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毕加索的立体主义探索

时间:2024.4.21

论毕加索的立体主义探索

学号:

班级:油画

姓名:张欢欢

2009107010714 0904班

论毕加索的立体主义探索

搞要:在艺术这条长河中,倾注了无数艺术家的心血。他们各自在自己的领域中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有这么一个人,他是一个真正的天才,他一生的风格多变,他的女人也难以形容,他的作品与他的生活一样没有丝毫的统一、连续和稳定,他从不满足于现状,进入一个又一个不安分的探索时期,但他永远忠于的是——自由。对于作品,他说:“我的每一幅画中都装有我的血,这就是我的画的含义。”他就是毕加索。

毕加索令人最欣赏的一点是他对艺术那种狂热的追求,而令我想去深入了解这个人的是他创作的立体主义。因此,本文就以毕加索的生平简要介绍和立体主义艺术的发展和特点的描述为前奏,通过重点分析毕加索对立体主义艺术的探索,从其立体主义作品中分析其创造思维和艺术特点,从而深刻地理解一个艺术家天才怎样创造并发展一种艺术风格。

关键词: 毕加索 立体主义 1.毕加索

帕布洛·毕加索(1881—1973)出生在西班牙马拉加,是当代西方最有创造性和影响最深远的艺术家,他和他的画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据了不朽的地位。他以现代人的精神需要为尺度,立足于立体主义创造的价值,成为塞尚的继承者和超越者。毕加索是个不断变化艺术手法的探求者,印象派、后期印象派、野兽派的艺术手法都被他汲取改选为自己的风格 。他的才能在于,他的各种变异风格中,都保持自己粗犷刚劲的个性,而且在各种手法的使用中,都能达到内部的统一与和谐。他有过登峰造极的境界,他的作品不论是陶瓷、版画、雕刻都如童稚般的游戏。在他一生中,从来没有特定的老师,也没有特定的子弟,但凡是在二十世纪活跃的画家,没有一个人能将毕加索打开的前进道路完全迂回而进。

2.立体主义艺术

立体主义艺术是现代世界艺术史上一次巨大的变革,它开创并影响了整个20世纪的现代艺术。它的出现受很多因素影响,包括现代哲学、自然科学、机械工程学等,甚至还受到非洲艺术的启发。其中最直接的,是法国印象派画家保罗·塞尚。他在19世纪末晚期绘画中运用的抽象视觉分析他在19世纪末晚期绘画中运用的抽象视觉分析方法影响了立体主义的两位创始人:毕加索和布拉克。立体派画家自己便曾声称:“谁理解塞尚谁就理解立体主义”(哈德史·奥斯本《20世纪艺术中的抽象和技巧》,四川美术出版社,19xx年,第87页)。艺术界一般认为,19xx年毕加索创作的油画《亚维农少女》是立体主义绘画诞生的标志。布拉克看到这幅画之后,很快与毕加索携手,共同致力于发展立体主义。他们抛弃了文艺复兴以来传统绘画的透视法跨越时空局限,将描绘对象简化为几何平面,通过分解与重构,按照一定逻辑组建出一种新的空间及形体结构,从而在二维平面上创造出了三维、甚至四维空间的效果,被称为“立体主义”绘画。这也是立体主义绘画最主要的艺术特点。立体主义一旦出现,立即为艺术

开辟了全新的天地。人们把这种分析与重构的绘画方式称之为分析立体主义。

19xx年以后,立体主义运动进入第二阶段:综合立体主义。它除了对物体的分解重构外,还加入其他非绘画材料,如报纸、金属丝等,拼贴出不同现状的平面拼贴技术的引入,丰富了平面绘画的艺术语言,成为立体主义绘画的另一特点。立体主义在二十世纪时期有两个派别,一个是“洗衣船派”,代表是毕加索和布拉克;另一个派别是蜂窝派 是以一群后起的立体主义的画家为代表的。因此,在913年后,立体主义阵营中逐渐出现一些不同的观点,开始不再只是强调对物体局部的分解,而是注重画面整体效果。色彩也渐渐丰富起来,事物本身的形态又重新被重视。19xx年,勒·柯布西耶等人发表了后立体主义宣言,主张最大限度地简化物体形态,摆脱具象。虽然在以后仍有展览,但还是标志着立体主义逐渐退出了历史的主流。

