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学而篇一则读后感

时间:2024.4.30

《论语》学而篇一则读后感

我趁着周六周日的功夫读了一下《论语》的学而篇,这一篇令我感受最深的是书中的第十四则,原文是这样,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这句话的意思是:“君子吃饭不求饱足,居住不求安逸,做事敏捷,说话谨慎,向有道德的人看齐,及时改正错误,就可以说是好学的人了。” 通过读这一则我明白了即便我们很穷,也应该乐观一些,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谦虚,不能骄傲自大、自以为是,应该向有道德修养的人学习,学习他人的优点,改正自己的缺点,说话做事小心谨慎,敏捷利索。如果做到这些,就可以被称作好学了。


第二篇:论语读书笔记


论语读书笔记

道能使人以柔克刚,顺其自然;法能使人一断于法,爱憎分明;墨能使人使人如己,侠义为先。而儒则能使人晓仁义,知礼乐,强化自身的修养与道德品质。

这便是我对《论语》的理解。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礼乐在儒家文化中固然重要,算是一个核心。而子所阐述的“仁”,则是这个核心的基础。

一个人没有仁爱之心,守礼有什么用?一个人没有仁爱之心,奏乐又有什么用? “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喜欢就是喜欢,讨厌就是讨厌。

这种直来直去的思想观念,在当今社会是那么的格格不入,守拙内敛,但是这种看似正确的处世之道,却带来了一个问题。喜欢了不值得喜欢的人,厌恶了不应该厌恶的人。

人们总是偏于情感冲动、易受情绪控制,缺乏理智之明和公道之心,遂偏听偏信,人云亦云,瞎赞瞎骂,苟誉苟毁。

“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道听途说,一人传百,不足以为信。有一则故事:与曾参同名同姓者杀了人,第一次有人曾母,曾母仍然平心静气织布;第二次有人告知,曾母仍不相信;当第三个人来告诉她曾参杀人时,曾母终于变了脸色,飞奔而出。虽然曾参品德良好,母子信赖,但是,谗言三及慈母惊,何况其他人?可见传言、流言、众人之言是多么靠不住。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论语-里仁》)。孔子之所以有这句话,我想大概是因为仁者有一颗理智而公义的心却又不同于常人的胸怀,所以能够较为客观公正地判别善恶,好善恶恶,主持公论吧。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句在论语中最通俗易懂的话语,却阐述了人生最大的哲理。能够做到别人不了解我、对我有所误解,我也不怨恨、不恼怒,一方面要从他人角度去考虑问题,学习换位思考,多体谅他人;另一方面,也是需要自信的建立,不自信才会那么在意自己在他人眼中的形象如何。君子之道,莫过于此。

道德的人不会孤独,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君子必定会有和他思想接近的人做伴。 德不孤,必有邻。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与其不能挣开命运的枷锁,摆脱命运之轮的掌控,那就爱上你所厌恶的事情吧。学习之道,最好如此。,关于学习的方法。第一、二、三、五则都谈到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强调温习的重要。春秋战国时,教的功课有礼、乐、射、御,所以不仅有温习,还有实习,要实际操作。“默而识之”,强调了“识”,即记住,只有记住才谈得上掌握巩固。“温故而知新”,温习的目的是为了有更坚实的基础来把握新的知识,为了掌握巩固已学过的知识,但不要忘记“知新”,只有有了新体会,新发现,才达到了“温故”更深的目的。文章提出了知识的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只有不断地继承、创新、再继承、再创新,才能使知识不断丰富和发展起来。“温故知新”闪烁着辩论思想的火花。孔子还特别强调“学”与“思”的结合,不可偏废一方,“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为学则殆”,“学”是“思”的基础,“思”要在“学”中进行,二者相辅相成。另外,孔子还非常重视精益求精,“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反对一知半解,浅尝辄止。

学而思,温故知新。

孔子在学习上,主张学习要博,要广,不能偏颇、单一。他提出要用四种东西作为自己的学习纲要,这就是“文,行,忠,信”。即文化知识,品德修养,忠诚笃厚,坚守信约。这四项内容对于自己和别人都具有重要意义。孔子在重视博学的同时,也强调学习要抓根本的东西,孔子曰:“赐也,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对曰:“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这里孔子在回答子贡的问题时,说明自己的“多学”是相对的,在多学的基础上,我是用一个道理来贯穿自己的学说的,这个道理就是学习的根本,学习重在抓住根本。这里孔子间接地说明了博与精的关系,值得借鉴。

