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十三钗》读后感

时间:2024.4.25

《金陵十三钗》——读书笔记

南京大屠杀的题材 我觉得这种痛无法触碰,说实话这种题材的小说我不敢看,害怕里面直白流露欺压、强迫,人很压抑,感觉那种疼痛想喊也喊不出来。因为电影,买了小说来读。电影跟原著相比还是改动了很多地方,不过老谋子这次还算是成功的,相比《南京!南京!》,我更喜欢《十三钗》,希望能够在奥斯卡得个奖回来。

小说摒弃说教、灌输式的宏伟巨制,以小见大,妓女的选择比顶着炸药的士兵更显得英雄——因为战争让她们改变。有人提出异议,女学生的生命为何可以凌驾于妓女之上?那些妓女为何甘心情愿替她们去死?如果救赎的是些5,6岁的小女孩还能够理解,而这些十三四岁的女孩并不那么单纯和无私,只不过命好,有父母给她们无忧无虑的环境。但是在战争等极端情况下,人性的呈现总是要倾向于一种道德选择,于是不同人的生命的不平等性就显现出来了。故事不是专注民族情绪,而是对人性泯灭的轮回与拷问——这才是永恒的价值。

《金陵十三钗》发生的背景是在19xx年12月12日,地点是在南京,这一天守城的中国军队全线崩溃和撤退,第二天,也就是19xx年的12月13日,像野兽一样的日军就占领了南京,从此开始了没日没夜的对中国人民的大屠杀、大奸淫、大劫掠,惨绝人寰的一幕幕从此深刻地烙印在中国人乃至爱好和平的世界人民的心里。作者借姨妈书娟的眼睛感受了这场屠杀、这场浩劫血腥残暴黑暗的事实,讲述

了一个“特殊女人”的故事,也就是《金陵十三钗》那令人心酸、可憎可悯而又令人感动的英勇献身的故事。

故事一开头,就见到“血”,虽然这个“血”是来自“我姨妈”书娟才十四岁“初潮”刚来的身体,但也暗示出残酷的战争和大屠杀所带来的血腥已经弥漫在这一座古老城市的每一个角落了。“我姨妈”书娟是寄学在金陵城中一座名叫圣玛丽的美国天主教堂里的一位学生,这时的美国处在中立国位置,所以美国的教堂自然成了避难所,12月12日这天清晨,神圣庄严的圣玛丽教堂后院的墙头上冒出了几个打扮俗艳的女人,她们恳请英格曼神父收留,基于人道主义立场,神父通过艰难的决定,最终收留了她们。她们是来自秦淮河畔青楼堂子间的女人,也就是在清纯的书娟眼里的“特殊女人”,这群人中还有一位令“我姨妈”书娟切齿仇恨的后来成为“金陵十三钗”中主角的玉墨。玉墨是“我姨妈”父亲的相好,正是因为她的介入,使得父母决计远涉重洋到美国,而将“我姨妈”留在了国内;正是因为玉墨,书娟远离父母,不得不独自经历这场人间残酷血腥的大浩劫。被收留的这群“特殊女人”,起初真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她们并不知道发生在教堂外那血淋淋的一幕幕,只是从神父们偶尔的言语流露中约略知道外面正进行着血腥的屠杀,虽然成千成万的中国人被杀、被活埋,女人的被强奸、被剖腹……但她们只是约略感觉到这事的邪恶,而并没有感觉到切肤的痛楚,只有当同伴十五岁的豆蔻有一天为了要拿到一把琵琶演奏给一位从死人堆里爬出的军人王浦生而离开了教堂之后,所经受绝无人性的日军残酷轮奸、折磨而变成精神错乱之时,她们才

知道这场战争的残酷已经不是跟她们没有一点关系,而是随时都会发生的。从这个时刻开始,她们恢复了人性中最善良圣洁的一面,她们尽心照顾已经放下武器到教堂避难的伤残的中国军人,与院内四十几位女学生也达到某种程度的和解。

但中立的美国圣玛丽教堂终究不是避难的天堂,在毫无人性,不遵守任何规则的日军眼里,只要他们想要,就没有进不去的地方,圣玛丽教堂终于在12月20日的晚上被日军侵入了,他们搜查避难在教堂中的中国军人,并最终将伤残的中国军人全部用刺刀枪杀,躲在暗处的女生书娟、窑姐玉墨等不觉痛哭失声。第二天清晨,她们一起为这五位被英勇献身的中国军人唱起了安魂曲……