3.毕加索对立体主义绘画探索和发展

毕加索生于西班牙的马拉加,后来长期定居法国。自幼有非凡的艺术才能,父亲也是个美术教师,又曾在美术学院接受过比较严格的绘画训练,具有坚实的造型能力。19xx年来到法国巴黎,开始以极大的同情心描绘穷人的生活,这时期的的作品充满了早熟的忧郁。

1900——19xx年蓝色时期

19xx年起毕加索一直往来于西班牙与巴黎之间,经济上很拮据,住进了当时著名的“洗衣船”。生活条件艰苦,又受到德加·雅西尔与士鲁斯·劳特累克画风的影响,加上在西班牙受教育时染上的西班牙式忧伤主义,画面上瘦削的形象和冷灰的蓝色调,充满了孤独和绝望、灾难和不幸的感觉。在19xx年完成作品《人生》。 1904—19xx年“粉红色时期”

19xx年结识了马蒂斯,其后又认识了德兰和布拉克,并与费尔南德·奥利维叶相爱并在蒙马特区同住,爱情的滋润与甜美软化了他这颗本已对生命固执颓丧的心灵,笔下沉沦痛苦的蓝色,也开始有了跳跃的情绪。这段期间作品以描绘马戏团人物为主,形象虽然忧郁,但用色变为轻快地粉红,并不令人感到孤寂。19xx年,为美国作家兼收藏家画的《斯坦因画像》是毕加索从“玫瑰时期”跃入“主体主义”的跳板。

1906——19xx年非洲时期(黑人时期)

19xx年毕加索从德兰的非洲面具中得到启发,直至年底,其作品一直受非洲面具影响,此时笔下的人体健硕而深沉,这种特征,在19xx年的《亚维农少女》中显露无遗,由不同组件组成的人体可从几个角度来观看,揭示毕加索的立体主义时期的来临。然而,整个时期仍有受塞尚影响的痕迹。

1910——19xx年分析立体主义

毕加索大部分的艺术家朋友都由蒙马特迁到蒙帕纳塞,他亦随他们迁居。其时的立体主义体验达到巅峰。毕加索创作《费尔南德头像》。雅克·比斯这样评论他:“作品由素描建构,色与调弱化到最起码的灰色与浅暗橘黄色;形体是几何图形化与综合而成的,造成迹近压抑其可辨认身份的效果,闯出桎梏,最终与形体剥离。”仿如从一面棱镜的焦点去看一个单一影象的多元角度。生活本来就是如此,然而毕加索把它延伸到肖像上。他与布拉克制作出第一批拼贴画。 19xx年综合立体主义

19xx年,战争使立体主义画家分道扬镳,各奔前程。但画家们对立体主义的探索并没有停止,进入综合立体主义时期,此时在画中色彩起了有力的作用,

但形体仍然支离破碎,只是更大和更富于装饰性。画家们新创出一种以实物来拼贴画面图形的艺术手法和语言,进一步加强了画面的肌理变化,并向人们提出了自然与绘画何者是现实,何者是幻觉的问题。毕加索重拾自由与个人在色彩上的品味,还有那旺盛的精力。无论从风格与绘画的对象上,他的“立体印象派”创作变得更加自由。纵观他的所有作品,他并未把自己局限于立体主义,而是继续从各方面探索。立体主义虽然是绘画上的风格,但对20世纪的雕塑和建筑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后期画注目于原始艺术,简化形象。1915-19xx年,画风一度转入写实。19xx年又明显的倾向于超现实主义。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毕加索作油画《格尔尼卡》抗议德、意法西斯对西班牙北部小镇格尔尼卡进行狂轰滥炸。这幅画是毕加索最著名的一幅以立体主义、现实主义和超现实主义手法相结合的抽象画,剧烈变形、扭曲和夸张的笔触以及几何彩块堆积、造型抽象,表现了痛苦、受难和兽性,表达了毕加索多种复杂的情感。晚期制作了大量的雕塑、版画和陶器等,亦有杰出的成就。19xx年 创作《海边奔跑的两个女人》;19xx年 创作《红色扶手椅中的女人》;19xx年 创作完成《格尔尼卡》。19xx年 创作仿马奈的《草地上的午餐》变奏系列。

4.毕加索立体主义作品及分析

《亚维农少女》(另附图片)

