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喂故事书长大的孩子》读后感

《喂故事书长大的孩子》读后感

众所周知,下一代的成功,很多时候的确比自己成功更有满足感。 因为对于每一个人,帮助别人成功,都会比自己成功更能满足内心的需要。 但是,目前由于种种原因,我还做不到辞掉工作,专心做个全职妈妈。所以,读了这本书,认识了汪培珽,首先从心底里佩服这位作者, 全职妈妈是个不容易的事情,尤其是对于“成功女性”而言。然后看完整本书以后,我被之感动。因为这本书写得很实在,没有那些很虚的大道理和所谓的理论。而且这本书是经过作者连续八年坚持不断给孩子读故事书以后写出来的,是真真正正经过时间的累积所得出的心得和体验,也看到了实实在在的成果,我觉得这是最有价值的。

“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经常给孩子读故事书,会培养孩子养成爱看书的好习惯。我非常希望孩子们能成为一个终生喜欢阅读的人,我更希望他能因此而受益。所以看这本书的时候,感觉很有共鸣。为什么不能随便批评别人?为什么每天要早起上学?为什么玩具要轮流玩?为什么兄弟姐妹要相亲相爱?等等这些道理,父母当然可以用说道理的方式说给孩子听,但说道理要看时间、看场合,看孩子的心情,还要看父母有没有说道理的天分。其实,只要念故事书给孩子听就好。“不用说教,念故事书就好”,这是书中的原话。故事书能潜移默化发挥功效。我也希望不是通过说教,而是通过故事书的滋养,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好的品格、好的习惯、好的素质,这对一个人来说,才是最最重要的。 当然,要想把孩子培养成一个各方面都很优秀的人,肯定不是只读读故事书这么简单。就象汪家培养的两个好孩子,我想除了妈妈坚持给孩子读故事书以外,一定还有别的原因。比如说父母的人格魅力,或是良好的家庭氛围等等,这些也都很重要,都是相辅相成的。但就象书里说的——养出好品格孩子的因素,当然不会只有一项。但是“帮孩子念故事书”这一项,绝对是父母不能错过的!我的孩子现在已经初步养成了爱读书的好习惯,我也有一颗要为孩子读故事书的心,但最重要的是还做不到持之以恒,这本书对于我来说将是一个很好的鼓励,鼓舞着我在这条路上充满信心的继续走下去!

…… …… 余下全文

篇二 :读故事书长大的孩子

《读故事书长大的孩子》读后感

平时闲来无聊,偶尔也会小看几本书籍,让我看后感到轻松愉悦的书籍,就是这本《喂故事书长大的孩子》,作者汪培珽是美国纽约圣约翰大学MBA,在投入银行职场工作九年之后,决定成为全职妈妈。在用心陪伴一对儿女成长的过程中,看到孩子满足喜乐、热衷学习、与人为善的表现,深觉在亲子教育上“用对方法”的重要性;于是将亲身的教养经验整理研究,自创“爱孩子也爱自己的7堂课”教养理论,在幼稚园、小学、基金会、图书馆和成长团体之间积极推广,开办课程、举行演讲并接受咨询。

可能有些父母会认为念故事很无趣,只是这样的念来念去,不知道孩子听懂没有,所以常常忽略这种很好的教育方式。“念故事书给孩子听”,是兼具关爱和教育功能的最佳亲子活动,不但能帮助孩子陶养理想品格、提升学习能力、建立阅读习惯,更能让孩子在父母专注而亲密的陪伴下,感受到充分的爱与关怀;父母也能在付出的同时,得到孩子最直接真诚的回馈。

…… …… 余下全文

篇三 :喂故事书长大的孩子

《喂故事书长大的孩子》读后感

自从子萱上了一年级之后,感觉到自己也一直在和子萱一起学习,一起成长。上个月初,班级里推荐了这本《喂故事书长大的孩子》,不敢说自己是有多么认真的拜读,但是看了倒也是有的。

第一感觉就是自己看到这本书实在是太晚了,因为汪培珽是从孩子出生时就进行这项事情,而我们却是从孩子已经上了一年级才接触到这个;才知道还有这么一种教育孩子了的方法。比她足足晚了六年,但是,汪培珽在书里面说:“从现在起,用最大的耐心来弥补。”(P.59)

