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读书报告

时间:2024.4.30

1.关于孔子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汉族。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曲阜市东南的鲁源村)。逝世后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孔子是春秋末期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他还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从四十岁开始办学,直至七十三岁去世,一生中扮演的主要角色就是教师,一位闻名中外,享誉世界的教师.学生遍布全国,这使得他当时很有名.在<<论语>>中,我们可以看到,他随时随地教育学生,就是路边歇息时也指导学生礼仪.教师是他一生主要事业,这为后来<<论语>>的诞生奠定基础.

孔子还是思想家.他那流淌了两千五百年的智慧奠定了我们的道德基础,到今天仍然闪耀着光辉,不但影响着我们,还影响着世界.1982年,诺贝尔奖得主们在巴黎的例行聚餐中,谈到21世纪人类需要什么思想时,几经斟酌之后的答案不是别的,正是孔子思想.今天,我们的道德落差比任何时代都要大,正需要孔子的这种思想来拯救我们.

2关于论语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比较真实地记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反映了孔子的思想。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主张及教育原则等.

3读书心得

<<论语>>--孝

论语中有这样一段对话.有一天,颜回,子路跟老师在一起聊天.老师说:"你们每个人都说说你们的志向吧."

颜回说:"我的愿望呢,就是一个人经常不夸耀自己,也不经常宣扬自己的功劳,能够做到很谦逊就可以了."

子路说:"我的愿望呢,衣服,车马这些好东西,与朋友一起享用,用坏了也没有什么抱怨.这就是我的愿望."

但是这个时候老师还没有说话,学生们就感到奇怪,于是子路就问老师说:"希望听老师您的志向."

孔子呢,就淡淡地说出自己对人格理想的描述,很简单,就三句话:"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孔子的理想就是希望老人得到安顿,让朋友对自己信任,让年轻人对自己怀念.

这段对话里面就透露出了孔子关于孝道德重视,百善孝为先,父母辛辛苦苦把我们养大,为我们操劳一生,当子女生病时甚至愿以身代.比如当代社会的割肝救子,割肾救子等等.这些都凸显了父母的伟大.孔子也感受到父母的伟大,就对学生提出了"孝"的要求.但是孝是不是就是好好做事,养着父母,有好吃好喝的让父母先吃,有什么劳顿自己先担当,这就是孔子所提倡的孝道吗?答案,不是.孔子所提出的是"孝敬","孝"和"敬"的结合,孝为行,敬为心,我们有多少人能把对父母的敬放在心里.孔子的思想不得不让人敬佩.那么如何孝顺呢?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为政>>)

"唯"就是"仅仅",就是说让父母仅仅担心子女的疾病就行了.因为只有疾病是自己无法自己做主的.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我们还要爱惜自己的身体,保持健康.让父母少担心我们的健康,这是孝的第一步.然后要服侍照顾好父母,这是必不可少的,然后就是还有前面所说的要把对父母的敬深深根植在心里.

<<论语>>--诚信

古人半部<<论语>>治天下,今人半篇论语护一生.论语中对人的道德素质提出了很多要求,诚信是里面重复很多次的,由此可以看出孔子对它的重视程度.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论语.为政>>)

一个人如果不讲信用,真不知道他怎么处世,着就像牛车没輗 ,马车没有 軏一样,那车怎么能走呢?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可见诚信在一个人的生活中所占的分量,诚乃立身之本,经商做学问等等都离不开诚信.但是在商品经济的现代社会,有很多诚信严重缺失的人都活的逍遥自在,难道诚信在现在社会真的不需要了吗? 不可否认,诚信缺失的确会让你一时走的很快,但是你绝对不会走的太远.缺失了诚信的人,就像一艘有洞的船,就是你再努力,船再大,你早晚也要沉入人生的大海.最好的反面教材莫过于"三鹿奶粉".

修身不可缺失诚信,治国更需要.孔子说过:"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治国第一就是"敬事而信".治理者一定要严肃认真的对待政务信实无欺,这是最基本的.子夏也说过:"君子信而后劳其民,未信则以为厉己也;信而后谏,未信则以为谤己也."翻译过来就是,子夏说:“君子要先取得老百姓的信任,而后再去任用他们;没有取得信任就去任用他们,老百姓就会认为是虐待他们。(君子要先)取得君主的信任再去进谏;没有取得信任就去进谏,君主就认为是诽谤自己。”

作为君王,一个国家的代表,君王无诚信之道,那么这个国家早晚会衰败,君王作为一个国家的表率,更要为全国人民树立榜样.孔子提出的治国之道,其基本出发点就是诚信,主持国家政务的人要讲信誉,真要讲信誉,不仅仅对国家好,对发布政令的人也有好处.

