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市20xx年优秀校级课题案例与反思——中班数学活动:《认识数字9》

时间:2024.4.20

晋江市20xx年优秀校级课题案例与反思——中班数

学活动:《认识数字9》

设计意图

数字在孩子的生活中是经常碰到的,也是孩子最容易接受的。我们班大部分孩子对认识数字的兴趣很高。因此我选了有趣的“数字9”这一内容,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孩子认识“数字9”,理解9的实际意义。在活动中,教师始终是活动的合作者、支持者和引导者,引发幼儿自主地参与到活动中,在学中乐,乐中学。 活动目标

1. 进一步学习不受物体大小、形状、颜色及排列形式的影响判断8以内的物体数量。

2. 认识数字9,感知相邻两数之间多1和少1的关系。

3. 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幼儿已认识8以内的数量

2.物质准备:复习8以内数的课件、苹果树(苹果8个)、橘子树(橘子9个)、 数字卡片1—9

练习卡:卡1连线(根据数字找出实物卡)卡2涂色(根据数字对方格进行涂色)卡3盖章(根据数字盖上相应数量的印章)

活动过程

一、观看多媒体,复习8以内的数。

二、认识数字9,提供数量为9的物品,让幼儿感知。

师:你们刚才都玩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师:今天,有一个数字宝宝要与我们做朋友,我们一起来看看。 师:你们认识这个数字宝宝吗?它象什么?

师:(9可以用什么来表示?) 9还可以表示数量是9的什么物体?例:9个小朋友、9块椅子等。

三、感知两数之间多1和少1的关系。

师:老师这里有两颗水果树,但是不知道它们都长了多少个水果,你们可以帮助我数一数吗?

师:请你们从树上摘下水果,并数一数有多少?

师:苹果有几个?橘子有几个?

师:哪种水果多呢?多几个?哪种水果少呢?少几个?如何使它们变成一样多?

四、幼儿分组进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一)介绍操作材料及操作方法。

师: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一些练习卡,有根据数字宝宝进行连线的、有根据数字宝宝进行涂颜色的,还有根据数字宝宝进行盖章的。

(二)提出要求。

1.根据拿到的练习卡进行操作。

2.操作过程中应保持安静。

3.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对能力较强的幼儿:你还可以完成不同的练习卡吗?

对能力较弱的幼儿:这是数字宝宝多少?

五、总结评价。

师:你做了哪种练习卡?怎么做?

活动反思

一、从活动目标方面

根据纲要精神,我在本次活动中拟订了三个活动目标:第一个目标是进一步感受物体大小、形状、颜色及排列形式的影响判断8以内的物体数量。第二个目标是感知数量9及8、9两数之间多1和少1的关系。第三个目标是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我觉的自己拟订的这三个目标大致能根据本班孩子的能力及年龄特点。通过教学,我认为基本达到了我预定的目标。

二、从教具使用方面

在这个活动中,我准备课件、苹果树、橘子数及练习卡等。为了帮助幼儿复习8以内的数,我让幼儿观察课件时,大部分幼儿都能被吸引,说明课件的使用是有效的。在苹果及橘子准备方面,我为了用比较立体的实物,导致上课中教具的使用不够理想,影响了教学的效果。

三、从引导方面

第一个环节,我主要是让幼儿观看课件,以帮助幼儿复习8以内的数,为学习9打下更好的基础。在内容安排上体现了一定的层次性。

第二个环节,认识数字9。这个环节中,我直接出示数字9,让幼儿观察其字形,并说说它象什么。我认为在这个环节中,幼儿能积极地表达和想象。但是有个别幼儿掌握得不是很好,并且与数字6混淆了。如果重新设计活动的话,我会先让幼儿分组寻找相对应的数量,在认识数量的基础上引出数字9,这样能更好地加深幼儿对数字9的印象。

第三个环节,感知8、9两数之间的关系:多1和少1。为了能让幼儿很好的理解多1和少1,我设计了摘水果的游戏。

目标中提到感知两数的关系,由于自身没有很好地掌握侧重点,所以,活动中没有引导幼儿理解它们的关系。

第四个环节,幼儿分组操作。幼儿操作练习卡的情况良好,只是我的练习卡没有很好的体现8与9的关系:添1及去1。

第五个环节,讲评。在这个环节中,幼儿说的比较少,几乎都是我给他们评价。

本次活动中,我认识到为了能让幼儿更好的吸取新的知识,应该让幼儿自由探索,并在探索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老师本身掌握教育教学的重难点也比较关键,如果教师能很好的引导,那么幼儿将能更好的接受新的知识点。 点评:

1.教师对活动目标的把握较好,所制订的目标全面、具体,基本反映本班幼儿的实际。幼儿通过努力基本能达到。

2整个活动的环节体现一定的层次性,能围绕目标开展教学,教师在教学中能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

