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加索的各个时期

时间:2024.4.13

毕加索

姓 名: 宋紫豪

学 号: 13124343

19xx年至19xx年非洲时期(黑人时期)

19xx年毕加索从德兰的非洲面具中得到启发,直至年底,其作品一直受非洲面具影响,此即为毕加索的非洲时期。他笔下的人体健硕而深沉,这种特征,在19xx年的《阿威农的姑娘》中显露无遗,由不同组件组成的人体可从几个角度来观看,揭示毕加索的立体主义时期的来临。然而,整个时期仍有受塞尚影响的痕迹。

19xx年至19xx年分析立体主义(综合)

毕加索进入了立体主义时期。这一时期的创作特点是,“不去描绘客观物体的外表形态,而是把客观物体引入绘画,从而将表现具象的物体本身和表现抽象的结构形态综合起来。” 同时,赋予形式意味的构图和画面最终的震撼力,形态穿插闪躲于几何之间,色彩从单一变成复色。另外,为了更仔细地分解对象的造形,毕加索以及其他立体主义绘画者也倾向选择较单纯的主题来作画,比如静物、肖像、人体等等,至于他以前关心的斗牛、巴黎夜生活、小丑、穷人等题材,则难以融入到这个新风格中。毕加索以大量的创作来探索这种风格,比如在《斜躺的裸女》、《站立的裸女》等人体作品中,他以浓重的轮廓线勾勒出身体的各个部位,尤其强调椭圆形的乳房和折曲的四肢,藉由块状的结构组成扭曲的躯体;相反的,在五官的描绘上则简略得几乎不可辨识,背景也仅只是布满笔触的简单色块

19xx年,战争使立体主义画家分道扬镳,各奔前程。毕加索重拾自由与个人在色彩上的品味,还有那旺盛的精力。无论从风格与绘画的对象上,他的“立体印象派”创作变得更加自由。纵观他的所有作品,他并未把自己局限于立体主义,而是继续从各方面探索。

20世纪20年代中期至30年代初超现实主义时期

20世纪20年代中期至30年代初,是毕加索创作的超现实主义时期,其创作特点是将生与死,梦境与现实统一起来,具有神秘、恐怖、怪诞的气氛。这时期的作品包括《雕塑家》等。

《雕塑家》是以毕加索的情人玛丽·泰瑞莎的形象为蓝本设计的。玛丽·泰瑞莎的形象被描绘成画面左边的胸像,这尊胸像形体巨大、色彩鲜明,和雕塑家身后台座上的白色雕像有着截然不同的魅力。画中雕塑家正支着头注视着他的作品,彷佛正思考要如何进行下一步。这种雕塑家及其作品的主题,往往令人想起希腊神话中的毕马龙对于现实生活中的女性兴趣缺缺,反而爱上自己的作品。另外,这一时期毕加索正在实验各种变形的手法,在这件作品中,他对于变形的处理诉诸平面化与图案化。毕加索运用大量夸张的曲线勾勒出形体的轮廓,其中雕塑家和胸像的脸部造形相对较为清晰可辨,彷佛在强调两人对望的情景,而远离头部的手、脚与家具等造形则激烈地扭曲、断裂,甚至和其他形体的线条连在一起。毕加索也将许多轮廓线加以延长,而切割出不同的区域,色彩就如同填色游戏般涂绘在各区域中。此外毕加索也强调装饰的效果,他在部分线条的周围加上点状装饰,使得平涂的色块变的层次丰富。


第二篇:欣赏毕加索


散文

欣赏毕加索

□ 卢江林

缘起张仃:毕加索的东方知音

我从小就知道毕加索,因为他画的和平鸽。

19xx年,毕加索为世界和平大会画了一只鸽子,从此鸽子被称为“和平鸽”。新中国邮政部门发行了三套“保卫世界和平”的纪念邮票,图案都是毕加索画的不同姿态的和平鸽。我那时以为,就像齐白石善画虾、徐悲鸿善画马、何香凝善画虎一样,毕加索是一位善画鸽子的画家。

等到我后来真正接触到毕加索的作品,我突然懵了。这画的是什么呀?我怎么完全看不懂!我对毕加索的美好印象被颠覆。可是颠覆归颠覆,我心中还是有一个巨大的疑问:为什么这些让人看不懂的画,能让他成为一个世界顶级的绘画大师?

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美术家协会组织一批著名画家到总后直属部队采风,并为连队战士作画,我作为总后政治部的文化部长负责陪同。领队的大师,是一位银发银须的老者,介绍者告诉我,他是张仃,中央工艺

126神剑 SHENJIAN

美院前院长、教授,著名美术大师和美术教育家。

听到张仃的名字,我眼睛一亮,激动地握住大师的手,连连说:“能见到张仃先生,我真是太幸运了!”

张仃问:“你知道我?”

我说:“您是我们共和国国徽的设计者之一,也是新中国最初几套纪念邮票的设计者。作为一个几十年的集邮爱好者,怎么可能不知道您的大名!”

张仃开怀大笑:“今天我可遇到知音了。不过你别叫我先生,我是一名老兵,回到部队感到特别亲切,一叫先生就见外了。”

我知道张仃早年投身革命,是著名的延安鲁艺的教员,于是我改称他为老师。我陪张仃老师参观了部队的军营和连队俱乐部,他指导了战士美术爱好者作画,并亲自为战士作画示范。

中午直属分部的领导请画家们吃饭,我作为主陪坐在张仃身边。席间,一位老画家向我们介绍,张仃与毕加索是好朋友,在现在的中国画家中,他是唯一一位见过毕加索并与之建立个人友谊的人。于是我们纷纷向他敬酒表示敬意。

张仃老师淡淡一笑:“我年轻的时候就喜欢毕加索,19xx年我到法国南部去拜访过他。”

这时我脱口说了一句很不得体的话:“不过毕加索的画,我怎么看不懂?”

