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的“以文为词”

时间:2024.4.27

盐城师范学院毕业论文

论辛弃疾的“以文为词”

引 言

辛弃疾的豪放词是对苏轼豪放词的继承和发展,他意气风发,博采众长,以独特的气势和才华将豪放词一派引领到了一个崭新的层次。在表现方式和特点上,辛词虽然延续了苏词打破传统豪迈自然的风格特点,却也在其基础上成就了新的变化和发展,他以文入词,词篇慷慨激昂,而且尝试了更加大胆的文学创新,将词的篇幅扩大,加入了多种表现手法。本文将从“以文为词”的创作手法、艺术特色、产生的原因及意义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辛弃疾“以文为词”的创作手法

(一)散文化的结构

散文化,是辛弃疾“以文为词”的显著特点。

首先是散文化的语言,这种语言打破了诗歌化语言结构的凝练,即不要求语言的隽永含蓄,精美凝练, 而是注重语言大众化后的直截了当和明快流畅,一目了然。语言风格表现为句式的奇句单行,语调的自由舒缓,语音的抑扬顿挫。词中通过写事抒情或者是通过写景抒情,把景物、事件、感情三者结合起来传递感情,也就是说辛词是吸收了散文创作的特点写出来的。以《水龙吟·甲辰岁寿韩南涧尚书》为例:

渡江天马南来,几人真是经纶手?长安父老,新亭风景,可怜依旧。夷

甫诸人,神州沉陆,几曾回首!算平戎万里,功名本是,真儒事,公知否?

况有文章山斗,对桐阴、满庭清昼。当年堕地,而今试看,风云奔走。

绿野风烟,平泉林木,东山歌酒。待他年,整顿乾坤事了,为先生寿。 这首词是韩南涧六十七岁生日时,辛弃疾给他写的词。词的上片写南渡之后,朝廷没有治国之才,不能收复北方,没有人真正关心国家大业。因此,辛弃疾寄希望于与自己同有抗金志向的韩南涧,希望他为打败金国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建功立业。下片写韩南涧的文章家世以及出使金国时察看敌情为恢复国家大业做准备的事情,并且把韩南涧比做裴度、李德裕和谢安,这三位是前代的贤相。辛弃疾希望韩南涧也能像他们三位一样偷闲置散,啸傲烟林,寄情山水,恢复中原,并殷

1

盐城师范学院毕业论文

切期望能在收复中原后再为韩南涧祝寿。这首词语言形式松散,语义连贯流畅。辛弃疾打破了以密集的意象拼合成句的传统格局,充分围绕 “期待收复”的中心思想来创作,看似形散,实质上形散神不散。再如《贺新郎·题傅岩叟悠然阁》:

路入门前柳。到君家、悠然细说,渊明重九。岁晚凄其无诸葛,惟有黄

花入手。更西风、东篱依旧。斗顿南山高如许,是先生、拄杖归来後。山不记,何年有。

是中不减康庐秀。倩西风、为君唤起,翁能来否。鸟倦飞还平林去,云

肯无心出岫。剩准备、新诗几首。欲辨忘言当年意,慨遥遥、我去羲农久。天下事,可无酒。

这首词通过运用与陶渊明有关的典故将看似不相关的意象联系起来,形成类似散文的创作方式——形散而神不散。这种散文化的语言描写使词更加紧密,逻辑关系也更加明确,正是因为紧密,才使得它挥洒自如,气势磅礴。再看《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

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词中“遥岑远目”、“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这些描写的语句依次讲述了主人公登上高楼后所看见景象和自己的感受,它们之间这种活动的连续性构成了词作叙事的基本框架,词中的其他写景、写史的语句则在它们的引领下构成几个不同的片段,相互之间既显示了时间的顺序关系,又包含了行为上的因果顺承关系,可见逻辑性是十分严谨的,正是因为严谨的逻辑性,将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放之情融入到了叙述登楼活动的叙事结构之中,感情表达淋漓尽致,一览无遗。

