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读书笔记

时间:2024.3.4

金融学读书笔记(仅供参考)

第1讲 货币与货币制度

? 货币

? 货币制度

? 国际货币制度

一、货币:起源、形态、职能、本质

(一)货币的起源

1.古代货币起源学说

– 亚里士多德“中介货物”观

– 中国古代《管子》“先王定币”和司马迁“交换过程”起源观

2.马克思货币起源学说

– 历史线索

– 逻辑线索

(二)货币形态

1.货币形态的观察角度

? 货币材料:贝、金银铜铁(称量货币)、纸币

? 存在形式:有形货币与无形货币

? 价值准备:商品货币与信用货币

2.货币形态的演变(历史唯物主义角度)

? 一般等价物转化为货币形态:实物货币占主导

? 公元前1500年左右,实物货币向金属货币转化

? 20世纪30年代后,金属货币向信用货币转化

货币形态的演变

3.与货币形态有关的概念

? 币材:充当货币的材料或物品,不具有完全排他性,商品交换对币材四个基本要求

? 铸币:由国家的印记证明其重量和成色,有一定形状的金属货币,经历从足值到不足值的过程

? 银行券:由银行发行的信用工具,经历了由兑现到不兑现,分散发行到集中发行的过程

? 纸币:流通中的纸质货币符号,通常由政府发行

? 存款通货:可以签发支票进行转账结算和提取现金的活期存款

? 电子货币:存在银行电子计算机系统内,可利用银行卡随时提取现金和进行支付结算的存款货币

4.纸币与银行券的区别

– 产生的职能基础不同:纸币——流通手段职能;银行券——支付手段

– 发行方式不同:纸币是国家依靠政治权力发行的,银行券是由银行通过信用渠道发行的

– 兑现程度不同:纸币不能兑现,而银行券可以随时兑换成金属货币

5.货币形态的发展

– 依托计算机与互联网的发展

– 出现无纸化趋势,银行卡

– 交易过程观念化

(三)货币的职能

1. 赋予交易对象以价格形态:价值尺度

– 货币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的职能

– 货币单位

– 价格的倒数是货币购买力

– 执行价值尺度职能可以是观念或想象的货币。

2. 交易媒介或流通手段

– 货币在商品流通中充当交换的媒介

– 执行流通手段职能必须是现实的货币

– 给出价格和媒介交易构成货币的核心

3. 支付手段

– 结束流通过程的货币发挥支付手段职能

– 作为价值的独立运动形式进行单方面转移

– 必须是现实的货币

4. 积累和贮藏价值

– 货币被人们当作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保存起来

– 贮藏金银是典型形态

– 银行存款储蓄,直接储存纸币

1. 职能视角的界定

– 货币是在交换中被普遍接受的东西

– 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的统一是货币

2. 一般等价物

– 从商品世界分离出来专门充当其他商品统一价值表现的特殊商品:贵金属 – 市场经济中的一般等价形态:纸币

3. 货币与流动性

– 流动性是相对商品或金融资产交易的概念

– 流动性在交易过程中专指货币

4.社会计算工具与社会选票

– 社会需要就是社会计算,货币是工具

– 消费者用货币购买商品决定了社会生产,相当于用货币投票

二、货币制度

(一)货币制度构成

1. 货币制度

指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货币流通结构和组织形式,包括:

– 币材的确定

– 货币单位的确定:货币单位名称和单位“值”

– 流通中货币种类的确定:主币与辅币

– 对不同种类货币铸造发行的管理

– 对不同种类货币的支付能力的规定

2.与货币制度有关的概念

? 本位币,也称主币,是一国的基本通货,一般作为该国法定的价格标准。最小规格是1个货币单位

? 辅币,本位币以下的小面额货币,是本位币的等分面值,辅币一般为不足值的货币,依靠法定比例强制流通

? 无限法偿,法律保护取得这种能力的货币,指无论支付数额有多大,无论属于

何种性质的支付,对方都不能拒绝接受。

? 有限法偿,指在一次支付中,若超过规定的数额,收款人有权拒受,但在法定限额内不能拒受。

? 格雷欣法则,即劣币驱逐良币规律,指在金银复本位制度下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法定价格相同的货币同时流通时,市场价格偏高的货币(良币)就会被市场价格偏低的货币(劣币)所排斥,良币退出流通被贮藏,而劣币充斥市场

? 货币替代,信用货币制度下,本外币之间出现币值不稳定时,趋软的货币就会被抛售,趋硬的货币被抢购、收藏

(二)货币制度的发展演变

1. 人民币是中国大陆的法定货币

– 主币单位为元,辅币单位为角和分,都具有无限法偿能力

– 19xx年12月1日发行人民币

– 19xx年3月1日发行新人民币

– 目前,人民币主币7种券别,辅币6种券别

2.人民币是信用货币

– 人民币不规定含金量,是不兑现信用货币

– 人民币以现金和存款货币形式存在

3.中国人民银行管理人民币的发行

– 通过货币发行基金和商业银行业务库的管理来实现

三、国际货币制度(体系)

(一)布雷顿森林体系

1、19xx年7月,达成《IMF协定》

2、双挂钩的固定汇率体系

3、19xx年崩溃

(二)浮动汇率体系(牙买加体系)

1、浮动汇率合法化,黄金非货币化

2、货币局制度:钉住锚货币;发行准备

3、美元化:本币被美元取代

1. 欧洲货币制度—欧元的产生

– 19xx年〈〈罗马条约〉〉,19xx年12月提出建立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计划 – 19xx年3月欧洲货币体系EMS开始运作

– 19xx年11月《欧洲联盟条约》生效

– 19xx年成立欧洲货币局,19xx年12月确定统一货币为欧元

– 19xx年欧洲中央银行成立

– 19xx年1月欧元正式启动

– 20xx年1月欧元现钞正式流通,同年7月原有货币停止流通

2. 欧元

– 欧元纸币500、200、100、50、20、10、5;硬币2欧元、1欧元、50欧分、20欧分、10欧分、5欧分、2欧分、1欧分

– 欧元区国家:12国

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奥地利、爱尔兰、芬兰、西班牙、葡萄牙、希腊

本章思考题

1.谈谈你对货币本质的理解。

2.简述货币形态的演化过程。

3.简述香港联系汇率制度的内容.

4.评述美元化的利弊.

5.简述欧元对货币制度发展的意义.

第2讲 信 用

? 信用范畴及其产生与发展

? 信用活动的基础

? 信用的形式

一、信用范畴及其产生与发展

? 经济学意义上的信用:借贷

信用是一种以偿还和支付利息为条件的借贷行为 2.信用产生的逻辑线索:

1.实物借贷

– 以实物为对象(本金、利息)的借贷活动

– 在自然经济社会中占有主导地位

2.货币借贷

– 以货币为对象(本金、利息)的借贷活动

– 商品经济是货币借贷存在的基础

3.市场经济与信用秩序

– 市场经济的基础:诚信

– 信用秩序的维系:征信体系

2.高利贷的经济基础

– 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主要信用形式,存在基础是小生产占主导地位的自然经济

– 社会商品经济不发达,货币获得比较困难,而贷款的需求相对比较大。货币供不应求,贷者便可以索取高额利息

3.反对高利贷的斗争

– 高利贷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破坏了原有的生产方式,但它又不创造新的生产方式

– 促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形成,积累了大量的货币财富,可能使高利贷资本向产业资本转移

– 高利贷使广大农民和手工业者破产,使雇佣工人的队伍形成

– 高利贷丧失垄断地位, 资本主义信用制度建立

(二)部门资金余缺调剂:信用需求

1.信用关系中的主体及其资金状况

– 居民个人(住户),可支配收入减去消费与投资。多为资金盈余,是货币资金的主要供应者

– 企业,内部余缺调剂,更多依靠金融中介调剂,多为资金短缺,是货币资金的主要需求者

– 政府,中央、地方各级财政收支赤字需要通过信用方式弥补,一般是货币资金的需求者

– 国际收支,本国与他国的货币收支,盈余提供对外融资,赤字需要从国外借入资金弥补

– 金融机构,自身的经营收入和日常经营支出对比可能是盈余也可能是赤字

2.资金流量分析

– 分析基础:Y=C+I+X-M;Y-C-I-X+M=0

– 国有企业在国外归入政府部门,在我国归入非金融企业部门(工商企业) – 资金流量分析不考虑部门内部的资金调剂

我国资金净流量状况

三、信用的形式

(一)现代信用的形式

1.商业信用

– 工商企业之间买卖商品时以商品形式提供的信用,包括商品买卖行为和借贷行为。借贷行为以买卖行为为基础,是企业之间的直接信用

– 商业票据和票据流通。商业票据包括本票和汇票。票据流通转让是在企业与金融机构、或有经常往来相互了解信任的企业之间进行。采取背书转让和贴现形式

– 商业信用的作用:润滑生产与流通,加速资本周转

– 商业信用的局限性:金额、方向和期限的限制

2.银行信用

– 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态提供的信用

– 银行信用的特点:金融机构作为信用媒介,是一种间接信用;借贷对象是处于货币形态的资金

– 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的关系:在商业信用广泛发展的基础上产生了银行信用,银行信用的出现又使商业信用进一步得到完善

3.国家信用

– 国家作为债权人或债务人的信用,主要是债务人

– 国家信用的形式:内债和外债

4.消费信用

– 消费信用是指企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向消费者个人提供的直接用于生活消费的信用

– 消费信用的形式:赊销、分期付款、消费信贷

5. 国际信用

– 商业性借贷:通过借贷契约形成的国际信用关系

– 国外直接投资:股权投资,直接新建企业

(二)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

1. 概念

– 直接融资是指公司企业等经济主体在金融市场上通过发行股票、债券方式,从资金所有者那里直接融通货币资金

– 间接融资是指货币资金需求者通过向银行等金融机构借款的方式融通资金,而不与资金所有者发生直接联系

2.直接融资的优点和局限性

优点:

– 资金供求双方联系紧密,有利于资金的快速合理配置和提高使用效益 – 由于没有中间环节,筹资成本较低,投资收益较高

– 资金供求双方形成投资关系,加强了投资者对资金使用的关注和筹资者的压力

– 有利于筹集具有稳定性的、可以长期使用的投资资金

局限性:

– 资金供求双方在数量、期限、收益率等方面受的限制比间接融资多

– 直接融资的便利程度及其融资工具的流动性均受金融市场的发达程度的制约 – 对资金供给者来说,直接融资的风险比间接融资大得多,需要直接承担投资风险

3.间接融资的优点与局限性

优点:

– 灵活便利:期限、数额、利率

– 安全性高:资金所有者安全性高

– 规模经济:借款数额与资产规模有关

(三)股份公司

1.股份公司的形式: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

2.股份公司与信用:

? 股份公司存在的基础:信用关系的普遍发展

? 信用关系的原则:有限责任,从而使股票成为广泛的投资对象

3.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

? 股份公司实现了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

? 经理阶层的形成

思考题

1.简述商业信用的作用与局限性。

2.简述直接融资的优点与局限性。

第3讲 利息与利率

? 利息

? 利率及其期限结构

? 利率的决定

? 利率的作用

一、利息

(一)利息的来源与实质

1.利息的概念

– 借贷关系中借入方支付给贷出方的报酬

– 随着信用关系发展而产生的经济范畴,构成信用关系的基础

– 西方经济学:投资人让渡资本使用权而索要的补偿(机会成本+风险)

2.不同生产关系下利息的来源与实质

? 高利贷利息来源于小生产者、农奴、奴隶劳动创造的价值;体现着高利贷者同奴隶主或封建地主共同对劳动者的剥削关系

? 资本主义的利息是剩余价值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来源于工人的剩余劳动;体现着借贷资本家与职能资本家共同剥削雇佣工人的关系,也体现了他们之间瓜分剩余价值的比例关系

? 社会主义经济条件下,利息来源于国民收入或社会纯收入;实质是国民收入根据国家和社会利益进行再分配的一种形式

(二)利息与收益的一般形态

1.利息被人们看作是收益的一般形态

– 人们通常都利用利率来衡量收益(数据库出错数据库出错eld)

– 用利息来表示收益,利息转化为收益的一般形态

2.利息转化为收益一般形态的原因

– 在借贷关系中利息是所有权的果实观念普遍化

– 利息与利润的区别在于利息是事先确定的量,而不管经营状况如何

– 利息经济范畴具有悠久历史,货币可以提供利息早已成为传统看法

3.收益资本化

– 任何有收益的事物,都可以通过收益与利率的对比计算出相当于多大的资本金

– 资本化是商品经济中的规律,只要利息成为收益的一般形态,这个规律就起作用

(三)利息计算

1.单利法:I=P?r ? n

2.复利法:I=P[(1+r)n-1]

– 单利 I=100×5%×3=15

– 复利 I=100×(1+5%)3 -100= 15.76

二、利率及其期限结构

(一)利率

1.利率是一定时期内利息额与贷出资本额的比率

2.利率表示方法:年利率、月利率、日利率

厘,年1%、月0.1%,日0.01%

(二)利率种类

1.基准利率(无风险利率)和差别利率

– 基准利率是对其他利率波动起决定作用的利率。在市场经济中是无风险利率;市场化水平较低时,是中央银行再贴现利率

– 差别利率是基准利率以外的其他各种利率

2.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

3.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

4.官定利率、行业利率和市场利率

(三)利率的期限结构

1、利率的期限结构

同一种利率在某一时间对应不同的期限,不同期限的利率存在高低差异,形成了利率的期限结构

2、即期利率与远期利率

远期利率,隐含在给定的即期利率中的从未来某一时点到另一时点的利率 (计算公式见教材第87页)

3、债券到期收益率与收益率曲线

到期前分期支付的利息和到期归还本金的现值与债券市价相等时的折现率

三、利率的决定

(一)利率决定理论

1. 马克思的利率决定观

– 利率取决于平均利润率,介于零和平均利润率之间

– 利率的高低取决于总利润在贷款人和借款人之间的分割比例

– 利率具有三个特点:长期内平均利润率处于下降趋势,影响利率出现相同的

趋势;利润率下降缓慢,利率比较稳定;利率决定具有一定的偶然性

2.西方经济学利率决定理论观点

– 实际利率理论:强调非货币实际因素,如生产率与节约对利率的决定作用 – 凯恩斯的货币供求均衡理论:利率决定于货币供求,货币需求量基本取决于人们的流动性偏好

– 罗宾逊、俄林的可贷资金论:利率由储蓄、投资、货币供求变化等因素综合决定的:

– 借贷资金需求DL=I+⊿MD ;

– 借贷资金供给SL=S+ ⊿MS ;

– 均衡利率条件: I+⊿MD = S+ ⊿MS

? 新古典综合学派的利率决定论:均衡利率水平是由商品市场货币市场同时实现均衡的条件决定的

– 风险因素:

通货膨胀风险、违约风险、流动性风险、期限风险

– 政策因素:

货币政策(三大工具);财政政策;汇率政策

– 制度因素:利率管制程度

4.我国利率市场化

– 先外币后本币

– 先贷款后存款

– 先长期后短期

四、利率的作用

(一)利率的基本功能

? 中介功能:经济主体

? 分配功能:政府

? 调节功能:中央银行

? 动力功能:企业、个人

? 控制功能:中央银行

(二)利率发挥作用的环境条件

1.制约利率发挥作用的因素

– 利率管制,作用力大,可控性强

– 授信限量,造成信贷资金供求矛盾激化,阻碍利率机制发挥作用,扭曲利率结构和层次

– 市场开放程度,资金流动的自由度受到限制,市场被分割,利率体系之间失去联系,缺乏弹性,作用的发挥就有了局限性

– 利率弹性,弹性大则作用明显,反之则作用微弱

(三)利率的作用

1.利率在宏观经济活动中的作用

– 调节社会资本的供给

– 调节投资规模与结构

– 调节社会总供求,影响储蓄与消费行为(替代 效应和收入效应)

2.利率在微观经济活动中的作用

– 促进企业加强核算,提高经济效益

– 诱发和引导人们的储蓄行为

本章思考题

1. 利息的来源与本质是什么?

