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读书报告 (2)

时间:2024.4.13

我读《论语》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国古代文化,对中华民族的同一种独特文化心理定势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没有中国古代文化,就没有中华民族;没有强大的文化支撑,中国不可能延续五千年。而作为一本中国传世经典丛书,《论语》内容涵盖了政治、军事、文化、宗教、艺术、医药、民俗等各个领域,多方位、多角度地介绍了源远流长、内容宏富的中国古典文化宝库中之精华。

面对春秋战国那样的乱世,知识分子大都心存不满,于是纷纷思考救国救民、解决社会矛盾的方针路线。各自的想法大不相同,于是形成不同的学说流派。在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之外,先后出现了道家、墨家、法家等不同流派。这些流派之间,相互批评,展开了激动人心的学术争鸣。于是有所谓“百家争鸣”的局面出现。春秋战国之交的“百家争鸣”,是一个思想大爆炸的时代,是中国思想史上第一个黄金时期。中国传统中很多光辉的思想主张,都产生于那个时代。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即是“百家争鸣”中最重要的一个学术流派。经过历史的淘汰和选择,儒家思想在汉武帝之后成为中国统治阶级意识形态的核心。以上是《论语》出现的历史背景。

下面来谈一下《论语》书名的含义:《论语》是孔子及其部分弟子言论的汇编。班固在《汉书·艺文志》概括说:“《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这里的“论”是“论篹”之意,“语”是“语言”之意,“论语”即指把“接闻于夫子之语”“论篹”成书。 《论语》的基本思想也就是孔子的基本思想。孔子的政治思想是保守的,哲学思想是唯心的。但是,社会的发展,各种现实的原因,对他也不无影响。《论语》也记下了他思想中一些有积极意义的东西,例如薄赋敛、举贤才、节用、爱人、使民以时、有教无类、不信鬼神等。尤其是他的教育经验、学习经验、写作经验、生活经验和诗论,更值得我们重视。《论语》中许多十分精辟的格言,正是这些可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但是,由于时代和个人的局限,孔子本人的思想其实本身不是那么单一的,也是具有它自身的逻辑上的冲突的,下面首先我会结合《论语》来阐述一下孔子思想中的一个纠结点。 “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这句话并不难理解,孔子说:“治理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就要严谨认真地办理国家大事而又恪守信用,诚实无欺,节约财政开支而又爱护官吏臣僚,役使百姓要不误农时”。从中不难看出,孔子提倡节俭为民,这一点无疑是符合正统思想的,更是我们所极力宣扬之处。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港,人不堪其忧,回仍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这句表现出对颜回安贫乐道精神的大加赞扬,另外一句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更是表现出孔子与在乎物质追求者的势不两立,着力渲染了一种“贫贱不能移”的高尚节操。

然而,同样出自于论语一书,《论语·乡党》:“斋必变食,居必迁坐。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很显然,孔子本人其实还是很追求物质生活,最最起码也是很注意吃的方面的讲究的。其实很显然,孔子似乎既不愿意放弃优越的物质条件,也提倡具备不以贫穷为耻的德操,而我认为,实现了前者,后者的具备与否其实根本就是没有区别的,因此而言,孔子在外部条件上,还不是如宣扬的那样彻底坚决。正如他所言:“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则从吾所好。”意思就是说:“如能致富,哪怕是赶车,我也干;如不能,则随我所好。”可见,孔子本身是贪图财富的,这样的孔子,说难听点,确实是有点虚伪的,而他虚伪的地方不仅仅是表现在贪图富贵却倡导“安贫乐道”,还表现在好多方面。以下来依依介绍孔子“虚伪”的地方:

说完贪财,我们来谈谈孔子的“贪权”,孔子在宣传仁德的时候,无不慷慨激昂、清高

得纤尘不染,但孔子周游列国,目的很简单,就是为自己谋个一官半职,当子张问孔子如何取得并保持官职俸禄,孔子说:“对有疑问的东西多听多学,谨慎地说出自己所知道的,这样就可以少犯错误。对自己不会做的事情要多看多学,对自己会做的事小心谨慎地做,这样就少有懊悔。言论上少出错误,行动中少有懊悔,官职俸禄就在其中了。”

