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电与磁教学反思

电与磁教学反思

经过一段时间的新课标的学习,我在理念上有了不少新的变化,下面反思一下电与磁这节课的教学中的收获和问题。

首先谈谈从备课到上课过程中的收获:

1、课题的引入。

原本我设计了通过一个小魔术引入(让一个磁针在我的控制下旋转,让它朝哪转,就朝哪转,我练了很久,表演得惟妙惟肖)但最终我舍弃了这个想法,最主要是尊重科学的发展过程,在课标学习过程中,我有非常大的一点收获,就是让学生经历科学发现是从哪来,在此基础上才进行探究。因此,我查找了一系列的素材:最初的电现象的发现和研究、最初的磁现象的发现和研究、电和磁之间可能存在关系的科学设想、历史上因为雷电曾经出现过的使物品被磁化的怪事,有奖征文的故事??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探究热情!

2、有效的探究

本节课电生磁现象本身就是一个科学家经历了多年的探索发现其中规律的过程。所以我把大量的时间都给了学生去探究,就像科学家一样,去发现,去观察,再进一步的发现!比如,学生自己通过实验,发现电能够生磁后,就进一步希望研究磁场在哪最强?磁场的方向是否可以改变?这些其实也是科学家研究过程中的必经之路,遇到问题是必然现象,再去思考原因出在哪,怎么解决,那么学生就有一个真正的科学探究的体验!

本节课的探究分为两段:一、电生磁(奥斯特的实验,我把这部分教材上的演示实验变为了分组实验,主要目标就是让学生去尝试、去体验科学家探究的艰辛历程)二、通电螺线管的磁场。这个探究又分为两部分:一是绕螺线管,发现它的磁场与条形磁体相似;二是探究螺线管磁极与电流方向的关系,为了腾出更多的时间用于本节课的重点——螺线管磁极与电流方向的关系,我把螺线管的磁场分布(用铁屑)设置为了演示实验,这样学生赢得了更多的时间进行有效探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记录、总结。

3、本节课难点的突破

本节课绕通电螺线管和螺线管磁极与电流方向的关系的探究是难点也是关键。我才用了给学生准备长的导线,自己购买了铅笔芯(2元一个,那个小盒正好做模子,在上面缠绕不大不小),我在盒上贴了双面胶,导线缠上后不串位置,又为学生赢得了时间。这样开始探究螺线管磁极与电流方向的关系时间是很充分的。我化解难点的方法之一是:把空间的现象描述到平面的纸上(让学生体会模型法的意义),其实就是学生完成课堂的活动卡,这时就看到活动卡上展示的图有一些共同特征,由此引入怎样描述,让学生经历、体会安培定则确立的意义。

…… …… 余下全文

篇二 :《电和磁》教学反思

《电和磁》教学反思

本课作为能量单元的起始课,目的在于通过系列活动,使学生认识电和磁的关系,了解电能生磁的科学概念,为后续教学作好铺垫。在教学活动中,先让学生回忆指南针的磁针静止后的指向,再让学生想办法如何能使磁针转动,(磁铁和铁)。最后在介绍奥地利的故事,让学生组装一个小电路,同时还回忆“指南针在什么情况下会产生偏转”,这对指导学生自行分析“电能生磁”是有帮助的。

在“通电导线和指南针”活动中,一定要强调“将电路中的导线拉直靠在指南针上方,与磁针指示方向一致”这一条,可以借助实物投影仪画一下,帮助学生明确此操作要求,这样在实验中才能比较清楚的看到实验现象。在活动中,还要强调观察断开电流时指导针的变化,通过反复通、断,对比指南针的变化,有助于学生对现象的思考与分析。在利用短路增大电流活动前,要再三强调只能短暂接通,可以让学生三秒倒计时,以此保证电池不会被过于损耗。通过这两项活动,让学生思考分析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指南针的偏转?因为有了前提知识的铺垫,学生比较容易能分析得出:通电的电路中,流过的电流产生了磁性,导致了指南针的偏转

…… …… 余下全文

篇三 :六年级上册《电和磁》教学反思

六年级上册教学反思

《电和磁》是六年级上册《能量》的第一课,通过实验,让学生“发现”通电导线能使小磁针偏转,从而认识电可以产生磁,增强学生学习活动的探究性、趣味性。本课的教学目的在于通过系列活动,使学生认识电和磁的关系,了解电能生磁的科学概念,为后续教学作好铺垫。本课有两个活动,第一,指导学生做科学家奥斯特做过的实验——通电导线使指南针偏转,经历对新现象进行分析、解释的思维过程;第二,做通电线圈使指南针偏转的实验——用线圈代替直导线做电生磁实验。回顾本课的教学,有成功之处也有不足之处,总结如下:

1、教学中自我感觉较好的地方

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本课主要是通过实验的形式来让学生学习,课一开始就以实验的形式导入课题,提高了学生想了解的兴趣,老师能提出探究性问题,激发起学生急于自己动手实验来证实的心理。

2、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的,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这是一个学生极为感兴趣的课题,因为有很多动手操作的环节,学生能充分参与到活动中,从中感受到科学探究的乐趣。在课上,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实验、讨论、汇报。让学生在自己动手的基础上获得真理,得到结果。

