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八则

时间:2024.5.4

《论语八则》导学稿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

〔子〕古代男子的美称或尊称,这里尊称孔子。曰:说,说到。学:学习,学到了知识。【而】连词,表顺承关系,可不译。〔时〕按时。时间名词作状语。【习】温习。【之】指学到的知识。不亦??乎:这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反问句式,译成“不也??吗”。 〔亦〕也。〔说〕同“悦”,愉快,高兴。【乎】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

【译文】孔子说:“学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温习它们,不也愉快吗?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

【朋】古代“朋”和“友”有区别,“同师曰朋,同志曰友”,这里泛指朋友,可以译成“志同道合的人”。 【方】地方。乎: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

【译文】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来(一起探讨问题),不也快乐吗?

人不知(之)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知〕知道,了解。之:可译为“自己”或“我”。 【而】转折连词,却。〔愠〕恼恨,怨恨。〔君子〕指有地位的人,或道德上有修养的人。乎: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

【译文】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有道德修养的人吗?”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之)为师矣。” ........

温:温习,复习。【故】旧的知识,形容词用作名词。【而】顺接连词,可译为“就”。 【新】新的知识,形容词用作名词。【可】可以。【以】凭,凭借,“以”后省略宾语“之”。 之:代能温故而知新的人。【为】做。【矣】表示陈述语气,可译成“了” 。

【译文】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时,又领悟到新的东西,可以凭(这一点)做老师了。”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 ..........

【学】死读书,死记硬背。【而】转折连词,却,可是。【思】思考,动脑筋。【则】连词,就。〔罔〕迷惑而无所得。【思】空想。【学】认真学习。〔殆〕同“怠”,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译文】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认真学习,就会弄得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子曰:“由!诲女知①之①乎!知②之②为知③之③,不知④为不知⑤,是知⑥也。” .............

〔由〕孔子的学生。姓仲,名由,字子路,又字季路。〔诲〕教,教导。〔女〕同“汝”,你。【①知】指对待知与不知的正确态度。【①之】代孔子的训话。乎:吧。②-④知:知道。【②③之】代事物。【为】就是。【是】此、这,指示代词。【⑥知】指对待知与不知的正确态度。也:表判断的语气。

【译文】孔子说:“仲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正确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真知啊。”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

〔子贡〕孔子的弟子。姓端木,名赐,字子贡。〔孔文子〕卫国的大夫孔圉(yǔ) ,谥(shì)号“文”。古代贵族死后,据其生平事迹评定的称号叫“谥”,或“谥号”。 〔何以〕即“以何”,凭什么。倒装句式,“何”作“以”的前置宾语。【谓】称为。【之】他,代孔文子。

【也】表示疑问语气,相当于“呢”。

【译文】子贡问曰:“孔文子凭什么被赐给‘倒文’的谥号呢?”

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

【敏】聪敏。【而】顺接连词,表并列,而且。【耻】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 。

【下问】向地位或学识不如自己的人请教。【问】询问,这里指向人请教。〔是以〕即“以是”,因此。倒装句式,“是”作“以”的前置宾语。【也】表示陈述语气,可不译。

【译文】孔子说:“他聪敏而又努力学习,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羞耻,因此赐给他‘文’的谥号。”

子曰:“默而识(zhì)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

【默】静默,不说话。【而】连接修饰语“默”和中心语“识”,可译为“地”。识:同“志”,记,记住。(今:知道,认得,能辨别)。〔之〕指学习所得的东西。【而】顺接连词。〔厌〕满足。(今:厌烦)。诲:教诲。倦:倦怠,疲倦,厌倦。【何有】即“有何”,有什么。何:疑问代词,什么,哪些。于:对,对于。【哉】表示感叹的语气助词,相当于“呢” 。

【译文】孔子说:“默默地记在心里,学习从不满足,教导别人从不厌倦,这些事情我做到了哪些呢?”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yān);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

三:古代表示多数,古代汉语中的“三”往往不是具体的数字,而是泛指多数。行:走路。必:一定。【师】老师,这是指值得取法、学习的人。〔焉〕这里相当于“于之”,在里面。