其次是散文化的句式结构。如会稽蓬莱阁所作《汉宫春》一词,用了几个散文句式:“秦望山头,看乱云急雨,倒立江湖。不知云者为雨,雨者云乎?”“岁月暮矣,问何不鼓瑟吹竽?”词情慷慨悲凉,词笔强劲有力。《永遇乐·北固亭怀古》用“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散文句式收尾,气势豪迈,余味隽永。又如“凡我同盟鸥鹭,今日既盟之后,来往莫相猜”(《水调歌头》);“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西江月》)等散文句式在词中俯拾即是。

2

盐城师范学院毕业论文

散文化还表现在议论与叙事相辅相成。比如《菩萨蛮》:“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摸鱼儿》:“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这句词以活泼生动的形象借古讽今,斥责投降派,是诅咒当权的妥协派,说国家有一天会在他们手中灭亡,而他们自己也会因此葬送了自己,议论精彩独到。又如《沁园春·将止酒,戒酒杯使勿近》:“况怨无大小,生于所爱;物无美恶,过则为灾”;《贺新郎》:“碧海成桑野。笑人间江翻平陆,水云高下。自是三山颜色好,更着雨婚姻嫁。”则蕴含深刻的人生哲理。辛弃疾全篇“散文化”的词大约三十首,如《贺新郎》:

甚矣吾衰矣。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馀几!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

间万事。问何物、能令公喜?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一尊搔首东窗里。想渊明《停云》诗就,此时风味。江左沉酣求名者,岂识浊醪妙理?回首叫、云飞风起。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知我者,二三子。

这首词大约写于宋宁庆元四年(1198),这时侯的辛弃疾自从福建提刑落职之后,再次投闲置散,在铅山瓢泉做新居,筑园林,“停云堂”是建筑之一。陶渊明在《停云》诗序中说:“《停云》,思亲友也”,这首词便是以陶渊明《停云》诗意命名,托“思亲友”之意,抒发自己投闲置散后的寂寞情怀和对时局忧愤的感叹。他在词里引用了《论语》中孔子不复梦见周公之事,表露自己的政治抱负不能够得到实现的郁闷心情;又用《世说新语》里的故事,来抒发悲伤之情和对世态炎凉的感叹。纵观全词,典故虽然用得不少,但是都用得非常巧妙,一点都没有给人生搬硬套之感。像这样的用典,使词体的表现力大大增强了,读起来朗朗上口不失韵味,是辛弃疾“以文为词”的成功范例。“以文为词”代表的作品,又如《水龙吟·题瓢泉》:

稼轩何必长贫,放泉檐外琼珠泻。乐天知命,古来谁会,行藏用舍。人

不堪忧,一瓢自乐,贤哉回也。料当年曾问,饭蔬饮水,何为是、栖栖者。

且对浮云山上,莫匆匆、去流山下。苍颜照影,故应流落,轻裘肥马。

绕齿冰霜,满怀芳乳,先生饮罢。笑挂瓢风树,一鸣渠碎,问何如哑。 这首词虽然运用了很多故事来构成散文化的句式,夹叙夹议,但给人一种美感和韵律感。薛砺若《宋词通论》说:“他虽在用散文入句,而仍有极醇的诗意,这是他特有的一种风格,别人是学不来的。”[1]

总之,散文化的语言风格和笔法开辟了词的新境界和行云流水的表现。辛弃疾词作内容博大精深,变化方式多种多样,语言清新自然,形成了稼轩词独特的

3

盐城师范学院毕业论文

艺术风格。悲壮沉郁,雄深雅健,飘逸闲适,俊爽流利,都兼收并蓄,其中最能体现他个性风格的则是刚柔相济和亦庄亦谐两种风格。写豪气,而以婉转之笔出之;抒柔情,而渗透出英雄的豪气。豪气中有缠绵,柔情中有刚劲,悲壮中有婉转,是稼轩词风的独特之处。

(二)叙事手法入词

这种创作手法也是散文的基本手法,它的特点就是平铺直叙,通过直接的叙事描写让我们体会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如《清平乐? 村居》:

茅檐低小, 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 白发谁家翁温。

大儿锄豆澳东, 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 溪头卧剥莲蓬。

这首词可以看成是一个典型的叙事范本,全词以喜悦的心情,清新的笔法,表现了农村劳动者一家的生活,采用的就是平铺直叙的白描手法。又如《东坡引》:

玉纤弹旧怨,还敲绣屏面,清歌目送西风雁。雁行吹字断,雁行吹字断。

夜深拜月,琐窗西畔。但桂影、空阶满。翠帏自掩无人见。罗衣宽一半,

罗衣宽一半。

这首词从琴声低诉,到送西风雁;从深夜拜月到翠帏自掩,再到为伊消得人憔悴,人物的情态、动作随着思念之情的发展逐步推移。主人公的感情随着景物的变化而变化。运用平铺直叙的方法讲述了一个完整的故事,不但有开头,而且还有结尾,一个真实的场景就这样展现在我们的眼前,而思念之情也自然而然的洋溢出来。叙事手法入词是辛弃疾“以文为词”的一个特色。再如《贺新郎? 别茂嘉十二弟》:

绿树听鹈鴂,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啼到春归无寻处,苦恨芳

菲都歇。算未抵、人间离别。马上琵琶关塞黑。更长门翠辇辞金阙。看燕燕,送归妾。

将军百战身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易水萧萧西风冷,满

座衣冠似雪。正壮士、悲歌未彻。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谁共我,醉明月?

这首词的叙事更加突出,开头先以三种鸟悲鸣,形成强烈的悲伤气氛,营造离别气氛,寄托了自己的悲痛心情,接着运用了五个关系国运政局的离别故事。这些故事,融入到这首送别堂弟的词中,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当时沉重、悲壮之情,可以看出词人送别族弟茂嘉时不同于一般的离愁别绪。

4

盐城师范学院毕业论文

(三)化用典故

辛弃疾,在词史上一向以大量用典著称。它的用典内容丰富,使用精当,无与伦比。辛词中的典故意象,不仅给他的词增添了光彩,构成了作品的情感基调,同时还形成了辛词独特的美。

稼轩词在当时开创了新的风貌,可谓“异军特起”[2]。辛词表现出雄放驰骋,豪迈霸气的特点。正如清代陈廷焯说:“辛稼轩,词中之龙也,气魄极雄大”[3]。

辛词内容丰富,题材多样,用典广泛,凡是登临怀古,赠别怀人,写景咏物等,经常是以典故入词,或者以典故进行类比,都能够营造出宏伟的意境。如《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

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

仲谋。

这首词借景抒情,借古讽今,歌颂三国时期的英雄人物,暗讽南宋政府苟安妥协。上片用“满眼”、“千古”、“悠悠”、“滚滚”等词,创造了一个辽阔而又久远的宏大境界,以“不尽长江滚滚流”一句把时间由遥远的过去引向无际的未来,使这一境界富有动感。下片借三国时孙权年少统兵,坐镇江东,北御强敌的英雄气概,表明人生在世应该像孙权那样奋发有为,建功立业,使敌人折服。全词宏大气魄,波澜壮阔,抒怀讽今,意在言外。再如《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

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此词是辛弃疾在镇江知府(1206)时写下的。词以“千古江山”一句开头,气势恢宏。在时间上,从千古到眼前;在空间上,从京口北固亭到万里中原。这首词连用四个历史典故,一个接着一个,一气呵成,其中典故中还包含着典故,有霍去病卫青战胜匈奴、封山而还的典故。这是辛词用典最成功的一首。上片运用孙权和刘裕两个典故。孙权赤壁破曹,曹操北回,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刘裕在京口起兵,进行两次北伐,收回了黄河以南大块土地,其中“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的豪迈气魄不仅令人敬佩,而且还创造了一种阔大的境界。词中的人

5

盐城师范学院毕业论文

物都是历史上的英雄,词人通过对典故中的英雄人物褒贬,反映出坚持收复中原的雄伟大志。孙权、刘裕、霍去病以及老当益壮的大将军廉颇给人以感情激宕、生龙活虎的感觉,作者用壮阔的自然景象和宏大的意象共同构成词作的雄放美。如果不使用这些历史典故,就很难将很多曲折复杂的意思表现出来。陈廷焯称赞这首词说:“稼轩词拉杂使事,而以浩气行之,如五都市中百宝杂陈,又如淮阴将兵,多多益善,风雨纷飞,鱼龙百变,天地奇观也。”[4]这里所说的“拉杂使事,而以浩气行之”,就是指辛词用典的杂而广。

