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论文

时间:2023.7.5

  1引言

  我国大陆地区自从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高等教育开始从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一批新建本科院校便是这次转变发展的产物,用来缓解社会需求和高等教育不足之间的矛盾,如今已成为我国普通本科高等教育的一支生力军。这些院校大都由地方高等专科学校或高职院校发展而成,其主要生源与办学经费主要依托地方,这一特性也决定了其人才培养定位。教育界不少专家也针对这类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定位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大多将其目标区别于研究性院校。我国的全日制高等学校可分为三种基本类型:第一类为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目标为培养创新拔尖人才;第二类为单科性或多科性专业型大学或学院,目标为培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第三类为职业技术型院校,目标是培养管理、生产和服务等一线人才。目前教育界基本把新建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第二类,即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适度培养部分基础性复合型人才。这也就要求地方新建本科院校要探索出符合实际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适用当地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大学英语是各专业本科生的基础必修课,因此,在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过程中,大学英语教学贯穿始终,对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教育部于2007年颁布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其中将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确定为“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为贯彻《课程要求》,实现其确立的大学英语人才培养目标,全国各高校均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进行了努力尝试和探索,但是由于全国高校的客观条件不尽相同,学生入学水平和教学资源分配不平衡,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在这类资源分配中处于较弱的地位,因此要结合实际,探索出一条符合此类院校大学英语教学发展的改革途径。

  2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学现状

  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经过这么多年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探索和实践,已经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效果,与地方发展需求的联系更加紧密,但是由于多方面的条件制约,这类院校大学英语教学如今仍面临着不少问题。本文将找出问题所在,深入分析内在原因,并试图探索出能解决问题的方案与建议。

  (1)大学英语教学跟不上形势发展,脱离人才培养目标。地方新建本科院校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服务地方发展建设。依此办学定位,大学英语教学应当积极服务专业发展,与其他专业课程协同推进,适应并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但是从目前这类本科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现状来看,大部分院校依然把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作为学生学习英语的目标,教学也过分强调四六级通过率,这种课程定位脱离人才培养目标,也脱离学生实际水平,不利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2)同老牌本科院校比较,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的生源质量相对较差,英语基础薄弱,个体水平参差不齐,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普遍不高。不仅学生个体水平差异大,不同专业之间学生英语整体水平也不平衡,尤其是艺术类专业学生英语基础较差,但是学生所用教材相同,教师也基本采用相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进度,这样必定造成部分学生跟不上教学进程,教学效果不佳。

  (3)大部分地方本科院校都是由高等专科学校或者高职院校升级而成,因此师资力量需要加强。大部分教师都熟悉大专英语的教学情况和模式,院校升级为本科后,还是由这批教师直接去教授大学英语本科课程,虽然这些教师也经过一些学习和培训,但是学历不高、教学经验不足,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比较单一,课堂上常用的方法依然是以单词、课文、语法为主,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知识,而不能主动有兴趣地主动参与其中,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对策与建议

  在当今教育改革的大环境下,地方新建本科院校也在积极寻求转型发展,立足地方经济发展建设,培养适应社会发展和今后岗位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在此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也需要积极探索改革思路,解决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生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1)准确定位,优化课程设置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综合型应用人才,为地方发展服务,大学英语教学则既要满足部分学习能力较强、有继续深造目标的“学术型”学生的需求,又要能培养出实践能力强、符合用人单位需求的应用型人才。这就要求这些院校对现有的课程体系设置和教学内容进行完善和丰富,加强英语学习效果的实用性和针对性。为提高学生语言水平和就业竞争力,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可设置为两大模块和四大体系。两大模块即基础课程和提高课程两种;四大课程体系则分为语言基础课程、语言文化课程、语言技能课程和高级英语课程,其中第一类课程为基础课程,后三类为提高课程。这四类课程根据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学时合理分配。大学英语语言基础课程主要教授听、说、读、写、译等几种语言基础知识和语言技能,尤其要加大对学生听说能力的训练,通过音频、视频和网络等丰富的教学手段,使学生熟悉英语的思维方式,学习地道的英语表达,提高英语听说能力。提高课程包括语言文化课程、语言技能课程和高级英语课程。语言文化课程主要教授一些主要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和风俗习惯等,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语言技能课程侧重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熟悉一般的英语应用文写作、用英语接电话、写英文简历、读写产品英文介绍等未来职业岗位上所需要的英语技能。高级英语课程则面对那些对英语学习有浓厚兴趣并有继续深造需求的学生开设,主要侧重高级英语的教授,如考研英语、六级强化、高级翻译、高级口译等,为学生通过各类考试和考取证书提供有针对性的辅导,为这类学生提高英语高级技能提供学习机会。