这句话说完,我就很后悔。我知道张仃老师有一句名言:“美盲要比文盲多。”他的意思是要在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中普及美育教育。我怕大师批评我,你一个“美盲”,怎么当了文化部长。

谁知道老师对我非常宽容,他说:“对美的东西,有时候你不一定需要懂。好比你听到一曲音乐,你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你听着很好听,这就足够了。一幅画也是这样,你看着好看,给你留下印象,虽然没有完全看懂,但你一样可以欣赏它。不过你要是有兴趣的话,我建议你学一点西方美术史,试着了解一下毕加索。理解了,你才能够更好地欣赏他,你会发现毕加索是一个非常丰富美好的世界。”

大师不愧是一位了不起的美术教育家,他用最通俗的语言启迪了我。我答应他一定去试着学会欣赏毕加索。

转眼间,18年的时间过去了。在这18年当中,我真的十分认真地学习了西方美术史的有关课程,国家美术馆很多重要的美术展览我都会去观摩学习。渐渐地,我真的开始喜欢毕加索了。

20xx年2月21日,94岁高龄的张仃大师在解放军总医院去世。听到这个消息,我心中一阵哀伤。我想起了18年前与张仃大师的毕加索之约,心中有了去探寻和了解毕加索、学会欣赏毕加索的更强烈的愿望。

我的好朋友王正谦非常善解人意,他为我们精心策划了一次从西班牙到法国南部沿地中海的蔚蓝海岸之旅,这次旅行几乎可以寻觅到毕加索一生的足迹,拿到这份策划书后我大喜过望,生怕因为一些别的事情错过了这次人生难得的机会。

现在,请允许我像毕加索的立体主义结构一样,打乱旅行的时空概念,按照毕加索的人生轨迹,重新拼接组装,去讲一个我所看到的毕加索的故事。

在马拉加

马拉加,是西班牙南部地中海沿岸一座气候宜人、风景秀美的海港城市,早在公元前12世纪,腓尼基人就在此修建海港和城堡。著名的迦太基统帅汉尼拔也曾经到过这里。后来,经过罗马人、西哥特人、摩尔人的统治,形成了这座小城多民族聚集、多种族文化并存、色彩丰富的特色。1487年,西班牙人经过4个月的顽强围攻,从摩尔人手中将其收复,从此,它成为被称为“阳光海岸”的马拉加省的首府。

我们在马拉加的古城漫步,从市政厅穿行过大教堂和阿尔卡萨巴,由此向北走一小段路,便来到毕加索的故居。1881年10月25日,毕加索就诞生在这里。

毕加索的父亲唐·何塞是一个家境贫寒的美术

2010.4/散文

12?

老师,后来还曾经担任过薪水同样微薄的马拉加市博物馆的馆长,母亲玛利亚·毕加索是一位有着意大利血统的女子。帕布罗·毕加索是他们的长子,也是唯一的儿子。毕加索后来还有两个妹妹。

儿时的毕加索,尚未学会说话,就已经会用绘画来表达自己的意愿了。比方说他想吃一种油炸糖饼,他会用手指把它画出来。他学会说的第一句话,就是“铅笔”。他要用铅笔绘画来表达他的内心世界。

上学以后毕加索是一个成绩很差的学生。他后来回忆说,他连2+1等于几这样简单的问题都弄不清楚。为了掩饰自己学习上的落后,他毫不费力地画出才华横溢的图画。8岁的时候他创作了第一幅画《马拉加港》,于是父亲开始正式教他学习美术,9岁的时候他创作了《手握大棒的赫克勒斯》。

正当毕加索的绘画学习刚刚起步的时候,马拉加市博物馆宣布关闭,父亲失业了。毕加索一家不得不举家迁往西班牙西北角的科鲁尼亚。

少年毕加索一共在马拉加生活了10年,马拉加的迦太基港湾、罗马古城、哥特式教堂、摩尔人的文化遗迹、满城飞舞的鸽子,都给毕加索留下了不可磨灭的深刻印象。据说毕加索临终前画的最后一幅画,就是由西班牙国旗上的红色和黄色、马拉加省旗的绿色和白色,以及地中海的蓝色色块组成,以表达他对祖国和家乡的眷恋。

在巴塞罗那

巴塞罗那是位于地中海西岸的西班牙第二大城市。相传它是迦太基统帅巴卡(汉尼拔的父亲)于公元前3世纪所建的,巴塞罗那的市名就是由“卡巴”之名转音而来。

巴塞罗那是一座既古老又年轻的城市,它既保留着古罗马以及中世纪建筑的历史风貌,又以奇特的现代主义建筑林立的新市区而著称于世。在这里孕育出一大批现代主义的艺术大师毕加索、高迪、达利、128

神剑 SHENJIAN

米罗,从而成为新潮艺术活动的实验中心。

到了巴塞罗那,我急不可待地要去看位于旧城中心哥特区蒙特卡达路上的毕加索博物馆。于是约团友宋心之、张瑞、田鲁娜、宋小狄、刘阿霞等一同前往。据说全世界最好的毕加索博物馆有两座,一座在巴黎,一座就在巴塞罗那。评论家说,到巴黎你可以看到毕加索的作品,在巴塞罗那你可以看到毕加索的人生。

