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风筝随笔散文

时间:2023.7.19

  小时候,我们兄弟特别调皮,尤其是在每年春天来临的时候,刚刚脱下一身厚重的棉衣,浑身上下有一种说不出来轻松的感觉。才开春,地里的活计特别多,浇地、施肥、保熵,忙个没完,爹娘见我们兄弟在家里地里又打又闹又跑又跳,影响到他们干活时,往往没好气地朝我们兄弟喊上一嗓子:别闹啦,闹得人头都昏了,快去地里放风筝吧。这等于给了一道金牌令箭,我们兄弟就蹦蹦跳跳地去放风筝了。

  当时的华北平原还比较穷,人们连吃顿饱饭都成问题,西吕津村里的小卖店里绝对是没有风筝卖的,要想放风筝,只能靠自己的手来糊。都说农村的孩子能吃苦,肯动脑筋,这绝对是最忽悠人的话。农村的孩子也特别想享福,也想来个现成的,只可惜没有,一切都得靠自己动手来获取。我们兄弟小时候就是这样。刚开始,我们兄弟也只能眼巴巴地看着会糊风筝的孩子尽情地放风筝。不会,就虚心得跟着别的孩子学,慢慢地,我们兄弟也学会了糊风筝。

  为什么说是糊风筝呢?因为农村的孩子要想制作风筝,必须要浆糊来往风筝龙骨上糊纸,增加风筝的浮力,只有这样风筝才能飞起来。这个浆糊,就是城里人所说的胶水。农家当时没有胶水,有的只是用自家白面熬成的浆糊。当年农村家家户户糊的窗户纸,就是用这种浆糊糊上去的,风一吹,窗户纸就呼打呼打地响个不停。当然,在给风筝糊纸前,先要做个架子,也就是风筝的龙骨。这个龙骨可不好做,得又轻、又结实,不能变形,也是糊风筝时最技术的活。

  农村人没有别的,地里高梁秫秸应有尽有。高梁不太好吃,太粗,扎心,可是高粱最上端的那个秫秸经常被乡亲们串成在锅里熥干粮的箅子。南方人一般用竹箅子,因为南方的竹子多。华北平原没有竹子,就只能用秫秸来串成箅子,这真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习惯成自然了。搭风筝的龙骨,一般先找一长一短两根秫秸,搭成一个十字架。当然,这个十字架不是搭在长秫秸的正中间的,要靠上一点,然后用手或老虎钳把两个秫秸中间用铁丝拧牢。然而,在秫秸搭成的十字架边上,再围上一圈秫秸,这样,风筝的龙骨就算搭成了。

  搭好风筝的龙骨后,就到了用浆糊往龙骨架子上糊纸的阶段了。糊风筝用的纸,可不是一般的纸,必须得用糊窗户的那种纸。一般的纸,张力太弱,在天空中风一吹,撕拉一下,就变成碎条条了,风筝一头就栽了下来。窗户纸的抗风能力强,糊在风筝上,一般的风是吹不破的,浮力特别强。糊窗户纸时,用的浆糊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一定要均匀,绝对不能让用浆糊糊的窗户纸中间有空隙,否则,结果就和高空中的飞机没有关好门窗是一样的。

  再往后,就要往风筝龙骨下边拴绳子了,这是一个经验活。一般在龙骨上打三个眼,拴绳子的角度、长度、跨度是很有分寸的,我们兄弟可是苦学了两年才学会的。拴风筝的绳子,太细了不行,没力,风筝一飞,就被扯断了;绳子太粗了也不行,绳子太重,风筝根本就飞不起来。不粗不细的风筝绳,最好的就是娘纳鞋底的绳子。为此,我们兄弟可没有少偷娘纳鞋底的绳子。我们兄弟小时候,经常看见娘望着蒲罗里放的纳鞋底的绳子自言自语地说,真是奇了怪了,最近怎么绳子用得这么快呀,也没有纳几双鞋底子呀。

  做到这个程度的风筝还不能飞,因为没有尾巴的风筝,不平衡,也是飞不起来的。在我们老家,认为一个风筝糊得好不好,漂亮不漂亮,最关键的不在风筝本身,而是在风筝的尾巴上。如果风筝糊得不结实,肯定飞不高,尾巴也长不了。你想,风筝飞上天,那么高,你在地上又能够看到什么呢。只有一个风筝拖着长长的、五颜六色的大尾巴在高空中飞行时,地下的乡亲们会抬着头品头论足,不错,不错,真不错,这是谁糊的风筝呀,太漂亮了,了不起,真了不起。