2. 简述利率的决定与影响因素。

3. 简述利率在经济中的作用。

4. 利息转化为收益的一般形态,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一、外汇

(一)外汇的界定

1.外币资产或支付手段作为外汇的三要素:

? 以外币表示的金融资产

? 国际间的结算支付手段

? 充分可兑换性

2. 我国的规定:

(1)外国货币;(2)外币支付凭证;(3)外币有价证券;(4)SDRS;(5)其他外汇资产

3. 离岸货币:欧洲美元等

(二)外汇管理(管制)

1、外汇管理:政府对外汇收、支、存、兑进行的管理

2、外汇管制:政府对各经济主体取得、支用、携带、保管外汇等行为实施严格限制

(三)货币兑换问题

1、完全可兑换(自由兑换)

? 本外币自由兑换,自由出入境

? 居民与非居民均可持有外汇,彼此支付无限制

2、不完全可兑换

? 经常项目可兑换,资本项目不可兑换

3、完全不可兑换

二、汇率

(一)汇率与标价法

1、汇率:

一国货币折算为他国货币的比率,也称汇价或兑换率

2、标价法

? 直接标价法 :外币×汇率=本币

本币为标价货币,本币标明单位外币价格

间接标价法? :外币÷汇率=本币

本币为基本货币,外币标明单位本币价格

(二)汇率制度

1、固定汇率

2、浮动汇率

? 单独浮动

? 管理浮动

? 钉住浮动

(三)人民币汇率制度

1、单一的

2、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

3、有管理的浮动

(四)汇率的升贬值

1、升贬值的计算

? 直接标价法:

汇率升贬值率=(旧汇率/新汇率-1)*100

? 间接标价法:

汇率升贬值率=(新汇率/旧汇率-1)*100

结果是正值表示本币升值,负值表示本币贬值

例如:20xx年底人民币汇率为8.28元/美圆;20xx年底为8.27元/美圆。 人民币汇率变化率= (8.28/ 8.27-1)*100=0.12%

2、名义汇率与实际汇率

? 本币实际汇率=本币期初名义汇率*(本国物价指数/外国物价指数)

例如:20xx年中国和美国的CPI分别为99.2和102.4,人民币的名义汇率年初为8.277元/美圆,年末没有变化;计算人民币年末实际汇率和高估率。 ? 人民币实际汇率=8.277*( 99.2 / 102.4 )=8.018

? 人民币高估率=(实际汇率-名义汇率)/名义汇率=( 8.018- 8.277)/

8.277=-3.13%

1991-20xx年人民币名义汇率与实际汇率

(五)汇率与利率

1、汇率与利率的关系

? 本币利率高于外币利率,资本流入,本币汇率升值

? 本币利率低于外币利率,资本流出,外币升值

? 如果存在严格外汇管制,前者会造成外汇黑市汇率走低,后者会导致外币在黑市上高涨

2、中美利差与汇率变化

? 1997-19xx年人民币贬值压力

? 2002-20xx年人民币升值压力

中美利差与人民币汇率高估率

三、汇率的决定

(一)金币本位制:铸币平价

1 .主要特征

? 金铸币有一定重量与成色(法定含金量)

自由铸造、自由流通、自由输出入,无限清偿?

辅币和银行券可按其票面值自由兑换金铸币?

2 .铸币平价

3. 黄金输送点

4.8665+0.03=4.8965?

4.8665? -0.03=4.8365

(二)金汇兑本位制与金块本位制: 黄金平价

1. 共同特点:金币不再自由铸造、自由流

通,只流通 银行券

2. 黄金平价 :单位货币所代表的金量

(三)布雷顿森林体系下:黄金平价

黄金美元本位制、固定汇率制

双挂钩 1 美元= 0.888671克纯金=1/35盎司

(四)汇率决定理论

1、国际借贷说(国际收支说)

? 英国经济学家戈申1861年提出

? 解释金本位制度下汇率变动的原因

? 流动债权大于流动债务;外汇汇率下跌;

流动债权小于流动债务;外汇汇率上升

2、购买力平价说PPP

? 瑞典经济学家卡塞尔1916提出

? 绝对购买力平价: e = PT / PT*

? 相对购买力平价:

e ’ / e = (PT ’ / PT ) /( P*T ’ / P*T)

e ’ = e (PT ’ / P*T ’ )( P*T / PT )

? 购买力平价理论的简单评价:

前提条件严格:两国具备相同或相似的生产结构、消费结构、价格体系。局限性:

A 计量检验中存在技术上的困难

B 短期看,汇率会暂时偏离购买力平价

C 长期看,实际经济因素变动使名义汇率与购买力平价产生永久性偏离

3、汇兑心理说

? 法国经济学家阿夫特里昂提出

? 人们心理判断与预测是决定汇率的最重要因素

4、货币分析说

? 20世纪70年代H.G.约翰森倡导提出

? 基础:购买力评价

? 模型:e = PT / PT*=(M/KY)/(M * /K * Y *)

=(M/ M * )(K * Y */ KY)

5.金融资产说

? 20世纪七十年代兴起的理论

? 认为投资者对金融资产的选择引起资本跨国流动,从而影响汇率变动

四、汇率的作用

(一)汇率变化的经济影响

1.汇率与外贸进出口

本币汇率下降可以起到抑制进口、刺激出口的作用,改善贸易状况。反之,不利于贸易平衡

2.汇率与物价

本币汇率下降引起国内进口消费品和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对其他商品的价格上涨起到拉动作用。汇率上升,有助于抑制国内物价上涨

? 汇率变动对长期资本流动的影响较小,长期资本主要受利润和风险影响。

? 汇率变化对短期资本流动的影响较大,本币汇率下降可能引起短期资本外流,从而进一步加剧本币汇率的下跌

(二)汇率发挥作用的条件

1.进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供给弹性

2.市场体系与市场调节机制的发育程度

3.汇率制度的安排选择(固定与浮动汇率之争)

(三)汇率风险

1、风险类别

? 交易汇率风险:涉外经济活动中发生

? 折算汇率风险:跨国公司会计核算时发生

? 经济汇率风险:对经济长期发展产生影响

2、影响领域

? 进出口贸易:外贸企业承担的由于支付时间差产生的风险

? 外汇储备:货币当局承担的储备资产结构不合理产生的风险

? 外债负担:本国政府、企业等经济主体承担的债务货币升值带来的负担 本章思考题

1、简述人民币实现兑换的进程。

2、汇率与利率之间存在什么样的联系?

3、简述购买力评价的内容与局限性。

4、汇率变化对经济的那些方面产生影响?

5、汇率风险对货币当局有何影响?

第二单元:金融体系

第5讲 金融市场

第6讲 金融市场机制理论

第7讲 金融中介

第8讲 存款货币银行

第9讲 金融市场与金融中介的关系

第10讲 中央银行

9月27日—11月8日

第5讲 金融市场

? 金融市场概述

? 货币市场

? 资本市场

? 其他金融市场

? 金融市场国际化

一、金融市场概述

(一)金融市场及其基本要素

1.金融市场与证券化

– 金融市场是资金供求双方借助金融工具进行各种货币资金交易活动的场所,是提供资本、配置金融资源的要素类市场。

– 狭义的金融市场是指以票据和有价证券为金融交易工具的市场。

– 证券化是指随着商品经济发展,以证券发行、买卖实现的金融交易占有越来越大的份额。

2.金融市场基本要素

– 交易对象,金融市场的交易对象是货币资金

– 交易主体,个人、企业、各级政府机构、货币当局和金融机构

– 交易工具,债权债务凭证、所有权凭证,衍生工具、外汇和黄金等

– 交易价格,货币资金借贷交易价格----利率、金融工具买卖交易价格----行市

(二)金融工具(资产)及其基本特征

1.金融工具(资产)

– 金融工具是在信用活动中产生的、能够证明金融交易金额、期限、条件等具体事项的书面凭证

– 具有规范的书面格式、广泛可接受性和法律约束力

2.基本特征

– 期限性,偿还期限(两个极端)

– 流动性,变现能力(市场本身和交易主体)

– 风险性,信用风险、价格风险等

– 收益性,利息、股息和价差收益

(三)金融工具的收益率

1、名义收益率,票面收益与票面额之比

2、现时收益率 ,年收益额与该金融工具当期市场价格的比率

3、平均收益率,将现时收益与资金损益共同考虑的收益率

例 100元面值的债券,每年利息为8元,投资者在第2年以95元买入,计算平均收益率

资本差价的年收益 95×(1+R%)9=100; R=0. 57%;

现时收益率8/95*100%=8.42%

平均收益率=8.42%+0.57%=8.99%

(四)金融市场的功能

1. 金融市场的基本功能

– 动员储蓄、配置资金

– 转移、分散风险功能

– 资产定价、发现价格

– 提供流动性

– 降低金融交易成本

2.金融市场功能发挥的条件

– 完整的信息:交易决策的基础

– 市场供求决定的价格:资金配置效率的关键

二、货币市场

(一)货币市场及其特点

1.货币市场

货币市场是指以期限在一年以内的金融工具为媒介进行短期资金融通的市场

2.货币市场的特点

– 交易期限短

– 交易目的是解决短期资金周转需要

– 交易工具有较强的货币性

(二)票据与贴现市场

1.商业票据的无因性与融通票据

– 商业票据的无因性:商业票据只反映商品交易产生的债权债务关系,而不反映交易的内容

– 融通票据:由非金融公司发行的,无交易背景只是单纯以融资为目的的票据

2.商业票据市场型态

– 票据承兑(市场):汇票付款人或指定银行确认票面记载事项,在票面上作出承诺付款并签章的一种行为

– 票据贴现(市场):票据持有人在票据到期前,向金融机构贴付一定利息所作的票据转让

(三)银行间拆借市场

1.同业拆借市场

– 同业拆借市场是指各类金融机构之间进行短期资金拆借活动所形成的市场

2.同业拆借市场的层次

– 银行业同业拆借市场,银行之间

– 短期拆借市场,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之间

(四)国库券市场

1.发行市场,通过一级自营商承销

2.流通市场,贴现、买卖和回购交易

3.回购市场,交易双方签定回购协议,卖方承诺在未来某个时间将所出售证券买回。分为正回购与逆回购

(五)可转让大额存单市场

1.可转让大额定期存单

– 可转让大额存单CD是19xx年美国花旗银行创造的一种金融工具

– 特点:不记名,可转让;面额大且固定;利率比同期限存款高;期限在1年内,到期前不能提前支取

2.可转让大额存单的发行与交易

– 发行方式:批发发行,零售发行

– 流通交易,做市商制度

三、资本市场

(一)资本市场及其特点

1.资本市场

? 资本市场是指以期限在一年以上的金融工具为媒介,进行长期性资金交易活动的场所

2.资本市场的特点

? 交易工具期限长

? 交易目的是解决长期投资性资金供求需要

? 借贷和筹资规模大,满足长期投资项目需要

(二)股票市场

1、股票:股份公司发行的权益凭证,证明持有者对发行公司资产和收益的剩余要求权(索取权)。分为普通股和优先股

2、证券交易所:一般采用公司制或会员制;通过竞价方式进行交易

3、柜台交易市场OTC:无固定交易场所,交易未公开上市的证券,交易双方协商定价

4、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19xx年11月和19xx年7月分别成立;19xx年12月《证券法》实施

(三)债券市场

1、债券:由政府、企业、金融机构发行的资金借贷凭证,一般载明面额、期限、利率、付息方式等要素

2、债券市场:多为场外市场OTC,少数在交易所内交易。分为发行市场和流通市场

3、公募发行与私募发行:公募,公开向不确定多数投资者发行证券;私募,发

行人直接向特定少数投资者发行证券

四、其他金融市场

(一)衍生工具市场

1.金融衍生工具

? 金融衍生工具是在原生金融资产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根据当前约定的条件在未来规定的时间就约定的原生金融资产或变型金融资产进行交易的标准化合约 2 .衍生工具发展的原因

? 规避利率、汇率风险,逃避金融管制

? 理论和技术的发展

3.远期合约与期货市场

– 远期合约:货币远期合约、利率远期协议等,交易集中在金融机构之间或金融机构与客户之间

– 期货:外汇期货、利率期货、股票指数期货等,集中在有组织的交易所内进行

– 伦敦国际金融交易所LIFE,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国际货币市场CBOT(IMM)

4.期权与互换

– 期权:合约买方向卖方支付一定费用的基础上,拥有在未来某一时间,按照合约价格向卖方购买或出售一定数量金融资产的权利。这种合约交易形成期权市场

– 期权类型:看涨期权(买权);看跌期权(卖权)

– 互换:货币互换、利率互换

5.金融衍生工具的发展

– 一般衍生工具,由传统金融工具衍生出来的比较单纯的衍生工具,期货、期权、互换

– 混合工具,传统金融工具和一般衍生工具组合而成的,介于现货市场和金融衍生工具市场之间的产品,如可转换债券、认股权证等

– 复杂衍生工具,以一般衍生工具为基础,经过改造或组合而成的新工具,如期货期权、互换期权等

6.金融衍生工具的风险

– 19xx年巴林银行倒闭

– 19xx年“长期资本管理公司LTCM” 危机

(二)基金市场

1、投资基金

? 投资基金是一种集合投资制度,发起人通过发行基金受益凭证募集资金,托管人委托经理人运作,专门进行证券投资,依据经营状况分享投资收益

2、基金组织形式

? 契约型基金,委托人、受托人、受益人三方签定信托契约,形成的投资代理制度

? 公司型基金,按照股份公司模式运行的基金;分为封闭式基金和开放式基金(共同基金)