3.教具的准备较充分,也受到幼儿的欢迎,说明老师的事前准备是充分、认真的。

4.教师的反思较为全面和客观,尤其是对于自己在活动中存在的不足能大胆指出,值得肯定。


第二篇:晋江市20xx年优秀校级课题案例与反思——大班数学活动:认识人民币


晋江市20xx年优秀校级课题案例与反思——大班数

学活动:认识人民币

设计意图

幼儿对知识的掌握是在自我探索、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获得的。在本次活动中幼儿通过摸摸、分分、看看、说说,发现了硬币和纸币的不同和相同之处。并采用游戏的形式,使幼儿在玩中认识了人民币的名称、面值,掌握了购物的基本常识。

活动目标

1、认识人民币及1元和5元的面值。

2、学习尝试有计划地使用人民币,感知并了解人民币在生活中的用途。

3、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课件、记录表、人民币、文具若干。

活动过程

一、以谈话的形式引入,激发幼儿的兴趣。

师:小朋友,再过几个月你们就要上小学了,小学生要用到很多的学习用品,今天,我们就去逛逛文具店,买一些学习用品,好吗?

二、认识人民币

(一)认识部分人民币的面值。

1.知道人民币的名称。

师:买学习用品要用什么?)我们国家使用的钱(钞票)有一个名字,你们知道叫什么吗?

2.说说自己认识的人民币,师出示课件人民币。

师:看,这些就是什么呀?(人民币)你认识哪张人民币?它的面值是多少?

3.师引导幼儿用人民币,出示课件数字7。

师:那今天我们要用几元人民币去买学习用品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二)取钱。

1.在你们的桌子上,有一个储蓄罐,里面有很多的人民币,现在请你们从储蓄罐里取出7元人民币。

2.你取了几元人民币?是怎么取的?谁也用了这种方法?

幼儿讲述取7元人民币的方法:一种是一张5元的纸币,两张1元的硬币(简单认识一下纸币和硬币);一种方法是7张1元的硬币。

小结:原来,7元人民币有两种取法:一种是一张5元的纸币,两张1元的硬币,还有一种方法是7张1元的硬币。

3.请小朋友把7元人民币放到钱包里。

(第一个就是让幼儿了解我们国家使用钱或钞票的名字——人民币;第二个就是让幼儿认识5元和1元两种面值的人民币。

三、制作计划表

师:小朋友们已经把钱准备好了,那么你们准备到文具店里买些什么学习用品呢?

(一)(出示课件)我们先来看看文具店里有些什么学习用品?这些学习用品的价格又是多少?

师:原来文具店里有这么多的学习用品,它们的价格也是不一样的,我们每个小朋友有几元人民币呀?(7元)该买些什么呢?我们先来计划一下吧!

(二)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1.出示计划表,师并做介绍:

师:表格分为文件的标记格和人民币的标记格。

2.提出要求:

师:把像买得先画下来,并注明人民币需要多少钱?

3.幼儿操作,教师观察指导。

(三)交流。

师:小朋友们都做好了计划表,现在谁愿意和大家交流一下你的计划表。

四、购物

(一)现在我们都做好了购物计划,接下来就请你们每人带7元人民币按计划买学习用品吧!

(二)你们都按照计划挑选好自己需要的东西吗?现在我们一起去收银台付钱吧!

(三)你们买到了这么多的学习用品,开心吗?

师:小朋友们真棒,都是用7元人民币,买到这么多不同的学习用品。

五、人民币的用途

(一)那你们知道人民币除了可以购买学习用品外,还有什么用呢

(二)看多媒体:我们一起看看人民币还有什么用?

(三)小结:原来,在我们生活中,用的、吃的、玩的、穿的很多地方都要用到人民币,今天,我们一起去文具店用人民币购买了学习用品,以后我们还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用人民币做其他的事情,好吗?

活动反思

在这个活动中,以“小朋友要上小学要购买学习用品”这一真实情况导入,为孩子们创设了相似的生活情境,在购物情境唤起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再让幼儿在亲身购买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人民币,了解人民币。

初步认识人民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让幼儿了解我们国家使用钱或钞票的名字——人民币;二是让幼儿认识5元和1元两种面值的人民币。在认识5元和1元这两种面值人民币时,并没有采取直接讲解的方式,而是为幼儿创造主动“发现”数学知识的机会,把它蕴涵在“取出7元人民币”这个操作过程中,通过孩子们自己的实践、同伴之间的交流及教师的总结等几部分实现的。在“购物”这个环节上,先让幼儿自己设计了计划表,再根据计划表进行购物!制作计划表是整个活动的重点,里面包含了7的加法,甚至是连加。通过自己根据需要设计、同伴介绍、调整计划表、帮助同伴等形式,不仅注重了幼儿认知上的需求,更重视了幼儿情感上的满足,孩子们学得非常轻松和快乐。