在辛词中,即使写景咏物,也一样用典,并能写出宏伟的境界。如《沁园春?灵山斋庵赋,时筑偃湖未成》写群山的形象,中心内容写山。全词多用比喻而又有很多变化。下片写作者看山的感受,突出了青山的内在美。在描绘“爽气朝来三数峰”给人带来美感时,用的比喻十分奇妙,作者从“似谢家子弟”到“如对文章太史公”,一连用三个典故,以人拟物,写出了山间爽气朝来,千峰竞秀。全词形象生动,气势奔放,连用三个典故,给人舒卷自如、妙语连珠之感,可以看出完全是作者不是刻意为之而是兴之所至而不经意道出,没有一点雕饰堆砌之感。

总之,辛词用典,或者抒怀,或者喻景,总能把复杂的思想感情表达得很简洁完美,给人一种雄放驰骋,激昂排宕的感觉。

(四)以文气入词

“气”这个概念,在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很多含义。而辛弃疾之“气”是孟子“至大至刚”、“充塞于天地之间”的“浩然之气”,他的词打破了“委曲为体” 的传统格局,自有一种雄奇之气,一种逸怀浩气。如《念奴娇?登建康赏心亭,呈史留守致道》:

我来吊古,上危楼,赢得闲愁千斛。虎踞龙蟠何处是?只有兴亡满目。

柳外斜阳,水边归鸟,陇上吹乔木。片帆西去,一声谁喷霜竹?

却忆安石风流,东山岁晚,泪落哀筝曲。儿辈功名都付与,长日惟消棋

局。宝镜难寻,碧云将暮,谁劝杯中绿?江头风怒,朝来波浪翻屋。

这首登建康亭上有感而发的怀古词,名为吊古,实则借史抒怀,诉说自己心中的志向。词里带有一种郁郁不平之气,这使词具有一种不可一世的气魄,充满了豪气。又如《摸鱼儿》: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 6

盐城师范学院毕业论文

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

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这首词如果我们把它当作留春之词、惜春之语来读,也可感受到其中令人荡气回肠的郁勃之气。陈廷焯评价说:“姿态飞动,极沉郁顿挫之致”[5]。通过以上的论述,我们可以看出“以文为词”的范围是十分广泛的,体现了辛弃疾独特的词风,他的这种创作手法影响了整个词坛。

二、辛弃疾“以文为词”的艺术特色

(一)雄奇开阔的意境

辛词的这种独特的创作手法使词雄奇开阔,形象鲜明。辛弃疾笔下所描绘的自然景物,大多有一种奔腾、不可一世的气势,他眼里的神州是“南北共,正分裂”是“吴楚地,东南坼”,“山河举目虽异,风景虽殊”;他所引用的历史人物,大多属于奇伟英豪、金戈铁马的英雄,如《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这句写出了辛弃疾要战死沙场的豪迈英雄气概,饱含郁郁不得志的悲愤之情。又如《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他渴望金戈铁马、驰骋沙场的生活;他自我形象的描绘,也大多具有雄姿英发、慷慨悲歌的气概,如《念奴娇?和陈仁和韵》中“少年横槊,气凭陵,酒圣诗豪馀事”,他想象自己就是手持兵器驰骋沙场的抗战英雄;在中年时,又把自己描绘成了“试弹忧愤泪空垂”(《鹧鸪天》)郁郁不得志的英雄形象;到了晚年,辛弃疾已经是一个“头白齿牙缺”(《水调歌头》)的被迫闲居的衰翁。辛词中的形象,气势飞动,意境阔大,带有力度美和崇高美,充满了英雄主义色彩,这在两宋词史上是别开生面的。