这幅不可思议的巨幅油画,不仅标志着毕加索个人艺术历程中的重大转折,而且也是西方现代艺术史上的一次革命性突破,它引发了立体主义运动的诞生。

该画原先的构思,是以性病的讽喻为题,取名《罪恶的报酬》,这在最初的草图上一目了然;草图上有一男子手捧骷髅,让人联想到一句西班牙古老的道德箴言:“凡事皆是虚空”。然而在此画正式的创作过程中,这些轶事的或寓意的细节,都被画家一一去除了。其最终的震撼力,并不是来自任何文学性的描述,而是来自它那绘画性语言的感人力量。

这幅画,可谓第一件立体主义的作品。画面左边的三个裸女形象,显然是古典型人体的生硬变形;而右边两个裸女那粗野、异常的面容及体态,则充满了原始艺术的野性特质。野兽派画家发现了非洲及大洋洲雕刻的原始魅力,并将它们介绍给毕加索。然而用原始艺术来摧毁古典审美的,是毕加索,而不是野兽派画家。在这幅画上,不仅是比例,就连人体有机的完整性和延续性,都遭到了否定。因而这幅画(正如一位评论家所述),“恰似一地打碎了的玻璃”。在这里,毕加索破坏了许多东西,破坏却是相当地井井有条:所有的东西,无论是形象还是背景,都被分解为带角的几何块面。我们注意到,这些碎块并不是扁平的,它们由于被衬上阴影而具有了某种三度空间的感觉。我们并不总能确定它们是凹进去还是凸出来;它们看起来有的象实体的块面,有的则象是透明体的碎片。这些非同寻常的块面,使画面具有了某种完整性与连续性。

从这幅画上,可看出一种在二维平面上表现三维空间的新手法,这种手法早在塞尚的画中就已采用了。我们看见,画面中间的两个形象脸部呈正面,但其鼻子却画成了侧面;左边形象侧面的头部,眼睛却是正面的。不同角度的视象被结合在同一个形象上。这种所谓“同时性视象”的语言,被更加明显地用在了画面右边那个蹲着的形象上。这个呈四分之三背面的形象,由于受到分解与拼接的处理,而脱离了脊柱的中轴。它的腿和臂均被拉长,暗示着向深处的延伸;而那头部也被拧了过来,直楞楞地对着观者。毕加索似乎是围着形象绕了180度之后,才将

诸角度的视象综合为这一形象的。这种画法,彻底打破了自意大利文艺复兴之始的五百年来透视法则对画家的限制。

毕加索力求使画面保持平面的效果。虽然画上的诸多块面皆具有凹凸感,但它们并不凹得很深或凸很高。画面显示的空间其实非常浅,以致该画看起来好像表现的是一个浮雕的图像。画家有意地消除人物与背景间的距离,力图使画面的所有部分都在同一个面上显示。假如我们对右边背景的那些蓝色块面稍加注意,便可发现画家的匠心独具。蓝色,通常在视觉上具有后退的效果。毕加索为了消除这种效果,便将这些蓝色块勾上耀眼的白边于是,它们看上去就拼命地向前凸现了。

实际上,《亚维农的少女》是一个独立的绘画结构,它并不关照外在的世界。它所关照的,是它自身的形、色构成的世界。它脱胎于塞尚那些描绘浴女的纪念碑式作品。它以某种不同于自然秩序的秩序,组建了一个纯绘画性的结构。

《格尔尼卡》19xx年

毕加索大部分时间生活在风云激变的20世纪,战火连绵不断,专制和残暴在特定时期成为社会的流行病。19xx年4 月26 日,西班牙马斯克省的格尔尼卡被德军战机轰炸三个半小时。 毕加索得知后义愤填膺。内心激荡不已,同年便完成了《格尔尼卡》。 这幅面积达25.58 平方米的艺术巨制,并在巴黎世界博览会西班牙展馆内展出 他的行动践行了他那句名言:我永远是“为我的时代而画。”

《格尔尼卡》在创作之际,他运用了与伟大前辈迥然不同的方式,一种混合着的立体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的富于表现性的方式,可以说现代主义那些最主要的倾向都交织在《格尔尼卡》中。《格尔尼卡》 的巨大画面由黑白灰三色构成,单调而压抑,就绘图手法而言也不过是精确的构图和色彩的大量平涂,画面零散 破裂而混乱,缺乏以往历史题材绘画的统一性和明晰性 。毕加索有意回避了戈雅力求真实具体的倾向,以求获得更充分的自由来开拓这场血腥屠杀中蕴含的更具体普遍性的意义。他选择具有象征和寓意的形象,创造性的加以组合,构成了一个充满戏剧性力量的悲剧景观。出现在画面上的人,马,牛,等形象,经过分析,组成一种破粹,混乱,骚动,狂暴,的整体效果,它是残杀的现实和画家的感受的综合体现。那些乱七八糟的残肢断体,那些四处飞迸的形象碎片,全由生硬纷杂的不舒服线条刻意勾勒而成,他们配合着死亡和地狱般冰冷的黑白灰三色,把作品的视觉震撼力推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就是不了解每一形象和细节的

