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总结

时间:2024.3.19

第二单元总结

二 背诵默写

花要叶扶,人要人帮。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帮助别人的人,能得到别人的帮助。

诚信能叫石头落泪,实意能叫枯木发芽。

三 听写

瓦罐 清泉 天然 一股 水塔 杜鹃 冒雨 需要年迈 迷路 足迹 叔叔 汗滴 洒下 泥泞 托付 铃兰 弱小 周末 芬芳 夏天 应该 雷声大作 倾盆大雨 芬芳扑鼻

四 比较组词

结(结实) 股(股东) 脆(清脆) 塔(宝塔) 洁(清洁) 没(没有) 危(危险) 搭(搭起) 迷(迷路) 锋(锋利) 滴(水滴) 洒 (洒落) 谜(谜语) 峰(山峰) 摘(摘花) 酒(喝酒) 泥(泥土) 泞(泥泞) 扑(扑打) 摸(摸鱼) 呢(人呢) 宁(安宁) 补(补丁) 模(模样) 利(利用) 铃(铃兰) 末(周末) 芬(芬芳) 秋(秋天) 岭(山岭) 未(未来) 分(分子) 芳(芳草) 该(应该)

方(方正) 孩(孩子)

五 多音字

feng(石缝) ceng(曾经) ying(应该) 缝 应

feng(缝补) zeng (曾孙) ying(答应) dai(待着) jian(间隔)

待 dai (招待) jian(中间)

六 填空

(冲)出来 (喝)牛奶 (吃)点心 (玩)绒线团 (捉)小猫

(流进)水池 (提着)瓦罐 (结出)果子 (穿过)山谷 (寻找)足迹 (冒着)细雨 (背着)大娘 (踏着)荆棘 (飘下)雨点 (掀起)雨衣 (钻进)抽屉 (美丽)的身影 (明亮)的大镜子 (静静)的山谷 (清脆)的歌声 (欢快)的泉水 (长长)的小溪 (迷路)的孩子 (火红)的杜鹃花 (阳关灿烂)的世界 (滴滴答答)的钟声

(轻轻)地摘 (亲热)地蹭 (不解)地问 (无力)地垂头(大口大口)地喝水 (扑扑)地跳出来 (尽情)地唱歌

七 近义词

天然—自然 尽情—尽量 正好—恰好 足迹—足印 寻找—寻觅 聊天—谈天 赶紧—赶快 舒适—舒服 告别—离别

八 反义词

甜—苦 饱—饿 送—留 献出—索取 弱小—强大

九 量词

一(个)家 一(股)清泉 一(座)水塔 一(面)镜子 一(个)周末 一(片)空地 一(滴)雨点 一(片)花瓣 一(只)小猫 一(个)广告 一(碟)牛奶 一(个)篮子 一(位)叔叔 一(只)拖鞋 一(个)电话一(朵)野蔷薇

十 特殊词语

ABB 丁零零 一个个

ABAB 很多很多 很清很清 很甜很甜 大口大口

AABB 冷冷清清 滴滴答答

含数字 四面八方

丁冬丁冬


第二篇:第二单元总结


第二单元总结

一、字词 山diān(巅) péng pài(澎湃) 九曲连环(qū) bǔ yù(哺育) .二、文学常识 光未然(1913—20xx),原名张光年,湖北省光化县人(现老河口市),现代著名诗人,文学评论家,著作颇丰。19xx年x月x日生。19xx年在家乡参加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这次革命失败后,曾做过商店学徒、书店店员和小学教员,享年89岁。 三、课内 1、如何理解黄河是“摇篮”,是“屏障”? 答:把黄河比喻为“中华民族的摇篮”较易理解,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壮大,黄河哺育滋养了世代炎黄子孙。把黄河比喻为“民族的屏障”,侧重从黄河对中华民族的保卫作用而言。黄河天险在地理上可作为军事屏障,黄河的伟大坚强精神,更足以成为民族精神上的城防,这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制胜法宝。 2、如何理解黄河“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答:对黄河“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一句,首先应该明确句中的“臂膀”指的是什么。从全句看,这是一个比喻句,把黄河比喻为一个巨人,黄河主流是巨人的躯干,黄河流域中的无数条支流就是“巨人”身上千万条“铁的臂膀”。其次,应该和上文结合起来理解,如此巨人,“一泻万丈,/浩浩荡荡”体现了气势磅礴、勇不可挡的气度和力量,正足以激发民族的精神和信念。 3、开头的“望”字有什么作用? 答:“望”字一直统领到“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这一句。“望”的内容分别从以下四方面对黄河进行了描绘:先是近镜头特写,再是俯瞰全景式的总写,然后是纵向描写黄河流向,最后是横向展开到黄河流域。 4、、“啊!黄河”在诗中反复出现,有什么作用? 答:“啊!黄河!”反复出现,把歌词主体部分从“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到“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分为三个层次,依次是: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由实到虚,环环相扣,逐步深入。

