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2知识点小结详细3

时间:2024.5.15

第一章第一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1、 明确概念

父本、母本、去雄、自花授粉、异花授粉、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性状分离、相对性状、遗传因子、杂合子、纯合子、假说—演绎法

2、辨别遗传学常见符号:♂、♀、P、F1、F2、×、×○

3、孟德尔用豌豆做遗传实验,容易取得成功的原因是:

4、描述人工异花传粉过程

5、针对分离现象,孟德尔提出的假说是什么?

6、用文字及箭头表示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实验的分析图解

7、“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的原理是什么?

8、测交有何作用?默写一对相对形状测交实验的分析图解

9、分离定律的实质是什么?

10、用简练语言描述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研究过程(体会假说演绎法)。

第二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1、 用文字及箭头表示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2、 从数学角度分析,9:3:3:1与3:1能否建立数学联系,这对理解两对相对性状的遗

传有何启事?

3、 孟德尔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是什么?

4、 用语言 描述黄色圆粒豌豆与绿色皱粒豌豆的杂交实验分析图解(绘图时注意事项有哪

些?)

5、 验证实验的方法、过程,结果及结论分别是什么?

6、 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什么?

7、 孟德尔取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8、 用简练语言描述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的研究过程。

9、 说出基因、表现型、基因型、等位基因的概念

第二章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第一节 一减数分裂

1、 概念性问题 减数分裂 同源染色体 联会 四分体

2、 原理性问题

(1) 哺乳动物的雄性、雌性生殖器官分别是?

(2) 以体细胞中有四条染色体为例,绘出精子的形成过程

(3) 描述各期染色体的行为特征

(4) 绘出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数目变化曲线图

(5) 卵细胞和精子形成过程有何主要区别?

二、受精作用

1、受精作用概念

2、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

第二节 基因在染色体上

1、 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基因与染色体存在明显的平行关系

2、 掌握雌雄果蝇 体细胞的染色体图

3、 基因与染色体存在怎样的关系(位置关系、数量关系)

4、 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是什么?

第三节 伴性遗传

1、 伴性遗传的概念

2、 人体正常体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子、卵细胞的染色体组成分别

是什么?

3、 会写红绿色盲的遗传图解

4、 红绿色盲的遗传病特点是什么?

5、 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Y染色体遗传病的遗传特点分别是什么?

6、 高等生物的哪些形状的遗传属于伴性遗传?

7、 公鸡、母鸡的性染色体组成分别是什么?

8、 选用怎样的亲本组合,可以通过子代的性状确定性别?

第三章

第一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1、 图示脱氧核苷酸的化学组成

2、 用语言描述格里菲斯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步骤、结果、结论。

3、 用语言描述艾弗里设计实验的基本思路、该实验的步骤、结果、结论分别是什么?

4、 噬菌体的生活方式是什么?用简要语言描述其增殖过程。

5、 如何对噬菌体进行32P、35S放射性标记

6、 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的步骤是什么?搅拌、离心的目的分别是?实验的上清液、沉淀物分别是什么?该实验的结论是?

7、 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过程中原料(氨基酸、脱氧核苷酸)、核糖体分别来源于大肠杆菌还是噬菌体?

8、 为什么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9、 病毒的遗传物质是什么?

10、 哪些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

11、 判断:有细胞结构的生物,遗传物质都是DNA。

第二节 《DNA分子的结构》

1、沃森和克里克提出了 结构模型。

2、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3、DNA的一条链中(A+G)/(T+C)=a,则另一条链中(A+G)/(T+C)=_______。

4、DNA的一条链中(A+ T)/(G +C)=m,则另一条链中(A+ T)/(G +C)=______,DNA双链中(A+ T)/(G +C)=______。

第三节《DNA分子的复制》

1、 用简要图形表示证明DNA进行半保留复制的实验过程

2、 DNA复制的概念

3、 DNA复制的时期

4、 用语言描述DNA复制的过程

5、 DNA复制需要哪些基本条件

6、 DNA复制的特点是什么?