论毕加索的立体主义探索

含义,也能凭这种艺术效果深切的感受到毕加索对战争和残杀的态度,以及他要人们领会的精神。或许画面本身来感染观众的特点,是一切最伟大绘画的本质特征。从《格尔尼卡》的创作中,我们能体会到毕加索说的“绘画并非用于装饰房间,它是反抗暴行和黑暗的武器”绝非空话。摆脱了具体事实缠绕的格尔尼卡成为了对世上一切暴行的永恒抗议,将始终留存在人间。

5.总结毕加索

毕加索的成就是非常值得我们每一个对艺术有着报负之心者学习的,他也曾说过:“我不怕死,死亡是一种美。我所怕的是久病不能工作,那是时间的浪费。”是的,毕加索的一生确实没有浪费时间。他说过:“当我们以忘我的精神去工作时,有时我们所作的事会自动地倾向我们。不必过分烦恼各种事情,因为它会必然或偶然地来到你身边,我想死也会相同吧!”他一生以个先行者的伟大创造和探索,为20的艺术指明了方向,也为二十世纪的艺术掀开了新的一页。他的实践和创造的艺术观念给所有的艺术方面注入了新的活力。作品涵盖艺术全部的过去,预见艺术的未来。他早期的绘画朴实无华易于理解,充满学院式风格,而且不断地去临摹前辈大师的名作和借鉴民族特色的民间艺术。后来试图以塞尚曾分析过的方式重新塑造艺术的世界。他解放了艺术,使我们对艺术有了更深刻地了解并影响了整个20世纪西方现代史。

毕加索是伟大的,伟大也必然属于毕加索。他的名字不是等同于艺术品,而是等同于艺术精神。他没有寻找,他却见到了。这就是毕加索的一切。

参考文献:

1 玛丽·马修斯吉多. 毕加索——私生活与美术创作 钱凤根译 湖

南美术出社 1992版

2 庄嘉怡,西洋美术巨匠——毕加索 文物出版社 19xx年版


第二篇:对毕加索_立体主义_绘画的思索


艺术与人文

对毕加索“立体主义”绘画的思索

常凤霞 (甘肃省西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730070)

摘要:毕加索是现代艺术中立体主义绘画的开创者,这种立体派的创作方法,对西方美术的现代流派影响很大,彻底改变了传统绘画的表现方法,追求比现实还要真实的“理念中的真实”。

关键词:毕加索;立体主义;绘画语言

一说到毕加索,一些词汇就会从脑海里浮现:20世纪最杰出、最具有独创性、风格变化最无常、最富有诱惑力、最多产等等。毕加索一生都在追求新的东西,不断地突破传统。他那种永不停止的探索精神,实在令人敬佩。特别立体派创作方法,对西方美术的现代流派影响很大。被誉为“20世纪美术的一位最伟大的大师”。在这里,我就这位杰出而又神秘的艺术大师立体主义时期的绘画作品,结合自己的亲身体会进行一些思索。

毕加索(PabloPieasso1881一1973)西班牙一法国画家。1881年10月25日生于西班牙南部小镇马拉加。父亲是一位美术教师,他自幼受家庭熏陶,爱好艺术,15岁时随父母迁居巴塞罗那,就读于美术学校,见识了新艺术与思想。后又考入马德里圣费尔南多美术学院,但他对学院派保守的教学方法不满,很快又回到巴塞罗那。当时的巴塞罗那对西欧各种新文化思潮反应敏感,著名的四猫咖啡店是文化界人士聚会的沙龙,毕加索是这个艺术沙龙中年龄最小的常客。当时流行的各种艺术思潮,如象征主义、批判现实主义、印象主义、自然主义、唯美主义,对他都有吸引力。然而正当他跃跃欲试之际,却碰上当时西班牙殖民地战争失利,政治激烈的变动导致人民一幕幕悲惨的景象,身为重镇的巴塞罗那更是首当其冲。也许是这种兴奋与绝望的双重刺激,使得毕加索潜意识里孕育着蓝色时期的忧郁动力。他曾对友人说:“忧郁创造艺术”。此时,他的作品采用低沉、不明朗的色调表现充满着孤寂、荒凉的情绪,画中人物多是贫穷者、残疾人、病人、老人、孤独者。优美、细长的线条和冷灰的蓝色调,使他的画上充满了孤寂和绝望、痛苦和不幸的感觉。这时期的作品弥漫着一片阴沉的蓝郁。

