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读后感

《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读后感 在偶然的机会看到了这本书——薛瑞平老师的《心平气和教一年级》,首先吸引我的是书名。“心平气和”?怎么可能?教一年级的学生做到心平气和,这需要一种怎样的境界呀?今年我也教一年级了,我每天都是忙乱的、紧张的,嗓子总是嘶哑的,甚至说不出话。它很难和“心平气和”这四个字划上等号。于是我带着一份好奇,带着一份疑惑,第一次走近了薛老师和她的孩子们,感受着属于一年级的“心平气和”。

薛老师的这本书和以往所看的教育书籍不同,这是一本原生态的教育随笔,书中没有大套大套空洞的理论和抽象的概念,而以一则则短小精悍的教育日记,一个个朴实无华的教学故事,折射着教育的真谛,其中许多观点和做法确实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一、 培养学生的静气。

薛老师认为:定能生慧,静纳百川。爱吵爱闹,意味着心门闭塞。他的眼里只看见自己,他的耳朵只听见自己。这样的一个人,怎么可能,从生活,从书本有所吸纳和汲取?培养孩子的静气,是父母和教师的共同责任,父母要做到的是自己先不制造噪音。以静传达静,以静滋养静,尽量平和地与孩子说话。于是,我也试着用平和的声音讲课,一段时间之后,发现大多数学生学会了静静地听课。原来一年级的语文课可以这么上啊!想想之前,自己不知做了多少傻事!这些事不仅对幼小的学生来说是痛苦的,于我自己也是经常上火、伤肝。与其用“河东狮吼”,来镇压学生的“反叛”,还不如心平气和地以静制静。

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我们总觉得他们这也不对,那也不对,恨不得一下子把自觉学习、认真听讲等我们认为好的学习习惯都建立起来。但薛老师并不这样。在开学初,她的态度:“一要责任明确,二要慢慢加任务。就像现在对于行为规范的要求,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只强调安静一条。等这一条入他们心,真正成为班规了,再提其他的。样样都抓,必定样样抓不起来。”多么平实的语句,却把教育的有序性、条理性讲得明明白白。薛老师的这一做法现在我也经常使用。

…… …… 余下全文

篇二 :心平气和的一年级 读后感

读《薛瑞萍班级日志——心平气和的一年级》有感 老师们,上午好!

今天我要和大家交流分享的书名是薛瑞萍的《心平气和的一年级》。早就听说过《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这本书很好,我低段的从教经验不是很丰富,于是选择看这本书希望能找到自己想要的。

这本书以每日记载的随笔方式向我们历数了薛瑞萍老师在第三次带一年级时的点点滴滴,或滔滔不绝的长篇感悟,或随心而发的三言两语。全书由四部分组成, 如果只看这书名——《心平气和的一年级》,我想很多人都会以为这位薛老师是一位理想主义者,教一年级,能做到心平气和?可当你真的走进书中,你会被那一个个朴实无华的故事所吸引,它和你倾诉着一位普通教师的悲喜和愤怒,让你在一个个真实的小故事中感悟深刻的道理。

读薛老师的书,我被感动着,有些细节读过一遍又一遍,读过之后仍是心生感动。

首先感动于薛老师的教育激情和教学技巧:

“教一年级的好处是能看见孩子一天跟一天不一样,真有成就感。”这是薛老师开学初写道的,想得多好啊!刚入小学的孩子特别爱叽叽喳喳,静不下心来,薛老师却以掩饰不住的教育激情、乐观的态度来看待他们。是呀,只有用欣赏的眼光来看孩子,我们的心才会平和下来,我们的声音也才会动听起来。孩子们眼中的老师,才会是温柔的。薛老师特别注重给孩子营造一个安静的环境氛围。她不但自己轻声慢语,还要求所有的孩子都能够做到轻声慢语。要以静传达静,以静滋养静。为培养孩子的静气,薛老师是这样做的:教师自己先小声说话;学生读书要求用心但轻声;反复表扬完成任务之后安静看书的孩子。午休时,学生看课外书放上轻柔的音乐,每天坚持看20分钟的课外书。放学时偶尔使用蒙特梭利教育法中的“静寂游戏”。“现在我们安静下来,我们变成了一块石头,我的头不动了,我的肩放平了,我的身子静下来了,我的手不动了,我的脚不动了,我像块石头。现在我点到名字,你就可以到门口去了。”是的,当铃声一响,学生便急忙整理书包,根本就没耐心听你布置作业,背起书包就想走。这时我学着薛老师用一用静寂游戏,我点名的声音越来越轻时,孩子的动作也越来越轻,效果真好,不但赢得了课堂秩序,久而久之能培养孩子的品性。

