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时间:2024.5.14

八年级下学期数学知识点大全

第十六章 分式

1.分式的定义:

2.分式有意义的条件是

3.分式值为零的条件

4.分式的基本性质:

5.分式的通分和约分:关键先是分解因式

6.分式的运算:

分式乘法法则:

分式除法法则:

分式乘方法则:

分式的加减法则:

分式四则混合运算:

7.任何一个不等于零的数的零次幂等于1, 即a?1(a?0);

8.当n为正整数时,a?n0?1 (a?0) an

mnm?n9.正整数指数幂运算性质也可以推广到整数指数幂.(m,n是整数) (1)同底数的幂的乘法:a?a?a

(2)幂的乘方:(a)?a

nmnmn; ; n(3)积的乘方:(ab)?ab;

(4)同底数的幂的除法:a?a?amnm?nn( a≠0);

anan

(5)商的乘方:()?n;(b≠0) bb

10. 分式方程:

解分式方程的步骤 :

(1)能化简的先化简(2)方程两边同乘以最简公分母,化为整式方程;

(3)解整式方程;(4)验根.

11. 分式方程应用题

列方程应用题的步骤是什么? (1)审;(2)设;(3)列;(4)解;(5)答.

应用题有几种类型,基本上有五种:

(1)行程问题:基本公式:路程=速度×时间而行程问题中又分相遇问题、追及问题.

(2)工程问题 基本公式:工作量=工时×工效.

(3)顺水逆水问题 v顺水=v静水+v水. v逆水=v静水-v水.

12..科学记数法:

第十七章 反比例函数

1.定义:形如y=k1(k为常数,k≠0)的函数称为反比例函数。其他形式xy=k y?kx?1y?k xx

2.图像: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属于双曲线。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

3.性质:当k>0时双曲线的两支分别位于第一、第三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值随x值的增大而减小; 当k<0时双曲线的两支分别位于第二、第四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值随x值的增大而增大。

4、反比例函数解析式的确定 确定的方法仍是待定系数法。由于在反比例函数y?k中,只有一个待定系数,因此只需要一对x

对应值或图像上的一个点的坐标,即可求出k的值,从而确定其解析式。

5. |k|的几何意义:表示反比例函数图像上的点向两坐标轴所作的垂线段与两坐标轴围成的矩形的面积。

第十八章 勾股定理

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a,b,斜边长为c,那么a2+b2=c2。

:如果三角形三边长a,b,c满足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可表示如下:∠C=90°?∠A+∠B=90°

(2)、在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3)、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4)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高:

1、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2、如果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3、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关系a?b?c,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222

第十九章 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定义: 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1.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3.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4.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三角形的中位线

连接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

(1)三角形共有三条中位线,并且它们又重新构成一个新的三角形。

(2)要会区别三角形中线与中位线。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

常用结论:任一个三角形都有三条中位线,由此有:

结论1:三条中位线组成一个三角形,其周长为原三角形周长的一半。

结论2:三条中位线将原三角形分割成四个全等的三角形。

结论3:三条中位线将原三角形划分出三个面积相等的平行四边形。

结论4:三角形一条中线和与它相交的中位线互相平分。

结论5:三角形中任意两条中位线的夹角与这夹角所对的三角形的顶角相等。

矩形的定义: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

矩形的性质: 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矩形的对角线平分且相等。AC=BD

矩形判定定理: 1.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矩形。 2.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3.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菱形的定义 :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

菱形的性质: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菱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菱形的判定定理: 1.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2.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3.四条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S菱形=1/2×ab(a、b为两条对角线)

正方形定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或邻边相等的矩形。

正方形的性质: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正方形既是矩形,又是菱形。

正方形判定定理: 1.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 2.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 梯形的定义: 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直角梯形的定义:有一个角是直角的梯形

等腰梯形的定义:两腰相等的梯形。

等腰梯形的性质:等腰梯形同一底边上的两个角相等;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等腰梯形判定定理:同一底上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第二十章 数据的分析

1.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

当给出的一组数据,都在某一常数a上下波动时,一般选用简化平均数公式,其中a是取接近于这组数据平均数中比较“整”的数;?当所给一组数据中有重复多次出现的数据,常选用加权平均数公式。

2.众数与中位数

平均数、众数、中位数都是用来描述数据集中趋势的量。平均数的大小与每一个数据都有关,任何一个数的波动都会引起平均数的波动,当一组数据中有个数据太高或太低,用平均数来描述整体趋势则不合适,用中位数或众数则较合适。中位数与数据排列有关,个别数据的波动对中位数没影响;当一组数据中不少数据多次重复出现时,可用众数来描述。