3、私募基金,非公开发行,特定少数投资人的资金组成,有特定的投资方向 ? 对冲基金,采用多头与空头组合投资,锁定收益,利用衍生工具产生杠杆效应,以小博大,获取高收益

? 风险投资基金,以直接权益投资方式对处于创业阶段,具有良好前景的公司进

行投资

4、货币市场基金,以投资商业票据、银行承兑票据等货币市场工具为主的基金

5、养老基金,通过发行受益凭证募集社会养老保险资金,委托专业基金管理机构,投资于实业、证券或其他项目,实现保值与增值目的

(三)外汇市场

1.外汇市场的参与者:外汇银行、企业、单位、个人、经纪人等

2.外汇市场交易方式:现汇交易、期汇(远期、期货)交易、期权交易等

3、结汇与售汇

? 结汇,企业、个人向外汇银行出售外汇

? 售汇,外汇银行向企业、个人卖出外汇

4、银行间外汇市场与外汇零售市场

(四)创业板市场

1、风险投资

? 交易发起 潜在投资机会

? 筛选投资机会

? 项目评估

? 交易设计

? 投资后管理

? 退出

2、创业板市场

? 上市门槛低,注重企业的发展潜力

五、金融市场国际化

(一)欧洲货币市场

1、欧洲货币:在发行国以外流通的货币

2、欧洲货币市场的产生

3、离岸金融市场

(二)国际游资

1、国际游资:从事国际金融投机活动的短期资本

2、国际游资的动力:追逐高收益、避险

3、国际游资的特点:交易杠杆化、流动快、集团作战

本章思考题

1.简述金融工具的基本特征。

2.简述远期与期货的区别。

3.解释欧洲货币与离岸金融市场。

4.简述中国的结售汇制度。

5.分析中国创业板市场发展的条件。

第6讲 金融市场机制理论

? 证券价格与市场效率

? 市场风险与投资组合

? 资产定价模型

一、证券价格与市场效率

(一)证券价格与价值评估

1. 证券的价格:面值、发行价、市场价

2. 证券市价的决定因素:期限、利率、预期收益

3. 一次支付本息债券价格:P=A/(1+r)n

4. 分期付息到期还本的债券价格:

P=∑Ct/(1+r)t+M/(1+r)n (t=1~n)

5. 永久性证券的价格:P= ∑C/(1+r)t=C/r

6. 市盈率: 股票市价与预期每股盈利的比值

7. 证券价格指数:上证综合指数 ;道琼斯30指数

(二)市场效率

1. 资本市场有效性假说:市场依据信息迅速调整价格的能力

2. 市场效率与投资收益

3. 行为金融理论: 有限理性、有限控制力和有限自利

二、市场风险与投资组合

(一)金融市场风险

1. 风险:未来损失的可能性

2. 金融市场风险

? 市场风险,市场价值变化带来损失的可能性

? 信用风险,不履约、信用等级下降、主权风险

? 流动性风险,市场流动性差或交易者流动性差

? 操作风险,技术操作失误、系统、制度缺陷

? 法律风险,无法律保障的合约

? 政策性风险,经济、政治、外交与军事政策

? 道德风险,融资者违背承诺

(二)资产组合

1. 资产组合理论:19xx年马科维兹,风险数量化

2. 风险的度量

? 投资风险是未来各种投资收益率与期望收益率的偏离程度

? 投资收益率r=[C+(P1-P0)]/P0

? 预期收益率à=∑ri?Pi (i=1-n)

? 偏离程度:标准差б =[∑( ri - à )2 ?Pi ] 1/2(i=1-n)

举例:证券A、B、C的预期投资收益率分别为:12%、19%和12%;标准差分别为:0.0583、0.3239和0.1208。选择哪种证券进行投资?

3. 资产组合风险度量

? 资产组合期望收益率:rp= ∑wi ? à i (i=1-n)

? 资产之间相关性对组合风险的影响:正相关性越强,资产组合降低风险程度越低;负相关越强,资产组合降低风险程度越高

? 资产组合风险:

бp =[∑ wi 2 б i 2 + 2∑ wi wj б i бjρi j ] 1/2

4. 资产组合风险类型

? 非系统性风险,通过增加资产种类可以抵消掉的风险

? 系统性风险,无法通过增加资产种类数量而消除的风险

资产组合风险与资产数量

(三)有效资产组合与最佳资产组合

1. 效益边界理念:在相同的风险度上应取得最高收益

2. 有效资产组合:风险相同预期收益率最高的资产组合;在资产组合曲线上称为效益边界线段

3. 最佳资产组合:取决与投资人的风险承受能力

三、资产定价模型

(一)资产定价模型的理论基础

1. APM目标:找到合适的贴现率

2.资本市场理论

? 无风险资产:政府债券F

? 风险资产组合:股票市场所有资产组合代表社会所有风险资产集合——市场组合M

? 新资产组合F+M的收益与风险:

àp=wf àf+wm àm?

бp =( wf 2 бf 2 + wm 2 бm 2 +2 wf wmбf бmρf m )? ½ бp = wm? бm

(二)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1.单个资产对整个市场组合风险的影响:

B = бi,m / бm 2

2.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ài =rf+( àm - rf )

举例:无风险利率3%,市场组合的风险溢价为5%,某只股票的B系数为1.5,该股票的期望收益率ài = 3%+ 1.5* 5%=10.5%

本章思考题

1、面值位100元,年利息收益为6元(按年付息),计算3种不同期限和不同市场利率条件下的债券市场价格

市场利率 6% 4% 8%

1年期

10年期

永久性

2、金融市场风险有哪些?

3、目前无风险利率为1%,市场组合的风险溢价为3%,A股票的B系数为1.2,预期每股收益为1元,试计算A股票的理论市价。

第7讲 金融中介概述

? 金融中介

? 西方国家金融中介体系

? 中国金融中介体系

? 国际金融机构体系

一、金融中介

(一)金融中介的界定

1.金融中介

– 金融中介,也称金融机构,指专门从事各种金融活动的组织,包括间接金融活动中的金融交易媒介体和直接金融活动中的中介服务机构等

2.金融中介机构

– 间接融资中介机构,商业银行、信用社等

– 直接融资中介机构,投资银行、证券机构等

– 其他金融中介机构,保险、信托、租赁等机构

(二)金融中介的特殊性

1.经营的特殊性

– 经营对象:特殊商品—货币资金

– 经营内容:货币收付、借贷和相关金融活动

2.经济关系的特殊性

– 金融中介与客户之间形成借贷或投资关系

– 经营原则:恪守信用

3.行业的特殊性

– 金融中介承担较大风险性:风险的集聚

– 具有明显的公共性:影响范围较广

(三)金融产业与一般产业的比较

1. 金融资产极高的持有率,金融资产大大超过实物资产

2. 权益资本极低的保有率,权益资本占总资产的比率很低

3. 高风险与高关联性、传递性

4. 大型商业银行国有化,各国对金融中介实施严格监管

5. 金融中介与其他产业部门有相同的经营目标:追求利润

二、西方国家的金融中介体系

(一)中央银行与存款货币银行

1.中央银行

– 中央银行是一国的货币当局(monetary authority), 不以盈利为目的 – 专门进行宏观调控与金融管理的机构

2.存款货币银行

– 存款货币银行,也称商业银行,以经营工商业存放款为主,提供多种金融服务的机构

– 金融中介体系中的骨干力量

(二)其他金融机构

1.政策性银行

– 政策性银行是政府设立、贯彻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区域发展政策的金融机构 – 不以盈利为目的,靠财政拨款和发行金融债券获得资金

2.投资银行

– 投资银行,为工商企业办理投资业务的银行,英国商人银行、日本证券公司,还有开发银行、投资公司、持股公司等名称

– 投资银行主要靠发行股票和债券筹资;业务以有价证券投资、包销股票债券、企业创建、并购和改组

3.金融公司

– 金融公司,服务消费者的专业金融机构

– 资金来源靠货币市场发行商业票据,资本市场发行股票债券,资金应用于耐用消费品贷款

4.储蓄银行

– 储蓄银行,专门经办居民储蓄并为居民个人提供金融服务的金融机构 – 名称中一般不带银行字样,如:Thrift Institution

5.抵押银行

– 抵押银行,以不动产为抵押从事长期贷款的专业银行

– 靠发行不动产抵押证券筹资,发放以土地为抵押的贷款和以城市不动产为抵押的中长期贷款

6.农业银行

– 农业银行,专门提供农业信贷的银行

– 资金来源靠政府拨款或发行债券股票,贷款覆盖农业的所有方面

7.信用合作社(credit cooperative)

– 信用合作社是一种互助合作性金融组织

– 资金来源于社员股金和吸收的存款,贷款主要向社员发放

8.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

– 保险公司,财产保险、人寿保险

– 信托投资公司

– 财务公司

– 租赁公司

三、中国金融机构体系

(一)中国人民银行

1、19xx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成立

2、19xx年9月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

3、19xx年设九大区行、两个营业部

4、20xx年专门行使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职能

(二)政策性银行

1、19xx年从国有独资专业银行中分设出来

2、国家开发银行,开发投资金融服务

3、中国进出口银行,贸易融资服务

4、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农业政策性金融服务

(三)国有商业银行

1. 中国工商银行,19xx年从人民银行中分设

2. 中国银行,19xx年从人民银行中单设,20xx年8月改制为股份制商业银行

3. 中国建设银行,19xx年从财政部独立,20xx年9月改制为股份制商业银行

4. 中国农业银行,19xx年恢复设立

(四)其他商业银行

1. 交通银行,19xx年成立,总部在上海

2. 中信实业银行,19xx年成立

3. 8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光大、华夏、民生、广发、深发、招商、兴业、浦发

4. 112家城市商业银行,上海银行等

(五)信用社

1. 农村信用社

2. 城市信用社

(六)非银行金融机构

1.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19xx年成立4家公司

2. 投资银行、券商,分为综合类和经纪类公司

3. 信托投资公司

4. 金融租赁公司

5. 财务公司,19xx年开始出现

6. 邮政储蓄,19xx年开始承办邮政储蓄业务

7. 保险公司

8. 投资基金

(七)外资金融机构

1、外资金融机构的组织形式

? 代表处

? 经理处

? 分行

? 子银行

? 联营银行

2、在华外资金融机构

? 外资银行

? 外资保险公司

? 外资投资银行

? 其他:金融公司等

三、国际金融机构体系

(一)国际金融机构的形成与发展

1.起源:19xx年5月国际清算银行BIS成立

2.发展:二战后,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泛美开发银行、亚洲开发银行、非洲开发银行和阿拉伯货币基金组织等先后成立

3.作用:在重大的国际经济金融事件中协调各国的行动;提供短期资金缓解国际收支逆差稳定汇率;提供长期资金促进各国经济发展

(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

1. 成立:19xx年12月;47年3月;47年11月15日

2. 宗旨:促进国际货币合作,扩大和平衡国际贸易,实现汇率稳定,建立多边支付制度,协助克服国际收支困难

3. 资金来源:会员国认缴的基金份额、借入的资金和出售黄金

4. 基金组织贷款:普通贷款、中期贷款、出口波动补充贷款、缓冲库存贷款、补充贷款、信托基金贷款

5. 中国与IMF:19xx年4月恢复中国代表权

(三)世界银行集团

1.世界银行IBRD:19xx年12月,19xx年6月,19xx年11月;资金来源:股金、债权、借款和利润;贷款,向发展中国家提供长期生产性贷款

2.国际开发协会IDA,19xx年9月成立,向低收入发展中国家提供援助性贷款(无息);资金来源于股金、补充资金、世界银行收益转拨、经营收益

3.国际金融公司IFC,19xx年7月成立,主要向发展中国家私人企业新建、改建和扩建提供资金;资金来源于股金、 借款和收益

(三)国际清算银行BIS

1、19xx年5月成立,总部设在巴塞尔

2、功能:各国中央银行的中央银行

3、业务:论坛;为各国中央银行提供金融服务;国际金融协定执行

(四)亚洲开发银行ADB

1.亚洲开发银行于19xx年12月成立,总部设在马尼拉

2.宗旨是通过发放贷款、进行投资、技术援助,促进本地区经济发展与合作。

3.资金来源于股本、借款、债券、捐赠和利润;贷款分为普通贷款和特别基金贷

本章思考题

1. 金融产业与一般产业相比有哪些异同点?

2. 中国的金融中介体系由哪些机构组成?

3.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宗旨是什么?

第8讲 存款货币银行

? 存款货币银行的产生与发展

? 存款货币银行的业务

? 存款货币银行的经营管理

一、存款货币银行的产生与发展

(一)存款货币银行

1.IMF的界定

凡是创造存款货币的金融机构,无论其具体的称谓如何,均可以将其统称为存款货币银行

2.中国的存款货币银行

? 商业银行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信用合作社?

财务公司?