  (2)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和素质提升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保证教学质量和效果的重要因素,作为人才培养的实施者和引导者,教师能力水平和素质对人才培养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摒弃过去那种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思维,只注重单向地向学生灌输知识,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不顾及学生的感受,教学效果不佳。新的教学理念则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作为引导者,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发掘学生潜能,促使学生积极探索知识,主动学习,提高学习效果。其次,学校应当注重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吸纳更多高学历、高素质的教师,同时组织适当的培训、讲座等活动使教师有学习和提升自身能力和素质的机会和途径。对经验较少的青年教师实行“导师制”,以老带新,使青年教师可以从经验丰富的教师那里学习授课技能和教学经验,从而能更快地适应教学环境并提升个人业务水平。

  (3)提高学生主体地位,注重学生自学能力培养目前,国际上对教育改革的一种主流思想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其在早期的建构主义思想基础上不断发展完善,于20世纪90年代发展成为国际上普遍认可的学习理论,被誉为当代教育心理学的革命,对我国教育改革也有着重要意义。建构主义认为,学生是学习和认知过程中的主体,必须强调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因此,在课堂中,教师要改变过去“一言堂”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感受,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中心,让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发挥引导作用,学生在此过程中能主动发现问题,并能通过主动思考、查阅资料、与同学探讨或者是求助老师等方法去解决问题。教师也要努力转变学生的学习观念和学习策略,使他们由习惯于被动接受知识变成主动思考寻求知识,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4结语

  新建本科院校的大规模产生和发展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的发展趋势,其办学定位是为服务地方发展培养综合应用型人才。大学英语作为本科院校的必修课程,在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方面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因此,大学英语教师要立足实际,首先注重自身业务能力发展和提升,并针对当前大学英语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革探索,更新教学观念,优化课程体系建设,有效地推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发挥有力作用。

  作者:吴均 单位:信阳农林学院外国语学院


第二篇: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办学模式创新论文


  摘要: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致之地,快速地提升学校的实力,是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紧迫而又现实的任务。就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学科建设及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以期推进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办学模式的进一步的优化。

  关键词:地方院校;办学模式;地方经济建设

  一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办学模式创新的必要性

  1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办学模式创新是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需要

  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十五”计划提出,到2005年,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达到15%,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有关统计数字表明,1998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9.8%,在校生数为623.09万人,经过4年超常规的发展,到2002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达15%,在校生已达1600万人。这些数据表明,我国高等教育已步入大众化的发展阶段。在此期间,我国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已超过170所,占普通本科高校的24%,且仍呈大幅度增长的趋势,将撑起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半壁江山。同时,这些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在办学体制、经费投入、办学层次等方面存在差异,所处区域社会经济和教育发展的程度也有很大不同。这就要求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办学者,从自身的办学条件和办学实力出发,发挥自身的优势,大胆创新办学模式。盲目“克隆”重点大学、综合大学的办学特色,只会导致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办学模式的趋同化和无个性化,从而失去了自己的办学特色和竞争的基础,更无法奢谈为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2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办学模式创新是高教系统合理分工的重要途径