子萱因为认的字相对较多,已经能够满足她读一本一年级的课外书而不觉得累。加上我们自身平时也喜欢阅读,所以让她自己去读一点书还是可以独立完成的。而且,当她在阅读中获得更多的知识,从而产生了更多的疑问,再去书里寻找答案的时候,一切都进入了良性循环。这里,我想起了我的一位朋友,她的孩子也是一年级,但是识字量并不是很多,妈妈也看了这本书,觉得可以让孩子跟她一起读一些书。也许是大人太心急,也许是大人的世界太忙碌。孩子在开始读书之后,因为本身对拼音文字并不是很熟悉,基本上60%以上的字都要再问一次,而妈妈在一开始的不厌其烦到了后来的语气生硬,态度粗暴。孩子在勉强读书的后果却是不断的被训斥,极大的挫伤了孩子的自尊心,使阅读变成了一种两个人的不快乐!朋友发现这种情况后立刻到家长群里求助,我们的老师建议她先从一小段文字开始,以温柔鼓励的态度重新与孩子阅读,经过一段时间后,孩子逐渐觉得阅读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

我们是一批在家庭教育这条路上磕磕绊绊的新手家长,我们在努力学习如何让自己成为一个合格的家长 。孩子们也在努力学习,这其中有各种的沟通不良,各种的烦恼。但是,如果我们能够沉淀一下自己的心情,以牵着一只蜗牛去散步的心态,是不是会觉得,跟着孩子慢慢长大,看着他一天天的进步是多么的令人喜悦?

“没有爱,一切免谈。”无论我们是以读故事给孩子听,还是以自己读书带动孩子爱上阅读,或是以其他的各种方式引导孩子主动阅读,爱上阅读。请记住,我们是以爱孩子为前提条件,以孩子快乐阅读,主动阅读,爱上阅读为我们的最终目标。那么,就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一起努力吧!

…… …… 余下全文

篇四 :《感动孩子的真爱故事》读后感

《感动孩子的真爱故事》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感动孩子的真爱故事》这本书,书里的主人公有名人,也有普通人,有中国人也有外国人,每个故事都是那么真实那么感人,在字里行间中我感受到了真情的伟大和可贵,就像那冬日的一缕阳光,温暖着心田。

其中有一篇《女强人的慈母心》让我印象深刻,故事的主人公叫哈文,她是一名著名导演,策划了很多大型综艺节目,并使这些综艺节目成了央视的收视王牌,因此被誉为女强人。她有一个女儿,她很疼爱她但不纵容她,她有时慈爱有时严厉。文中有一个片段,让我记忆犹新,哈文从小就很怕狗,但她的女儿却非常喜欢小狗,她爱女儿,同时也想让孩子培养爱心,于是,她作出了一个决定,她毅然地抱了一条比熊宠物犬回家,自打家里多了这条小狗,女儿也发生了变化,她每天给小狗喂食,眼神和动作都充满了爱心,就是这样,她用自己的恐惧换来的是女儿的爱心和勇敢,读到这,我突然很有感触,我想起了我的妈妈,妈妈也是非常怕狗的,但是我喜欢,我想每天给小狗喂食,看着它长大,于是妈妈做出了让步,养了一条小狗,当时我却不以为然,现在我似乎能感受到了妈妈的用心良苦了。

这就是父母对我们的爱,每个人的背后都有无数双手,默默地在奉献着,父母的关怀呵护,老师的辛苦培育,同学们的互相帮助,这一切都是真爱的证明,真爱渗透着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让我们在动人的故事中沐浴真爱,共同成长吧!

…… …… 余下全文

篇五 :陪孩子长大读后感

陪孩子长大读后感

让尊重和沟通陪孩子长大

——读《陪孩子长大》有感

人需要很多冲突的观念、变化的情绪、复杂的行为,需要索取也需要奉献,需要犯错也许要成功。因为人是活的,生命是流动与变化的。

——题记

“教育的方式决定孩子未来。”>心理学专家李子勋在《陪孩子长大》一书中用贴近生活的个案展从孩子成长的各个阶段进行剖析,展现了孩子丰富的内心世界和父母在其内心世界中扮演的角色,进而用心理学的视角去解读亲子关系。告诫我们如何理解孩子,如何帮助孩子,如何呵护孩子的心灵??主要阐述了以下观点:

关系大于教育。“家庭” 在中国人乃至全世界华人的心目中都是至高无上的,这似乎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精神和文化沉淀。但很多时候家也会伤人。一个人的品行问题、心理问题、社会适应能力等主要根植于家庭教育、效仿于父母自身。而我们中国家长又喜欢树立长者风范,喜欢把爱作为砝码来使孩子臣服就范,否则就视为叛逆。其实,孩子从呱呱坠地的那一刻开始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每个孩子和家长都是平等的,良好的亲子关系应该是建立在血缘基础上的朋友关系,应该尊重孩子、赏识孩子,与孩子平等交流,聪明的家长会用赏识的眼观看待孩子的成长,多采用“确认放大原理”引导和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其中也不乏一些家长在潜意识里采取了“反向教育”,一味地纠错和斥责,甚至给孩子贴标签??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忽略了家长与孩子之间的互动关系,只重视教育本身,忽略了亲子关系。正如书中所言“良好的亲子关系就是一种相对自由、和谐、彼此尊重的关系,当你和孩子建立起这样的关系时,你会发现,你希望孩子怎么变,他就会怎么变”,因为再好的家庭教育方法都需要良好的亲子关系做保障。

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的成长。“孩子是必须要犯错误的,孩子不经历>挫折,是不会成长的。”信息时代让很多家长在家庭教育上加快了步伐,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驱使下对孩子的成长愈发的苛求,如果孩子犯了错或稍稍落后于人家长就显得焦虑不安,紧张的情绪进而转变为失望和冷漠,轻者训斥、>唠叨,重者大骂、惩罚,整个家庭布满阴霾。性格刚烈的孩子会表现出反抗,性格温柔的孩子则会感到内疚,背着沉重的包袱学习、成长,以减轻自己的罪责。其实每个孩子的能力都是有差异的,遗传基因和后天努力各占一定的比例,我们家长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的错误和“停滞”,引导孩子认识错误并分析失利的原因,有助于今后消除短板,重树自信。“错误,放对了就是资源;资源,放错了地方就是错误。”如果换一个角度看问题,把错误当成一种教育资源,就会感到孩子犯错误并不是罪恶,那只不过是他们成长过程中必须付出的代价。犯错是孩子的权利,敢于犯错的孩子是很有希望的孩子,只能适应成功不能适应挫折的孩子,反倒是没有出息的。

…… …… 余下全文

篇六 :真的长大了读后感

读了《我长大了》这篇文章,我深受启发。

《我长大了》这篇文章讲述的是作者小时候总想快快长大。当他上五年级时,个子长得比妈妈高了,便对父母说自己长大了,但父母并不认同;当作者脸上长出了青春痘,他又对父母说自己长大了,可父母还是不认同。后来作者不小心碰到了一个老太太,他勇敢地面对并采取了一系列补救措施,父母终于承认他真的长大了。

长大,就意味着承担责任。一个人长大了,犯了错就该勇于承担后果,不逃避,也不推卸责任。我也是一个五年级的学生,不少同龄人虽然身高像个大人了,但是他们的所作所为仍然像个长不大的孩子。比如:有个同学上学没带教科书,但他却冠冕堂皇地说:“都怪我妈,昨天没把书装进我的书包里!”还有个同学,作业错误连篇,但却他居然理直气壮地说:“都怪我爸,今天没给我检查作业。”这些同学,没有把学习当成是自己的事情,相反,却把自己应尽的责任全部推卸给了父母。由于缺失责任心,他们连自己的事情都做不好,还能指望他对谁负责呢?没有责任心的人,即使身高如巨人,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长大。

这篇文章让我想到了华盛顿砍樱桃树的故事。曾任美国总统的华盛顿,小时候曾把爸爸最心爱的樱桃树砍倒了,但华盛顿没有撒谎,他勇敢地向爸爸承认了错误。结果爸爸不但没有生气,反而表扬了华盛顿勇于承担责任的做法。这个故事影响了几代美国人,将勇于承担责任作为人生的基本原则。

让我们首先学会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并对自己言行负责,然后培养自己更多的责任感——集体责任感、家庭责任感以至社会责任感, 为将来立足社会、服务社会打好基础

读后感作文:读《我长大了》有感

今天,我读了一篇发人深省的文章――《我长大了》。这篇文章讲述的是:“我”以为成为一个中学生、脸上长青春痘就代表“我”已经长大,但我的父母并不认同。渐渐地,长大被我在繁忙的学业中遗忘了。在一个阴雨蒙蒙的清晨,“我”坐邻家孩子的自行车上学。在途中,撞到一位孤独老人,但邻家孩子却早已不见踪影。在观看的人群中,我看到了父亲深邃的目光。“我”心生惭愧,于是,“我”把老奶奶送回家并决定以后常去看她。回到家中,父母并没有责怪“我”,而是认为“我”终于长大了。那一刻,“我”真正懂得了长大。长大,就意味着承担责任。然而,在我们这个形形色色的社会中,也有许多像邻家孩子一样的、“没有长大”的人。尽管他们当中有些人已经年过花甲了,但仍然像个没有长大的孩子那样自私、不敢承认错误,承担责任。