(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意思就是说,要看长官的脸色行事,放弃原则做官,圆滑做人,只要没有伤害到私利。可能是我有些偏激,解读有误,但孔子确实是对等级制度及其推崇的。而等级制度的实质就是特权和官本位,如此一级压一级,一级侍候一级,每个人是上一级的奴才,又是下一级的主子。这是一个金字塔形的社会和权力结构,从底层向上仰望,看见的是冷冷的屁股;从高层向下望去,看见的是奉迎的嘴脸。“官大一级压死人”、“媳妇熬成婆”这种等级既使人压抑得要死,但又让人看到了希望,从而达到奴役百姓的目的。

孔子在那个年代虽然提出了“有教无类”这个思想,但是其实他自己并没有做到“有教无类”,他教学生是必须要收学费的,他认为交不起学费的学生是没有资格跟着他学习的。孔子曾经说过“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意思就是说,只要带了见面礼我就教诲他。可是,孔子还是把见面礼作为了他教学生的前提条件。

孔子那时提出的另一个关于教育的先进思想是“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这句话的意思与现今提倡的“因材施教”是等价的,但是孔子真的做到因材施教了吗?宰予在大白天睡觉。孔子骂他说:“朽木无法雕琢成器,粪土堆成的墙无法装饰使之华美。对于宰予,我还能骂什么呢?”(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孔子对弟子的赞扬可以理解,但对咒骂却无法理解。孔子不是会因材施教吗?怎么就不能发掘出一个弟子的长处,反而是恶毒地咒骂呢?其“师德”是值得怀疑的。孔子说话的恶毒还有其他体现,“幼而不逊悌,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以杖叩其胫。口中不离“礼仪道德”的人,居然大骂一个儿童小时候就不懂礼貌,长大了一事无成,说这个儿童老不死,是个害人精,这是何等恶毒的言语!

谈到教育,不得不佩服孔子作为老师的绝顶聪明,因为他很善于表扬自己的学生,他的表扬倒不一定是真正的表扬,而在于树立自己的绝对权威。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通过如此的“炒作”,既抬高学生,更抬高自己。孔子说子贱:“此人真是个君子啊!鲁国如果没有君子,他的君子品德是从哪里学来的呢?”(子谓子贱:“君子哉若人!鲁无君子者,斯焉取斯?”)表面上看,孔子是在夸鲁国的人杰地灵,实际上是在夸耀他自己。子贱是个真正的君子,那么给子贱以君子品德的是谁呢?当然是孔子,他才是鲁国的大君子。

孔子对子贡说:“你和颜回相比,谁更胜一筹呢?”子贡回答:“我怎么敢和颜回相比?颜回闻一知十,而我听到一点只能推知两件而已。”孔子说:“不如他。我你都不如他的。”(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 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 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

颜回就是那个其他弟子都跑去听少正卯讲课而唯一留下来,给了孔子面子的弟子。颜回敬爱孔子如父,孔子周游列国时与颜回走失了,几天之后才找到孔子,孔子看到他就说:我以为你遇害了呢?颜回回答说:老师还活着,我怎么敢先死呢?对这样忠心耿耿的弟子,孔子最为欣赏、推重,并树为众弟子的榜样,这是谁也知道的事情。子贡敢和老师树立的典型比高下吗?当然不敢!孔子还特别强调:你和我都不如他。

孔子敢于把自己的女儿嫁给囚禁在狱中的公冶长,敢于把哥哥的女儿嫁给有争议的南宫适,并不能说明孔子有多高尚,而恰恰是孔子的一种战略“投资”。南宫适是怎样的一个人呢?孔子说他“统治者有道,南容不会遭到废置;统治者昏乱,他不会遭到冤刑。”(子谓南容:“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以其兄之子妻之。)可见,南宫适是一个很会

“做人”的人。孔子能把女儿和侄女嫁给公冶长、南宫适这样的人,说明只要投到孔子门下就能得到某种保障,因此,孔门就会成为无数学子心目中唯一的“名牌”。这正是孔子超越凡人之处。

在孔子的弟子中,敢于和孔子唱反调的是子路,并多次使孔子面露尴尬。

子见南子,子路不悦。夫子誓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孔子会见了风流大美人南子,子路不高兴。夫子发誓说:“若我有歪心,老天讨厌我吧!老天讨厌我吧!”)如果没有歪心,为何见她,而被子路揭穿后却仍不承认。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汝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叶公问子路:孔子是怎样的人,子路不回答。孔子说:“你怎么不说:他这个人啊,发愤学习就忘记吃饭,高兴起来就忘记了忧愁,不知道快要变老了等等?”)可见孔子自夸到了何种程度!

