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哲学常用原理总结归纳

时间:2024.4.9

《生活与哲学》常用原理与方法论归纳整理

一、唯物论(辩证唯物论、辩证的唯物主义、探索世界的知识):

1、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要求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1)规律具有客观性、普遍性。要求我们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

(2)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

(3)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和严谨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4)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二、认识论(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追求真理的知识):

1.实践的特点①客观物质性 ②主观能动性 ③社会历史性。

2、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1)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要求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积极投身实践,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认识。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活动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要求我们要树立正确的认识,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

3、真理的含义、客观性原理

真理的含义,真理具有客观性。要求我们要坚持真理,坚持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4、真理条件性、具体性原理

真理具有条件性、具体性。要求我们发展真理,要正确对待谬误。

5、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原理

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三、唯物辩证法:(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一)联系观

1、联系的普遍性原理

联系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孤立的看问题。

2、联系的客观性原理

联系具有客观性。①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②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3、联系的多样性原理

联系具有多样性、条件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4、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的原理

①整体和部分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

②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变化会影响部分。要求我们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选择最佳方案。

③整体是由部分组成的,部分会影响整体,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要求我们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

5、系统优化的方法原理

系统的含义,系统具有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的基本特征。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二)发展观

1、发展的普遍性原理

发展具有普遍性,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要求我们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反对静止的看问题。

2、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的原理

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道路是曲折的,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要求我们既要对未来充满信心,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

3、事物变化发展的两种状态 (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原理

①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变化过程中的两种状态,事物发展的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要求我们重视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②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要求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③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要求不断推动事物的发展。

④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当需要保持事物性质稳定时,要把量变控制在一定范围内,要坚持适度原则。

4、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要坚持全面看问题。

(三)矛盾观

1、矛盾的含义原理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包含着矛盾,矛盾即对立统一。要求我们用一分为二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片面看问题。

2、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正确解决矛盾。(要求我们全面看问题,反对片面看问题)

3、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反对“一刀切”,“一风吹”。

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要坚持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5、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辨证关系原理

①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的过程中居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要求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②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影响、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要求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处理好次要矛盾。

6、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辨证关系原理

①矛盾的主要方面居支配地位,起主导主用。事物的性质主要是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要求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住主流。

②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要求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分清主流和支流,不可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不常用)

①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

②矛盾双方相互依赖、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③矛盾双方是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

④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

方法论:在统一中把握对立,在对立中把握统一。

(四)辩证否定观

1、辩证否定观原理

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联系的环节,其实质是“扬弃”。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

2、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原理

辩证法的革命精神批判精神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同时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

3、创新的社会作用

(1)创新能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2)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

(3)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4)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注意: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分歧:(1)(2)(3)(4)

四、历史唯物主义

(一)唯物史观(历史唯物主义):

1、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的辩证关系原理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2、人类社会的基本规律

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表明)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②(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表明)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状况的规律。

3、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要求我们既要对未来充满信心,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

(社会历史的发展是怎样实现的?a ,b ,c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4、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原理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的主体。要求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5、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二)人生观、价值观:

1、人的价值是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统一,人的真正价值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对一个人的价值的评价主要是看他对社会的贡献。

2、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原理

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重大的反作用,对人们的行为有重大的导向作用。表现在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以及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导向作用。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3、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4、怎样实现人生价值?

①要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

②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充分利用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同时追求人的个性发展。

③要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扬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树立正确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第二篇:生活与哲学原理归纳


生活与哲学理论——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第一部分 辩证唯物论(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第四五课)

1.自然界的客观性原理: 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违背自然界的客观性要受到自然的惩罚,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2.“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①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求发挥主观能动性时尊重客观规律;违背规律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②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③必须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把科学态度与革命精神结合起来,

3.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

(1)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达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的原理, ①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②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A.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B.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所用,高昂的精神可以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使人悲观。 这要求要重视意识的作用、精神的力量,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第二部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怎样了解存在)(第六课)

4.实践的三大基本特征:

①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因为构成实践的基本要素(实践的主体、实践的对象、实践的物质手段)是客观的;同时,实践的结果是受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制约的。

②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实践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③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A.实践的社会性(静态角度)指实践不是孤立的个人的活动,而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政治关系和经济关系)中的人所进行的活动。B.实践的历史性(动态角度)指实践是历史地发展着的,历史上每一阶段实践的内容、规模和水平都不相同,都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

5、实践和认识(理论)的辩证关系原理

(1)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从认识产生和形成角度讲);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从认识发展角度讲:A.人的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人们在实践中不断提出新的认识课题,提供新的经验,提高人的认识能力,从而推动认识的发展。B.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新的认识工具,从而推动认识的发展。);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因为只有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是联系主观与客观的桥梁。);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推动实践的发展;错误的认识,不科学的理论阻碍实践的发展。