(二)多样的艺术的手法

辛词创作艺术手法多种多样,打破了传统格局的限制,增强了词的表现力。纵观辛词,词人非常喜欢用铺陈这一手法营造意象,通过对大量相关意象的铺陈,来表达词人深厚而又广博的情感。在豪放词中辛弃疾用了大量的想象、夸张来描写意象,从而给人一种奔腾驰骋、不可一世的非凡气概。如“一水西来,千丈晴

7

盐城师范学院毕业论文

虹,十里翠屏”(《沁园春?再到期思卜筑》),“峡束苍江对起,过危楼、欲飞还敛”(《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同样是描写景物,有朴素的白描,如“叠嶂西驰,万马回旋,众山欲东”(《沁园春?灵山斋庵赋,时筑偃湖未成》);同样是想象,辛词有“我觉山高,潭空水冷,月明星淡”(《水龙吟?举头西北浮云》);有时也用比兴手法,以香草美人比喻来寄托情志,代表作《摸鱼儿》有很多的象征意象,词人从惜春、留春转而恋春,表现他对南宋王朝爱深恨亦深的矛盾感情。用峨眉遭妒表达他对自身的不平遭遇。“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是诅咒当权的妥协派,说国家有一天会在他们手中灭亡,而他们自己也会因此葬送了自己。用斜阳烟柳来讽刺昏庸的统治王朝。辛词善于叙事、平铺直叙、借事抒怀;也善于议论,他的议论意气风发、感情丰满。他尤其喜欢用长调作长篇,综合运用描写、叙述、抒情多种手法,讲究章法收纵、起伏的变化,把词的篇幅和表现功能发挥到极致。

(三)高超的语言技巧

辛弃疾丰富并创新了词的语言,体现出高超的语言技巧。首先,他的词作成功地运用了古代的诗、赋、骈文句法,吸收古诗、近体诗、楚辞、骈文入词,使词作的内容和形式更加的丰富多样。这种借鉴和引用比散文的化用更加巧妙和大胆,更加的妥帖合适。如《醉翁操》:

长松。之风。如公。肯余从。山中。人心与吾兮谁同?湛湛千里之江。

上有枫。噫,送子东,望君之门兮九重。女无悦已,谁适为容。

不龟手药,或一朝兮取封。昔与游兮皆童,我独穷兮今翁。一鱼兮一龙,

劳心兮忡忡。噫,命与时逢。子取之食兮万钟。

这首词直接引用楚辞句式语法,又非常巧妙地引用了《诗经》和《楚辞》中的句子,使整首词宛然一体,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成效。其中的“人心”句用了《楚辞·九章·哀郢》:“何灵魂之值直兮,人之心不与吾心同”;“湛湛”句用了《楚辞·招魂》:“湛湛江水兮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望君”句用了《楚辞·九辩》:“岂不郁陶而思君兮,君之门以九重”;“谁适为容”一句出自《诗经·卫风·伯 兮》: “岂无膏沐,谁适为容”;“劳心忡忡”一句出自《诗经·召·南草虫》:“未见君子,忧心忡忡”。[6]这种既借鉴形式又引用内容的词,在宋词是很少见到的,而像这首词这样把词的形式和内容引用得如此巧妙和精彩的更是难得一见,因此可以看出辛弃疾的技巧是多么地高超。

再次,辛弃疾的词作不但借鉴前人的诗文入词,还以当时通俗、朴素的民间 8

盐城师范学院毕业论文

口语入词,使词摆脱了上层文人那种文绉绉、死气沉沉、生硬的创作手法,重视与下层劳动人民的心灵契合,这类词让人读起来很舒服自然,没有一点生硬。又如《夜游·苦俗客》:

几个相知可喜,才厮见、说山说水,颠倒烂熟只这是。怎奈向,一回说,

一回美。

有个尖新底,说底话、非名即利。说得口乾罪过你。且不罪,俺略起,

当洗耳。

这首词全篇都是用当时的民间俚语写成的,有一点像元明时期的小令。如果现在不标明注释,有几处是很难理解的,可在当时,却是俗得不能再俗不了。比如“才厮见”,用现在的俗话解释就是“一见面”;“尖新底”用现在的大白话解释就是“特殊的”或“别致的”;而“罪过你”用书面一点的词来说,就是“咎由自取”的意思。以这些口语方言入词,对当时的上层文人来说是难能可贵的,对下层劳动人民来说也是非常难得的。