  美国教育学家伯顿·克拉克曾经指出:“对各高等院校进行分工已经变得越来越有必要,因为这有利于不同单位全力投入不同的工作。不同层次的专业培训,不同类型的、适合于不同学生的一般教育,复杂程度不等的研究(从最基础的理论研究到最侧重应用的研究),所有这一切都可以因院校分工后产生了各类相应的组织结构而得到承担。因此,高等教育系统根据教学、科研侧重点不同的分工,可分为不同类型的高校。各个类型的高校应根据不同的分工完成人才培养的任务。但由于我国尚没有权威部门对高校系统进行科学而明确的分类,因而在客观上造成了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盲目攀比的风气,正如中国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所说:“目前重点大学已经受到国家较大的关注,这5年有了大幅度的发展,但是教育的基础部分如国民教育没有很大的改善,而且遇到的困难更多。我国的教育缺少了中间层次,这几年二、三梯队的院校大多纷纷合并到一流大学,不合并的二、三流院校纷纷专科升本科、本科上硕士点、博士点,于是中间就出现了断层,缺乏一些好的单纯教学型的院校”。在这种情况下,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只有保持清醒头脑,理智地定位自己的办学模式,在复杂的高教系统中找到符合自己特色的恰当的社会分工,才能承担基础教学和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任务,为高教系统合理分工作出应有的贡献。

  3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办学模式创新是实现非均衡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

  从“网大”的排名来看,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排名都是在300名之后,综合得分是8分左右。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由手大都是由师专和教育学院以及当地的中专学校合并而成的,在学科专业的建设上,适应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学科专业太少,培养的人才从规模和质量上还很难满足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在科研和直接服务社会方面,这些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为地方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能力基本不具备,社会认同度比较差,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方面仍存在一定的难度。这些问题的产生与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办学模式不明确有很大的关系。因此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从建校之初就要把办学模式的创新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在当前高教体制改革的新形势下,作为主要由地方财政支持的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只有创新办学模式,才能实现非均衡跨越式发展,从而在高等教育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在高等教育大家族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二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办学模式创新中存在的问题

  优化和创新办学模式是一所高校快速、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是学校作好各项工作的前提。我国许多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在各自的发展建设中虽然都重视办学模式的创新,但是在具体的建设过程中却总是进入“瓶颈”阶段,难以深入推进。之所以产生这种情况,是因为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在创新办学模式的过程中存在“结构趋同化”倾向,出现了盲目模仿名牌大学,追赶“上层次”风潮,动辄提出国内一流、国际领先等口号,专业设置相近,人才培养和科研模式相似,质量标准单一等生态位高度重叠现象。这种趋同倾向如果不加以分析和澄清可能会妨碍这些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办学模式的合理构建。具体来说,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办学模式创新过程中遇到的“趋同”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办学定位的趋同

  有资料显示,从改革开放到1995年,短短十几年问,全国中心城市举办的地方本科院校达170多所。因此,办学伊始,各地新建本科院校办学的目标和宗旨非常明确: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即“地方大学地方办,地方大学为地方”。但是近两年个别老牌普通本科院校急于“上层次”,朝着硕士点——博士点——博士后流动站进军。这种现象辐射到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影响着这类学校办学理念的形成,使他们不顾实际情况准备集全校之力为申报硕士点打好基础,主要表现为:不顾所在区域的经济模式、产业结构对人才的需求,盲目追求高层次、高规格人才的培养;不是潜心研究地方经济发展对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的新需求,而是追求高教系统内部的攀比与排名。例如,某所由中心城市兴办、历史不过十几年的地方院校,从升本科的那天起就喊出了培养博士生的口号,实质上这就是种追求“上层次”现象辐射的结果。当然,并不是说刚升本科的地方本科院校就不能申报硕士点、博士点,如果条件成熟当然对办学模式的建设大有裨益,但是不顾自身实际,盲目的“上层次”只会更浪费学校的有限资源,也对办学模式的建设毫无意义。

  2 人才培养目标、模式的趋同

  办学目标的错位势必导致人才培养的雷同,即盲目致力于学术型人才的培养。而事实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分类型的,大体说来是两类:一类是发现和研究自然社会发展规律,从事基础研究的人才;另一类是将这些客观规律的原理应用于实践,将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实践的电子信息、材料以及能源等工程技术人才。前者称为学术型人才,应由重点院校培养,后者称为应用型人才,应由地方院校培养。人才培养模式是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和培养方式的集合,它决定着高等学校培养人才的根本特征。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在不同地区和行业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要求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必须根据当地的实际需要和自身条件,确定符合自身的人才培养模式。但是为数不少的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为提高“学术性”的知名度,对培养学术型人才趋之若鹜,而对培养应用型人才则缺乏应有的重视。同时,在人才培养模式的建构上,不少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提出的也是一些千篇一律的一般性的要求,如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等,宽泛而又空洞,没有结合学校自身优势和培养目标设定具体的育人模式,导致在人才市场上大学毕业生“千人一面”。