【择】选择。【其】他们的,指上文“三人”的。善者:好的,这里指优点。而:顺接连词,“就”。 【从】跟从,遵循,这里是学习。之:指“善者”,即优点。【而】顺接连词,“就”。 之:指“不善者”,即缺点。

【译文】孔子说:“三个人一同走路,必定有我能取法的人在里面,我选取他们的优点来学习,他们的缺点,如果自己也有,就改正。”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fěi)不发。举一隅(yú)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

〔愤〕这里是心里想弄明白却不能的意思。〔启〕启发、开导。〔悱〕口中想说却不能恰当地表达出来的样子。【发】启发。【举】提出、举出。〔隅〕方角,方的物体都有四个角。〔反〕类推。〔则〕就。【复】答复。

【译文】孔子说:“(教导学生)不到(他)想弄明白却不能时,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出来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举出一个方角却不能由此类推出其他三个方角,就不再教他了。”

二、文学常识

1、《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的书,由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收录编纂而成。论,编纂,编辑的意思。《论语》和《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

2、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人(今属山东曲阜市)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晚年致力教育,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并把鲁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的历史著作。相传先后有弟子三千人,其中著名的有70余人。其学以仁为核心,认为“仁”即“爱人”。

3、成语: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温故知新、不耻下问、举一反三

三、理解性默写

1、孔子借题发挥,教育弟子勤学好问的句子是: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2、古语云:“不知者不怪也”。《<论语>八则》中与此意思相近的句子是:人不知而不愠

3、当别人不理解自己时,我们应该不恼怒,保持应有的风范,正如《<论语>八则》中所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012山东烟台】

4、学无常师,应随时随地注意向他人学习,孔子关于这方面的名言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5、《<论语>八则》中,孔子谈学与思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

【2012新疆乌鲁木齐】

6、《<论语>八则》中与“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要认真学一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意思相近的成语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7、20xx年5月1日,世博会在上海拉开序幕。面对来自世界各地的友人,作为东道主,请你用《<论语>八则》中的一句话来表达欢迎之意: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8、《<论语>八则》中孔子强调要学习别人的长处,借鉴别人的短处的句子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9、《<论语>八则》中强调求学要脚踏实地,不能弄虚作假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狼》导学稿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 ..〔屠〕这里指屠夫,宰杀牲畜卖肉的人。动作名。〔止〕同“只”,仅仅。〔缀〕连结,这里是紧跟的意思。

【译文】有个屠户傍晚回家,担子里的肉已经卖完,只剩下点骨头。路上遇到两只狼,紧随着走了很远。 屠惧,投(之)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 〔投以骨〕把骨头丢给狼。倒装句,“以骨投”。 之:代狼。止:停止,停下。〔从〕跟随。复:再,又。之:代词“它”,指骨头。而:连词,表转折,可是。前:形容词,前面的。

〔矣〕相当于“了”。 之: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可不译。并:一起。故:旧,原来。

【译文】屠户很害怕,拿起块骨头扔过去。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另一只狼仍紧跟上来。又投了块骨头,后面的狼停下来但前面的狼又跟上来。骨头已扔完了。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屠大窘(jiǒng),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于)其中,苫(shàn)蔽成丘。............屠乃奔倚(于)其下,弛(chí)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dān)相向。 .....大:副词,大,非常。〔窘〕紧张为难。〔恐〕恐怕、担心。其:代词,代狼。〔敌〕敌对,这里是胁迫、攻击的意思。名作动。〔顾〕转头看,看见。野:田野,旷野。〔积薪〕堆柴草。积:堆积。〔薪〕柴草,这里指麦秸。其:代词,代麦场。〔苫蔽成丘〕覆盖成小山似的。〔苫〕盖上。〔蔽〕遮蔽。丘:小土山。〔乃〕于是,就。其:指柴草堆。〔驰〕放松、这里指卸下。持:拿起。前:上前,动词。〔眈眈相向〕瞪眼朝着(屠户)。眈眈:注视的样子。相向:对着他(屠户)。相:指代性副词,这里表示一方对一方有所动作,即狼对屠夫眈眈而视,有指屠夫的意思。向:介词,对着。

【译文】屠户非常紧张,担心前后同时受到狼的攻击。他看见野地里有一个打麦场,场主人把柴草堆积在那里,覆盖成小山似的。屠户于是奔过去倚靠在这些草堆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两只狼都不敢上前,瞪眼望着屠户。

少(shǎo)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míng),意暇(xiá)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于)其中,意将隧(suì).....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kāo)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m?........i),盖以诱敌。 ..

