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跟上孩子成长的脚步读后感

跟上孩子成长的脚步读后感

跟上孩子成长的脚步读后感

有了孩子之后,有时间开始看育儿方面的书。知道了小巫,小巫是学教育学的、在海外工作生活过,老公是新西兰人,一个中西合璧的家庭。我想正是因为这样的背景给了她在对待孩子的问题上更为开阔的视野吧!看了她写的前面两本书《给孩子自由》和《和孩子划清界限》,受益非浅,于是利用假期又看了小巫写的《跟上孩子成长的脚步》一书。

本书分为三大篇,上篇《教育国际化》,作者分析了中国教育现状,提出教育全球化、人才国际化。中篇《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谈论到关于儿童文学、关于手工、阅读、兴趣班等问题,倡导家长创造适合孩子的教育方式。下篇《让孩子做孩子》则是通过事件展示孩子间的冲突、交际等问题,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看完书,感慨万千,现就文中关于孩子的“缺点” ,谈谈自己悟出了一些教育和人生道理。

第一次看见这句话是在小巫的《和孩子划清界限》中,还是一个章节的题目,当时我吓了一跳。怎么可能呢? 看了书才明白小巫的观点:“一旦你把孩子不被你接受的行为看作是“缺点”,必须“纠正”,你就把孩子放到了自己的对立面上,成了你的“假想敌”。一旦你对这些“缺点”宣战,你就把孩子推向了自卑的深渊。'

在《跟上孩子成长的脚步成》这本书里,小巫也谈到了这个问题,还提到了中美两国的老师、家长看待孩子的不同态度:“美国老师和家长的看法与做法恰恰相反。在他们看来,人只有知道自己的优点在哪里,才会有足够的动力向前走。成年人完全接纳孩子,才能给孩子营造健康的成长环境;而孩子必须对自己感觉良好,有足够的自信,方是成长的真正动力。

更何况,到底什么是孩子的缺点呢?很多成年人看不顺眼的地方,恰恰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正常的表现,甚至就是孩子天生的性格特征。但是成年人出于内心的恐惧,不能够坦然接受,而是一律贬斥为“缺点”并要求孩子加以改正,孩子感觉对此无能为力。这种恨铁不成钢式的百般挑剔和苛求完美,非但不能激励孩子进步,反而是对孩子极其沉重的打击。”

…… …… 余下全文

篇二 :跟上孩子成长的脚步

《跟上孩子成长的脚步》

Sam刚上新学校不久的一天拿了一幅图画作业交给我看,他把这幅画塞到我手里以后就势趴到了床上。

我看了这幅画,他说画的是我们全家。我觉得蛮不错,就说:“画得真好,我喜欢”。他听了以后非但没有高兴起来,反而很难过地说:“我画得不好”,我问他“怎么不好了?我觉得你画得挺好的啊,告诉我这都是谁?”

Sam说这是我们全家,这个是爸爸,这个是妈妈,这个是妹妹和他自己。我说,这画得特别好哎,你看爸爸的眼睛和鼻子,画得很有神态呢。

但他还是坚持说:“我画得不好,没有别人画得好。”我问他,“你为什么一定说你画得不好?”

他说,“我涂色没有别人涂得均匀。”

这下我明白了,从小到大我从来没有给过他涂色的练习,因为我觉得这种训练没有必要,它不会给孩子任何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开发,反而会禁锢孩子的创造能力,让他在一个已经固定好的、成人给围好的框子中把颜色涂匀了。有些人认为这种训练有利于孩子精细肌肉的发展,但我认为这样的练习弊大于利,所以从来没有让Sam去填色。

很明显,中文老师比较注重这种传统训练,她希望孩子能把颜色涂满。Sam第一次接触到这样的要求,他看别的小朋友比他涂得更匀更满,他自己只是匆匆忙忙地画了一小部分颜色,天空画了一部分颜色,我们的衣服也是匆匆画了几笔。在他看来,他没有达到成年人的要求,所以他心里难过了。