  3 学科、专业设置的趋同

  办学理念是一个学校办学模式的灵魂,对于学校的生存和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我国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办学理念滞后,在学科、专业设置方面的主要表现在:一是办学功利性强,专业和课程设置趋向实用化,热衷于看得见、用得上的专业和课程。在学科、专业设置和建设上,不是具体分析自身的基础和条件,努力形成自己的优势和特色,而是“抢市场”,遇到热门专业一哄而上,造成专业重复设置和资源浪费;二是定位不准确,盲目追求专业设置的多而全。实际上,任何一所学校所拥有的资源都是有限的,如果将有限的资源平均分散到每一个学科,就会使每一个学科都难以得到充足的资源支持,结果可能导致原来的优势学科丧失其领先地位和竞争力。正像克拉克·科尔所说:“不应该力量均衡地对待每一个学科,每一个学科得到的资助应当与该学科当前所具有的潜力以及这些潜力的变化相一致,没有永恒的重点”。三是盲目“攀高”,一味模仿规模大、层次高的研究型大学办学模式,在学科建设上片面追求发展一些纯基础性、纯理论性的学科,并在这些学科领域上投置了大量的人财物资源,放弃了对原有办学优势的积累,出现了从其纵向发展看,这些地方院校的学科实力似乎有所增强,但从高等院校整体发展的横向比较看,这些地方院校的学科实力差距已越拉越大。

  三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办学模式创新对策

  1 定位于为地方发展服务—一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办学模式创新的前提

  北京工业大学校长左铁镛曾指出:“谈到特色,必然涉及到学校的办学定位问题。定位决定了学校的发展目标、发展战略和发展格局,科学定位是学校制定规划、培植资源和办出特色的前提”。发展区域经济是完善市场经济最重要的特征。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进一步强调要统筹区域发展,要求形成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与其相适应,教育部积极推进高校布局结构的调整,以利于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教育部要求各高校要从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高度来看待科学定位问题。在此大背景下,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更是要立足于地方经济建设,无论是人才培养、科研工作,还是社会服务,都要着力解决好“面向”、“结合”、“服务”的问题。学科和专业一定要紧密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设置;科研工作也要面向地方经济建设的主战场,在主战场中选项目、抓开发、搞转化,不断提高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以服务地方经济求支持,以贡献区域经济求发展。如宁波大学在建校之初曾以“办成世界一流大学”为近期努力目标,后在实践中深感办出特色是学校建设的长期任务,目标与现实差距较大,应侧重大学的服务职能,为地方服务,紧密结合地方需要办学。因此,学校重新定位:“面向浙江,紧贴宁波,以为地方服务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为主,以特色创一流,把学校建成位居全国新建院校前列的社会主义新型大学”。此后,宁波大学办学呈现出一派生机活力。

  2 建设有特色的学科与专业——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办学模式创新的关键

  学科和专业是高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大学组织的基本构成单元。因此,高等教育的性质和任务决定了特色学科和特色专业的核心地位。世界一流大学大多以一流的特色学科专业闻名于世:哈佛大学是以政治学科闻名,麻省理工大学注重工程培养,剑桥大学的物理学科举世公认,牛津大学的数学学科名扬天下。我国大学发展水平的差异,实际上是学科发展的特色和水平差异。学科建设有特色,专业建设特色强,学校就能办出特色,在市场竞争中才能处于不败之地。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建设特色学科和特色专业必须紧密联系本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趋势,在市场导向的基础上,根据学校办学条件和发展潜能,大胆革新,重点建设学科和专业的某一特色,以求在某一方面或某些方面有所突破,从而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如四川宜宾学院根据学院地处川西南,酿酒业和旅游业是宜宾及周边地区经济发展的两大支柱产业,长江上游的生态保护和环境建设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课题等有利条件,把食品工程(酿造方向)、旅游管理和生态学作为学院特色专业来加以打造。