(二)现代银行业(banking)的产生

1. 货币保管业务转变为存款业务,标志着古老的货币经营业转变为银行业(1580年威尼斯银行)

? 货币经营业主要包括:铸币的鉴定和兑换;铸币的保管;汇兑

? 货币经营业者积累了大量货币,商人出现资金短缺时,可以向货币经营者借款;货币经营者以支付利息提供服务来吸引更多存款

2. 资本主义的发展迫切要求建立资本主义银行

– 改造高利贷性质的机构,转变为资本主义银行;

– 根据资本主义原则建立股份制银行

– 1694年英格兰银行成立标志着现代银行制度产生

(三)商业银行的作用

1.充当信用中介

– 充当资金贷出者和借入者的中介人

– 作用:降低了直接借贷风险

2.充当支付的中介

– 为客户办理货币结算和货币收付业务

– 作用:节约流通费用,加速资本周转

3.收入、储蓄转化为投资

– 将社会各阶层收入和积蓄提供给投资者使用

– 作用:扩大了社会资本总额

4.创造信用流通工具,银行券和存款货币

– 组织支票转账基础上对存款货币的创造

– 作用:增加货币的供给,促进信用经济发展

(四)西方商业银行的类型

1.职能分工型(functional division)

– 也称分业经营模式,指法律限定各类金融机构从事的业务具有明确的分工,各自经营专门的金融业务。商业银行只能经营短期工商信贷业务,吸收使用支票的活期存款

– 职能分工型银行以日本、英国为代表

2.全能型模式(multi-function)

– 也称混业经营模式,商业银行可以经营一切银行业务,还可以经营证券业务、保险业务、信托业务等

– 全能型银行以德国、奥地利、瑞士为代表

二、存款货币银行的业务

(一)负债业务

1.存款业务

– 吸收活期存款,创造派生存款

– 吸收定期存款,准备金比率低、风险小

– 吸收储蓄存款,准备金率低,创造派生存款

2.其他负债

– 向中央银行借款,再贴现、直接(抵押)借款

– 银行同业拆借,金融机构之间短期拆借,调剂头寸

– 国际货币市场借款,吸收定期存款、发行大额定期存单、出售商业票据、银行承兑票据和债券

– 结算过程中短期资金占用,时点资金沉淀

– 发行金融债券,筹集指定用途的资金

(二)资产业务

1.现金资产:库存现金、存放中央银行的款项、存放同业款项、托收中现金

2.贴现资产:商业票据、政府债券

3.贷款:信用贷款和抵押贷款;短期贷款、中期贷款和长期贷款;工商业贷款、农业贷款和消费贷款

4.证券投资:国库券、金融债券、地方政府债券、 国际债券

5.租赁业务:经营性租赁,银行下设专业租赁公司;融资性租赁,银行不设专业租赁公司

(三)中间业务与表外业务

1.中间业务:银行不需要运用自己的资金而代理客户承办支付和其他委托事项,并据以收取手续费的业务

2.表外业务:未列入资产负债表,且不影响资产负总额的业务,如贷款承诺、备用信用证、期货期权、FRA 等

3.汇兑业务:汇兑分为电汇、信汇和票汇

4.信用证业务:银行保证付款业务、广泛应用于国际贸易和异地购销结算中

5.承兑业务:为客户开出的汇票和票据签章承诺,保证到期一定付款的业务,主要是汇票承兑

6.代理收款业务:代理客户收取证券利息、公用事业费等

7.代客买卖业务:接受客户委托买卖有价证券、外汇和贵金属等

8.银行卡业务:由银行发行、供客户办理取款和转账支付的新型服务工具,包括信用卡、支票卡、记账卡和智能卡

9.代理融通业务:代客户收取应收账款并向客户提供资金融通的业务

10.信托业务:银行以受托人身份,接受客户委托代为管理、营运、处理有关钱

财的业务活动

三、存款货币银行的经营管理

(一)分业经营与混业经营

1、分业与混业并存

– 20世纪30年代开始分业与混业并存:19xx年美国通过了《Glass-Steagall Act》,银行分为投资银行和商业银行,业务分离

– 德国、瑞士和北欧国家继续保持混业经营,理由是业务多样化可以吸引客户、了解客户、增加利润、分散风险

2、美日等国的转向

? 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能化、综合化成为商业银行发展的主流

? 19xx年日本颁布《金融体系改革一揽子法》(称为金融Big bang)允许金融机构跨行业经营业务

? 19xx年10月,美国通过《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允许银行、证券、保险相互渗透

3、混业经营模式

? 一家银行开展信贷、保险、投资、信托等业务

? 金融控股公司控制不同金融业务的公司

(二)金融创新

1.金融创新

金融创新是指突破金融业传统的经营局面,在金融工具、金融方式、金融技术、金融机构以及金融市场等方面进行了明显的创新与变革

2.避免风险的创新

– 可变利率的债权债务工具:可变利率存单、抵押契约、可变利率贷款 – 开发金融工具远期市场,发展金融期货

– 开发债务工具期权市场

3.规避行政管理的创新

– 自动转账制度ATS,避开了活期存款不支付利息的规定

– 可转让支付命令NOW,储蓄账户可以开出具有支票功能但名称不是支票的支付命令

– 货币市场互助基金MMMF,避开了利率上限的规定

– 吸收欧洲美元、回购协议来规避准备金要求

4.技术进步推动的金融创新

– 结算、清算系统和支付系统创新

– 为复杂金融工具提供技术保障

– 使金融市场一体化

(三)网络银行

1.网络银行是指通过互联网或其他电子渠道提供各种金融服务的银行

2.网络银行的类型

– 纯网络银行,只有一个站点和办公地址,无营业网点和分支机构,19xx年10月18日美国亚特兰大成立的“安全第一网络银行SFNB”

– 分支型网络银行,传统银行利用互联网作为新的服务手段,建立银行站点,提供在线服务

3.网络银行的特征:方便快捷\成本低\拓宽服务领域\客户导向型营销

4.网络银行发展的障碍:安全问题\法律规范问题

(四)存款货币银行的经营管理理论

1. 经营原则:盈利性、流动性和安全性

2. 经营管理理论:资产管理、负债管理和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

3.资产管理理论(20世纪初60年代前)

– 商业贷款理论:为了保持资金的高度流动性,贷款应是短期和商业性的;用于商品生产和流通过程的贷款应有自偿性,应发放以真实票据为基础的贷款 – 可转换理论:为保持流动性,商业银行可以将其资金的一部分投资于具备转让条件的证券上

– 预期收入理论:一笔好的贷款应以借款人未来收入或现金流而制定的还款计划为基础

5.负债管理理论(20世纪60年代)

– 通过负债业务创新,主动吸引客户资金,扩大资金来源,并根据资金业务需要调整或组织负债,使负债适应资产业务的需要,负债管理有效,就无须保有大量的高流动性资产

– 负债管理为银行业务规模和范围的扩大创造了条件,但存在一定的缺陷:提高了融资成本、增加了经营风险、不利于稳健经营

6.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20世纪70年代末)

– 从资产负债两方面预测流动性需要,同时从这两方面寻找满足流动性的途径 – 重视对流动性资产和易变性负债之间缺口的分析以及贷款增长额与存款增长额之间差距的分析监控日常流动性头寸,保持随时调节、安排头寸的能力 – 管理手段:利率敏感性差额管理法

(五)不良债权

1.不良债权,也称不良资产或不良贷款,在我国是指逾期贷款、呆滞贷款和呆账贷款

2.贷款风险五级分类法

– 正常类,借款人能够履行合同,能够足额还本付息

– 关注类,借款人目前有能力偿还贷款本息,但存在一些对偿还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

– 次级类,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出现了明显的问题,依靠其正常经营收入已无法保证足额偿还本息

– 可疑类,借款人无法足额偿还本息,即使执行抵押或担保,也肯定造成一部分损失

– 损失类,在采取所有可能的措施和一切必要的法律程序之后,本息仍无法收回,或只能收回极少部分

(六)存款保险制度

1.存款保险制度,是一种对存款人利益提供保护、稳定金融体系的制度安排。凡吸收存款的金融机构需按照吸收存款数额和规定的保险费率向存款保险机构投保,一旦存款机构破产,保险公司承担支付法定保险金的责任。19xx年美国组建了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

2.组织形式

? 官方建立的保险机构:美国\英国\加拿大

? 官方与银行界共同组建的存款保险机构:日本\比利时等

? 官方支持下银行同业组建的保险机构:德国\法国\荷兰等

本章思考题

1、存款货币银行的表外业务有哪些?

2、简述商业银行的负债管理理论。

3、论述商业银行管理理论的演变过程。

4、不良贷款的五级分类法的优点。

5、存款保险制度有哪几种模式。

第9讲 中央银行

? 中央银行制度形成

? 中央银行职能

? 中央银行体制下的支付清算系统

一、中央银行制度形成

(一)中央银行的产生

1.中央银行制度形成的客观必要性

18—19世纪产业革命推动了商业银行发展,促进了资本主义繁荣,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需要一个统一的金融机构来解决:

– 银行券的发行问题,分散发行造成的混乱导致金融危机频繁发生客观要求由享有较高信誉的大银行集中统一发行

– 票据交换和清算问题,债权债务关系复杂化要求建立一个全社会统一而有权威的、公正的清算机构来解决票据交换和清算问题

– 最后贷款人问题,在商业银行资金调度不灵,客观上需要一个统一的金融机构作为众多银行的后盾,提供资金支持

– 金融监管问题,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可能导致经济动荡,客观要求有一个代表政府意志的超越所有金融企业之上的专门机构,对金融业进行监督、管理和协调

(二)中央银行的发展

1.形成阶段

– 英格兰银行,1844年取得集中发行货币和管理准备金的特权,1854年成为票据交换中心,1872年担负最后贷款人角色

– 瑞典银行,1656年成立,1668年改造为国家银行,1897年独占货币发行权

– 法兰西银行1800年成立,1848年垄断货币发行权并,1870’年完成向中央银行过渡

– 19xx年美国联邦储备体系建立

2. 发展阶段

– 1920、19xx年布鲁塞尔会议和日内瓦国际会议要求尚未设立中央银行的国家尽快建立

– 中央银行有更大的独立性,大多数国家都从法律上确认中央银行的超然地位

3. 加强阶段

– 许多国家中央银行在组织结构上逐步实现国有化,1945、19xx年法兰西银行、英格兰银行先后实现国有化

– 许多国家纷纷制定新银行法,明确中央银行的任务是贯彻执行货币金融政策,维持货币金融稳定

(三)中央银行的类型

1.单一中央银行制度

国家单独建立中央银行机构,使之全面、纯粹行使中央银行职能

– 一元式(unit),一国国内只建立一家中央银行,实行总分制,大多数国家属于这种体制

– 二元式(dual),一国国内建立中央和地方两级中央银行机构,分别行使职权

2.复合中央银行制度

国家不设专司中央银行职能的银行,而是由一家大银行集中中央银行职能和一般存款货币银行职能的体制

3.跨国中央银行制度

由参加某一货币联盟的所有成员国联合组成的中央银行制度。欧洲中央银行

4.准中央银行制度

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并没有通常意义上的中央银行制度,只是由政府授权某个或某几个商业银行或类似中央银行的机构,部分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的体制。香港金融管理局

(四)中国人民银行

– 1948.12---1983.9,复合中央银行制度

– 1983.10---1998.10,单一中央制度 (行政区划)

– 1998.11----现在,单一中央制度 (经济区划)

– 19xx年《中国人民银行法》制定,20xx年修订

二、中央银行职能

(一)中央银行的性质与经营活动特征

1.中央银行的性质

? 中央银行是金融管理机构,代表国家管理金融,制定和执行金融方针政策;通过货币供应、利率等政策手段对金融领域乃至经济领域的活动进行管理、控制和调节

2.中央银行经营活动的特征

? 不以盈利为目的

? 不经营普通的银行业务

? 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时具有相对独立性

(二)中央银行的职能

1.发行的银行

– 独占货币发行权

– 调节货币供应量,稳定币值

2.银行的银行

– 集中存款货币银行的存款准备

– 充当最后贷款人

– 组织全国的资金清算

3.国家的银行

– 代理国库;代理发行国家债券

– 给国家信贷支持:直接给贷款;购买国债

– 制定实施货币政策;保管外汇黄金储备;制定并监督执行有关金融管理法规

(三)中国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2001.12

(四)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1. 中央银行独立性

? 中央银行在制定、执行货币政策时享有法律赋予或实际拥有的自主程度

2. 中央银行对政府保持独立性的原因

? 中央银行始终的目标:保持币值稳定,而政府的目标过多

? 中央银行不是简单的政府行政管理机构,需要专业理论支持

3.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是相对的

? 金融是经济大系统的子系统

? 中央银行是宏观调控体系的组成部门

? 中央银行的活动经政府授权

三、中央银行体制下的支付清算系统

(一)支付清算系统

1、支付清算系统是由提供资金清算服务的中介机构和实现支付指令传输以及资金清算的专业技术手段共同组成,用以实现债权债务清偿及资金转移的一种金融制度安排

2、清算方式

? 全额实时结算:全额是指每笔业务单独按照实际发生额进行清算,实时是指在营业日清算期间不间断、不定时进行连续清算,

? 净额批量清算: 指清算系统在某一时点对各金融机构的净结算头寸,即收到的转账金额减去发出的转账金额后的净额,进行清算

? 大额资金转帐系统:由中央银行经营的处理国内行间往来、证券和金融衍生工具交易、黄金外汇交易、货币市场交易以及国际经贸、金融往来引起的资金转移清算的支付系统,是国家支付系统的主动脉,分为全额清算和净额清算两种基本模式

? 小额定时结算系统:由银行或私营清算机构经营的服务于工商企业、个人消费者、其他小型经济交易的参与者,满足社会经济活动和消费活动对支付结算需要的支付系统,采用的支付媒介主要有现金、银行卡、票据等,多采用批量处理、定时差额结算方式

(二)中央银行组织全国的支付清算

1.同城或同地区的资金清算

– 票据交换所,存款货币银行为客户开出的各种票据形成债权债务关系,通过相互间交换票据轧差来结清这种债权债务关系的场所

– 票据清算程序:入场前先计算应收款项,填交换票据计算表;入场后各行将应收票据交有关付款行,同时接受他行交来的应付票据,计算应付金额,填交换票据计算表;各行根据票据交换计算表计算应收或应付差额,填交换差额报告单,报交换所结算员(中央银行负责)办理款项收付

2.异地银行间资金划拨清算

– 异地银行间资金划拨由中央银行统一办理

– 模式一,先由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通过内部联行系统划转,最后由他们的总行通过中央银行办理转账清算

– 模式二,直接将异地票据统一集中送到中央银行总行办理轧差转账

本章思考题

1. 简述中央银行产生的必然性。

2. 简述中央银行的职能。

3. 常用的清算方式有哪些?

