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记者感言

尊敬的局领导、各位同事:

你们好!我是一名普通的记者,能够作为代表发言,我感到莫大荣幸。自20xx年我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广播电视新闻宣传工作,两年来,我刻苦钻研新闻业务,奋斗在新闻第一线,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付出。

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我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在政治上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在工作中爱岗敬业,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严格遵守宣传纪律,较好的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凭着对新闻工作的挚爱情感和长期积累的业务技能,我参与完成了县内多次重大活动的宣传报道工作。

新闻采访,没有特定的环境,没有特定的采访对象,也没有特定的时间,无论昼夜,无论气候状况,没有任何附加条件的选择,新闻价值就是我们工作的第一信号,因此,做好新闻工作,必须不怕苦、不怕累。记得今年我县降下第一场雪是在12月15日晚上,我发现下雪时是晚上10点左右,看到大片大片的雪花飘下,画面很漂亮,我觉得这样的新闻是群众喜欢看到的,于是没有多想披上单薄的外套,踏着凉拖鞋提着摄像机就出门了,拍完画面回来才发现手和脚冻的生疼,像这样的经历我们记者部每一位同事都有过。

记者职业充满光荣与梦想,充满艰辛与危险。有资料统

计,在非军事职业中,矿工是最危险的,其次就是记者。选择了记者,就选择了一种使命。哪里有重大事件,哪里就有记者;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记者。不管严寒酷暑,不管白天黑夜,奔波在现场,奋笔于案头。这是每一个记者的真实生活写照。我相信不仅是我,我们所有新闻工作者对记者职业都有自己独特的认识与体验。大家在这条路上勤勤垦垦、兢兢业业,默默前行着。用一种专业的精神和态度对待我们每一次采访任务,用多一份的理性与沉思做好每一篇新闻报道。

这次被评为先进个人,对我来说不是表彰,而是一种鞭策,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一如既往,保持热情、激情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我相信,多一分耕耘,多一分收获。

…… …… 余下全文

篇二 :记者感言

做一名记者,是我的幸福

不知不觉中,从事记者这一职业已经有一年零五个月了。要说一年来感受最深的事情,那就是工作的忙碌让我更加切身体会到了什么是“时光飞逝”。于是,随着日子一天天的流逝,当领导带着实习生走进办公室,告诉他们可以叫我“赵老师”或“赵姐”时,我不禁感叹自己已经不是那个初入新闻行业的新手了。

忘不了20xx年7月28日,那对我来说是一个特殊的日子,那是我第一次接受突发事件的采访任务。上午10点左右接到通知说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洪水夺走了四条生命,接到这一消息后还来不及多想,我已经坐在了前往事发地的车上,至今仍记得当时心中的忐忑,一路上都在不停的设想着现场的情况,在心里一遍遍的演练着采访提纲,生怕遗漏细节导致采访失败。在采访现场,克服报道设备不完善的困难,我以电话口述的方式发回了《土左旗突降暴雨引发山洪致一家四口罹难》这则消息,圆满的完成了这次采访任务。采访结束当我和闫文清赶到车站时,已经是最后一班客车了,坐在返程的车上,我的心情仍然不能平静。那次采访,我从事记者职业不到一个月。

记得在一篇文章中看过对“幸福”的解释,说,在人的一生中,能够尽情施展才能,达到至善至美的理想境界,那就是幸福。我明白自己离那个境界还有非常遥远的路要走,但是这一年来的采访经历已经成为我记者生涯中一笔宝贵的财富,也正是新闻工作的意义和魅力,吸引我在这条路上不懈跋涉、苦苦追求,应该说,这就是我的幸福。

有人说,做记者苦。的确,无论冬日的寒风中还是夏日的骄阳下,哪里有新闻哪里就会出现记者的身影。毋庸置疑,选择记者工作,就是选择奔波和挑战。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我流过汗水和泪水,有过疲惫、委屈,更有过欢乐和欣慰。当一篇篇精心采写的稿件获得领导的认同和读者的好评时,那份满满的自豪感更加坚定了心中的信念,那就是作一名记者,我无悔

