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司考【名师观点汇编】卷四论述题全攻略

时间:2024.5.15

一、审题。

那么如何审题呢?这里隆重推荐邹建章老师的审题 30 字诀:“审问题,定方向;审事 实,提问题;审法律,定规则;审原则,定要点;审要点,定评言。”审问题,定方向,定 的是学科方向,首先要判断本题是在考法治理念、法理学还是某个部门法,这个很关键。有 讲法理学的老师讲“任何论述题都可以从法理学的角度来答”。诚然,法理学的确是一副万 能药,但是就如万金油一样,万能了也就没有了针对性,效用降低了。就卷四学科分配的竞 争现状而言,除了第一道以外,其他题都是由某个部门法老师出的,而且给出了参考答案。 你用法理学取答我的行政法,也许能拿到基本份,但得高分,基本上很难。30 字诀的其他 部分本人不再赘述,窃以为邹建章老师论述的精华就在这 30 字诀上,感兴趣的不妨去听一 听。答题不跑偏是个基本要求,如果跑偏了,基本上这道题就废了一半了,再去讲布局、行 文意义也不大了。

二、布局

论述题其实就是个作文题,所以布局谋篇很重要。说到这里,有人要问了,我要不要用 模板?答曰:这完全取决于你的作文水平。当今中国教育有一个最令人诟病的地方就是大量 的时间浪费在了外语上(实际的工作中往往用不到),以至于很多人母语没学好。如果你本 科毕业,写不出一片流利的文章出来,不要自卑——因为很多人都跟你一样。相当一部分同 学,很畏惧论述、申论之类的东东,盯着试卷,满肚子话倒不出来,或者半个小时写不出一 个 100 个字来。对于这样的同学,本人认为你很需要一个模板,考试前最好逮几个模板狂背 一番,在此隆重向你推荐陈璐琼老师的《20xx年论述题其实只是一个填空题(背诵版)》。 当然,也有一些同学才思敏捷,文采斐然,那就不需要使用所谓的模板,只需要掌握正确的 方法,完全可以自己布局谋篇,写出好文来——对于那些见惯了模板类八股文章,早已审美 疲劳的阅卷老师来说,你的文章肯定会让他们眼前一亮的,想得低分也难。所以,关于要不 要用模板,其实不是听信哪一个老师的问题,而是一个“小马过河”的问题,结合自己的实 际情况,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下面着重讲一下如何文章布局的问题。

1、标题和文体。很多讲论述题的老师都忽略了这个问题。就阅卷实践来看,没有标题 不会扣分,但有标题会加分,这话是淳于闻老师说的,淳于闻老师在博客中还从“标题、文 体、文字、逻辑”四个方面对布局谋篇提出了有益建议,感兴趣可以去看一下。好的标题的 确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让你文章的档次和格调一下子就能得到升华,更容易引起阅卷人 的注意和共鸣。

“论述”=“论证”+“引述”(淳于闻)。很显然,论述题的文体就是议论文,虽然是 一个常识问题,还是要强调一下,应该不会有写成小说、诗歌、散文或说明文的吧?既然是 议论文就要注重引述和论证。所谓“引述”就是要有的放矢,根据材料阐发观点,具有针对 性。所谓“论证”,既要给出结论,更要陈述理由,所述理由还需能够证明结论具有正当性 ——要“运用掌握的法学知识阐释你的观点和理由”、“在分析、比较、评价的基础上,提出 观点并运用法学知识阐述理由”(淳于闻)。

2、文章布局的总体要求。杜洪波老师在论述课的第一堂课中开章明义,提出做论述题

的十六字诀:“整体协调、论证充分、观点正确、结构合理。”其中“整体协调、结构合理” 就是针对文章布局的要求。如何能做到整体协调,结构合理呢?首先是结构方面的要求,论 述题全文分四到五段为宜——这也是许多老师的共同观点,现在三段论已经被淘汰出局了。 其次结构要匀称,各段字数分布要合理。杜老师认为第一段和最后一段各 100 字左右,中间 各段 150 字左右为宜。这样全文加起来刚好 650 字左右,超出规定字数(500)150 字,刚 好。淳于闻老师也指出,字数以多出 100-200 字为宜但也不能超出答题纸的方格之外。关于 字迹,只要字迹清楚、工整即可,千万不要在考前刻意去练字——有这个时间不如背诵卷一 了。考试是尤其不要拘谨,担心字写得不好影响成绩,有这个心魔的话,很影响卷四的答题 思路和审题效果。