这个博物馆原来是一座建于15世纪的贵族宅院,古朴的石块建筑,华丽的内部装饰,幽静的庭院,一下子把我们带进了毕加索的艺术世界。博物馆收藏的主要是毕加索1895年到19xx年孩提时期和蓝色时期的早期作品,以及19xx年以后一直到晚年去世前的作品。中间是一个断档,那正是立体主义绘画引起巨大轰动的时期,那个时期的作品全部被巴黎、纽约等世界著名博物馆以及私人收藏家抢购一空。

毕加索一家是1895年从科鲁尼亚移居巴塞罗那的,他的父亲在巴塞罗那美术学校谋得了一个教职,毕加索也转入这所学校学习。我们从加泰罗尼亚广场来博物馆的路上,看到了那所美术学校。

这一年,毕加索14岁,已经成了一个小有名气的小画家。他的才气,已经不是这所美术学校所能教得了他了。

我们在博物馆中看到了毕加索在这个阶段所画的大量素描、速写和油画习作。特别是那幅1896年他15岁时所画的《初领圣餐》,其艺术水准所达到的

高度真是令人惊叹。后来毕加索回忆说:“当我和这些孩子一样大时,我就可以画得像拉斐尔。”这话看起来一点也不是吹牛或者夸张。

在博物馆我们看到的另一幅惊世之作,就是同样是他15岁画的那幅《科学与博爱》,博物馆搜集了毕加索为创作这幅画所画的多幅草稿,把这幅画的创作过程详尽地展现给我们。在画面上,医生为垂死的母亲把脉,修女抱着幼儿在为母亲祈祷,母亲弥留的目光紧紧地盯着孩子,那种眷恋和难舍难分真是令人肝肠寸断。这件作品于1897年在马德里举办

的西班牙全国美展上获得荣誉奖,后来又获得了马拉加市的金奖。

在马德里

旅行团在马德里参观的最后一天,导游赵蕊安排大家去太阳门广场。这里是马德里的中心,是所有西班牙公路的“零公里”处。在除夕的年夜,马德里人就会在这里聚会,听着新年的12响钟声,一边吃着传统的12颗葡萄,一边大口地喝葡萄酒。广场的东侧,有一座狗熊吃草莓的雕像,这就是马德里的标志。据说“马德里”这个词的意思,就是“熊出没的地方”。过去西班牙的首都在托雷多,马德里是北方各省通往托雷多的必经之路,而熊是路人最危险的敌人。把一篮子草莓放在高台上,狗熊只顾吃草莓了,路人便可以安全通过。

团友们纷纷与小熊合影留念,我向导游请假,利用那短短的30分钟,跑步去看圣费南多皇家美术学院。从小熊塑像沿阿卡拉多街向东北跑了500多米,我就来到了这所著名的美术学院。

想当年,萨拉戈萨青年戈雅曾经报考这所美术学院,竟然没有被录取,他不得不远走他乡到意大利那不勒斯去学画。后来戈雅成了世界著名的浪漫主义大师,学院博物馆却将戈雅的名画《沙丁鱼的葬礼》作为镇馆之宝。

此外,毕加索和达利同为这所学院毕业。一所美术学院一下子培养了20世纪两位最伟大的现代主义美术大师,这不能不让人对其心生敬仰。

毕加索是1897年来到马德里学习的,那一年他只有16岁。据说天才的毕加索并不耐烦去听课,他把大量的时间用于去普拉多美术馆观摩大师的作品。

西班牙第一位最伟大的画家是葛雷柯,他祖籍是希腊,后来在意大利学画,是文艺复兴时期威尼斯画派大师提香的学生。1577年他受到西班牙国王的邀请成为一位宫廷画家。他的画风冷峻,极富个人

化的特色。后来他成为西班牙绘画的鼻祖。毕加索曾经临摹了葛雷柯的许多名画,其中一幅临摹肖像画给我留下深刻印象,那张瘦长的脸,尖尖的山羊胡子,逼人的目光,完全是葛雷柯风格的再现。

西班牙另一位伟大的画家就是委拉斯凯兹,他是巴洛克时期可以与鲁本斯、伦勃朗齐名的世界级绘画大师。毕加索对委拉斯凯兹更是崇敬有加。我在巴塞罗那看到毕加索16岁时在马德里临摹的一幅菲力普四世肖像画,我当时真的震惊万分,因为它简直与委拉斯凯兹的原作一模一样。如果它不是挂在毕加索博物馆而是挂在普拉多美术馆,我敢断定绝大多数人都不会想到它会是件临摹作品。直到晚年,毕加索还多次将委拉斯凯兹的名画《宫女》进行过多次立体主义的变奏,足见他对委拉斯凯兹喜爱之深。

西班牙第三位最伟大的画家,就是浪漫主义大师戈雅。他的创作深深影响了法国的德拉克洛瓦,从而开创了一代浪漫主义的画风。毕加索对戈雅十分喜爱,在马德里也临摹了大量的戈雅画作,在他后来的蓝色系列中也经常可以看到戈雅对他的影响。

1899年,毕加索从圣费南多皇家美术学院毕业。从16岁到18岁,年轻的毕加索吸取了西班牙绘画的丰富营养,开始只身闯荡巴黎。

在蒙马特

旅行团安排我们去巴黎的蒙马特,是为了看著名的红磨坊歌舞表演。开演之前,团友们在附近拍照留念。我拿着地图,寻找附近的蒙马特山,以及山对面那座著名的旧楼“洗衣船”。

物是人非,蒙马特已经今非昔比了。据说“洗衣船”的遗址还在,但是我们很难找到它。

19xx年,19岁的毕加索到巴黎闯荡江湖,最先就是到了蒙马特。那时候蒙马特还保持着乡村的魅力,肥沃的土地、葡萄园、玉米地、风车、山羊。这座小高地吸引了许多的画家、艺术家以及他们的模特儿