一个人要想在人生路上走好,走的远,不能靠一些投机取巧的假把试,要做到诚信待人,当面临抉择时,不要让自己的道德沦丧,要做到无愧于心,有道德,讲诚信的人,不会因为外物的丢失或得不到而感到沮丧.只要我们每个人都从内心的真诚出发,以诚待人,定能建立起来和谐社会.

<<论语>>--仁爱

"仁"可以说是儒家的核心思想了,不足一万六千字的论语,提到"仁"字的有一百九处.可见"仁"在论语中的重要地位.但是"仁"是什么?论语中并没有给予特定的回答.但是从孔子和学生们话语中可以看出"仁"是充满各个方面的.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 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 不亦重乎 死而后已 不亦远乎?”这时"仁"是一种责任,一种担当.将实现仁爱于天下作为自己的使命担在肩头,并且要一直到生命的终结,这还不够沉重吗?这的确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宏伟志向,他们愿意为祖国奉献一切,包括生命.这时他们的共性,虽然好多人说他们是书呆子,但是他们胸中那一腔热血能有多少人看得到,他们从小接受儒家文化的熏陶,自然少不了<<论语>>.他们将论语的思想融入到自己的身躯中,来践行它们,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确是一群让我们尊敬的群体.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人,有杀身以成仁."仁爱是他们的使命,在必要关头,他们可以杀身成仁.仁爱这种博爱的使命是高于一切的.

于丹说过关于仁的一段话,她说:"我想,仁爱首先应该是一种人格情怀,它应该表现为一种高风亮节,一种胸怀大志的气度.这里所说的仁爱,不是妇人之仁,不是那些小恩小爱,而是一种深刻博雅,有使命,有担当的情怀.

可见仁爱不仅仅是一种使命,也是一种人格情怀.这种情怀与使命是高于一切的.从古至今,多少人以仁爱为使命,为担当.用自己的一生去践行,努力实现.过了两千五百年的仁爱思想在今天也是不可或缺的.多少人现在已经严重缺失了这种思想?多少人还保留了?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仁其实离我们不远,只要你想要它就来了.如果每个人都充满了仁爱,这个社会还会有什么可担心的呢?

结语

世界发展到今天,道德观从来没有如此沦丧过. 在道德观念走下坡路的今天,需要一本书来指引我们走向正确的方向,<<论语>>影响的不仅仅是中国,而是一个世界,它那闪耀了几千年的光辉现在还在照耀着我们,照亮我们前方的路,指引着我们.


第二篇:《论语》读书报告


《论语》是记载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共四十卷,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写,是我国古代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首创语录体。

孔子,名丘,字仲尼,祖先是宋国人,曾祖父孔防叔避难鲁国,于是定居鲁国,祖父孔伯阳,父亲孔叔梁做过陬邑宰,母亲颜征在。孔子于春秋末鲁襄公22年(前551年)11月庚子出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长大迁居曲阜。3岁父亡,葬于防山,母死后与父合葬。19岁时与宋国并官氏女儿结婚,20岁生子鲤字伯鱼。

孔子56岁开始出游,历时13年,到过卫、曹、宋、郑、陈、晋、蔡、叶、楚等十几个国家,回国时已68岁。

孔子一生最大的功绩在于讲学著书。20多岁时就招收了一些弟子,40多岁时弟子更多,来自不同的国家,周游各国也有弟子同行,随时学习礼仪。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孔子世家》和文翁《孔庙图》作72人,《仲尼弟子列传》和《孔子家语》作77人)。孔门四科: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而颜渊是孔子的第一个大弟子,不幸早死。孔子注重实际,以礼、乐、射、御、书、数教育学生。孔子晚年着手刊定《诗》、《书》、《礼》、《乐》,修《春秋》,对典籍的整理起了重要作用。

下面来谈一下《论语》书名的含义:《论语》是孔子及其部分弟子言论的汇编。班固在《汉书•艺文志》概括说:“《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这里的“论”是“论篹”之意,“语”是“语言”之意,“论语”即指把“接闻于夫子之语”“论篹”成书。 《论语》的基本思想也就是孔子的基本思想。孔子的政治思想是保守的,哲学思想是唯心的。但是,社会的发展,各种现实的原因,对他也不无影响。《论语》也记下了他思想中一些有积极意义的东西,例如薄赋敛、举贤才、节用、爱人、使民以时、有教无类、不信鬼神等。尤其是他的教育经验、学习经验、写作经验、生活经验和诗论,更值得我们重视。《论语》中许多十分精辟的格言,正是这些可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孔夫子的态度非常平和,而他的内心却十分庄严。因为其中有一种强大的力量,那是信念的力量。孔夫子是一个特别讲究信念的人。

他的学生子贡问,一个国家要想安定,政治平稳,需要哪几条呢?