  因此,我们那个地方所有糊风筝的人,几乎都会把主要精力放在风筝的尾巴制作上。我们兄弟记得,有的人,风筝的尾巴就是用绳子串起的一条彩带,什么颜色都有,什么形状的都有,在天空中就象一条飘逸的彩虹,印象极深。也有的人,也不知道怎么把鸽子笛放在了风筝的尾巴上,飞上天的风筝,飞到哪里,鸽子笛就会响到哪里。还有的人,把风筝的尾巴打扮成了麻花辫子,有好几根,看了让人感觉也很过瘾。可是,给我们兄弟印象最深的风筝尾巴不是以上所说的这些,而是三多放的风筝。

  三多是我们西吕津村的孩子头,整天虎着一张脸,好是吓人。可是,不论对三多多么不服气,三多糊风筝的本事在我们西吕津村里绝对算不上出类拔萃的。有一次,我们兄弟和一大帮孩子正在一边看三多放的风筝,大家都感觉三多放的风筝尾巴来别人的不太一样。风筝后边先是一条绳,然后是一块红布,再后边又是一条绳子。当我们看得正入巷时,突然三多他娘找来了,问三多把她做饭用的围裙藏在哪里了。这里的我们才突然明白,原来三多是把她娘做饭用的围裙做成了风筝尾巴,于是大家都抬着头哈哈大笑起来。当三多他娘终于看到她的围裙在天上高高飘扬时,这个小脚的女人就开始追三多。三多在前面牵着风筝跑,三多她娘摇摇晃晃地在三多后边拼命地追,成了当年西吕津村里的一条大新闻,一直说了好几十年。

  村里的房子多,树多,人也多,是没有办法放风筝的。如果在村里非要放风筝的话,风筝不是落在人家的房顶上,就是挂在人家的树头上,要不放风筝的人在放风筝时,一不小心,就会撞到行人的身上。因此,要想好好放风筝,不是到村外一望无际的麦苗地里,就是到村路上去放。这时正逢开春,村外地里的麦苗也正在返青,不仅不怕踩,听老人们说,返青时的麦苗,你越压它、踩它,麦苗就会长得越旺。因此,在西吕津村,春天的麦苗地,绝对是我们这帮孩子们放风筝的好天地。在麦苗地里,你可以尽情地撒欢,尽兴地胡闹,开心得实在受不了了,干脆就在地麦苗地里翻几个跟头,和在地毯上翻跟头一模一样。

  长大后,我们兄弟先后都离开了家乡,到处流浪,四海为家。我们兄弟也曾在不同的地方,放过各种样式的风筝,长的,短的,扁的,宽的,贱的,贵的,素的,艳的......可是,无论是在草长莺飞的江南,还是在嫩芽初醒的塞北,也无论我们兄弟怎么尽性地放着风筝,都再也找不到当年在老家西吕津村放风筝的那种感觉了。或许,对我们兄弟来说,在这一辈子里,当年在故乡西吕津放风筝的那种滋味,也只能在思乡梦里来悄悄地回味了。这个时候的我们才突然明白,原来那么喜欢放风筝的我们,一不小心,竟然把我们自己也放成了回不了故乡的风筝。是喜?!是悲?!是福?!是祸?!我真的有点分不清了。


第二篇:放风筝的随笔散文


  正月十三那天,阳光被雾气遮掩,老天灰蒙蒙中悬着阴沉的苦脸,庄严的建筑物压不住尘埃的轻浮,城区被阴霾严重笼罩,几十米远已模糊不清。寒风凛然,扑面如刀割,手指在袖外感受风凉,耳朵受到冰冷欺辱麻木生痛,边走边上提外衣拉链并裹紧躯体,抵御一股讨厌的寒气。

  下午,为了延续多年惯例续结同学情谊,我从长安区出发坐上600路公交车进城,坐到钟楼北站从拥挤人潮里下车。走在尽是陌生人的街道,也怕别人小觑,昂扬挺胸精神赶路,匆忙向同学聚会约定的地方赶往。来来往往中有都市丽人穿着臃肿显得丰腴,中年男人身着羽绒服像企鹅般笨拙,保洁工人手提扫帚低头清洁,小摊小贩依旧陪着笑脸吆喝中辛苦经营。偷窥与浏览的眼神猜想交错路人有何身份,心里寻思潜在的N个不同理由?