2010.4/散文

129

聚集在红磨坊东侧的皮嘉尔广场。印象派、野兽派、立体派就是在蒙马特的酒吧、舞厅和咖啡馆里诞生的。那个时候的蒙马特,有点像我们今天北京 “北漂”画家村。

不名一文而且不会讲法语的毕加索,在蒙马特穷困潦倒,艰难度日,他画了很多画,可是一张也卖不出去。他这个时期的画,像他阴暗的心情一样都是以蓝色为基调,带有西班牙式的忧伤,表现的主题是贫穷,孤独和悲哀,表现的对象是穷人、病人和可怜人。从19xx年到19xx年,他这个时候的作品被称为“蓝色时期”。我们在巴塞罗那看到的《萨瓦特斯的蓝色肖像》就是属于这个时期的作品。

19xx年1月,毕加索用一幅画换了一张回家的车票,然后把其余的画交给一个朋友保管,这个朋友把这卷画扔在了柜橱顶上。后来这个朋友搬家时把这些画忘了个干干净净。一年后,毕加索回到巴黎找那位朋友要画,他才想起早就把画丢了。毕加索气急败坏地找到原来的房东,这一年中已经不知道换了几个房客,等房东打开房门,那卷落满灰尘的画竟然原封不动地放在那个柜顶上。毕加索后来回忆这件事情时说:“假如他丢失那些画,我一生中将没有‘蓝色时期’。”

19xx年4月,毕加索再次来到巴黎,并且在蒙马特的拉维南街13号找到了新的住处。因为这所房子很像塞纳河上妇女们的洗衣船,因此被命名为“洗衣船”。而“洗衣船”也因毕加索而扬名世界。

这一年的8月,毕加索恋爱了,他认识了费南蒂·贝莉瓦丽。正像后来毕加索生命中的每一个女人都会给他的画风带来转变一样,从这一年开始,人们将这一阶段称为“玫瑰色时期”。

在巴塞罗那看展览的时候,我开始称之为“粉红时期”。一同旅行的刘阿霞纠正说,你那个翻译不准确,二者颜色虽然差不多,但玫瑰在西方含有爱情的意思。想想也有道理,于是我们就改称为“玫瑰色时期”。那幅卖到天价的《拿烟斗的小男孩》,就是这个时期的代表作。130

神剑 SHENJIAN

在阿维尼翁

阿维尼翁是法国普罗旺斯地区的一座只有9万人口的小城。他的出名,完全是因为它拥有一座中世纪的教皇城。说起教皇城,人们就会想到梵蒂冈。可是在13世纪末,由于罗马教廷各派斗争激烈,教皇安全受到威胁。1309年,在法国国王“美男子”腓力四世的支持下,教皇决定从罗马迁居到阿维尼翁,一直到1377年,先后共有7位教皇在此居住。此外,罗讷河上那座建于12世纪的圣贝尼兹桥,由于被洪水冲毁,22孔石桥如今只剩下4孔,是一座名副其实的“断桥”,使人联想到我们杭州西湖的白娘子和许仙。法国民歌《在阿维尼翁桥上》欢快的旋律,更使这座断桥扬名天下。

旅行团到了阿维尼翁,当然是为了看教皇宫和断桥。可我到这里是为了品味毕加索那幅引起轰动的立体主义开山之作《阿维尼翁的少女》。

也许有人说,毕加索画这幅画之前,并不一定来过阿维尼翁。可是我觉得要真的看懂这幅画,还真得来一趟阿维尼翁。

阿维尼翁是法国南部著名的出美女的地方。阿维尼翁的少女,不像巴黎女郎那么精致、文雅和有教养,但是南方少女特有的热情奔放和普罗旺斯山民的质朴和野性,使她们具有独特的魅力。不幸的是,山区的贫穷使许多美丽的少女走上了不光彩的谋生之路。从14世纪开始,阿维尼翁不仅成为欧洲宗教的中心,而且成了一个色情之都。从此“阿维尼翁女郎”就像我们中国的“烟花女”一样,成为妓女的代名词。

在毕加索的年代,巴塞罗那有一条“阿维尼翁街”,就是一个著名的红灯区,毕加索创作这幅画,应当说是一幅以妓女为题材的作品。

他开始构思这幅画是19xx年。这一年,在毕加索的生活中发生了几件大事。第一件,是最后一位后印象主义大师塞尚的去世。塞尚的画风对毕加索这个时期的创作有重大的影响。第二件,是他认识了野兽派画家的领袖马蒂斯,并与之成为终生的好友。马蒂

斯的野兽派画风是现代主义绘画的最早探索。第三,是他认识了德兰和布拉克,他从德兰的非洲面具中得到启发,他这一时期的作品受到了非洲面具的影响。

这些事件对毕加索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他为创作这幅作品画了大量的草图。他的一些朋友看了这些草图,都感到惊恐不安。19xx年,孕育已久的《阿维尼翁的少女》诞生了。

画面是五个裸体的女人,左面三个健硕、美丽而深沉,右面两个如同非洲面具一样狰狞而恐怖。这些女子正面的脸上画着侧面的鼻子,侧面的脸上画着正面的眼睛。它用原始艺术摧毁了全部的古典审美,让美丽与丑陋、现在与未来形成强烈的对比,把立体的不同侧面放在同一个平面上,甚至把时间因素也加进来,形成了时空四维的立体主义。五个阿维尼翁少女不仅向观众、向社会,而且向整个人类都发出了挑战。

毕加索自己评价说:“没必要非要画一位带枪的男人,一只苹果同样可以预示革命。”