19xx年至19xx年被称为“粉红时期”或“玫瑰色时期”。当时他的经济已好转,生活比以前愉快,画面当中出现了淡黄褐色和粉红色;绘画对象亦由蓝色时期的乞丐、瘦弱小孩和悲戚妇女转向街头艺人、杂耍艺人及风华正茂的女孩。形象虽忧郁,但并不孤寂。毕加索早期的作品属于批判现实主义范畴,但含有西班牙民族艺术的特征和20世纪的时代特征。含有较浓厚的悲剧成分和神秘色彩。

19xx年至19xx年非洲时期。19xx年毕加索从德兰的非洲面具中得到启发,直至年底,其作品一直受非洲面具影响,此即为毕加索的非洲时期。19xx年,毕加索和勃拉克首次宣布了一个原则:甚至连人物也可以服从于整个绘画。这种绘画语言可以变形、割裂、变成一系列平涂色彩的小平面还有重组的立体空间。19xx年,在巴黎秋季沙龙的展览上,当野兽派画家马蒂斯看到毕加索和布拉克的那些风格新奇独特的作品时,不由得惊叹道:“这不过是一些立方体呀!”同年,评论家沃塞尔在《吉尔?布拉斯》杂志上,借马蒂斯的这一说法,对布拉克展于卡思维勒画廊的作品评论说:“布拉克将一切都缩减在立方体之中”。他首先采用了“立体主义”这个字眼。后来,作为对毕加索和布拉克所创的画风及画派的指称,“立体主义”(Cubism)的名字便约定俗成了。像在西方现代艺术中外,立体主义是一个具有重大影响的运动和画派。其艺术追求与塞尚的艺术观有着直接的关联。立体派画家自己便曾声称:“谁理解塞尚谁就理解立体主义”。立体派画家受到塞尚“用圆柱体、球体和圆锥体来处理自然”的思想启示,试图在画中创造结构美。他们努力地消减其作品的描述性和表现性的成分,力求组织起一种几何化倾向的画面结构。虽然其作品仍然保持着一定的具象性,但是从根本上看,他们的目标却与客观再现大相径庭。他们从塞尚那里发展出一种所谓“同时性视象”的绘画语言,将物体多个角度的不同视象,结合在画中同一形象之上。他笔下的人体健硕而深沉,这种特征,在19xx年

92

的《亚威农少女》中显露无遗,这幅不可思议的巨幅油画,不仅标志着毕加索个人艺术历程中的重大转折,而且也是西方现代艺术史上的一次革命性突破,它引发了立体主义运动的诞生。这幅油画也成为20世纪头15年中视觉艺术上的三个伟大复兴运动之一的标志。为创作此画,毕加索用炭笔、铅笔、水彩和油画,画了30多幅草图、小稿和人物速写。他抛弃了西方传统绘画的造型法则,大胆地向文艺复兴以来确立的审美法则挑战,画面从左至右,靠内两个裸女接近正面,一个右臂上举,曲肘于脑后,左臂下伸手持衣巾,居画面中央的裸女,双臂上举,曲肘相交于脑后,腹下围着衣巾;画面右侧两女,一个蹲坐在右下角,一个站立在坐者身后,呈四分之三侧面。正下方地面的一块三角形布面上放置水果。画面左右两边似为红褐色和蓝色的“背景布”。画中没有任何情节,没有具体的环境描写。具体而言,这幅画的一切看起来都是平面的。画面左边的三个裸女形象,显然是古典型人体的生硬变形;而右边两个裸女那粗野、异常的面容及体态,则充满了原始艺术的野性特质。野兽派画家发现了非洲及大洋洲雕刻的原始魅力,并将它们介绍给毕加索。然而用原始艺术来摧毁古典审美的,是毕加索,而不是野兽派画家。在这幅画上,不仅是比例,就连人体有机的完整性和延续性,都遭到了否定。因而这幅画(正如一位评论家所述),“恰似一地打碎了的玻璃”。在这里,毕加索破坏了许多东西,但那种破坏却是相当地井井有条:所有的东西,无论是形象还是背景,都被分解为带角的几何块面。我们注意到,这些碎块并不是扁平的,它们由于被衬上阴影而具有了某种三度空间的感觉。我们并不总能确定它们是凹进去还是凸出来;它们看起来有的象实体的块面,有的则象是透明体的碎片。这些非同寻常的块面,使画面具有了某种完整性与连续性。