唱诗班女学生童稚圣洁的声音在南京城夜空中穿越回荡,它充满着诱惑,使日军邪恶淫荡的魔爪再一次伸进了教堂。12月24日下午,一名日军大佐率领着一群日军即使在英格曼神父强烈的抵制下,还是强行闯入了这块避难之所,他们以庆祝圣诞名义,要唱诗班女生到军营为他们献唱。这是一个陷阱,一个邪恶血腥的陷阱,在这无可退避的时刻,以玉墨为首的一群“特殊女人”挺身而出,她们一共十三位,这就是标题所说的“金陵十三钗”,借着夜幕掩护,每个人都以必死之心,身揣暗器,成功地替代尚在稚龄中的女生,而跟随日军前去。 故事到这里戛然而止,它留给了我们一个想象空间,这群“特殊女人”的结局如何? 虽然作者透露说只有玉墨活了下来,但是她已经毁容和改了名字,可能这样才能让她活得更好。

故事虽然不长,也不是正面写南京大屠杀的场景,但从侧面,将

日军凶暴残酷野兽般的本性刻画无遗,同时将中国军人怯弱而英勇的一面也刻画得淋漓尽致,更值得提起的是对“特殊女人”的描写、叙述,是真实的,也是生动的,成功的,正是血的洗礼使这群“特殊女人”完成了由丑陋耻辱到圣洁善良人性的蜕变。

看完了电影和小说小说,心里非常压抑,恐惧如果活在那个时期的南京,自己会有怎样的遭遇,难以想象,只希望世界和平,不要再有女性被战争所伤害。


第二篇:金陵十三钗有感之二--妓女抗日


妓殇

一直想把上篇文章继续写下去,但正赶上过年。对于豪门富户可以叫做过年,而对于我们普通老百姓来说其实就是过关,过年关。

记得一副对联是这样的,上联是:年难过,年难过,年年难过年年过;

下联是:事无成,事无成,事事无成事事成。

以前不明白,为什么事事无成还能事事成呢,这原来和年年难过年年过是一个道理。

我认为古人应该更怕过年的,因为“年”这个字,在古时候就是一种猛禽怪兽的意思,谈年色变。为何如此,因为任何事情都需要有个了结,而年终就是做个了结的时候,反正一切世俗矛盾都集中体现在这十几个日夜里。矛盾多了,自然故事也多。所以,红楼梦里三次描写贾府过年场景来代表时间的推移,不过倒像是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书中也提到三春过后群芳尽之语,到头来还是曲终人散,人去楼空。

今年过年和往常别无二样,幸福的,夫妻双双把家还,不幸的,大难临头各自飞。寂寞的小三喝点酒,失落的孤男满街有。有账的该要账,欠钱的该还钱,为官的该发财,为民的要破财,是冤家的该碰头,有情人的该分手。

对于我个人过年的俗事就不必多谈,书归正传,还是接着我们上篇的话题----妓女,或者是战争中的妓女。

弗·斯梅德利有句名言,战争和爱情都是不择手段的。两者都是矛盾的集结点,一切伟大的作品和作家都离不开这两个主题。所以没有比战争中的妓女更让人怜悯的了。从莫泊桑的《羊脂球》,到费雯丽的《魂断蓝桥》,从冯梦龙的《杜十娘》,到梅兰芳的《苏三起解》,古今中外的大师们无不把妓女的辛酸血泪描绘到了极致。妓女与爱情,正如同疯子和理智。看似两者有着外在矛盾,但实际上后者是前者骨子里的东西。所谓婊子无情,戏子无义,妓女一般不会相信爱情,因为她们见过太多都是忘恩负义逢场作戏的男人,但一旦真正爱起来要比常人更加炽热真诚,腾云驾雾,天翻地覆。

俗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而妓女定是阅人无数的,她们有着丰富的生活阅历。所谓的生活阅历无非就是苦难,或者由于童年的不幸,或者由于家道中

途,要么就是姥姥不亲舅舅不爱,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地落入红尘。不是爱风尘,似被前缘误。花落花开自有时,总赖东君主。 去也终须去,住又如何住?若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像台州名妓严蕊这样,既读万卷书,又行万里路,并且还阅人无数,又有哪个男人不为之疯狂呢?

王孙贵族自然会对自己的子女有所打算,普通中产阶级也会对子女另有安排,至少可以体面的穿上嫁衣,而对于那些中下层的劳动人民来说子女的幸福只能是一种奢望,因为自己还在贫困线上挣扎,根本无能力关照子女的未来。犹如红楼梦中云:训有方,保不定日后做强梁,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

我自诩是一个知识分子,但我的记忆力并不太好,有些熟人见面我一时都想不起他的名字来,我脑子里的人名估计不超过五百个,就算这五百个也有八成以上是死了的。这八成中有两成是女人,而这两成当中的女人估计又有八成是妓女和荡妇,当然这与个人的兴趣有关系,绝不建议读者像我这样记人名,还是多看看《烈女传》比较好。妓女和荡妇的最根本区别在于性目的不同,妓女可以说是性工作者,而荡妇纯属于个人爱好。比如说作家,像韩寒,郭敬明这批人,他们写作目的是拿稿费养家糊口的,所以写的东西二成真八成假。而像我这样的纯是好儿这口,你不给我钱我也写给你看,你想怎么欣赏就怎么欣赏,并且绝对