《阿维尼翁的少女》成为美术史上一座重要的里程碑。

在蒙帕纳斯

在巴黎,我们登上蒙帕纳斯大厦。蒙帕纳斯是巴黎左岸地区的中心,在大厦顶端可以鸟瞰整个左岸地区。

左岸,是巴黎新思想、新文化和新艺术的孕育之地。在这里涌现了一大批思想家、作家、音乐家和画家。这当中自然包括毕加索。

19xx年,毕加索从蒙马特搬到了蒙帕纳斯,就住在离蒙帕纳斯公墓不远的舍尔谢路上,导游朱华指给我们看,那儿离著名的穹顶咖啡馆和紫丁香咖啡馆都不远。这几家左岸咖啡馆当时云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文学艺术家。

毕加索是一个创作力永远不衰竭的艺术家。他并不满足开创立体主义绘画所取得的艺术成就,不断

把立体主义推向分析立体主义和综合立体主义。19xx年开始,他又开始回到新古典时期。我们在巴塞罗那看到他这个时期创作的《穿西班牙服饰的女子》,线条优美、形象优雅,并且使用了点彩派的手法,令人过目难忘。从19xx年开始,他又创作了一批超现实主义的画作。他曾经指导过后来成为超现实主义大师的年轻的米罗,并与达利也成为朋友。

特别值得一提的毕加索关于战争与和平题材的创作。我们在巴塞罗那看到了毕加索于19xx年创作的《米诺陶之战》。这幅作品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具备了后来创作《格尔尼卡》的许多要素,对于理解《格尔尼卡》有着重要意义。

格尔尼卡是西班牙北部巴斯克自治区的一个沿海小镇。19xx年7月,西班牙军官佛朗哥发动武装叛乱,西班牙内战爆发。毕加索坚定地站在了反法西斯的共和派一边。19xx年4月26日,支持佛朗哥的希特勒派德国空军轰炸了格尔尼卡,这个只有7000人口的小镇,被炸死1654人,炸伤889人,格尔尼卡被夷为平地。这一令人发指的法西斯暴行,激怒了毕加索,他仅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就创作了这幅9米长,4米多高的巨幅油画。象征着西班牙人民的马,被长

矛刺中,引颈哀鸣,象征着法西斯的牛头,狰狞恐怖、冷酷无情,男人和婴儿死于战火,妇女哀嚎。这幅作品以强大的视觉冲击力,震撼了全世界。

19xx年,德国法西斯军队占领了巴黎。有一天,德国军官把毕加索召到了银行检查他的保险柜。一位德国军官看到了《格尔卡尼》的照片,问毕加索:“这是你画的吗?”毕加索回答说:“不,它是你们画的。”

这个故事,发生在位于霍斯曼大道上的国家工商银行,我们在蒙帕纳斯大厦顶上可以看见它。

在戛纳

戛纳,是法国南部“蔚蓝海岸”一座只有7万人口的迷人小城,它拥有世界上最洁白漂亮的海滩,海

2010.4/散文

131

边一排排葱翠的棕榈树成为戛纳的标志。这座小城因为一年一度的戛纳电影节及其“金棕榈奖”而蜚声全世界,从而成为南欧一个著名的旅游度假中心。这里也是毕加索晚年居住时间最长的一个地方。

19xx年,戛纳以东只有几公里的昂蒂布小镇将一座摩纳哥人建于12世纪的格里马尔迪城堡提供给毕加索作为画室。这个时候的毕加索,已经是法国共 产 党的党员。他在这个画室工作了好几年,正是在这里,他为世界和平大会创作了那幅著名的和平鸽。后来,他还在附近的瓦洛里陶瓷作坊,制作了大量的陶瓷艺术品。我们虽然没有来得去瓦洛里参观,但是我们在巴塞罗那博物馆已经看到了许多毕加索在瓦洛里烧制的陶瓷艺术品,特别是一只绘有和平鸽的瓷盘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鸽子,的确与毕加索有不解之缘。在毕加索的故乡马拉加,就有满天飞舞的鸽子。现在保存下来的毕加索6岁至10岁的习作中,有许多是画鸽子的。从博物馆展出的照片来看,毕加索在昂蒂布的住宅和画室旁也养了很多鸽子。一直到毕加索生命的最后几年,他还在画他所热爱的鸽子。

19xx年,正值美国入侵朝鲜、中朝人民奋起反抗侵略的时候,热爱和平的毕加索创作了一幅《朝鲜大屠杀》,以声援中朝人民。画面上是一群全副武装的美国兵,举枪对着一群赤身裸体的朝鲜妇女和儿童。他再次用自己的画笔去保卫他心中的和平鸽。

19xx年,毕加索买下了戛纳市中心区的一座加利福尼亚海景别墅,他后来在这儿生活了5年。从我们站立的蓬皮杜草坪向东望去,只有几百米的距离,就是那片别墅区,据说现在是毕加索的孙女住在那里。由于旅行团的时间安排,我们不可能去仔细地辨认和寻找,但我可以肯定我已经看到了它。

19xx年,张仃被委派负责巴黎国际博览会中国馆的设计,并参加中国文化艺术代表团访问法国。一向崇敬毕加索的张仃,积极向团长建议去戛纳拜访毕加索。代表团所去的,正是这所加利福尼亚别墅。

后来张仃回忆说:“那是一天的下午,我们来到132

神剑 SHENJIAN

了毕加索的工作室,是在海边的一所别墅。当时毕加索睡完午觉,从楼上走下来,热情地欢迎我们的到来。他领着我们先参观了他的工作室,原以为他的工作室一定很华贵,因为他是世界上最有钱的画家,他卖一幅画的价钱,可以购买他一生用不完的绘画材料。可是在这位世界著名的大画家的工作室里,除了他的作品是新的,一切陈设全是破旧的,墙上是不断脱落的灰迹,沙发都旧得已经露出了弹簧