第10讲 金融体系格局

——市场与中介相互关系

? 金融体系与金融功能

? 金融体系的两种格局

? 对存款货币银行存在的再论证

? 中介与市场的相互渗透

一、金融体系与金融功能

(一)金融体系构成要素(教材64页)

1、由货币制度规范的货币流通

2、金融机构(金融中介)

3、金融市场

4、金融工具

5、制度和调控机制

(二)金融功能

1、六大核心功能

(1)在时间和空间上配置资源

(2)提供分散、转移和管理风险的途径

(3)提供清算和结算的途径以完结商品、服务和各种资产的交易

(4)提供集中资本和股份分割的机制

(5)提供价格信息

(6)提供解决“激励”问题的方法

2、金融功能的分析框架

? 金融功能的理论Finance(金融学)属微观金融理论;

? 创造货币,为经济提供流动性,就不包括在金融六功能之内

二、金融体系的两种格局

(一)中介与市场对比的不同格局

1. 金融功能由金融中介和金融市场的运作来实现

? 在不同的国家,金融体系格局不同

? 在一个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也有不同的格局

2. 中国的金融体系格局

? 静态观察,银行占绝对优势

? 动态观察,资本市场发展迅速

3、银行与资本市场在资金融通中的对比

? 美国市场主导型格局

? 德国银行主导型格局

4、 从各国企业的外部资金来源看,银行贷款最重要,股权融资比重通常较小 ? 论证各国的金融体制并无实质性区别

企业资金来源的国别比较

5、从家庭部门金融资产结构的差异看格局

(二)金融体系格局的形成与演进趋向

1、不同金融体系格局是怎么形成的

? 人为的政策管制(对危机的反应),影响金融体系格局的形成

? 体制一旦形成,就会出现路径依赖——体制变革的成本通常大于维持原有体制的成本

? 可以说具有一定的历史偶然性

2、金融体系格局的演进趋向

? 金融市场发展强劲,金融中介却步履蹒跚

? 是否会向美国模式“收敛”

(三)优劣比较及其理论论证

1、现代金融理论常常假设金融市场是最好的金融运作的形式;金融市场发达的体系,要比主要依靠银行的体系处于更高的发展阶段

2、如果做出了规范的逻辑论证,论证市场的确优于机构,那么收敛于美国模式的判断至少可以确认是一个理论假说

推导:当市场处于“完善”状态,即对资源配置充分有效时,金融中介就没有任何存在的价值

3、判断成立的前提:必须假定市场上的所有交易者都有能力自己构造投资组合

4、伴随着金融市场交易的扩大,实际生活显现的趋向,并不是个人直接参与市场交易的行为日益增多,而是日益更多地借助于金融中介参与市场交易

(四)理论分析应持的出发点

1、金融的基本任务就是实现储蓄向投资转化

2、储蓄向投资的转化过程,推动着货币范畴、金融范畴的发展

3、社会经济发展要求调整市场与中介对比格局以提高金融体系整体效率,实现越来越复杂的储蓄向投资的转化

三、对存款货币银行的再论证

(一)金融中介机构作为总体的研究

1. 考察银行与市场的关系,实际包括两个层次

? 金融中介机构与市场的关系

? 存款货币银行与其他金融中介的关系

2. 金融中介,在国际组织和金融理论研究中,涵盖各种金融中介机构

? 所有金融中介都为金融产品的交易服务;可以是金融产品的单纯“中介”;也可以是销售者、购买者

? 所有金融中介都是信息的生产者,提供有关金融交易所必要的信息服务 ? 所有金融中介都本着同一保险原则;集合、分散、转移金融风险

(二)传统银行的衰落

1、银行必将式微、衰落,甚至泯灭的议论主要在美国流行

2、在长期实施分业经营的国家中,银行比例明显下降

(三)银行存在理由的再论证

1. 银行存在的根据是交易成本和信息的不对称

? 银行具有规模经济优势,能够节约交易成本

? 具有规模经济优势的银行还可以加工出来高质量的信息产品并据以加工出可供选择的决策判断

2. 假如交易成本和信息的不对称不复存在,银行中介也就没有存在的理由

? 交易成本和信息的不对称的确明显下降,但个人直接持股比例减少,中介持股比例增加

? 从风险和 “参与成本”角度的剖析

3. 风险是经济行为主体普遍面对的问题

? 银行家有了需要在风险管理方面为之服务的客户群

? 银行具备在这方面提供明智而有效服务的能力

? 使风险交易和风险管理成为银行的中心职能

4. 在 “完全市场”的假设中,所有投资者能够无摩擦地参与市场,但现实中难以成立

? 现实中投资者参与市场成本明显有上升趋势

? 金融中介正是通过提供信息,代理投资,创造收益相对稳定的产品、提供固定收入等服务,证明了自己存在的价值

四、中介与市场相互渗透

(一)银行业务的证券化发展

1、 银行业务资产业务的证券化有了迅速的发展

? 抵押贷款中抵押品的证券化

? 消费信贷的证券化

? 应收账款的证券化

? 不良资产的证券化

2、 银行的运作与资本市场的运作就交叉在一起

? 通过资本市场,银行解决了保持流动性的矛盾

? 资本市场也相应地扩充了自己的领域

3、银行在资本市场中扩充经营范围

? 西欧大陆全能性银行,一直从事有关资本市场的经营

? 在典型的分业经营国度,银行的经营实际也占资本市场业务总量的相当份额 ? 银行所以冒从事衍生品的交易风险,是由于传统业务收入明显下降

4、服务于资本市场的中介机构向传统银行业务领域的扩张

(二) MM定理

1. MM定理的核心内容:在具备完美资本市场的经济中,企业价值与企业的资本结构无关

2. MM定理的假设条件

⑴均等收益分类假设。⑵确定性假设。⑶完美市场假设。⑷个人财务杠杆假设。 依赖于这些严格的假设条件,根据无交易成本的“套利过程”,证明了在理想的均衡状态中财务结构不相关的假说。由于MM定理的前提条件非常严格的,使其很难通过实证检验

3、MM定理对于宏观经济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 假设MM定理成立,意味着所有金融工具:不论是股票,是银行贷款,是债券,还是其他,都具有完全的替代性,都可以被视为一类金融资产,只需要一个利率就可以把它们串连起来

? 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讨论成为多余,银行部门也没有必要单独予以考虑 本章思考题

1、金融体系的核心功能有哪些?

2、分析金融体系格局的发展趋势及其原因。

3、你认为传统银行会消失吗?说明理由。

第三单元 货币创造

第11讲 现代货币的创造机制

(11月8日—11月15日)

第11讲 现代货币的创造机制

? 现代经济生活中的信用货币

? 存款货币的创造

? 中央银行体制下的货币创造过程

? 对现代货币供给形成机制的总体评价

一、现代经济生活中的信用货币

(一)现代的信用货币

1、最早的典型形态是银行券;硬币的发行通常统一于中央银行,也属信用货币

2、银行活期存款(活期存款的种种不同的名称)

3、定期存款和居民在银行的储蓄存款

4、所有以银行信用为基础的货币,除钞票和硬币外,IMF概称之为“存款货币”

(二)信用货币与债权债务网

1. 信用货币流通是与信用关系全面覆盖经济生活紧密相关的

2. 现代经济债权债务的网络中进行运作,用信用支付工具实现债权债务的消长和转移势所必然

3. 债权债务是以一定的文书形式来体现并具备法律规范的形式;银行信用文书,自然而然地成为代替贵金属流通的理想货币形态

二、存款货币的创造

(一)现代银行创造货币功能

1. 银行在调剂货币资金余缺和组织互结算的基础上,发展了发行银行券和创造存款货币的功能

2. 银行券的发行逐步集中于中央银行;现代商业银行创造货币的功能体现为创造存款货币

(二)原始存款与派生存款

1、原始存款,是商业银行接受客户的现金存款以及从中央银行获得的再贴现及再贷款资金形成的存款

2、派生存款,是指由银行的贷款和投资活动而衍生出来的存款

3.原始存款与派生存款的区别

? 来源不同,原始存款属于基础货币,来源于中央银行;派生存款由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直接创造,来源于商业银行

? 与基础货币的关系不同,原始存款是流通中的现金向存款货币转变,不引起社会货币供应量的变化;派生存款的变动直接影响社会货币供应量的变化

? 二者的地位不同,原始存款决定派生存款

(三) 铸币制度下存款货币派生过程

1. 设A银行吸收到客户存入10 000元铸币;根据经验,保存相当于存款额20%的铸币即足以应付日常提取铸币需要。那么,A银行即可把8 000元铸币贷给乙。A银行的资产负债状况如下:

2. 乙将8 000元铸币支付给丙,丙把铸币存入自己的往来银行B,按照同样的考虑,B银行留下20%的铸币即1 600元,其余6 400元铸币贷给客户丁。这时,B银行的资产负债状况如下:

3. 如此类推,从银行A开始至银行B,银行C,?,银行N,持续地存款贷款,贷款存款,则产生这样的结果:

4. 这里有:⑴原始存款R、⑵贷款总额L、⑶经过派生后的存款总额(包括原始存款)D、⑷必要的铸币库存对存款的比率r,这四者的关系可表示

(四)现代金融体制下的存款货币创造

1. 类似于库存铸币的准备

? 银行对于吸收的存款要准备一部分银行券,以保持存款的客户提取现金

? 支票结算中银行之间的应收应付差额则已完全不需要用银行券结清,只需要通过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账户进行划转

2. 各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称作准备存款

? 由国家规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准备存款对该银行所吸收的存款总额的比率,为法定准备率

? 超过法定比率部分为超额准备率

3. 一个无现金的支付流转模型下,存款货币创造

? “原始存款”来源:

存款货币银行从中央银行借款

客户收到一张中央银行的支票——比如由国库开出的拨款支票——并委托自己的往来银行收款

也可能是客户向存款货币银行出售外汇并形成存款,而银行把外汇售与中央银行并形成准备存款

? 派生存款的过程

举例

⑴假设A银行的客户甲收到一张中央银行的支票,金额为10 000元;客户甲委托A银行收款。从而A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准备存款增加10 000元,而甲在A银行账户上的存款等额增加10 000元。

⑵A银行吸收了存款,从而有条件贷款。设法定准备率仍为20%,则A银行针对吸收的这笔存款的法定准备金不得低于2 000元。如果A银行向客户乙提供贷款,按最高可贷数额是8 000元,则A银行的资产负债状况如下:

⑶当乙向B银行的客户丙用支票支付8 000元,而丙委托B银行收款后,A银行、B银行的资产负债状况如下:

⑷B银行在中央银行有了8 000元的准备存款,按照20%的法定准备率,则它的最高可贷数额为 6 400元。向客户丁贷出6 400元后,则B银行的资产负债状况如下:

⑸当B银行的客户丁向C银行的客户戊用支票支付6 400元的应付款,而客户戊委托C银行收款后,B银行、C银行的资产负债状况如下:

⑹ C银行在中央银行有了6 400元的准备存款,按照20%的法定准备率,则它的最高可贷数额不得超过5 120元。如向客户贷出,则C银行的资产负债状况如下:

⑺当C银行的客户己向D银行的客户庚用支票支付6 400元的应付款,而客户庚委托D银行收款后,C银行的资产负债状况如下:

⑻如此类推,存款的派生过程如下表:

⑼存款货币银行体系的资产负债状况如下:

4. 派生存款模型

用ΔD表示包括原始存款在内的经过派生的存款增加总额,ΔR 表示原始存款或准备存款的初始增加额,rd 表示法定存款准备率,则三者关系式如下:

(五)存款货币创造的乘数

1. 存款货币创造的两个必要的前提条件

?

¸÷¸öÒøÐжÔÓÚ×Ô¼ºËù吸

ÊյĴæ¿îÖ»Ðè±£ÁôÒ»¶¨±ÈÀýµÄ×¼±¸½ð

? 银行清算体系的形成

2.存款货币创造的乘数

? 银行存款货币创造机制所决定的存款总额,其最大扩张倍数称为派生倍数,也称为派生乘数,它是法定准备率的倒数

? 这里的 K 值只是原始存款能够扩大的最大倍数,实际过程的扩张倍数往往达不到这个值

3. 活期、定期存款与创造乘数

D)。则有:?T/?R为总准备存款的增额,且定期存款与活期存款之比为t(?T为定期存款量的增额,rt为定期存款的法定准备率,?D为活期存款量的增额,rd为活期存款的法定准备率;再假定?仍设

4. 现金与存款货币的创造乘数

? 客户会从银行提取现金,从而一部分现金流出银行系统,出现所谓的“现金漏损”。现金漏损额与活期存款总额之比称为现金漏损率,也称提现率

? D?C=c??D; ?C /?C代表现金漏损额,用 c 代表现金漏损率,则 c=?用

? 设定包括现金的情况下,存款货币的创造乘数为

5. 超额准备金与存款货币的创造乘数

? 银行实际持有超过法定要求的准备金,称超额准备金,超额准备金与活期存款总额的比,称为超额准备金率,以 e代表。这时,银行的初始准备为: D?D+e??D+c??D?rd+t?rt??R = ?

D(rd + t?rt+c+e)?=

? 完整的存款货币创造乘数是:

三、中央银行体制下的货币创造过程

(一)现金投入流通过程

1. 现金进入经济生活的渠道是存款货币银行的客户从自己的存款账户提取现金。

2. 存款货币银行,存入的现金满足不了提取现金的要求,则必须从准备金账户提取现金

3. 存在于流通过程中的现金,就是存款货币银行从中央银行的准备存款账户上提取现金形成的

(二)现金增发与准备存款的补充

1. 现金发行与现金回笼

? 现金发行=存款货币银行提取的现金多于存入的现金,是现金发行量的增长 ? 现金回笼=存款货币银行存入的现金多于提取的现金,是现金发行量的减少

2. 现金的发行都是增长的:根本原因是经济增长

3. 准备金存款必须得到补充

? 当现金的增发是必然趋势时,意味着存款货币银行从准备存款账户不断地提取现金,准备存款相应下降

? 在经济增长的条件下,准备存款必须不断地得到补充

(三)准备存款的补充必须有中央银行的支持

1. 要使存款货币银行整体的准备存款总额增加,必须有中央银行资产业务的增加

2. 存款货币银行从中央银行补充准备存款的途径:

? 向中央银行再贴现和直接取得贷款

? 向中央银行出售自己持有的债券

? 向中央银行出售自己持有的外汇??