一般说来,《亚维农的少女》是第一件立体主义的作品,而立体主义运动则通常可分为两个阶段。1908至19xx年是分解的立体主义阶段;19xx年至19xx年则是综合的立体主义阶段。分解的立体主义就是在不破坏画面平面性、不模仿客观物象表面的情况下,同时描绘出一个物象的几个方面,就像我们从不同的视点去看一个物象一样,从而能创造出一种能界定量感与其间关系的绘画语言。分解的立体主义排斥装饰性的阿拉伯图案和明亮的色彩。画家们继承塞尚对绘画结构进行理性分析的传统,试图通过对空间与物象的分解与重构,组建一种绘画性的空间及形体结构。毕加索19xx年创作的《小女和曼多林》、《卡恩韦勒像》就是例证;在综合的立体主义阶段,色彩被重新重视,出现灰色,黄绿色和淡黄色之间的色调,但形体仍然支离破碎,只是更大和更富于装饰性。画家们新创出一种以实物来拼贴画面图形的艺术手法和语言,进一步加强了画面的肌理变化,并向人们提出了自然与绘画何者是现实,何者是幻觉的问题。如19n与19xx年创作的《静物与藤椅》。毕加索1912的作品《斗牛士或斗牛迷》,像画谜一样既看不到斗牛场面,也看不到斗牛迷的活动,画面上是大大小小的几何形体拼接,与画名似乎风马牛不相及,但它却是暗示观者借助画名的指引,去看画面几何形体的垂直构图和艺术技巧,并且把画面当作“纯粹和单纯”的艺术作品来观察其结构。立体主义虽然是绘画上的风格,但对20世纪的雕塑和建筑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毕加索1908—19xx年“分析立体主义”时期的绘画,进一步显示了对于客观再现的忽视。这一时期他笔下的物象,无论是静物、风景还是人物,都被彻底分解了,使观者对其不甚了了。虽然每幅画都有标题,但人们很难从中找到与标题有关的物象。那些被分解了的形体与背景相互交融,使整个画面布满以各种垂直、倾斜及水平的线所交织而成的形态各异的块面。在这种复杂的网络结构中,形象只是慢慢地浮现,可即刻间便又消解在纷繁的块面中。色彩的作用在这里已被降到最低程度。画上似乎仅有一些单调的黑、白、灰及棕色。实际上,画家所要表现的只是线与线、形与形所组成的结构,以及由这种结构所发射出的张力。

大 众 文 艺

挂毯艺术在室内环境中的美学意义

王涌 (江苏省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 215123)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城市的环境艺术发展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与此同时,室内装饰艺术品也有了新的生命力和巨大的商业利润空间。纤维艺术大系中的挂毯艺术作为特殊材料的装饰艺术品,有着艺术和精神上的独特内涵。在现代室内环境中,挂毯作品有着其他艺术品不能替代的功能和作用,除了起到隔音、吸音、恒温功能等物理性作用之外,还会给人以温馨的视觉感受和愉悦的心理满足,给室内空间增加亮点,调和室内环境的色彩关系。

挂毯艺术在我国作为一种新潮、高贵的软装饰品已经在现代家庭、公共建筑内环境中广为运用,它色泽柔美、做工精细、典雅大方,让现代都市人感觉到了家的温馨与亲切。本人在进行室内设计中有幸接触到了挂毯作品,有了切身的艺术体验,现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其美学意义。

色彩是通过图形表现出来的,不论是具象图形还是抽象图形,色彩总是以它独特的魅力来美化世界,妆点着人类的生存环境空间。外部形态包括作品的外在结构也包括观者可视的图案、纹理。挂毯艺术的外形结构必须适合于其所在的环境,大小尺寸适宜,给观者的体量感必须适度。色彩与图案也必须和环境相和谐,起到烘托、美化环境的作用。挂毯本身的色彩如果与环境色彩对比过强会让人感觉刺眼,以至“喧宾夺主”;如与环境色彩过于雷同,隐蔽于环境中,人们又会视而不见。图(2)为一休闲茶楼的一角,环境是典型的中国古典式风格,用挂毯艺术作为区域间的隔断是一种创新。挂毯的外形如垂帘又似屏风,典雅大方,正适合于做隔断之用,大小得当;图案色调为咖啡色,与室内环境色相配,美化了环境,增强了古典美,体现了茶楼的品味。