  3 培养有特色的人才——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办学模式创新的核心

  培养人才是大学的首要职能,也是办学特色表现最直接的领域。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主要面向区域经济建设服务,为地方建设培养人才,因而要积极探索和建立符合人才培养特点的应用型教学体系,努力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技术运用能力。要瞄准学科发展的前沿,改革实践教学内容,逐步形成基本实践能力与操作技能、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与专业,技能、综合实践能力与综合技能有机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总之,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重点是为本地区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服务,其人才培养目标应根据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来“量身打造”。只有这样,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培养出的人才才具有特色和不可替代性。如惠州学院作为省市共建地方本科院校,既不盲目与重点大学攀比,也不妄自菲薄,而是根据自身的条件,发挥自己的强项和优势,立足于服务“南海石化、数码名城”等惠州特色经济产业作为自己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和选择。该校的14个系(部)、48个专业已经覆盖了惠州市的支柱产业和重点产业,升本以来培养的3000多名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级应用型人才,遍布珠三角,成为工矿企业和政府工业管理部门的骨干。

更多相关推荐:
20xx级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总结

20xx级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总结毕业论文(设计)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本科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接受科学研究工作的初步训练,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培养独立工作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

本科毕业论文

浅谈企业文化在企业竞争中的重要作用伴随着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企业制度的确定,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约法重要。要想在这种竞争中立于不败,要想再市场潮流中占据一席之地,抓好企业文化至关重要。企业文化是一个企…

大学本科毕业论文格式范文

大学本科毕业论文格式范文一、纸页面要求A4纸,纵向单面打印。页边距要求如下:页边距上下各为厘米,左边距为,右边距为厘米。二、论文装订页码顺序1、封面(按标准格式装订)、论文摘要、关键词(中、英文单独成页,不…

浙江大学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题目:城市规划与房地产的协调性余盛珂学号:3061211017土木0601邮箱:896975834@qq.com1.绪论城市是人类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城市的起源的原因和时间及其作用,学术界…

华东交通大学本科毕业论文撰写规范20xx

华东交通大学本科毕业论文撰写规范为保证毕业论文质量,实现本科培养目标,从加强毕业论文的严格、科学和规范化管理出发,对我校本科生毕业论文制订出本规范。毕业论文管理工作程序参照《华东交通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工作细则》…

本科毕业论文ppt攻略

一、要对论文的内容进行概括性的整合,将论文分为引言和试验设计的目的意义、材料和方法、结果、讨论、结论、致谢几部分。二、在每部分内容的presentation中,原则是:图的效果好于表的效果,表的效果好于文字叙述…

关于20xx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和总结工作的通知

天津财经大学教务处津财大教字[20xx]20号关于20xx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和总结工作的通知各学院、教学系(部):根据教学工作整体安排,20xx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已进入中后期阶段,现将有关答辩、…

函授本科毕业论文撰写要求(合肥13学前)

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函授本科毕业论文撰写基本要求一、论文撰写内容上的要求1、杜绝抄袭,一经发现则直接将论文成绩评定为不及格。2、进行认真校对,杜绝错别字、语句不通顺、语法错误等现象。3、文章的结构要合理,论…

美术函授本科毕业论文

美术学、艺术设计本科函授毕业论文选题库(学生可根据选题范围拟定具体论文题目,也可超出选题范围自定题目)教学类1.浅谈中学美术教学课堂组织2.美术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3.怎样利用绘图软件上好美术课4.高考中色彩的教…

社科系心理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工作总结

毕业论文工作是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大学四年中最后学习阶段和综合训练阶段,是对学生学习与实践成果的全面总结,更是对教学计划和培养目标的全面检验。毕业论文不仅对所学知识起到深化和提高的作用,也是毕业资格认…

20xx届本科毕业论文工作总结

20xx届本科毕业论文工作总结医学院心理系王菲毕业论文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本科教学过程中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是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检验。今年我负责他永丽、赵琳婧等两名毕业生的毕业论文指导工作,…

本科毕业论文英文题目及英文摘要撰写指导

本科毕业论文英文题目及英文摘要撰写指导毕业论文是本科生对大学所学知识的总结性作业又是申请学士学位的前提和依据在系统介绍学术论文的英文题目及摘要撰写相关知识的基础上本文对目前本科毕业论文英文题目及摘要撰写中存在的...

本科毕业论文(24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