3.极差

用一组数据中的最大值减去最小值所得的差来反映这组数据的变化范围,用这种方法得到的差称为极差,极差=最大值-最小值。

4.方差与标准差

用“先平均,再求差,然后平方,最后再平均”得到的结果表示一组数据偏离平均值的情况,这个结果叫方差,计算公式是s2=[(x1-)2+(x2-)2+…+(xn-)2];

方差是反映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的一个量,其值越大,波动越大,也越不稳定或不整齐。


第二篇: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归纳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第十二章 全等三角形

1.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三边相等(SSS)、两边和它们的夹角相等(SAS)、两角和它们的夹边(ASA)、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AAS)、斜边和直角边相等的两直角三角形(HL)。 3.角平分线的性质:角平分线平分这个角,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4.角平分线推论: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叫的平分线上。

5.证明两三角形全等或利用它证明线段或角的相等的基本方法步骤:①、确定已知条件(包括隐含条件,如公共边、公共角、对顶角、角平分线、中线、高、等腰三角形、等所隐含的边角关系),②、回顾三角形判定,搞清我们还需要什么,③、正确地书写证明格式(顺序和对应关系从已知推导出要证明的问题).

第十三章 轴对称

1.如果一个图形沿某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2.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3.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距离相等。

4.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任意一点到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5.与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6.轴对称图形上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

7.画一图形关于某条直线的轴对称图形的步骤:找到关键点,画出关键点的对应点,按照原图顺序依次连接各点。

8.点(x,y)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x,-y) 点(x,y)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x,y) 点(x,y)关于原点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x,-y)

9.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互相重合,简称为“三线合一”。 10.等腰三角形的判定:等角对等边。 11.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相等,等于60°,

12.等边三角形的判定: 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重要) 事实(不是书上定理);有两个角是60°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13.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14.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第十三章 实数 ※算术平方根:一般地,如果一个正数x的平方等于a,即x2=a,那么正数x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记作 。0的算术平方根为0;从定义可知,只有当a≥0时,a才有算术平方根。

※平方根:一般地,如果一个数x的平方根等于a,即x2=a,那么数x就叫做a的平方根。

※正数有两个平方根(一正一负)它们互为相反数;0只有一个平方根,就是它本身;负数没有平方根。 ※正数的立方根是正数;0的立方根是0;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

数a的相反数是-a,一个正实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第十五章 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以下如a3代表a的3次方) 1.同底数幂的乘法

※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 (m,n都是正数)是幂的运算中最基本的法则,在应用法则运算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法则使用的前提条件是:幂的底数相同而且是相乘时,底数a可以是一个具体的数字式字母,也可以是一个单项或多项式;

②指数是1时,不要误以为没有指数;

③不要将同底数幂的乘法与整式的加法相混淆,对乘法,只要底数相同指数就可以相加;而对于加法,不仅底数相同,还要求指数相同才能相加;

④当三个或三个以上同底数幂相乘时,法则可推广为 (其中m、n、p均为正数); ⑤公式还可以逆用: (m、n均为正整数) 2.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

※1. 幂的乘方法则: (m,n都是正数)是幂的乘法法则为基础推导出来的,但两者不能混淆.

※2. 底数有负号时,运算时要注意,底数是a与(-a)时不是同底,但可以利用乘方法则化成同底,如将(-a)

3化成-a3

※3.底数有时形式不同,但可以化成相同。

※4.要注意区别(ab)n与(a+b)n意义是不同的,不要误以为(a+b)n=an+bn(a、b均不为零)。 ※5.积的乘方法则:积的乘方,等于把积每一个因式分别乘方,再把所得的幂相乘,即 (n为正整数)。 ※6.幂的乘方与积乘方法则均可逆向运用。 3. 整式的乘法

(1). 单项式乘法法则:单项式相乘,把它们的系数、相同字母分别相乘,对于只在一个单项式里含有的字

母,连同它的指数作为积的一个因式。

单项式乘法法则在运用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积的系数等于各因式系数积,先确定符号,再计算绝对值。这时容易出现的错误的是,将系数相乘与指数相加混淆;

②相同字母相乘,运用同底数的乘法法则;

③只在一个单项式里含有的字母,要连同它的指数作为积的一个因式; ④单项式乘法法则对于三个以上的单项式相乘同样适用; ⑤单项式乘以单项式,结果仍是一个单项式。 (2).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

单项式乘以多项式,是通过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把它转化为单项式乘以单项式,即单项式与多

