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孩子长大读后感

时间:2024.4.20

陪孩子长大读后感

让尊重和沟通陪孩子长大

——读《陪孩子长大》有感

人需要很多冲突的观念、变化的情绪、复杂的行为,需要索取也需要奉献,需要犯错也许要成功。因为人是活的,生命是流动与变化的。

——题记

“教育的方式决定孩子未来。”>心理学专家李子勋在《陪孩子长大》一书中用贴近生活的个案展从孩子成长的各个阶段进行剖析,展现了孩子丰富的内心世界和父母在其内心世界中扮演的角色,进而用心理学的视角去解读亲子关系。告诫我们如何理解孩子,如何帮助孩子,如何呵护孩子的心灵??主要阐述了以下观点:

关系大于教育。“家庭” 在中国人乃至全世界华人的心目中都是至高无上的,这似乎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精神和文化沉淀。但很多时候家也会伤人。一个人的品行问题、心理问题、社会适应能力等主要根植于家庭教育、效仿于父母自身。而我们中国家长又喜欢树立长者风范,喜欢把爱作为砝码来使孩子臣服就范,否则就视为叛逆。其实,孩子从呱呱坠地的那一刻开始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每个孩子和家长都是平等的,良好的亲子关系应该是建立在血缘基础上的朋友关系,应该尊重孩子、赏识孩子,与孩子平等交流,聪明的家长会用赏识的眼观看待孩子的成长,多采用“确认放大原理”引导和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其中也不乏一些家长在潜意识里采取了“反向教育”,一味地纠错和斥责,甚至给孩子贴标签??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忽略了家长与孩子之间的互动关系,只重视教育本身,忽略了亲子关系。正如书中所言“良好的亲子关系就是一种相对自由、和谐、彼此尊重的关系,当你和孩子建立起这样的关系时,你会发现,你希望孩子怎么变,他就会怎么变”,因为再好的家庭教育方法都需要良好的亲子关系做保障。

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的成长。“孩子是必须要犯错误的,孩子不经历>挫折,是不会成长的。”信息时代让很多家长在家庭教育上加快了步伐,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驱使下对孩子的成长愈发的苛求,如果孩子犯了错或稍稍落后于人家长就显得焦虑不安,紧张的情绪进而转变为失望和冷漠,轻者训斥、>唠叨,重者大骂、惩罚,整个家庭布满阴霾。性格刚烈的孩子会表现出反抗,性格温柔的孩子则会感到内疚,背着沉重的包袱学习、成长,以减轻自己的罪责。其实每个孩子的能力都是有差异的,遗传基因和后天努力各占一定的比例,我们家长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的错误和“停滞”,引导孩子认识错误并分析失利的原因,有助于今后消除短板,重树自信。“错误,放对了就是资源;资源,放错了地方就是错误。”如果换一个角度看问题,把错误当成一种教育资源,就会感到孩子犯错误并不是罪恶,那只不过是他们成长过程中必须付出的代价。犯错是孩子的权利,敢于犯错的孩子是很有希望的孩子,只能适应成功不能适应挫折的孩子,反倒是没有出息的。

教育的方法正确与否不重要,有效才重要。目前随着人们对家庭教育的重视,关于

教育的理论、方法令人眼花缭乱。“择校”、“名师”自成了家长追逐的目标。可在家庭教育中,是坚持“严师出高徒”还是“循循善诱”;是“重赏识”还是“重督促”;是“习惯决定成败”还是“情商决定人生”;是“抓紧早期教育不放松”还是“给孩子一个轻松快乐的童年”??名目繁多的家教理念让家长纠结着、困惑着,既想抱着西瓜,又怕丢了芝麻。其实,教育方法、理论本身都没对错,正如尹建莉老师所言“说什么不重要,对方能接受更重要,适合孩子的才是最好的,>倾听、尊重、赏识、沟通是化解矛盾冲突、消除代沟的桥梁和纽带。”任何教育理念和家教经验的学习都不是为了寻找对付孩子的手段,而是为了更好地提升家长的育人素养。孩子存在差异,教育方法也不能生搬硬套,方法大于教育,适合孩子的才是最好的,良好的亲子关系是教育的根本和保障。

亲情是把双刃剑,该放手就放手。亲情就像母亲的裙带,在我们小时候,给我们亲密依恋、安全与归属感,可有些时候,亲情也会给我们带来烦恼。“妈妈的裙带”太短,亲子之间易于形成“纠结”,孩子与父母的脚步常常绊在一起,甚至摔倒,让孩子觉得自己是亲情的包袱。父母给予孩子价值观方面的教育越多,孩子成年后越可能出现反叛,尽管是一种充满内心挣扎的反叛。孩子在成长中有一种叛离父母的倾向,要独立,要通过否定父母的形象来摆脱内心对父母的依恋,这就要求我们家长该放手就放手。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幼儿期最好的教育是陪伴,父母的陪伴会给孩子带来安全感,让孩子体会亲情和家的>温暖;对于青春期的孩子而言,此时的陪伴和包办则会束缚孩子搏击的翅膀。儿子升入高中后,课业的繁重、学习时间的延长,我也常常担心孩子压力过大、睡眠不足身体吃不消,每晚都会督促孩子早早休息,可我的好心并未让儿子感动,反而嫌我唠叨、冲我发脾气。后来我索性由他自己做主,每天只是负责叫他起床、做早饭,如此一来我们的亲子关系反而和谐了。读完此书才明白担忧也需要委婉,过分的关心和唠叨只会给孩子带来压力、造成反感,作业写不完、预习未完成,及时让他躺在床上,孩子也难以入睡,倒不如让他自己控制时间,完成当天的学习计划后快速入眠??