第一环节导入中:导入部分非常直接,以“小朋友要上小学要购买学习用品”这一真实情况导入,一下子就能引起幼儿活动的兴趣。

认识人民币这个环节,是在孩子们已经认识了一定的人民币面值的基础上,请他们找出认识的人民币的面值。由于是利用幼儿的已有经验进行的,在看看讲讲的过程中,孩子们非常主动,达到了进一步巩固和了解人民币面值的效果。)

取钱:孩子们通过自己的实践、同伴之间的交流以及教师的总结,对人民币的面值(5元和1元)有了进一步地认识,同时运用了7的组成,学到了新的知识,知道组成“7元人民币”有两种方法,可谓“一举两得”。

制作计划表:这是整个活动的重点。幼儿的年龄还比较小,直接购物可能存在一定的难度,于是先让幼儿根据需要制定计划表再根据计划表购物。在制作计划表的过程中,一方面可以复习7以内的加减,甚至是尝试连加,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幼儿有计划做事的良好习惯。

购物环节:幼儿用真实的人民币,根据自己所制定的计划表,愉快地进行购物!在一一对应中,发展了幼儿的操作能力,获得了运用人民币的真实体验。

从用途方面:人民币的用途有很多方面,对于幼儿来说,他们了解的最多就是关于购物方面的。借助课件这一多媒体工具,让幼儿对人民币的其他用途有进一步地了解,从而激起幼儿对人民币的进一步的兴趣,让他们在生活中继续关注人民币。

在最后的购物活动中,为了让孩子们有更多的真实感、更生活化,不仅使用了真的人民币,还准备了许多学习用品,在进超市购物时还为幼儿准备了购物袋。孩子们根据自己的计划去购买自己喜欢的物品,这个过程中不仅加深了幼儿对数的概念,还让幼儿学会了有计划地购物,感受到了购物带来的愉快体验!

评语:

1.在本次活动中,通过让幼儿摸摸、看看、分分、说说,发现了硬币和纸币的不同和相同之处,充分体现了幼儿在自我操作中获得了知识。

2.本次活动以游戏为主,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初步掌握了购物的基本常识,教育幼儿养成不乱花钱的好习惯。


第三篇:中班数学活动反思


中班数学活动《比高矮》反思

我班的教室在3楼,每次小朋友排队下楼梯时,都会手扶着幼儿扶手。由于扶手是沿着楼梯的走向加设的,扶手会由上而下越来越贴近楼梯台阶。所以孩子们就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走一段楼梯的最后几阶时如果手不离开扶手的话,身体就必须弯下来或蹲下来,看上去就像人变矮了;而转到下一段楼梯后,站直身体就能扶到扶手了,看上去就像人又长高了。孩子们对这个游戏乐此不疲,觉得自己仿佛是个魔术师。为了提高幼儿对高矮的兴趣,将这一现象从生活中的偶发情况转化提炼为数学知识,我先在区域活动中投放有关比高矮的瓶娃娃材料,让幼儿初步感知物体的高矮。幼儿在探索感知一段时间后,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是不会正确使用比较高矮的方法,对必须在同一水平面上做比较还不甚理解,对两个物体高矮差别不显著的比较易出错等等,有部分幼儿使用“高”、“矮”的词不当,把“矮”讲成“低”等等。于是,我设计安排了数学活动《比高矮》。

本次活动的重点是通过一系列活动,让幼儿感知物体的高矮,学着比较高矮和一样高;能正确运用高、矮、一样高的语词,并理解物体高或矮的相对关系;初步尝试将物体从高到矮或从矮到高的有序排列。活动难点是将物体从高到矮或从矮到高的有序排列,并注意要将高矮差别不显著的物体进行正确排序。

在活动开始时,我选择两位高矮有明显差异的孩子从小铃下走过,通过一位幼儿走过小铃没有碰到,而另一位幼儿碰到了小铃发出声响这一直观现象来引起幼儿的兴趣,引出高矮;然后通过两两比较高矮得出比较的正确方法,即站在一个水平线上直立比较;最后,通过图片比较印证上一步得出的结论。

我认为本次活动设计比较好的是在幼儿分组操作时,第一组:两两比较,分出高矮。第二组:在一组物体中找出最高和最矮的物体。 1

第三组:按高矮排序。第四组:目测物体高矮。这样操作的目的性比较明确,层次清晰,由易到难的让幼儿能根据自身情况多层次的选择操作。最后,我通过游戏《找朋友比高矮》让幼儿理解物体高或矮的相当性。