所有这一切,

这位艺术家好像一点没意识到。他的工作室里,墙上、地上都挂满了大量的新作。可以想象,他的全部注意力、思想、感情、心灵和生命都投入到艺术的世界中去了。他惊人的艺术劳动和异常旺盛的精力,十分令人佩服。”

毕加索和张仃由于语言交流的障碍谈话并不多,但画家之间有许多东西是不需要语言的,他们很快成了好朋友。

临别的时候,张仃送给毕加索一本水印的《齐白石画集》。毕加索也回赠给张仃一本自己新出版的画册,并模仿着用汉字写了“张仃”两个字,画上了一只奋飞的和平鸽,并和张仃合影留念。

据说不久之后,张大千也去拜访了毕加索,看见毕加索正在临摹齐白石的兰花,所用的,正是张仃送给他的那本画册。他还对张大千说:“我最不懂的,就是你们中国人为什么要跑到巴黎来学艺术,实际上真正的艺术在东方。”这段话后来被人们广泛引用,来证明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实际上,它只是表达了毕加索对中国人民的友好,和对中国艺术家的尊重。各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艺术,都需要互相交流、学习和借鉴。

在阿尔勒

阿尔勒是法国南部普罗旺斯地区一座极富魅力的罗马古城,这里保存有许多古罗马时期的遗迹,其中最著名的是那座古罗马的斗兽场。现在,这里已经

不再是一座斗兽场了,因为这里离西班牙很近,阿尔勒人也喜欢看斗牛,他们甚至把牛奉为神灵,于是,斗兽场被改造成了一座斗牛场。每年5月,这里都要举行圣灵降临节的一系列斗牛比赛,成为欧洲最盛大的节日。我们的旅行团成员有许多摄影发烧友,纷纷在斗兽场摄影留念。于是我给他们讲了一个摄影发烧友和毕加索的故事。

毕加索从小就是一个斗牛迷。他的斗牛迷父亲培养了他的这个嗜好。后来毕加索回忆说:“伟大的斗牛士卡兰加常常来我家,他是父亲的好朋友,常常让我坐在他的膝盖上。”现在保存下来的毕加索最早的一幅作品,就是他8岁时画的《骑马斗牛士》。

由于西班牙一直由佛朗哥政权统治,毕加索很长时间以来不能回西班牙看斗牛。于是他选择了阿尔勒。

19xx年,毕加索悄悄来到阿尔勒,作为一个普通观众来看斗牛。这时候,18岁的阿尔勒摄影发烧友吕西安·克雷格从观众席上辨认出毕加索。他拿着自己拍摄的照片去请毕加索指导。毕加索示意他不要声张。从此,克雷格与毕加索结成了忘年之交。以后,毕加索每一次到阿尔勒来看斗牛,克雷格都要为他拍照。从照片记录的情况来看,毕加索1958、1959、1960、1962和19xx年,都到阿尔勒来看过斗牛。有一年毕加索还亲自担任过一场斗牛的主席,负责向最优秀的斗牛士颁奖。不过,他没有按照斗牛场的惯例向这位斗牛士颁发割下来的牛耳朵,而是用画笔在斗牛士的斗篷上画了几笔画。那个斗牛士愤怒地大声嚷嚷:“他弄坏了我的斗篷!”因为斗牛士的斗篷是很漂亮、也是很昂贵的。其他斗牛士连忙告诉他,这可是毕加索的画啊!你这件斗篷可值了银子啦!于是这位斗牛士才转怒为笑,从此传为佳话。

后来,毕加索还邀请克雷格到戛纳家中为自己拍照。现在,克雷格已经成为西班牙一位著名的摄影家。

毕加索一生爱看斗牛,也爱画牛。他有时候把

公牛画成力量、强壮的象征,也曾经用牛头象征着法西斯的暴力;他有时候把公牛想象成自己的对手,自己则是斗牛士,也曾经把自己画成一头公牛。他画的斗牛版画系列,简约而又生动。他曾经画过最写实的牛,然后把它抽象成几根线条,而那几根线条同样是一头充满着生命活力、斗志昂扬、永不屈服的公牛,正像毕加索自己一样。

在尼斯

尼斯被称为蔚蓝海岸的“阳光之城”。我们到尼斯的时候,已经是下午3点,我知道尼斯城北有一座马蒂斯博物馆,据说这个博物馆到4点就要停止进人。尼斯可不像北京满大街都是出租车,那儿的人都有私家车,要出租车得打电话预约。所以一到酒店,放下行李,我就请酒店大堂的服务员,帮我预约了一辆出租车。

还好很顺利,我在博物馆停止进人之前赶到,如愿以偿地看到了这位野兽派代表人物的艺术精品。马蒂斯并不是尼斯人,但他从19xx年起住在这里,到19xx年去世,共住了38年。博物馆里收藏了他不同时期的400多件作品,其中最著名的是那幅《生活在石榴之屋》,以及他最后一件作品《花与水果》。

尼斯离戛纳不远,所以住在戛纳的毕加索经常到尼斯来看马蒂斯。“说一千,道一万,毕竟只有一个马蒂斯。”毕加索曾经这样来评价他在蔚蓝海岸的这位邻居。而马蒂斯在评价毕加索和自己的区别时说,两个人“像南极和北极一样有着天壤之别”。别看马蒂斯号称野兽派,他“梦寐以求的是一种平衡、纯净、安宁,没有骚乱和不安定因素的艺术”。而毕加索则有一种冲动,去挑战、震撼、破坏和重新创造这个世界。尽管如此,他们始于19xx年的友谊一直保持到终生。马蒂斯送给毕加索的一座来自新赫布里底群岛的石膏雕像,在19xx年11月3日马蒂斯去世之后,