…… …… 余下全文

篇三 :记者感言

记者感言

篇一:记者感言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电动货车,起于垒土”。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

近年来特别是>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全省各级党组织坚持着眼基层、依靠基层、着力基层、服务基层,持续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向心力、凝聚力、带动力和基层党组织内部的合力、活力、运作力,促进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但也要看到,当前世情、国情、党情、省情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建设经济、文化强省,任务艰巨而繁重。党的基层组织建设面临许多新情况新挑战,迫切需要加大基层组织建设力度,切实筑牢党的组织基础和工作基础。凤城街道党委根据自己的实践探索出一条“民生党建”之路。他们集中时间、集中力量破解了基层党建工作难题、提升了基层组织建设水平,更好地保持和发展了党的先进性、夯实了党的执政基础,更好地集中了基层党员的智慧和力量,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以创先争优的新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好风凭借力。值此十八大召开之际,相信凤城街道党委基层党建工作在李秋超书记的带领下能够更好地创新机制、铿锵前行。一年中有好几个节日,过节总是让人放松让人欣喜,但记者节却给我一种沉甸甸的感觉,这种感觉来自记者所肩负的责任,使我在这个节日里总是要做一些思考和回味。我是半路转行步入记者这个行业的,也正是这一年有了记者节,所以我庆幸我和记者节一起走来,同步成长,同时,也是记者这份职业让我生活更加充实,心灵更加丰富,是记者这门职业让我更广泛地接触了社会各阶层方方面面的人,是记者这份职业让我在品尝工作、快乐的同时,也更深地领悟了做事做人的道理。因此,我常常对自己的职业满怀感激,今天借这个机会与大家分享自己的一些感触和体会。

一、当记者让我感到快乐。

我一直喜欢做一些社会类新闻,捕捉生活,演绎真情,传播真、善、美,在每一期节目的采编过程中我接触最多的是一些普普通通的老百姓,有一年>四季在田里辛苦劳作的农民,有乐于奉献、忘我工作的一线工人,虽然这都是一次次普通的采访,但他们那一张张因劳动而流汗的脸庞,怎么也无法从我的脑海中抹去,纺织工人那专注的神情,建筑工人一身灰衣坐在工地上一起享用简单的饭菜时的那种快乐至今仍让我感动不已,那一刻,我真切的体会到劳动真美,工作真快乐!是劳动创造了人,也是劳动完善了人,而我,也正是在工作中快乐着。每每看到辛苦一番的节目通过审查并播出,我就觉得我和我的伙伴们的努力得到了回报,我的心就感到了踏实------弹指一挥间,如水的岁月,匆匆地从我的身边悄然逝去,回首走过的道路,并非一凡风顺,也经历坎坷,但是我想,只要是真诚的付出,就一定会有真诚的回报那就是快乐,我庆幸我是一名电视人,一名记者,不管今后的道路有多崎岖,我会一如既往地工作着,快乐着,乐在其中,乐此不疲!

…… …… 余下全文

篇四 :记者感言

记 者 感 言

黄 艳

魅力交通保康新主播主持人大赛从初赛,到复赛,再到最后的决赛,我能一路走下来,我觉得自己是幸运的。这次按照台里的要求,让我们进入决赛的选手“兵分三路”,跟着记者前辈们学习外景新闻出镜,切身体验新闻现场。两天的时间下来,在出镜主持采访的过程中,我觉得有艰辛,有感动,有快乐,有收获。