三、行文

行文的基本要求有三:语言要简洁流畅;持论要中正平和,引用要充分恰当。语言简 洁流畅很容易懂,不解释,平时多练,不要读起来自己都觉得晦涩难懂拗口,没有人愿意读 这样的文章,阅卷老师也一样(有特殊甲骨文癖好的除外)。所谓持论中正平和是指行文语 气要平和、淡定、超然。忌讳使用颓废、激越、玩世不恭、恶搞式的语言,现在愤青很多, 愤青式的语言喊起来很爽但是缺乏足够的理性,不像个法律人。为了让大家能看得更加明白 些,现从正反两方面予以举例说明。

适宜适用的法律词汇有:权利、义务、作为、不作为、积极、消极、意思自治、立法、 守法、执法、司法、法律监督、三个至上、法律原则、法律规则、价值位阶原则、个案平衡 原则、实质公正、形式公正、相邻权、抗辩权、邻接权??

适宜适用的法律谚语有: 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 “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法无禁止 即自由”、“法无授权即禁止”、“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司法考试中曾出现过的法律谚语:“任何人不得因自己的错误而获得利益”;“法律仅仅 适用于将来(古罗马)”;“法律不强人所难”;“紧急时无法律”;“在当代以及任何其他的时

代,法的发展的重心既不在立法,也不在法学或司法判决,而在于社会本身(奥地利法学家 埃利希)”??

行文应避免适用过激词汇:道德败坏、丧尽天良、丧心病狂、狗急跳墙、千刀万剐、十 恶不赦,不杀不足以平民愤??也要避免适用一些太白话的词汇如:欺负、告状、不讲究、 很过分??过于文学化的语言也要避免使用如:不要让正义的眼睛哭泣、自由的耻辱、正义 何在,呜呼哀哉!朗朗乾坤,明镜高悬,是可忍孰不可忍??或者大话西游调侃式的语言, 如“悟空他要吃我,只不过是一个构思,还没有成为事实,你又没有证据,他又何罪之有呢?” 诸如此类的语言看起来似乎很酷,却缺乏法律人应有的冷静和严谨,不会很讨喜。 引用要充分恰当,有两层意思。一是指引用材料要充分,所谓“充分”不是指大幅度引 用原文,而是指要用最简洁的语言把材料的要点引出来作为立论的基础,让阅卷人看到你不 是在无的放矢。二是指引用法律谚语、名人名言要恰如其分,不能是为了引用而引用。杜洪 波老师、、陈璐琼老师都指出引用法律谚语、名人名言是个加分亮点,指出一定要有,甚至 说,如果实在想不出来,就自己用古语编一个——反正阅卷人也无法考证。杜老师甚至给出 了法律谚语出现在各段的最佳位置。但淳于闻老师却认为“名人名言不是法言法语”,要多 使用“法言法语”,“轻易不要使用名人名言”。本人认为淳于闻老师讲法有一定道理,因为 名人名言和法律谚语引用得恰到好处才是个加分点,但是如果是为了引用而引用,用的跟你 要说的几乎不搭界,那肯定会适得其反。至于胡编乱造就更没有必要了,我想阅卷老师都还 是有阅历的人,不是那么好糊弄的,真没有也就算了,不能锦上添花咱也别弄巧成拙吧,不 鼓励这种做法。也有些散文写得好的同学可能写东西会喜欢引用些诗句、流行歌词什么的, 这也绝不是一个好主意。

有同学问怎么才叫恰如其分,适当引用?这里本人给出一个标准来:如果你在写文时, 福至心灵,脑海中忽然跳出一句法律谚语来,正好适合行文氛围,那么就是恰如其分的适当 引用。如果你想“杜老师说第五段句首无论如何要整句谚语”,于是就在那里搜肠刮肚,苦 思冥想,甚至胡编乱造,我想这样整出来的所谓谚语,无论如何都不能说是恰如其分。行文 应如行云流水,不滞于物,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过于矫揉造作反而不美。