(四)刚柔相济的风格 辛弃疾词刚柔相济的风格主要体现在那些抒发作者政治失意的悲伤和怨愤的作品里。如代表作《摸鱼儿》,词的上片,写惜春、留春而又怨春的复杂感情。“惜春长怕花开早”,世上没有不想花开早一点,早一些赏玩。但词人不是,怕花开早了,春光也随之逝去,所以宁愿花开得晚一些,放得缓一些,这真是达到了惜春的极致,尽管很想留住春光的脚步,可是春光却默默不语,仍然悄然而逝,怎能不使人埋怨呢?是春光太过无情了吗?那么多情的还有谁呢?只有屋檐下的蜘蛛网,情深意重,只有它还整日费功夫要将飞絮粘住,想要留下这春光的最后痕迹。可是蛛丝的力量又能有多大呢?它虽然想努力去粘住飞絮把春留住,可是又能留得了多久?画檐原是富丽堂皇的建筑,蛛丝则是荒凉破败的标记,这两者结合在一起,不禁让人产生一种衰败凋零、冷落凄凉之感。不管做怎样的努力,都不能改变春光易逝的结局。这些虽为写景,却象征着南宋王朝的政治局势,虽有一些主战派的爱国志士在不懈地救亡图存,却正像粘染飞絮的蜘蛛网一样,不能留住国家的大好时光。词的下片写陈阿娇和汉武帝的故事,陈皇后因失宠被废于长门宫,以白金求司马相如做了一篇赋,以此来讽喻汉皇,挽回旧欢,然而如今,大文豪的赋也打动不了皇帝的心,脉脉之情竟无处诉说。词人并不是妄妇自居,而是表现自己有才遭妒的苦闷,因此接着说,不必效仿燕瘦环肥,以姿容求宠,而终归死不得所,也不必因为他人的嫉妒而忿忿不平。整首词,词人用拟人

9

盐城师范学院毕业论文

化的手法,把自然现象拟人化、感情化,使词兼具刚健、婉约之风,把刚健寓于婉约之中,遒劲则穿插在婉媚之间,真可以说是刚柔并济。

三、辛弃疾“以文为词”产生的原因

(一)社会背景

南宋时期,赵宋政权在一个角落过着安逸的与世无争的生活,面对金国的威胁,统治者们并没有想过改变现状,而是安于现状,苟且偷生,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统治日渐腐朽。在国家危难的时刻,像苏轼“以诗为词”的这种创作手法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词需要更为广阔的意境来抒发感情,从而打破了“以诗为词”的创作手法,进而为“以文为词”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二)主观原因

“有稼轩之心胸,始可为稼轩之词”[7]。“稼轩之心胸”是“以文为词”的主观原因。“稼轩之心胸”的要素有二:一是天赋性情,二是才学修养。辛弃疾是以英雄自诩的人,虽然具有才能却报国无门、壮志难酬。因此,他只能将满腔悲愤与悲凉慷慨,郁郁不得志之气,一一发泄在笔端,寄情于词作。正如刘辰翁所说:“稼轩胸中今古,止用资为词,非不能诗,不事此耳”[8]。对于辛弃疾而言,词是他人生意义的一种生命形式。才学修养是“稼轩之心胸”的另一要素。“以文为词”,具体说来就是“用经用史”,“把古文手段寓于词”,如果没有才学修养就像造酒没有材料一样。辛弃疾富有才情,重视学养,推崇“道德文章”。才学修养,是辛弃疾“以文为词”的深厚底蕴。

四、结语

辛弃疾“以文为词”创作手法的运用可以说是中国词学史上一个伟大的创新,他的这种创新为中国词学界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这种创新也对中国文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辛弃疾词的“以文为词”中,我们可以很明显的看到辛弃疾将他独特的创作手法、艺术特色运用到词中,形成了他慷慨豪放的词风。我们不仅要学习辛弃疾“以文为词”的创作手法,而且在今后的文学创作中,要有创新意识,敢于突破,不要局限于传统的题材和体裁,在吸取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创作新作品,发展新文学。辛弃疾是南宋著名的抗金将领,一生以抗金报国、收复河

10

盐城师范学院毕业论文

山为最大愿望,他的很多词作都刻画了一种英雄形象,表达了他的爱国情怀,因此我们通过辛弃疾的词学习他的爱国精神。

11

盐城师范学院毕业论文

参考文献

[1] 薛砺若. 宋词通论[M].上海:上海书店,1985:237.