刺骨寒风中体会到记者背后的艰辛

我很幸运的被分到了张老师这一组,因为张老师是台里理论功底和实战经验及于一身的资深记者型主持人。对于还未入行的我来说,这一天心情是无比的激动与兴奋。带着这样的心情,在张老师“出发”一声令下后,我们懵懵懂懂的拿着话筒、背着摄像机就立即出门了,第一天,我跟着出的第一个现场是在沿河路和光纤路的交差路口,到了那里,张老师把题目一出,让我们找新闻时刻,快速组织语言,一个接一个的练习,不知不觉中,一个小时过去了,我们组的4个队友们都冻的直哆嗦。而此时正是寒冬腊月,街道上寒风凛冽、冷风刺骨,室外温度都已达到零下了。张老师竞说这样的场景对于他们记者来说是常有的事。在寒风中,我们又奔向了下一个场景――沿河公园。半天下来,两处的现场让我深深的体会到了记者美丽光环背后的艰辛与不易。

新闻实景中收获到一瞬间的感动

这一丝的感动要从我们队友采访环卫工人说起,“您可以给我们讲一讲您一天的工作时间和今年过年的安排吗?”“我们每天早上四点钟就出来了,晚上六点等到别人都下班回家了,我们把街道上的垃圾都清理完后才下班回家,对于过年,我们是不休息的,如果我们休息了,街道上的垃圾不清理就会影响整个市容”,这一席话语让我真正体会到了环卫工人工作的艰辛与不易,深受感动的同时,还使我对环卫工作者产生了那种发自内心的崇敬之情。

成功模拟后发自内心的那份喜悦

这一站我们组来到了实验小学,这是我的第一次出镜,我第一次拿着话筒进行室外主持采访,我当时特别紧张,本来组织好的语言,一拿起话筒、对着镜头,脑子里顿时一阵空白。最后,经过张老师的耐心引导,让我试了一遍一遍又一遍之后,我做到了,我成功了,我终于战胜了自己。这份成功背后的喜悦与高兴,我现在想起来都无法用语言来形容。

…… …… 余下全文

篇五 :一位非记者的记者节感言

一位非记者的记者节感言

读了南都今天发表的一篇社论,才知道今天是记者节。在标题为《记者的使命就是说出真相》的社论中,有心人可以从字里行间体会其中深深的幽怨。记者和媒体对当今的新闻环境,自然有比普通人更深切的体认,但他们也只能和咱们网络人一般,咬着舌头说话,记者节为他们说点东西提供了机会,但是并没有提供勇气。

本人不是记者,过了今天,下次记者节到来之前,若没有人提醒,照样不知道。可不是记者的我,却要写什么劳什子感言,有越俎代庖、捞过界之嫌,然而“旁观者清”,在相对比较荒唐的环境中,圈外之人常有一矢中的的功力,再说南都那话说的,跟蚊子哼哼一般,不过瘾。当然,这里我并没有要想代表谁发言,因为我谁也代表不了,除了我自己,我只能假设:假如我是个记者。

大约一个月前,俄罗斯著名女记者安娜遭枪杀。这勇敢的记者,据说一是反对总统普京,20xx年写过一本《普京治下的俄罗斯》的书,对普京的评价相当负面;二是似乎同情车臣反政府武装,以至于在别斯兰事件中,绑匪们唯一信任的就是这位女记者。女记者之死,在全世界引起巨大反响,本人孤陋寡闻,人家女娃死于非命,咱才知道世界上曾经有这么个人存在。

后来的报道说,因为安娜的被杀,俄罗斯在新闻自由排行榜中的位置大幅下跌到138位。我很好奇,在这之前俄罗斯排在多少位,可用古狗搜索出的2,930,000项网页链接,前面几页却没有一页能打开。百度的连接,虽然多数可以打开,却只是一些网络论坛的发言或个人博客。

对于排名100位后的国家来说,摆弄记者不外两种办法,要么枪杀,要么捂杀。枪杀是愚蠢而无奈的办法,而捂杀就高明好多。在电影《火烧园明圆》中,介绍了晚清一种奇特的杀人办法,用牛皮纸浸油,做成袋子,套在要处死的人头上,在颈子下扎紧,渐渐地里面没了空气,人犯越呼吸,袋子贴鼻子越紧,不需要很长时间,人犯就呜呼唉哉。这种杀人的办法,就相当于捂杀。