2010.5/散文

133

毕加索才从尼斯马蒂斯家中把它取回来,一直珍藏在身边。

说到马蒂斯,我还想说说达利。达利是西班牙地中海沿岸小城费格拉斯人,那儿有一个著名的达利博物馆。我们从巴塞罗那到法国南部刚好路过费格拉斯,由于旅程安排,我们不可能在费格拉斯停留。我正遗憾自己与达利失之交臂,没想到我们去毕加索的母校巴塞罗那美术学校,那儿刚好把达利的数百件绘画、雕塑作品借来举办一个专题的达利艺术展,使我们大饱眼福。老实说,达利的超现实主义,要比马蒂斯和毕加索更加疯狂。达利自己也说:“我和疯子的唯一区别,就是我不是疯子。”

毕加索与达利的友谊始于19xx年,两人虽然是朋友,但是在艺术观点上同样是水火不容,用马蒂斯的话来说,同样是南极和北极,天上和地下。

毕加索、马蒂斯、达利并称为现代主义“三杰”。其实现代主义并没有什么统一的主义。西方国家20世纪以来各种非传统的或者反传统的艺术流派,都被称作现代主义。最早突破传统的就是野兽派,后来有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以及表现主义、达达主义、波普主义、抽象主义,林林总总,不一而足。在这些各种各样的现代主义流派中,取得最高艺术成就的,就是毕加索、马蒂斯和达利。

我常常想,为什么20世纪这三个最伟大的艺术家都产生在“蔚蓝海岸”?这也许就像文艺复兴的“三杰”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都聚齐在佛罗伦萨,后印象主义“三杰”凡·高、高更和塞尚都聚齐在法国南部的普罗旺斯一样。我想,第一,天才们都是互相吸引的,因为仰慕对方的才华他们才走到一起;第二,天才们是互相影响的,他们的思想和艺术互相碰撞才产生火花,尽管他们的作品像南极和北极,但他们在精神世界的深处是相通的;第三,天才们又是互相竞争的,你画得好,我要比你画得更好,天才们的比赛,为世界创造了更加丰富多彩的美丽和惊奇。

134

神剑 SHENJIAN

寻找蓦然

毕加索的传记上说,他的最后一个寓所,在戛纳城北的小镇蓦然。可是我们在各种中文版的戛纳地图上,都找不到这个蓦然。

后来我们在戛纳看到一些法文或者英文的当地地图,也没有发现与“蓦然”这两个汉字发音相近的地名。

幸好我们的团友、空军专家宋心之有备而来,他带了一具望远镜和一根配有指北针的拐杖,我们决定让这些先进装备立即形成战斗力。

首先我们找到北,从戛纳向北前行 。书上说戛纳城北7公里,可是0公里从哪儿算这是个问题。我们取模糊的中间值,边走边算。突然,我们看到一个路标指示牌,写着“MOUGINS”。我和宋心之几乎是一齐喊:“蓦然!”尽管二者之间的发音有很大的差别,我们判断一定是这儿。

按照书上的描写和指北针的指引,我们在东北方向的前面,看到了那个传说中的诺特丹姆德维大宅。

全体无语。

仿佛在向它行注目礼。

19xx年,毕加索嫌戛纳的加利福尼亚别墅太闹,有太多的人打扰,于是在蓦然小镇买下了这座也被称为“圣母农舍”的住宅,在这儿一直住到生命的终结。在这里,已经八、九十岁高龄的毕加索并没有停止创作。他的生命仍然充满了激情和创造力。

我在巴塞罗那看到一幅他作于19xx年的作品,那应该是毕加索88岁时在蓦然画的,这个男人还是一直在笑,笑着面对人生,笑着面对这个世界。

19xx年4月8日,93岁的毕加索在诺特丹姆德维与世长辞。

我们的旅行车离开蓦然的时候,天上正下着毛毛细雨。我们回首望着蓦然小镇,目光久久不肯离开,一直到再也看不见为止。

《坐着的男人》

这时我突然发现,一直被我们责备翻译得不准确的地名“蓦然”,其实意味深长。

因为我想起了辛弃疾《青玉案》里的著名词句。“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远眺圣维克多山

艾克斯,是普罗旺斯的文化中心。旅行团安排去艾克斯,是为了看塞尚。艾克斯城中心,有一条米拉波林荫大道,被称为法国南部最美丽的一条大道;大道上有一座建于1792年的“两个兄弟”咖啡馆,是当年塞尚最喜欢的一座咖啡馆;大道的尽头,有塞尚的故居,那里是塞尚的出生地。

塞尚是凡·高、高更相继去世之后的最后一位后印象主义大师,同时,他又被称为现代主义艺术之父,他所提出的艺术不是要真实地表现客观事物的形貌色彩,而是要真实地表现艺术家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感受的理念,不仅深刻地影响了马蒂斯、影响了毕加索,而且影响了整个20世纪的美术创作。因此,塞尚成为传统艺术和现代艺术的一个分水岭,成为现代主义艺术的精神导师。

塞尚生于艾克斯,他的大部分艺术创作生涯也在艾克斯。他特别钟情画家乡的一座山:圣维克多山。据说画了有60幅之多,而每一幅由于阳光照射或者乌云笼罩等光线的变化,都呈现出完全不同的色彩。