3. 在补充准备金存款过程中,中央银行一方面积累了自己的资产;而另方面则形成两大负债项目

? 不断补充、不断提取现金的准备存款余额

? 由一笔笔现金漏损所累积形成的流通中现金

4.央行的支持有无限制:从客观经济过程来说,对央行约束则是强有力的 ? 存款货币银行不需要补充准备存款,中央银行有能力也无从发挥

? 强行支持无限制的货币创造,则会促成通货膨胀。

(四)货币乘数

1. 基础货币,对于创造信用货币来说,“存款准备”与“流通中货币”这两者缺一不可。因而统称为基础货币,或称高能货币、强力货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称之为“准备货币(reserve money)”

2. 基础货币的构成的表达式:

B = R+C

式中,B为基础货币;R为存款货币银行保有的存款准备金(准备存款与现金库存);C为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现金

3.货币乘数,货币供给量与基础货币相比,其比值称之为货币乘数。用MS代表货币供给,B为基础货币,m为货币乘数,则有:

MS = m ? B

4. 基础货币C+R与货币供给量C+D的关系:

5. 相应的代数表达式:

四、对现代货币供给形成机制的总体评价

(一)最节约的货币制度

1. 节约了货币材料。现代信用货币中的钞票和硬币是用纸或贱金属制造的,存款货币本身只不过是银行账户上的一个数字,而电子货币,更是极大的节约

2. 节约了有关货币流通方面的费用

3. 货币流通速度的加快,可以减少货币需要量

(二)双层次的货币创造结构

1. 第一个层次——创造存款货币的存款货币银行:

? 创造存款货币是由无数银行,在不同时点和地点上,通过自我约束机制分散地决策的

? 正是分散决策,才有可能针对千差万别的需求机动灵活地供给货币

? 而自我约束机制则使它们认真地对客户所提出的需求进行评价和筛选

2. 第二个层次——中央银行

? 每一笔存款货币的创造都合理,并不等于创造的存款货币总量必然符合经济的客观要求

? 中央银行的宏观调控则可解决全局均衡的问题

(三)联结微观金融与宏观金融的关节点

1. 信用货币的创造机制是金融的微观方面向金融的宏观方面过渡和金融的宏观

方面向金融的微观方面过渡的关节点。

2. 信用货币创造,都是公司、公众、政府机构为一方和存款货币银行、中央银行为另一方,环绕一笔一笔具体的货币存、取、借、贷,所进行的诸多微观经济行为的过程

3. 经济行为主体的微观金融行为却为经济生活连绵不断地提供了流通中的货币。流通中的货币——构成货币供给,从而关系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的对比,构成宏观金融问题的核心,导出了宏观经济的结果

4. 当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失衡,从而客观经济生活从金融的宏观方面提出调整要求时,其实现也不能绕过信用货币的创造机制:即只能透过利益机制影响参与金融行为的诸多微观经济主体,并在这样的基础上才能改变宏观均衡状态的。当然,在非常时期可有非常措施。

5. 只有了解信用货币的创造机制,才能具体理解金融微观方面与金融宏观方面的连结。

本章思考题

1、原始存款与派生存款区别与联系。

2、派生存款乘数与货币乘数的内在联系。

3、如何理解现代货币创造机制是联结宏观金融与微观金融的关节点。

货币热点

一、 利率市场化:

1. 背景:20xx年6月,央行宣布,要对中国利率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其最终目标是:建立以市场资金供求为基础,以央行基准利率为调控核心,由市场资金供求决定各种利率水平的利率体制。利率市场化:指以市场资金供求为基础,以国家控制基准利率为核心,其他利率基本放开,由市场决定,即由资金供求关系确定的利率体系。

2. 利率市场化的必要性:

1)是优化资源配置的需要。优化资源配置是利率的主要功能;

2)是顺利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内在要求,因为市场化的利率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理想选择;

3)是治理通货膨胀的急切选择。我国实行利率市场化必然带来一段时期内利率一定幅度的上升,高利率可以控制对资金的需求,这样就可以控制通货膨胀。

4)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

5)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需要;

6)适应国际上金融自由化的需要。

3. 利率市场化的制约因素:

1)微观经济主体缺乏利益的约束。一方面,国有企业依然具有“预算软约束”特征,资金需求弹性小,不怕利率高,只怕借不到钱;另一方面,利率市场化后,利率必然上升,这样一些国企就会出现亏损;

2)金融机构对利率的调控、反应不灵敏。金融机构还没有真正做到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自我约束,对利率信号反映不灵敏;

3)中央银行宏观市场手段不全。我国中央银行过去主要运用直接的、行政的手段来进行宏观调控,近年来才有运用一些间接的经济的宏观调控手段,但还不成熟。

4)金融市场特别是货币市场发展不完善。我国统一的银行间借贷市场开始形成,但还不够完善。

4. 利率市场化的步骤:利率市场化是一个过程,不可能一步到位,利率市场化改革要采取渐近式改革方式。基本可以采取以下顺序:

第一步(同业利率),放开同业拆借利率。这是重要的一步,而且震动比较小,我国于19xx年放开了同业拆借利率;

第二步(贷款利率调高,存款利率仍管制),适当调高金融机构的贷款利率。使其略高于货币市场利率。但存款利率要实行严格管制;

第三步(基准利率,即现贴现率),调整中央银行的再贷款利率或贴现率,使其成为基准利率;

第四步(放开存款利率),扩大贷款利率的幅度,设定存款利率上限; 第五步(全面放开),取消所有利率限制,全面放开利率。

具体措施:

1)逐步放权利率管制,中国人民银行则把利率管理的重点逐步转移到完善利率监测机制上来;

2)逐步提高利率水平,完善利率结构;

3)提高利率弹性;

4)为利率市场化创造一个良好环境。

具体一点是:“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大额长期、后小额短期”的步骤稳妥有序地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

三、 不良贷款

11. 不良资产(贷款):所谓不良资产,从物理意义上讲,就是失去了流动性、盈利性,已存在损失风险的资产。商业银行处置不良资产就是要恢复资产的流动性、盈利性。同时,最大限度降低处置成本,减少资产损失,实现不良资产的价值最大化。从价值意义讲,就是已产生贬损和不足值的资产,即实际价值低于账面价值的资产。处置不良资产,就是将不良资产按照实际价值变现。

12. 对于如何消化不良资产处置后损失的基本思路:

1)扩大商业银行处置不良资产的自主权,使其能够多元化特别是市场化处置不良资产;

2)调整国家有关的税费政策,从增加盈利和降低处置成本两方面入手,提高国有商业银行消化处置损失的能力;

3)加快国有商业银行改革,作出新的组织和制度安排,将处置不良资产与消化处置损失适当分离。

目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处置不良资产的市场化程度很低,从实践看,只有抵债资产转让、拍卖一种市场交易行为。

13. 降低不良贷款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加大呆账核销和不良资产清收力度;

2)控制不良贷款反弹;

3)严格控制新增贷款质量,正确评估借款人还款能力,根据风险状况调整信贷结构;

4)对发生不良贷款的重点行业、重点地区要制定专门的清收核销计划;

5)积极探索新的不良贷款处置方式。

四、 银行上市

14. 银行上市的优点

1)有利于银行提高风险防范能力和规模扩张能力;

2)促进银行提升管理水平和效率;

3)增强银行创新动力和能力;

4)有利于提升竞争能力;

5)有利于建立国有银行的激励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等。

15. 银行上市环境

1)外部:一定规模的股票市场、上市的法律要求等;

2)内部:较完善的经营管理制度和较高的经营管理水平;高效运作的组织体系等。

16. 银行上市前需要做的工作

1)处理好不良资产,降低不良资产的比重;

2)调整经营管理理念和发展战略,加快创新的步伐;

3)加强内控制度建设,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4)努力实现金融监管的国际化等。

五、 金融改革

李若谷说,“中国的金融改革我们一般分三步骤:第一步,解决不良贷款问题;第二步,是解决内部控制,希望把它们变成股份制公司,按照公司治理的原则;第三步是在条件成熟的时候,允许他们上市。”

17. 金融体系改革的目标:

(刘明康的讲话)为了实现我国金融领域的全面改革,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金融机构体系、金融市场体系和金融调控监管体系,提高金融业经营管理水平,实现全国金融秩序明显好转,消除金融隐患,增强防范和抵御金融风险的能力,为进一步全面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条件。主要措施具体如下:

1)建立现代金融体系。金融体系由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和金融调控监管部门组成。为此,在认真准备的基础上,我们将推进下列改革:第一,尽快改变人民银行分支机构按行政区划设置的状况,在全国设立若干个跨行政区的一级分行。第二,加快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把国有商业银行办成真正的商业银行。第三,加快地方性金融机构的建设,努力做好为非公有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第四,积极稳妥地发展资本市场,适当扩大直接融资。

2)建立现代金融制度。一个现代的金融体系必须有现代金融制度和法律框架作保障。为此,我们将尽快做好以下工作:第一,金融企业必须依法设立,要有法律规定的资本金,实行自主经营、自担风险。第二,健全金融机构的公司治理结构,完善董事会、监事会的功能。第三,切实加强金融机构内控制度建设,建立并完善由总行(总公司)垂直领导和相对独立的内部稽核监察制度。第四,按照国际通行的做法,将对我国金融资产全面实行五级分类法。进一步加强金融机构防范金融风险的意识,努力提高金融资产质量和对金融风险的预测能力。

3)建立良好的金融秩序。良好的金融秩序是保证金融机构功能互补、分工合作、有序竞争的基本条件。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工作:第一,任何部门和任何人不得干预金融企业的业务经营。第二,彻底取缔一切非法金融机构,严禁任何非法金融活动和各种名义的乱集资。第三,加大金融执法力度,依法严惩诈骗、抢劫、盗窃、贪污、行贿受贿和伪造凭证等各种金融犯罪。

贷款营销:现状及问题

1)没有普遍树立真正的现代商业商业银行贷款营销理念。从总体上看,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贷款营销意识明显强于国有商业银行;

2)贷款营销缺乏整体规划和系统管理,具有盲目性和随意性。贷款营销作为一

种经营战略,需要从长远角度对市场进行分析、定位和控制。

1、 贷款营销偏重大城市、大企业,忽视自身合理的市场定位。市场是一种资源,银行如何找准适合自己的市场定位,是营销的重要内容。

2、 信贷资金运用不充分,存在银行“难贷款”和企业“贷款难”的问题。这一方面说明银行商业化后,风险意识明显增强,贷款发放谨慎;另一方面说明贷款营销能力弱;

3、 贷款营销人才和技术支持不够,营销的水平和质量不高;

4、 商业银行上收贷款权限,影响信贷营销的发展。商业银行许多县及支行没有放贷权,几乎变成“大储蓄所”。

5、 社会信用环境制约银行贷款营销。从整体上讲,目前我国企业的信用观念不强,其表现在:一是许多贷款客户无理拖欠银行贷款,甚至把银行贷款视为扶贫资金;二是社会信用评估体系没有真正建立,银行贷款营销气管信用指向和依据;三是信用担保体系不健全,特别是中小企业,因为没有建立适合中小企业特点的评级和担保制度,取得银行贷款的难度较大。

一、 对策

1、 强化贷款营销意识,树立现代银行营销理念;

2、 建立贷款营销体系,加强整体策划和系统管理。

3、 对市场进行细分,选择确定目标市场;

4、 提高贷款营销队伍素质,强化贷款营销技术支持;

5、 调整商业银行授权办法,放松对基层机构的授权管制;

6、 多方位的努力创建社会信用体系。

第四单元 均衡与稳定

(11.15----12.27)

第12讲 货币需求

第13讲 货币供给

第14讲 货币均衡与总供求

第15讲 开放经济的均衡

第16讲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第17讲 货币政策

第18讲 金融监管

第九章 货币需求

货币需求理论

如何理解货币需求

货币需求的分析角度

一、货币需求理论

(一)马克思关于流通中货币量的理论

1.前提条件

金币本位制,完全流通金币

经济中有足够的黄金贮藏

2.逻辑次序

商品价格取决于商品的价值和黄金的价值

商品价格总额需要相应的金币来实现

金的数量一定,流通次数,可以使相应倍数价格的商品出售

3.主要内容

流通中的货币量取决于价格水平、进入流通的商品数量和货币的流通速度 执行流通手段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同名货币的流通次数

4.理论扩展:纸币(银行券)与价格关系

在金币流通制度下,流通所需要的货币数量是由商品价格总额决定的,银行券流通规律服从于金币流通规律

在纸币作为唯一流通手段的条件下,商品价格水平会随着纸币数量的增减而涨跌

(二)货币需求数量理论:费雪方程式

1.理论创立

19xx年美国耶鲁大学欧文?费雪出版了《货币购买力》一书,对古典货币数量论做了清晰的阐述,提出了交易方程式: MV=PT

M为一定时期内流通货币的平均数;V为货币流通速度;P为各类商品价格的加权平均数;T为各类商品的交易数量

2.货币数量论:价格的变动仅源于货币数量的变动:P=MV/T

3.货币需求数量论:货币需求仅为收入的函数,利率对货币需求没有影响,货币需求决定于:

(1)名义收入水平PT引致的交易水平

(2)经济中影响人们交易方式、决定货币流通速度V的制度因素

M = 1/V ? PT

一定时期内在一定价格水平下的总交易量与所需的名义货币量具有一定比例关系:1/V

(三)剑桥学派货币需求理论:剑桥方程式

1.理论创立:在费雪发展他的货币数量论的同时,以阿尔弗雷德?马歇尔、A ? C皮古为代表的剑桥大学古典经济学家进行了同样的研究

2.主要内容:人们持有货币是因为货币具有两个属性,交易媒介、财富贮藏,因此货币需求与交易和收入水平有关,货币需求函数为:

Md = k ? PY

Y为总产出,P为价格水平,k为以货币形式保有的财富占名义总收入的比例

3.与费雪交易方程式的区别:

(1)对货币需求性质认识差异:费雪强调货币交易媒介属性,剑桥学派强调货币的交易媒介和财富贮藏属性

(2)流量与存量的差异:费雪方程式将货币需求与支出流量联系在一起,剑桥方程式则除了考虑交易流量外,更强调从货币作为资产存量角度分析货币需求

(3)货币需求决定因素差异:费雪方程式认为货币需求决定于交易量、价格和货币流通速度,强调技术上的因素;剑桥方程式认为货币需求受微观主体资产收益变化的影响,利率是不可忽视的,强调个人选择

(四)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流动性偏好

1.理论创立

19xx年凯恩斯出版《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提出了流动性偏好理论

2.主要内容:货币需求动机分析

(1)交易动机,人们持有货币首先满足交易的需要,交易货币需求与收入水平存在稳定的关系

(2)预防动机(或谨慎动机),人们为应付可能遇到的意外支出而持有货币的动机

(3)投机动机,人们持有货币是出于贮藏价值或财富,与收入水平有关,同时利率是不可忽视的因素。贮藏财富的资产:货币和债券,投机性货币需求与利率负相关

M=M1+M2=L1(Y)+L2(i)

3. 结论:

(1)货币需求是不稳定的

(2)因此,货币流通速度也是不稳定的:

由于M=Md,所以

(3) Md与PY之间不具有稳定的关系

(五)凯恩斯学派对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

1.平方根法则,用于交易的货币需求函数也是利率的递减函数,得出交易动机货币需求与交易总量、利率及变现手续费间的数量关系

M=kY/1/2r-1/2

2.资产组合选择理论,托宾认为个人投机行为模式是债券与货币的组合,达到风险较小和收益较大。

投机货币需求的多少取决于货币和以债券为代表的风险性资产之间组合比例的大小

(1)替代效应,如果当前的利率水平提高,则预期利率水平将下降,从而债券价格将提高,投资者将减少货币持有,增加债券持有

(2)收入效应,利率提高意味着财富保有者收入增加,将使他们多持货币,利率下降,财富保有者收入减少,将使他们少持有货币

(六)弗里德曼的现代货币数量论

1.理论创立

19xx年弗里德曼在“货币数量论:一种新的阐释”一文中,发展了货币需求理论,形成货币数量

2.主要内容

影响其他资产需求的因素也必然影响货币需求,货币需求应为其他财富和资产相对于货币预期回报率的函数,人们愿意持有一定数量的真实货币余额

3.理论特点

引入恒久性收入概念是该理论的重要特色,货币需求与恒久性收入是正相关关系 非人力财富在总财富中的比重越大,货币需求相对越小

货币是能够生息的,货币范畴已扩大到M2

物价变动率是实物资产的名义报酬率,将通货膨胀因素纳入货币需求函数

4.结论

由于恒久性收入的波动幅度比现期收入小得多,且货币流通速度(恒久性收入除以货币存量)也相对稳定,货币需求因而也是稳定的

(七)中国的货币需求理论

1.货币投放的1:8公式

(1)社会商品零售总额/流通中的货币=8

(2)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反映了商品供给金额与货币需求之间的本质联系

2.一个广泛流传的公式

M:供给增长率,Y:经济增长率,P:物价上涨率.