[2] 龚兆吉.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稼轩词提要?历代词论新编[M]. 北京:北京师

范大学出版社,1984:11.

[3][4][5]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历代词论新编[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

11、19、23.

[6] 许杜丽. 浅谈辛弃疾词作的语言风格[J].河南农业教育:社会科学版,2007,

(2):62.

[7] 徐釚,唐圭璋. 唐圭璋校注?词苑丛谈[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79.

[8] 施蜇存.词籍序跋萃编[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201.

12

更多相关推荐:
辛弃疾名句

辛弃疾名句1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得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2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3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

辛弃疾的词

辛弃疾诗词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

辛弃疾对词境的开拓

辛弃疾对词境的开拓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字幼安号稼轩中国南宋豪放派词人人称词中之龙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唐五代以来词中先后出现了三种主要类型的抒情主人公即唐五代时的红粉佳人北...

辛弃疾的情词

辛弃疾创作情词的原因一传统词风的影响至唐以来有五代十国诗作日衰而词作日盛开始阶段以婉约词的创作为主婉约词作传于民间而词体也在不断发展至北宋熙宁元丰年间产生了有别于婉约词而词风刚劲豪气四溢的豪放词至此之后豪放的词...

辛弃疾词的个性风格

辛弃疾词的个性风格辛弃疾以豪放著称于词坛以爱国屹立于史坛其词并非文弱书生的无病呻吟而这个文武双全智勇双全的曾经的英雄一定会有极具特点的作品以及风格出现继承发展苏轼词的豪放也开拓了豪放一派辛词以独特视角笔法反映现...

辛弃疾的词特点

辛弃疾的词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著有稼轩集存词600多首辛弃疾始终把洗血国耻收复失地作为自己的毕生事业并在自己的文学创作中写出了时代的期望和失望民族的热情和愤慨在文学创作方面他把全部精力投入词这一更...

浅析辛弃疾诗词的爱国主义思想

浅析辛弃疾词的爱国主义思想摘要辛弃疾南宋著名爱国词人是两宋现存词最多的作家由于辛弃疾生活在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十分尖锐复杂的时代所以他常常为分裂的祖国而忧虑为受煎熬的人民而悲愤词中多表现了他积极主张抗金和由南宋收...

辛弃疾词的艺术风格及形成原因

辛弃疾词的艺术风格及形成原因摘要辛弃疾是南宋杰出的爱国词人是继苏轼之后又一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辛弃疾词给人的印象往往是豪放悲壮然而刘克庄曾在辛稼轩集序中这样描述其词风公所作大声鞺鞳小声铿鍧横绝六合扫空万古自有苍生以...

试分析辛弃疾词中有人的特色

辛弃疾词的题材范围较广其中词中有人的特色我认为可以分为三类一婉约词代表青玉案描写的是城市人民于元夕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日观灯的情景从内容看大约是作者在南宋都城临安任职期间所作清末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说古今之成大...

历年高考名句——辛弃疾

历年高考名句辛弃疾20xx年高考试题分类汇编名句默写山东卷落日楼头断鸿声里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安徽卷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甲乙两题任选一题作答如果两题都答则按甲题计分6分4舞榭歌台辛弃疾永遇乐落...

论辛弃疾词的艺术特征1

目录摘要2关键词2一意境阔大雄奇恣肆21时空的跨越与跳跃22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统一3二巧设意象群4三刚柔相济雄奇刚健深婉雅丽51刚豪放52柔婉约63刚柔并济豪放与婉约兼备7四善用比兴寓情于景8五善用典91大量运用...

辛弃疾的诗句填空

小学语文练习作业六年级语文题姓名评分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辛弃疾

辛弃疾的名言(1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