是真知灼见。毕竟荡妇容易动真情,才思如泉涌一般滚滚而出。妓女只会跟你玩暧昧绝不和你动真情,枯涩如古井,碰上韩郭这样比较敬业的还好,还能稍许感到一丝的享受,要是遇到像那些写穿越小说的可就惨了,伤身败德,无异鬼交。

我从未对这样的女子产生过哪怕是一丝的歧视,我在内心里是尊重她们并有一些的爱怜。我姑且浅薄的认为,不逛青楼不狎妓那你根本算不上一个合格的作家,因为你对生活可以说没有任何的体验。赢得青楼薄幸名的大词人比比皆是,柳永,小李杜等等等等如果不去青楼体验生活,哪里能有流传千古的名句典章。就算苏东坡不是也有爬灰的杜撰吗。妓女是文化传播的最主要的媒介,我们的诗词歌赋有许多是靠卖艺的女子口口相传下来的,对此文化部应该多和公安部商议一下,多做褒奖才对,哪能一味的打击呢。

有些人认为,妓女这是个伤风败俗,破坏家庭团结的职业,它的存在阻碍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不利于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应当取缔。我不知道持这种观点的人是由于无知还是其他什么目的。西方人认为,世界上有三种最古老的职业:医生,海盗和妓女。就算是黑猩猩,也知道通过性交来换取食物。妓女这个职业过去有,现在有,未来也绝对会有。它是缓解以一夫一妻制家庭单位的社会中男子对性渴望的一种内心压力。也许你只关注

了精神文明的建设,但却忽略了物质文明建设,妓女这个职业在社会中对物质文明建设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在中国)。举例来说,目前中国的GDP和德国的差不多,但人口是德国(八千万人)的17倍。也就是说我们的人均收入是德国的十七分之一。但实际上的差别绝对没有那么大,估计撑死也就十分之一。那这里的水分去哪里了呢。就在GDP本身,因为中国的GDP根本就没有体现小姐的收入,而德国却是合法经营他们的娱乐场所,都是有税收的。就拿北京来说,保守估计北京做夜场的小姐至少在五十万以上,而她们的收入再保守的说也比我这样的普通白领(月收入4,5仟)多得多。这样你就可以大体算出一年这个行业的总收入有多少了。她们当中的每个人都有一个个辛酸的故事,都背负着家庭的重担。要么家里有病人,要么就有弟妹在上学,要么被负心汉所抛弃,要么就是孤独一人无依无靠。如果了解她们的过去就相当于看一部贫穷的编年史,往事如风,不堪回首。黑夜给了她们黑色的眼睛,黑色的眼睛让她们看到了一个肮脏的社会和所有如同禽兽般一样的男人,并且还在她们心灵上笼罩一层黑色的阴影。然而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她们也憧憬着过上田园般的生活,男耕女织蒙惠化,麦熟雉鸣长秋稼。倘若有人能把她领进另一番天地,擦亮她的双眸,打开一个崭新世界,那她会为你倾尽她的所有乃至生命。她们敢爱敢恨的勇气和舍我其谁的自信来自于那双阅尽千帆的眼睛,犹如小凤仙爱上蔡锷,董小宛迷上

冒辟疆,只有她们才是真正懂男人真正会品男人的。一旦有一日床头金尽,青楼冷面,那也只能怪自己贪恋女色玩人丧德了。

在前一章中我已经提到了妓女具有比常人还要高的爱国情操和民族气节,秦淮八绝之首的柳如是,明亡而殉国,色艺双绝的赛金花智斗瓦德西,都成为千古佳话。金陵十三钗自可以与顾横波,董小宛,卞玉京,李香君,寇白门,陈圆圆,马湘兰这秦淮八绝相媲美。她们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时间冲刷不掉她们的痛楚,岁月剥夺了她们的容颜,在这混沌的世界中,她们向上天呐喊,为何天妒红颜。终日里纸醉金迷绿女红男,却落得劳燕分飞孤影酒残。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只等闲,花容月貌终须去,暮去朝来莫凭栏。白发回首过去事,只叹浮生一茫然。