〔少时〕一会儿。〔径去〕径直走开。径:径直。去:离开。其 其中。〔犬坐于前〕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犬坐:像狗似的蹲坐。犬:这里是名词作状语。像狗一样的。前:前面,名词。〔久之〕很久。之:在句中调节音节,没有实在意义。〔瞑〕闭眼。〔意暇甚〕神情悠闲得很。〔意〕这里指神情,态度。〔暇〕空闲。甚:副词,很。〔暴〕突然。以:用。〔毙〕杀死。之:代词,狼。方:副词,正。〔洞其中〕在其中批洞。〔洞〕名词用为动词,“打洞”。 〔其〕指柴草堆。意:企图,动词。〔隧入〕从暗道进去。隧:名词用为动词,“钻洞”的意思。以:连词,来。其:代词,代屠夫。也:语气词。止:副词,同“只”。 〔尻〕屁股。〔股〕大腿。乃:才。〔悟〕知道,明白。〔假寐〕愿意是不脱衣服小睡,这里是假装睡觉的意思。〔寐〕睡觉。〔盖〕这里有“原来”的意思。敌:敌人。

【译文】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过了很久,那只狼的眼睛似乎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户突然跳起来,用刀劈狼的脑袋,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屠户刚要上路,转身看见柴草堆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想要从暗道进去从背后攻击屠户。狼的身子已经钻进一半,只有屁股和尾巴露在外面。屠户从后面砍断了狼的后腿,

也把它杀死。屠户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对方的。

狼亦黠(xiá)矣,而 ..〔黠〕狡猾。矣:语气词,了。而:连词,表转折,可是。〔顷刻〕一会儿。之:结构助词,的。〔变诈〕作假,欺骗。〔几何〕多少。〔止〕同“只”。笑:动词用作名词,“笑料”。耳:语气助词,罢了。

【译文】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砍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啊?只(给人)增添点笑料罢了。

二、文学常识

蒲松龄(1640-1715),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创作出著名的文言文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第二篇:论语八则 教案


诵读欣赏——《论语》八则教案

一、 教学目的:

1. 体会学习的态度和方法。

2. 了解古代语录体散文的特点。

3. 诵读欣赏。

二、 教学重点难点:

1. 掌握基本字词的含义

2. 理解其中蕴涵的思想内容。

三、 课前准备:

1.准备本课的朗读磁带,收录机。

2. 《论语》、孔子等有关文化常识。

四、 教学时数: 一课时

五、 学法指导:指导朗读,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体会含义。背诵、积累,要求熟读成诵,正确默写,并能灵活运用。

六、 教学过程:

一、导入:学生演讲,由学生的理想引入教师职业,进而介绍孔子及《论语》。

二、教师简介孔子及《论语》等有关文化常识(结合注释)

1、孔子(前551~前479),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誉为“万世师表”、“千古圣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

2、《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的书,共20篇 。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的相互讨论。

三、诵读欣赏。

(一)诵读篇

1、一读文句,读准节奏。

(1)教师范读,学生听清字音、节奏、停顿。

(2)学生自由朗读,读准节奏

(3)全班齐读

2、二读文句,读懂内容。

(1)指名学生朗读喜爱的文句并翻译意思,教师适当点拨,归纳总结。

a、 “子曰”——“ 孔子说”

b、 逐则梳理句意

(2)男女生赛读:男生读1—4则;女生读5—8则。

3、三读文句,读出感悟。

这八则语录哪句给你的启发最大?指名学生朗读感受最深的文句。(参考句式)

“我喜爱 ,因为这句话让我懂得了(感受到了) ”

4、四读文句,读浓情味。

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自由朗读,读浓情味。

(二)欣赏篇

1、这八则语录主要讲的是学习方法和态度。请同学们小组探究:哪几条是说学习方法?哪几条

是说学习态度的? (学生互助完成、教师归纳)

明确:学习方法: 学而时习之 温故而知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默而识之

学习态度: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学而不厌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2、找出文中出现的成语:

明确:

不亦乐乎 温故知新 不耻下问 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择善而从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归纳文中“而”的用法。

明确:“而”的基本用法有两类:

表示修饰关系 默而识之

①表示顺接 表示并列关系 敏而好学 学而不厌

表示承接关系 学而时习之

②表示转折 学而不思则罔 人不知而不愠

(三)朗读欣赏:全班齐读。

四、课外拓展

1、还有哪些关于学习的名言?