四、说理

如果说审题布局只是为你的文章搭好了一副好的骨架,那么说理或者说论证的过程就是 为骨架填上血肉了,只有血肉丰满,言之有物才能称得上是好文章。所谓“论理”就是一个 论证的过程。如何完成这个过程呢,各个老师就简答题和论述题分别给出了不同的解决方案: 先说简答题。陈璐琼老师的简答题方案是:定概念——说联系——抄材料——喊口号。 指南针王旭老师的方案是:定概念——讲原理——说关系——做总结。两套方案都是把简 答题当填空题来做,基本上大同小异。根据邹建章老师的建议,做题大忌之一是大幅度引用

材料凑字数。所以对于陈璐琼老师的第三步“抄材料”不可作字面理解,应当理解为适当引 用材料阐明或佐证观点。王旭老师的方案中,第三步“说关系”是指“将第一段解释的概念 之间的关系进行说明,套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实际上是要通过该段论述加强原理和 概念之间以及概念彼此之间的联系,比如“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执法为民 是社会主义法治本质要求,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治 的重要使命,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王旭老师的方案没有专门引述材料的 步骤,这不是说材料就不需要引用了,而是把引述的过程整合到各个环节中去了。引述材料 是非常重要的,既然是材料题,而不是任意发挥题,就绝不能让所写的东西看上去跟提供的 资料毫不搭边,没有材料也能写出这些东西,一句话就是要结合材料给出的实际加以论述。 如是,本人认为,其实可以有一种最终方案,把简答写成五段模式:引述材料——定义概 念——讲解原理——分析联系——总结提升。

再说论述题。陈璐琼老师的方案是:定事实——站立场——析概念——说理由一—— 说理由二——说理由三——再强调——做评论。这种八段式论述方法本人将之戏称为八段 锦、八股文。王旭老师的方案是一套图表,本人总结为:定问题——提观点——讲道理(并 列式、递进式、正反式)——做总结。王老师是五段式打法,前两步跟陈璐琼老师的步骤 一样,第三步“讲道理”其实就是议论文论证观点的过程,可以采用并列式、递进式和正反 式等多种手段论述观点,这里要分成两段。最后一步,做总结是指全面总结自己的观点,提 出对策,给出建议,画龙点睛的一个过程——杜洪波老师指出本段第一句务必要适用法律谚 语。

模板其实是很空的一个东西,需要具体内容来充实。比如如何定事实(问题)?如何提 观点?如何讲道理?讲什么道理?如何做评论?做什么评论?这里本人要指出的是,论证从 来都不是一个孤立的过程。无论是八段式还是五段式,具体要怎么写,都必须要结合开头的 “审题篇”所讲的诀窍即:“审问题,定方向;审事实,提问题;审法律,定规则;审原则, 定要点;审要点,定评言。”这也是邹建章老师论述的精髓所在。邹老师虽然没有给出具体 模板,但他的答题套路其实是一个并列式模板,尝试概况一下就是:定学科——论证一 ——论证二——论证三——定评言;其中每个论证过程又分为:定原则——定规则——下 定义——评案情——下结论。以行政法为例就是:(1)第一段,结合材料分析可知违背了 行政法的原则(定学科)。(2)第二段,违背了行政法的合法行政原则(定原则),某规定违 背了某某法(定规则),合法行政就是??(下定义),本案中??(评案情),所以行政行 为不合法(下结论)(3)第三段,还违背了合理行政原则,合理行政原则就是??合理行政 原则要求??(4)第四段,某机关的行为还违背了诚实守信原则??(5)综上所述,某政 府不仅,而且??建设和谐社会(三个至上)要求我们要??所以??(定评言) 淳于闻老师也给出了一套做题思路,即:权利义务分析——合法性判断——程序的否 决——理由的陈述。这也是一个科学严密的论证体系,当然操作起来需要较高的技能。在 定事实的部分,如果能加上权利义务分析,能使文章的格调增色不少,至少能让你看上去像 个法律人。

简单做个小结,按照杜洪波老师的说法,论述题写成三段论或六段以上都不好,前者太 集中,后者太散乱,以写成五段为宜。这里就有个选择模板的问题。本人认为,陈璐琼老师 模板中间部分说理由 1-3 以及再强调,可以按照并列或递进关系浓缩成 2 大段,这样更饱满 有力些。结合以上几个老师的答题套路,本人也在借鉴的基础上给出一个万能答题套路,供 大家参考。