当时我在想怎么跟孩子说这件事情。我不可能跟孩子说老师的要求是错的,这样会导致孩子不尊重老师,也会给他造成一种混乱。我想还是要维护老师在他心目中的威严,同时也要尽量消除老师在他身上造成的一些负面影响。

那天我没有跟Sam过多解释什么,而是把这幅画挂在了我们的床头,以行动显示我对这幅画的由衷的赞赏。他看到妈妈这么喜欢这幅画,也变得高兴起来。

后来的一天,终于等到了让我给他解释的机会。

一天晚上,我们一起看《玩具总动员2》。其中有这样的一个情节:小主人公安迪去参加夏令营,他最喜欢的玩具伍迪德胳膊破了,安迪就没有把它带到夏令营,而是留在家里。伍迪做了一个梦,梦见安迪从夏令营回来,上楼来找伍迪,看到伍迪的胳膊破了,就对伍迪说,你破了我不要你了,随手就把伍迪扔了。伍迪一直下落一只垃圾桶,摔倒后他试图挣扎着爬出来,垃圾桶里有很多废弃的玩具把他揪下来,他试图拼命挣脱,一下子醒过来,发现自己是做了一个梦。

…… …… 余下全文

篇三 :跟上孩子成长的脚步

跟上孩子成长的脚步——读《育子有道》

妈妈,是一个伟大而神圣的名词,妈妈们不但肩负了繁衍人类生命的使命,而且把握着提高人类素质的使命,一个民族,素质的高低与母亲们的素质高低有着直接的关系,提高母亲的素质理应成为全人类共同的话题。

不少社会学家、教育家曾发出这样的忠告:世界的命运不是掌握在当权者手中,而是掌握在母亲手中,文明的教育请先从改造母亲开始。这 一语道破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因此,愿我们每位家长,尤其是母亲都应该多学一点家庭教育有关的知识,提高自身的素质,这样的母亲才会培育出高质量的孩子。

如何跟上孩子成长的脚步?

一:了解孩子,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1、搞懂孩子的心理世界

2、知悉孩子的性格类型

3、明了孩子的心理需要

4、洞悉孩子的内心变化

5、耐心倾听孩子的声音

6、掌握孩子的心理规律

7、信任孩子,做孩子的好朋友

8、向孩子敞开自己的心扉

9、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

10、 和孩子一起分享喜怒哀乐

耐心倾听孩子的声音

倾听是有技巧的,对于不同的孩子,不同的事情,不同的场合,包括心理准备、肢体语言、适当引导等都是让孩子愉快倾诉的小技巧,妈妈倾听孩子声音可分三步走。 第一步:停下来

1、停下手头的事情

2、在心理上停下来

第二步:等一等

第三步:自己来

二:学会沟通,做孩子的好朋友

1、和孩子沟通是一门艺术

2、放低姿态和孩子交流

3、听懂孩子的“潜台词”

4、心平气和才好沟通

5、注意和孩子说话的语气

6、不用命令的口气同孩子讲话

7、多用良言,禁用恶语

8、不在孩子面前唠叨个不停

9、不用权威的口味指责孩子

10、 与孩子交流时多听少说

11、 写信给孩子是交流的好办法

为什么说写信给孩子是交流的好办法?

当你觉得和孩子进行口头交流效果大太好的时候,或者希望自己的话语充分引起孩子关注的时候,就可以用写信的方式与孩子交流。

…… …… 余下全文

篇四 :王小娜读书心得

《跟上孩子成长的脚步》读后感

中一班:王小娜

《跟上孩子成长的脚步》这本书大量引用现代西方先进教育理论和经验,通过对中国教育现状的反思和现实生活的实例分析,重点讲述了父母们所关心的“兴趣班”、“问题孩子”、“阅读”儿童社会交往和师生关系等方面的话题,倡导父母们摒弃跟风、急功近利的心态,创造适合孩子的教育方式,使父母的心灵与孩子一起成长。