在科学上面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

——马克思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学贵质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宋·朱熹

2、你还知道《论语》里其他的名句吗?

子曰:“君子喻於义,小人喻於利。”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三军可夺师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五、巩固练习:

学生自由诵读,试背诵其中几则。

更多相关推荐:
论语八则

论语八则教学研究案学习目标1让学生走入论语诵读文言经典积累名句激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2通过学生自悟合作与探究相结合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把握选言含义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3思考为学与修身的相关问题体验并追求理想的学习...

论语八则复习教案

论语八则复习教案一复习目标1了解古代语录体散文的特点论语及孔子有关常识2体会学习的态度和方法3翻译课文掌握重要词语及文句意思4诵读欣赏并背诵二教学重点难点1掌握基本字词的含义2理解其中蕴涵的思想内容三课前准备1...

论语八则___教案

诵读欣赏论语八则教案一教学目的1体会学习的态度和方法2了解古代语录体散文的特点3诵读欣赏二教学重难点1掌握基本字词的含义2理解其中蕴涵的思想内容三课前准备1多媒体2论语孔子等有关文化常识四教学课时一课时五教学方...

20xx-20xx学年七年级上册论语八则复习教案

七年级上册《论语》八则复习教案一、复习目标:1.了解古代语录体散文的特点;论语及孔子有关常识2.体会学习的态度和方法3、翻译课文,掌握重要词语及文句意思。4、诵读欣赏并背诵。二、教学重点难点:1.掌握基本字词的…

《论语八则》导学案

20xx20xx学年洮南市第三中学七年级上语文学科导学案班级姓名组别评价16论语八则导学案主备人刘磊审阅审批学习目标1了解孔子及论语的相关知识能流畅朗读并背诵课文2能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翻译并理解课文积累文中的...

《论语八则》导学案

七年级语文导学案20xx97编号6教师评价班级姓名组别组长评价论语八则导学案编制黄淑玲审批课型自学验收领导学习目标1了解孔子及论语的相关知识能流畅朗读并背诵课文2能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翻译并理解课文积累文中的成...

经典诵读-论语八则

经典诵读论语八则教学设计青岛市崂山区华楼海尔希望小学姜艳一激趣导入1出示孔子图像引导学生认识孔子谈自己对孔子的了解孔子子姓以孔为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是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古文...

论语八则学案

七年级语文七颗钻石学案教学反思对于文言文是最让师生头疼的文学体裁的一种从教这些年以来我自己上了不少的文言文也听了同校不少教师上的有关文言文的优质课尽管如此但对于文言文的把握我仍然觉得在这方面的教学上我做得不是很...

论语八则 教案

诵读欣赏论语八则教案一教学目的1体会学习的态度和方法2了解古代语录体散文的特点3诵读欣赏二教学重点难点1掌握基本字词的含义2理解其中蕴涵的思想内容三课前准备1准备本课的朗读磁带收录机2论语孔子等有关文化常识四教...

《论语》读后感

论语读后感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编纂的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它是我国一部最早的语录体散文其作者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是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也是我国古代最早的文艺理论批判家还是我国第一个系统阐述教育思想的教育家他...

论语读后感2篇

论语读后感2篇一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读论语有感论语中的许多哲理近乎常识却仍然深沉世俗中有高远平凡中见伟大这就是以孔子为代表的中国文化精神读论语就好像是穿越千年和孔子对话让我明白了要重视个人对家庭国家社会和历史的价值...

感悟论语中的教育智慧

感悟论语的教育智慧论语作为一部几千年来经久不衰的儒家经典篇幅不过二十七篇字数仅仅一万一千多却包含着说不尽的奥妙它可以用来修身从古至今论语塑造了无数个人格模范于丹教授对这本书的解读就是从这个角度切入的它可以用来资...

论语八则感悟(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