枪杀说明记者还是可以说话的,反对者不能捂住记者的嘴,威胁利诱一概无效,万般无奈之下,才会出此下策。我相信这世界有大胆不怕死有正义感的记者,哪怕对方无比强大、凶恶,但只要自己的话能说出来,他/她就敢说。这里有一个前提,那就是话可以让他/她说出来。同时也说明,对方除了枪杀他/她,没有别的手段,可以让人消声。俄罗斯现在大概就是这种情况,而我们的民国时期,也是这种情况。

…… …… 余下全文

篇六 :记者节感言

记者节感言

篇一:记者节感言

静悄悄的,记者节又到了。

由于自己和然然一起感冒,今天看到“小二读帖:中国记者也有节”才知道11月8日是连半天假也不放的“记者节”。为此,国内云南26家媒体“宣誓承诺放弃‘灰暗新闻’”:“做负责任媒体,让新闻更加>温暖、更加阳光、更加有力量”。这当然是个好的方向,媒体、记者,一向有“社会良心、无冕之王”等等的称号,他们若能更清楚的认清自身责任、勇于负起责任,而不是随波逐流和唯利是图,当然是社会与民众之福。

另一方面,记者节不仅需要强调责任,更需要强调权利而不仅仅是福利。我们至今还时常听到记者挨打、被防、被限制、被传唤、被诬告等等的新闻。在这样的新闻舆论环境下,如果记者的采访权、知情权、人身权利还得不到足够保障的话,又如何保证公众可能得到真相和阳光呢?

记者是观察者,报道者,也是记录者。每逢重大的事件,都有记者在场。此时,记者就成为见证者和记录者,扮演着古代史官的角色。

伍皓:“做负责任媒体”

做负责任媒体,首先是要对新闻负责;一定要对公众负责;归根结底是要对党和人民的事业负责;目的是为了重塑新闻媒体的公信力。建立在“负责任媒体”的基础之上,我们才能在追求公开、透明、阳光、开放的道路上走得更好、更远。

记得《南方周末》上刊载过一篇文章,讲述新闻与历史的关系。文章认为,历史是古代的新闻,而新闻是当代的历史。这一番话,是值得反复引用的。我一直认为,记者应该学习 历史,以加强对事件的整体把握,加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历史学家也应该关注时事,以便给材料注入生命 。历史与现实,是可以相互对照的。

我们生活在历史之中。今天的时事,就是明天的历史。在中国,我们既不能够准确地报道时事,也不善于经常地回顾昨天发生的事情。我们既没有新闻,也没有历史。于是,我们沉溺在不断进步的幻觉之中,却走在老路上面。我们自以为不会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却被同一块石头绊倒两次、三次直至很多次。我们天天在觉悟,结果却是被新的石头再绊倒很多次。

…… …… 余下全文

篇七 :事非经过不知难(20xx记者节从业感言)

事非经过不知难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回首自己六年多的新闻工作,首先从脑海里蹦出来的就是陆游这副对联。

二零零五年三月,我结束十六年的教育工作,投身新闻事业。当上记者,伴随强烈新鲜感的是知识面狭窄的窘迫。

想要干好一项工作,必须有一定的知识储备。没有准备的行动必然导致手忙脚乱。我的第一次采访??虽然事后在领导帮助下完成了这篇通讯报道,但写作过程磕磕绊绊,苦不堪言。总结教训,是自己采访前案头准备不足。那位企业家的背景、企业产品及其在全市产业中的位置、企业文化等等一概没搞清楚,贸然采访,只能一头雾水。稿件写好了,发表了,看着报纸上那署了自己名字的一千多字,心头涌上一丝甜、一丝苦、一丝酸。真是“事非经过不知难”啊。有时候,做足了采访前的案头准备,可真正采访时却发现准备的东西派不上用场,甚至采访对象与内容都得临时调整。这时候只能“急中生智”,高速开动脑筋,找准新闻点,设计问题,完成采访。采访完成不代表稿件形成,往往是采访后觉得自己已经取得了充足的素材,但回来写作时才发现还是有些问题没搞清。即使找准了新闻点,取得了充足的素材,解决了“写什么”,构思成文的时候还会遇到“怎么写”的问题。为拿出一篇稿件的框架思考一两个小时,为求得一个合适的句子、恰当的词语推敲十多分钟,那都是常事。“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那时候,感觉自己真的能和古人想通。

