不同有其自身的特点但是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各地方言繁杂有着自己的特征人们在交际中用不规...

电大汉语言文学专业论文选题及格式

电视大学开放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写作格式一毕业论文项目构成见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开放教学试点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集中实践环节教学工作实施意见中的有关部分二对所引用的中外文参考文献资料论文中...

汉语言文学专业开题报告

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例学生姓名所在院系文学院专业汉语言文学论文题目一曲启蒙主义者的生命悲歌魏连殳形象及其文化价值探析课题研究意义通过对孤独者中主人公魏连殳形象及其文化价值的分析探究时代性格周围环境等...

汉语言文学开题报告范例

山西大学商务学院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人文社科类适用2学生填写部分可以用电脑输入教师填写部分必须手填本表要求双面打印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专科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及格式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专科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及格式发布时间20xx0903来源毕业论文网论文汉语言文学专业本专科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及格式开题报告题目浅谈贾宝玉与西门庆的悲剧性姓名自己名字指导老师老师名字专业汉语言文学...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4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