第六课 黄河颂

一、字词 郝叟(hǎo sǒu) 哽咽(yè) 悔(ào) 祈祷(dǎo) 踱步(duó) wǎn转(宛) .......懊...二、文学常识 阿尔丰斯·都德 (阿尔封斯·都德)Alphonse Daudet(18xx年x月x日~18xx年x月x日),法国19世纪著名的现实主义小说家。18xx年x月x日生于普罗旺斯,18xx年x月x日卒于巴黎。代表作:《小东西》《达拉斯贡城的达达兰》《柏林之围》、《最后一课》 三、课内 1、“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语唱歌吧!”这一句表达了小弗朗士怎样的感情? 答:表达了小弗朗士对敌人禁学法语卑劣行为的讽刺,轻蔑、憎很和反抗及其对祖国语言的热爱。 2、为什么小弗朗士称韩麦尔先生为“可怜的人”?而韩麦尔先生也称小弗朗士为“可怜的小弗朗士”? 答:因为韩麦尔先生身为法语教师,却即将被迫离开课堂,离开自己热爱的学校和教育事业,所以小弗郎士觉得他是“可怜的人”。而小弗郎士身为一个法国学生,却没有能够学好法语,而且今后再也没有学习祖国语言的机会了,所以韩麦尔先生也说他“可怜”。 3、小弗朗士此时此刻为什么会觉得韩麦尔先生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答:小弗郎士从韩麦尔先生惨白的脸色感到他对祖国的热爱和对失去祖国的痛苦心情,韩麦尔先生的爱国精神深深的感染了小弗朗士。 4、“一些金甲虫飞进来,但是谁也不注意,连最小的孩子也不分心”这一细节,反映了孩子们怎样的心理? 答:刻画出孩子们对祖国语言的热爱。

第七课 最后一课

一、字词 逼狭(bī xiá) 崎岖(qí qū) 阻抑(yì) 险峻(jùn) 二、文学常识 李大钊,字守常,河北乐亭人,生于1889年10月29日。他是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 产 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他不仅是我党早期卓越的领导人,而且是学识渊博、勇于开拓的著名学者,在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事业中,占有崇高的历史地位。 三、课内 1、试阐释文中提倡的“雄健的精神”。 答:“雄健的精神”,也就是民族的精神。“扬子江及黄河遇见沙漠、遇见山峡都是浩浩荡荡地往前流过去,以成其浊流滚滚、一泻万里的魄势。”“雄健的精神”也就是这种冲破一切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精神。 2、怎样理解作者所说的“趣味”? 答:课文中提到,“一种冒险的美趣”,“奇趣横生”,“一种壮美的趣味”,“亦是人生最有趣味的事”。这种种趣味,其实都是经历艰难险阻以后的趣味,是一种快乐、一种幸福。 3、本文用一系列比喻来说理,既生动形象又有说服力。试指出文中用了哪些比喻,表现作者什么情怀。 答:用长江大河比民族生命进程;用扬子江黄河比中华民族历史进程;用“浩浩荡荡”比中华民族历史势不可挡,一往无前;用“平原无际,一泻万里”比中华民族历史的顺利发展;用“曲折回环”“崎岖险阻”比中华民族历史所逢的艰难国运;用长江黄河穿沙漠、过山峡比中华民族前进中的艰难斗争;用“浊流滚滚,一泻万里”比中华民族的光明前途。这些比喻表现了作者内心的豪情壮志。 第九课 土地的誓言 一、字词

炽(chì)痛 嗥(háo)鸣 斑斓(lán) lán语(谰) 怪诞(dàn) 亘(gèn)古 田垄(lǒng) 污秽(huì)

二、文学常识 端木蕻良,(1912.9.25—1996.10.5)满族,原名曹汉文、曹京平,辽宁省昌图县人。19xx年入天津南开中学读书。19xx年考入清华大学历史系,同年加入“左联”,发表小说处女作《母亲》。19xx年开始创作长篇小说《科尔沁旗草原》,19xx年完成,成为三十年代东北作家群产生重要影响的力作之一。 19xx年新中国成立前夕,端木从香港回到北京。19xx年x月与钟耀群结婚。19xx年,端木当选为北京市作家协会副主席,19xx年当选为中国作家协会理事。 三、课内 1、“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在那稻颗上我捉过蚱蜢,在那沉重的镐头上留过我的手印”中的“埋葬”是什么意思? 答:“埋葬”原意是指埋掉已经死去的事物或者消灭、消除的意思。这里指昔日的快乐欢笑早已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只是凄苦、哀愁和悲愤!作者的欢笑确实“死了”,它被埋葬在故乡的田垄间。作者的欢乐只属于失去的故园。这样想来,“埋葬”更多了一层沉重的感觉和悲愤的心绪。 2、“我必须看见一个更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坟前” 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答:表达了作者解放故乡的坚定信念,及甘愿为故乡解放而奉献一切的决心。 3、怎样理解标题“土地的誓言”? 答:这誓言是作者面对着土地发出的.应该理解为对着土地发誓言而不是土地自身发出的誓言. 4、“我的手掌一接近土地,心就变得平静”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表现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和怀念之情。