孔子的回答说只有三条:足兵,足食,民信之矣。

第一,国家机器要强大,必须得有足够的兵力做保障。

第二,要有足够的粮食,老百姓能够丰衣足食。

第三,老百姓要对国家有信仰。

这个学生说三条太多了。如果必须去掉一条,您说先去什么?

孔夫子说:“去兵。”咱就不要这种武力保障了。

子贡又问,如果还要去掉一个,您说要去掉哪个?

孔夫子非常认真地告诉他:“去食。”我们宁肯不吃饭了。

接着他说:“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没有粮食无非就是一死,从古而今谁不死啊?所以死亡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国民对这个国家失去信仰以后的崩溃和涣散。

而真正从内心感到安定和对于政权的认可,则来自于信仰。这就是孔夫子的一种政治理念,他认为信仰的力量足以把一个国家凝聚起来。

这个故事在《论语》里叫做“子贡问政”。

孔子的影响至今延续,人们对他的敬意不减,山东曲阜的孔庙一年四季都人来人往,不断的有敬仰孔子的学子来祭奠膜拜他。孔子学堂的足迹更是遍布世界。

《论语》在中国已成为中国文化不可缺失的一部分,它已深深的影响了我们的一言一行,在中国文化的逐步推广下,儒家思想以慢慢的走向了世界,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所了解,它已不仅仅是中国的瑰宝,甚是世界上的无价之宝,他是指引着我们在人生道路上应所坚守的原则,即使现如今的社会已改变了,里面的一些话也与如今人们所认同的一致的想法不径相同,但它永不愧为一部不可被遗忘的哲学巨著。空暇时间读一读它,总会有不一样的感受。

更多相关推荐:
《论语》读书报告

论语读书报告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后期鲁国人为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儒学是中国文化的精髓部分而论语也可算作是儒学的精髓部分了论语是中国古代儒家的一部重要经典是...

论语读书报告 (2)

我读论语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国古代文化对中华民族的同一种独特文化心理定势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没有中国古代文化就没有中华民族没有强大的文化支撑中国不可能延续五千年而作为一本中国传世经典丛书论语内容涵盖了...

《论语》读书报告

论语译注读书报告学号姓名论语是儒家最重要的著作之一初中高中都有相关的课程学习但终究只停留在浅尝辄止拾人牙慧的阶段所获有限而零碎现拜读了杨伯峻先生的论语译注更深入地认识了这一经典有了一些不同以往的收获总体来说以前...

论语——读书报告

读书报告20xx825衡一书名论语二著者孔子三简介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

论语读书报告

论语读书报告一论语获得的评价1半部论语治天下北宋政治家赵普曾赞到2如果人类要再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19xx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发表宣言3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宋代人黎靖德说道4四...

论语读书报告

南京农业大学走近论语聆听流淌两千五百年的智慧20xx年5月2日走近论语聆听流淌两千五百年的智慧命基10210110226薛忠慧摘要孔子思想中意蕴精深的哲学观散见于论语及中庸等著作的许多言论和主张中尽管尚未形成一...

论语读书报告

读论语有感我国的儒家文化是非常灿烂辉煌的它所主张的一些学习方法和做人的道理至今都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这一点在论语中犹有体现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写成于战国初期它以语录体和对话...

《论语》读书报告

论语的读书报告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中国古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儒学在先秦即为显学自汉武帝接受董仲舒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即进汉书董仲舒传...

英语阅读报告

英语原著阅读报告III实习任务书开课学院章外国语学院20xx年8月24日说明本表每个学生一份实习前一周发至学生实习质量评价表实习项目英语原著阅读报告III指导教师潘桂荣

英语读书报告

ABookReportonAthousandsplendidsunsAThousandSplendidSunsisa20xxnovelbyAfghanAmericanauthorKhaledHosseiniItishissecon...

英语读书报告

BookreviewoftheshadowthiefINTRODUCTIONThesedaysIreadabooknamedtheshadowthiefwhichimpressedmealotThisnovel...

英语小说读书报告

BooksandNovelsBooksandNovels

论语读书报告(3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