7、 DNA分子的哪些结构特点保证了其准确复制?

8、 DNA复制的结果是什么?

9、 DNA复制有何意义?

第四章 基因的表达

第一节《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1、 RNA的全称是?图示其基本组成单位

2、 细胞中有几种RNA,它们各自的功能是什么?

3、 转录的概念、场所、需要那些基本条件、产物是什么、碱基互补配对方式有那些

4、 密码子概念

5、 生物体内共有个密码子,能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有个。

6、 一种密码子,决定种特定的氨基酸

7、 一种氨基酸可能有

8、 地球上几乎所有的生物共用 密码子表(通用性)

9、 一种tRNA能运载

10、 一种氨基酸可以由 tRNA运载

11、 运载氨基酸的tRNA共有

12、 翻译的概念、场所、需要那些基本条件、产物是什么、碱基互补配对方式有那些

13、 DNA中的碱基:RNA中的碱基:氨基酸数=?

第二节 基因对生物性状的控制

1、 用文字及箭头表示中心法则

2、 基因对生物性状的控制有哪些途径

第五章

第一节《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1、 基因突变的概念、时期、特点、意义

2、 基因突变不一定引起生物性状改变的原因

3、 基因重组的概念、类型、意义

第二节《染色体变异》

1、 染色体变异有哪两种类型

2、 染色体结构变异有哪几种类型

3、 染色体数目变异有哪几种类型

4、 染色体组 的概念

5、 二倍体、多倍体概念

6、 多倍体植株有何特点?

7、 秋水仙素诱导多倍体的机理是什么?

8、 单倍体概念、植株特点、育种优点分别是什么?

《人类遗传病》

1、 遗传病的概念

2、 常见遗传病主要 包括哪些类型

3、 如何计算发病率

4、 人类基因组需测 条染色体。果蝇基因组需测

第六章 第一节《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

1、杂交育种的概念、原理、方法、优点、不足分别是?

2、诱变育种的原理、方法、优点、不足分别是?

3、获得青霉素产量高的青霉菌的方法是什么?

第二节《基因工程及其应用》

1、 基因工程的概念、原理、优点分别是?

2、 基因的“剪刀”是?它有何特性?

3、 基因的“针线”是?其连接位点是?

4、 常用的运载体有哪些?质粒存在于哪些细胞中?它有何特点?

5、 基因工程的四个步骤是?

6、 获得生产人胰岛素的大肠杆菌的方法是?原理是?

7、 为什么基因重组后,细菌可以合成人体的某些蛋白质呢?

第七章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第一节 《现代生物进化论的由》

1 拉马克进化学说主要内容 ?

2拉马克认为生物进化的主要原因是?

3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

4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局限性?

5达尔文认为遗传变异是怎样产生的?

6课后练习113页第2题?

7达尔文以后进化理论的发展?

第二节现代生物进化论的主要内容

一《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

1 种群、基因库的定义?

2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是?

3产生进化的原材料是? 他们能否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4突变包括哪两种变异?

5决定生物进化方向的是?

6生物进化的实质?

二、隔离与物种形成

1物种的概念?

2生殖隔离和地理隔离的定义?

3隔离的定义及类型?

4 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是?

5、小结现代生物进化论的

三、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性的形成

1、什么叫共同进化?

2、地球上形成多种多样生态系的原因?

3、生物多样性包括哪三个层次?

4、哪种生殖方式使生物进化的速度明显加快?


第二篇:高中生物必修3知识点小结详细


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1、体液:体内含有的大量以水为基础的物体。

细胞内液(2/3)

体液细胞外液(1/3):包括: _血浆、淋巴、组织液_等 2、体液之间关系:血浆

细胞内液组织液_淋巴__ 3、内环境:由__细胞外液_________构成的液体环境。 内环境作用: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_媒介___。

4、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的_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___,最主要的差别在于_ __ ____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____,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 5、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__渗透压、酸碱度、温度____。 6、血浆中酸碱度:7.35---7.45

调节的试剂: 缓冲溶液: NaHCO3/H2CO3 Na2HPO4/ NaH2PO4

7、人体细胞外液正常的渗透压:770kPa、正常的温度:37度

8、稳态:__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___。

内环境稳态指的是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_动态平衡__中。 9、稳态的调节:__ 神经-体液-免疫 共同调节.