所以,孔子经常在背后说子路的坏话,

“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子路啊,他比我勇敢,但缺乏才能。”)

子曰:“衣敝縕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不忮不求,何用不臧?’”子路终身诵之。子曰:“是道也,何足以臧?”(孔子说:“穿着破旧衣服,与穿着狐皮貉皮衣服的人站在一起,而不感到惭愧的人,大概只有子路吧?‘不嫉妒不贪婪,有何不好?’”子路终身记着这话。孔子知道后,又说:“这是应该做到的,怎值得满足?”)就算略略表扬一下子路,最终也会以批评结尾。

闵子侍侧,訚訚如也;子路,行行如也;冉有、子贡,侃侃如也。子乐,“若由也,不得其死然。”(闵子骞在旁侍奉时,一副正直而恭敬的样子;子路侍奉时,一副刚强的样子;冉有、子贡侍奉时,一副温和快乐的样子。孔子乐了,说:“象子路这样,恐怕不得好死。”)作为一个众人宣扬的“大圣人”,居然骂子路不得好死,可见孔子刻薄到何种程度!

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缺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子路说:“如果卫国的君主等待您去执政,您首先要做的是什么?”孔子说:“一定是纠正名分呀!”子路说:“是这样的吗?你太迂腐了,纠正名分有什么用?”孔子说:“你太粗野了!君子对于不懂的事情,一般都采取保留意见。名分不正当,说话就不合理;说话不合理,事情就办不成。事情办不成,法律就不能深入人心;法律不能深入人心,刑罚就不会公正;刑罚不公正,则百姓手足无措,不知如何是好。所以领导做事必须说得通、说话必须行得通。领导说话,绝不随便、马虎。”)这里不仅表现出孔子对子路跟他唱反调的不满,他只希望自己的学生都像颜渊一样生活在他的翅膀之下,还能展示出孔子的迂腐,孔子极其注重“名”。虽然孔子喜爱他的学生颜渊,但与“名”比起来,颜渊就要被抛到一边了,颜渊死,颜路请子之车以为之椁。子曰:“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鲤也死,有棺而无椁。吾不徒行以为之椁,以吾从大夫之后,不可徒行也。”(颜渊死,颜渊的父亲颜路请孔子卖车给颜渊做椁。孔子说:“有才无才,都是儿子。我的儿子孔鲤死时,有棺而无椁。我不卖车步行为他做椁,因为我做过大夫,不可以步行。”)而颜渊死的时候,孔子大呼:“哎!老天要我的命啊!老天要我的命啊!”(“噫!天丧予!天丧予!”)难道他的“命”都比不上他的“名”吗?

当然了,以现如今的多元思想如我般来评判一个几千年前的古人,未免太过苛刻了,但是我们不能否认,儒家思想作为数千年了统治中国的主流思想,造成的消极影响也绝不占少数,以上就是我读完《论语》后对其逻辑上自相矛盾的地方的浅薄评论,不当之处还望大家不吝指正。


第二篇:读书报告——论语


一、孔子生平

孔子,名丘,字仲尼,祖先是宋国人,曾祖父孔防叔避难鲁国,于是定居鲁国,祖父孔伯阳,父亲孔叔梁做过陬邑宰,母亲颜征在。孔子于春秋末鲁襄公22年(前551年)11月庚子出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长大迁居曲阜。3岁父亡,葬于防山,母死后与父合葬。19岁时与宋国并官氏女儿结婚,20岁生子鲤字伯鱼。