…… …… 余下全文

篇三 :《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读书笔记

《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读书心得

这不是晦涩高深的教育专著,也不是简单空洞的实际案例,而是一位活生生的老师在我们面前展示着关于一年级学生学习的点点滴滴,读来感觉受益匪浅。

心平气和的一年级,顾名思义。这样的书名就吸引了我,回想这短短的一个月的教学时间,我每天都在急躁和不安中读过。急躁孩子们还不知道怎么做一年级的小学生,急躁他们在各项常规的表现,不安于日子一天天度过孩子们对拼音的掌握程度又如何。《心平气和的一年级》此时就成了我最想拜读的书。

一、日记体中感悟点滴

薛老师的日记我非常感兴趣,无论从哪一页翻开都能继续往下读去。她的语言诙谐生动,读得轻松又能带来思考。其中她的不少观念、做法都是值得我借鉴的,如“至少利用半个学期的时间,利用一切机会一切手段,强化一个观念:安静。”“大家记住了,不光老师讲课大家要安心听,同学发言的时候,也要安心听。不肯听别说话的人,老师是不会让他发言的。凭什么你不听我们的,却让我们听你?”等等。这些问题我常常在为这些问题而烦恼,如今看到薛老师的做法感觉茅塞顿开,确实,这就是一本“实战宝典”。教学中的点点滴滴在薛老师的日记中都有记录,细细品味,我的知识背囊也渐渐充实。

而日记体的另一优点就是将日期与内容都能让人一目了然。将现在的日期对照着薛老师的日记,薛老师在短短的一个月的时间便将拼音教学完了,更是抓紧了国庆假期进行拼读训练。而我的教学进度还停留在薛老师的三分之二,虽然我是一名新教师,在这方面无法赶上薛老师,但是她的这种稳打稳扎教学方式还是值得我学习。

二、给家长的信中反思自己

薛老师是用“信”的形式与家长进行沟通,一封封信细细品读。薛老师不仅注重孩子的学习,更是注重学习习惯的养成、强调阅读训练。而自己一名初出茅庐的新教师,只是一味追求着完成教学进度,根本没有重视起孩子的学习习惯的养成,甚至自己都没有意识到阅读的重要性。现在与家长交流的方式多样,有七彩桥,有飞信,有短信,有电话。可是我们都忽略了最真诚最有效的方式-----给家长的一封信。薛老师的信还是连续的,一封信只讲一个内容,并附有具体方法,不是简简单单的笼统而言。就坚持这样的方式与家长沟通,我们也能看出薛老师对教育诚挚的心。

…… …… 余下全文

篇四 :读心平气和的一年级有感

读《心平气和的一年级》有感

《心平气和的一年级》的第一部分“走向平和”是原生态的教育随笔,叙述的是薛老师小学一年级第一个学期的教学体会,从九月开学到一月期末的来临,薛老师在孩子们初入学的五个月里,从开始的“闹”,到后来的“静”,从拼音学习,到写日记的开始,都采取了循序渐进的方法,使孩子们不惧怕学习,进而热爱学习,慢慢进入读书人的角色。这一部分,薛老师用朴实的语言告诉我们,孩子的心需要细心呵护,任何急风暴雨式的方式都有可能挫伤孩子的学习热情。第二部分“请跟我来”收录的是薛老师给家长的二十一封信,每一封信都是她的真情流露,充分体现了一名优秀教师的责任感和爱心。这本书对于一直即将教一年级的我来说,真是如获至宝,肯定有许多观点值得我去借鉴:

※ 常规教育

开学初,薛老师的态度是“一要责任明确,二要慢慢加任务。就像现在对于行为规范的要求,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只强调安静一条。等这一条入他们心,真正成为班规了,再提其他的。样样都抓,必定样样抓不起来。”多么平实的语句啊,却把教育的有序性讲得明明白白。一年级的常规教育,要做的事情实在太多了,而孩子们不可能短时间内全部做到。这就要求我们对孩子不能一下子要求太高,只能一点一滴地帮助孩子完成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一段时间抓一个重点,达到了,表扬,再抓第二个重点。这样,一段时间下来,孩子就能逐渐适应小学的生活。“集中精力打歼灭战”,这是毛主席的作战理论,用到我们的常规训练中,何尝不是如此?