“我们要告诉孩子一些实用的东西,不要只告诉孩子正确的东西,很多正确的东西只能在书本上活着,在生活中往往就死了,起不到任何作用了。实用的教育才是现实教育,这种教育不容易妨碍孩子建立适合自己也适合社会的价值体系,伦理与哲学,审美态度与世界观。”作者告诫我们最好的教育是浸润,既要接地气,更要指导孩子迎接挑战、适应社会。


第二篇:陪孩子长大,书


《陪孩子长大》李子勋亲子关系36讲

作 者:李子勋著

出 版 社: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6-1-1

内容简介

读书最容易引发的一种心理情景是催眠,尤其读我们所欣赏的人的书,我们会无条件地接纳,失去通常的判别力。当某些信息激发我们内心的异议时,意识会帮助我们将这些信息合理化,感觉一定是自己错了。所以,就一个个案引出话题时,要时刻敏感地觉察到,每个个案发生的情景是不一样的,环境是不一样的,文化背景也是不一样的,更不必说还有好多心理医生自身的风格特点。所以,心理学家在某个个案中使用的方法,我们不能想当然地推而广之。

本书也是按照个案方式写成,为了不误导读者,我尽可能采用解释的方式,让读者自己去选择怎么来应对相似的情景,而不把所谓的治疗方式直白地写出来。同时,我们有些个案后面加上了一些观点,来补偿解释的不足。

书摘

说到双亲对孩子的教育,我就想起一个故事叫"临江之麋"。讲一只小鹿从小与几只小狗作伴,在它看来狗是一种友善的动物。长大以后,主人带它重返森林,回归自然。不久,它遇到几只猎狗,儿时的记忆让它自然地把狗看成是朋友,结果惨遭厄运。

自然界普遍存在一种"印刻效应",刚睁眼的小鸭会把孵蛋的母鸡看作妈妈,长大的鱼会游回它的出生地去产卵。人类在幼年时期,双亲与环境对其心身体验产生的影响很像这种"印刻效应"。如果说孩子的心理、个性在出生时是一张白纸,到五岁时可能已被双亲想当然地胡乱涂鸦到无处可再下笔。一位女性告诉我:"儿时非常痛恨母亲因为烦心之事打我出气,曾经发誓为人母时决不动手。不想世事难料,我的女儿依旧成了我的替罪羔羊。看到女儿泪眼汪汪且胆颤心惊,我真感觉是造化弄人。"记住,你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有可能来源于你对儿时经历的反刍。

记得小时候,我的邻居娶了一位二十岁的漂亮媳妇,行的乖巧,深得大伙喜欢。但她有个怪癖:极其怕猫,怕到望猫即逃的地步。住宅院里,本有两户人家养了猫,一黄一黑,习惯了邀欢取宠,游手好闲。看到那女子避猫时那种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慌乱样,邻居们甚觉好笑,常装猫叫来逗趣她。一晚纳凉,大家围坐一起,天南海北谈兴正浓,突然"喵呜"一声,那只黑猫从天而降,正好掉在这女子的头上,只听一声惊叫人便倒了。肇事者这才明白玩笑开过了头,急忙将这女子送往医院,守了两天两夜她才从歇斯底里的状态下复原。从此,人们逗她的胆子已不再有,两只骄傲的猫也被主人送往他乡退避三舍,以免再生事端。同院的人都很好奇,不明白为什么她那么怕猫,后来才知这女子的母亲有洁癖,厌恶一切小动物,从小就经常危言耸听来恐吓她。若干年后,女士虽不再怕猫,但她的儿子长到十二岁连刚出壳的小鸡都不敢碰,那种对小动物的恐惧,与其母亲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可以

想见,女士也用她的母亲曾经用过的恐吓方法,来教育儿子,对待儿子,恐吓也许是家长教育孩子最经常使用、也是最无赖的杀手锏。使用不当,孩子心灵深处就会留下难以消除的恐惧体验。

家庭塑造人的力量,远大于人们的想象。家庭教育可能包含一些传统、习俗的东西,也有一些家庭规则。这些规则反映双亲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我有一个朋友,她出身于个开明的知识分子家庭,崇尚自由、平等与博爱。她的丈夫却是东北人的后代,夫权意识明显。他们在大学相识、相爱。恋爱时节,两人尚能平心相容、克己相待。

目录

序:教育方式决定孩子未来

第一章 温暖的港湾

1、亲情浓于血

2、靠爱心包容

3、关注闪光点

.......