最后,我要引用一位大师(佚名)的诗词结束对本章的论述。

我发自内心的热爱着你们

你们勤奋 你们热情

无数个城市 无数个夜晚

你们 把那汗水挥洒

用艰苦的劳动 去抚平 一个又一个冲动

专业的动作

媲美怕瓦的叫喊

哺乳人类的抖动

是你们 诠释了美

诠释了敬业的精神

我崇敬你们

你们 轻易的分开了灵和肉

下半身在劳作

上半身在诅咒

自由 你们在演绎

霸权 向你们低头

男人的卑劣 一次次的 在你们身上战抖 所谓的高尚 被你们 拿去喂了狗 你们是 城市的清洁工

承受的 却是不堪之重

唾骂吧 衣冠的禽兽

疯狂吧 嫉妒的无颜妇人 去死吧 道德的藩篱

滚蛋吧 无赖的法律

狂风中 我赞美你们

暴雨中 我歌唱你们

请让我 和你们 一起不朽

更多相关推荐:
金陵十三钗 读后感

商女也知亡国恨无人吟唱后庭花读金陵十三钗有感编辑出版学专业苏艺茁最初知道这本小说的名字是在报纸的娱乐版上张艺谋以此为剧本拍摄电影当时对这个名字充满疑惑很自然的联想到红楼梦中的金陵十二钗于是便买来阅读这是一篇不长...

金陵十三钗读后感

金陵十三钗严歌苓作为生活在海外的作家她写出了具有厚重底蕴的大陆记忆作为女作家她笔下的女性叙事作品在当代的文学中显示出了格外引人注目的光彩她塑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典型女性形象而金陵十三钗更是典型中的经典金陵十三钗中作...

《金陵十三钗》观后感

红色电影金陵十三钗观后感陕西科技大学20xx20xx2平时考核实践论文一部电影金陵十三钗在紧张而悲悯的氛围中落幕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在校生还没资格就人性与平等等一系列问题进行研究但我还是觉得我有必要说点什么毕竟...

金陵十三钗读后感

金陵十三钗读后感战争物非人非读红楼梦时读过金陵十二钗那十二钗各有千秋不小心翻到了金陵十三钗我以为书名打印错了应该是有关十二钗的人物剖析不曾想过这十三钗讲的却是19xx年十二月份南京的秦淮女子才了解十三钗不是红楼...

金陵十三钗的读后感

题目自拟上中国近代史的时候我心中总是缠绕这样一个疑问在如今这样美好的时代里为什么我们还要不断的不断的去重复那一段屈辱的历史让我们全身上下都不能自在呢如果说我们去研究历史是为了吸取教训去避免犯同样的错误那么我们已...

读金陵十三钗 有感

金陵十三钗读后感本科设计二班王晶晶越是描写的细致的电影越是是刻骨铭心电影金陵十三钗是大导演张艺谋一部很震撼人心的巨作在这一部记录史实的电影中把当时中国人民遭受的苦难演绎地淋漓尽致的同时也更好地凸显出那种全民保家...

金陵十三钗读后感

风情无限十三钗金陵十三钗读后感喜欢严歌苓也很喜欢她的作品淡淡的忧伤中有一种属于女性的坚毅很是震撼人心总能洗涤心灵书中以一位幸存的教会女学生苏娟的回忆为线索叙述了上海沦陷区在抗日期间其如何躲避日兵的迫害而生存下来...

《金陵十三钗》读后感

金陵十三钗读后感提起这部小说是由于张艺谋导的电影金陵十三钗上映我当时第一时间赶去影院欣赏了这部影片观后使我感触颇深这部影片就像是南京大屠杀的一个番外篇通过一座小小教堂里发生的悲壮事迹以微入深的反映了发生在南京历...

《金陵十三钗》观后感

金陵十三钗观后感我和媳妇走出电影院坐上104快车回家车上媳妇让我说说观后感我说好我又问媳妇电影怎么样媳妇也干脆地说好在金陵十三钗公演前两天XX年12月14日北京青年报c3版刊登读家莲珥题为筋骨不错内力销欠的文章...

金陵十三钗观后感=

金陵十三钗观后感一看的时候笑中有泪泪中有恨时而沉重时而抑郁时而幽默时而感动这绝对是张艺谋近几年最好的作品昨晚很晚才睡原因是睡不着心里一直有各种复杂的感情作祟主要是沉重看金陵十三钗的时候很多细节都让我哭了并不是说...

金陵十三钗观后感

金陵十三钗观后感看完金陵十三钗我的心被震撼到了坐在电影院里看着银幕我感觉自己就生活在那个硝烟弥漫的南京我为眼前的人的痛而痛我为日本军卑鄙下流的行为而愤怒我为放弃离开已沦陷的南京的勇敢战士们而感动我为秦淮河的女人...

观《金陵十三钗》有感

观金陵十三钗有感这里是最神圣的地方不允许任何扼杀生灵的人来这里胡作非为这是在教堂里最威严的话也是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它是一部关于南京大屠杀的电影它用鲜血和生命再现了历史重复了经典19xx年南京沦陷只有一座天主教堂...

金陵十三钗读后感(4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