活动结束后,我认为幼儿都能正确分辨物体的高矮;能找出一组物体中最高和最矮的物体;能将物体按高矮排序;能正确运用高、矮、一样高的词语。但我在活动设计上没有突出比较高矮的正确方法,虽然也有要求幼儿两两比较、感知高矮。可由于要求幼儿站在地上比较,没有为他们提供不在同一水平线上比较的机会,仅仅通过教师小结性的语言将概念灌输给幼儿,反而使幼儿对于物体比较高矮需要在同一水平线上直立进行的概念理解不深。虽然在设计时希望通过下一步图片比较来印证概念,可由于上一步的薄弱,使得图片比较得不到预期的效果。

通过上课、反思,我觉得应该调整课的流程,增设材料。如:在幼儿两两比较高矮时为幼儿提供一些大型积木、椅子等,让幼儿有机会站在不同水平面比较,能自己寻找出比较高矮的正确方法。同时将高矮的相对性引出,做到不人为割裂课的层次,使层次与层次之间过渡自然。

2

更多相关推荐:
中班数学活动反思

中班数学活动比高矮反思我班的教室在3楼每次小朋友排队下楼梯时都会手扶着幼儿扶手由于扶手是沿着楼梯的走向加设的扶手会由上而下越来越贴近楼梯台阶所以孩子们就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走一段楼梯的最后几阶时如果手不离开扶手...

中班数学活动反思

中班数学活动反思我所在的中班孩子在我教学活动中我发现我们班的孩子特别不喜欢学习数学也许是数学的枯燥和逻辑性强让我们班的孩子对数学望而怯步我一直也在苦脑如何让孩子在愉快的氛围中轻松地学习数学后来我发现我们班的孩子...

中班数学活动反思

中班数学活动反思中班数学活动反思一中班数学活动教案及反思比较多少活动目标1在游戏中感知两种物体数量的多少享受数学活动的乐趣2会用对应观察比较数数等方式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活动准备幼儿用书教学课件活动过程一利用游戏...

中班数学教学反思

中班数学10的守恒教学反思活动目标1在操作活动中理解10的守恒2能根据操作结果作记录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3在游戏中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活动重点数量不因物体形状大小空间距离变化而受到影响活动难点...

中班数学《相邻数》活动反思

中班数学相邻数活动反思数学活动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个很愉快的课程因为整节活动中游戏的时间多而且小朋友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多但是要让孩子们能真正的理解这节教学活动的内容并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却不是那么容易相邻数是中班教...

中班数学活动:按规律排序(带反思)

中班数学活动按规律排序带反思活动目标1能根据图形的排列规律进行排序2培养幼儿初步的观察与比较能力提高幼儿的判断推理能力活动准备1各种图形若干胶水2幼儿操作纸活动过程1老师今天我收到了图形王国送来的礼物你们想看吗...

中班数学活动比高矮反思

中班数学活动比高矮反思在这次活动中我设计的是中班数学活动比高矮教学目标主要有二点1通过幼儿自主的探索活动认识高矮高矮的相对性以及高矮排序2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形时空和空间等现象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在活...

中班数学活动《三只小猪来做客》教学反思

中班数学活动三只小猪来做客教学反思中班数学活动三只小猪来做客教学反思本次活动是让幼儿感知6以内的数量能让幼儿收口一直的点数并说出总数这一阶段的孩子对于数十比较有兴趣的喜欢叔叔在这次的数学活动中我以三只小猪来做客...

中班数学活动《变化的队形》听课反思

中班数学活动变化的队形听课反思中班数学活动变化的队形听课反思数学活动变化的队形主要是让幼儿能够不受物体形状大小排列形式的干扰正确感知10以内的数量本次活动吕老师首先利用情境导入今天森林里的小动物要举行舞会看有哪...

中班数学《小刺猬的项链》活动反思

中班数学小刺猬的项链活动反思中班数学小刺猬的项链活动反思幼儿园数学教育生活化游戏化是纲要中提出的目的也是幼儿掌握数学概念最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幼儿园数学教育生活化可以理解为两层含义一是从生活中来教学内容来源于幼儿生...

中班数学《蜂蜜蛋糕树》活动反思

中班数学蜂蜜蛋糕树活动反思中班数学蜂蜜蛋糕树活动反思一目标定位清晰环节设计合理绘本蕴含的数学元素比较显性根据大班上学期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本班幼儿的发展情况制定了两条目标根据这两条目标通过一开始目测感知故事画面中熊...

中班数学《漫游魔法王国》教学反思

中班数学漫游魔法王国教学反思中班数学漫游魔法王国教学反思针对中班上半学期的幼儿已有了粗浅的几何概念这一阶段的幼儿能正确地认识圆形三角形正方形但他们不是从这些形状的特征来认识而是将其和自己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物体相对...

中班数学活动反思(3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