《仪征信息》的记者跟其他平面媒体的记者不一样,我们既是文字记者又是摄影记者。这对记者的要求很高。尤其是在报道重要领导领导活动时,记者同时操作照相机、录音笔、笔记本,兼顾文字与图片而能不顾此失彼,确非易事。做记者的时候,我多负责重要领导活动的报道,其中的甘苦比别人体会得更深。现在,我做编辑,轻易不枪毙记者的稿件,稿件质量不过关,哪怕让记者一改再改。新闻工作,和其他工作一样,没有干过,真的不能深切体会其中的艰辛。

从一线记者退居幕后做编辑,工作节奏放缓了,大脑神经却绷得更紧。编辑工作最可怕的敌人是“熟视无睹”。周日到周五,每天看稿、改稿、校对,视线里通常都是熟悉的地名、人名、职务、企业、项目??熟悉的东西看多了,大脑便会抑制神经兴奋,把似是而非的东西误读成正确的东西,一些错误就“莫名其妙”地产生了。中国第一大报《人民日报》前些时候把温家宝总理的名字弄成了“温家室”,我想,做过编辑的人恐怕都能“理解”这样的错误。编辑工作的每一天,除了安排好版面、处理好大是大非方面的问题,我就一直强迫自己始终以陌生的眼光审视稿件的每一个词句、标点,小心翼翼地绕过一个个“熟视无睹”的陷阱。

…… …… 余下全文

篇八 :第16个记者节优秀记者发言稿

第16个记者节优秀记者发言稿

第16个记者节优秀记者发言稿

有句媒体广告语是这样说的:“看到我们的时候,我们在网络报纸上;看不到我们的时候,我们在路上。”这句话是对记者这一职业最好的注解,也是记者这一职业呈现给大众最直接的状态。

网络上这样调侃记者:早起晚睡的是记者和收破烂的;不能按时吃饭的是记者和要饭的;担惊受怕的是记者和犯案的;加班不补休的是记者和摆地摊的;说话不能错的是记者和主持节目的;事件发生后必须马上到现场的是记者和开救护车的??调侃总是不够给力,但选择了记者,就选择了辛苦,因为风餐露宿、终日奔波是我们的工作常态,加班加点、通宵达旦是我们的日常性工作。在大众眼中,记者意味着自由和风光;在家人眼中,记者意味着辛苦和忙碌;在同行眼中,记者意味着责任和奉献。在我的眼中,记者意味着理想的选择。

做一名记者,是我一直以来的梦想,有多少人能如此幸运,选择自己钟爱的职业。我有机会站在这个舞台上,就要更加珍惜这个机会。作为一名党报记者,几年来,我见证了自己的成长,也见证了xx的变化。尤其是去年以来,我们xx日报策划了一系列深度报道,作为报社的一员,我也参与其中,内心深感,选择了记者,不光是选择了辛苦,也是选择了骄傲和幸福。因为我们笔尖流淌出的是一段段感人的故事,我们镜头记录下的是一张张喜悦的照片,这些都在向我们倾诉着时代的跨越发展给老百姓生活带来的改变。因为我们不光是一名新闻工作者,更是历史发展的观察者、记录者和守望者。

有人说,记者只是“记录的人”而已。的确,我们或拿着笔,或扛着笨重的相机,整日奔走,为的就是让所有人都知道自己视野范围所不能及的事件和世界。但是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和“耳目”,追寻理想、拷问真相、守望良知是新闻记者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因此,新闻记者,不应该是简单的记录者,还应是一个善于交流的访问者、反应敏捷的运动员、思想深邃的哲学家、敦厚善良的慈悲者、嫉恶如仇的侠客。愿这段话与每一位新闻人共勉。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