书中说到关于孩子的缺点问题。 作者说:“一旦你把孩子不被你接受的行为看作是“缺点”,必须“纠正”的话,你就把孩子放到了自己的对立面上,成了你的“假想敌”。一旦你对孩子的这些“缺点”宣战,你就把孩子推向了自卑的深渊。我们很多的家长都担心,如果我不“纠正”孩子的这个“错误”,他会不会变得自我中心、难以管教?其实这个恐惧的根源在于家长自己,因为中国的家长似乎总是在捕捉孩子的缺点,哪怕是没有任何大的缺点也要找出点不是缺点的缺点来,而美国的家长则不同,他们是在到处挖掘孩子的优点。在他们看来,人只有知道自己的优点在哪里,才会有足够的动力向前走。成年人完全接纳孩子,才能给孩子营造健康的成长环境;而孩子必须对自己感觉良好,有足够的自信,才是成长的真正动力。

更何况,到底什么是孩子的缺点呢?很多成年人看不顺眼的地方,恰恰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正常的表现,甚至就是孩子天生的性格特征。但是大多数的家长不能够坦然接受,而是一律认为是“缺点”并要求孩子加以改正。这种恨铁不成钢式的苛求完美,非但不能激励孩子进步,反而是对孩子极

其沉重的打击。”就像我平时对女儿就要求的有些严厉了,很多情况并不是孩子怎样不好,而是我没有引导好或是急功近利、好面子、急于让孩子达到自己理想的状态,这样反而会影响到孩子的自尊心和信心。其实保护孩子的自尊自信比培养他的任何技能都重要,因为人只要对自己有信心,什么时候都可以开始学习。

再者就是书中谈到“兴趣班”。现在的孩子们一直被各种各样的培训班、兴趣班压得喘不过气来。包括我自己也对兴趣班很感兴趣,或许是因为自己小时候由于条件限制,没能有一技之长,所以对怀有一技的人特羡慕,再说现在大多的孩子都读兴趣班,不报未免落后。这也正像作者说的一样,家长总是把自己的想法加在孩子身上,剥夺了孩子们应有的快乐时光。反而西方的家长对孩子们放手的比较早和多,学校也会安排大量的社会实践课让孩子们从自然中学习、从实践中培养生存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就像上学期中班组织的“超市”活动一样,通过逛超市让孩子们学会认读价目牌儿、物品分区、怎样购物等,孩子们很轻松的就学到了知识和本领。但书中说的也不是说报兴趣班完全不好。我个人认为只要是孩子真切感兴趣强烈要求学的,在不过多的剥夺他们的玩耍和休息时间外也是可以有的。

…… …… 余下全文

篇五 :读后感

小巫认为,中美基础教育的根本区别,也是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本质区别。是培养“考生”还是“学生”的问题?“考生”是以“学会”为目的的寻找已知世界的现成答案者,“学生”是以“会学”为手段的探索未知世界者。一字之差,千里之遥。应试教育这个大环境如果不改变,我们很难期待孩子的教育会有什么大突破,包括家长的观念。我只是希望我的孩子多一点像“学生”,少一点像“考生”。除此之外我不能改变什么。只希望在一次又一次的阅读中我的“教育”观也能成长,跟进小巫所说的“国际化”的脚步。

一、关于孩子的缺点

在《跟上孩子成长的脚步》这本书里小巫的观点:“一旦你把孩子不被你接受的行为看作是“缺点”,必须“纠正”,你就把孩子放到了自己的对立面上,成了你的“假想敌”。一旦你对这些“缺点”宣战,你就把孩子推向了自卑的深渊。

这些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很多家长都担心,如果我不“纠正”孩子的这个“错误”,他会不会变得自我中心、难以管教?其实这个担心来源于家长内心的一种恐惧,这个恐惧的根源在于家长自己,而不是孩子的必然现实。如何面对自己内心的恐惧、而不是把它投射到孩子身上、向孩子宣战。“