内环境稳态的意义:_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1、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脑和 脊髓

周围神经系统:脑神经和 脊 神经 神经元 ,

神经元的功能:受到刺激后能 产生兴奋 ,并且能 传导兴奋 。 神经元的种类: 传入 神经元(感觉神经元)、传出 神经元(运动神经元)和 中间 神经元。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反射 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 反射弧

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有 神经节 )→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是 传出神经末梢 与它所支配的 肌肉或腺体 )。完成一个反射至少需要几个神经元?至少由 两 个神经元完成。

相同 。(通常无 大脑皮层 直接参与) 反射 后天 形成、可建可褪、人人 各异 。(有 大脑皮层 的直接参与)

(离体时) 双向 传导

静息电位 → 刺激 → 动作电位→ 电位差→局部 电流

2: 单向 传递, 突触小泡(递质)→ 突触前膜→突

触间隙→ 突触后膜(有受体)→产生 兴奋或抑制

未受到刺激时(静息状态)的膜电位:_外正内负 ,兴奋区域的膜电位:_外负内正 未兴奋区域的膜电位:_外正内负_,兴奋区域与未兴奋区域形成_电位差, 这样就形成了_局部电流_。电流方向在膜外由_未兴奋部位 _流向_兴奋部位 _在膜内由_兴奋部位 _流向未兴

奋部位。

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三个部分。在突触前膜(突触小体内)进行了:电信号转变为化学信号,在后膜上由化学信号向电信号的转变。

神经递质:A产生:由内质网、高尔基体等产生(线粒体参与供能)

B受体:突触后膜上糖蛋白

C作用:使后膜兴奋或抑制 D去向:作用后被酶分解

3、人体的神经中枢: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生物的节律行为。

脑干:呼吸中枢 小脑:维持身体平衡的作用 大脑: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脊髓:调节机体活动的低级中枢

4、大脑的高级功能:除了对外界的感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

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大脑S区受损会得运动性失语症:患者可以看懂文字、听懂别人说话、但自己不会讲话 大脑H区受损会得听觉性失语症:患者可以看懂文字、自己会讲话,但听不懂别人说话、 大脑V区受损患者可以听懂别人说话、自己会讲话,但看不懂文字。

大脑W区受损会得失写症:患者可以看懂文字、自己会讲话、听懂别人说话、但不会写字。 学习是神经系统不断受到刺激,获得新的行为、习惯和积累经验的过程。 记忆是将获得的经验进行贮存和再现的过程。

短期记忆: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 长期记忆: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学习和记忆:涉及脑内神经递质的作用以及某些种类蛋白质的合成。

5、激素调节:由内分泌器官或内分泌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调节。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

主要内容,体液调节还有H+

、CO2、组织胺等物质的调节。 6、人体正常血糖浓度;0.8—1.2g/L,(80---120mg/dL或0.08%----0.12%)低于0.8 g/L:低血糖症,高于1.2 g/L;高血糖症、严重时出现糖尿病。

7、血糖的来源主要有三个途径: 血糖的去路也有三条途径:

(1)_食物中糖类_的消化、吸收; (4)氧化分解成_CO2和H2O_,释放_能量_; (2)_肝糖原_的分解; (5)合成_肝糖原、肌糖原_;

(3)_脂肪等非糖物质_的转化。 (6)转化成_脂肪、某些氨基酸等。 胰岛素:“四促二抑”,即,促进血糖进入细胞和以上编号中的 4、5、6 过程。 胰高血糖素:“二促二抑”,即,促进以上编号中的 2、3 过程。 肾上腺素:“一促”,即,促进以上编号中的 2 过程。