整体结构是:引论——论证(分 3 段)——评言;其中第一段引论,本段不要超过 100 字,又包括:权利义务分析——提出问题——确定学科;论证可采用并列、递进、反正等 方法,每一论证过程包括:法律原则适用——法律规则适用——概念定义—— 理由陈述 ——下结论;评言部分不要超过 100 字,包括:法律谚语(名人名言)——总结观点—— 提出建议。

啰嗦这么多其实大部分都是别人的观点——俺也是个正在准备的考试的考生啊,撰写本

文一是为了整理解题思路加深学习印象,二是汇编一下各位老师的观点,让时间少的同学有 个偷懒的捷径。

五、观点

关于论述题还有一个关于观点的问题:对于要求做倾向性评论的题目,做肯定式回答 还是做否定式回答?这里本人给出五点建议,谨供参考:首先,大部分老师都认为立论要 旗帜鲜明,一边倒。尤其是刑法题,比如裸聊问题,有罪就是有罪,没罪就是没罪,你不 能说既有罪又无罪,刑法是禁止骑墙的。其次,如果案例中出现的做法是党中央、国务院 或司法部的做法一定要做肯定回答,你懂得,不解释。第三,如果是最高法和最高检的做 法,要慎重,赞成最保险,即使否定,也别一棒子打死。比如去年那个最高法要求行政和 解、鼓励撤诉的问题,很多老师都有讲,不啰嗦了。第四,如果是某个地方政府的行为, 一定是错的,要坚决反对。司法考试也是监督合法行政的阵地啊,呵呵。第五,一般民事 行为,随意。个人认为,除了刑法题,用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答题,部分肯定部分否定, 最后号召一下如何兴利除弊,也是不错的套路,因为论述题一般是正反都有理,不然也不叫 论述了——变案例分析了。

——尾声

最后讲一下时间分配的问题。只有考过的人才 知道,时间分配其实是个很要命的问题。 笔者有个朋友,作文功底不错,去年也曾参加考试,卷四考了 103 分,一开始就做简答和论 述,这个做题顺序并不错,但他洋洋洒洒,下笔千言,却没能一挥而就,两道题总共花去了 100 多分钟,做其他题时间就不够了,到最后 5 分钟的时候发现还有两道大题空着,于是连 题干也不看看了,随便写写收场??最后差了几分,没过。

那么应如何合理分配时间呢?韩友谊老师提出按分数分配,一道题有多少分就分配多少 分钟。这个方法比较功利,有效果但肯定不是最佳效果,因为很显然有些题,如简答题,是 费力少而得分多,有些题却是费力大而得分少,如去年的刑法和刑诉题。陈璐琼老师提议简 答题和论述题要在 90 分钟内完成,但以我那个朋友 100 分钟完成两道题为例,本人认为这 个分配有点冒险。杜洪波老师说,简答题无论如何要在 20 分钟内完成。杜老师认为简答题 没有多大技术含量,就是法治理念背好了直接写上去,20 分钟很足了。诚然,要是当成简 答,20 分钟的确够了,要是当成作文来写,有标题,有引论,有分析,有结论,那么 20 分 钟很不够。折中一下,30 分钟,最后一道论述 40 分钟,两道题总计 70 分钟完成,应该是 个很不错的时间。如果在分配的时间内还没有完成,那么就要按照韩友谊老师所说的,立即 停止,去做其他的题,最后有时间再折返过来,以求得分最大化。毕竟你写这么多了,回头匆匆弄个结尾还是有办法的,但是案例分析题你想弄个结尾就难了。


第二篇:20xx高考成语试题汇编


20xx高考成语试题汇编

1. (江西卷)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汶川县某领导在灾后重建工作总结会上,如数家珍般介绍了当地连年发生的较....

大地震灾害的情况。

B.那位著名学者去年在北京大学所作的关于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演讲,观点鲜明,切中时弊,真可谓不刊之论啊! ....

C.无论东方还是西方,婚丧嫁娶,对普通人家来说都不是小事,对皇家而言,就更不同凡响了。 ....

D.滚滚长江水,滔滔黄河浪,翻卷起中国历史上多少为争夺权力而相互杀戮、茹.毛饮血的残酷故事。 ...