“一年级的好处是看见孩子一天跟一天不一样,真有成就感。”想得多好啊!刚入小学的孩子特别爱叽叽喳喳,静不下心来,薛老师却以掩饰不住的教育激情、乐观的态度来看待他们。是呀,只有用欣赏的眼光来看孩子,我们的心才会平和下来,我们的声音也才会动听起来。孩子们眼中的老师,才会是温柔的。

薛老师特别注重给孩子营造一个安静的环境氛围。她不但自己轻声慢语,还要求所有的孩子都能够做到轻声慢语。只有静,才适合读书,适合思考,适合孩子的成长,这是薛老师的经验。“定能生慧。静纳百川。”

…… …… 余下全文

篇五 :《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读后感

读《心平气和的一年级》有感

读这本书是被它的名字所吸引,我刚刚教完一年级,总觉得每天都是在孩子们的吵闹声和自己烦躁的情绪中度过的,“心平气和”对我来说是那么的遥不可及,那么薛瑞萍老师的如何做到心平气和的呢?带着这个疑问,我认真拜读了这本书。

读完全书,我找到了一下答案:

首先,她十分注重自我知识的提升。作为一名小学老师,她十分喜爱读书,她用知识不断地武装自己,提高自己,这是薛瑞萍能够成功的重要因素。此外,她还用自己对阅读的热爱来感染孩子们,让孩子们也养成阅读的习惯。

其次,不断地沟通。薛瑞萍老师十分注重与学生家长的沟通。比如,为了一年级孩子的课外阅读,薛老师写了很多信给家长,让家长们理解阅读的重要性,从而获得了家长们的支持。

再次,她在不断地反省与思考。人难免有犯错误的时候。工作难免有不顺利的时候,关键在于能否从中反省自己,思考原因与对策。薛瑞萍明白这一点,所以她时刻在反省自己,时时在思考对策和新问题。

作为一名新教师的我和薛老师一样担任一年级语文,时常会碰到一些棘手的问题,现在看了薛老师的书,忽然觉得豁然开朗。读完这本书,收获良多。

…… …… 余下全文

篇六 :《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读后感

读《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读后感

当我得知自己这学期又将担任一年级教学时,我有些胆颤,脑海里浮现出自己去年教一年级的情景,当时的我很迷茫,初入教师岗位,一切的陌生让我担忧,之后的教学的确困难重重。今年换了单位,我又被分在一年级组,内心仍是忐忑不安。

终于开学了,我将面对着42个孩子。由于孩子们刚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他们的眼里充满天真无邪,在他们身上看不到半点规范的行为,他们不知道什么时候该上课了,也不知道上课了又该做些什么。从老师口中说的最多就是“快坐好”“小眼睛看老师”“小小手要放好”等“专业”术语,其次就是一遍又一遍地跟他们强调日常行为规范。几天下来,我害怕走进一年级的教室,甚至有点绝望。年轻气盛,心浮气躁,这两个词语是我这段时间的状态。就在这时,《心平气和的一年级》一书让我看到了希望,就象抓住一根救命草,三五天反复的拜读。

作者薛瑞萍,她只是一位普通的语文教师,但她却有着普通教师难以企及的广博精深的专业素养、开阔睿智的人文视野。从她的字里行间我看不到丝毫的烦躁、郁闷。而是处处充满着和谐、轻松愉快。本书分为四大部分:走向平和、请跟我来、平和也辐射、聆听大师。我看了前两部分,我说说读后的感触。

第一部分“走向平和”,薛老师把这一学期分为五个月分别来记载。第一个月,薛老师对于刚入学孩子的无序、扰嚷早有准备,虽然工作起来也是非常艰辛繁琐的,但她一直提醒自己要心平气和的去面对这些活泼可爱的孩子。她首先强调的是一个“静”字,老师讲课声音尽量小,学生读书要求用心但轻声,反复表扬完成任务之后安静看书的孩子。而我们的老师却做不到这一点,在三楼都能听到一楼一年级老师上课的声音,而学生读书的声音也是声声入耳,甚至有些刺耳。后来我慢慢地发现老师说话的声音大,未必所有的学生都能听得很清楚,我也尝试着声音稍微小一点去上课,也让学生轻声的去读书,发现学生也越来越用心去听老师讲了。薛老师把开学第一个月每天以日记的形式把学生的点点滴滴,把班上所发生的一切都以日记的形式记录起来,那些做的好的地方,存在那些不足之处还需订正以及这一个月以来的亲身感受,都有详细的记载,这一点很值得我们老师学习。