6.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的原理

认识既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要求人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①认识具有反复性。由于认识受到主观和客观条件的限制,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②认识具有无限性。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的过程是永无止境的过程。

③认识具有上升性。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

第三部分:唯物辩证法(世界怎样存在)

7.联系观(第七课)

(1)联系的普遍性原理:联系具有普遍性,这要求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联系的客观性原理:联系具有客观性,这要求人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用主观臆造的联系取代事物的真实联系。

(3)联系的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原理:人们可以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4)联系的多样性原理:联系具有多样性,这要求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具体分析事物的联系。

(5)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

A.整体处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部分从属于整体。这要求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

B.任何整体都是由部分构成的,部分影响整体;甚至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会对整体产生决定性影响。这要求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C.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系统具有整体性、有序性,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三大基本特征,要求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遵循事物内部结构的有序性;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8.发展观(第八课)

(1)发展的普遍性原理:发展具有普遍性,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树立创新意识,支持新事物的成长。

(2)事物发展的原因----内因与外因的辨证关系原理:A.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B.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C. 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D.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内部矛盾)和外因(外部矛盾)共同起作用的结果。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既要看到内因,又要看到外因,坚持内外因相结合.

(3)事物发展的状态----量变与质变的辨证关系原理

①只有把量变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才能保持事物的性质,这要求坚持适度原则。

②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这要求要重视量的积累,为实现质变创造条件。

③当量变已经达到一定程度时, 要抓住机遇,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④学会“优化结构”: (结合经济结构调整、“田忌赛马”、同素异形体等分析)

A. 当部分以有序、合理、优化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的功能就会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B. 事物在总体上数量不变,只是由于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的变化也能引起质变。

(4)事物发展的趋势----前进性与曲折性的辨证关系原理:事物的发展(趋势或途径)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A.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新事物必定战胜旧事物,要求我们要充满信心,支持新事物的成长;B. 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要做好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各种困难。

9.矛盾观或矛盾分析法(第九课)

(1)矛盾具有同一性:①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②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2)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原理:矛盾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这一原理:A.要求人们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B.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3)矛盾的特殊性原理:矛盾具有特殊性,这要求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矛盾的特殊性的三种情形:A.不同的事物具有不同的矛盾;B.同一事物的在不同发展阶段和不同过程有不同的矛盾;C.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和同一矛盾的的双方各有其特点。

(4)矛盾普遍性(共性)和特殊性(个性)辩证关系原理: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这一原理要求我们:

A.学会科学的认识方法。把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统一起来,既要从特殊性中概括出普遍性,又要在普遍性的指导下去研究特殊性,遵循“特殊——普遍——特殊”的认识秩序。

B.学会科学的工作方法。掌握“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相结合”、“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解剖麻雀”、“抓好典型”的工作方法。这些都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的具体运用。

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

(5)矛盾特殊性即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的两种情况——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 ①主次矛盾关系原理

A.主要矛盾在复杂事物的发展中处于支配地位,起着决定作用。要求善于抓住重点、中心、关键,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B.但次要矛盾会影响主要矛盾的发展和解决,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这要求在解决主要矛盾的同时,学会统筹兼顾,妥善处理好次要矛盾。 ②矛盾的主次方面关系原理:这要求我们看问题时,既要全面,又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

A.在同一矛盾中,矛盾的主要方面支配次要方面,起着主导作用。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

B.但矛盾的次要方面对事物的性质也有一定的影响。在一定条件下,矛盾主次方面可以相互转化。

(6)矛盾分析法(坚持矛盾的观点)——唯物辩证法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A.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地看问题(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

B.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矛盾具有特殊性);

C.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我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联接,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D.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关系原理要求)。

(7)创新意识(第十课)(原因+意义或作用): ①创新或培养创新精神的哲学理论依据(四个角度):

*唯物论角度: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而客观实际是变化发展的,所以我们必须从变化的实际出发,与时俱进。

*辩证法角度:A.事物是不断运动,变化,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发展要求创新,创新才能发展。

B.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我们既要尊重书本知识,尊重权威,又要立足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与发展。

C.辩证法就其本质来说,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要求我们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的实际,善于破“旧”立“新”。 *认识论角度: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要求我们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我们应根据社会存在的变化不断地调整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促进政治法律思想等理论创新。

②创新对社会的作用:A.(科技)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经济)的发展,

B.(制度)创新推动生产关系(经济制度)和社会制度(政治法律制度)的变革,

C.(文化)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D.(总论)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第四部分:历史唯物主义(认识社会、人生)(第11—12课)

10社会历史观

●社会发展规律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①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A.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静态);

B.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动态);

C.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可以“或早或迟、或快或慢、或大或小”于社会存在的变化和发展。从根本上说,虽然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但它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 ②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要求发展先进社会意识。

(2)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和社会发展规律的原理 ①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②社会发展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的规律,是在任何社会中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

A.在生产方式中,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与之相适应;生产力的变化发展,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B.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它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就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当它为落后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就束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社会前进。

(3)社会发展的总趋势: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社会的发展是在色会的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 我国改革实质: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 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改革作用: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方面工作的强大动力。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1)为什么说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因为:

A.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推动物质生产发展的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B.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从而推动了社会的全面进步.