孔子56岁开始出游,历时13年,到过卫、曹、宋、郑、陈、晋、蔡、叶、楚等十几个国家,回国时已68岁。

孔子一生最大的功绩在于讲学著书。20多岁时就招收了一些弟子,40多岁时弟子更多,来自不同的国家,周游各国也有弟子同行,随时学习礼仪。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孔子世家》和文翁《孔庙图》作72人,《仲尼弟子列传》和《孔子家语》作77人)。孔门四科: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而颜渊是孔子的第一个大弟子,不幸早死。孔子注重实际,以

礼、乐、射、御、书、数教育学生。

孔子晚年着手刊定《诗》、《书》、《礼》、《乐》,修《春秋》,对典籍的整理起了重要作用。

鲁哀公16年(前479年),孔子死,年七十三,葬鲁城北泗上,弟子都服三年丧。

二、孔子学说

孔子是春秋时代的大思想家,他的哲学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仁义礼乐。仁的意思是爱人,要实行恕道。他说:“泛爱众,而亲仁”(《学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颜渊》)。但必须明白,孔子宣扬的仁爱是对“君子”即贵族言,“小人”即奴隶是没有份的。孔子要人们“非礼勿言,非礼勿听,非礼勿视”,(《颜渊》)。他所讲的礼指周礼,主要是贵族等级制度和氏族宗法制度。要“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颜渊》)。以君臣而言要“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八佾》)。以父子而言,要“父为子隐,子为父隐。”,(《子路》)。“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学而》)是作为的臣子的根本行为准。

在教育方面,孔子也有许多重要的见解。他强调学习的重要性,说:“性相近也,习相远也”,(《阳货》)。又说:“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智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智不好学,其蔽也荡;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不学习就会愚蠢,荒唐,坏事,急切,乱来,狂妄。他在教育的对象上主张“有教无类”(《卫灵公》)。在教学态度上,他“诲人不倦”(《述而》)。在教学方法上,他“循循然善诱人”(《子罕》)。实行启发式,“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视之,不以三隅反,则吾不复。”(《述而》)。不在学生欲通不得、欲言不能之时,不做启发。要做到举一反三。在学习上,他强调要采取老实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为政》)。要善于向别人学习,取长补短,说:“我三人行,必得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学习要坚持到底,切勿功亏一篑,他说:“譬如为一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子罕》)。

孔子的美学观也有一些有价值的东西。他很强调文学的政治与教化作用,他说:“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子路》)学了《诗》,就能从政了。又说:“《诗》,可以兴(),可以观(考见得失),可以群(和而不流),可以怨(怨刺时政)。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阳货》)。读了《诗》,可以兴观群怨,事父事君,见多识广,“不学《诗》,无以言。”(《季氏》)“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墙面而立也与!”(《阳货》),寸步难行。同时主张文质兼备。他说:“质胜文则野(鄙略),文胜质则史(朴实)。文质彬彬(相半),然后君子。”(《雍也》)又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左传》襄公二十五年引)。孔子弟子子贡针对棘子成提出“君子质而已矣,何以为文”的问题说“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鞟犹犬羊之鞟。”(《颜渊》),是说文质同样重要,缺一不可。如果去文存质,那么去了毛的虎皮豹皮与去了毛的犬皮羊皮看起来就不会有多大区别。当然在文质

的关系上,质是主要的,子夏问:“‘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是什么意思?”孔子回答说:“绘事后素。”意思是绘画的事总在有了白底之后。换句话说,有了白纸,才能画出美丽的图画。也就是说,有了内容才能写出华丽的文章。

三、论语的文章特点

《论语》文章有以下特点:

1、哲理化。

《论语》一书是孔子从政、治学、育人的经验总结,三言两语,往往包含着深刻的道理,能给人以启发与教育,如说:“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为政》),是说一个人应该多见多闻,谨言慎行,才会少出差错少后悔。又如说:“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是对松柏不畏严寒的赞美,也是对能经受严酷环境磨练的人们的高尚品格的赞美。

2、个性化。

《论语》算不上文学作品,并不是作者有意识的进行人物性格的刻画,但里面的那

些人物——孔子弟子们的音容笑貌和性格特征都非常突出。如颜渊,就是一个谦虚好学,安于贫贱的人,因而受到孔子极大地赞赏,孔子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又说:“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为政》)。颜回年二十九,发近白,三十二岁就死了,他死后,孔子哭得非常厉害,说:“噫!天丧予!天丧予!” (《先进》)