同时小巫还提到了中美两国的老师、家长看待孩子的不同态度。中国老师和家长似乎总是在捕捉孩子的缺点,哪怕是没有任何大的缺点也要找出点不是缺点的缺点来,幼儿园里老师也会经常向家长告状,而美国老师和家长则不同,他们是在到处挖掘孩子的优点:“美国老师和家长的看法与做法恰恰相反。在他们看来,人只有知道自己的优点在哪里,才会有足够的动力向前走。成年人完全接纳孩子,才能给孩子营造健康的成长环境;而孩子必须对自己感觉良好,有足够的自信,方是成长的真正动力。

更何况,到底什么是孩子的缺点呢?很多成年人看不顺眼的地方,恰恰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正常的表现,甚至就是孩子天生的性格特征。但是成年人出于内心的恐惧,不能够坦然接受,而是一律贬斥为“缺点”并要求孩子加以改正,孩子感觉对此无能为力。这种恨铁不成钢式的百般挑剔和苛求完美,非但不能激励孩子进步,反而是对孩子极其沉重的打击。”

…… …… 余下全文

篇六 :人生设计在童年 读书笔记

《人生设计在童年》

读书笔记

阅读时间:20xx年3月

目 录

一 人生设计在童年

二 目标与奋斗——从理想到必然

三 自主学习与自我教育

四 “超前”是成功的基础

五 家长该当什么样的角色

六 走向社会,不做“井底乌龟”

七 研究型学习

八 疲于奔命的高中

九 追逐梦想 演绎人生

十 尾声

写在前面的话:

有着孩子的父母和教师双重的身份,我在课堂之外,非常热切地关注着有关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各个阶段理论和实践研究方面的书籍,不间断地阅读过《和孩子划清界限》、《跟上孩子成长的脚步》(小巫)、《谁误解了孩子的行为》、《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李跃儿)、《爱和自由》、《捕捉孩子的敏感期》、《完整的成长》(孙瑞雪)等幼教方面的书籍,《玫瑰与教育》、《优秀小学教书一定要知道的7件事》(窦桂梅)、《名家谈语文学习》(王丽编)、《教育阅读的爱与怕》(闫学)、《中国最佳教育随笔》等语文学习方面的书籍,还有《亲爱的安德烈》(龙应台)、《放下孩子》、《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尹建丽)、《培养精英》、《北大批判》(薛涌)等有关中西方教育比较方面的书。不同教育理念的碰撞,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校正着我对孩子的家庭教育和作为语文教师的学科教育教学,真可谓受益匪浅。愈读书愈发现自己的浅薄无知,愈发现自己需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

最近,我从朋友那里借到一本很不错的书——《人生设计在童年》,作者是旅居美国的高燕定。他19xx年旅美,在美国得克萨斯A&M大学任研究仪器专家至今,为独立升学顾问。热衷教育研究和考察,深入了解美国教育。20年来,以独特的视角潜心探究美国教育文化,融合中西方教育思维之优势,形成自己对精英人才综合素质培养的独到见解。他用自己的教育理念是实践,培养了自己的女儿高倩,结合自己20多年来对美国教育与研究的深入研究。提出从小对孩子进行职业教育,引导孩子进行人生设计的理念。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思想,给素质教育指出了一条可行的路,也告诉我们一个朴素的真理:教育的目的不是高分数、好大学,而是为了让孩子顺畅的走过未来现实的人生道

…… …… 余下全文

篇七 :开放日家长感言4.2

家长感言

四年级二班 张恩泽家长

这学期,贵校开展了两次开放日,我很荣幸到贵校了解了孩子的在校情况,当了回‘小学生’。我为孩子能有今天的好学校、好老师、好环境感到欣慰,感到满意。

首先,学校每学期都会开展开放日,这个活动很好,能让我们做家长的全面了解孩子,体会学习的乐趣,从上课的表现到下课的生活,从语数外到音体美,孩子哪方面表现的好,哪方面有欠缺,哪方面掌握的好,哪方面还需要培养,都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也给我们做家长的一个观察、反思、进步的机会,首先感谢学校有这么好的一个活动,提供这样一个平台。