19xx年,塞尚在冒雨登圣维克多山时,不慎从一条上山的小路上坠落,受伤加上淋雨生病,死在艾克斯。

所以,车快到艾克斯的时候,我们就特别想看到这座圣维克多山。这时候,宋心之的指北针和望远镜就发挥了作用。按地图上看,圣维克多山应该在艾克斯城东15公里,我们的眼睛紧紧地东南方向。

“圣维克多山!”我第一个喊出来。因为它跟我记忆中看过塞尚的画一模一样。团友们纷纷拍照。后

来我在艾克斯买了一本塞尚的画册,看到画册上的《圣维克多山》,证明我们的判断完全正确。

塞尚是毕加索的精神导师,越到晚年,毕加索越是喜爱和怀念塞尚。

19xx年,毕加索买下了艾克斯远郊的沃温那格堡,因为塞尚以前画过这座城堡,而且从这个城堡,每天都可以看到塞尚的圣维克多山。

后来毕加索告诉他的朋友:“我把塞尚的圣维克多山买下来了!”

朋友问:“是哪一幅?”毕加索说:“是原版。”

毕加索在沃温那格城堡住了将近两年,后来由于这里离医院太远,毕加索年龄大了看病不方便,他们才又搬回了戛纳的蓦然。

毕加索去世3天以后,按照他的遗愿,灵车从蓦然出发,缓缓地向艾克斯进发。毕加索被葬在沃温那格堡,让他每天都能看见那座圣维克多山。

当我们离开艾克斯,再次看见圣维克多山的时候,我的眼睛有些湿润了。

我看那座山,像一座纪念碑,是塞尚的纪念碑,也是毕加索的纪念碑。

当然我心里还有一座纪念碑,那是纪念张仃大师的。

我们中国有句古话,叫做“一诺千金。”我想对张仃大师说,老师,我履行了我们18年前的约定。

责任编辑/兰宁远

2010.5/散文

135

更多相关推荐:
毕加索名言(英文)

ApaintinglivesitslifelikealivingbeingexperiencingchangeseverydaylifeimposesPabloPicassoBadartistscopyGood...

毕加索关于创造积极人生的7条格言

毕加索关于创造积极人生的7条格言艺术家就像是个装满情感的容器这些情感可能来自天空来自大地来自一片纸屑一抹人影甚至是一张蜘蛛网有的画家把太阳画成黄点有的画家则把黄点化为太阳巴博罗毕加索是一位西班牙画家雕刻家一位在...

毕加索的各个时期

艺术年表19xx年至19xx年蓝色时期由19xx年起毕加索一直往来于西班牙及巴黎之间19xx年在巴黎定居住在著名的洗衣坊在巴黎他结交了马克斯雅各布范唐吉隆尔蒙阿波里耐和拉平阿吉尔的房东的女儿马德莱娜他为马德莱娜...

毕加索作品的一句话概述

1赤脚女孩看似粗手大脚却拥有纯净眼神匀称脸庞以及忧郁娴静神情的贫家姑娘2男子肖像苍白生硬面庞下带着无限伤感的眼神的男子3亚威农少女夸张粗犷的胸部线条与简约柔和的面部轮廓勾勒的少女4斜躺着的裸女夸张姿势与强烈色彩...

毕加索的画

毕加索的画毕加索简介毕加索是西班牙杰出画家法国现代画派的主要代表1881年出生于西班牙一个美术教师的家庭19xx年定居巴黎他最初的画比较写实绘画的主题主要是对乞丐流浪艺人演马戏者等人物的深切同情后来他从形式上求...

论毕加索的立体主义探索

论毕加索的立体主义探索学号班级油画姓名张欢欢20xx1070107140904班论毕加索的立体主义探索搞要在艺术这条长河中倾注了无数艺术家的心血他们各自在自己的领域中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有这么一个人他是一个真正...

毕加索和他的艺术

西方美术鉴赏课程论文毕加索和他的艺术班级土木1407班学号02140525姓名谭树国摘要他的一生是辉煌他是有史以来第一个活着看到自己的作品被收藏进卢浮宫的画家在一次民意调查中他一40的的高票当选为20世纪最伟大...

毕加索的全名

毕加索的全名毕加索的全名叫帕布罗迭戈荷瑟山迪亚哥弗朗西斯科德保拉居安尼波莫切诺克瑞斯皮尼亚诺德罗斯瑞米迪欧斯西波瑞亚诺德拉山迪西玛特立尼达玛利亚帕里西奥克里托瑞兹布拉斯科毕加索

毕加索的艺术风格

毕加索的艺术风格艺术风格是艺术家个性的综合体现其中既包括作品的样式又包括作品的内涵是艺术家对客观世界个性化的认识和理解在作品中的自然体现在群新灿烂的西方现代主义美术家中有一个十分惹人注目的艺术家他就是西班牙画家...

关于巴勃罗·鲁伊斯·毕加索的介绍

关于巴勃罗鲁伊斯毕加索的介绍西班牙画家雕塑家法国共 产 党党员是现代艺术的创始人西方现代派绘画的主要代表他是西班牙人自幼有非凡的艺术才能他的父亲是个美术教师又曾在美术学院接受过比较严格的绘画训练具有坚实的造型能力人...

毕加索的意义

毕加索的意义副标题世界上永远年轻的画家毕加索是世界上知名度最高的绘画艺术家网上的介绍挺多到现在还是络绎不绝他也是一生风流倜傥的非公子哥们人们多数对于他的性爱趣闻津津乐道一个人能够有这么多妞妞喜欢说明他的男人魅力...

毕加索的绘画赏析

Younggirlwithbarefeetsketchforscienceandcharity1描述每个艺术作品的视觉元素2解释每一个艺术作品的文化背景的毕加索的个人经历3比较和对比这两个作品4报价毕加索是一位...

毕加索的名言(1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