项式相乘,就是用单项式去乘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积是一个多项式,其项数与多项式的项数相同; ②运算时要注意积的符号,多项式的每一项都包括它前面的符号; ③在混合运算时,要注意运算顺序。 (3).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

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中的每一项乘以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

加。

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要防止漏项,检查的方法是:在没有合并同类项之前,积的项数应等于原两个多项式项数的积;

②多项式相乘的结果应注意合并同类项;

③对含有同一个字母的一次项系数是1的两个一次二项式相乘 ,其二次项系数为1,一次项系数等于两个因式中常数项的和,常数项是两个因式中常数项的积。对于一次项系数不为1的两个一次二项式(mx+a)和(nx+b)相乘可以得 4.平方差公式

平方差公式:两数和与这两数差的积,等于它们的平方差, 其结构特征是:

①公式左边是两个二项式相乘,两个二项式中第一项相同,第二项互为相反数; ②公式右边是两项的平方差,即相同项的平方与相反项的平方之差。 5.完全平方公式

完全平方公式:两数和(或差)的平方,等于它们的平方和,加上(或减去)它们的积的2倍, 口决:首平方,尾平方,2倍乘积在中央; 2.结构特征:

①公式左边是二项式的完全平方;

②公式右边共有三项,是二项式中二项的平方和,再加上或减去这两项乘积的2倍。 3.在运用完全平方公式时,要注意公式右边中间项的符号,以及避免出现 这样的错误。 添括号法则:添正不变号,添负各项变号,去括号法则同样 6. 同底数幂的除法

※1. 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即 (a≠0,m、n都是正数,且m>n). ※2. 在应用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法则使用的前提条件是“同底数幂相除”而且0不能做除数,所以法则中a≠0. ②任何不等于0的数的0次幂等于1,即 ,如 ,(-2.50=1),则00无意义.

③任何不等于0的数的-p次幂(p是正整数),等于这个数的p的次幂的倒数,即 ( a≠0,p是正整数), 而0-1,0-3都是无意义的;当a>0时,a-p的值一定是正的; 当a<0时,a-p的值可能是正也可能是负的,如 ,

④运算要注意运算顺序. 7.整式的除法

1.单项式除法单项式

单项式相除,把系数、同底数幂分别相除,作为商的因式,对于只在被除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商的一个因式; 2.多项式除以单项式

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先把这个多项式的每一项除以单项式,再把所得的商相加,其特点是把多项式除以单项式转化成单项式除以单项式,所得商的项数与原多项式的项数相同,另外还要特别注意符号。 8. 分解因式

※1. 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这种变形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分解因式. ※2. 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是互逆关系. 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区别和联系:

(1)整式乘法是把几个整式相乘,化为一个多项式; (2)因式分解是把一个多项式化为几个因式相乘. 分解因式的一般方法: 1. 提公共因式法

※1. 如果一个多项式的各项含有公因式,那么就可以把这个公因式提出来,从而将多项式化成两个因式乘积的形式.这种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做提公因式法. ※2. 概念内涵:

(1)因式分解的最后结果应当是“积”;

(2)公因式可能是单项式,也可能是多项式;

(3)提公因式法的理论依据是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即: ※3. 易错点点评:

(1)注意项的符号与幂指数是否搞错; (2)公因式是否提“干净”;

(3)多项式中某一项恰为公因式,提出后,括号中这一项为+1,不漏掉. 2. 运用公式法

※1. 如果把乘法公式反过来,就可以用来把某些多项式分解因式.这种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做运用公式法. ※2. 主要公式: (1)平方差公式: (2)完全平方公式: 3. 易错点点评:

因式分解要分解到底.如 就没有分解到底. ※4. 运用公式法: (1)平方差公式:

①应是二项式或视作二项式的多项式;

②二项式的每项(不含符号)都是一个单项式(或多项式)的平方; ③二项是异号. (2)完全平方公式: ①应是三项式;

②其中两项同号,且各为一整式的平方;

③还有一项可正负,且它是前两项幂的底数乘积的2倍. 3. 因式分解的思路与解题步骤:

(1)先看各项有没有公因式,若有,则先提取公因式; (2)再看能否使用公式法;

(3)用分组分解法,即通过分组后提取各组公因式或运用公式法来达到分解的目的; (4)因式分解的最后结果必须是几个整式的乘积,否则不是因式分解;

(5)因式分解的结果必须进行到每个因式在有理数范围内不能再分解为止. 第十六章 分式

AA?CA?