通过这次活动,我感觉学校的教育理念、办学特色,非常适合现在的孩子,也适合我的孩子,特别是学校的课外活动丰富多彩,孩子不仅锻炼身体,还开发智力,华容道、九连环、竹竿舞,孩子学的好,玩的欢喜,身体更结实。我的孩子在学舞蹈的同时,也喜欢跆拳道,在练习跆拳道的同时,看到她找到了自信,也更热爱这个集体与学校。

这次开放日,学校还特别注重了与家长的交流沟通,使我们家长也意识到自己的许多教育误区,有了更好的教育思想,更好的对待孩子的态度和方式,给我们怎么教育孩子指名了方向。

学校一步步走向标准化、规范化,孩子也更适应现在的环境,更热爱这里的老师和同学,因为在这里有更多展示自己的平台,有更多发展自己的机会,但金无足赤,希望学校在保持这种特色的同时,能更广泛的招聘优秀的教师,壮大师资力量,保证学习成绩,也希望学校能在饮食、营养方面多投资,多改进,让孩子吃好喝好,更有精神,更有好好学习的动力,再有一点小建议,我家孩子的普通话讲的不好,这与我们的家庭环境有关,也希望老师在授课方面、日常生活方面,多讲普通话,讲好普通话。

在元旦到来之际,预祝我们的双语学校越办越好,祝我们的老师工作顺利,祝我们的孩子快乐学习,快乐成长!预祝20xx年取得更好的成绩、更大的收获!谢谢!

四年级二班

张恩泽家长

…… …… 余下全文

篇八 :努力真正地爱孩子

努力真正地爱孩子 ----读《和孩子划清界限》有感

我是一个喜欢读书的人,自从做了妈妈以后,尤其喜欢育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方面的书。最近我读了一套小巫所著的关于如何正确进行家庭教育的书,读过之后,感悟颇多,今天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本套书共分为五册,分别是《让孩子做主》、《给孩子自由》、《和孩子划清界限》、《跟上孩子成长的脚步》和《接纳孩子》。由于时间关系,今天我选其中的一本《和孩子划清界限》跟大家探讨一下。 我们先来看一下这套书的作者,本书作者小巫是美国某著名大学的教育硕士,国际母乳协会哺乳辅导,两个孩子的母亲(混血儿)。曾在两所美国大学任中高级管理职位,兼任美国国务院特约官员翻译。重新定居北京后,出任澳大利亚驻华大使馆新闻官,兼任驻京外国话剧团团长。做了妈妈之后,渐渐致力于儿童心理,家长心理及亲子关系方面的研究和咨询工作,并整理、出版了以上系列书籍。小巫旅美多年,她的很多育儿观点融入了西方观点,而她这些观点又是在她的孩子身上实践并结合理论而形成的,所以更加自由和理性。《和孩子划清界限》一书主要讲解如何训育儿童自律。它提出了以下令人耳目一新的观点和看法。

第一,养育的目的是什么?我想有一大部分人的答案是:传宗接代,老有所依。我们的父辈们所处的那个年代物资贫乏,生活贫困,主要靠体力劳动来获得生活主要来源,因此,当父母年老,丧失劳动能力,缺乏生活来源时,就需要儿女们尽赡养义务,来维持自己的生活。因此他们那个年代养育孩子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老有所依,养儿防老一词可以说明这个问题。而时至今日,我们的物质生活已经相对富足,我们已经为人父,为人母,很多人认为养育的目的就是为了把子女送进高等重点大学,以后有优越的工作和较高的薪酬,但终极的目的是什么却并不明确。小巫提出,人这一辈子最最需要的不是金钱、名望和地位等身外之物,而是心灵的宁静与平衡。也就是说我们养育孩子的最终目的是使他们能够成为幸福的人。大家应该都认同这样重要的一点:人们梦寐以求的财富、地位、名望等等,仅仅能带来暂时的欢娱;真正给予人们持续而长久的幸福感的,是保障我们祖先生存下来的最最基本的情感关系:亲情,友情和爱情。也就是说,拥有爱的能力和良好的人际关系。其实只要我们把我们的孩子培养成一个幸福的人,那么我们的父辈们追寻的老有所依也就包含其中了。总结一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