…… …… 余下全文

篇七 :《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读后感

《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读后感

在偶然的机会看到了这本书——薛瑞平老师的《心平气和教一年级》,首先吸引我的是书名。“心平气和”?怎么可能?教一年级的学生做到心平气和,这需要一种怎样的境界呀?今年我也教一年级了,我每天都是忙乱的、紧张的,嗓子总是嘶哑的,甚至说不出话。它很难和“心平气和”这四个字划上等号。于是我带着一份好奇,带着一份疑惑,第一次走近了薛老师和她的孩子们,感受着属于一年级的“心平气和”。

薛老师的这本书和以往所看的教育书籍不同,这是一本原生态的教育随笔,书中没有大套大套空洞的理论和抽象的概念,而以一则则短小精悍的教育日记,一个个朴实无华的教学故事,折射着教育的真谛,虽然这本身讲的是语文课改怎么样上,但其中许多观点和做法确实仍值得我去学习和借鉴并用在体育课上。

一、 培养学生的静气。

薛老师认为:定能生慧,静纳百川。爱吵爱闹,意味着心门闭塞。他的眼里只看见自己,他的耳朵只听见自己。这样的一个人,怎么可能,从生活,从书本有所吸纳和汲取?培养孩子的静气,是父母和教师的共同责任,父母要做到的是自己先不制造噪音。以静传达静,以静滋养静,尽量平和地与孩子说话。于是,我也试着用平和的声音上课,一段时间之后,发现大多数学生学会了静静地听课。原来一年级的课可以这么上啊!想想之前,自己不知做了多少傻事!这些事不仅

对幼小的学生来说是痛苦的,于我自己也是经常上火、伤肝。与其用“河东狮吼”,来镇压学生的“反叛”,还不如心平气和地以静制静。

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我们总觉得他们这也不对,那也不对,恨不得一下子把自觉学习、认真听讲等我们认为好的学习习惯都建立起来。但薛老师并不这样。在开学初,她的态度:“一要责任明确,二要慢慢加任务。就像现在对于行为规范的要求,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只强调安静一条。等这一条入他们心,真正成为班规了,再提其他的。样样都抓,必定样样抓不起来。”多么平实的语句,却把教育的有序性、条理性讲得明明白白。薛老师的这一做法现在我也经常使用。

…… …… 余下全文

篇八 :《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读后感

守得云开见明月

———读《心平气和的一年级》有感

教书十年有余,都是在小学高段的年级里徘徊。不知道哪根筋不对了,忽然主动要求下放到一年级去“感受人生”。

“我的天呐!”

这就是开学几天后的真实感受,无法用语言来描绘出那班活泼至极、可爱至极的孩儿们。借用同事的一句话“哐的太厉害了。”

怎么办?我挖空心思的寻找对策,直到有一天遇见了她——《心平气和的一年级》,我忽然感觉我找到了答案,顿时整个世界都安静了,对,就这四个字“心平气和”! 薛瑞萍老师的《心平气和的一年级》,那一个个朴实无华的教学故事,让我震撼着、感动着。原生态的教育随笔,教学中的点点滴滴,真实地再现了我正在煎熬着的教学生活。原来我也可以这样……

一、”要培养孩子们的静气,上课说话时声音小而柔和。我的静和柔是会传染的,安静总会从一些孩子到达另一些孩子。”

满怀激情的接手一年级后,作为班主任我颁布了第一条班级纪律,“脚并拢,手放好,抬头挺胸看黑板”。哪成想……没有课堂纪律还谈什么学习?于是,每节课我都无数遍的重复着这句话,变着法地引导学生遵守纪律,唉!

薛老师认为:定能生慧,静纳百川。爱吵爱闹,意味着心门闭塞。他的眼里只看见自己,他的耳朵只听见自己。这样的一个人,怎么可能,从生活,从书本有所吸纳和汲取?要培养孩子们的静气。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薛老师只强调“安静”一条,特别注重给孩子营造一个安静的环境氛围。“现在我们安静下来,我们变成了一块石头……”。老师点名字的声音越来越轻,轻柔动听的声音潜移默化地感染了学生。借助音乐的力量,薛老师让课堂教学变得优雅从容,让学生变得文质彬彬。这样,时间长了,孩子们个个都是轻声慢语、以礼待人。只有静,才适合读书,适合思考,适合孩子的成长。当然,对于孩子的个性培养,更要放在遵守课堂纪律的前提下。联想自己那焦头烂额的课堂教学,“剪不断,理还乱”的课堂秩序,羡慕、羡慕、真真是羡慕!于是立刻行动起来,我陪孩子们做使人安静的游戏,下载了很多可以让人安静的轻音乐陪着孩子们倾听。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