当血糖浓度高160mg/dL时,多余的糖会从 尿液中 排出,从而形成 糖尿 。 9、体温调节

寒冷刺激→下丘脑 →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垂体→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甲状腺激素→促进细胞的新陈代谢

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又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作用,这就是反馈调节。

1

人体寒冷时机体也会发生变化;全身发抖(骨骼肌手缩)、起鸡皮疙的(皮肤立毛肌收缩) 10、激素调节的特点:微量和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人体各个部位)、作用于靶器官或靶细胞 8

11 饮水不足、失水过多或食物过咸

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 ↓(﹢) (-)

12、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①:不少内分泌腺直接或间接地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

②: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

例如:甲状腺激素成年人分泌过多:甲亢;过少;大脖子病(甲状腺肿大)婴儿时期分泌过少:呆小症

13.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区别

免疫器官(如:扁桃体、淋巴结、骨髓、胸腺、脾等) 吞噬细胞14、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细胞胸腺中成熟) 淋巴细胞骨髓中成熟)

免疫活性物质(如 :溶茵酶、抗体、淋巴因子等)

皮肤、粘膜及其分泌物等

非特异性免疫(先天免疫)第二道防线:体液中杀菌物质(溶菌酶)、吞噬细胞 15、免疫特异性免疫(获得性免疫)第三道防线: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免疫作用的主要是淋巴细胞。

16、免疫系统的功能:防卫功能、监控和清除功能。

17、抗原:能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如:细菌、病毒、人体中坏死、变异的

细胞、组织等表面的一些蛋白质等物质)

抗体:由浆细胞产生,能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球蛋白质。 18、免疫分为;体液免疫(主要是B细胞起作用)、细胞免疫(主要是T细胞起作用) 19、体液免疫过程:(细胞外液中的抗原)

抗体 抗原吞噬细胞细胞B细胞

记忆B细胞的作用:可以在抗原消失很长一段时间内保持对这种抗原的记忆,当再接触这种抗原时,能迅速增殖和分化,产生浆细胞从而产生抗体。

抗体与抗原结合产生细胞集团或沉淀,最后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20、细胞免疫(抗原进入细胞)

记忆T细胞 侵入细胞的抗原→ T效应T细胞

效应T细胞作用:使

过敏反应:再次接受过敏原

2

21、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 自身免疫疾病:类风湿、系统性红斑狼疮 免疫缺陷病:艾滋病

22、过敏反应的特点: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和遗传倾向。

第三章 植物的激素调节

1、在胚芽鞘中 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__胚芽鞘尖端___,向光弯曲的部位.......在__胚芽鞘尖端下部__ 产生生长素的部位........

在__胚芽鞘尖端_ 2、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原因:

①:横向运输(只发生在胚芽鞘尖端 ):在单侧光刺激下生长素由向光一侧向背光一侧运输 ②:极性运输:从 形态学 上端运到 形态学 下端,不能倒运. ③:胚芽鞘背光一侧的生长素含量多于向光一侧(生长素多生长的快,生长素少生长的慢),因而引起两侧的生长不均匀,从而造成向光弯曲。

3、植物激素:由_植物体内产生__、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

植物生长调节剂:__人工合成__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 4、_色氨酸__经过一系列反应可转变成生长素。

在植物体中生长素的产生部位:__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__ 。

生长素的分布:__植物体的各个器官中都有分布,但相对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分。 5、植物体各个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__茎 <芽 < 根___ 。

6、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两重_性,___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

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

在一般情况下:____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_。 7、生长素的应用:

无籽蕃茄:花蕊期去掉雄蕊(未授粉),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涂抹柱头

顶端优势_:顶端产生的生长素大量运输给侧芽抑制侧芽的生长的现象。去除顶端优势......就是__去除顶芽__

用低浓度生长素浸泡扦插的枝条下部促进扦插的枝条 8、赤霉素 主要作用:促进细胞伸长_,从而促进植株增高;促进种子萌发、果实的成熟。 合成部位:根冠、萎焉的叶片

分布:将要脱落的组织和器官中含量较多

主要作用:_抑制细胞的分裂_,__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 合成部位:根尖

细胞分裂素主要作用:__促进细胞的分裂___。

乙烯

促进果实的成熟

第四章 种群和群落

种群密度 (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出生率、死亡率(影响种群密度的根本原因;出生率-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 迁入率、迁出率(决定种群大小和密度的重要因素)

1、种群特征增长型(出生率>年龄组成稳定型衰退型(出生率<性别比例(对种群密度有一定影响) 2、种群密度的测量方法:直接计数法和估算法 估算法:

A.样方法(植物和运动能力较弱的动物............

): (1) 样方法应注意的问题:随机取样,不掺入主观因素;样方大小;数量适宜 (2) 步骤:确定调查对象取样计算

(3) 常用方法:五点取样法(非长条形)和等距取样法(长条形) B.标志重捕法(N=M×n∕m运动能力强的动物........

): (1)标志重捕法应注意的问题:未标志和标志的个体有相同的被捕机会;调查期间没有出

生、死亡、迁入、迁出等

(2)步骤:取样标记放回后充分混合再取样计算 对酵母菌等微生物种群密度的调查用血球计数板法或显微镜直接记数法。 对土壤中物种丰富度调查用记名计算法或目测估计法。 3、种群的空间特征:聚群分布、均匀分布、随机分布 4、种群: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所有个体的总称

(1)种群研究的核心问题是种群的数量变化 (2)种群是繁殖和进化 的基本单位

群落:同一时间一定区域中,相互间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生物种群集合(包括这个区域内所有生命成分)

生态系统:一定区域内的所有生物与无机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统一整体。. 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

第二节 种群的数量变化

5、数学模型的形式:数学方程式(精确不直观)、曲线图(直观不精确)

6、数学模型的步骤:提出问题检验或修正 7、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

① “J”型增长曲线(Nt

t=N0入) 条件: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条件(理想状态)。 说明:“J”型增长曲线种群增长率为入-1 ②“S”型增长曲线

条件:资源和空间都是有限的(自然状

态)形成原因: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竞争不断加剧,天敌数量不断增加。导致该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当出生率与死亡率相等时,种群的增长

3

就会停止(种群数量在K值上下保持相对稳定)

说明:k/2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与第二幅图的t1时间段相对应 8、K值(环境容纳量):在环境条件不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的最大数量。 注意:K值会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环境条件越优越,K值越大,反之则越小。

“J”型增长曲线和“S”型增长曲线的比较:

说明: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环境阻力;用达尔文的观点分析指:通过生存斗争被淘汰的个体数量,也即代表自然选择的作用。 9、种群数量变化的类型:增长、下降、稳定、波动

10、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食物、空间、气候、天敌等(外因);出生率、死亡率、迁入迁出(内因)

第三节 群落的结构

11、群落研究的问题:物种组成和优势种、种群位置、种间关系、空间结构、群落演替、范围和边界等

12、区别群落的重要特征:物种组成(不同群落种群数和种群中的个体数差别很大)

13、丰富度: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我国从北到南越接近热带地区,单位面积的物种丰富度越来越大)

注意:随海拔高度的增加,温度逐渐下降,物种丰富度减少。 14、种内关系:种内斗争、种内互助

甲):同生共死(如根瘤菌、地衣、大肠杆菌等) 捕食特点(如图乙):先增加先减少;后增加后减少 15竞争特点(不同种生物):(1)生存能力相同:相互抑制(图略)

(2)生存能力不同:一方占优势,一方占劣势(如图丙)对寄主有害,对寄生生物有利(体内寄生、体表寄生)

地衣:藻类和真菌的共生体,藻类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料供给真菌。真菌吸收外界水分、无机盐和二氧化碳供给藻类,相互间形成互利共生的关系

垂直结构动物与食物和栖息地有关

16分层现象)氧量等有关)

水平结构(镶嵌分布):与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酸碱度的差异、

光照强度以及生物自身的生长特点等有关。

第三节 群落的演替

17、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注意:群落演替中,发生的是优势取代

18、群落演替的原因:群落是一个动态系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19、裸岩上演替的过程:地衣阶段草本植物阶段

灌木阶段森林阶段

弃耕农田的演替:乔木 初生演替....