一、环境协调美

现代装饰壁挂都是从属于建筑环境的,应该是环境的产物。要求作品得当地“展示”于环境之中,就必须在设计时使它服从于环境。挂毯艺术也是如此,它要求设计者具有整体设计的观念,不应追求作品孤立的材质美、工艺美、结构美,而应立足于空间环境,进行与环境相对应的软装饰设计,使现代装饰挂毯获得良好的展示效果。图(1)为一别墅客厅的效果,设计师设计了一幅布满了整个客厅主墙面的大型挂毯,挂毯上的图案为古埃及图形,与客厅和过道间的圆柱上的装饰纹样协调统一,再有壁炉相配,使得整个室内充满着神秘的欧洲古典主义色彩。从整体来看,这幅挂毯艺术作品达到了其所要表现的审美情趣、格调、

对毕加索立体主义绘画的思索

对毕加索立体主义绘画的思索

空间体量与建筑环境的和谐统一。

三、材料质地美

在挂毯艺术品的审美中,我们往往对表面的图案、色彩等视觉要素予以很大的关注,而对毯面纤维的材质肌理在无意中忽视,其实材料本身的粗糙、柔细、板硬、松软、艳丽、吸光、反光等质感影响着作品情趣的表现。如麻与丝给人的感觉就截然不同,前者是粗糙厚重,后者则有轻柔细腻之感。图(1)、(2)中的挂毯,均用真丝为原料,经过手工编织而成。纤秀、细巧的古典式图案,就应当施以细密的经纬组织,才能达到预想的效果。

四、编织技术美

现代挂毯艺术编织方法多样丰富,除采用机织外,更多的则采用手工编织。手工一般采用编织、绣、传统的打结、扎结、抽编等方法,这不仅仅丰富了挂毯艺术的表现形式,更主要的是丰富了挂毯艺术在特定环境中的视觉语言,可柔美细腻,可大刀阔斧;可清淡素雅,可粗犷有力。如图(1)中的大型墙面挂毯可采用粗犷有力的手法,无须特别柔和细微;而图(2)中的隔断式挂毯,须轻薄、质感细腻,这样才能与江南茶楼的品味相协调。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通过各国的纤维艺术设计师们的努力,现代挂毯艺术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这也为它能与环境相融合提供了条件。现代纤维艺术设计者应深入生活,洞察社会,不断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艺术技艺。立足于空间环境中,做到对作品展示效果的总体把握,从而提供给人们美的享受。作者简介:

王涌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视觉传达系 讲师。

(图一) (图二)

二、外形色彩美

无论什么装饰艺术品,外形与色彩是作品成功的关键所在。

毕加索与另一位参加过野兽主义的画家布拉克被认为是立体主义的主将。毕加索倡导的立体主义运动并没有留下来系统的理论,但它的产生可以归纳出四个方面的因素:一是继承塞尚已经开始的对几何形美的追求,把几何形的结构美引向极致;二是在平面上创造出三度、四度空间的具有时空感或者说时空观念的绘画来;三是古代西班牙伊比利亚人的艺术、非洲黑人艺术的影响;四是唯心主义哲学思潮的影响。

斯坦因曾经说过:“毕加索僧恨一切,僧恨他的绘画就像僧恨魔鬼,他这人浑身充满了矛盾,同时他又热爱一切。他就是我们所说的一个地狱,一片混沌。”这段话恰恰说明毕加索不甘于停步,他对自己的绘画并不满足,他还要不断的变换风格、面貌,这段话也是对毕加索艺术生涯的精辟概括。毕加索超越了传统的写实透视技巧,他以自然形体的原形为指导,在毫不损伤对象原有生机和特征的基础上,把躯体变形为另一种形态,从而成为象征符号。这种非现实的碎片式的变形手法,把日常社会表象所掩盖的深层现实昭示出来。毕加索开创的立体主义流派不仅是一种创作方法,而且是一种美学,甚至是一种精神状态。他改变了人们

的审美趣味和视觉习惯,开辟了新的绘画语言。引导人们对几何形美的追求,把几何形的结构美引向极致。参考文献

[1]《立体派与未来派绘画》 马黎?格哈杜斯、狄特弗里?格哈杜斯(英)著

漓江出版社19xx年8月出版

[2]《毕加索的生平与创作》(英)罗兰特?潘罗斯著 人民美术出版社 19xx年4月

[3]《毕加索谈话录》(法)布拉萨依著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xx年3月[4]《毕加索画传》 时代文艺出版社编 20xx年

作者简介

常凤霞(1981-),女,河南郑州人,郑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美术系教师。研究方向:油画。现就读于西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研究生,主修油画专业。

93

更多相关推荐:
毕加索名言(英文)

ApaintinglivesitslifelikealivingbeingexperiencingchangeseverydaylifeimposesPabloPicassoBadartistscopyGood...