3、“实验材料的充分准备是上好一节科学课的基础”这节课让我更加体会到了这句话的含义。这节课的实验材料很多,例如有电池盒、电池、开关、导线等,如果那一个小电路出现了故障灯泡不亮,那么这个小组的实验就会必然失败,所以材料的准备才是上好一节科学课的可靠基础。这节课上,学生实验时还真出现了一些问题,有些小组的小灯泡坏了不亮了,还有的小组电池没有电了,导致试验不能顺利进行,后来我把坏得材料都换了,耽误了学生的实验时间,这也让我体会到了材料准备的重要。

4、在实验时间安排上不太合理。

本课学生实验虽然不多,但学生之间存在较大差异,造成有的小组已完成,而有的小组实验失败,需重新做。完成的时间差异较大,使先完成的小组浪费时间较多,造成整结课老师讲解及学生讨论时间不够。

…… …… 余下全文

篇四 :电和磁教学反思

《电和磁》是《能量》的开篇课,对于电和磁孩子既熟悉又陌生,对于他们之间为何联系起来比较难理解,因而从“重演”科学史上著名的发现电磁现象的过程,让学生“发现”通电导线能使小磁针偏转,从而认识电可以产生磁,激发孩子们去探索本课教学。

1.合理引导,有效实验

课件出示奥斯特发现电和磁联系的过程,再运用通电导线和指南针来模拟科学家奥斯特的实验,然后再运用短路电路和指南针继续来做实验观察现象,再通过这两个实验来总结发现,最后做通电线圈和指南针的实验。把短路电路实验与通电线圈实验放在平行的位置上,因为这两种都是让导线磁性变更强、实验效果更强的方法,当然其实他们也有一个小层次,就是通电线圈的磁性要比短路电路的磁性更强。0

2.材料准备,教学关键。“实验材料的充分准备是上好一节科学课的基础”这节课让我更加体会到了这句话的含义。这节课的实验材料很多,例如有电池盒、电池、开关、导线等,如果那一个小电路出现了故障灯泡不亮,那么这个小组的实验就会必然失败,所以材料的准备才是上好一节科学课的可靠基础。

3.安全教育,确保成功

因为涉及到短路电路,在自己动手实验过程中,也出现了被烫到的情形,因而,在实验前需要和孩子们讲清楚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部分,短路会产生热,以及对电池伤害很大,不要持续将电线连接在电池两边。可以采取保护措施。

…… …… 余下全文

篇五 :电和磁教学设计与教后反思[1]

《电和磁》教学设计

                                泉港普安小学 连惠阳

一、教材分析:本课将“重演”科学史上著名发现电磁现象的过程,让学生“发现”通电导线能使小磁针偏转,从而认识电可以产生磁。增强学生学习活动的探究性、趣味性。本课有两个活动。第一、指导学生做科学家奥斯特做过的实验——通电导线使指南针偏转,经历对新现象进行分析、解释的思维过程;第二,想办法使指南针偏转角度更大的实验。用线圈代替直导线做电生磁实验,为理解电磁铁原理打下基础也为研究玩具小电动机伏笔。

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电流可以产生磁性。

2、过程与方法:做通电直导线和通电线圈使指南针偏转的实验,能够通过分析建立解释。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科学史上发现电产生磁的过程,意识到留意观察、善于思考品质的重要。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如何使通电导线使指南针发生偏转的现象更明显实验讨论和设计(短路;用通电线圈代替通电直导线)。

2、教学难点:通电直导线使小磁针发生偏转实验的提出、操作、观察和解释。

(三)教学准备

小组准备:电池、小灯泡、导线、指南针、线圈等。

老师准备:老师除了一套学生用的器材外,增加条形磁铁一块,铁钉一枚等。

(四)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通电电路能使指南针发生偏转

1、复习

(1)、出示指南针,说说它指示什么方向。(师:在不碰到它的情况下,它总是指向南北方向,你能想个办法让它偏转方向吗?)

根据学生回答,试一试,板书:磁铁、铁能使磁针发生偏转。

…… …… 余下全文

篇六 :《电和磁》教学反思

《电和磁》教学反思

塘甸小学 王 孩

这节课是六年级上册《能量》的第一课,本课将“重演”科学史上著名的发现电磁现象的过程,让学生“发现”通电导线能使小磁针偏转,从而认识电可以产生磁,增强学生学习活动的探究性、趣味性。本课有两个活动,第一,指导学生做科学家奥斯特做过的实验——通电导线使指南针偏转,经历对新现象进行分析、解释的思维过程;第二,做通电线圈使指南针偏转的实验——用线圈代替直导线做电生磁实验,为理解电磁铁原理打下基础也为研究玩具小电动机埋下伏笔。本节课的科学概念是:电流可以产生磁性。通过三个班级的教学,这节课我也有几点反思:

第一:根据本课的重难点修改了教学时教材的顺序。教材是这样安排的:先运用通电导线和指南针来模拟科学家奥斯特的实验,然后再运用短路电路和指南针继续来做实验观察现象,再通过这两个实验来总结发现,最后做通电线圈和指南针的实验。在第一、二次教学时我遵循了教材的安排顺序,但是在做最后一个通电线圈实验的时候,总是显的过渡很愣,孩子们不知道为什么要制作一个通电线圈,因此这里孩子们显的有一些茫然。基与此,在后几次的教学中,我修改了教材的顺序,先做通电导线的实验,然后就总结发现。而把短路电路实验与通电线圈实验放在平行的位置上,因为这两种都是让导线磁性变更强、实验效果更强的方法,当然其实他们也有一个小层次,就是通电线圈的磁性要比短路电路的磁性更强。这样教学以后,我发现教学目的更明确了,教学的效果也更好了。

1

第二:“实验材料的充分准备是上好一节科学课的基础”这节课让我更加体会到了这句话的含义。这节课的实验材料很多,例如有电池盒、电池、开关、导线等,如果那一个小电路出现了故障灯泡不亮,那么这个小组的实验就会必然失败,所以材料的准备才是上好一节科学课的可靠基础。

第三:课堂上对细节的处理我还是不到位。

片段一 问:你认为是什么原因使指针发生了偏转呢?一个孩子犹豫但洪亮的回答:电流。我非常的高兴,但是我说:你评什么认为是电流呢?由于我的卤莽行为与强硬态度,这个孩子害怕了,就再也说不出原因了。这时我好后悔,我想这时我应该耐心的鼓励和引导这个孩子,说:“你可真勇敢,而且想的也非常有道理,你能说说你为什么会这么想?”我想这时正是我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的时候,但是我却错过了这次机会,而机会却不会再来。

…… …… 余下全文

篇七 :电和磁教学设计与教后反思

《电和磁》教学设计与教后反思

                                            航头小学 雷春

一、教材分析:本课将“重演”科学史上著名发现电磁现象的过程,让学生“发现”通电导线能使小磁针偏转,从而认识电可以产生磁。增强学生学习活动的探究性、趣味性。本课有两个活动。第一、指导学生做科学家奥斯特做过的实验——通电导线使指南针偏转,经历对新现象进行分析、解释的思维过程;第二,想办法使指南针偏转角度更大的实验。用线圈代替直导线做电生磁实验,为理解电磁铁原理打下基础也为研究玩具小电动机伏笔。

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电流可以产生磁性。

2、过程与方法:做通电直导线和通电线圈使指南针偏转的实验,能够通过分析建立解释。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科学史上发现电产生磁的过程,意识到留意观察、善于思考品质的重要。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如何使通电导线使指南针发生偏转的现象更明显实验讨论和设计(短路;用通电线圈代替通电直导线)。

2、教学难点:通电直导线使小磁针发生偏转实验的提出、操作、观察和解释。

(三)教学准备

小组准备:电池、小灯泡、导线、指南针、线圈等。

老师准备:老师除了一套学生用的器材外,增加条形磁铁一块,铁钉一枚等。

(四)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通电电路能使指南针发生偏转

…… …… 余下全文

篇八 :电和磁案例反思

课例反思:电和磁

初教131 章圆圆

一、从教学目标进行反思

电和磁这课是“重演”科学史上著名的发现电磁现象的过程,让学生“发现”通电导线能使小磁针偏转,从而认识电可以产生磁。增强学生学习活动的探究性、趣味性。本课我设计了两个活动。

第一个活动是让学生通过重演奥斯特的实验会发现:指南针的磁针在通电导线的影响下发生偏转,通过对现象的分析,推理,学生作出自己的解释:电流产生磁,在磁的影响下磁针发生偏转。接着通过短路和变导线为线圈的方法学生会发现随着电流的增强,磁针的偏转更加明显,从而进一步确定“电流产生磁性”。

第二个活动用通电线圈代替直导线不光是对“电流产生磁性”的再次证实,更为理解电磁铁原理打下基础。

我围绕“电流可以产生磁性”这一概念安排了先用小灯泡电路做,再用短路电路做,最后绕线圈做电生磁实验,让学生在这样一个有结构的活动中建立认识,也暗含着电能可以转化成磁能的能量渗透意识。最后的一个环节利用线圈和指南针来检测“废电池”,是对前面两个活动建立的“电流可以产生磁性”这一科学概念的应用,也为下一课电磁铁等内容的学习埋下伏笔。

二、从教材上进行反思

教材是教师教学的工具,是学生学习的载体,因此教师只有在准确把握教材的基础上才能做到有的放矢,真正做到放开手让学生自主探究。电磁现象在本单元中是作为一个重点进行研究的,它的研究是要有一定的深度。所以我们要关注电磁现象的每一个细节。有的学生认为通电、断电都会偏转,那就说明与电无关了。所以要学生通过讨论明白,断电后的转动是指南针要回到原来的位置,不是发生新的或再一次的偏转。

并且“电流产生磁性”这一概念对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因为电流、磁场都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要通过观察到的现象建立概念是比较困难的。教师要帮助学生建立这样的认知,唯有安排好课堂中的各个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观察到现象,并对现象进行分析、思考、推理,最终建立认识。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