第八课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一、重点字词 着我旧时裳(chǎng) 帖花黄(tiē) 胡骑(jì) 辔(pèi)头 鞍鞯(ān jiān) 鸣溅溅(jiān jiān) 戎机(róng) 二、文学常识 这首诗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它是一首乐府诗,同时也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 三、课内 1、结合全诗内容分析木兰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答:本诗塑造了木兰这一不朽的艺术形象,既富有传奇色彩,又真切动人。木兰既是奇女子又是普通人,既是巾帼英雄又是平民少女,既是矫健的勇士又是娇美的女儿。她勤劳善良又坚毅勇敢,淳厚质朴又机敏活泼,热爱亲人又报效祖国,不慕高官厚禄而热爱和平生活。 2、品味“开”、“坐”、“脱”、“著”、“理”、“帖”这6个动词的表达作用。

答:动作描写。表现木兰归来后喜不自禁、恢复女装的激情。

3、由选文最后一段演变而来的成语是什么?其含义是什么?

答:扑朔迷离 形容事情错综复杂,不易看清底细。

4、为什么“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答: 赞颂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长期征战的谨慎和机敏。 第十课 木兰诗

更多相关推荐:
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总结

第二单元知识点1、第一个对空气组成进行探究的化学家:拉瓦锡(第一个用天平进行定量分析)。2(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a、可燃物要求:足量且产物是固体b、装置要求:气密性良好c、现象:有大量白烟产生,广口瓶内液面…

初三化学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空气一法国科学家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通过实验得出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二空气中氧气成分的测定1装置图见书P272实验现象A红磷燃烧发出黄色...

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单元小结

我们周围的空气小结课小结重点1空气的组成空气污染的防治2氧气的性质和实验室制法3化合反应的判断混合物和纯净物的区分一主要知识内容回顾一空气1空气的成分空气是一种混合物其成分一般比较因固定按体积计算为2空气的保护...

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空气”知识点总结

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梳理一空气1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法国化学家拉瓦锡通过实验得出结论空气主要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结论其中氧气约占15空气的主要成分和组成2混合物和纯净物1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如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

初三化学知识第二章总结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一空气1最早由拉瓦锡通过实验测出空气中含有N2和O22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原理利用某些物质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不生成气体从而使容器内压强减小使水进入容器中测得进入的水的体积即为空气中氧气...

初三化学第二单元总结

第二单元总结空气的研究两百多年前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拉瓦锡经实验得出的结论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19世纪末人们的发现氦氖氩氪氙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实验目的做实验...

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考点总结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考点1空气成分的发现二百多年前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用定量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考点2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实验原理及方法利用过量的红磷在集有空气...

人教版初三化学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空气一空气成分的研究史118世纪70年代瑞典科学家舍勒和英国的科学家化学家普利斯特里分别发现并制得了氧气2法国科学家拉瓦锡最早运用天平作为研究化学的工具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第...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总结及练习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一物质的分类1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常用的基本方法它不仅可以使有关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知识系统化还可以通过分门别类的研究了解物质及其变化的规律分类要有一定的标准根据不同的标准...

初三化学第一、二单元知识小结

初三化学第一二单元知识小结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知识点一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天然材料主要指木材石材泥土天然丝麻棉等自然界中本来就有的物质材料人造材料是指人们利用科学手段生产出自然界原来并不存在的物质如塑料玻璃陶瓷水...

人教版化学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总结A4 -终极版

根据分散剂的状态划分液溶胶如AgI胶体FeOH3胶体AlOH3胶体固溶胶如烟水晶有色玻璃合金2FeOH3胶体的制备硅酸胶体的制备碘化银胶体的制备1FeOH3胶体的制备取一个干燥洁净的小烧杯加入25mL蒸馏水将烧...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知识点总结: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一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课标要求1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2知道根据分散质粒子的大小把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3知道用丁达尔效应区分溶液和胶体4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能正确书写强酸强碱和可溶性盐...

化学第二单元总结(2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