第二章 空间无价

8、重视他的需要

9、男女有别

10、放开手来爱

11、引导孩子的欲望

12、教导社会原则

........

第三章 成长的烦恼

17、重视孩子的需要

18、创造独立空间

19、无条件的接纳

20、帮孩子建构乐园

........

第四章 长大成人

26、担忧也需要委婉

27、奖励的力量

28、拓宽成功之路

29、逆境中成长

......

结语:陪孩子长大

更多相关推荐:
在顺其自然中陪孩子慢慢长大读《陪孩子长大》有感(党群王媛媛)

在顺其自然中陪孩子慢慢长大读陪孩子长大有感江西公司党群王媛媛步入而立之年的我也跨入了为人父母一族随着孩子的成长父母的教书育儿之任务亦随之提上日程平时读书中的偶有心得与大家分享作为80后父母中的一员我和爱人也不希...

和孩子一起成长读后感

和孩子一起成长读后感儿女的成长只有一次与他们一起成长是责任是幸福也是一门艺术厚厚的一本书翻完作者对女儿的一片爱心跃然纸上本书是作者送给女儿的一份生日礼物也是作者对自己培养孩子全过程的一个系统总结李镇西老师既是一...

《爱心伴孩子成长》读后感

爱心伴孩子成长读后感刚开始抱着好奇的心情读爱心伴孩子成长但是当我读完第一页的时候我发现我已经爱上它了在书中提到我们的教学要为孩子一辈子的幸福负责任每堂课都可以为孩子一辈子的幸福负责任那么做最好的老师也就是一种美...

陪孩子一起成长读后感

陪孩子一起成长读后感孩子是父母手心里的宝贝养育他们不像养活一株草一盆花那样简单呵护陪伴指引欣赏无论哪一样都不可或缺此从有了女儿我就不失时机地阅读各种育儿经典希望可爱的女儿能快乐的成长并且有一个幸福的童年上学期从...

陪孩子一起成长读后感

陪孩子一起成长读后感孩子是父母手心里的宝贝养育他们不像养活一株草一盆花那样简单呵护陪伴指引欣赏无论哪一样都不可或缺此从有了女儿我就不失时机地阅读各种育儿经典希望可爱的女儿能快乐的成长并且有一个幸福的童年上学期从...

《父母规》读后感:用智慧和爱让孩子成长

父母规读后感用智慧和爱让孩子成长读一本好书可以影响一个人一辈子父母规确实是一本好书读了这本书我受到了很大的启发心里受到了很大的震撼影响和指导了我对孩子的教育方法作为一名家长几乎每天都要遇到教育孩子的难题很多时候...

读故事书长大的孩子

读故事书长大的孩子读后感平时闲来无聊偶尔也会小看几本书籍让我看后感到轻松愉悦的书籍就是这本喂故事书长大的孩子作者汪培珽是美国纽约圣约翰大学MBA在投入银行职场工作九年之后决定成为全职妈妈在用心陪伴一对儿女成长的...

喂故事书长大的孩子

喂故事书长大的孩子读后感自从子萱上了一年级之后感觉到自己也一直在和子萱一起学习一起成长上个月初班级里推荐了这本喂故事书长大的孩子不敢说自己是有多么认真的拜读但是看了倒也是有的第一感觉就是自己看到这本书实在是太晚...

山的体验---- 《去远方长大》读后感

山的体验去远方长大读后感二2班陈予佳妈妈妈妈你看这句话他们得爬过很多山接下来的剪子弯山4659米卡子拉山4718米东达山5008米米拉山5013米修修怎么过得去孩子指着这句话有点大吃一惊地对我说我接过书仔细地瞧...

写给大山里的孩子

写给大山里的朋友因为一个朋友和我聊了最近发生在他身上的故事感触很深所以拿起笔决定写下些东西那天我们是偶然碰到的当我看到他时他刚在寝室楼下挂完电话一副无奈的表情忧郁的眼神里摆满了想说而又说不出来的东西我老早就看出...

大山里的孩子

今天我坐在温暖舒适的屋子里读了一篇名为大山里的孩子的文章让我明白了很多读完全文那一幕幕生动的画面却还在我眼前缭绕他们在求学途中艰难的跋涉他们在简陋的教室里认真的学习他们在学习之外的生活压力都使我不得不对那些普通...

大山里的孩子

我们偷懒晒太阳我们周末疯狂购物我们糟蹋米饭我们吃肯德基麦当劳我们玩过山车海盗船他们吃顿饱饭便是奢侈他们寄封信便需要徒步几公里的山路他们整年见不着自己的爹娘因为他们都常年外出打工他们鲜少喝到甘甜的水他们不知道城市...

陪孩子长大读后感(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