孔子是大学问家,一生勤奋治学。他总结出丰富的治学经验,传延百世。

他所倡导的,不仅仅是那些局限的知识,更多的则是一种忠义礼智信的人格思想还有伴随人一生的学习思维能力。

他是一个诚实的人,他认为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他是一个正直的人,他认为人是不能欺骗他人的。他曾经说,人的生存是因为正直,不正直而能生存是因为侥幸。他以巧言令色的人为耻,他认为用官应该用正直的人,孔子说不义而富且贵,如浮云。

孔子说话很谨慎,从不妄言,他说君子说话要谨慎小心,君子不知道的就不发表意见。 孔子是个谦虚的人,他说他不是生来就知道一切的,是通过刻苦的学习得来的。他说他没什麽了不起,只是学习上一直在进步,教诲人不厌倦。

孔子爱憎分明,他憎恨不正直,不忠厚,不守信的人。

孔子,一个生在三桓时期的君子。

与其说,论语对我的感悟是对某一句名言警句的思考,还不如说这是我对孔子,这个伟人的理解。

更多相关推荐:
论语学而篇读后感

论语学而篇读后感论语是一部语录体著作内容以伦理教育为主细细读来慢慢品位仍觉对于在教育岗位上的自己有许多益处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一段集中反映了孔子教育思想的体系和重点即德育和智...

《论语》今读——学而篇第一

论语今读学而篇第一作者天机无极老祖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杨伯峻先生的译文为杨伯峻的论语译注中华书局学习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它不也很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来不也快乐...

论语前四篇读后感

论语中的学而篇是论语开篇之作其所反映的思想是论语核心思想仁之前提也是学习之真谛学习并非只是单纯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而是学习知识造福于人其最关键的是要懂得做人的道理拥有做人最基本的美德所以学习首先要懂得伦理道德我们...

论语“学而篇第一”解读

论语学而篇第一解读本篇引语学而是论语第一篇的篇名论语中各篇一般都是以第一章的前二三个字作为该篇的篇名学而一篇包括16章内容涉及诸多方面其中重点是吾日三省吾身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礼之用和为贵以及仁孝信等道德范畴原文...

读《论语.学而篇.有子曰》

读论语学而篇有子曰一原文有子曰礼子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大小甴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二原文大意之我见有子说礼仪之功用以和为贵重前王治国道此法最可用解决大小事如火化冰凌有所行不通必悖礼功用不用礼约...

读《论语.学而篇》之8

读论语学而篇之820xx年08月16日1原文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而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2原文大意之我见夫子说君子不稳重那就无尊严不稳所学知脑中印象浅君子讲忠信忠诚守诺言君子所交友总比己卓然有过大胆改...

安德义论语解读——学而篇第一(主要内容是谈学习,侧重谈的是学习的对象)

安德义论语解读学而篇第一题解论语的篇名取首句中不易重复的头两字或三字作为篇名与内容一般不相关联本篇取学而时习之句中的学而两字作为篇名以下各篇均同学而篇主要内容是谈学习侧重谈的是学习的对象或者说谈的是学习的具体内...

《论语》学而篇第一之翻译及自我赏析

原文1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另译自己...

论语学而篇第一简介

论语学而篇第一简介论语的篇名均取每篇首句中不宜重复的头两字或三字作为篇名与内容一般不相关联本篇取学而时习之句中的学而两字作为篇名学而篇主要内容是谈学习侧重谈的是学习的对象或者说是谈的学习的具体内容如孝悌忠信仁爱...

《论语》全译——学而篇第一

论语全译学而篇第一本篇引语学而是论语第一篇的篇名论语中各篇一般都是以第一章的前二三个字作为该篇的篇名学而一篇包括16章内容涉及诸多方面其中重点是吾日三省吾身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礼之用和为贵以及仁孝信等道德范畴原文...

论语(学而篇第一——公冶长篇第五)

论语学而篇第一公冶长篇第五注常见的名句要知道学而篇第一1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12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

第一篇:学而篇(徐醒民论语讲要讲稿整理)

论语第一篇学而篇第1讲各位研究儒学的学友我们现在开始研读论语论语这部书是孔夫子与他的弟子讲学的一种言语然后把孔子的言语纪录下来成为这一部书我们研究儒学孔夫子就是我们的老师我们中国几千年来凡是求学的人都尊重孔夫子...

论语学而篇读后感(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