  一路在车上受颠簸、遭挤压,虽然默默无言,心里一直翻腾着五味瓶,心情波澜跌宕。因为,不足与落后令人有些灰心、颓丧、燥热不安,忧郁根源是心潮涨浮,烦恼原因是欲望如火外窜不止。在恍惚中也更明晓,理想少不了最平实的滋养,和谐同样需要物质的奠基。虽然,眼下生活与十几年前缺吃少穿比已经很美好了,本应该知足中享受,人偏偏都是不知足的主儿。是的,每个人不能缺乏信仰,组织不能缺乏目标,人类前进不能没有方向。还好,平日靠一些信念支撑、一些理想支持、一些爱意牵系、一些过滤净化,能散去诸多干扰,有所努力、有所期望自然不空虚。尽管左右摆动能应付袭来的一切,偶尔喜欢清淡禅坐的轻松,世事难容无心无肺的平庸,当你放弃进步,或许已经开始滑坡落后了。

  当走出城市高楼夹缝,步行路过新城广场,眼界豁然开朗,高楼炫目耸立与亮丽广告牌所给予的心慌不适,内心隐藏的压抑,在广场空间才渐渐松弛下来。环视,广场上人数稀少,有几位大小不等的小学生在练习滑旱冰,喷泉封冻没有水幕变化的欢快,冬天的广场不仅人少也没有绿叶红花衬托,在恓惶中凄冷。抬头看见了空中飘荡的风筝,那长龙之形在灰褐天空里摆动,瘦身的骨架摇动着生硬,飘零出一份苍凉,我在孤行中寂寥。

  有意走过放风筝白发老人的身边,先放慢脚步,迎上笑脸轻微点头为礼,得到同样点头回意,才有意打岔开口说:“老伯,春天未来,现在放风筝,有点早了吧!”白发老者转头露者慈祥笑脸说:“只要有风,就能放飞,我才不管春夏秋冬,放风筝只为心情!”扯放拉拽的手,无纠缠与困绑,一盘线拐在手,轻松又简捷。细细观察,老人穿着黑色平底布鞋,身上着灰色外套,眉毛冗长白眉弯度有形,眼中透着一种炯炯有神的坚定,平实又沉稳的形态令人折服。我静心琢磨其意味深长的话语,愁闷的心有所开朗,轻松吸气吐郁,抬头再观望上空,风筝在灰蒙里天真嬉闹,随风飘忽游荡升降,接受一根银线拨弄,传导着一份快乐,调动了大地上层层压制的呆板。那风筝高接苍冥,具有精气神浓缩的飘逸,用轻盈之形与天神共舞。

  伫立在广场上,北望行政机关大楼的庄重,凝结着肃然。但是,四周楼型各显个性模样、色调活泼,配上广告的灵气慧文,又预示着另一种创新的动力。差异里忆古今,想起多年冬天里的故事,曾经的艰难困苦尽是磨砺,走过都是好日子,也期待下一个春天的来临。放眼而观,直杆路灯上串串的大红灯笼示意着年味未尽,孩童们踩着滑轮从身前而过,洋溢的笑声回荡在耳边。能看见沿街店面玻璃窗内满座举杯的喜庆,商家们在街上挂着喜气洋洋的横幅,关于年的氛围与巧妙细微装饰为古城增添了无数华丽篇章。往日,瞧见东边高楼下那段土墙残垣,低矮不起眼,曾鄙视与现代建筑高辉极不相应。今日,觉得亮显出了六朝古都历史深厚的底蕴,借此更能怀想汉唐盛世的昔日辉煌,斑驳之痕能幻想出皇城根下兵戈铁马快鞭扬尘,一截土墙陈旧简陋让城市人能唤起对故乡深情。那古城墙的侧面,一块块大灰砖在现代氛围之中透显出古朴素美。斜坡断面,水泥磨制出光滑,初视纳闷不解,低智力认为是城市新旧搭配的可笑,突然醒悟冲开是时代的豁口,拓宽引伸向条条康庄大道幸福路,一些国际潮流与文明从此鱼贯而入。再观,路边华丽灯饰有与生俱来一种优雅,打破了先秦文化兵马俑般的固守。玻璃橱窗内新时代一些艺术细腻已超过了唐三彩的绘釉。脚下土地经千年积淀,又开始欣欣向荣的新路径、新财富。