80年代中期,

将 改为 ,表明研究范围更加宽广了

二、如何理解货币需求

(一)主观需求与客观需求

1.宏观分析的货币需求函数变量都是客观的

2.微观分析需要考虑主观心理因素

(二)名义需求与实际需求

1.货币的名义需求是指各经济部门所持有的货币单位的数量

2.实际货币需求是指名义货币需求扣除通货膨胀因素后的实际货币购买力

(三)发挥产出潜力的货币需求

1.最基本的货币需求:商品、服务交易的货币需求

2.商品、服务接近潜在产出时的货币需求接近最大值

3.使资源有效结合的货币需求:给予资金支持

(四)货币需求很难是一个确定的数量

1.事后分析,货币需求可以是确定的数量

2.本期或下期预测:货币需求只能是一个值域

微观主体: (X±ε ); (Y±ε )

宏观分析: 不变或Md1----Md2

货币需求的宏观分析

三、货币需求的分析角度

(一)货币需求宏微观分析

1.宏观分析,从一国的社会总体出发,强调货币作为交易工具的职能,分析市场供求、收入及财富指标变化,探讨一国需要多少货币才能满足经济发展需要

2.微观分析,从社会经济个体出发,分析各部门的持币动机和持币行为,研究一个单位在既定的收入水平、利率水平和其他经济条件下所持货币数量问题

(二)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分类

1.规模变量:收入、财富

2.机会成本变量:利率、物价变动率

3.其他变量:制度、技术、风尚等

(三)资产选择与货币需求

1.目的:保值、生利

2.选择资产类型:金融资产、现金、实物资产

3.条件:货币收入有剩余;有可选择的多样化资产

中国城市居民的资产选择

(四)微观分析与宏观分析相结合

1. 微观分析在于建立反映实际的模型,分析货币需求变化的原因

2. 宏观分析在于根据可解释货币需求变量来估算总量,作为政策依据

3. 微观分析是宏观分析的基础,宏观分析是决策的重要依据

本章思考题

1.费雪方程式与剑桥方程式的区别。

2.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的主要内容。

3.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的主要内容。

4.货币需求分析的宏观角度与微观角度

第13讲 货币供给

货币供给的口径划分

货币供给的调控机制

货币供给的两个理论问题

一、货币供给的口径划分

(一)货币供给与货币供给量

1.货币供给,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银行系统向经济中投入、创造、扩张(或收缩)货币的行为

2.货币供给量,通过货币供给形成一定的货币存量,主要由现金和银行存款构成

(二)货币供给层次划分的依据和意义

1.依据:流动性

2.意义:

(1)有利于宏观经济运行的监测与调控

(2)有利于货币政策的制定与执行

(四)IMF对货币层次的划分

IMF划分货币层次的口径有三个:通货、货币和准货币

1.通货。

2.“货币”等于存款货币银行以外的通货加私人部门的活期存款之和;

3.“准货币”相当于定期存款、储蓄存款与外币存款之和

(五)我国货币供给层次的划分

1.M0=流通中现金

2.M1=M0+活期存款(狭义货币)

3.M2=M1+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其他存款+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广义货币)

4.M2-M1=准货币

二、货币供给的调控机制

(一)货币供给的过程

1.货币供给形成的主体是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

2.中央银行发行现金,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

3.供给货币需要三个条件

(1)银行系统提供完全的信用货币流通

(2)货币是国家纸币

(3)实行比例存款准备金制度与非现金结算方式

4.货币形成主要的两个环节:由中央银行策源的货币供给;商业银行的存款创造

(二)货币供给的间接调控机制

1.公开市场业务与货币供给

中央银行通过购买或出售有价证券,或是增减流通中现金,或是增减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其结果都是基础货币的增加或减少

基础货币的变化直接影响货币供应量的变化

2.再贴现政策与货币供给

货币当局通过变动再贴现率,影响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再贴现票据的行为,从而调节基础货币量

贴现率↑→商业银行借款成本↑→贷款数量↓

3.调节法定准备率与货币供给

货币当局提高法定准备金比率,商业银行一部分超额准备金会转化为法定准备金,商业银行放款能力降低,货币乘数变小,货币供应减少

货币当局降低法定准备金比率,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增加,放款能力增强,货币乘数变大,货币供应增加

(三)居民、企业、存款货币银行和政府财政行为与货币供给

1.居民行为与货币供给:居民行为主要影响C/D

(1)财富效应:反向变化

(2)预期报酬率变动效应:反向变化

(3)金融危机:正向变化

(4)非法经济活动:正向变化

2.企业行为与货币供给:影响贷款

(1)经营的扩大与收缩,企业扩大投资规模如果主要依靠外源融资,表现为对贷款的需求,增加货币供应压力

(2)经营效益的高低,经营效益差,资金周转效率低,信贷资金占用时间长,增加了货币供应;反之,经营效益高,对货币供给压力小

3.存款货币银行行为与货币供给:变动超额准备金、向中央银行借款,对货币供给产生影响(R/D)

(1)成本收益动机,对准备金是否支付利息,以及利息的高低是决定存款银行保有超额准备金的主要因素

(2)风险规避动机,商业银行为防止存款流出不确定性所可能造成的损失而采取保有超额准备金

(3)决定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借款行为动机也是成本收益动机

4. 政府财政收支与货币供应:弥补财政赤字对基础货币产生影响,进而影响货币供给

(1)增税弥补赤字:提高税率,加强征管,增加税收。对货币总量没有影响,但可能降低企业投资积极性,减少对贷款的需求,可能成为控制货币供给增长的因素;政府增税同时扩大投资,则不会影响货币供给

(2)发行政府债券弥补赤字:财政部向公众或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发行国债,不产生增加货币供给的效应,但货币层次发生变化M1,M2之间变化

(3)增加基础货币弥补赤字:财政向央行透支,借款,直接发行债券

财政具有发钞权或向央行透支,通过发行货币弥补赤字,直接增加基础货币

中央银行购买国债。无论从一级市场还是从二级市场购买,都增加货币供给量。相当于准备金增加——基础货币增加——货币供给增加

央行在二级市场上购买—银行准备金增加—货币供给增加;央行直接购买国债—财政支出增加—企业、个人收入货币存入银行—增加了在央行的准备金—基础货币增加

国库直接向央行借款,与央行直接购买债券的效应相同

(四)货币乘数公式的再说明

1. B 取决于中央银行根据货币供给的意向而对公开市场业务、贴现率和法定准备率的运用。同时,存款货币银行向央行的借款行为也对B 起作用

2. C/D取决于居民、企业的持币行为

3. R/D是由法定准备率rd和超额准备率e两者构成,特别是其中的e,取决于存款货币银行的行为。企业行为既有力地作用于R/D,也间接影响B的形成。

三、货币供给的两个理论问题

(一)货币供给:内生变量还是外生变量

1.货币供给的内生变量观:内生变量也称为非政策变量,指在经济体系内部由纯粹经济因素决定的变量;货币供给的变动是经济体系中实际变量以及微观主体的经济行为等因素决定的,货币当局决定不了

2.货币供给的外生变量观:外生变量,也称为政策性变量,指在经济机制中受外部因素影响,而非经济体系内部因素所决定的变量;货币供给变量不是由经济因素,如收入、储蓄、投资、消费等因素决定,而是由货币当局的货币政策决定的

3. 西方经济学派的争论

(1)货币主义(弗里德曼):货币供给是外生变量

货币供给模型中的三个主要因素----基础货币B(或H),存款与准备比率D/R,存款与通货比率D/C

货币当局可以直接控制B

B的变动会影响D/R和D/C,从而决定货币供给量

(2)后凯恩斯学派(J?托宾): 货币供给不应简单看作外生变量

基础货币、存款与准备比率D/R,存款与通货比率D/C三变量之间交叉影响 D/R 和D/C常常随经济环境的变化而变动,不应看作固定参数

商业银行盈利率、风险偏好程度以及与此相关的利率结构,是其超额准备金比率变动的决定因素

在经济波动时期,存款与准备金比率与基础货币之间往往具有反向变动关系

4. 中国学者的争论

(1)外生论观点

货币本源来自中央银行资产负债业务,控制央行新增贷款就可以控制货币供应 中央银行只要严格控制信贷计划,就可以稳定通货、稳定物价

(2)内生论观点

倒逼机制:货币供给被动适应货币需求:

国有企业从国有银行取得贷款,维持生产经营

地方政府的压力,国有银行发放贷款自主性低

职工利益也在货币供给倒逼机制中发挥作用,工资、福利刚性,驱使企业依赖银行资金

(二)“超额”货币与“失踪”货币

1.货币供给多于根据货币需求函数所计算出来的量,意味着有了超额货币;如果货币供给少于这个量,则意味着相应的货币“失踪”

2. 破解货币超额模型

(1) 假定一个人有稳定的工资收入。每月月初获得货币收入 Y,到月底花完,并且支出是均匀的;没有支出的部分全部以货币形式持有,以M表示。则他持有货币余额变化如图:

(2) 如果全部收入花光,而是要把一个稳定的比例s 储蓄起来,则有下图:

(3) 设收入增长,且存在货币储蓄, 可以推出这样的结论:

货币量增长率高于收入增长率。收入是名义的货币量,从而有货币量增长率高于实际收入增长率与通货膨胀率之和

随着时间推移,货币量增速逐渐下降,下降速度逐渐减慢,增速的极限值为收入增长率

(4) 就这个模型来归纳,货币量的增长速度超过实际收入增长速度与通货膨

胀率之和这种现象的存在,也即超额货币存在,在一定阶段,是必然现象;但过程本身也同时包含着超额货币将会消失的必然性

本章思考题

1.货币层次划分的依据和意义。

2.我国货币层次的划分。

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划分货币层次的口径。

4.公开市场业务的作用过程及效果。

5.再贴现政策的内容及作用机制。

第十七章 开放经济的均衡

第一节 国际收支

1. 国际收支和国际收支平衡表

国际收支概念。指一定时期内与国外全部经济交易的系统记录。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编制应遵循复式记账、权责发生制、市场价格和同一记账货币等原则。

2. 国际收支项目

包括四大项目: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储备资产变动以及净误差与遗漏。

3. 我国的国际收支状况

改革以来表现出如下特点:规模扩张快;经常项目比重下降,资本项目比重上升;经常项目的结构和内容有明显变化;资本项目日益重要;外汇储备规模逐年扩大。

第二节 国际收支的调节

1. 国际收支失衡

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自主性交易出现收支差额,就意味着国际收支失衡。常见的国际收支差额包括贸易差额、经常项目差额和国际收支总差额。

2. 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

在进口需求极其旺盛的特定经济发展阶段,或是受到经济结构的制约,或是由于物价和币值变化、汇率变化、利率变化、经济周期等的影响,都可能导致国际收支失衡。

3. 争取国际收支的平衡

国际收支失衡会影响一国对外交往能力和货币信誉,不利于国内经济发展。争取国际收支平衡时,既要考虑年度收支平衡,又要放眼长远的战略性安排。

4. 国际收支调节的方式

应根据国际收支失衡的具体情况选择调节方式。具体调节手段:财政政策、汇率政策、利率政策、国际信贷、外汇管理和谋求国际经济合作等。

第三节 国际储备

1. 国际储备的作用

主要作用是应付国际收支失衡,维持汇率稳定。

2. 主要的国际储备资产

主要构成:黄金储备、在IMF的储备头寸、特别提款权、外汇储备及其他债权。

3. 国际储备货币多元化趋势

国际储备货币的竞争日益表现出美元与欧元竞争为主、多种国际货币并存的特点。

4. 外汇储备规模与管理

(1)外汇储备并非越多越好。

(2)保证适度外汇储备水平应考虑的因素。

(3)外汇储备的管理首先要考虑资金安全性,其次要保持流动性;在上述前提下也应注意收益性的需要。

第四节 国际资本流动

1. 国际资本流动的原因

根本原因是各国资本收益率高低有别;有时也会与相关国家的宏观经济和金融状况、市场成熟程度以及法律制度环境等有关。

2. 国际资本流动的发展历程

了解现代国际资本流动迄今大致经历的四个阶段。

3. 国际资本流动的经济影响

多重影响,有利有弊。

4. 我国的利用外资

利用外资的意义。利用外资的具体形式及其涵义。

5. 外资、外债的规模管理

外债概念。确定外债规模要考虑两个基本因素:国内资金的需要、偿还外债的能力及二者的衡量标准。其他因素。进行规模管理的同时,也须做好外债的风险管理和期限管理。

6. 我国的境外投资

意义重大。目前在整体上仍处于较低水平。

7. 资本外逃

以规避资本流动管理为目的的资本外逃形式多样,操作复杂而隐蔽。

第五节 对外收支与货币均衡

1. 贸易收支中人民币资金与外汇资金的转化

在进出口这个完整过程中,外汇资金与人民币资金不断转换,人民币资金有两次垫支、两次回流,有可能发生出口盈亏或进口盈亏。

2. 资本收支与人民币资金

主要表现为利用外资中的配套人民币资金与还本付息问题。

3. 开放经济下的货币供给

外汇收支对国内货币供给和货币流通的影响,取决于各国所实行的汇率制度:

(1)固定汇率制度下,商业银行买入或卖出外汇形成本币的扩张或收缩;中央银行为维系固定汇率而干预外汇市场时则直接影响基础货币投放。

(2)浮动汇率制度下,外汇收支逆差或顺差可能只是一种短暂现象,不致引起货币供给量的长期扩张或收缩。当政府为了实现某种政策目标而在公开市场上买卖外汇时,自然会引起货币供应量的扩张或收缩。

4. 开放经济下我国的货币供给模型

NFA+NDC = Ms (17?4)