…… …… 余下全文

篇七 :读书,让我和孩子一起成长

读书,让我和孩子一起成长

小一班 江翰宸妈妈

给孩子读书这件事,开始我总觉得是可有可无的,也都是断断续续没有坚持过。工作忙碌了一天,晚上在床上和孩子聊聊天或者随便读个故事就哄他睡觉。但当我看了这本《喂故事书长大的孩子》,我才真正意识到,这可不仅仅是小事,开始真正认认真真地和孩子一起行动起来。经过几个月的不懈坚持,我惊喜地发现孩子真的成长了许多,我也有了许多的感悟。

读书对孩子来说一种积累。每一本书每一个故事,对孩子都是一个学习教育的过程,一段奇妙的旅程,一个通向未知世界的小窗户,让孩子更加充满好奇心的去探索。从《汤姆挨罚》中,他学到了守规矩,从《班里来了小霸王》,他学到了谦让,从故事中,他认识了狐狸的狡猾,大灰狼的凶恶,小羊的聪慧,从故事中,他还对海底世界、浩瀚的星空充满了好奇,而这些都将慢慢积累伴随他成长。

对大人来说是一种坚持。正如书中所说,这本书真正要给的,只有三样东西,父母的耐心、耐心和耐心。当我现在回过头来来看,这几个月,下班时恨不得到家就睡觉的我竟然真的坚持了每天给孩子读三到四个故事,读完了几十本书。

对父母和孩子双方来说是一种交流。白天大人上班,孩

子上学,每天能和孩子在一起交流的时间也就三四个小时。总是会突然的发现,咦,孩子又长高了,孩子竟然会做这个了。惊喜之余又有些许失落,孩子的成长我有没有失位。当我给孩子读书时,我发现这段时间的交流是充实的,高效的。孩子听着故事,不时的问上些稀奇古怪的问题,提出些天马行空的想法,一问一答中,我知道,这样的交流方式,是我们都喜欢的。

愿在我的读书声中,我和孩子一起度过这一段值得他回忆的美好时光。

…… …… 余下全文

篇八 :《父母改变孩子改变》读后感——最重要的是和孩子生活在一起

最重要的是和孩子生活在一起

——《父母改变孩子改变》读后感

孩子的教育问题一直是很多家庭的重中之重,也是很多家庭永远的痛。家庭教育的成功与否,将决定家庭生活幸福的程度。无论父母的事业多么成功,孩子的教育一旦失败,整个家庭就陷入灾难。很多父母亲总以为把孩子送进学校,孩子的教育问题就万事大吉。这些父母亲没想到,如果孩子在家庭生活中没有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这个孩子就很可能成为学校的“差生”、“问题学生”。

孩子的教育是一门大学问,不可能一蹴而就,不可能套用公式定理,更不可能复制粘贴。所以有很多家长谈起孩子的教育问题头头是道,也有很多家长万般无奈。

机缘巧合,我在政务处、教务处都工作过,多次见过科室领导接待过问题学生家长,从这些家长的谈话中我发现:这些问题学生有的是隔代养,有的是空巢半空巢儿童,有的是家庭离异或父母不和。他们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父母很少有时间陪陪孩子,和孩子交流,了解孩子的想法和心理诉求,致使孩子感受不到父母的关爱,得不到父母的教育,因此自由放纵甚至逆反叛逆成为问题学生。

隔代养指的是孩子和爷爷奶奶、姥爷姥姥生活在一起,这其中的弊端很明显:大多老人不懂教育方法,对孩子只是一味的溺爱。即便孩子犯了错,也不能真打真骂真管,他们害怕女婿、儿媳妇生气。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往往自由放纵,唯我独尊,不懂得理解和宽容。

空巢儿童指的是父母打工或者做买卖,孩子平时自己或者是跟哥哥姐姐在一起;半空巢儿童指的是孩子父母忙与生意或者工作,一大早出门半夜才回家,虽然也住在家里,但却很少和孩子碰面,更别说谈心了。这样的父母只管给钱,孩子没人管教,面对孤寂的家庭和花花世界的诱惑还有大把自己自由支配的时间,孩子往往沉迷于网吧、游戏厅,甚至结交不良社会青年走上邪路。

有的家庭父母不和天天吵架,没工夫管孩子。有的甚至离婚,给孩子造成心灵伤害,家庭爱的缺失往往会使孩子对父母产生厌恶、逆反心理,不愿意和父母交流,有的甚至在家庭外寻找关爱,走上早恋道路。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