1. 分式的定义:如果A、B表示两个整式,并且B中含有字母,那么式子叫做分式。 BB?C

B

分式有意义的条件是分母不为零,分式值为零的条件分子为零且分母不为零 AA?C

?。

2.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分子与分母同乘或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整式,分BB?C

acacacadad

??;????bdbdbdbcbc

(C?0)

3.分式的通分和约分:关键先是分解因式 4.分式的运算:

分式乘法法则:分式乘分式,用分子的积作为积的分子,分母的积作为分母。 分式除法法则:分式除以分式,把除式的分子、分母颠倒位置后,与被除式相乘。

n

aanaba?bacadbcad?bc()?n

,????分式乘方法则: 分式乘方要把分子、分母分别乘方。??bbcccbdbdbdbd

分式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异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先通分,变为

同分母分式,然后再加减

混合运算:运算顺序和以前一样。能用运算率简算的可用运算率简算。

5. 任何一个不等于零的数的零次幂等于1, 即a0?1(a?0);当n为正整数时,a6.正整数指数幂运算性质也可以推广到整数指数幂.(m,n是整数)

(1)同底数的幂的乘法:a?a?a(2)幂的乘方:(am)n?amn; (3)积的乘方:(ab)?ab; (4)同底数的幂的除法:a?a?a

m

n

m?n

m

n

m?n

?n

?

1

(a?0) an

nnn

( a≠0);

anan

(5)商的乘方:()?n();(b≠0)

bb

7. 分式方程:含分式,并且分母中含未知数的方程——分式方程。

解分式方程的过程,实质上是将方程两边同乘以一个整式(最简公分母),把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 解分式方程时,方程两边同乘以最简公分母时,最简公分母有可能为0,这样就产生了增根,因此分式方程一定要验根。

解分式方程的步骤 :

(1)能化简的先化简(2)方程两边同乘以最简公分母,化为整式方程;(3)解整式方程;(4)验根.

增根应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其值应使最简公分母为0,二是其值应是去分母后所的整式方程的根。 分式方程检验方法:将整式方程的解带入最简公分母,如果最简公分母的值不为0,则整式方程的解是原分式方程的解;否则,这个解不是原分式方程的解。

列方程应用题的步骤是什么? (1)审;(2)设;(3)列;(4)解;(5)答.

应用题有几种类型;基本公式是什么?基本上有五种: (1)行程问题:基本公式:路程=速度×时间而行程问题中又分相遇问题、追及问题. (2)数字问题 在数字问题中要掌握十进制数的表示法. (3)工程问题 基本公式:工作量=工时×工效. (4)顺水逆水问题 v顺水=v静水+v水. v逆水=v静水-v水. 8.科学记数法:把一个数表示成a?10的形式(其中1?a?10,n是整数)的记数方法叫做科学记数法. 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绝对值大于10的n位整数时,其中10的指数是n?1

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绝对值小于1的正小数时,其中10的指数是第一个非0数字前面0的个数(包括小数点前面的一个0)

第十七章 反比例函数 1.定义:形如y=

n

k1?1

(k为常数,k≠0)的函数称为反比例函数。其他形式xy=k y?kxy?k xx

2.图像: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属于双曲线。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有两条对

称轴:直线y=x和 y=-x。对称中心是:原点

3.性质:当k>0时双曲线的两支分别位于第一、第三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值随x值的增大而减小; 当k<0时双曲线的两支分别位于第二、第四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值随x值的增大而增大。

4.|k|的几何意义:表示反比例函数图像上的点向两坐标轴所作的垂线段与两坐标轴围成的矩形的面积。 5.反比例函数双曲线,待定只需一个点,正k落在一三限,x增大y在减,图象上面任意点,矩形面积都

不变,对称轴是角分线x、y的顺序可交换。

1、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k

(k是常数,k?0)叫做反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也可以写成y?kx?1的形x

式。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x?0的一切实数,函数的取值范围也是一切非零实数。

一般地,函数y?

2、反比例函数的图像

反比例函数的图像是双曲线,它有两个分支,这两个分支分别位于第一、三象限,或第二、四象限,它们关于原点对称。由于反比例函数中自变量x?0,函数y?0,所以,它的图像与x轴、y轴都没有交点,即双曲线的两个分支无限接近坐标轴,但永远达不到坐标轴。 3、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反比例函数 k的符号

k>0

y?

k

(k?0) x

k<0

图像

性质

①x的取值范围是x?0, y的取值范围是y?0;

②当k>0时,函数图像的两个分支分别 在第一、三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 ①x的取值范围是x?0, y的取值范围是y?0;

②当k<0时,函数图像的两个分支分别 在第二、四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

4、反比例函数解析式的确定

确定及诶是的方法仍是待定系数法。由于在反比例函数y?

k

中,只有一个待定系数,因此只需要一对对x

应值或图像上的一个点的坐标,即可求出k的值,从而确定其解析式。 5、反比例函数中反比例系数的几何意义

k

(k?0)图像上任一点P作x轴、y轴的垂线PM,PN,则所得的矩形PMONx

的面积S=PMPN=yx?xy。

如下图,过反比例函数y?