在开放经济下,我国货币供应量由银行体系产生的国内净资产和中央银行持有的国外净资产(主要是外汇储备)两部分构成。

5. 中央银行的外汇操作

了解央行外汇操作机理。央行的外汇操作通常以外汇储备为支撑,但也要借助“宣告效应”的配合。

6. 冲销性操作和非冲销性操作

牵涉到国内的货币供给,央行的外汇操作方式有两种:冲销性的和非冲销性的。选择哪种则视需否变动货币供给量。

第六节 对外收支与市场总供求

1. 外汇收支与市场总供求

(1)商品进出口、资本流出入和非贸易收支等都构成影响总供求的新因素。

(2)外汇收支的调节作用:调节社会总产品和国民收入的产出总额及其在分配、使用方面的矛盾;促进技术开发和产业结构调整;转化资源;提高国民收入,增辟财源。

2. 汇率对总供求的影响

以汇率折算的外汇价值与出口商品原来的本币价值的比较结果对社会总供求的影响。

3. 国内经济是基础

(1)发展进出口或利用外资必须依靠出口能力的不断增长。

(2)外汇收支受国内资金循环状况,特别是财政收支和银行信贷收支平衡状况的制约。

第十八章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第一节 通货膨胀及其度量

1. 对通货膨胀概念诠释的演变

在我国的理解。西方对通货膨胀的一般界说。

2. 通货膨胀的分类

可以不同的标准,比如按市场机制的作用、按成因等对通货膨胀进行分类。集中计划体制下的隐蔽性通货膨胀。

3.通货膨胀的度量

都是用物价指数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批发物价指数、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冲减指数、核心价格指数等。这些指数各有其特点。

第二节 通货膨胀的成因

1. 需求拉上说

通俗的说法:过多的货币追求过少的商品。

2. 成本推动说

侧重从供给或成本方面分析通货膨胀形成机理。又分为工资推进与利润推进两种类型。

3. 供求混合推动说

上两类的综合,即所谓“拉中有推、推中有拉”。

也还有诸如输入型、结构性等通货膨胀成因理论。

4. 中国改革以来对通货膨胀成因的若干观点

这里的一个共同点是紧密结合中国的实际提出的需求拉上说、成本推动说、结构说、体制说、磨擦说以及混合类型说等。

第三节 通货膨胀的社会经济效应

强制储蓄效应、收入分配效应、资产结构调整效应。恶性通货膨胀与经济社会危机。

第四节 通货膨胀与经济成长

1. 关于产出效应的争论

通货膨胀与经济成长的关系大体有三种观点:促进论、促退论和中性论。

2. 就业与通货膨胀的替代理论与滞胀

菲利普斯曲线。变化后的菲利普斯曲线。政策含义。滞胀对替代理论提出的挑战。

3. 有没有不存在通货膨胀的经济成长

不可机械理解零通货膨胀经济成长的概念。

第五节 通货膨胀对策

1. 宏观紧缩——传统的政策调节手段

宏观紧缩政策的基本内容由紧缩性货币政策和紧缩性财政政策构成。

不少国家还将紧缩性的收入政策作为治理通货膨胀的重要手段之一。

2. 医治通货膨胀的其他政策

价格政策、增加有效供给政策等。

3. 指数化和围绕指数化问题的讨论

指数化方案的含义、范围和功效。否定指数化方案的意见及其理由。在美国的讨论。

4. 反通货膨胀是否是一个永恒的施政目标

通货膨胀过程并非必然是持续不断的,从而政策方针也不应总是反通货膨胀。

第六节 通货紧缩

1. 对通货紧缩的种种解释

经济学家对通货紧缩的认定标准存在分歧。循着界定通货膨胀的思路定义通货紧缩。

2. 通货紧缩的社会经济效应

通货紧缩对投资、消费、收入再分配、工资、经济成长等的影响。

3. 我国的通货紧缩和紧缩条件下的经济成长

通货膨胀是不稳定,通货紧缩也是不稳定。

第十九章 货币政策

第一节 货币政策及其目标

1. 货币政策的概念

货币政策的范围,有广义、狭义之别。货币政策与金融政策。

2. 货币政策的目标:单目标与多目标

就各国中央银行在不同时期的目标选择来说,有的是明确突出一个目标,有的则明确是追求几个目标。

3. 我国关于货币政策目标选择的观点

也有单一、双重、多重目标选择之争。

4. 对“稳定”的诠释

稳定的目标不可能是绝对惟一、全然排他的。要给稳定确定一个回旋的空间。对目标不应作过分机械的论证。稳定国内物价与稳定汇率的关系:货币的对内价值和对外价值。

5. 通货膨胀目标制

是单一、长期货币政策目标,但并不排除中央银行在特定情况下以充分就业和经济增长等短期目标为重心。掌握其含义及特点。

6. 货币政策与资本市场

应否将资本市场运行及资产价格纳入货币政策目标之中,不仅是个极有争议也是个极有难度的问题。

7. 相机抉择与规则

相机抉择、规则的含义、特点及发展。

8. 货币政策与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赋予中央银行在货币政策领域以独立决策的权限是必要的。如何赋予这样的权限,国情不同,不可能有统一的模式;国情不同,独立性的强弱水平也不会是同

一的。

第二节 货币政策工具

1. 一般性政策工具的再透视

包括法定准备率、再贴现率和公开市场业务。在作用机制和政策效果上各有特点。

2. 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

有选择地对某些特殊领域的信用进行调节和影响,包括消费者信用控制、证券市场的信用控制、不动产信用控制、优惠利率、预缴进口保证金等。

3. 直接信用控制

具体的手段包括利率最高限制、信用配额、流动性比率和直接干预等。

4. 间接信用控制

道义劝告、窗口指导的含义及特点。

5. 我国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和选择问题

主要有:存款准备金制度、信用贷款、再贴现、公开市场操作和利率政策等。有时也采取优惠利率政策、专项贷款、利息补贴和特种存款等行政色彩较浓的办法。

第三节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和中介指标

1.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概念。

(1)早期凯恩斯学派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

M→r→I→E→Y

特点是对利息这一环节的特别重视。

(2)托宾的q理论

M→r→PE→q→I→Y

特点是把资本市场、资本市场上的资产价格,特别是股票价格纳入传导机制,认为货币理论应看作是微观经济行为主体进行资产结构管理的理论。

(3)早期货币学派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

M→E→I→Y

认为利率在货币传导机制中不起重要作用,更强调货币供应量的直接效果。

(4)信贷传导机制理论

强调信贷传导有其独立性,不能由类如利率传导、货币数量传导的分析所代替。 其一,是对银行传导机制的研究

公开市场的紧缩操作→R→D→L→I→Y

其二是对资产负债表渠道(Balance sheet channel)的研究

M → r → PE → NCF→ H → L → I → Y

(5)财富传导机制

PE → W → C → Y

(6)开放经济下的货币传导机制

M→r→re→NX→Y

2. 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的选择

(1)中介指标应具有可控性、可测性、与政策目标的相关性、抗干扰性及与经济体制、金融体制较好的适应性。

(2)利率指标。属于长期中介指标。其优缺点。

(3)货币供应量。属于长期中介指标。其优缺点。

(4)汇率指标。一些经济、金融开放程度高的国家及地区以汇率作为中介指标。

(5)超额准备金和基础货币。属于典型的短期中介指标。其优缺点。

第四节 货币政策效应

1. 货币政策的时滞

概念。时滞由两部分组成:内部时滞和外部时滞。时滞是影响货币政策效应的重要因素。

2. 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

3. 微观主体预期的对消作用以及其他经济政治因素的影响

4. 透明度和取信于公众问题

可信度强才能成功地引导公众行为来配合政策调整;透明度高才有利于在决策者与广大公众之间建立起有效的沟通机制。

5. 货币政策效应的衡量

一是看效应发挥的快慢(如前述时滞分析),二是看发挥效力的大小;判断效力的大小须结合相关目标或因素全面分析。

6. 西方对货币政策总体效应理论评价的演变

了解演变脉络。

7. 对治理通货膨胀与治理通货紧缩所起的作用迥然有别

利用货币政策治理通货膨胀,成效显著。而治理通货紧缩效果则不很明显;原因可从经济基本面与微观主体意愿及行为的制约两方面分析。

8. 必须有其他金融政策的配合

如信贷政策、汇率政策、资本管制政策以及金融监管等的配合。

第五节 中国货币政策的实践

(略)

第六节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配合

1. 配合的基础

均是需求管理的政策,均是对货币供给进行调节。

2. 配合模式

对不同的宏观失衡的调节,依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的各自特点,实行“双松”、“双紧” 或“松紧搭配”的配合模式。

3. 改革开放以来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对比格局的变化

了解这一对比格局的变化。

第七节 汇率政策

1.人民币是应贬值还是升值

制定汇率政策时,必须依据本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经济实力而定,要有对诸如外贸进出口、国内金融市场、就业压力等等方面的战略思考。

2. 米德冲突与“政策搭配理论”

(1)米德冲突。固定汇率制度(汇率政策无效)下,若国际收支逆差与国内经济萧条并存,则财政货币政策若要同时实现内外均衡,必然在政策取向上左右为难。

(2)政策搭配。蒙代尔认为在坚持“财政政策追求内部均衡目标、货币政策追求外部均衡目标”的原则下,仍可以实现全面均衡。

3. 克鲁格曼三角形

在货币政策独立性、汇率稳定、资本自由流动中,只能三者取其二。

4. 我国的内外均衡冲突与政策选择问题

内外均衡冲突的现实存在。资本项目可兑换压力不断加大的原因。政策选择。

第八节 开放条件下货币政策的国际传导和政策协调

(略)

第二十一章 金融监管

第一节 金融监管的界说和理论

1. 金融监管及其范围

金融监管概念。监管涉及金融的各个领域。

2. 金融监管的基本原则

依法管理原则;合理、适度竞争原则;自我约束和外部强制相结合的原则;安全稳定与经济效率相结合的原则。也应注意监管的内容、方式、手段等要适时调整。

3. 金融监管的理论依据

主要有:社会利益论、金融风险论、投资者利益保护论以及管制供求论与公共选择论。它们的论证各有自己的侧重点,但相互之间也有一定的交叉。

4. 金融监管成本

表现为:执法成本、守法成本、道德风险三方面。

5. 金融监管失灵问题

在于:监管者的经济人特性、监管行为的非理想化、监管制度的制定和实施者没有改进监管效率的压力和动机。

第二节 金融监管体制

1. 金融监管体制及其类型

概念。金融监管体制大致可划分为单一监管体制和多头监管体制。

2. 美国和日本的金融监管体制

一般了解。

3. 对中央银行监管地位的不同观点

中央银行能否兼任实施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两项职责是个颇具争议的问题。

4. 金融业自律

自律的含义。金融行业公会的主要功能有四个:协调功能;服务功能;沟通功能;监督功能。

5. 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

6. 中国的金融监管体制

属于集权多头式。了解中国银监会、中国证监会、中国保监会的职责。

第三节 银行监管的国际合作

1. 《巴塞尔协议》

了解该协议的目的及主要内容。

2. 《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

了解出台背景及其主要内容。

3. 《新巴塞尔资本协议》

了解该协议出台的背景。该协议的三大支柱:最低资本要求、监管当局的监管和市场纪律。

更多相关推荐:
读书笔记范例

读书笔记姓名洪心洁学号班级24069335106级会计学1班前言我通过查阅图书馆书籍搜索图书馆数据库资料查阅有关期刊和查找网页上相关的资料四种方式为我的论文治理型内部审计起免疫系统的预防作用寻找相关的信息资料并...

小学生读书笔记范文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使我爱不释手保尔柯察金那顽强的品格多么令人钦佩如果你读了这本书就会明白具有钢铁品质的人是大写的人保尔一生十分坎坷在双目失明的情况下他还坚持写书对自己毫不顾惜书中写道他呕心沥...

读书笔记范文

读书笔记范文读书笔记gt范文一闲暇时我拜读了前苏联着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受益匪浅其中教给儿童利用自由支配的时间一建议给我印象深刻卢梭的寓教于乐总让我困惑我常常思考究竟怎样才能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到...

读书笔记范文

德不厚福不居读书笔记范文读书笔记范文精选1读书笔记的概念人们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把自己阅读书籍的心得体会和精彩内容整理记录下来的文字材料2读书笔记的作用1作读书笔记可帮助记忆弥补脑力不足有效提高读书效率2做读书...

大学读书笔记格式

读书报告格式及范文一读书报告有沒有一定的格式对初写读书报告的同学來说学校会有一般的格式要求让其有所遵循一般地只要有书名有作者其他可集中读后感來写最浪费笔墨的是內容概要惟一的作用是让別人知道你看过这本书二写读书报...

小学生读书笔记范文

爱文库核心用户上传小学生读书笔记范文读童年有感读了童年这本书使我受益匪浅和高尔基比童年我们今天是多么幸福埃高尔基出生在一个木工家庭5岁时父亲病故了他的生活更加艰苦了他和妈妈就住在外祖父家里由于家境贫困他上学只好...

读书笔记的格式

读书笔记的格式读书笔记的种类很多一般说来可分为四大类一是摘录式二是提纲式三是评论式四是心得式四大类又分若干种每一种在写法上有所不同一摘录式摘录式是阅读活动中收集资料日寸最常用的记录形式主要是为了以后开展科研活动...

读书笔记格式

读书笔记书名作者文章背景可有可无好句好段摘抄12语言赏析可有可无读书心得重点读书笔记是指人们在阅读书籍或文章时遇到值得记录的东西和自己的心得体会随时随地把它写下来的一种文体古人有条著名的读书治学经验叫做读书要做...

我要小学生读书笔记模板

书海徜徉学生姓名第周我读了这篇文章真美呀我收获了很多很多词语超市绝妙句子本人感悟书海拾贝学生姓名第周今天我读了这篇文章妙极啦我收获了很多很多好词佳句我的感悟

成教读书笔记范文

继续教育学院读书笔记学生学号学生姓名专业班级指导教师姓名读书笔记一我的设计题目及研究方向我所选论文的题目是单相有源功率因数校正技术的设计在开展毕业设计的第一阶段我阅读参考了功率因数校正原理与控制IC及其应用设计...

小学生读书笔记表

读书日期20xx年月日

读书笔记范文_好爸爸胜过好老师

读书笔记范文好爸爸胜过好老师关于阅读一个人不读书要受到命运的惩罚一个民族不读书要受到历史的惩罚读书不仅仅要成为一个人生活中一项重要的活动更要成为一个人的生活方式阅读对于孩子生活和学习的重要意义是路人皆知培养孩子...

读书笔记范本(2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