答案:B。解析(A、如数家珍:数:点数。家珍:家藏的珍宝。如同点数家里的珍宝,言下之意就不能“自己的东西’------这是解题重点,比喻对所讲的事情非常熟悉;B、不刊之论,指不可磨灭和不可改动的言论;C、不同凡响,凡响,平凡的音乐。形容事物不同寻常,多指文艺作品;D、茹毛饮血,茹:吃。指原始人不懂得用火,捕到禽兽就连毛带血生吃。,比喻处在未开化壮态。

2. (全国卷)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该产品的试用效果非常好,相信它大量投产后将不孚众望,公司一定会凭借....

产品的优异品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骄人业绩。

B.某市两家报社相继推出的立体报纸受到广大市民的热烈追捧,更多的立体报纸呼之欲出,可能会成为当地报业的一种发展趋势。 ....

C.中国古典家具曾经非常受消费者亲睐,后来很长一段时间市场上却没有了踪影,而在全球崇古风气盛行的今天,它又渐入佳境了。 ....

D.这位专家的回答让我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实在没想到这个困扰我两年的....

问题他却理解得那么轻松。

答案:D。解析A项“不孚众望”,孚,信服。意为不能使大家信服,未符合大家的期望。应改为“不负众望”。B项“呼之欲出”,呼,叫、喊;之,文言代词,指代呼唤的对象;欲,将要;出,出来。意为一召唤他就会出来似的,形容画像非常逼真,也形容文学作品的人物描写十分生动。这里与“立体报纸”这一对象搭配不当。C项“渐入佳

境”,原指甘蔗下端比上端甜,从上到下,越吃越甜。后比喻境况逐渐好转或兴趣逐渐浓厚。在句中运用不当。

3、(山东卷)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在这次演讲比赛中,来自基层单位的选手个个表现出色,他们口若悬河,巧.舌如簧,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 ...

B、陶渊明早年曾几度出仕,后来因为不满当时黑暗腐败的政治而走上归隐之路,过起了瓜田李下的田园生活。 ....

C、抗洪救灾形势严峻,各级领导都坚守岗位,没有擅离职守,久假不归现象,....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

D、五四时期,革命青年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奔走呼号,奋不顾身,表现出....

高尚的爱国情操和不屈的斗争精神。

答案:D。解析A巧舌如簧:舌头灵巧得就像乐器里的簧片一样,形容能说会道,善于狡辩。含贬义。B瓜田李下: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地方。C久假不归:长期借去,不归还。

4. (四川卷)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在施工过程中,因疏忽造成的安全事故如期而至,救援队伍很快赶到现场,....

克服困难抢救危重人员,并对轻伤者进行了处理。

B.20xx年x月,科幻作家徐浩若受邀到成都举办讲座,几十位科幻爱好创作者聆听了他的报告,会后我有幸向他垂询了有关科幻创作的问题。 ..

C.一项对大学毕业生发展状况的调查表明,无论他们在校成绩多么优秀,走上..

工作岗位后都将面临各种挑战,需要用勤奋、智慧、和坚韧去应对。

D.在维也纳金色大厅,经常有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人们汇聚在这里,他们各具民族风格与艺术特色的优美歌声在大厅内交相辉映、久久回荡。 ....

答案:C。解析A。如期而至:按照期限到达。B。垂询:敬辞,称别人对自己的询问;D。交相辉映:(各种光亮、彩色等)相互映照。

5. (广东卷)下面语段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最近4xx年的突飞猛进,大自然在一般人的心目中似乎已泾渭分明,不再神秘。人们不再敬畏自然,凭借手中的科学技术,....

肆意改变环境。人们渐生狂妄,争相掠夺自然、破坏自然,把一个本不算大的地..

球折腾个底朝天。人类在发展中堕落,在违背自然中自掘坟墓。忤逆自然的人类..

将无法在大自然里颐养天年。 ....

A.泾渭分明 B.肆意 C.忤逆 D.颐养天年

答案:A。解析:泾渭分明,比喻界限清楚。而在文中是说大自然在人类心中变得清晰。

6. (安徽卷)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今年一季度我国旅游接待总人数同比增长12.7%,总收入同比增长19.9%,增长数据令人侧目,显示出我国旅游业良好的发展势头。 ....

B.4月以来的多轮强降水使鄱阳湖水体面积由668平方公里扩至2370平方公里,以致极大地改善了江豚等珍稀水生动物的生存环境。 ..

C.国际田联专家诊断,男子110米栏项目仍是刘翔和罗伯斯的天下,刘翔的竞技状态与日俱增,而罗伯斯则稍欠稳定且实力有所下滑。 ....