: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沙丘、火山岩、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

次生演替....

: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20、外来物种:对于一个生态系统而言,原来并没有该物种的存在,是借助人类活动越过不能自然逾越的空间障碍而进入该生态系统的物种。

21、外来物种来源的类型:自然入侵、无意入侵、有意入侵。 22、群落演替受到的影响因素:自然因素、人为因素。

23、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的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无机环境) 生产者:自养生物,主要是绿色植物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消费者:绝大多数动物,除营腐生的动物

1、结构

(腐生性细菌、真菌、腐食性动物) 食物链和食物网:营养结构

食物链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其起点: 生产者

(第一营养级:植物生产者 初级消费者:植食性动物) 联系生命界与非生命界的成分:生产者及分解者

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 2、生态系统的功能:物质循环、能量流动 、信息传递 3、生态系统总能量来源:生产者固定太阳能的总量 生态系统某一营养级(营养级≥2) 能量来源:上一营养级

4

能量去处:呼吸作用、未利用、分解者分解作用、传给下一营养级 能量流动: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流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 一般研究能量流动都以为种群单位。

4、能量流动的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 10%~20% 5、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

①:可以帮助人们科学规划, 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②:可以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 6、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之间的异同

不同点:在物质循环中,物质是被循环利用的;能量 在流经各个营养级时,是逐级递减的,而且是单向流动_的,而不是循环流动 联系: ①两者同时进行....

,彼此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②能量的固定、储存、转移、释放,都离不开物质的合成和分解等过程..............................

③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

7、生态系统中的信息种类: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孔雀开屏、蜜蜂跳舞、求偶炫耀)

8、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①: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离不开信息的传递;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开信息的传递。②:信息还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 _,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①提高农产品和畜产品的产量 ②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

9、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而且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抵抗力稳定性: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的

10

能力的稳定性

恢复力 稳定性: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 越多, 食物网越复杂, 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 抵抗力稳定性越高, 恢复力稳定性越差。

(右图) a表示 : 抵抗力稳定性 b:表示 : 恢复力稳定性 注意:对一个生态系统来说,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存在相反关系且同时存在。但也有两者都很低的情况。如北极苔原生态系统两者。

11、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方法:

①控制对生态系统干扰的程度 ,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该适度,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②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物质、能量投入,保证生态系统的内部结构和功能的协调。

第六章 生态环境的保护

第一节 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我国人口现状:我国已进入低生育水平的国家行列,人口的 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明显下降。

2、我国人口近几百年增长过快的原因:

(1)出生率较高和死亡率逐渐下降,从而使人口增长加快。 (2)人口基数过大。

3、我国人口的发展前景:①由于人口基数大,我国人口仍将在较长时期内持续增长;

②我国人口发展目标:20xx年,人口总数要控制在以内13.6亿;

20xx年,人口总数要控制在亿以内;21世纪中叶,人口总数将达峰值,约15亿后,将开始缓慢下降。

4、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人均耕地减少;粮食需求增加;资源利用率增多;能源需求增多;环境污染加剧等危机。

5、协调人口增长与环境的措施:控制人口增长;加大保护环境和资源的力度

第二节 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6、生态环境问题是全球性的问题: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酸雨;土地荒漠化;海洋污染和生物多样性减少。

7、生物多样性: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目前人类不清楚的价值

生物多样间接价值:对生态系统起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生态功能)

性的价值 直接价值: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使用意义,以及有旅游观赏、科

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

8、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就地保护(自然保护区)、易地保护(动物园)、利用生物技术

对濒危物种的保护

. 就地保护:就是指在原地对被保护的生态系统或物种建立自然保护区,以及风景名胜区。 . 易地保护:就是指把保护对象从原地迁出,在异地进行专门保护。主要方法是建立植物园、动物园以及濒危动植物繁育中心。

利用生物技术保护濒危物种:建立精子库、种子库等.