  我环视四方,投来的眼神,望着空中风筝有着翘嘴的喜悦,沉默中隐含着一种希冀、一份活泼的暇思。我在寒冷中自语:“速度是发展的特征,运动是前进的必要。”万事无外乎都是人在做、天在看、事竟成,扶摇直上冲云霄,任尔东南西北风,落降本是归平地,付诸一笑万事空。当寒风来劲了,抬头那孤飞的风筝并不飘零,活龙活现游动在空中……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择日有空隙,我还要走近秦岭山去观春景、放风筝,接近自然把真实流露,让梦想继续装扮现实,让心情高远翔飞。

更多相关推荐:
小学四年级班主任工作随笔之一

班主任工作随笔奇台六小王新梅这学期我仍然承担数学教学工作,还担任四年级(2)班的班主任工作。凭经验到了四年级班主任应该松口气了,可没想到这学期让我更费心了。丢三落四,不完成作业的学生更多了。如何有效完成教学任务…

《名人名言录》读书随笔

《名人名言录》读书随笔划一根火柴,闪亮一下就熄灭了。但倘若用一根火柴去点燃一堆火,却可以散发出比一根火柴大十倍、百倍、千倍,乃至无数倍的热量。一句精辟的名人格言,也是如此。它富有哲理,耐人寻味,发人深醒,给人以…

一年级语文教学随笔

一年级语文教学随笔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自控能力差,注意力保持时间短,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有效的组织课堂教学。组织好课堂教学是上好一堂课的重要保证,是衡量一节课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课堂教学组织的好坏直接影…

高中思想政治随笔

要使高中思想政治课摆脱困境,达到老师愿意教,学生乐于学,考试成绩好这样一种境界,我认为学校应重视、媒体应支持、教育部门应加大改革力度,当然,重中之重是老师、学生观念的转变。首先,改变教育教学理念。作为一名政治教…

20xx.12教育随笔《一切为了孩子》

小7班家长开放日活动小结——一切为了孩子为了让家长更直观地了解和看到孩子们在幼儿园的半日生活和学习情况,更好地促进家园共育,让对孩子的教育做到家园同步,在幼儿园的统一工作安排下我们小班在12月x日下午开展了家长…

小学美术教学随笔

小学美术教学随笔潘集中心校乔良在整个小学教学阶段,只有在掌握学生年龄特点基础上,才能了解小学生由于在感知、意识、理解、能力上的高低悬殊,所表现的兴趣上不一样。通过这么长时间的美术教学,接触者不同年级的学生,在教…

小学美术教学随笔

小学美术教学随笔新时期的小学美术教育不再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训练,而是一种文化学习,更注重培养人文素养与美术素养,因为在整个人类社会历史中,美术本来就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行为,是在情感、思想的表达、交流中产生发展的…

小学美术教学随笔

美术通常指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等在空间开展的、表态的、诉之于人们视觉的一种艺术。十七世纪欧洲开始使用这一名称时,泛指具有美学意义的绘画、雕刻、文学、音乐等。我国“五四”前后开始普遍应用这一名词时,也具…

读书随笔 董兴华

读《班主任漫谈》随笔贾庄中学董兴华最近读了魏书生老师的《班主任工作漫谈》,感慨良多。当我们在教育工作中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或者某些困惑的时候,我们可以翻阅这本书,从中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它使我们知道作为一名教师,…

20xx集中研修随笔七《小学数学研修总结》

20xx集中研修随笔七:《小学数学研修总结》快乐的暑期来临了,跟以往不同,这次暑期我进行了为期六天的小学数学一级教师的集中学习培训。在此期间我充分利用研修活动时间学习,感到既有辛苦,又有收获。既有付出,又有新所…

网络研修随笔心得体会

自从参加网络远程研修以来,我在教育教学理论知识方面,经历了迷茫懵懂、渐呈清晰到教学观念上有了较大的提升,可以说研修平台像一扇窗口,让我眼界更加宽广,教学思路更加清晰。感谢远程研修平台!首先,远程研修开辟了一条普…

心得随笔

玩中学,学中乐_____观摩课有感连续两周参加了济南市小学音乐优质课观摩会,每一节课都特别精彩,特别是这周三的展示课各位老师各具特色、形式多样、设计精巧。作为新教师的我受益匪浅、感触颇多,让我感触最深的还是低年…

随笔(20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