D.电视评论的犀利和深刻是主持人思想创造性的外化,主持人只有具备思想的创造性,才能将观点转化为鞭辟入里、发人深省的评说。 ....

答案:D。解析:令人侧目:让人不敢从正面看,斜着眼睛看,形容畏惧而又愤恨。以致:表示下文是上述原因所形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结果。与日俱增: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增长。与“状态”不搭配。鞭辟入里:形容能透彻说明问题,深中要害。

7. (辽宁卷)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A.凌南区虽地域狭窄,物产匮乏,但由于大力开发绿色农业,方寸之地,拓出....了发展的大空间。

B.集训期间,我们在深圳要住三个夜晚。在这几天里,我们可以忙里偷闲,理....一理凌乱的思绪。

C.走进来一位短小精悍、浓眉阔脸的人,身着青色短衫,步履稳健,大家都把....

目光转向了他。

D.出色的庄稼汉,干练的机械师,枪法如神的士兵,妙笔生花的作家,他们都....

值得我们敬佩。

答案:A。解析:方寸之地:指很小的地方,用来指人的心。

8. (全国新课标卷)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这位姑娘天生就眼睛深凹,鼻梁挺直,头发卷曲,身材苗条,好似芝兰玉树,....在黄皮肤黑眼睛的国度里,很容易被人认出。

B.为化解部分旅客的不满情绪,他们设立了“旅客投诉中心“,此举说明他们不仅有良好的服务意识,还有闻过则喜的雅量。 ....

C.一名惯偷在车站行窃后正要逃跑,两位守候多时的反扒队员突然拦住他的去路,二人上下其手地将他摁倒,结果人赃俱获。 ....

D.旧的梦想总是被新的梦想代替,很少有人能从一而终地记住自己做过的华丽....

飘渺的梦,因为现实需要人们不断地调整梦想。

答案:B。解析:A。芝兰玉树:比喻高尚的德行或美好的友情、环境等。C。上下其手:比喻玩弄手法,暗中作弊。D。从一而终:就是跟随一个人到底,一生只跟随一个人。从开始到结束从未改变。

9. (天津卷)下列各句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D

(1)比起秋天的枫林来,夏天的枫林没有那么撩人的红韵,但那生机盎然的绿,_______着的却是一股青春的朝气。

(2)自得其乐的游戏,使动物紧张的自然竞争生活得到某种_____和补偿,使它们在生理上、心理上容易保持平衡。

(3)我们相隔的不是几小时的车程,而是一整块大陆,就像歌里所唱的,用我的晚安陪你吃早餐,但是_____也隔不断彼此的思念。

A.萌动 调剂 地久天长

B.涌动 调节 地久天长

C.萌动 调节 山长水远

D.涌动 调剂 山长水远

答案:D。解析:萌动:(植物)开始发芽;涌动:比喻人或事物像水一样冒出流动。调剂:把多和少、忙和闲等加以适当的调整;调节:从数量上或程度上调整,使适合要求。地久天长:跟天和地存在的时间一样长,形容永久不变。(时间上);山长水远:比喻道路遥远艰险。(距离)

10. (江苏卷)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笔名满天下而原名湮没无闻者,事实上等于_______。人家给咱们介绍一位沈雁冰先生,不如介绍矛盾来得响亮;介绍一位谢婉莹女士,不如介绍冰心来得_____。等到自己也肯公然承认名叫矛盾或冰心的时候,仍不失为行不更名、坐不改姓的好汉。千秋万岁后,非但真假难辨,而且________。

A.改名换姓 大名鼎鼎 弄巧成拙 B.移花接木 如雷贯耳 弄巧成拙

C.改名换姓 如雷贯耳 弄假成真 D.移花接木 大名鼎鼎 弄假成真

答案:C。解析:改名换姓:改变了原来的姓名;移花接木;把一种花木的枝条或嫩芽嫁接在另一种花木上。比喻暗中用手段更换人或事物来欺骗别人。显然,该词不对。大名鼎鼎:形容名气很大。如雷贯耳:响亮得象雷声传进耳朵里。形容人的名声大。从语法上应该用“如雷贯耳”。弄巧成拙:本想耍弄聪明,结果做了蠢事。弄假成真:本来是假装的,结果却弄成了真的。根据语意,应该否定“弄巧成拙”,因为句中不含贬义。

11. (浙江卷)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温总理对于一些地方房价还没有回到合理价位,调..