C.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处理社会关系实践)的决定力量,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要求我们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A.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要求: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

B.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11.价值观和人生价值

(1)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①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影响着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 ②价值观对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影响着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 ③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这要求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 ①首先,必须要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②其次,要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A.当个人的利益与人民群众的利益发生冲突时,要自觉的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进行选择。

B.当个人的利益与他人利益发生冲突时,要善于从不同角度思考利益,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正当选择;

C.当个人的利益与社会、集体和他人没有冲突时,要把个人、集体、社会三者的统一作为自己选择的标准,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衡取其轻。

(3)人生价值 ①人生价值内容: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用着。人生价值是贡献与索取、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统—。 ②人生价值的评价:对一个人的价值的评价主要是看他的贡献,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贡献。 ③实现的条件与途径:

A.坚持在劳动(实践)和奉献中创造价值,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

B.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要正确处理好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利用好社会和他人提供的客观条件。

C.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主观条件)(三层)。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有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更多相关推荐:
初一英语语法易错点归纳总结

英语有很多很细小的知识点,而这些细小的知识点往往就是考点。同学们很容易由于注意不到而犯错误,下面就初一年级同学们比较容易犯错误的知识点做一个汇总。[第一类]名词类1.这些女老师们在干什么?[误]Whataret…

高考英语语法定语从句归纳总结

20xx高考英语定语从句常见考点归纳定语从句是中学英语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同时又是高考考查的热点。纵观近年各地高考试题,就能发现考点大多集中在带有插入语的定语从句;which、as引导的非限定性定语…

线性代数中必考知识点归纳总结

20xx年线性代数必考的知识点1、行列式1.n行列式共有n2个元素,展开后有n!项,可分解为2n行列式;2.代数余子式的性质:①、Aij和aij的大小无关;②、某行(列)的元素乘以其它行(列)元素的代数余子式为…

驾照考试C1驾考理论学习分类归纳总结

①【扣分】机动车驾驶人有下列交通违法行为之一,一次记12分:1、醉酒后驾驶机动车的;2、机动车驾驶证被暂扣期间驾驶机动车的;3、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4、违反交通管制的规定强行通行,不听劝阻的;5…

高中基本初等函数完全归纳总结版

初等函数1、基本初等函数及图形基本初等函数为以下五类函数:?(1)幂函数y?x,?是常数;1.当u为正整数时,函数的定义域为区间x?(??,??),他们的图形都经过原点,并当u1时在原点处与X轴相切。且u为奇数…

生物化学重点及难点归纳总结

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化的内容很多,而且小的知识点也很多很杂,要求记忆的内容也很多.在某些知识点上即使反复阅读课本,听过课后还是难于理解.二则由于内容多,便难于突出重点,因此在反复阅读课本后找出并总结重点难点便…

高中哲学原理归纳总结—新

高中哲学原理归纳一、辩证唯物论1、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2、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的原理(1)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具有…

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三章化学方程式归纳总结

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三章化学方程式归纳总结一、钠及其化合物1.钠与氧气:常温:点燃:2.钠与水反应:离子方程式:3.钠与硫酸反应:4.氧化钠与水反应:5.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6.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离子方程式:7…

沪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常用文言字词归纳总结

常用文言字词总结第一部分:通假字(课内)1.畔:通“叛”,背叛。出自“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天时不如地利》2.曷:通“何”,什么。出自“缚者曷为者也”。3.熙:同“嬉”,戏弄。“圣人非所与熙”。《橘逾淮为枳》…

沪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常用文言字词归纳总结

沪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常用文言字词总结第一部分:通假字(课内)1.畔:通“叛”,背叛。出自“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天时不如地利》2.曷:通“何”,什么。出自“缚者曷为者也”。3.熙:同“嬉”,戏弄。“圣人非所与熙…

八年级上册政治自我归纳总结资料

3.对外文化交往的原则和方法(面对文化差异,我们要采取怎样的态度?)①面对文化差异,我们应该克服自己的不安和焦虑;②消除误解,尽量保持客观宽容的态度;③提高对其他文化的鉴赏能力;④不采取防卫心态,多关注他人的经…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期末知识点归纳总结

1.米和厘米都是长度单位,测量比较的物体,一般用“厘米”作单位。测量比较的物体,通常用“米”做单位。(食指宽约1厘米,田字格宽约1厘米,图钉的长约1厘米,大门高约2米)2.用直尺测量长度时,应做到:。把尺子的0…

归纳总结(61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