9、保护生物多样性,关键是要协调好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1)控制人口的增长;(2)合理利用自然资源;(3)防治环境污染等;

(4)加强立法、执法和宣传教育,使每个人都理性地认识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自觉形成符合生态文明的行为和习惯。

10、保护生物多样性只是反对盲目地、掠夺式地开发利用,而不是意味着禁止开发利用。保护生物多样性需要全球合作!要做到科学、合理、适时、适度地开发利用!

11、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必然的选择,追求的是自然、经济、社会的持久而协调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在不牺牲未来几代人需要的情况下,满足我们这代人的需要。)

5

更多相关推荐:
生物小结

死去才能活来1原核真核细胞衣藻的主要区别原核生物无线粒体大多能有氧呼吸2水解产物单体葡萄糖氨基酸等代谢产物CO2水尿素等不一样3还原糖葡果麦斐林试剂等量混乙液CuSO4液005gml双缩脲试剂先后加B液CuSO...

生物工作总结

20xx-20xx学年初中生物教学工作总结时间如流水,一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已经结束。留给我们的是新的思考和更大的努力。掩卷长思,细细品味,这一学期里教学工作中的点点滴滴不禁又浮上心头来,使我感慨万千,这其中有苦…

生物教学工作总结

20xx-20xx年高二上学期生物教学总结陈娇明本学期我担任高二年级(22)、(23)、(25)三个班的生物教育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本人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广泛…

生物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生物教师个人工作总结学年来,本人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始终坚持党的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确立“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主动发展”为中心的教学思想,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重视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

生物小结

一1物种种是生物基本的分类单元种是形态结构功能发育特征和生态分布基本相同的一群生物物种不但是生物分类的单元更是遗传生殖和进化的单元2双名法物种的名称由两个拉丁化的词组成前一个词为属名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词是种加...

生物小结

1生物体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2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结构的基本单位病毒没有细胞结构3新陈代谢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4生物体具应激性因而能适应周围环境5生物遗传和变异的...

高二生物小结

知识小结第一章第一节考点1为什么用豌豆做实验12花授粉3具有明显的相对性状2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相对性状概念类型3常用符号的含义父本母本亲本P杂交X自交O杂种后代杂种子一代F14正交与反交概念交则甲为母本乙为...

高一生物必修1 第一、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知识点总结第一章走近细胞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一、光学显微镜的使用:1、光学显微镜最大放大倍数1500,观察到的是显微结构,电子显微镜最大放大倍数10万以上,观察到的是亚显微结构。2、正确使用方法:先在低倍镜下对…

20xx生物教师个人工作总结大全

20xx生物教师个人工作总结大全20xx生物教师个人gt工作总结大全第1篇生物教师个人工作总结学年来本人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始终坚持党的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确立quot以学生为主体quotquot以...

人教版.高中生物总结

高中生物知识总结人教版必修全集目录必修一一病毒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只有依赖活细胞才能生活病毒只有一种核酸DNA或RNA有DNA病毒RNA病毒和逆转录病毒之分病毒还可分为动物病毒如乙肝病毒植物病毒如...

20xx年度高中生物教师工作总结

高三生物教师工作总结高三是中学生生物学习非常重要的时期也是巩固基础优化思维提高能力的重要阶段为了使学生对高三生物总复习有良好的效果并且顺利度过这一重要的时期为此我对高三生物教学做了详细的计划注重教学过程常总结和...

生物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大全(背诵)

七年级上册一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它是农学医学林学环境科学等科学的基础二生物科学的新成就1试管婴儿2杂交水稻3克隆技术4基因工程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生物技术强国之一三环境问题1森林正在减少乱砍滥伐...

生物小结(4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