控不能放松的表态,让市场对楼市调控政策放松的预期落了空。

B.要解决愈演愈烈的医患矛盾,既需要运用法律武器制止违法行为,更需要从根本上釜底抽薪,进一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

C.中国古典诗歌所用的许多物象,本是无情无知的,但经过历代文人反复继承、运用和发展,积淀了丰厚的象征意蕴,成为传统的审美意象。 ..

D.毒胶囊事件是继三聚氰胺事件后又一起惊世骇俗的丑闻,它再次给有关部门....

敲响了警钟:药品安全大如天,万万不可掉以轻心。

答案:C。解析:A。“对于”改为“基于”;B。釜底抽薪:比喻从根本上解决。和句子中“根本”重复;D。惊世骇俗:因言行异于寻常而使人震惊。主语应该是人,而不是物或事件。

更多相关推荐:
教育学原理简答题和论述题

简答题:2、现代教育的特点是什么?第一,现代教育具有鲜明的生产性。第二,现代教育逐步走上了大众化道路。第三,现代教育内容日益科学化。第四,班级授课制成为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第五,现代教育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教育系统…

简答题及论述题

1.简答题及论述题结合实际谈谈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1)加强学习目的教育,发挥目标激励作用(2)引起心理上的不确定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3)通过获得成功的机会和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4)培养和激发学…

中学教育心理学简答题和论述题总结

简述中学教育心理学的作用。(1)科学理论上的指导作用①对教育现象提供不同于传统常识的新观点。②为课堂教学提供理论性指导。③帮助教师分析、预测并干预学生的行为。(2)研究方法上的指导作用①帮助教师应用研究的方法来…

残疾人就业指导员远程教育考试论述题

残疾人就业指导员远程教育考试论述题1、请结合工作实际,谈谈残疾人就业权益的维护与保障。(4分,200字以上)答:关爱残疾人,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十二五计划中把残疾人事业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把残疾人工作列入重…

英美文学论述题

.《红与黑》中的于连和《高老头》中的拉斯蒂涅同属个人奋斗的典型,试比较它们人生道路的异同。(1)于连是法国复辟时期个人奋斗者的典型,具有平民意识和反抗心理,对贵族大资产阶级怀有本能的厌恶。他走的是一条反抗——妥…

现代教育技术简答和论述题整理

简答题:1.简述建构主义理论的主要观点及对教育技术的影响。观点:(1)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它不仅包括结构性的知识,而且包括大量的非结构性的经验背景。(2)学习过程同时包含两方面的建构,即对…

机修钳工技师考试论述题

机修钳工技师考试论述题1、写出工序质量控制点设置原则,列出工序质量控制点的常用控制文件名称。答:工序质量控制点设置原则是:(l)按全部质量特性的重要性分级为A级质量特性和少数为B级质量特性,以及关键部位。(2)…

哈尔滨商业大学 国际金融 论述题 期末总结

论述题:1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1周期性失衡:由于经济周期性波动引起的国际收支失衡2结构性失衡:经济和产业结构的落单货单已引起失衡3货币性失衡:由于一国货币,高估或低估引起失衡4收支性失衡:由于一国国民收入性变化…

综合实践活动课-简答论述题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引导学生从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发现问题,开展多样化的实践学习,注重知识和技能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义务教育阶段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内容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20xx重庆城建档案员考试论述题答案

1.论述城建档案鉴定工作的两个过程第一过程:是在归档前对所归档的文件材料进行一次鉴定:A鉴定文件有无保存价值,从而确定城建文件材料的取舍,并踢出无保存价值的文件B鉴别文件材料价值大小,从而确保保存期限的长短,对…

现代管理理论与实务简答题、论述题

1、管理具有哪些基本特征?答:(一)管理是一种社会现象。(二)管理是组织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三)管理的实质是协调。(四)管理的目的是实现组织目标。(五)管理活动是在一定的环境下进行的。2、简述管理的二重性。答…

开题报告和文献综述的写法

开题报告一课题开题报告的含义与作用开题报告就是当课题方向确定之后课题负责人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撰写的报请上级批准的选题计划它主要说明这个课题应该进行研究自己有条件进行研究以及准备如何开展研究等问题也可以说是对课题...

论述题(7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