毕加索关于创造积极人生的7条格言

毕加索关于创造积极人生的7条格言艺术家就像是个装满情感的容器这些情感可能来自天空来自大地来自一片纸屑一抹人影甚至是一张蜘蛛网有的画家把太阳画成黄点有的画家则把黄点化为太阳巴博罗毕加索是一位西班牙画家雕刻家一位在...

毕加索的各个时期

艺术年表19xx年至19xx年蓝色时期由19xx年起毕加索一直往来于西班牙及巴黎之间19xx年在巴黎定居住在著名的洗衣坊在巴黎他结交了马克斯雅各布范唐吉隆尔蒙阿波里耐和拉平阿吉尔的房东的女儿马德莱娜他为马德莱娜...

毕加索作品的一句话概述

1赤脚女孩看似粗手大脚却拥有纯净眼神匀称脸庞以及忧郁娴静神情的贫家姑娘2男子肖像苍白生硬面庞下带着无限伤感的眼神的男子3亚威农少女夸张粗犷的胸部线条与简约柔和的面部轮廓勾勒的少女4斜躺着的裸女夸张姿势与强烈色彩...

毕加索的画

毕加索的画毕加索简介毕加索是西班牙杰出画家法国现代画派的主要代表1881年出生于西班牙一个美术教师的家庭19xx年定居巴黎他最初的画比较写实绘画的主题主要是对乞丐流浪艺人演马戏者等人物的深切同情后来他从形式上求...

毕加索的各个时期

毕加索姓名宋紫豪学号1312434319xx年至19xx年非洲时期黑人时期19xx年毕加索从德兰的非洲面具中得到启发直至年底其作品一直受非洲面具影响此即为毕加索的非洲时期他笔下的人体健硕而深沉这种特征在19xx...

毕加索和他的艺术

西方美术鉴赏课程论文毕加索和他的艺术班级土木1407班学号02140525姓名谭树国摘要他的一生是辉煌他是有史以来第一个活着看到自己的作品被收藏进卢浮宫的画家在一次民意调查中他一40的的高票当选为20世纪最伟大...

毕加索的全名

毕加索的全名毕加索的全名叫帕布罗迭戈荷瑟山迪亚哥弗朗西斯科德保拉居安尼波莫切诺克瑞斯皮尼亚诺德罗斯瑞米迪欧斯西波瑞亚诺德拉山迪西玛特立尼达玛利亚帕里西奥克里托瑞兹布拉斯科毕加索

毕加索的艺术风格

毕加索的艺术风格艺术风格是艺术家个性的综合体现其中既包括作品的样式又包括作品的内涵是艺术家对客观世界个性化的认识和理解在作品中的自然体现在群新灿烂的西方现代主义美术家中有一个十分惹人注目的艺术家他就是西班牙画家...

关于巴勃罗·鲁伊斯·毕加索的介绍

关于巴勃罗鲁伊斯毕加索的介绍西班牙画家雕塑家法国共 产 党党员是现代艺术的创始人西方现代派绘画的主要代表他是西班牙人自幼有非凡的艺术才能他的父亲是个美术教师又曾在美术学院接受过比较严格的绘画训练具有坚实的造型能力人...

毕加索的意义

毕加索的意义副标题世界上永远年轻的画家毕加索是世界上知名度最高的绘画艺术家网上的介绍挺多到现在还是络绎不绝他也是一生风流倜傥的非公子哥们人们多数对于他的性爱趣闻津津乐道一个人能够有这么多妞妞喜欢说明他的男人魅力...

探索名言

真理的大海让未发现的一切事物躺卧在我的眼前任我去探寻牛顿英国人的天职在勇于探索真理哥白尼波兰我不知道世上的人对我怎样评价我却这样认为我好像是在海上玩耍时而发现了一个光滑的石子儿时而发现一个美丽的贝壳而为之高兴的...

毕加索的名言(14篇)