孔门四科中政事科的两个人子路和冉有,性格完全不同,子路好勇鲁莽,冉有谦虚退让。《先进·侍坐》章,孔子问子路冉有等人的志向如何,子路“率尔而对”,大言自己只要三年时间,就能够把一个受到战争破坏和出现饥荒的中等国家治理好,是很不谦虚,因而受到孔子的讥笑,指出“其言不让”。冉有却谦虚的说,自己在三年之内只能使一个小国富足起来,礼乐还不行,因而受到孔子的称赞。

宰予昼寝,孔子对他进行了尖锐的批评,说:“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

杇也;于予与何诛?”(《公冶长》)宰予疏懒的性格也很鲜明

3、口语化。

《论语》本来就是孔子和弟子们的问答之词,是用当时的口语写成的,并无雕章琢句之弊,好多句子至今都还明白如画,不难理解,如:“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学而》),又如:“贫而无谄,富而无骄。”(《学而》),又如:“发愤忘食,乐以忘忧。”(《述而》),又如:“三军可得帅也,匹夫补课得志也。”(《子罕》),又如:“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阳货》)。

若干年后的今天当我们再次翻开那沉睡的《论语》时,当我们再次一边品茶一边沉迷于孔子的世界时,或许我们所获得是心灵与心灵之间的对话,像一阵暖风,像一潭清泉......

参考书目:

《论语》

《史记·孔子世家》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先秦汉魏六朝文学解惑》

更多相关推荐:
论语读书报告

1关于孔子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汉族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曲阜市东南的鲁源村逝世后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孔子是春秋末期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他还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从四十岁开始办学直至七十三岁去世...

《论语》读书报告

论语读书报告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后期鲁国人为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儒学是中国文化的精髓部分而论语也可算作是儒学的精髓部分了论语是中国古代儒家的一部重要经典是...

《论语》读书报告

论语译注读书报告学号姓名论语是儒家最重要的著作之一初中高中都有相关的课程学习但终究只停留在浅尝辄止拾人牙慧的阶段所获有限而零碎现拜读了杨伯峻先生的论语译注更深入地认识了这一经典有了一些不同以往的收获总体来说以前...

论语——读书报告

读书报告20xx825衡一书名论语二著者孔子三简介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

论语读书报告

论语读书报告一论语获得的评价1半部论语治天下北宋政治家赵普曾赞到2如果人类要再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19xx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发表宣言3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宋代人黎靖德说道4四...

论语读书报告

南京农业大学走近论语聆听流淌两千五百年的智慧20xx年5月2日走近论语聆听流淌两千五百年的智慧命基10210110226薛忠慧摘要孔子思想中意蕴精深的哲学观散见于论语及中庸等著作的许多言论和主张中尽管尚未形成一...

论语读书报告

读论语有感我国的儒家文化是非常灿烂辉煌的它所主张的一些学习方法和做人的道理至今都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这一点在论语中犹有体现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写成于战国初期它以语录体和对话...

《论语》读书报告

论语的读书报告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中国古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儒学在先秦即为显学自汉武帝接受董仲舒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即进汉书董仲舒传...

论语 读书报告 感想

于丹论语心得读书报告1书名于丹论语心得2著者于丹3出版社中华书局4页数157页5内容大意全书一共分为易中天序天地人之道心灵之道处世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人生之道论语原文后记这十个部分易中天序易中天对论语和...

论语读书报告

论语读书报告论语是一部记载孔子及其个别弟子思想言论和行事的书是孔子死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由他的学生和他学生的学生陆续整理编纂而成的汉朝学者班固在他的汉书艺文志中说论语者孔子答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

英语阅读报告

英语原著阅读报告III实习任务书开课学院章外国语学院20xx年8月24日说明本表每个学生一份实习前一周发至学生实习质量评价表实习项目英语原著阅读报告III指导教师潘桂荣

英语读书报告

ABookReportonAthousandsplendidsunsAThousandSplendidSunsisa20xxnovelbyAfghanAmericanauthorKhaledHosseiniItishissecon...

论语 读书报告(4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