?y?

k

,?xy?k,S?k。 x

注意:以下内容课本不作要求 4. 分组分解法:

※1. 分组分解法:利用分组来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做分组分解法. ※2. 概念内涵:

分组分解法的关键是如何分组,要尝试通过分组后是否有公因式可提,并且可继续分解,分组后是否可利用公式法继续分解因式.

※3. 注意: 分组时要注意符号的变化.

5. 十字相乘法:

※1.对于二次三项式 ,将a和c分别分解成两个因数的乘积, 且满足 ,往往写成 的形式,将二次三项式进

行分解.

※2. 二次三项式 的分解: ※3. 规律内涵:

(1)理解:把 分解因式时,如果常数项q是正数,那么把它分解成两个同号因数,它们的符号与一次项系数p的符号相同.

(2)如果常数项q是负数,那么把它分解成两个异号因数,其中绝对值较大的因数与一次项系数p的符号相同,对于分解的两个因数,还要看它们的和是不是等于一次项系数p. ※4. 易错点点评:

(1)十字相乘法在对系数分解时易出错;

(2)分解的结果与原式不等,这时通常采用多项式乘法还原后检验分解的是否正确.

更多相关推荐:
初二数学上下册重点难点知识点总结

初二数学上应知应会的知识点因式分解1因式分解把一个多项式化为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因式分解注意因式分解与乘法是相反的两个转化2因式分解的方法常用提取公因式法公式法分组分解法十字相乘法3公因式的确定系...

初二数学知识点总结

初二数学知识点总结第十二章数的开方一平方根1如果一个正数x的平方等于a即xa那么这个正数x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a的算术平方根记为读作根号aa叫做被开方数2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叫做a的平方根或二次方根3...

初中数学基本知识点总结(精简版)

初中数学基本知识点总结精简版1整数包括正整数0负整数和分数包括有限小数和无限环循小数都是有理数如302310737373无限不环循小数叫做无理数如01010010001两个1之间依次多1个0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为...

初二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初二数学上应知应会的知识点因式分解1因式分解把一个多项式化为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因式分解注意因式分解与乘法是相反的两个转化2因式分解的方法常用提取公因式法公式法分组分解法十字相乘法3公因式的确定系...

初二数学因式分解知识点经典总结

整式乘除与因式分解概述定义把一个多项式化为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这种变形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因式分解也叫作分解因式意义它是中学数学中最重要的恒等变形之一它被广泛地应用于初等数学之中是我们解决许多数学问题的有力工具因式分...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多边形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多边形知识点总结常见考法1多边形对角线条数数目的确定2多边形内外角和的关系误区提醒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实数考点一实数的概念及分类1实数的分类正有理数有理数零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实数负有理数正无理数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负无理数2无理数在理解无理数时要抓住无限不循环这一时之归纳起来有四类1...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

初中数学知识点大全1一元一次方程根的情况b24ac当gt0时一元二次方程有2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当0时一元二次方程有2个相同的实数根当lt0时一元二次方程没有实数根2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

初二数学北师大版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1]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定理知识点汇总八年级下册第一章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一不等关系1一般地用符号lt或gt或连接的式子叫做不等式2要区别方程与不等式方程表示的是相等的关系不等式表示的是不相等的关系3准确翻...

初中数学知识点的总结知识

吴后义分享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一基本知识数与代数A数与式1有理数有理数整数正整数0负整数分数正分数负分数数轴画一条水平直线在直线上取一点表示0原点选取某一长度作为单位长度规定直线上向右的方向为正方向就得到数轴任何...

浙江教育出版社初二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一二次根式1二次根式一般地式子a0叫做二次根式注意1若a0这个条件不成立则不是二次根式2a是一个重要的非负数即a02重要公式1a2aa02a0aa2a注意使用aa0aa2a03积的算术平方根abba0b0积的算...

20xx年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知识点总结

第十六章二次根式1.二次根式:式子(0)叫做二次根式。2.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大于或等于0。3.二次根式的双重非负性::?,?附:具有非负性的式子:?;?;?4.最简二次根式:必须同时满足下列条件:⑴被开方数…

八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1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